油井利用率

2024-05-26

油井利用率(精选八篇)

油井利用率 篇1

一、目前侧钻井应用工艺技术问题

侧钻井特殊井身结构和尺寸, 制约侧钻井应用的工艺技术问题:

1、侧钻井的特殊结构, 选择完井套管尺寸受限, 选择4‘’套管完井需要扩眼程序, 固井质量差, 而采用31/2‘’ (ø89mm) 油管作套管完井, 受内通径的限制在射孔、深抽、卡封改层、防砂、剩余油测试、打捞解卡等问题上受到制约。

2、侧钻井由于射孔孔眼小, 炮眼流速是普通井射孔处流速的1.69倍, 容易出砂, 因此更需要优化生产参数, 研究防砂工艺。

3、侧钻井井身结构复杂, 分层开采难度大, 套管漏失类型多, 需要研究系列封堵改层、修套封窜工艺。

4、适合侧钻井修井作业的普通小油管强度低、密封性差, 影响作业成功率。

二、侧钻井完井工艺研究

1、尾管射孔完井方式

目前侧钻井主要在177.8mm套管和139.7mm套管内实施, 177.8mm井眼内侧钻采用Ф127mm无接箍套管作为尾管, 139.7mm套管内侧钻采用Ф95.3mm套管作为尾管。

2、水平井筛管完井方式

侧钻水平井技术是在侧钻井技术和水平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又与侧钻井、水平井有着很大的不同:侧钻水平井主要用于老区开发井间剩余油, 要求曲率半径小 (<100m) , 而且老井大多为51/2in井, 井眼尺寸小。为了更好发挥其作为水平井的优势, 增加渗流面积, 降低渗流阻力, 部分水平井可以采用筛管完井方式。

177.8mm井眼内侧钻采用外径Ф114mm小套管作为中心管的滤砂管, 滤砂管外径Ф134mm, 内径Ф100mm, 一趟管柱完成悬挂坐封、丢手、注水泥固井, (不钻盲板) 丢手后提出内管柱, 再下一趟管柱完成酸洗后即可裸眼完井投产。139.7mm套管内侧钻采用外径Ф95.3mm小套管作为中心管的滤砂管, 滤砂管外径Ф112mm, 内径Ф82mm, 一趟管柱完成悬挂坐封、丢手、注水泥固井, (不钻盲板) 丢手后提出内管柱, 再下一趟管柱完成酸洗后即可裸眼完井投产。

3、侧钻完井配套技术

(1) 95mm套管的研发

胜利油田大部分侧钻井在51/2in老套管上进行实施, 采用φ118mm的钻头进行开窗侧钻, 下入小直径的完井尾管, 实施固井射孔完井。由于Φ101.6mm形成的水泥环太薄 (8mm) , 无法保证固井质量;Φ88.9mm完井后形成的井眼小, 加大了后期作业的难度;采用Φ95.3mm套管减少了后期作业难度, 提高了固井质量。耐压强度达到180Mpa, 材质优于N80套管。其接箍最大外径108-110mm, 与3.5英寸油管相同, 而内径由76mm提高到82mm。

(2) 固井工具

开发了侧钻井固井专用的长堵塞尾管悬挂器, 弹力式和浮力式回压凡尔、高弹性扶正器等配套固井工具, 基本满足了侧钻井固井完井的需要。

(3) 水泥浆体系

根据侧钻井的特点, 开发了塑性水泥浆体系, 大大提高了水泥石的抗冲击强度, 在侧钻井完井中得了良好的封固和射孔效果。

(4) 测井及射孔技术

研制了有线随钻测量技术, 通过电缆将井下仪器的测量参数实时传输到地面显示系统, 从而实现对井下钻具的实时监测。针对普通60枪60弹穿透深有限 (不足200mm) , 采用60枪60增效弹和63无枪身射孔技术, 其穿透深度达350mm, 有效提高了射孔完善程度和供液能力。

三、侧钻井防砂技术

确立了“稳砂、沉砂、携砂”的防砂思路。即采用化学抑砂剂挤入地层稳砂, 以控制地层游离砂粒的运移和骨架砂粒的剥落;采用机械除砂器, 对已从地层游离出来的砂粒, 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悬砂沉在尾管中, 进行除砂;并采用防砂泵携砂, 对非常细小的砂粒 (≤50µm) 携带出井外。

1、复合树脂固砂剂防砂工艺

针对脲醛、酚醛类树脂固砂剂脆性大、抗压强度低的缺点, 开发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复合树脂固砂剂。该固砂剂是一种水分散型树脂溶液, 由改性树脂、有机硅树脂、分散剂、互溶剂、固化剂等组成。

2、侧钻井砾石充填防砂工艺

针对目前侧钻井砾石充填防砂存在的难点:

(1) 井眼尺寸小, 无合适的充填工具

(2) 充填过程摩阻大, 施工压力高

(3) 易形成砂堵, 导致充填失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采油厂引进推广应用小尺寸充填工具及其配套筛管进行砾石充填防砂。

四、侧钻井实施效果

据推算, 通过运用套损井打通道工业技术修复1口报废井的作业费用平均需要100万元左右, 而重新钻探1口新井则需要300万元左右, 2010年以来, 已经成功修复报废井9口, 为甲方单位节约新井投资费用2250余万元。同时, 由于打通道施工成功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套损井修复成功率的提高, 可有效减少套损井的报废, 成为套损井修复技术增效的新亮点。孤岛采油厂自2008年以来共实施侧钻油井34口, 其中侧钻水平井4口, 平均日液46.5t/d, , 平均日油3.6t/d, 平均含水92.3%, 累产油9.1×104t;实施侧钻水井18口, 其中侧钻水平井1口, 平均注入压力10.7MPa, 平均日注水量74m3, 累计注水79.9×104万方。侧钻井工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常规侧钻工艺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常规51/2in井眼应用φ95mm套管及其配套完井、防砂、卡封工具, 并针对部分低含水水平井进行裸眼筛管完井技术, 并从实施效果上说明了目前侧钻工艺成熟可靠, 对于新侧钻井的设计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侧钻井,完井,防砂

参考文献

[1]焦小军, 曹平, 林安国.八面河油田开窗侧钻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 (02) .

油井下的海钓 篇2

认识张勇后,我这个渔村长大的孩子突然对海钓有了兴趣。其实,多年以前,还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搭亲戚的船到海上钓鱼,当时没有太多哲学方面的思考,只知道每钓起一条鱼,我便会多收入1元到2元钱。当时钓的是桂花鱼苗,现在听起来价格不高,但在当时,一天能收入10元到20元甚至30元,是件不错的事情。

“每支钓具都价格不菲,加上出海费用,现在玩海钓,不比玩高尔夫省钱。”准备出发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大伙的钓具,听说不少是进口的,每支钓竿至少也是近万元,好点的要几万元,像到深海钓鱼用的电动线轮,一个就要2万多元。这跟我学生时代出海钓鱼用的工具简直有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的钓具都是自制的,线是尼龙线,虽然经常会打结,但1米也就几毛钱,鱼钩 个几分钱,其余的都是自制的,铁线加自已烧的锡锥用起来相当顺手。这样的区别,直接导致我到南海后,不大敢使用张借给我的渔具,一方面我没用过这样的钓具;另 方面,真担心把这么贵的渔具弄断了。所以,这次三天四夜的南海之旅,对我来说算是出海钓鱼以来最失败的一次因为,我的成绩是零。以致回来时,一位同事用不敢相信的语气对我说:亏你是渔民的儿子。

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25日晚从厦门坐车,经过大约5个小时到达广东汕尾,26日凌晨从汕尾搭渔船前往目的地——离汕尾近100海里的南海油田。其实,南海油田那边大约有30来个油井,我们那几天只是一直在离汕尾最近的几个转悠。

整装完毕后,大约是晚上11时,两辆车,13个人,一辆宝马×3,一辆连司机都不知道开了多少公里的丰田面包车,出发了。

路还不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高速公路,90年代的时候,我有 次跟我老哥到汕头玩,当时的司机告诉我们,货车司机会开玩笑说:从广东开到福建,车开着开着,只要感觉突然一陡,他们便知道,福建到了。那时的福建还是两车道的柏油路,很多地方特别是诏安一带。路非常破,广东则都是四车道的水泥路,每个路段中间还有绿化带。

现在这样的笑话好像要倒过来说。听司机说,广东的高速都是从国道直接改建过来的。当然,后来我使用GPS发现,至少汕头到深圳那段不是。

26日凌晨5点左右到达汕尾。可能刚好是凌晨的缘故,而我们走的是一条类似夜市那样的路,路两边到处是大排档留下的各种垃圾。

在汕尾吃过早餐,开始准备上船,这时才知道,这些老海钓们也有不少很怕坐船。所以,我们上船前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集体吃药。有口服的,有贴在耳后的,有大陆产的,有台湾产的。我吃了一粒台湾产的,这是我第一次吃晕车晕船药,不过,想起未知的100海里外的大海,还有好几天的行程,我还是吃了。以前出海都硬撑的,一般来说,吐几天就不会了。但这次还有几天的行程,真吐几天。也太扫兴了。

6点钟,我们通过接驳船上了大船。这是条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渔船,我老家都是用来拖网的那种。上船后,第一件任务是睡觉,一方面是有12个小时的航程,不睡觉也没事干:另一方而,经过路几乎未眠的车程。不睡觉也受不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吃了晕船药,人好像会很爱睡。

渔船一般都很脏,我以前出海,有时刚上船就吐了,那时其实不是晕船,而是因为船上有前一天留下的一些没打扫干净的小鱼,上船时已经腐烂,会发出恶臭。这次的船比以前搭过的好一点,在当地接待我们的另一位张姓钓友说,他之前已经交待船家多打扫了好几次。

我们睡船舱内船员的床,这肯定会让你觉得不习惯,床跟被单都不会太干净,还好是和衣而睡。我让自己缩在床上,尽量不去碰枕头和被子。船舱有空调,没一会工夫,就睡着了。

其实,比起以前出海,这样的待遇算不错了,以前出海的是小船。本来没有休息时间。但晕船了也得找个地方睡觉。当时能睡的只有鱼网上,什么腥味臭味在那时居然都没有感觉,只觉得,有个地方能睡着真是幸福。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从船舱走到甲板,环顾四周,海天一色。

记得第一次出海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真的有种无助的恐惧感,就像只身处在沙漠之中,放眼望去,何处是尽头,没有人会告诉你。

很快就是吃饭时间。到过海里的人都会知道,在海上吃的饭会特别香。我一直搞不懂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人在船上,不停的摇晃会让人饿得特别快吧。

回来后跟几个同事说起这个事,一位同事发现新大陆地说,对呀,你看渔民有几个胖的。边上的几位美女同事马上高呼,以后要多到海上,这样可以减肥。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有没有道理,也许有也许没有。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不负责,就好像股评家告诉你:明天的股市不是涨就是跌,当然,不排除横盘。

饭后的时间有点难熬,我爬到驾驶室来转转。没出过海的人肯定会问,为什么用爬?那是因为船头比较高,所以,驾驶室也要高一点,不然看不到前面的东西。

这是一艘比较旧的渔船,驾驶室也让人感觉一样的破旧只有一个GPS定位系统清楚地告诉你——这是21世纪。

船东告诉我,还要8个小时左右才到。因为,我们早上6点到船上后,船并没有马上开,因为钓友们要到市场去买鱼饵、真正开船的时间是上午8时左右。

船东还告诉我,我们行进的速度是8节左右。8节的意思就是每小时8海里,后来我用手机换算一下,1海里约等于1.85公里,我们的行进速度是每小时14公里。

“这相当于拖拉机的速度。”我嘀咕了一句。后来想想不对,拖拉机的速度好像还快一点。其实我也搞不懂拖拉机是多少速度,但我还是这么坚信。以前搭船,我从来没有速度的概念,只知道从家门口的海港开到我们目的地一般需要1.5小时左右。现在看来,我们当时到的地点离家不过20公里。

到油井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在陆地上,叫做华灯初上。其实,那时候的油井也有这样的感觉,一个“弄”字形的油井上方灯火通明,在茫茫的海上,那样的灯火会给你家的感觉、家的温暖。

最初我们没有抛锚,而是把船身跟油井系在一起。把船固定好后,船东已经做好饭了。吃饭,照样是很享受的事情,那个晚上,我照样吃了两大碗米饭。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虽然是100海里外的外海,居然一点风浪都没有,周围的一切让人感觉是在港湾里头。

饭后,一位钓友说起晕船的事,他说,晚上会更容易晕船,因为视线不好。

在他说过后,我居然有点想吐的感觉,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吃太饱了。本来不想再吃的晕船药,只好又一次进入我的肚子。这时,同行的女同事才告诉我,她在中午已经吃了第二颗了,标准的8小时一颗。

吃过药后,我想我的脸应该有点红,渔民的儿子,真是惭愧呀。但我又不想在船上“直播”,只好先下注脚了。

其实,这趟行程最不想谈的就是在船上的内容,因为,我居然一

条鱼都没有钓到。

最早钓上鱼的是老张。老张是个企业主,在厦门和广东都有企业,但他朴素得很,干活也很认真,如果不告诉你,你一定以为他只是个勤劳的渔民。相比之下,真的令我汗颜,我居然直为自己找理由,以致于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虽然,我本来就不是钓手,虽然我没有专业的工具。所以,我想,很多人能够发家能够致富,并不是上天特别眷顾他们,而是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比我们更努力。那天开宝马去的阮,还有与他同行的戴,三天两夜的行程,他们一直很认真。组织这次行程的小鱿鱼的老板张勇也是,虽然他也没有太专业的深海鱼钓具,甚至连电动线轮都没有。硬是徒手拉上一条50斤重的鱼。在行前,张勇曾告诉我,一斤重的鱼,在水下的力道是7斤,50斤重的鱼,就是350斤,130米的水深,可想而知,张勇拉上这条鱼需要多少的力气。所以,他才会告诉我:钓鱼是力气加智慧的较量。

老张钓上的是一条叫“黄鸡”的深海鱼。海边长大的我见过很多鱼,也能分辨很多鱼,不过,深海里的鱼,都是我以前没见过的,包括这种黄鸡鱼,包括后来一直听到的海狼。

老张钓上来的这条黄鸡大约有4斤重,这样重量的鱼在深海鱼里头算是小的,但必竟是第一条,而且是在我们开始钓后的几分钟内。所以,这条鱼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张勇帮忙卸下这条鱼,船东问张勇,要养活的还是冰起来。张勇的回答是冰起来。我有点不解,为什么不养活的,然后到返程时再冰起来,这样会不会新鲜点?张勇告诉我130米深的鱼,水的压力很大,所以鱼的肉质会更坚挺,如果养起来,鱼的肉会变松弛。听过后,我稍微有点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我们先给鱼放血,然后冰冻起来。据说,放血会让鱼肉口感更好。我想,这点应该是跟杀猪或杀鸡鸭 个道理吧。

在老张钓起第一头鱼不久,我的晕船药好像开始发作,过了一会,我又爬进船舱,晕睡起来。

张勇叫我起床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时了。我相信我是听到第一声就爬了起来,一方面,白天睡了,晚上睡眠不是很缺,另一方面,估计内心多少有点愧疚,那么多人正在外面忙着钓鱼,我怎么昏睡起来了呢?

当然这次及时起床非常重要,因为,张勇煮了酸菜鱼汤。现在想起来,嘴角还有点口水涌出的感觉,刚钓上来的深海鱼,放血,切片,放进煮沸的水中加点酸菜,盖上锅盖沸上几分钟,我的老天,这样的美食是在人间吗?

连吃两碗后,锅里基本没有了。

吃过夜宵后,我的任务还是拉把凳子坐在那边看着钓手们精彩的表演。

在深海里,有一种到现在还让我感到恐怖的东西,那就是海狼,最早遭遇海狼的,也是老张,他的钓着鱼后,从130米深的地方往上拉,到50米深的时候,突然水下的鱼有个非常用力的动作,整支鱼竿感觉都要断了。但是瞬间,鱼竿变得直挺挺。我还没搞明白什么事情,边上的人告诉我,是海狼。等鱼上船的时候,这样的预言得到证实,那条可怜的黄鸡鱼,只余下一个头。那个晚上,我们的钓手们遭遇了很多次海狼,被吃掉的鱼有黄鸡鱼还有一条10多斤重的青甘鱼。

本来我以为,我们没办法钓到海狼这种凶狠的鱼类,他们告诉我。是可以钓得上来,不过,海狼的肉不好吃,所以,他们并不想弄这样的东西上来。

第二天晚上,有条香港的钓鱼船与我们相邻而居,香港钓客们好像对海狼比较感兴趣,他们钓了很多海狼,我也远远地一睹了海狼的真面目。听说,海狼其实就是梭子鱼的长大版,这个信息我没去求证就是。

哲人说,一个人常回忆过去,就证明他老了。

在一个四周苍海茫茫,一望无际的地方,坐在船头,边上的人在忙碌着,而你却可以静下心,眺望着远方,任浪花温柔的手肆意地爱抚着你脚下的船板,任思绪海阔天空,这样的感觉有说不出的惬意。佛教里头说的“净空”也许就是这种感觉。你好像在想很多事情,往事像电影般不断地浮现,但你又好像一点事也不想,只是让思绪随着潮起潮落,随着日落日出,自然起伏。

所以,现在回想起在海上的第二个白天,我居然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只能隐隐想起,自己坐在船上,跷起二郎腿,好像在想什么,但好像什么也不想。

直到傍晚时分,张勇用一根用来钓巴浪鱼的小鱼竿,钓起一条5斤多重的“狗鲷鱼”的时候,我才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回过神来,

张勇兴奋地一直大叫,还抱着那条鱼拍了好几张照片。我也凑起热闹,抱着那条鱼摆了个POSE拍了照片,然后告诉张勇:晚上还是给我一根鱼竿吧。说实话,我很想享受一下自己钓起鱼来的那种成就感,如果你没钓过鱼,你可能不明白,钓鱼的人在线的这头可以静坐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为的就是钓起鱼来那种充实的成就感。

在深海钓鱼,最好的时间段是晚上12点到天亮前。我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按说在40米以上深度的海底,里面是没有一丝亮光的,白天与黑夜基本没有差别。不过,世间万物,自有其规律吧。

我以前在浅海钓鱼,鱼吃饵的热门时间是在潮水刚轮换的时候, 在浅海钓鱼另一个好时间是太阳刚下山的时候。我以前的理解是,这时天快黑了,很多鱼儿准备赶快吃点饭回家休息,所以有点饥不择食吧。也许,这只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居子之腹的思考吧。遗憾的是,后来我也没有去了解这些规律的背后,所以没办法告诉大家。

深海里白天鱼不太吃饵的规律至少我在海上的那几天是成立的。所以,那天白天大家干得最多的是钓巴浪鱼。巴浪鱼基本生活在海平面,用个小鱼竿,丢一小截线就0K了,你基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浪鱼上钩的情形,这样钓起鱼更直接,但却少不一些斗争的乐趣。

那天我们钓了不少巴浪鱼,第一条钓起来的时候,我还高喊,中午有鱼吃了。我以为巴浪鱼不值钱,肯定会是我们的盘中餐,没想到老钓客们却把巴浪鱼养了起来,后来我才知道,在当天晚上,这些巴浪鱼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深海里的巴浪鱼,真的更大更肥,我猜想,如果到市场上卖, 斤10多元是需要的。

当然,那天我们钓起来的巴浪鱼,应该会超过这个价。因为,当天晚上,我们靠这些巴浪鱼钓了好多大鱼上来。

钓深海鱼主要有两种饵:一种是冰冻的鱿鱼。这些我们在出海前已经准备好了;另一种是铁板。铁板是一种行内的说法吧,说穿了,就是一块长得像鱼儿的铁片。不过,别小看这些铁片,可是特制的,一方面,造型和色彩非常像鱼儿。另一方面,这些铁片会发出荧光,在100多米深的海里,这绝对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鱼饵。

钓铁板的方法跟使用别的鱼饵不一样,具体是:把线放到深底,然后一边上下提动,一边收钱,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死的铁板“活”起来,但也会使钓手非常累。在第二个晚上,我曾试过几次。结果是,弄两个来回,早已气喘吁吁。

我们船上有两个人钓铁板玩得很好,一个是小戴,一个是张勇,两个人都利用铁板钓了不少大鱼上来。

玩铁板除了考验体力,还要考验运气。运气不好的话,在海中间碰到海狼,一口下去铁板会整个被吞掉,这一损失就是100多元。听说,有钓客一个晚上被吞了十几个

铁板,算下来,一个晚上单铁板就得损失一二千元。还好,那个晚上我没钓到鱼,也没损失掉铁板,算是另一种幸运吧。

不过我一直挺同情被铁板钓上来的鱼儿,最后 口吃到的居然还是假的鱼饵。人类真是越来越坏了。

钓铁板费劲,主要是想让铁板“活”起来。所以,如果有活的鱼饵,就不用这种费劲了

那天白天我们钓起来的巴浪鱼就及时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我们把鱼钩钩在巴浪鱼的背上,当然,这时的巴浪鱼还是活的,在鱼钩里,还会活蹦乱跳,在海里应该更有精神。果然,那个晚上,我们用巴浪鱼钓了很多大鱼上来,而且用巴浪鱼饵明显比用冰冻鱿鱼或铁板来得好。

那个晚上除了玩了几次铁板,我没有再钓鱼,所以,还是没有战绩。晚饭后,钓手们各就各位,我则和几个媒体人打起“80分”。直到当天凌晨,我们转移到另一座油井。

在广东外海,油井至少有30口。每个油井不知道有多少工人。但我们一致认为,他们是史上最牛的工人,因为,他们上下班居然是搭直升飞机。

在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我们在当中一口油井下,看到一辆直升飞机翩然而至。听说,每口油井上方都有个可以停靠直升飞机的平台,很多时候,特别是紧急情况,如台风来袭,他们运送人员主要靠的就是直升飞机。

那天的直升飞机,下来了10多个人,然后又换了10多个人上去,没一会工夫,直升飞机飞走。

我们的理解是,这些是轮班的工人。最初我们认为,管理层的领导才可能塔直升机上班,后来想,一个油井里头,哪可能有10多个管理人员呢?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油井里的工人,是史上最牛的工人,可以搭直升飞机上下班。当然,这样的理解有一厢情愿之嫌,也不知道对不对。

我们船上唯一的女同胞跟他们挥挥手,他们也兴奋地向我们招手。

第二天晚上我们本来不想挪地方的,因为,天亮后我们就准备返程。不过,在午夜时分。居然有人发现了一群海豚。据说,有海豚的地方是不会有别的鱼类的,因为海豚有特殊的声波,会让其它鱼类避之不及。

我们在凌晨零时左右开始转移,目标是“老井”,一听这个名字,你就明白,这口井就是最早的一口井,听说,这口井还是这些油井中最漂亮的。

船开动后,风也大了起来。于是,我们收起在甲板上的80分,专心看起夜色。海上的夜色应该是最无趣的四周黑乎乎的,一点景致也没有。本来该有的海浪的声音,也被机器的隆隆声盖住。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老井。在我们快靠近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像是有幻觉,因为,我觉得井边的海面至少高我们2米,我打开手机的GPS,我们的位置是在海平面一18米的位置。天呀,这情形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加乐北海盗》里头的情形。

我没有声张,我觉得,纯属幻觉吧。后来回到汕尾在吃饭的时候,我说了出来,经常出海的老张才告诉我,那是因为当时潮流比较急,而油井挡住了潮流,在它周边的海水就会高出来。如果你想像不出来,自己拿个小竹竿插在急流的水上,就会明白的。

凌晨时分,本来张勇做了生鱼片的,可惜的是,船上没有芥茉,而且连酱油和醋都没有。生鱼片吃不成了,第二天中午煮成了熟鱼片。

在确定没办法吃到生鱼片后,我的睡意又来了。这一觉又是早上7点多,等我爬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归程。船老大告诉我我们从凌晨5点多就出发了。

我爬到驾驶室,GPS显示,我们距离汕尾还有150公里左右,大约需要9到10个小时。

终于要见到陆地了。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对陆地这么想念。

中午时分,大家陆续起床,同时洗澡换衣服,我确实受不了船上那么小的洗手间,决定上岸后再洗澡换衣服。午饭后,张勇和钓手们在船舱内开起会来,其实也不真是开会,就是聚在一块聊天吧,挺严肃的样子,我觉得没劲,又跑到驾驶室和船老大侃大

大约离汕尾50公里的时候,手机提示有信号了,第一条短信是老婆来了,居然是恭喜开机。老婆真是够狡猾的,知道她发出的短信我一有信号就会收到。不过,还是感觉到丝丝的暖意。随后的短信陆续增加,最多的是手机报。

等信号稳定一会后,上了移动证券,虽然6月初已经清仓了,还是耐不住关注股市。知道在我们出发的第二天股市大跌,居然有种快乐的感觉。人性真是本恶,清仓跟满仓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油井利用率 篇3

关键词:抽油机井,偏磨机理,杆管偏磨,治理措施

1 前言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 抽油井的井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抽油井偏磨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油管杆受力状况的改变、含水升高、润滑变差、抽汲介质的腐蚀等生产状况的改变, 进一步加剧了抽油井的偏磨;斜井、定向井偏磨问题更加突出。偏磨已经成为制约目前油田原油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

2 偏磨机理分析

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直接体现为在上下冲程管、杆间的相互接触并不断相对位移运动所造成的。抽油机井的管、杆间具有的相对位移运动是抽油机采油工艺固有的和必然存在的。且受井身结构、管柱组合、杆柱组合、生产参数、原油物性、井液水力参数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相互接触且相对位移运动必然产生接触摩擦, 这种接触摩擦必然造成管、杆的磨损, 这就是目前抽油机井存在的偏磨损伤。因此, 要认识和掌握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的真正机理, 必须从分析抽油机采油工艺原理、采油工艺特性入手, 分析抽油机井油管、抽油杆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及变形程度, 并推断出引起这种变形的根本原因。下面通过分析抽油机井采油工艺特性进行探讨。

2.1 油井井身结构对偏磨的影响

油井完井时的井身轨迹是一条复杂多变的空间管道, 油层套管在一定程度上是呈螺旋弯曲的, 管杆在井筒中的工作状态直接受井身结构的约束, 油管杆在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 应呈直线垂直状态, 但在呈现空间曲线的套管中, 油管杆受其约束, 呈现弯曲状态, 油管、抽油杆在工作中相互接触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抽油杆和油管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在抽油井往复抽汲过程中必然产生接触摩擦磨损, 且偏磨严重。实践与理论证明, 油井的井身轨迹呈现曲线状态, 必然造成油管、抽油杆接触磨损, 这是抽油机井不可避免的, 也是引起油管杆偏磨的主要原因。

2.2 油管受压弯曲的影响

部分分层采油的抽油机井, 采用Y211、Y221压缩支撑封隔器等工具的管柱, 泵上中和点以下的油管受压弯曲, 造成油管与抽油杆偏磨。

2.3 抽油杆柱失稳弯曲的影响

抽汲循环过程中, 抽油杆柱下行时, 当振动载荷、惯性载荷、浮力、泵筒对活塞的摩擦阻力、井液通过排出阀的阻力等的合力超过抽油杆柱失稳的临界力时, 下部抽油杆柱失稳弯曲, 造成抽油杆与油管偏磨。

2.4 生产参数不合理的影响

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 冲程、冲次、杆柱组合等参数选择合适时, 理想状态下抽油杆的全部重量应该加载到抽油机驴头上, 抽油杆行进速度与驴头速度同步, 抽油杆柱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事实上, 抽油杆柱受井液阻尼作用和各类摩擦力及杆柱组合不合理造成的杆柱受力状态不同, 相当一部分抽油杆滞后与驴头的运行速度, 特别是中和点以下的抽油杆几乎全部处于受压状态, 容易产生弯曲变形, 如果参数的不合理, 特别是采取高冲次, 将加剧弯曲变形的程度和接触频率, 从而加剧了杆管的偏磨。

2.5 抽汲介质的影响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采期, 抽汲介质的含水升高, 井液的粘度、含蜡量也在提高, 管杆接触面的润滑系数大幅度降低, 改变了抽油杆的受力和变形程度, 致使管杆偏磨;同时, 高含水井液具有的强烈的腐蚀性, 造成腐蚀加剧磨损程度, 偏磨增大腐蚀速度, 使管杆偏磨损伤与开采初期的低含水期相比越来越严重。

3 防偏磨工艺的技术的应用

我们现场偏磨情况进行分类治理, 选取典型的偏磨井79口进行重点治理:方案一:治理偏磨井53口:其中抗磨副Ⅱ型治理39口, HDPE内衬管治理7口, 碳锆管治理6口, 镀渗钨油管治理1口;方案二:治理偏磨井26口:其中空心杆治理偏磨井13口, 抗磨副Ⅰ型治理13口。

3.1 抗磨副Ⅱ型工艺

工艺原理:Ⅱ型抗磨副是在Ⅰ型抗磨副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进:一方面抗磨副上扶正块由内部的弹簧片支撑使外径加大, 下入后扶正器胀卡在油管内固定不动, 改变为扶正器与抽油杆之间的摩擦;另一方面, 抗磨副表面进行了特殊的表面工艺处理, 增强了抗磨、耐腐蚀的能力, 从而达到减缓偏磨的作用。

适用范围:Ⅱ型抗磨副适用于偏磨严重, 且偏磨井段较短, 在500米以内的偏磨油井, 但由于扶正块直径大与油管内径, 对于油管的要求高, 增加了治理成本, 同时对有结蜡现象的井不适用。

3.2 HDPE内衬油管工艺

工艺原理:HDPE内衬油管采用特殊耐磨材料加工而成, 具有超强耐磨能力和优良的防腐性能。

适用范围:该工艺适用于全井偏磨或偏磨井段较长、泵挂较深且油管腐蚀严重的各类直井、斜井, 但价格高, 成本投入大。

3.3 碳锆油管/DSW镀渗钨抽油杆工艺

工艺原理:碳锆油管采用热熔工艺将耐磨的诰金属材料帖服在油管内壁加工而成, 具有较强耐磨能力和优良的防腐性能。

适用范围:该工艺适用于全井偏磨或偏磨井段较长、管杆偏磨、腐蚀都比较严重的各类直井及斜井,

3.4 油管探伤检测技术应用

工艺原理:该技术能对油管表面及内部的裂纹、孔洞、腐蚀坑及沟槽等缺陷进行计算机无损检测, 它既可用于室内油管的检测, 又可在油管起下作业的同时进行现场检测, 为旧油管的分级使用或报废提供科学依据。

工艺特点:该工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功能齐全、检测信号可以存储、不受油污和水的影响、超标油管自动报警、精确定量评价缺陷状况、稳定测量油管壁厚变化、不影响现场作业、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3.5 空心杆采油工艺

工艺原理:该工艺从空心杆内出油, 油管与空心杆的密闭环空充满原油作为润滑剂, 降低管杆间的摩擦系数, 同时改变液流通道, 减轻产出液对油管杆接触面的冲刷、腐蚀, 从而达到治理偏磨的目的。

适用范围:偏磨井段长、偏磨较轻, 泵深在1000m以上, 不结蜡或结蜡不严重、含水较高、产液量在25方以上的偏磨油井。

参考文献

[1]王鸿勋采油工艺原理 (J) 石油工业出版, 1989[1]王鸿勋采油工艺原理 (J) 石油工业出版, 1989

[2]张琪采用工程方案设计 (J) 石油工业出版, 2002[2]张琪采用工程方案设计 (J) 石油工业出版, 2002

油井利用率 篇4

1.1 毕店外围单井

古城油矿外围井为独立罐车拉油, 部分井具有较高的伴生气量产生, 因单井集输工艺不完善, 天然气放空现象较多, 天然利用程度较低;同时部分井因天然气量不足, 井口原油外输及井筒仍采用电加热或者燃煤锅炉加热, 例如古101、古104井消耗电量及燃煤量较多。

1.2 123区注聚井

生产过程部分井因工艺及井下状况发生变化, 产出较高的天然气, 而根据方案要求, 需要对泄压生产, 泄压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天然气浪费, 同时发生较多的罐车水泥车消耗, 例如古2406井因天然气压力过高, 压井无效无法作业, 需要井口泄压, 需罐车及水泥车等配合, 造成天然气浪费同时造成综合费用上升。

1.3 集输系统

集油站因外输及掺水需要, 利用天然气及燃煤锅炉加热, 因伴生气量有限, 需对古1242、古345、古3403古235等井采用排水采气方式生产天然气, 每天排水量在45吨以上消耗电量850KW.h, 125燃煤锅炉年平均消耗燃煤16.4t/d。

2 以节能增效为目标的伴生气回收利用的主要做法

2.1 毕店外围零散油井天然气综合利用

由于毕店外围零散油井采用单井架罐拉油的生产方式, 所以必须对储油罐进行加热, 使储油罐内的原油保持合适的温度, 保证罐车在装卸原油时原油能够顺利放出。以往在采用相同方式生产的油井都是用电加热管对储油罐进行加热, 由于电加热管在使用过程中加热速度慢, 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其次, 电加热管配电柜里温控器故障频繁更换的现象时有发生, 油井正常生产维护的材料费用较高, 班组成本上升;另外大功率的电加热管消耗了较多的电能, 造成外围油田的用电费用居高不下。因此, 在毕店外围的开采过程中, 使用了多项密闭储油器, 该装置利用油井自身产的伴生气对储油器内的原油进行加热, 其加热速度快, 只需4~6h就可将40m3罐中的原油加热到收油时合适的温度, 减少电能损耗, 同时该装置点火装置不易损坏, 维护工作量小;维护成本低。

2.2 古2406井实施情况

123区古2406井随着注聚调整需要, 实施返层补孔作业, 补孔后井口有压力无法进行作业, 采取井口罐车泄压方式, 每天泄压液量4车56方, 井口压力持续上升, 伴随大量天然气, 安全生产无法保证, 于是实施密度1.16盐水压井, 但压井后压力依旧, 压井失败, 作业队撤下, 由采油队实施泄压作业。

通过现场情况分析, 如果继续采用罐车放油方式泄压, 每天必须有两天台罐车进行值班, 由一名采油工现场值守, 同时造成天然气大量浪费, 影响安全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经过研究讨论, 决定从古2406井铺设一条临时管线到古236井, 通过古236井进入计量站实施密闭集输泄压。已累计泄压45天, 产液926吨, 产油92.6吨, 搜集天然气27*104NM3。

2.3 集输系统参数调整

2.3.1 采气井停止生产

随着油矿天然气量的增加, 油矿停止古235古3403古345和古1242井排水采气生产, 日减少液量180吨, 累计45天减少排液0.81万吨, 节电15.3万度。

2.3.2 停止燃煤锅炉加热

随着古2406井产气量的增加, 油矿天然气气量有所富余, 通过对油矿三座集油站加热设备调整试验, 1#集油站和三号集油站各增加外输水套炉一台, 1#集油站外输温度提升到62℃, 3#集油站提升到64℃。其中1#和2#集油站原油在2#集油站进行混合脱水, 提高B125区掺水温度, 目前掺水温度保持在40-47℃, 满足区块掺水需要, 通过3座集油站外输液量混合, 油矿总体外输温度达到50-56℃, 满足联合站脱水需要。

5月2日, B125区低压燃煤锅炉停止对外输及掺水加热, 区块运行平稳。截至5月15日, 已经节煤207吨, 节电1.98万度, 节清水243吨。

3 应用效果效益分析

3.1 直接经济效益

3.1.1 项目已经投入费用

古2406井连接简易管线65米到古236井, 实现密闭集输, 消耗罐焊费用0.5万元, 管材1.5万元 (废旧油管连接, 重复利用) ;连接古101井天然气管线到EG2井, 需用3/4〞管线89米, 费用0.3万元, 管焊费用0.5万元 (重复利用) 。项目已经投入费用合计2.8万元。

3.1.2 项目阶段降本减费额

(1) 降低污水处理及输送加热费用:0.81万吨*6元/d=4.86万元; (2) 降低抽油机提液电量费用:15.3万度*0.8295元/kw.h=12.68万元; (3) 减少泄压收污油特车台班费用:85台班*0.1万元/台班=8.5万元; (4) 降低燃煤消耗费用: (0.25t/d*20天+207吨) *0.064万元/吨煤=13.568万元 (5) 降低燃煤锅炉电量:1.98万度*0.8295元/kw.h+0.0243*3=1.713万元。直接效益总计:降耗41.32万元

3.2 间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2.1 通过对伴生气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管理难度

通过油井伴生气得到了初步的利用, 使储油罐始终保持合适温度的同时, 保证了抽油机的连续正常生产, 保证了油井的时率, 罐车在拉油和放油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减轻了管理人员和拉运人员的工作量, 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3.2.2 通过对伴生气的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伴生气的回收利用, 使油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部分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利用, 使宝贵的天然气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 放空的减少也大大地减轻了环境污染, 减少了油田开采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保护了周边环境, 实现了“绿色开发”的新目标。

摘要:文中论述了油井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 在油井井开采中综合利用, 通过对储油罐、水套炉的加热, 实现了利用油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件生气再利用的良好愿望, 同时降低了油井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从而最终实现古城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为古城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油井利用率 篇5

自2010年以来, 我们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树立“大工况”系统管理的概念, 以强化工况管理为主线, 不断提高油井技术管理水平, 努力实现油田高效长寿开发。

1.1 目的

通过油井的工况分析, 我们要达到以下的三个工作目标:

(1) 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

(2) 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并治理, 使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

(3) 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 充分发挥每口油井的生产能力。

1.2 意义

工况管理涵盖了采油队基础管理, 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强化工况管理, 能有效推动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1) 工况管理工作又分为工况分析、工况调整、工况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工况分析要求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性资料录取、优化设计工作、作业监督工作。

工况调整工作分为:注采调整工作、工艺治理工作、地面管理工作。

工况评价工作包括:工况图版评价、开发指标评价。

2 加强油井工况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抓好一性资料环节

首先, 要取全资料:

(1) 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套压、回压、进站温度等;水井录取资料:注水时间、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全井注水量、地层压力、洗井资料、吸水刨面。

(2) 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矿化度;

(3) 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静液面;

(4) 管理资料:上下行电流、示功图、热洗周期、作业监督描述资料;

(5) 井组相关资料:注水井配注量、实注量、调配动态变化等资料。

其次, 要取准资料:

由技术员、资料员、班组长、小班人员实施“四级负责制”, 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对出现的错、漏数据实施月度考核、从而在源头上杜绝缺错、假资料的发生。

最后, 录取资料要及时:

(1) 每天:正常井每天录取液量、油量、含水、套压、回压、上下行电流、水井实注水量。

(2) 每旬:特殊井每旬录取动液面、示功图、气油比。

(3) 每月:每月工况变化油井结合地质所等相关科室录取含砂量、矿化度、凝固点、动液面、示功图、气油比。

2.2 抓好工况分析环节

2.2.1 宏观找问题

一般合理区的油井较多, 工况相对合理, 但是该区油井分布零散, 不集中;潜力区油井, 工况不合理, 调整空间大;供液不足区油井, 治理潜力大, 可以通过加强注水提高动液面保证供液:断漏区油井, 问题最突出, 通过现场憋压等手段进一步判断。

2.2.2 微观找潜力

合理区油井井数多, 潜力大, 具有优化空间。通过细分区域, 将合理区内的油井又分为3个部分。优良区:泵效高、沉没度合理;合格区:泵效较高、沉没度合理;预警区:泵效较高、沉没度较合理。这样使合格区油井生产更优化, 可以更明显的看出油井的变化趋势。

2.2.3 临界找方向

主要是将不合格区域临界线附近的油井调整到合格区, 共分为以下四类:

供液不足区临界的油井, 通过调整注采对应关系、优化参数;漏失区临界井, 通过时时跟踪、适时自扶;潜力区临界井, 通过优化参数、上提挖潜;待落实区临界井, 通过取全取准一性资料。

2.2.4 动态找突破

供液不足区, 在该区域我们通过加强注水、恢复能量;潜力区的油井, 我们通过动态储备, 大泵提液来调整;断漏区的油井, 通过时时的监控, 在合适的时候对其进行上作业, 扶躺井。最终通过以上手段, 将该部分油井调整到合理区生产。

2.2.5 提前拿预案

做到“三个结合”, 与油层物性相结合, 与油井井况相结合, 与生产历史相结合, 做到“三个结合”的目的, 就是在油井还处于合理区, 在正常生产的时候, 根据它的物性, 井况, 井史等资料, 做好监控, 做好跟踪, 根据每一口井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该井的“一井一策”的治理预案, 以便于出于问题以后能够及时发现、跟踪和解决。

2.3 抓好设计优化环节

(1) 以预设计为工况分析的最终落脚点, 找准工况分析的问题和治理的潜力。

七个清楚:躺井原因清楚、储层及原油物性清楚、投入状况清楚、能量状况清楚井下技术状况清楚、历次生产周期清楚、原措施内容及效果清楚

二个明白:明白作业的目的、明白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艺

二个论证:论证技术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论证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一个确定:确定油井平均检泵周期

(2) 在设计过程, 推行“三个一”设计优化方法, 从泵型, 泵径, 泵挂, 冲程、冲次等参数进行优化, 提高设计管理水平。

“一个一”:大泵、长泵选一选;为下步动态、地面调整优选泵型

“二个一”:生产参数合理一点;在满足液量条件下尽可能优化生产参数

“三个一”:液面预测看一年;合理确定泵挂深度、控制沉没度

2.4 抓好作业监督环节

作业管理中, 作业现场监督做到五个明白、四不放过、两个及时

五个明白:明白设计内容及要求、明白监督的要点、明白井下工具下入深度要求明白躺井原因、明白作业工序

四不放过:未按设计施工不放过、未查清问题不放过、未按施工规范施工不放过未按设计要求完井不放过

两个及时:现场信息及时反馈、设计变更及时运行

2.5 抓好地面管理环节

2.5.1 注水泵和增注泵的管理

加强对注水泵及增注泵的管理工作, 主要就是加强泵类设备的保养、维修, 其次还要加强小班的业务培训, 了解泵类设备基本常识, 加强泵类设备巡检, 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单独紧固盘根, 熟悉掌握启停泵操作规程。

同时, 结合水井作业, 对该区块水井进行酸化作业, 加强注水能力,

提高对于油井的供液能力。

2.5.2 加强抽油机设备的管理

以地面巡检卡的形式、每天对抽油机设备逐个节点进行检查。最终统一登记到设备分类整改运行台账上, 对存在问题的设备统一处理, 查找地面设备对油井工况的影响。以提高开井时率为目标、对地面设备进行整合、优化抽油机、电机资源的应用, 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 解决资源矛盾。

3 结束语

培养高效开发指标是我们采油队永恒的主题, 是实现油气硬稳定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况管理工作, 要继续紧紧围绕“井筒”这一连接地层与地面的通道, 以工况分析为基础, 进一步细化工况管理模式, 按照“优化不足区、挖掘潜力区、重点治理断漏区”的分类治理原则, 切实做好提高油井泵效、优化合理沉没度和改善杆、管、泵工况运行工作。

摘要:现在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小断块二次采油后期, 砂、蜡、水、稠、深、斜等因素对井筒内抽油杆、油管和抽油泵工况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油井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辽河海上油井分层开采技术 篇6

目前辽河海上葵东油田探井试采主要采用单井或小型井组平台生产, 采用7″套管完井, 电泵管柱多层合采。从葵东油田探井试采情况来看, 油井油、气、水关系复杂, 层间矛盾突出, 边、底水活跃, 多层合采, 边水锥进造成油井水淹, 以葵东1井为例, 多层合采不到2年时间, 部分产层出水, 进行堵水作业2次, 葵东的主要问题是边水锥进造成油井水淹。

目前作业方式:外雇大型作业船, 起下管柱, 下找水管柱, 封堵出水层位。需动用大型作业船只找堵水成本高昂, 大型作业船只紧张, 影响正常生产时效。利用机械滑套、分隔器作底部分层完井, 利用钢丝作业橇等小型作业设备, 可实现不动管柱调层。节约作业费用。

二、辽河海上油井分层开采技术目标及技术关键

技术总目标:在辽河海上现有作业装备条件下, 不动用大型作业船只 (或缩短作业船只的海上作业时间) , 优化设计分层开采生产管柱, 采用橇装钢丝作业设备控制井下滑套开关, 达到分层控制、分层开采的目的。

需解决以下几个技术关键: (1) 井下分采管柱须满足7″套管井空间要求, 套管壁厚9.19mm, 内通径159.4mm; (2) 油井出砂, 分层开采须考虑分层防砂的问题; (3) 尽量采用“Y”型管柱, 进行钢丝投捞作业, 满足生产测试、找水判定出水层位、调整生产层位。避免动用大型作业船只进行起下管柱作业。 (4) 考虑完井管柱后期的修井及打捞问题, 底部分采完井管柱尽可能应用无卡瓦封隔器, 打捞容易, 可再次起出。 (5) “Y”接头下部的管柱的尺寸分配问题, 涉及到小直径电潜泵的选择和应用。电潜泵的选择既要满足配产需要, 又要考虑电潜泵使用寿命。 (6) 油井井身结构要求:最大井斜角小于45°, 狗腿度3°/100m以下。

三、辽河海上7″套管井分采工艺方案

海上7″套管井分采工艺方案推荐以下两种工艺管柱:

1.7″套管井不动管柱, 应用“Y”型完井管柱实现分层防砂分层开采一次下入管柱, 生产过程中, 进行测试, 判定出水层位, 并在不动管柱情况下, 进行钢丝作业, 调整生产层位, 避免动用大型作业船只进行起下管柱作业。作业时间短。对海上平台、作业设备的要求:平台具备5吨吊装设备;井口场地满足橇装钢丝作业设备的摆放。

工程作业技术风险分析:由于7″套管空间有限 (内径Φ159.4mm) , 采用“Y”型管柱, 目前可用的电泵机组最小外径Φ95mm, “Y”管下连直管因考虑底部滑套尺寸, 只能采用2-3/8″油管, 二者并列时尺寸达到155mm, 施工有一定风险。适用于7″套管井分层防砂、分层控制;电泵机组可满足50-60m3/d的配产要求;生产过程中, 进行测试, 判定出水层位;作业手段:不动用作业船只, 利用井口试采平台进行钢丝作业达到调层目的;该方案技术可行, 能够满足辽河目前不上作业船情况下, 通过钢丝作业, 实现分采的目的。但电泵机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的因素需综合考虑。

2.7″套管井底部分层防砂分层控制完井管柱

中海油海上油井如考虑分层分采时, 一般在钻井时采用9-5/8″套管完井, 解决了所有的分层分采的技术难题。针对7″套管井后期水淹, 在修井后采用底部分层防砂、分层控制。油田开发规模较大, 海上平台配备修井作业机, 方便进行管柱起下, 平台面积较大, 配备10吨以上吊装设备。井下工具、投捞设备选择常规工具;泵型选择方便、可适用于各种配产需要;规避7″套管井套管尺对寸井下工具选择的限制;这套完井管柱无法在电泵生产时进行找水测试、需要动管柱作业。找水层、换层需多次起下管柱, 作业时间长;对于没有作业机的海上平台需外雇作业船只。适用于7″套管井底部分采完井;电泵机组可满足大排量的配产要求;作业手段:不动用作业船只, 利用平台修井作业机起下管柱、并需钢丝作业达到换层目的;技术成熟、起下管柱作业次数多、平台需配备修井作业机。

主要完井、调层施工作业程序:完井管柱施工作业程序:底部分层防砂、分层控制完井管柱下入后, 丢手;下入顶部电泵生产管柱进行生产;

调层施工作业程序:起出原井电泵生产管柱, 回接钢丝作业管柱串至封隔器进行钢丝作业。上提管柱, 再下电泵生产管柱。

四、结语

1. 结论:

海上采用7″套管完井, 由于井眼尺寸较小, 为分采工艺管柱的设计及实施提出较高的要求。动管柱底部分采技术方案, 技术成熟, 井下设备及工具容易配套, 但需大型作业船只配合施工;不动管柱“Y”型管柱分采方案, 井下管柱结构复杂, 施工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一次下入, 后续调层作业不需要起下管柱, 技术优势明显, 鉴于辽河海上平台初期不具备管柱起下作业条件, 重点推荐该方案。

2. 建议:

新型油井计量装置的研究 篇7

油井计量装置应用于油田油井原油传输计量过程中的计量控制。主要用来反映油田产气量、产液量和产油量, 通过计量数据的动态变化分析油田贮藏情况变化, 为油田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资料。目前, 我国采用的油田产量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玻璃管液面计量油、电极量油、翻斗量油。玻璃管量油是国内各油田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 即在油气分离装置的内部放置一根与分离器构成连通管的玻璃液面计。分离装置内一定质量的油将水压入玻璃管内, 根据玻璃管内水上升的高度与分离装置内的油量高度, 计量出油的质量, 由此测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高度所需时间, 计算出油井的产量。虽然该方法装备简易、投资少, 维修便捷, 但由于同样采用间歇量油的方式来计算油井的产量, 导致原油测量系统误差达到10%~20%;并且在高含水期时, 该方法对于气液含量比较低的油井, 在计量时十分困难, 使该计量方法在操作上很复杂。另外, 玻璃管液面计量油由于稠油挂壁以及其他杂质的影响, 需要频繁清洗玻璃管, 不能大量投入到实际生产上。

电极量油是在玻璃管液面计量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规定量油的高度位置处上、下各安装一个电极, 当水的位置上升接触到下电极时, 计时电表通电开始计时;当水的位置上升接触到上电极时, 计时电表断电停止计时。计量水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则与玻璃管液面计量油的方法相同, 以此计算出油井的产量。由于稠油粘度以及结蜡、砂石等杂物的影响, 测量误差较大, 使用效果也很不理想。

翻斗计量是在计量罐内装载两个小型翻斗, 背靠连接在一起。油水混合物先进入其中一个翻斗, 当翻斗内混合物达到设定重量时翻斗进行翻转, 翻转后混合物进第二个翻斗, 如此循环, 翻斗每翻转一次记数器记一次数, 以此达到单井产液计量。翻斗计量的优点是装置小、操作方便、原理简单, 具有较高的计量精度。缺点是气体直接被排放出去, 不能计量气体数值, 并且由于气候因素, 翻斗装置冬季时在北方地区容易出现原油凝结现象。

2 新型翻斗计量装置

新型翻斗计量装置就是在老式翻斗计量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克服了以往计量装置的缺点, 设计了一种具有较高准确率和机动性的新型计量装置, 优化设计后可实现自动计量及数据处理, 解决了老式计量装置低温凝结问题, 为制定正确的采油生产工艺提供了技术依据。

2.1 新型油井计量装置基本特点

新型油井计量装置采用机械技术实现翻斗的连续翻转、准确定位, 应用太阳能对翻斗进行加热, 防止低温和冬季容易出现的原油凝结现象。不但实现了油气 (两相) 分离计量, 而且提高了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精准程度, 获得油井不同时段的产油量波动曲线, 并将处理信息及时反馈到抽油机, 调整抽油机的冲程频次, 提高抽油机的采抽效率, 降低能耗, 消除人为误差, 实现了数字化计量。

2.2 技术方案

新型油井计量装置由新型计量翻斗、阻尼弹簧缓冲定位控制装置、采集计量数据装置及太阳能加热装置共四部分组成。依据机械动力学原理优化设计计量翻斗的尺寸结构将翻斗四等分 (图1) , 并确定翻斗的质量重心和起始转动力矩;翻斗与阻尼弹簧缓冲定位控制装置相连接, 减缓翻斗转动时的转动惯量并使翻斗能够准确定位;应用计数器和单片机技术, 安装采集计量数据装置, 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输出;最后针对原油容易凝结现象, 安装太阳能加热装置对翻斗进行导热, 使计量翻斗达到原油不凝结的温度, 降低计量误差。

3 结构设计

在图2中, 翻斗1通过力臂传导机构4、5、6、7与阻尼弹簧缓冲定位控制装置8、9、10、11相连接。当油水混合物流入翻斗时, 定位装置开始进行限位;当油水混合物达到翻斗最大载荷时, 缓冲及限位机构11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使翻转装置10带动翻斗进行翻转, 油水混合物由翻斗流出;当翻斗翻转后, 翻转装置翻到下一停靠位置, 缓冲及限位机构弹出, 与翻转装置相互啮合, 使翻斗停留在下一个翻斗位置, 油水混合物同时流入;与此同时, 翻斗中央位置装有一块磁铁, 电路板正对翻斗处有一弹簧管, 随着翻斗翻转, 磁铁对其扫描, 使弹簧接触点因磁化而瞬间闭合, 送出电流脉冲。电流接入到传感设备, 将翻转的重量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 根据数值计算产液量, 周始反复, 进行计量。而太阳能导热管12不随翻斗转动, 与翻斗持续接触, 持续为翻斗提供热量使其温度保持在原油凝结点之上, 防止原油凝结。

1.计量翻斗2.轴端盖3.轴承4.轴5.键6.传动齿轮7.螺母8.齿轮9.支架10.翻转装置11.缓冲及限位机构12.太阳能导热管

4 控制计量控制部分

老式翻斗计量器是根据每斗油水混合物的重量, 通过计量翻斗翻转次数测算油井产量;新式翻斗计量装置是在出油管处安装压力平衡罐, 保持管内压力平衡, 确保计量能够安全进行;通过传感设备、PLC控制, 依据测算翻斗翻转次数计算累计流量, 再换算成产量。

5 太阳能控温部分

在计量罐顶部, 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利用光电转换原理使太阳的辐射光通过电池板转化成电能和热能, 电能供计量器控制计量和储存能量用;热能供翻斗加热用, 可防止原油凝结, 提高了计量的精准程度。

6 结语

性能优良的新型翻斗计量装置可以提高油田自动化水平,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为油田计量提供真实、精准的数据,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油田计量的新型翻斗油井计量装置, 它采用机械技术实现翻斗翻转定位, 采用太阳能对翻斗加热, 解决了低温下原油凝结问题, 不仅在结构上更合理, 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机动性, 可提高现阶段油田计量精确水平。

关键词:油田计量,翻斗

参考文献

[1]采用测试计量手册编写组.采油测试计量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79.

[2]王玉江, 张广卿.全自动称重式计量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J].计量技术, 2007 (2) :74-77.

稠油油井生产技术研究 篇8

通过近几年油田开发的情况看, 区块存在的原油粘度增大、出砂严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稠油产量稳定的主要矛盾。

1.1 粘度增大

欢17块为蒸汽吞吐开采, 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后, 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 原油粘度急剧增大, 平均粘度由825.38mpa.s增加到1164.29mpa.s, 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1.2 出砂严重

欢17块油层出砂严重, 平均每年检泵井次在11井次, 检泵周期120天。平均砂柱高度61.73米, 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2 现场管理措施

2.1 利用电热杆加热, 提高油井温度, 降低原油的粘度

2.1.1 电热杆加热技术的提出

欢17块原油粘度较大, 热采下泵后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性差。由于厂稀油量有限, 掺油比较紧, 一旦出现大修等特殊情况, 就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掺油的需要, 尤其冬天对稀油的需求更加紧张。而且掺稀油由于受泵压、天气温度、日常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容易波动造成卡井, 同时掺稀油生产温度不平稳, 急需一种新的工艺来替代现有的掺稀油生产方式, 提高整个区块的开发效果。

电热杆加热工作原理:利用地面供电系统, 将电流通过加热电缆与空心杆构成的回路, 形成集肤效应加热体, 实现对管内原油加热, 产生的热量, 随时被举升的油流带走, 升温降粘, 实现连续举升的目的。

使用电热杆增加了油井井筒的附加能量值, 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井筒内原油的粘度, 原油的流动性增强, 从而改善了深井泵的工作状况, 有效地降低了深井泵的故障率。

2.1.2 电热杆加热效果分析

2007年2月, 我们在锦8-14-44井进行试验, 上措施前原油粘度1067.1mpa.s, 上措施后原油粘度783.6mpa.s, 日增液6t, 日增油0.4t, 效果比较好。陆续又实施6井次, 平均粘度由1136.4mpa.s降低为852.5mpa.s, 日增液40t, 日增油3.8t, 累计增油705t。数据表明, 油稠影响油井产量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2.1.3 电热杆现场管理

其次, 为了对油井进行合理的加热制度, 我们加强管理, 认真摸索, 根据欢17块蒸汽吞吐不同阶段产量、含水、井口温度变化情况, 对电热杆进行间歇加热和电流动态调整。

2.2 细化管理, 减少油井出砂

2.2.1 欢17块兴隆台油层出砂的原因

欢17块兴隆台油层出砂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层胶结疏松, 成岩作用差, 造成油井出砂。

欢17块兴隆台油层属泥质胶结, 泥质含量8.3%, 胶结方式为孔隙胶结。同时成岩程度差, 砂岩强度低, 孔隙度高, 导致油层具有易出砂的特性。

(2) 原油粘度高, 对地层流体的拖拽作用强。

油层流体流入井底过程中, 会对剥离的砂粒产生拖拽作用, 拖拽大小与原油粘度有关, 粘度越大, 拖拽力越大。进入蒸汽驱末期后, 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 原油粘度急剧增大, 加剧了地层出砂。

2.2.2 应用变频柜, 优化油井生产参数, 延长出砂井检泵周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 液流速度在提高一倍时, 其携砂能力可提高64倍。稠油井要实现较快的液流速度, 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泵效, 而要实现高泵效, 泵径、冲程、冲次一定要合理配合。目前, 欢17兴块稠油井普遍下入Ф44的管式泵, 抽油机冲程为3米, 需要经常调整的就是抽油机的冲次。基于提高液流速度, 获得高泵效的前提, 我们在调整油井冲次上下大力气, 引进了抽油机变频柜, 实现了油井抽汲参数的合理配合。以前的电机多为4次轮, 调整冲次有时需要更换电机, 且冲次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变频柜在不改变原电机的情况下, 将抽汲冲次范围大大增加, 上可调到1.2倍冲次, 下可降到1-1.25以下, 最大限度的使抽油泵与地下供液能力相匹配, 降低了泵的漏失量, 提高了泵的充满程度, 增加了液流速度, 减少了砂粒在井底的停留时间, 可以有效地将油井产液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 变频柜减少了抽油机附加动载荷, 延长了机、杆、泵的使用寿命, 避免了意外事故停机引起油井砂卡事故的发生。

2008年12月我们先后在出砂严重的4口井 (15-042、14-045、16-40、16-41) 安装了变频柜, 实现重点井的重点控制, 砂埋、砂卡现象明显降低, 检泵周期明显增加。平均检泵周期由140.5天延长到273.5天。

2.2.3 细化地面管理, 确保设备最佳运行状态

油井在正常生产时, 砂粒在油流中呈上升状态, 停抽时, 砂粒则由上升状态改变为下降状态, 如果停抽时间过长则易造成沉砂卡井。在生产过程中, 我们也经历过油井因为检修抽油机等日常操作而造成卡井的情况。例如新员工陈某在巡井过程中发现16-40盘根漏油, 于是对其进行更换, 由于操作不熟练, 足足换了30分钟。当他启抽时发现井卡, 立即上报小队。最后水洗45方成功解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我们提出了各项工作以油井停产周期为核心的管理思路, 做各项工作尽量大可能的利用油井作业、检修电路等间歇时间进行, 比如要求保养抽油机等操作安排在检修电路时进行。对于更换盘根等不可避免的日常操作, 要求员工必须在工具准备齐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 尽量减少停抽时间。同时, 推广了标准化操作法,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推行标准化操作以前, 个别员工加皮带采取不卸固定螺丝而硬套的办法, 速度虽然提高了, 但皮带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容易造成生产中停机故障而卡井, 执行标准化操作后, 杜绝了加皮带图轻快省事而忽略质量的问题, 确保了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年初到现在, 没有一例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

2.2.4 防砂控砂办法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防砂控砂办法, 欢1 7块检泵次数降低了11次, 平均砂柱高度降低了13.2m, 产量影响降低了439t。数据表明, 出砂严重的主要矛盾得到了改善。

3 经济效益评价

截至目前, 通过细化油井管理, 电热杆加热技术实施井次7口, 累计增加油井产量705t, 节电2.4×105kwh, 减少成本13.2万元。

防砂控砂措施减少因出砂造成的检泵11次, 节约作业费用30万元, 减少影响产量439t, 创效313.68万元。

4 结论

(1) 电热杆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油井的产量。

(2) 油井冲次等工作制度需根据不同油井, 不同生产阶段, 及时进行调整, 以保证油井在最佳状态下生产。

(3) 现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合理的日常管理可有效地减少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 减少不必要的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各级医院下一篇:广场综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