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商业的本质

2024-05-21

回归商业的本质(精选十篇)

回归商业的本质 篇1

成功的企业从来都关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从来都可以回归到基本层面上做努力,这也正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秘诀。它们取得成功的秘诀让我关注到了规律性的认知,这就是有关“经营的本质”的判断与行动。若静下心来思考,经营并没有我们感受到的那样复杂。企业活动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找到企业经营中的基本要素,并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从而使每个员工的行动与这些最基本的要素相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感到公司经营的这些最基本要素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公司也能因此获得赢利性的成长。

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4个: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4个最基本的要素,并且可以培养自己沿着这4个要素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战略、营销、产品、价值链、服务、品牌本质的认识,都是基于对这4个基本元素的理解。我想告诉读者的是: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着自己的本质规律,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你就掌握了面对不确定性成竹在胸的能力。

成功的企业非常了解自己的顾客,也非常清晰地理解成本、规模与赢利的结构,它们所采取的行动和选择,人人都可以运用。当你学会回归到本质去思考和行动,你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你会看到一切努力都会富有成效。更重要的是,你会更有激情,因为能够看到你所投入的资源和努力,都可以帮助到公司成长,而你自己的能力也会大大地提升。我深信,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需要回归到顾客层面去做全面的改变和调整,而改变的方法就是回归经营的本质去思考和行动。

一个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皮鞋的小故事,我转述如下: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无以数计。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观点,过去30多年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确造就了非常成功的一大批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一定能够保证未来的成功,尤其是如果这些成功并不是来源于最基本的经营元素,而是来源于资源和环境的增长。事实上,未来属于那些能够赶在变化之前就做出准确判断,围绕着经营基本元素做出改变的人。如果故步自封、固守自己的核心优势,不愿创新,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篇2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指

号_______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史玉柱操盘的黄金酒采用的就是错位营销手段,他避开了白酒操作中竞争最激烈的酒店渠道以及保健酒中目前销量最大的小瓶酒市场,直取其最了解、也最擅长的礼品市场,借助其用脑白金、黄金搭档构建的礼品王国,在消费者送礼疲倦的视觉冲击下,新上了一款让消费者增加选择的产品。黄金酒既非传统意义上的白酒,更非真正的保健酒,说白了,史玉柱就是把他包装成中国老百姓送礼的一款新出的礼品而已!脑白酒、黄金搭档销售多年,消费者总是送这个,就算送礼者本人不疲劳,受礼的人也有点烦了,白酒市场每年都在更新,礼品市场同样需要更新,而史氏王国赖以起家的礼品市场不可能就此让给别人,恰好中国的保健酒市场每年在以30%以上的速度匀速递增,于是,抗着保健的旗号,借助五粮液的威名,向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黄金酒就这么诞生了。

分析史玉柱的选择,不管其是否有意还是无意,至少在市场渠道和产品的选择上他是把错位营销运用得很娴熟的,其产品错位、渠道错位以及经销商错位的模式应该值得白酒行业和保健酒行业的人学习,先不管黄金酒的运做最终是否能够成功。

我们现在提到的错位营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前的差异化营销。套用赵本山忽悠宋大妈的话来说,别以为换了一身马甲上来我就不认得了!错位营销的运用很广泛,业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譬如金六福刚上市时首创星级概念,按照酒店划星的标准给白酒分星级,并且首款上市的产品就直接主推五星金六福,在五星金六福行销全国后再跟进一、二、三、四星 产品,迅速覆盖中低档市场;同时,金六福给白酒第一次烙上了定位的痕迹,其“中国人的福酒”定位给品牌打上了区别其它白酒的标签,赢得了消费者的疯狂追捧,也开创了中国白酒市场上的“金六福时代”。酒鬼酒以文化的名义卖酒,借助黄永玉大师的名号,以卖画的定价勇气,在九十年代第一次推出价格高过五粮液和茅台的产品,一时震惊行业,也成就了酒鬼九十年代的传奇;后面的水井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借鉴了酒鬼酒前期的一些做法,譬如其价格定位高过后来再度崛起的茅台和五粮液,运用历史遗迹炒做自己的酒文化等均可看到酒鬼酒前期成功的影子,但水井坊大量运用的事件营销手法却开创了白酒行业新的操作模式。还有洋河蓝色经典的包装错位和口感错位案例以及小糊涂仙开创的意见领袖案例等均让白酒行业刮起了一阵阵旋风,各领市场风骚数年。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酒水行业不断发展的法宝。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各种招数无不穷尽其极,曾经的单点突破即可占领市场的运营模式在历经广告突破、渠道突破、酒店终端突破及单位团购突破后已经纷纷失效,不是这些手段不管用了,而是酒水企业曾经运用这些手段到极致后所取得的市场成功到现在不灵了,没有哪个品牌目前运用其中的一种手段就可以给新产品撕开市场或赢得新的市场根据地。笔者在2003年、2004年曾经运用团购的单一手法运做成功了新的产品,构建了新的市场,并且在2004年还总结归纳了一些团购的通常操盘手法及规则在行业媒体与业内人士分享。当团购成为今天白酒市场、尤其是中、高档产品市场的主流渠道时,团购这个单一的操作手法还能够像五年以前那样管用吗?某些品牌 大量招聘的美女军团已经丧失了卖酒的底线,沦为了“卖笑”的又一个新市场!

不能不说这是团购营销变异的悲哀!遗憾的是,我们的某些营销大师在给企业做培训时还美其名曰“勾引营销”,说是这种做法刚好迎合了某些掌权者的嗜好(因为这些领导对那些直接的“卖笑”者已经不感冒,喜欢那些欲拒还迎的猎艳感觉,觉得有成就感,美女团购的诞生刚好符合这些掌权者的心理需求),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有其存在的土壤。

从营销的本质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来说,这些大师对目标消费者和购买者的心理研究还是蛮透彻的。

当“制服诱惑”也玩腻时,团购营销或者就到了其寿终正寝之时。那么怎么运用好错位营销为企业服务、为品牌建功立业呢?

一、战略规划先行

你是要错位市场、错位产品、错位渠道还是错位定位?对这些事情企业一定要先规划好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许多企业之所以在最后采取了趋同营销策略,归根结底是眼光短视的结果,看到的总是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已经摘取的果实、已经培育好的消费群体,这种趋同营销不是没有效果,而是跟随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你是否有超越的可能。

譬如娃哈哈每年都会采取一些趋同营销策略跟进同类竞品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以前的非常可乐、激活就不说了,最近的HELLO—C系列就是跟进了农夫山泉的系列产品研发的,但娃哈哈的实力是摆在那里的,据媒体披露,今年的1~7月份,娃哈哈光砸在HELLO—C和茶儿啤爽两款产品上的广 告费就达到了15个亿,而到目前为止,娃哈哈在这两款产品上获得的销售收入也才15个亿的样子,可以说是100%的投入。那娃哈哈赚什么钱呢?这15个亿放在娃哈哈每年两、三百个亿的营业规模中就不显得高了,顶多就是偏高而已,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娃哈哈凭借超常规的海量广告投放却占领了先行者已经培育起来的市场,这也是娃哈哈这么多年屡试不爽的法宝,关键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宗庆后先生这样的实力和魄力!当然,娃哈哈是快销品中的饮料行业,产品的价值不高,消费者乐于尝鲜、尝新,如果白酒行业照搬娃哈哈的手法估计又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因为娃哈哈除了海量的广告投放还有其通达全国每一个角落和乡村的下货网络。

所以说,行业的标杆还真不是那么好模仿和超越的。但有了错位营销的思维,有了战略先行的规划,我们在局部市场上形成对标杆的超越还是完全有可能的,通过局部的渗透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体上的超越。

二、错位营销的整合运用与单点突破相结合

既然单点突破已经发展到了系统制胜,我们在运用错位营销时就要考虑其整合运用,在错位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错位产品,即为战略市场研发专销产品;错位包装,为战略市场提供区别于其它市场的产品包装,防止市场起来后被边缘市场窜货;错位市场投入,为目标市场提供多于其它市场的资源和子弹。同时,尽管单点突破已经失效,我们在错位渠道时还是要凸显主渠道进行重点扶持和支持,形成单点突破的亮点给市场造势,让渠道、消费者感觉到你做得好的亮点在哪里?形成表面上的消费理由。譬如,茅台从2005年开始逐步扭转了对五粮液的颓势,在价格连续多年被五粮液压制后,2006年下半年一举超越五粮液回归其国酒之尊。但你去问当时喝茅台的消费者为什么要喝茅台时几乎有一个千遍一律的理由:喝茅台可以护肝,而喝别的白酒都是伤肝!我们这里不讨论喝茅台护肝是否有科学依据,但那几年茅台在大大小小媒体上投放的“喝茅台可以护肝”的软文确实成了消费者饮用茅台最好的理由,可以说茅台引导消费者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喝茅台的理由。但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理由只是茅台能够成功的一个点而已,如果没有茅台的控货以及季老爷子对国家领导人和军队持之以恒的团购公关,茅台也不可能重回老大的交椅。

控货保证了渠道商的利润(当时,渠道商普遍反映卖茅台比卖五粮液赚钱多了),领导人公关是其践行高档产品少数人带动多数人的消费原则(五粮液直到去年下半年才由唐桥领衔开始团购这个工作)。

因此,错位营销整合运用的背后不能忽略单点突破对市场的画龙点睛作用,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撬开市场,而不是每一个错位模式都是蜻蜓点水。

三、错位员工的思维

市场是有个性的,是有差异的,指望用同一种模式撬开所有的市场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市场很不现实。公司的领导层不可能对所有的市场都了如指掌,况且变化的市场日新月异,一线员工最清楚变化的痕迹,如果我们的员工没有错位营销的思维就会对变化的市场视而不见,找不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应对方法,从而错失良机。员工的错位思维培训很简单,就是充分授权及强化检查和监督。充分授权才能够活跃员工的思维,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操作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化检查和监督是为了帮助员工不偷懒、少犯错误,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错位消费者的研究

目前的市场不研究透彻消费者的需要,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是做不好市场的。营销的本质既然是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我们就要研究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要,然后找准目标消费人群加以详细研究,投其所好加以征服和诱导。啤酒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啤酒传递给大家的总是活力、激情,是符合年轻人群的消费取向的;白酒的历史厚重感更浓,因为其主流人群都是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中年人群是主流消费群,喝啤酒胀肚,商务应酬都是白酒为主流。那么中年人群的消费取向是什么?有面子、符合自己的身份;求人办事,需要体现档次;追求健康,迫不得已的应酬等等。

你的产品、你的品牌针对的是哪一类人群,你的研究就要朝哪个人群集中。一个没有消费人群消费的品牌,你的渠道工作再好、酒店终端客情再到位你的市场是永远都不能打开的。所以,我们不叫错位消费者而是要错位消费者的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围绕消费者做工作、做研究是每一个品牌能够保持长销和畅销的根本原因。

五、错位根据地市场的打造

这是笔者要单独罗列出来的一个项目。对于根据地市场的打造我在大大小小的文章中都有阐述,足见其重要。中国的白酒品牌之多是任何行业 都无法比拟的,这么多的品牌都像茅台、五粮液那样开工运做全国市场不是天方夜谭就是异想天开,不说其品牌影响力无以支撑,单是资源的投放就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承受,何况毛毛细雨是淋不透土地的。

因此,错位营销中的错位市场就是要求我们选准根据地市场进行打造,一般是选择企业所在地进行深度运做,其次是选取竞争企业没有重点镇守的市场进行运做。没有根据地市场做支撑,企业很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同时也容易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丧失自己做市场的主动权。

错位营销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营销的本质怎么都改变不了。我想说的是,创新的思维带来的变化虽然给到大家一个新鲜的感觉,但如果忽略了营销的基础工作,忽略了对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和培育,再好的营销方法都将是故纸堆里的人情,无法取得实质的运用。

苏宁回归商业本质 篇3

但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商业的本质就是盈利,在概念炒作之下,许多所谓的商业模式根本无法让企业持续盈利。落后的商业模式会阻碍一个行业的进步。在一些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每天都在发生。而在另一些行业,每一次改变都伴随着痛苦的博弈和艰难的谈判,家电零售业就是如此。

回归零售本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球3C零售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以苏宁为代表,以品牌专区出样为主的模式,由厂商派驻促销员在卖场销售,主要利润来自于销售的扣点和返点;另一种以百思买为代表,商业企业通过规模采购低价买入产品,赚取买卖差价,所有产品都由自己的员工推介销售。这两种商业模式在中国的结局大不相同:苏宁通过规模化扩张,成为行业领导者,而百思买最终败走中国。虽然如此,后一种商业模式却将百思买带向一个巅峰。

1989年,百思买CEO安德森一改过去以佣金为主的销售模式,以产品为导向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不再让厂家的促销员入场,而是让自己的促销人员进行销售,同时在货品陈列上改变了过去按品牌陈列货品的传统,按品类陈列。自此之后的10年,百思买开始高速增长,其股东回报率超过了英特尔,而每股收益增长速度高于微软。从2003年到2004年,热衷于创新的安德森围绕顾客体验再一次进行变革,为了取悦那些追求时尚和高新科技的高价值顾客,百思买对其在美国一半的店铺重新布局与装修,每家店铺的投入高达60万美元。经过此次变革后,百思买的毛利率大大提高,达到25%。而百思买在中国的同行,毛利率仅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而且,百思买单店面积每平米销售额高出中国同行近2/3。两次变革让百思买在加拿大和美国家电卖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在市场上近乎垄断。

为了探索欧美企业高毛利的奥秘,苏宁曾先后派出上百人次的考察团,对百思买、梅地亚和日本山田、淀桥(Yodobashi)、YAMADA等国外家电连锁企业进行考察、研究,并积累了数百份报告、2万多张照片。经研究发现,获得自主经营权和提供极致的顾客体验是百思买、梅地亚提高毛利率的两大关键。

在国外,家电零售企业的通行做法是供应商负责产品研发和制造,渠道商负责销售,赚取产品差价。但在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供应商的扣点和返点,定价权和销售权集中在供应商的手里。早期,为了加快规模扩张,家电零售商倾向于让品牌商派驻促销员,以降低卖场运营成本和规模扩张带来的人员压力。同时,家电品牌之间竞争激烈,部分供应商为了强化终端控制力,规范市场秩序,也乐意委派促销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零供合作模式都能为彼此接受,但随着家电连锁卖场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商业模式开始显现弊端。

由于销售权、定价权都在供应商的手中,厂家促销员为了获得更高的销售额,不惜攻击对手。与此同时,供应商在卖场各自为政,激烈的竞争让“明码实价”成为一句空谈。这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卖场的信任,也给品牌体验蒙上了阴影。再者,消费电子类产品在卖场的占比不断加大,较之传统的大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需要更为专业的导购服务。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零售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供应商在返点、定价、促销资源、宣传费用、人员派遣、展台位置等各个层面进行讨论,难以将精力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更重要的事务上。“从某种程度上,这不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是产业链分工不明晰的表现。”苏宁电器运营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直言。

近年来,以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企业屡屡传递“回归商业本质”的信号,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家电生产厂家的反响并不积极。尽管零供关系回归到单纯的买卖关系是共赢之举,但供应商考虑的问题更多。在一些供应商看来,销售权事关话语权,零售商的自主经营权力增一分,供应商的渠道控制力会弱一分。无论是供应商还是苏宁,都强调价值链共赢理念,但涉及某个利益点时,拉锯战就开始了,即便在卖场内实行“明码实价”这一基本的商业要求,也经过了多年的谈判与博弈。基于认知差异和利益博弈,零供关系长期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供应商担心苏宁越来越强势,让自己丧失话语权,而苏宁则希望摆脱过分依赖供应商返利的现状,将重心转向研究商品和消费者。由此看来,苏宁要回归商业本质,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改变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自营革命

“供应商专注于研发生产,零售商则专注于营销,研究商品和消费者。”这是苏宁总裁金明眼中未来新型的供应链关系,而跨越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自营。苏宁设计的自营模式有两个维度:其一是产品维度,在加强消费者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零售专业知识,在产品采购选型上形成自己的主见,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以买断、包销、定制等形式,形成差异化的经营路线;其二是销售维度,通过精品店、邻里店进行品类经营,建立专业化的营销队伍,提高零售终端的运营效率。

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要做到明码实价并不容易,尤其是彩电、手机等产品。在挂牌价与最低零售价之间,往往有一个操作空间,这个区间会因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而有所浮动。这样一来,销售与购买,变成了消费者与促销员斗智斗勇的过程,势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形成对零售商的负面影响。

“在苏宁精品店和邻里店,我们基本上能做到明码实价。”金明口中的精品店和邻里店就是苏宁的自营店,前者满足的是高端人群的购物体验,后者则覆盖县乡市场。精品店销售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商品,许多精品店的毛利率超过了20%,远高于非自营店面的平均水平;邻里店则是由于一些供应商不愿意下沉到县乡一级市场,苏宁填补的一个市场空缺,其主推的产品是那些苏宁具有高度自主权的产品,其中不乏包销、买断的产品。

在自营店,过去常见的品牌专区被取消,产品按照品类、规格、尺寸段、价格段等多种方式陈列,商品标价变成了明码实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供应商的促销员被苏宁自己的销售员取代。过去,每个供应商都派驻促销员,而在苏宁精品店,每个销售员负责一个甚至多个品类的销售。这种从店面形态到人员配置的一系列变化,彰显了苏宁精耕终端的决心和努力。“我们通过一线销售人员,能获得一手的消费信息和消费趋势,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的采购人员做出精准的决策。”范志军说。

过去,督导只要管好供应商的促销员就可以了,但自营之后,督导不仅要带团队,还要背任务。这样一来,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就高出了很多。销售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销售能力外,还必须熟知不同品类的卖点、技术知识、潮流走向、产品差异和摆放位置,能够熟练完成全程导购。为此,苏宁要求精品店的销售人员必须有大学学历,而且“在运营总部专门设立了苏宁培训学院,同时成立了5个派出机构”。在金明看来,自营的关键在于培训,而培训的关键在于专业能力、服务态度,“在卖场内,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往往是促成顾客在最后一秒钟下决心购买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整个体系随之彻底改变。为了防止销售行为短期化,销售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指标主要依据品类的团队业绩,这样一来,每个销售人员都必须像老板一样思考,把眼光放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之外。“以前顾客常常在卖场内遭到众多厂家促销员‘围攻’,只能听取某一品牌片面信息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说。

对店长的考核则更为严格,除了考核常规的营业额和费用外,还增加了一项“毛利”。“为了激发连锁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们还下放了很多权力给自营店,如招聘、培训、陈列等职能,店面有高度的自主权。运营总部只是用规范化的标准进行考核就可以了。”范志军说,“过去做店长是规范好供应商的促销员,做几次推广活动,完成销售任务就行,而现在的工作会更多、更精细、更注重单店效益。不过,对店长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抓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带好团队。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服务好了,单店效益自然就会好。”

金明:家电零售连锁是家电零售业的主流渠道

《新营销》:家电零售业在中国高速发展了20多年,这种较为落后的商业模式为何一直不能得到彻底的改变?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金明:我觉得落后这个词表达不太准确。家电零售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个是百货类超市,一个是像苏宁这样的全国连锁企业,另外一个是个体经营户,个体经营户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在家电零售业,个体户、专卖店和ITmall是自发性的,相对较为分散化,管理方面也不太成熟。零售商无外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个体户、专卖店、ITmall、百货公司对这些还没有太多的认知,它们对零售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订单销售层面。苏宁在这些方面做得超前一些,尤其在物流和信息流上。从这个角度看,家电零售连锁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商业模式。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对中国家电的快速普及、家电企业的快速扩张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在这个过程中,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得到了壮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与供应商如何进行准确的分工。

《新营销》: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回归零售本质意味着让零售商有足够的经营自主权,回归到单纯的买卖关系上。对此观点你如何看?

金明:在家电连锁企业,大部分产品本身是一种买卖关系,少部分是代销,过去占20%-30%,现在占比大概8%-10%。在整个零售环节,只有一两个环节由工厂在做,其余的环节如下订单、供应链管理、存货管理都由零售商在做。在工厂涉足的环节中,谈得最多的是促销员问题和展出制作两个方面。

对此,我的观点是:并不是说工厂安排促销员,工厂就占主导地位了。因为这些促销员的部分编制、培训虽然不在苏宁的体系里,但他们必须符合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不是所有的店铺都不用工厂的促销员呢?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如何在运营的过程中提高效率。无论是用工厂的促销员还是用苏宁的促销员,都必须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因此,要从供应链分工和价值链共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新营销》:明码实价是正规商业卖场的普遍做法,但在家电卖场,明码实价并不是严格执行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金明:在邻里店和精品店,我们是完全按照明码实价销售的。在苏宁其他的业态中,也基本上能做到明码实价。在早期,家电零售企业通常执行的是两个价格,一个是标牌价,一个是最低零售价,这两个价格之间有一个浮动的区间,这种情况在某些市场价格变动较大的品类比如彩电、手机上出现得比较多,不过现在逐渐在转变。过去我们在推进明码实价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阻力。为什么?因为工厂不愿意,我们始终在这个方面跟工厂博弈。今年2-3月,我们就率先推进了明码实价工作。在社会的一些闲散渠道和部分百货渠道,推进的速度会慢一些。

《新营销》:你如何看待电子商务对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的冲击?

金明:电子商务业态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说电子商务发展,其他业态就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如果没有体验,没有逛街的乐趣,那我们就进入到完全的虚拟世界了。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商品流和物流。

如果物流的重心只集中某一个城市和区域时,就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苏宁易购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平台和店面平台,只要在苏宁现有的平台系统上和逻辑上辟出一个地方来,专门作为电子商务的仓库,就可以将物流体系覆盖到全国。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一天就能送到消费者家里,最长不超过两天。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很难做到这样,因为它们的物流配送点没有布起来。

《新营销》:你对目前的电子商务投资热怎么看?

互联网模式下商业本质的回归 篇4

任何商业行为的目的都在做加法,这里的加法特指利润、用户数量、服务质量、市场空间等。今天国家意识形态下的互联网+的目的也是为了现有的传统模式升级做加法,如何理解这种加法的实现方式呢?

下面我们设想几个“+”的方式:一种可以理解为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或是一个辅助工具,通过一些在互联网中较为成熟的模式,比如对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的变化,产品功能等,基于数据基础对应用群体的分析,包括品牌价值传播的方式的变化。

或者借助国外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成功模式,如:以往我们意识中,谷歌的代名词就是搜素引擎,前几年如果我们将他和智能硬件,汽车等等一些传统行业的东西关联的话,好像没有本质的联系。但是现在智能硬件,安卓等都是在以往所谓的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的方式予以实现和大范围应用。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互联网+的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商业行为方式改变或是调整一些传统的商业行为模式呢?这可以假设是一种观点。

那么这个“加”就是无限制的,如“互联网+行业+服务”更深入+体验更极致化+营销重实效性+等,同时又要不断的做减法,“互联网+行业减少”业务中间环节,减少和缩短和用户之间沟通的距离,适当减少通过经验因素做决策,依托数据依托做参考等。

顶层推动的是行业提速的基本动力

我们再假设另外一种解释:从互联网“+”方式的目的,为什么要选择互联网+,原因就是目前互联网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塑造了强大的商业模式,成就了BAT等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传统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创造的价值。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就是要提速传统和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式呢?如金融行业,中国的金融行业一直是国家机器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这2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比较热门,P2P等类似的平台都冠以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如果前几年以阿里为代表的支付宝等改变了一种支付方式,各种线上基金、融资贷款等平台改变了一些群体的理财习惯。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加上某个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公司立足自身做加法的方式,比如在线教育,应该是互联网教育+,那么都加什么呢?“+”服务方式的更加深入,加产品功能的优化,加盈利模式的转变,这是基础类的加法,更需要的是跳出这个行业做加法。比如互联网教育+线下(O2O),互联网教育+金融服务等。

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一次博鳌论坛上,京东CEO刘强东谈到互联网思维并没有超越传统企业的思维,依然没有脱离商业最基本的本质,对零售业而言,无非就是用户体验和效率,这点美国改变过,互联网给整个社会造成根本的改变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区别。一个更能满足供需双方的个性化的大规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渗透,已然到来。

教育的本质回归,从最早的私塾模式的学堂教育,到以学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课后家教模式的一对一教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推动的线上教育,其本质的关联关系是跳不出教育的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目标。线上教育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属性,在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均衡,个性化辅导,用户行为的精确导向上是对传统方式的一个改变,发挥了这些优势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育更加个性化。

无论是改变了用户的行为模式,还是所谓颠覆了某个行业,其中内在的本质还是没有变的,何种教育方式,线上线下都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

回看前工业时代,属于个性户定制的时代,手工作坊;到了工业时代,流水线模式,大规模生产;而现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智能化的大平台生产,它带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故而工匠精神抬头。实际上还是一个本质回归,只是用户的行为习惯变化了,但是用户的最终的个性化需求还是一直存在,某个时期中有所弱化,服务一小部分群体,而在经过一定的时期的发展这种个性化需求又占据了主导地位。

互联网和商业是“以人为本”

之前有一个银行家,提出互联网的本质和商业的本质是两回事,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如果做商业不赚钱叫什么商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使商业本质回归人性。因为互联网是以人为本的,互联网企业所做的那些免费的事,实际上都是让客户感觉到物有所值,这个平台上要有更多的流量。当给客户很多优惠,然后让客户都来,这个平台流量越多,那么和将来在这个平台上很多利益相关者的产品就会获得更多的价值。

以人为本和商业本质的利益是不存在矛盾的,通过免费的方式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是以人为本,通过增值服务收费也是以人为本,只是做了更加精细的服务,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服务价值,要满足这个价值的本身是你有强大流量做为支持,互联网思维没有固化的模式,就如同思维方式一样,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是否能感动用户,还是看你产品内容本身的质量。通过营销是为了将产品信息传达给用户,用户接受到信息形成有感知的体验,才是商业本质的基础,用户无感知,就无从谈起这个商业模式。

我们回过头来看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的时候,从自身作为用户的角度去体验产品,都是因为在使用中有所感知,这个感知包括你感到产品给你解决了生活或是学习中的问题,对产品有期待,而产品在你的期待中也在不断提高。以支付宝为例,10年来引领了用户的支付习惯,不再仅仅是网络购物的一个工具,他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触角碰到了你生活中,方便了你的生活。同时通过他特有的方式跟用户做着不同方式互动,支付宝的10年账单服务,我想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知,这些年你的消费轨迹,给谁汇过款,什么时候第一次通过网络交的电话费等,这就是让用户激起回忆,真正的感知到这个产品为你这些年,每时每刻都在你生活中。

起初打算写这个主题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搏眼球去关注“互联网+”的概念,本身目前是做互联网产品运营类工作,一直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平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说就是平台盈利方式。特别是现在满大街都是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用户痛点之类的,但是如何真正落实具体的产品上,就上面说如何让用户感知到,却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高考作文应回归本质 篇5

2011-06-08 08:01:00|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亦不例外。6月7日上午起,微博中就有很多网友发表对高考作文的评点。

根据各地的高考题目,笔者注意到,除新课标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外,今年作文的一大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此前有些作文,就会因与时事太紧密,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相关背景不熟,而导致无法下笔,作文就不是作文,而成了时事政治考题了。《中国崛起的特点》更像政治题,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为什么要让考生一定要写中国崛起了呢?为何不允许考生说中国其实并没有真正崛起呢?没有崛起自以为崛起,可不可以作为“特点”呢?

从各地的题目分析,全国卷2高考作文《诚信》是老题目,我在考前给你一考生随口说作文题目,就说到它,估计考生都会记得好多范文,但要写出特色、得高分不易。江苏作文《拒绝平庸》、浙江《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话题很熟,但也难写好,一不小心就会得一个“平庸”的分数。江西卷《孟子三乐》,强调思辨,属于难写的题目。广东《回到原点》,和2009年的《常识》有得一比,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考验考生对“原点”的认识。而上海作文让考生议论“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融合了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命题,如果这三者的关系能论述好,作文可以出彩。

总体看来,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但还需注意两点。

其一,作文强调思辨,这会给阅卷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再以主题先行,观念先行来评价一篇作文。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论据是否详实、论证是否严密、充分之别,如果某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另类”的观点,但却说理充分,阅卷者是不能轻易给判一个低的分数的,否则,就会扼杀思辨,让学生畏首畏尾,学生只会写出没有个性、特色的平庸文字。

其二,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出发,作文应尝试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一道作文题。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设想,如果几个省的作文题目,放在一张卷子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可能更好。或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分标准统一,但如果阅卷者认真、细致,关注考生的说理过程与表达能力,是不会存在这一问题的。大学自主招生出不同的面试题,都可考察出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没有理由不能通过阅读作文,评价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

新常态下,让商业回归本质 篇6

“传统企业有其长期发展所积攒起的固有优势,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实现企业转型?”陈威如表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平台化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当下的经济形势,赢得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京东将平台做成增量的方式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借鉴,这种方式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问题,又避免了平台化与自身原有业务左右手互搏情况的出现。

陈教授认为,京东模式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这跟京东完成了对垂直价值链的高效整合有关。通过高效整合价值链,彻底改变了传统零售模式上下游条块分割的局面,并将整合产生的效益输送给消费者,如“多快好省,正品保障”,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同时,在整合垂直价值链的过程中,京东对仓配模式的深刻认知也超过了一般电商企业,这也使得京东在进入本地生活电商领域时,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对未来进行判断,将仓配模式与众包模式的优势进行有效嫁接,扬长避短。

陈教授用京东到家整合达达的案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佐证。在陈教授看来,通过将京东自建仓配物流的优势与达达众包物流的优势进行整合,既解决了众包业务在开始阶段配送人员不足,非高峰时段订单不足的问题,也有效实现了对主体自营电商业务在遇到618、双11、双12,春节等促销高峰期物流配送的周期性调节,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发展方式。

战略落地,人才先行

“京东13年来,企业规模高速扩张,如今员工人数已经近11万。京东是如何解决人才需求的?又是如何应对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文化稀释?” 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及首席法律总顾问隆雨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京东从2004年36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10万员工、1.7亿活跃用户的全球Top10互联网企业, 2013年明确提出了“京东4S人才观”,其本质是“成长成就京东人”。第一、全力寻找、甄选符合京东价值观,带有京东价值观烙印的人才(JD STYLE);第二、给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平台和发展舞台,到2018年80%总监级别的人员都将从内部培养(JD STAGE);第三,结合体系性的培训和非正式练习,让人才以京东式的速度获得成长(JD SPEED);第四,让每个人才都能在京东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JD SUCCESS)。

新常态下呼唤企业家精神

“经济新常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个试金石,对优质的民营企业是一种机遇,而对于剩下的企业则是重大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表示。

在谈到什么样的企业才会在这种所谓的新常态不但不会跳落马下,还会继续成长时,王教授明确指出“是那些由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领导的企业”。他指出:“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商人,比如说像胡雪岩;但是中国真正有企业家,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有情怀。刘强东在他的新书《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里说,京东的文化是走正路,做好人,靠自己智慧和汗水来创造美好的未来。这就是很好的价值观。”

对于京东的企业文化,王福重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表示,“这家企业从CEO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在忘我和热情地工作”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仅靠利益交换的商人做不到的。

坚守商业本质,“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2007年的3.6亿,到2015年的4627亿,京东仅用了8年时间。” 京东集团战略与投资副总裁常斌表示,京东取得这种“火箭式”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京东的“内生增长”与“模式扩展”双重驱动的商业模式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维。对此,常斌表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是否面对经济新常态的考验,最根本的是要想清楚你的企业到底要干什么,或者说要解决消费者、行业什么样的问题。常斌表示,在战略选择上,京东会坚定的抓住三个核心业务。电商就做商城/到家,金融做金融/保险,技术做云计算/智能。“只有专注才能帮助我们更快走到我们想到的那个地方”常斌说。

在常斌看来,京东能够取得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京东解决了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对商品的连接。常斌表示,从本质上说,京东连接的是商品,创造的是效率和成本的组合,直指供应链的本质,因此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此外,常斌认为,打造生态体系也是京东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京东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大量的战略投资,形成了包括永辉、易车、途牛、金蝶在内的生态系统,为京东在未来保持长期稳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凡客大手术回归商业本质 篇7

这个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里摸爬滚打12年的老兵, 从2011年7月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凡客, “那个时候很多事情已经说不清楚了, 我的同事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招那么多人, 一些产品做得莫名其妙, 让公司看不清楚未来, 我知道是到了必须要变的时候了。”陈年说。

也正是这个时候, 陈年开始醒悟, 企业要回归商业本质。

于是, 在凡客创立4年后, 陈年开始动手“大修”凡客的体系架构, 从各管一段的条块模式的管理向事业部制过渡。他下达的任务是:回归产品。各事业部负责人的KPI考核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次伤筋动骨的大调整到2012年的6月份, 以确立了六大事业部、七小事业部为标志终于告一段落, 现在的凡客刚刚进入第二阶段的精细化阶段。

陈年没想到的是, 在2011年7月做出的这次被他称为“回归商业本质”的自我变革在今天正好符合了资本界的转变。2012年上半年, 投资界再也不相信“市梦率”, 投资者们都在注重被投公司是否真的能够盈利。

决心变革

陈年称, 2011年7月之前, 凡客一直在品类扩张。凡客的员工心里充满了膨胀和自满, 以为凡客自己什么都能做, 仓库塞得满满的。凡客内部条块化的管理模式是大家各管一段, 不能做到责权利的统一, 事情做得好不知道奖励谁, 谁都觉得自己有功劳, 做得不好就互相推诿。当时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经常互相指责。

必须变革还有一个原因:在旧的凡客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前, 生产、质检、销售、营销全在一条线上, 个别线的个别环节出现了腐败。

凡客这场大跃进式的高速发展在年初是疯狂招聘, 但到了8月份却变成了以硬任务大规模裁员而告终。

事实上, 陈年在决心改革时也不知道就应该实行事业部制, 而且在推行之初还遇到了很大阻碍。公司内部很多人不赞成, 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事业部制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管理人员是否能跟得上是个很大的挑战, 但他必须“刮骨疗毒”。

杜绝腐败、提高毛利率以及竞争力, 这些都让陈年下决心重整供应链流程, 重新打乱所有环节。由于陈年当时并不能说清楚他要怎样改变凡客, 于是公司内部开始发生各种意见。

面对来自各方的阻力, 陈年果断地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 掀起了这次凡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组。他先把原先的两大部门基础产品部和新产品部分为5个事业部, 后来再根据产品的上下游特性逐步增加事业部。

供应链再造

事实上, 凡客的供应链体系大变革基本就是整个流程的一次再造过程。尽管都是时尚品牌, 但凡客和Zara、H&M不同, Zara这样的公司一个基本逻辑是不补货、不追单, 以对商品不断地推陈出新来达到大的销售规模降低成本, 它们对每一款商品数量的控制实际上比较严。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产生尾货的可能性要小。但凡客卖得好的产品却会追单, 也有尾货产生的可能, 因此, 把控库存就成了大问题。

凡客的供应链中心现在由曾经在亚马逊、UPS主要由负责供应链工作的助理总裁贾加负责, 他2010年时加入凡客。贾加称, 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整个供应链的流程理顺。

理顺的过程从实行事业部制度开始。从2011年7月开始, 凡客开始尝试事业部制, 当时只划分了5个事业部。五大事业部与营销中心和生产中心全部独立, 几大机构并行。同时让质检中心独立, 不再与供应商发生关系, 成为凡客内部的独立监督机构。

不过, 这样的架构只实行了4个月就发现了问题, 主要集中在营销中心和事业部之间权责不清。当某个产品销量下滑时, 营销中心指责事业部的产品设计有问题, 而事业部的产品设计就会指责营销中心没有把图片拍好, 或者认为没有能够把握好营销时机, 跨部门的沟通成本很高。

2011年10月份, 陈年决定再次调整, 将刚刚分出来的营销中心放进各个事业部里, 这样每个事业部自己负责产品的设计、规划、开发、成本核算以及营销推广活动;事业部向凡客的四大生产中心下订单。

陈年对贾加要求的另一件事就是缩短凡客的库存周转时间。原来从收货、质检、入库货管再到发送到6个主库, 凡客大约要用12到14天。但贾加把质检提前放到厂家那里, 最终形成三道质检:厂家自检、凡客派驻在厂家的质检员, 以及入库前的质检, 有效地杜绝了腐败。再经过对城际运输配送的改造, 现在凡客的入库到发主库时间缩短到了5天, 库存周转率提高了两到三倍。

库存上的改造对凡客意义非凡, 因为这决定着凡客要占用多少现金流。

不过, 现在凡客在供应链上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好销售预期。在2007年和2008年前后, 这部分工作基本是靠陈年一个人来预测。但是现在, 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数学模型可以参考。但贾加认为, 这不仅是数学模型能够解决的问题, 还要有专家的意见, 甚至需要专家来修正模型。

削减供应商

凡客自从改为事业部制后, 陈年把盈利的压力也压到了各个事业部头上。

负责鞋类的凡客副总裁、第一事业部负责人周强透露, 该事业部的产品经理们从产品规划到产品营销都独立负责, 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但现在陈年对产品本身的要求比较多, 考核各个事业部负责人的KPI主要是毛利率、销售额、产品周转率等几个方面。周强感觉, 今年要完成销售额有很大挑战。今年的消费明显疲软, 他走访的供应商之中有个别小公司由于接不到订单已经倒闭。

但是, 一个健康的凡客正在顽强地长大, 例如第一事业部目前的毛利率能够维持在42%、43%, 这其实高于凡客对外公布的各事业部的平均毛利率, 这个事业部大概为凡客贡献总收入的20%左右。

而陈年要求周强达到的另一个目标则是周转率, 陈年给鞋类事业部提出的周转要求是90天, 这包括了一个产品从进货到达到90%售罄率之间的天数, 但目前周强还没达到。

事实上, 今年整个鞋品的行业, 包括整个服装行业面临的压力都很大, 这跟经济状况不佳、消费者整体需求下降都有关。一个明显的现象是, 周强今年清仓的速度明显不如去年, 比如一款鞋, 去年清仓的时候可能每天能清100双, 而今年只能清50双到60双。

为了达到毛利率的指标, 凡客各个事业部都在尽量缩减成本, 减少供应商数量, 集中工厂, 每条生产线都只跟固定的两三家工厂合作, 集中采购大单。周强透露, 鞋类事业部原来有六七十家供应商, 现在正在慢慢淘汰, 他理想中的供应商数量应该在三四十家左右。目前凡客的退换货比例各个事业部的平均值大约为5%。

与此同时, 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 凡客鞋类的平均价格仅比去年的八九十元上涨了10元, 大概100元左右。

各个事业部在凡客内部也在PK一些资源, 例如凡客官网首页的推荐位, 各个部门都为自己的成本核算、毛利率负责。

当然, 在全球、全国经济形势并不那么乐观的情形下, 在团购烧钱烧到成批倒闭, 淘宝、京东价格战如火如荼的时刻, 要实现下半年开始盈利的目标, 凡客的内部运营面临着巨大挑战。

凡客市场推广中心副总经理赵晓明透露, 现在凡客进行市场推广的新兴渠道并不多, 目前在尝试运营新浪微博, 期望能够将微博的流量变现, 变成一个可持续经营的门店, 但是到目前为止, 新浪微博以及其他微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变现模式, 凡客仍旧在探索。而在人人网, 凡客的运营效果还不错, 凡客也正在探讨如何将校园更多地联合在一起做些推广。

商业回归本质才是王道 篇8

火腿大王和电商巨头之辩

金字火腿3年前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在淘宝、阿里巴巴上都有不错的出货量,虽然已经分到了电子商务的一杯羹,可施延军依然觉得当下各地“发展网络经济的力度有点过,重视电子商务是对的,但不能太过度,只有在实业的基础上才能壮大。现在做电子商务的多,盈利的少,很多第1年没有赚钱,第2年借钱投入还是没赚,再借再投入。”

在施延军看来,前仆后继的网商是让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赚了钱,而亏本的小网商少有人问津,这样的网商对地方也没有多少促进,施延军举了自己企业的经历,“阿里巴巴上,去年我们企业的粮油、干货、肉类制品的销售额2000多万元,排在第8位,这个销售额很高,但是我们一年要交将近200万的费用,保证金、开店费,要好的位置还要加钱。即使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络巨头也存在着问题,它们做大了以后,管理也跟不上。”施延军一句话做了总结,“不要盲目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对它还不是很了解。”

施延军的观点招来了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新的反驳。在他看来,金华的网络经济发展力度还不大,还应该继续加大扶持。“施总说的不对,金华绝对应该发展互联网,只有互联网才是我们金华的未来。中国缺的不是商品,缺的是服务,服务也是最赚钱的。”张秉新的旗下有全球最大的游戏交易平台5173.com,去年完成了20多亿元的销售额,利润也上涨了40%,这些数据足以支撑他的观点。在张秉新看来,网络经济的优势还在于用工方面,“我们企业就没碰到过用工难。在普通企业里,1个员工1天赚100元,我们1天赚1000多的大有人在。”施延军打了个比方,如果一个服装厂2012年“双十一”准备了1亿元的服装,都卖掉了,到了2013年的“双十一”准备了3亿元的,但只卖了1个亿,剩下2亿怎么卖?张秉新剑锋相对:卖不掉的企业就是没本事,不行的企业就应该关停,好的企业就应该扶持。地方环境污染怎么整治?就要关停那些污染企业,发展服务业,网商就是这样的好企业。

商业本质是把产品做到极致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忽悠“微营销”的论坛、培训、讲课、系统遍地开花,这“微营销”究竟能不能帮助企业销售增长,先放在一边不论,仅是紧跟“浪潮”的中小企业,在如何认识、理解、应用“微营销”方面,已经是啼笑皆非。记者查看某传销公司的“微营销”系统发现,里面尽是企业洗脑以及功成名就的蛊惑,公司把微信转发作为考核指标,官方微信只要发出一条微信,所有员工都得转发,而这种“无成本传播”,最后的结果是连亲友都不得不屏蔽对方的转发。

回归商业本质是把产品做到极致,为客户创造价值;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管理、营销、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问题,达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永盛购物广场总经理薛宏分析,在金华,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只是少数,大量的互联网企业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产物。金华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开始用互联网思维与方法进行改造是好事,然而互联网思维绝对不是生拉硬套的让传统商家装备互联网或者智能手机,而是让企业发挥互联网的长处来实现商业的本质回归,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价值。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互联网思维,然而真正懂得互联网思维的人并不多,大多是人云亦云一知半解,互联网思维甚至被妖魔化了。

实际上互联网应该让人的思想更加深邃,而方法更加简单。永盛广场刚开业时一度有金华消费者不理解,怎么商场里还有绿地,是不是招商不够?等到数月后的今天,很多市民就已经喜欢上这种悠然、轻松的购物体验,甚至在微信上开心转发自己在永盛吃饭、休闲的图片,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的微营销。互联网的威力在于能很好地让商业接近或回归本质,但仅仅用好互联网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硬技术与巧方法,这也是完整的互联网思维。

构建新商业模式

在传统家电产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形势下,TCL最近发布了面向未来5至10年的产业转移战略,即“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

TCL彩电金华负责人宋拥军告诉记者,一切创新升级,必须紧紧围绕用户体验和需求。从经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经营用户为中心,其实已经是上世纪营销理论就有的课题,现在无非是嫁接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从而转向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而一些以为有个微信号就嚷嚷着“智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其实注定只是泡沫,因为缺乏“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只靠一个社交工具就敢喊出以互联网思维规划智能产品和服务,根本不可能重构互联网时代创新商业模式,更别提建立起满足战略转型的开放、协同、融合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

在微信里把互联网思维颠来覆去传播各种文章的时候,年轻人特别是刚入门的生意人被互联网经济搞得很浮躁,都不愿意沉下心来做事,总梦想一夜暴富。现代企业的确没有一家可以离开互联网了,但是浮躁只能说明一知半解。曾经有一名金华酥饼行业的老总兴冲冲地找到记者,说网络上的黄太吉煎饼开着奔驰送外卖太神奇了,我的酥饼怎么做不到这个效应。而当记者品尝过他的酥饼并走访一些消费者后无语应对了,因为其口味实在难以恭维,就连最基本的品质都没有保证,哪里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奇迹发生?

“五一”应该回归“权益”的本质 篇9

五一小长假来了。单位忙着表彰、店铺忙着促销、商家忙着庆典、家庭忙着旅游、景点忙着涨价……整个社会, 都在忙这忙那, 不亦乐乎。

可是, 五一劳动节的设立初衷并非以上这些。虽就当下而言, 《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了多年, “双休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实施, 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 从反面讲, 劳动者的地位依然不高, 劳动者的权益依然需要维护, 农民工的薪水仍需讨要, 他们的工伤验证仍然步履维艰, 2亿多农民工能享受到“五险一金”者还是少数, 在城市之中他们还容易受歧视……

五一节作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日”的本质不能被丢弃。从历史上来看, 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当时, 芝加哥有20万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大罢工, 结果遭到镇压并发生了流血冲突, 为此, 世界各地都举行了抗议活动。随后, 第二国际决定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因此, 五一节起源于工人的维权与抗争。

自此之后, 每年的五月份, 基本都会出现工人的维权活动。比如说“争取双休日制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要求提高劳工的地位, 要求提高社会保障等。应该说, 现在我们使用的《劳动合同法》中有相当一些内容, 却是取经于世界各国工人在五一劳动节期间的维权成果。

然而, 我们身边的劳动节, 却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一方面, 劳动节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旅游的盛大节日, 无论是前些年的7天长假, 还是现在的小长假, 强调旅游对经济刺激作用远远大于强调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这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忘本”;另一方面, 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 使五一节变成了商业“嘉年华”。五一节, 已经变了味。

显然, 五一节应该回归“权益”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五一节时说, “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有尊严”。这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

回归英语教学的本质 篇10

一、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学会联想

传统教学中, 要思考必须先记忆。因此, 老师通常先设法使学生能记忆, 然后教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几乎成了英文老师在教学时遵奉的金科玉律, 不论教的是什么, 都要学生多多练习。这原则本来并没有不对, 只是单调的重复练习太多了, 学生感到厌倦, 不但觉得英文课没趣味, 更糟的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因此, 单调的重复练习必须尽量减少, 对必要的练习应力求多样以达到刺激学生去思考的目的。主动思考则变得异常重要, 因为在主动思考中, 学生所要记忆的材料被三番五次地运用和“处理”, 而且和别的有关无关的材料联想、结合、归类、对比、分化。这类思考过程在学生脑中产生字与字之间, 词与词之间, 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语义网络, 充实字词和概念的语义, 能加强记忆。实际上, 早年的实验已经指出, 有较多联想的无义字缀比较容易学会。主动思考正是把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 (能多联想) 的材料的有效途径。换句话说, 让学生多进行思考,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教材记住, 而不是一味要学生强记死背, 教学效果更能提高。

二、让学生掌握英语的思维方式

早年与近年的语言心理研究都显示, 学双语的儿童, 思想结构比只学单语的儿童复杂。不但这样, 当双语的儿童用一种语言不能解答问题时, 他能用另一种语言去解答。用阿里斯多德的话来说, 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只会单语的儿童多一个窗, 对事情有多一种看法。因此, 英语教学还应包括思维方法的学习, 即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从而进一步理解英文的句法结构。学生不了解英文的表达习惯, 那么是无法翻译出语意通顺的句子的。

三、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英语教学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的补充也必不可少。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而不同的语言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模拟情景对话训练中, 应向学生说明中英文化差异, 以避免实际交际中出现误会, 笑话, 甚至是误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老师应在播放影片的同时最好对片中出现的涉及文化差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

四、避免偏激的教学手段

1、语法课必不可少

另外, 有些理论和教材无论在教学内容、手段、或者目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激现象。如:片面提倡全英语上课, 教学内容偏差, 教学手段乃至教学体系的偏差, 只重异国文化忽略本土文化。

心理语言学家指出,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首先需要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输入并通过学习者内部的语言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 而转成某种程度的外部语言。语法的学习首先是需要通过教师讲解, 由学生消化后才能在交际中发挥出来。没有语法的帮助, 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会受限制, 会话能力也难以一下子提高。

2、口语课上“度”的把握

许多教师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有时间多练习。因此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 而忽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的引导特点。而实际情况是, 在一堂课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的往往是那些口语较好而又较为外向的学生。这类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被动学习型的学生则盼望老师传授他们知识, 课上往往因此出现一片尴尬的沉默或是变成中文对话, 大部分学生没有从口语课得到该有的引导和训练, 使得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的就是“学”这一环节。如果教师不“教”学生“学”什么呢?也就是说, 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而忽略了知识性的传授, 教学中的“教”与“学”两个环节就失去了平衡。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 更谈不上促进思考能力的培养了,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就远离了教学的宗旨。

最后, 笔者想指出, 不要一味的追求时新的教学或是排斥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有老师善于思考, 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才能把学生真正引入英语教学中。也只有不断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实践总结, 英语教学才能越来越接近她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舒白梅、陈佑林主编:《外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彭聃玲主编:《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双主体性教学下一篇: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