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监控

2024-05-10

负荷监控(精选三篇)

负荷监控 篇1

1 与厂商协作, 完善系统功能

该局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厂商共同对变压器负载率统计功能进行完善。针对配电变压器负荷特性, 将负载率统计时间进行调整, 分别对每天10至13时、16至20时的高峰负荷进行计算, 统计出平均负载率, 按过载、重载、轻载进行综合、分类汇总, 并以不同颜色警示区分。同时, 为防止因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带来的设备故障, 当三相不平衡统计结果大于规定值 (15%) 时, 以红色标注。该局各科室、供电所均可在系统Web界面查询过载、重载、轻载、三相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的数量、明细及发生时三相电流值、功率、负载率等信息, 有效剔除低谷时段对总体统计结果的影响, 防止配电变压器烧毁等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2 利用短信平台, 及时发送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有短信平台, 按“局长、中层掌握全局, 所长掌握本所”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的模式, 每天实时将配电变压器过载、重载、轻载、三相不平衡数量发送至相关责任人手机, 使其第一时间掌握现场运行状况, 提醒生产岗位人员及时查看、处理异常运行状况, 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3 采取多种手段错峰避峰

(1) 在居民区张贴温馨提示, 指导用户在高峰时段关停不必要的负荷设备。

(2) 实时监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过载、重载配电变压器负荷情况, 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3) 重点监控台区内的小工业用户, 通过短信指导其错峰避峰。

4 规范制度、流程, 保证用电信息系统数据准确有效

对供电所人员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及监控原理培训, 同时规范配电变电器更换制度及流程, 要求拆回配电变压器及时入库进入再分配流程,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做到物尽其用。更换配电变压器工作单1日内必须传回营销部及用电信息监控班, 对配电变压器参数进行及时调整, 保证系统统计数据实时、准确。对三相不平衡按期整改, 并纳入绩效考核。

5 形成决策性指导意见, 为下一年工作指明方向

负荷监控 篇2

晨脉指的是在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时的心率,测量值相对稳定并且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因此,采取这种简单的训练监控方法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既能够方便教练员方便地了解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身体恢复能力的高低,又能够方便运动员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了解。不仅能够在训练周期内及时修改训练安排,使训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同时也能够在训练周期内提前预知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态避免发生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的情况。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中长跑训练队5名队员。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诉法

查阅了国内以及国外对中长跑训练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耐力性运动训练的相关著作,为本文的撰写构建了理论基础。

(2)实验法

经过在冬季训练周期内(2013.12.2—2013.12.22)备战天津市高校冬季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晨脉的监控,分析出训练课程安排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运动员充分完成训练内容的情况下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影响。在训练后次日晨6点获取运动员晨脉数据(1分钟卧位心率)。并且根据晨脉数据的变化确定运动员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身体机能水平,科学性地修改并且制定周期时间内剩余训练计划。

(3)数理分析法

对采集到晨脉数据的整理和研究,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Excel统计软件的运用,分析运动员晨脉的变化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1.冬训训练周期内(2013.12.2—2013.12.22)晨脉变化情况与课程安排

2.晨脉对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承受负荷水平影响的分析

五名运动员在训练开始阶段测得的晨脉次数均在54次左右,偏差不超过四次。根据训练时间的增长以及训练内容的逐步加深,通过训练强度课程和训练量课程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刺激,五名运动员的晨脉数值都开始发生变化,受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影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训练量课程安排当中小强度训练内容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在次日晨所测得的晨脉数据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都呈现了上升趋势,随着第一次强度课程的结束五名运动员晨脉数据变化都达到了在这一训练周期内的最高值,随着两次调整课的训练以及第二次跑量的课程结束,晨脉开始回落,并且在之后的强度课程刺激之后晨脉得到明显的改善。周XX在完成强度课训练次日晨脉最高上升到59b/min,变化幅度为18%;孙XX在完成强度课训练次日晨脉最高上升到60b/min,变化幅度为20%;张XX在完成强度课训练次日晨脉最高上升到64b/min,变化幅度为22%;左X在完成强度课训练次日晨脉最高上升到64b/min,变化幅度为25%;文XX在完成强度课训练次日晨脉最高上升到58b/min,变化幅度为21%。在冬训前半个周期中五名运动员晨脉的数值变化较大,运动员在完成训练课过程中感觉身体恢复较慢容易疲劳,在训练过程中有精神不能集中的现象发生,左X不能很好地完成训练当中的内容安排,反映出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已经明显下降,运动性疲劳初现端倪,运动员的承受训练负荷水平降低。

由此可以确定晨脉的监控可以用来衡量中长跑运动员对训练的承受负荷水平。从表2训练课程结构安排可以明确,训练课程在运动负荷水平上的制定与五名运动员晨脉的变化相吻合。晨脉的起伏说明了训练课程当中强度大小对运动员刺激的程度不同,训练强度课结束后运动员的晨脉发生明显变化,变化幅度超过晨脉基础值的25%并且有一定持续时间,说明在训练课程的安排上运动员承受负荷水平过大,身体内乳酸产物大量堆积不能有效地弥散,需要连续调整课以及运动量的课程来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恢复,如果依旧按照训练计划实施强度课对运动员持续大运动负荷刺激便会造成运动员机能水平持续下降最终导致运动损伤和过度性运动疲劳的出现。运动员晨脉上升幅度在8%左右时进行强度课训练不仅能够保证运动员身体能够持续地受到大训练强度和大训练负荷的刺激,也能够保证在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情况下促进机体的超量恢复机制。而训练强度课程之后运动员的晨脉数值变化不明显并且与训练量课程安排晨脉变化偏差不多说明训练课程的负荷水平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影响较小,应当及时地修正训练计划、增加训练当中的负荷强度。因此,对训练课程次日晨脉的科学监控能够帮助教练员很好地了解运动员完成训练课的情况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高低,把握住运动员当前的承受负荷水平。从而根据晨脉数值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训练课程安排以达到最大的训练结果。

经过3周对中长跑队五名运动员的晨脉监控,以及对冬训期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制定,文XX和孙XX在天津市举行的2013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2公里越野中分别获得了6分19秒和6分22秒赛会最好成绩,周XX在北京科技大学运动会800米当中,跑出了电计时2分01秒82,手计时2分02秒17的非专业组校记录。通过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所获得的成绩可以确定,在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晨脉的监控制定出符合当前运动员身体机能承受负荷水平的科学有效训练计划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运动员训练课程负荷安排后次日晨脉的监控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员课后身体疲劳情况、身体机能恢复状况以及承受训练负荷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训练周期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终获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四、结论

1.五名运动员在第一次强度课次日晨脉数值达到冬训期最高值。

2.左X在冬训期晨脉上升达到25%。

3.周XX在冬训期晨脉上升达到18%。

4.运动员晨脉上升25%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课程安排负荷超过运动员身体承受负荷水平。

5.运动员晨脉上升8%之内,说明课程安排负荷小于运动员身体承受负荷水平,可以在训练当中继续安排训练强度课程。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45-450.

[2]齐航斌.心率监控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4).

负荷监控 篇3

一直以来, 我国低压电网用电侧处于无法远程监控状态, 无法获知漏电流越限信息及故障跳闸原因, 更无法对故障进行定位和自动隔离, 增加一线员工的工作量。若要解决此问题, 必须装设带通信型漏电流动作保护器 (下称智能断路器) , 并把信息实时上传到主站系统进行分析管理。目前常规的智能断路器是通过RS-485总线或GPRS无线公网直接与主站进行数据交换, 但RS-485总线传输距离短、布线不方便且维护量大, GPRS无线公网由于智能断路器的GPRS节点多, 通信费用高且与主站连接造成多并发问题[1]。

本文设计一种用于低压配网负荷及漏电流监控的通信管理机, 可与分散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智能断路器通过自组网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通信[2], 统一管理各个分散的智能断路器数据, 并可通过GPRS无线公网与监控主站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对智能断路器的远程监测、分合控制以及运行参数的设置[3,4,5]。

通信管理机担负数据采集、命令转发、数据及状态量存储等工作, 其具体功能包括:定时采集并存储低压线路智能断路器的电压、电流、漏电流数据, 并定时上传主站;接收主站命令, 向智能断路器发遥控命令实现智能断路器的参数设置、手自动设置及开关分合控制;存储告警事件并立即上传主站。

1 通信结构与智能断路器

1.1 通信结构

通信管理机通信结构如图1所示。与智能断路器间为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各个智能断路器作为Zig Bee网络节点, 通信管理机为Zig Bee网络的协调器, 数据传输遵循智能断路器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与主站间为GPRS无线公网, 主站拥有固定的IP地址, 通信管理机上电即自动向特定IP的主站申请连接, 待主站对连接响应后, 主站和通信管理机便建立起透明的数据连接。

1.2 智能断路器

智能断路器是具有数字化接口, 能接收分合闸命令并能将位置信息、状态信息等与其它设备进行传输的设备, 集保护、测量、监控于一体, 具备人机对话显示、存储和记忆等功能[6]。本文使用的三相和单相智能断路器选择适用于低压电网的通信型剩余电流断路器, 可运行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下, 自动控制方式下突变漏电流、缓变漏电流、电流或电压越限智能断路器自动跳闸, 并在实时数据帧的数据位最后一位表示自动跳闸原因, 手动控制方式下不跳闸;其主要外设包括低压线路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状态指示灯、分合闸按钮、RS-485接口和交流电源;该系列断路器的功能如表1所示 (只列出主要功能) , 包括读数据、读参数、设置参数、智能断路器分合闸及设置手自动运行方式。智能断路器通过RS-485接口外扩Zig Bee通信模块实现与通信管理机的Zig Bee通信, 外扩的Zig Bee模块包括RS-485接口、RS-485转UART芯片和XBee模块。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具有自组网、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方便通信管理机对智能断路器进行数据查询及控制。

2 通信协议设计

通信管理机与智能断路器数据传输遵循智能断路器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 (具体参见标准DL/T 645-2007) [7], 下称“终端规约”。主要介绍通信管理机与主站的通信协议, 下称“主站协议”。

通信管理机与主站数据传输规则采用应答方式, 主站主动召唤数据或者通信管理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每隔N分钟 (时间间隔可设置) 主动上报一次数据, 当产生告警信息时, 通信管理机即时上报告警事件。

每帧由帧起始符、数据长度、地址域、数据单元标识域、数据单元域、校验域等组成, 如表2所示。数据传送, 低字节在前, 高字节在后。起始符值为68H, 标识一帧数据的开始;数据长度为原始数据除开始码、数据长度、校验和及结束码外的所有数据的字节数;地址域为通信管理机地址, 数据单元标识为传输数据的类型;数据单元为传输的数据;校验和为数据长度开始到校验和之前所有字节的累加和, 不计溢出位;结束符为16H, 标识一帧数据的结束。

对启动站发送的无需数据返回的命令, 从动站校验通过后一律返回接收正确命令, 即系统应答报文。对SOE事件的确认必须加上当前上报的事件计数器。主站协议部分数据单元标识如表3所示。

3 硬件设计

3.1 系统部分

系统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系统及其外围电路。

3.1.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选用digi公司工业级RCM6710模块, 工作频率可达162.5 MHz。相对于C51、DSP芯片, 该模块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强、串口多、外设丰富、抗干扰能力强及较高性价比等优点, 满足配电网通信规约转换器要求。

RCM6710模块拥有一个USB接口、一个以太网口及6个高速UART接口。主要硬件资源及外设如图2所示。6个高速UART接口的设计分别为:串口A通过SP3232芯片提供RS-232通信接口, 作为调试及程序下载口;串口B和D不作开发;串口C接Zig Bee模块, 实现与智能断路器通信;串口E与中兴ME3000GPRS模块连接, 实现与主站间的数据交换;串口F通过RSM3485CT芯片提供隔离RS-485通信接口, 作为预留。预留接口是考虑到系统电路设计的通用性及可扩展性, 调试成功后可用于其它项目。该模块外设的串口状态指示灯显示各串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板载实时时钟确保上传数据附带精确时间。

3.1.2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包括芯片内置存储器SRAM和板载存储器。内置的SRAM空间1 MB, 用于程序运行;模块板载1 MB Serial Flash和4 MB Serial Flash, 分别作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存储的内容包括:通信管理机地址、IP和主动上传时间间隔及智能断路器的历史数据、实时上传数据、运行状态和设置参数等。所存储的设置参数控制着通信管理机的运行, 通信管理机启动时, 将设置参数加载到RAM中进行参数配置, 一旦主站对参数进行更改, 参数区数据立即进行更新并保存其最新状态到Flash中。主站查询智能断路器的数据、设置参数及运行状态只需访问通信管理机的存储系统, 无需再下发智能断路器。

3.2 接口部分

接口电路包括主要包括GPRS模块、RS-485通信电路和Zig Bee模块等。

这里主要介绍GPRS模块。

通信管理机GPRS模块选用中兴ME3000模块, 该模块拥有高速UART接口、Audio接口、SIM卡接口、天线接口和RTC接口。与RCM6710的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RCM6710串口E与该模块高速UART连接实现数据交换, RCM6710的GPRS_RST和GPRS_IGT分别实现中兴ME3000模块的复位和上下电, 其中GPRS_IGT引脚低电平持续时间超过1 500 ms时模块开启, 低电平持续时间超过2 s时模块关闭。该模块与RCM6710采用双线模式通信, 故使中兴ME3000模块的UART控制引脚/RTS和/DTR处于低电平。

中兴ME3000模块可通过标准AT命令进行控制和数据传送, 支持内嵌TCP/IP协议, 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透明的数据传输, 不用再考虑复杂的网络协议。

4 程序设计

通信管理机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规约转换、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等, 因此采用能处理多任务的μC/OS-Ⅱ操作系统。设计时, 按照功能划分任务, 并根据任务的实时性要求确定任务优先级, 还要按照每个任务所处理的数据量的大小, 给每个任务分配大小合适的堆栈。

按功能将任务划分为定时管理、GPRS通信、数据解析和Zig Bee通信任务。任务创建程序如下:

定时管理任务是最需保证准时运行的任务, 所以优先级最高。其次为GPRS通信任务、数据解析任务, 最后为Zig Bee通信任务。当多个任务同时要执行时, 优先级高的先运行。

各任务分别编写, 不仅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更有助于日后的升级维护。任务操作对象为缓冲区及全局变量, 程序在RAM中开辟了8个GPRS发送缓冲区和1个GPRS接收缓冲区, 数据顺序为FIFO (First In First Out) 结构, 采用环形队列实现。数据发送时必须先申请一个空闲的缓冲区, 故要对缓冲区进行忙校验, 申请缓冲区时也需要对缓冲区的大小进行合理设定。

任务创建后, 根据各任务要求执行的频率, 在每个任务建立的循环中写入延迟执行命令:OSTime Dly HMSM (h, m, s, ms) 。各任务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定时管理任务主要负责计时和延迟, 包括GPRS重发延迟、GPRS发送延迟和心跳包发送延迟功能, 主动上传数据和心跳包上传时间间隔分别默认为5 min和2 min。下面主要介绍数据解析任务、Zig Bee通信任务和GPRS通信任务。

4.1 数据解析任务

数据解析任务主要负责与主站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 操作的对象为全局变量、GPRS发送缓冲区和GPRS接收缓冲区, 物理层按照GPR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协议层根据主站规约进行解析和打包。如图4所示。

数据解析任务首先对GPRS接收缓冲区数据根据主站规约进行解析, 可分为应答、上行和下行三类处理。应答帧主要为主站对通信管理机主动上传数据、心跳包和告警事件回复的确认帧。上行部分主要为查询数据, 含通信管理机的地址、时间、定时上传时间间隔、低压线路的实时数据以及智能断路器参数、开关状态和控制方式。将上行的回复数据按主站规约处理形成回复报文存入GPRS发送缓冲区。下行部分主要为智能断路器的参数设置、手自动设置及分合闸命令, 更改对应的变更标志, 即全局变量, 按规约形成回复确认帧存入GPRS发送缓冲区。

接着处理通信管理机主动上传数据和心跳包, 主动上传数据包括三相智能断路器的三相相电流和三相漏电流以及单相智能断路器的相电压和单相漏电流, 上传数据根据主站规约打包, 定时存入GPRS发送缓冲区。

4.2 Zig Bee通信任务

Zig Bee通信任务负责与智能断路器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为智能断路器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 Zig Bee通信任务的操作对象为全局变量、Zig Bee数据接收缓冲区和Zig Bee数据发送缓冲区, 如图4所示。

Zig Bee通信任务分为下发数据和接收数据两部分。下发数据又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每10 s主动下发一次的数据采集任务;第二类为变更任务, 智能断路器无手动模式参数设置, 手动模式数据越限不上传告警事件, 故在Zig Bee通信任务设计手动模式下的参数设置, 若为手动模式的参数设置变更标志, 则立即保存新的越限告警参数并上传手动模式参数设置成功告警事件, 若为其它变更标志则将变更数据按终端规约打包存入Zig Bee发送缓冲区, 若通信管理机重发三次变更命令帧至智能断路器未收到确认帧, 则立即上传变更失败告警事件。该部分变更内容包括自动跳闸动作值设置、手自动设置和分合闸。接收数据处理流程:从Zig Bee数据接收缓冲区接收一有效帧, 根据终端规约解析, 分为采集数据应答帧和变更设置应答帧。采集数据应答帧中数据位的最后一位为自动跳闸原因, 首先对该位进行判断, 若有跳闸则将带自动跳闸原因告警事件存入GPRS发送缓冲区, 并把采集的其它数据位进行存储。变更设置应答帧代表参数设置成功, 将相应的变更设置重发次数清零, 并把相应的设置成功告警帧存入GPRS发送缓冲区。由于智能断路器无运行状态查询功能, Zig Bee通信任务对设置成功告警事件进行存储, 主站可以通过访问通信管理机的存储区数据以得到智能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及参数。

4.3 GPRS通信任务

GPRS通信任务主要为GPRS的登陆和退出连接。首先判断是否因为通信管理机地址或主站服务器地址及端口更改而需要重连网络。如果需要重连网络, 必须向主站发送退出登录包后关断连接, 同时清除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清除GPRS登录过程中的错误记录。重连后便可进行GPRS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各状态变更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在GPRS通信中, 将通信管理机与主站之间的连接分为四种状态:GPRS_OFF (代表模块没有正常工作) 、GPRS_WORK (代表AT指令正常) 、GPRS_GW (代表GPRS网关连接正常) 、GPRS_SOCK (代表SOCK链接正常) 。每一次执行GPRS通信任务时都会进行连接状态的判断, 当连接状态为GPRS_SOCK才可以正常收发数据。

5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可实现低压电网负荷及漏电流综合管理的通信管理机设计方案, 该通信管理机可与主站及多台带通信功能的智能断路器组建成漏电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多条低压线路, 保障低压电网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通信管理机系统程序设计采用多任务的设计思路, 提高开发效率, 也有助于日后的升级维护。本文所设计的通信管理机在现场经过数月的运行, 通信稳定, 数据及命令转发准确,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摘要:设计了一种用于低压配网负荷及漏电流监控的通信管理机, 通信管理机通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断路器进行数据交换, 实时采集和存储智能断路器数据, 修改智能断路器运行状态、运行模式和参数, 并通过GPRS无线网络与监控主站连接, 把智能断路器数据传输给监控主站和接收监控主站命令, 实现监控主站与智能断路器间的数据采集、命令转发、数据及状态量存储。实际应用表明, 该通信管理机具有扩展性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通信管理机,ZigBee通信模块,漏电流监控,GPRS网络

参考文献

[1]杜晓实, 刘炫辰, 张大巍.漏电保护器在农网应用中的分析[J].农村电工, 2011, 19 (7) :36-37.

[2]宁炳武.ZigBee网络组网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7.

[3]蒋凤义.基于GPRS网络的电力远程无线抄表系统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2011.

[4]刘春, 张学雷, 张波, 等.无线远程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 (30) :8493-8494.

[5]金丹.应用新型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力通信管理机[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 26 (10) :85-87.

[6]郭晓兰, 朱志杰, 郭宝泉, 等.CAN总线与GPRS网络在低压智能断路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 2006, 37 (2) :37-4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负荷监控】相关文章:

热负荷04-17

负荷预测05-24

经济负荷06-02

综合负荷06-04

负荷曲线06-07

负荷波动06-16

可中断负荷05-01

认知负荷模型05-02

动态热负荷05-11

负荷与预测05-22

上一篇:小学修辞教学路在何方下一篇:项目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