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曲

2024-05-02

六部曲(精选六篇)

六部曲 篇1

一、掌握常用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化学仪器的种类很多,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应掌握最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的化学仪器按其用途归纳如下。

1. 常见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酒精灯等。不仅要知道仪器的形状,而且要知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⑴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可用作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也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大试管可用来做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使用试管时注意: (1) 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2)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3) 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⑵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使用时注意: (1) 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可将坩埚直接加热。 (2) 取、放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2. 常见分离物质的仪器:

漏斗、洗气瓶、干燥管等。例如:漏斗常分为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可用于萃取分离。

3. 常见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例如: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用玻璃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使用时注意: (1) 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 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4. 常见其它仪器:

铁架台、燃烧匙、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等。同样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前提。中学阶段常见实验基本操作有:仪器的洗涤、药品的取用和保存、试纸的使用、固体称量、液体量取、过滤、蒸发和结晶、蒸馏、分液和萃取、升华、渗析等。例如:复习试纸的使用时要知道,试纸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 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等。使用时注意: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使用试纸来检验气体的性质,一般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除了上述最常见的基本操作外,同学们还应知道在综合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验操作,例如: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收集及验满、尾气的吸收及防倒吸等。只有把这些基本操作都理解并掌握好,才能很好地解决综合强的实验问题。

三、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典型实验

课本是我们学习化学最重要的资料,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同学们必须掌握。在复习课本实验的时候,可以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思路、化学语言对实验的表述等角度去复习掌握该实验。例如:在复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个实验时,实验目的很清楚,实验原理是利用物质能与氧化剂反应则有还原性,能与还原剂反就则有氧化性。所以,利用铁与硫酸、硝酸或氯水的反应来证明铁具有还原性,而利用氯化铁与铜、铁或碘化钾的反应来证明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反应现象可描述为:一段时间后,铜片的体积减小,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蓝色。

另外,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很多,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类来复习。根据实验的形式与设置该实验的目的可分成两类:观察与思考类,活动与探究类。观察与思考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再由现象到本质,思考原因,从而得出一些物质性质方面的结论。例如教材必修一(苏教版)涉及: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硫单质的性质;金属镁的还原性;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铝的还原性;氢氧化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等。活动与探究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验设计的能力,相对要求较高。例如教材必修一涉及: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氧化还原的实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同价硫元素间的转化;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等等。

四、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能够改进实验或设计实验并进行分析评论,这是实验技能的很高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最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这也是高一必修教材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以气体制备与收集为例,首先根据生成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制气装置的类型。如固、固加热型(如O2的制取),液、固或液、液加热型(Cl2的制取),液、固不加热型(如H2的制取)。根据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来选择气体的收集方式,如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等。

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右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

五、答题重在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从平时学生做实验习题的结果来看,描述实验的文字叙述较差,主要表现为表达不能切中要害,含糊不清,化学术语不规范。所以在复习实验简答题时,要注意相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要用化学用语,尽可能规范化、明确化、简练化,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做过的实验题整理好,进行集中复习并且专项突破。

六、抓住考试热点,力求事半功倍

化学实验考题中的八个热点:仪器的排列组合(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一般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防倒吸(一般是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来防倒吸)、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能达到目的; (2) 所用原料常见易得、廉价; (3) 原料的利用率高; (4) 过程简捷优化; (5) 对环境无污染; (6) 实验的误差小,有创意,等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一般为实验结论的相关计算,误差分析;等)。

中考复习计划六部曲 篇2

使用这个计划时,要尽可能跟上学校老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进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调整。

一、认为重点的要用红笔做记号,.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二、:各学科各单元的专题知识复习(检查装备)(时间:20天)

1、在做习题的时候要把不会的题的相关知识重复看一遍,并做好记号,表明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但不会;详细做各单元的复习题,不要漏掉知识点。有难题要看原理。

2、要总结公式,定理,要领,单词,语法,诗词,文学基础,化学方程式,反应原理等

三、单科的知识整合(时间:20天)

1.做一些单科的历年的中考习题,可以看答案,问老师和同学,看答案的目的是学习中考的题是如何解答的,把做错的题用红笔画下来,并改正,写不下的要粘小条。每份都要自己批改出来,以备考前浏览用。

2.在做题中总结解题的方法,和一些常用,但课本中没有还必须要会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要用小本笔记记下来做考前浏览用。因为不是每天都能用上,所以会忘记的。

3.建立一个错题集,不要重新抄录题目再重做。要把你做的中考习题集留好,能订的订在一起,最好能用一个分页夹来装材料。

四、模拟强化复习(时间:15天)

1.各学科要按中考的时间来做中考模拟题,不要看答案,限时完成并记时,留意自己做卷子的时间是不是在缩短或延长。做完自己批改,有错误的卷子要留好订好。备用不能扔。把每次统一模拟考试的卷留好订在一起。有能力的话,要找其它同考区(县)的模拟题做,还有重点中学自出的考前模拟题(指有中考教师参加出题的学校)。

2、.要在做题的时候养成边做边检查的习惯,如果这时候还有写错字,做错题,抄错题等不良习惯,这可就是你中考的杀手了。这些平时不太重视的毛病这时就是一条拦路的虎了。每每高分都和你擦肩而过。后悔不已。

五、考前浏览(考前一个星期)

1.把以前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册)和总结拿出看,这个时候会的就会了,不会的就还是不会了,只能如此了。

2.把以前所有做过的习题集册拿出来看,由其是错题,看一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犯什么样的解题错误。这些错误要在中考的时候避免再现。

3.把课本知识再从头看一遍,看一看自己画的重点和要点,再记一遍,有利于考试时的思考。

语文

1、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商业模式设计六部曲 篇3

商业模式设计关乎企业成败,企业应按发现和验证市场机会、系统思考、提炼产品概念、产品定义、财务分析和提供组织保障六个步骤设计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在这个模式制胜的时代,企业该如何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呢?

发现、验证机会

首先,企业必须先明确为哪部分人服务,锁定一个相对狭窄的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和客户消费心理研究,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其次,企业要花时间去研究这部分目标客户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按照上期专栏文章介绍的方法先寻找到创新的源泉)。再次,我们必须把客户需求分层:是重要而且迫切、重要但不迫切、迫切但不重要还是既不重要也不迫切。如果能把握住客户既重要又迫切的需求,就容易成功。

企业还需考虑的是客户的购买动机,通常说来,温饱型客户最关心经济因素(即价格),小康型客户最关心功能(实用价值),而富裕型客户最关心心理因素(面子)。因此,小众化群体所处的社会阶层会影响他们对各种解决方案的价值评估。

如何给客户提供独到的价值呢?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第一,你强化了什么要素?即那些比现有解决方案更好的方面;第二,你弱化了什么要素?即把那些客户并不在意的、费力不讨好的东西尽量减少,或降低标准;第三,你去掉了什么要素?即把那些客户用不到的功能去掉;第四,你创新了什么要素?即那些独创的方面。

有了初步的产品创新设想后,企业必须与目标客户沟通,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实际意义。同时,还必须了解客户是否愿意支付一定的代价来消费这个产品,他们的切换成本有多高,这是市场调研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系统思考

中小企业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自己要干的事说清楚,把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相关者的关系描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图,把自己的想法用一张图表现出来,这就是图形化思考、沟通。之后,企业必须去整合相应的外部资源,把商业模式图上涉及的核心单元、上下游企业、各种合作伙伴、各种外围资源都考虑进来。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价值链上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受益,这是每个参与者一定会考虑的问题。

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三条途径:一是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商业模式;二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并根据中国国情和行业特征加以改进和创新;三是自己发明一套商业模式,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及寻找到的产品创新的源泉,用全新的思维去改变目前市场上的游戏规则,甚至颠覆行业多年来形成的游戏规则。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与行业竞争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法。

系统思考这一环节还要求企业分析竞争的状况,包括对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中小企业一般都缺少资本积累,直接向大企业、品牌发起进攻是不可取的,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是迂回包抄战术:不与任何企业发生正面冲突,错位竞争,用有独到价值的产品去开辟新市场;同时,要想推出畅销产品,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寻找触发点——机会往往出现在经济转折点上,出现在社会急剧变化时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中很难发现好机会。

打动人心的产品概念

产品概念最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即在30秒内能将产品的价值定位说清楚,让人听了以后产生共鸣、引起兴奋。有了完整的产品创意思路,就要走出去与客户沟通创意,听取客户对创意的反馈,以便掌握客户的态度和反应。要想让目标客户理解产品的价值和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样品,可以是电子版的模拟样品(通过电脑来演示幻灯片),也可以是真正的样品。总之要让客户看得见、摸得着,这比文字或口头说明要好很多。

概念测试的结果很容易指导市场人员总结提炼出产品的价值诉求。这里介绍一下FAB分析法:F( Features)是指这个产品有哪些特点,主要是产品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A(Advantages)是说这个产品比同类产品好在哪里,有什么优点,强调与众不同之处,是一个相对的比较优势概念;B(Benefits)是说这个产品给目标客户带来了什么利益和价值,侧重于客户的“买点”和消费动机。FAB提炼出来之后,产品的价值诉求就出来了,客户购买的理由也充分了。

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关注的重点不同,任何产品都很难在价格、实用价值和面子三个方面同时实现突破。企业要根据目标客户群的层次,确定自己的产品在哪个方面必须超越竞争对手,这样才能给客户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产品定义

到了产品定义阶段就需要考虑完整产品的概念。完整的产品由三个层次组成:最里层是核心层,主要包括性能、指标、功能、品质等,是产品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第二层是外围层,主要是增值服务,目的是让客户更好地发挥核心产品的功效,比如售前/售后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等;第三层是外延层,主要是客户体验与感觉。中小企业最好靠外围产品和外延产品的差异化去吸引客户。产品定义完成之后,就要把第二版的样品做出来,接下来就要进行Focus Group测试,其中一个重要的测试参数就是“哇”效应,即当客户第一眼看到这个产品时,有多少人感到惊讶。

产品定义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定价,因为定价的背后是产品的定位。定价方法可以分成优质优价、优质同价、同质低价、低质低价四种,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客户层次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产品出来后通过什么渠道走向市场,也是在产品定义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即明确从厂家到客户需要经过哪些中间环节。最好能以关系图的形式表示,让人简洁明了地看清楚各个渠道之间的关系。

为了提高销售环节的效率和成功率,给目标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企业应先做市场,再做销售,即先设计好产品的统一说辞,明确产品的价值定位,给销售人员准备好“枪炮弹药”。统一说辞从何而来?它基于产品概念和定义阶段完成的FAB分析。

财务分析

有了一个好的产品,还需要作出精密的销售计划,要按照不同的销售渠道、不同的地域进行划分。销售指标分解到人以后,就要求每个销售人员制订销售计划。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销售人员和渠道人员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销售、与客户沟通,甚至如何“卖思想”,目的是提高销售人员的成功率,进而提升士气。

接下来,企业要根据销售指标确定未来一年的资源分配计划,落实人、财、物三方面的资源。指标高的部门配套资源就多,反之则少,管理层运用利益驱动的办法来激励员工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将人、财、物这些固定成本落实,剩下的就是运营费用等可变成本。有了销售指标、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预算,一年的财务分析就出来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运营利润也就可以算出,所有的参数都可以量化。

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在审核一个创业项目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销量倍增,也就是关注这样的产品、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倍增的机制。对于那些希望得到风险投资的新项目来说,必须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倍增机制表达清楚。

组织保障

仅有好的产品、商业模式和财务分析还不够,企业的组织设计也要合理,这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组织保障。对于创业项目来说,一定要说清楚发起人和核心团队成员的优势,让投资者看后感到放心。此外,企业要向投资者展示未来的组织架构是怎么设计的,最好能用一张图来描述;同时,还要把股权结构展示给投资者看。

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如何退出是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他们需要一种机制来得到收益,而不是作为长期的股东持有股份。凡是想通过吸引风险投资来发展的创业者,必须有思想准备:公司做大了就不是自己的了,要么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要么被其他企业收购。当然,为了防止投资者、发起人或其他创业股东过早退出,可以事先商定投资者退出的时间表和基本原则。

遵循上述六个步骤,企业才有可能设计出能提供独特价值、难以复制、脚踏实地的商业模式。希望中小企业可以在探索与实践中构建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在竞争中取得快速、持续的发展。(更多内容,请见作者新作《不战而胜》)

(高建华教授: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gaojianhua.cmmo.cn)

浅谈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六部曲” 篇4

一、题材脚本精酝酿

在电视专题片制作中,选择了好题材,专题片也就成功了一半。 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县台电视专题片选材的关键,专题片可以在一个大框架里灵活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题材。 要选择好题材,就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全局的意识,判断题材的价值取向,确定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必须做到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笔者早年间拍摄制作的《 海国桃源———杨家溪》 、《 空海入唐之地———赤岸》 、《 古城大京》 等作品,选材都是极具霞浦地方特色,以专题片展现霞浦名胜风光之美、悠久历史之厚、绵绵文化之重。 在酝酿拍摄霞浦杨家溪特色枫叶林景观时,有幸拜读了当地著名散文家刘翠婵女士的一篇散文:“ 杨家溪的脸上如果有酒窝,一个是春的枫林,另一个就是秋的枫林了……”,作者所营造的枫林那绚烂至极又孤寂至极的境界, 若配以杨家溪枫林的风光足以让观众感受一场杨家溪枫林斑斓多姿的盛宴,由此定下选题并取名为———枫行杨家溪(《 枫行杨家溪》 荣获第十六届福建省电视艺术奖文艺类二等奖) 。

选好题材后,接下来就要着手撰写脚本了。 脚本就是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提纲或蓝本,它是拍摄电视专题片的重要依据。 脚本的撰写人必须要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和编导能力,要能熟悉和掌握拍摄的内容。 哪些地方要用大景、远景、近景特写? 哪个镜头应搭配哪段文字? 哪里要使用“ 同期声”等等都要做得天衣无缝。 笔者确定拍摄《 枫行杨家溪》 准备撰写脚本时,多次阅读、潜心领悟作者在散文《 枫行杨家溪》 精妙文字中描摹杨家溪枫林情态的感觉性体验,用心观赏、研究“ 电视诗歌散文”拍摄角度与方式等,然后以导演的站位,全心撰写《 枫行杨家溪》 的拍摄脚本。 撰写脚本实际上是对整个专题片的总体设计,当画面、声音、字幕融合得恰到好处时,此时的专题片才能成为一部优美而完整的电视作品。

二、人物采访巧安排

要使专题片出彩,就不能粗制滥造,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包括充分了解被摄对象和被摄环境,这正是体现了专题片的创作要厚积薄发,把功夫下在片外。 采访者要与被采访对象多交流、多沟通,带着情感去采访,从对方感受最深或最有兴趣的方面入手, 将此作为采访的切入点,这样采访到的东西,才能出彩而且打动观众。 例如在拍摄人物专访电视专题片《 林之耀:寂静与活力并存》( 荣获第十六届福建省电视艺术奖栏目组二等奖) 时,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查找与被访对象林之耀相关的背景资料,从侧面了解到林之耀为人低调,不爱与人交际,于是对采访稿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调整。 在实际采访中,采用了聊天式采访,在自然而缓和的气氛中,林之耀不仅将自己的求学、创作之路娓娓道来,也主动提及了我们在采访稿中想问却又不敢涉及的那段他父辈被错杀的历史变故,这才发现林之耀在讨论他的艺术时是个很健谈的人,这恰恰呼应了这部专题片的主题———寂静与活力并存———对生活的低调和对艺术的热爱。 朴实却技巧的采访,也让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捕捉到他父亲( 林椿) 留下的油画笔和他叔叔( 林樾,当代著名版画家) 留下的刻刀这两个画面,这两个父辈对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这两个画面也为这部专题片添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这样的采访给专题片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采访到的内容不仅全面准确地突出了专题片的主题, 同时引导专题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升华,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们多次采访了林之耀,还采访了与林之耀相关的许多人, 并选择了部分被采访人,如林之耀的妻子、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凌徽涛,融入到专题片里,使片子更具形象,更有感染力。

三、真实拍摄求生动

专题片的本性是纪实,但过分强调纪实性会让专题片显得单调而没有创意。 如何在还原材料事实的基础上拍出精彩? 以笔者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拍摄画面要讲究、要有美感,适当体现艺术性。 摄像师每到一地,不是马上就 拍摄 ,而是要先踩点 ,熟悉被摄环 境 ,确定最佳机 位。 通过对自然光的有效利用,调整平衡,还原最真实的色彩;确定合适、喜爱的色调;对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等人工光进行三点布光,使人物画面有层次感、立体感;为了使动感的画面能稳定,在镜头的推拉摇移中要使用好三脚架;同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设计,给人以美感;拍摄过程还要有起幅、落幅,给人以画面的完整感,等等。 这些都是为后期的编辑扎实根基,打好基础,严把拍摄质量关,现场拍摄的一丝不苟会给后期编辑带来极大的方便。

其次,拍摄画面要特别讲究细节和特写部分。 细节和特写镜头是反映事实的最有力的武器, 它能对观众产生冲击力,是制作出彩专题片的关键所在。 在《 林之耀:寂静与活力并存》 采访过程中,当林之耀谈到他父亲时,及时捕捉到他凝重的面部表情和他父亲遗物的特写。 在捕捉细节和特写画面时,特别要关注能够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 在这方面,笔者的体会:一是要有一双慧眼,对拍摄现场进行仔细观察,要会在平常的事物中看到别人看不出的东西, 要会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奇。 二是要寻找最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细节和特写画面的拍摄角度。 三是要抓住最具代表性的那一瞬间进行拍摄。 正是抓住了林之耀的画板、调色板、笔、 面部等细节部分的特写,才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为艺术而生的朴实的画家的形象。

其三,拍摄还要注意整体性设计。 电视专题片从拍摄对象上大体可以分为重在表现人物和重在表现景物这两种。 拍摄风光类专题作品时,如果全片都是景物,就会显得呆板而僵硬,零碎而无整体,空荡而无生机。 所以,笔者在拍摄《 枫行杨家溪》 时,借鉴了作者观赏景物、感受景物、表现景物的文学作品特性,在画面中融入了一位与杨家溪枫叶林情态谐美的秀丽女性,并以此作为贯穿作品的主线,观赏枫林、感受枫林、表现枫林,不仅使作品保持了完美的整体性,而且使作品情趣生动,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另外,在碰到一些拍摄距离无法延长的地方,这时候使用广角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近距离的景物可以被更多地收进画面中,整个画面也显得视野开阔。 在条件允许的电视台,无人航拍机甚至可以完成大广角全幅画面拍摄,镜头视角独特,场面大气,极大提高了专题片的质量。 但目前来说,在很多县级电视台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尚未普及广角镜与无人航拍机这些拍摄工具。

四、编辑组接细思量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画面语言靠镜头和镜头间的有机组接来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2]面对大量的素材,如何挑选有用素材,如何选择素材中的有效画面,如何截取恰当的出入点,如何运用蒙太奇等编辑技巧将这些素材合理地组接起来,这是专题片进行再创作的关键。 如果把素材比作做菜的原料,那么编辑组接就是炒菜颠勺加调料,最后呈现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出彩的专题片。

“ 开门见山式 ”的片头 。 专题片《 林之耀 : 寂静与活力并存》 的片头以一幅油画为背景,通过视频布局调整,右侧是林之耀在创作室的近景镜头,三幅油画从全屏慢慢缩放为小画面排列在左侧,形成多个画中画的效果,黑屏转场,仍是油画背景,字幕显示林之耀的简介,最后出现本片的主题。 这样的片头“ 开门见山”,画面与音乐互为烘托,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特效元素,这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手法。 片尾林之耀夫妇手牵手来到闽江边,辅以解说词“ 林之耀外表是寂静的,林之耀内心是活力的,他愿把自己全部的爱,都覆盖在所有企盼着色彩和丰稔的画板上”,将人物从油画中抽离出来,回归生活,同时再次点到了寂静与活力这个主题。

合理运用蒙太奇组接镜头。 蒙太奇的运用可以使得原本零碎、杂乱的镜头在后期编辑时,通过有意识地挑选具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加以恰当的组接,产生最佳的效果。 目前,笔者使用的是台里技术性能指标最好的松下AG- HPX393专业数码摄像机,具有高敏感度、高画质的特性,确保了专题片的素材采集质量,从而保证了后期编辑制作。 根据笔者的编辑实践,在编辑前最好先大致浏览素材,做到心中有数。 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选取两者恰到好处的连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概念,保持视觉上的流畅和情节上的连贯。[3]在专题片《 林之耀:寂静与活力并存》 中,先后两组画面,运用蒙太奇描绘出了林之耀夫妇二人背着画具穿梭在校园中,寻找地点写生的画面,短短三四个画面,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没有使用长镜头,运用蒙太奇很流畅地再现了当时的画面。 这正是蒙太奇的魅力和特殊性。 除了蒙太奇这种剪辑手法,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技剪辑,包括淡入淡出切入切出、划变等,画中画的剪辑手法在这部片子中被多次使用到。 适当的剪辑技巧,赋予画面艺术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帮助观众理解情节内容,增强专题片的吸引力。

把握编辑组接的节奏感。 编辑节奏指的是镜头的长短数量、远近景别切换、静与动、快与慢等,基本的原则是节奏的把握服从于专题片的主题内容。 编辑工作极为重要,不仅要将杂乱繁多的素材有机组合,还要把握好镜头的起承转合以及片子的总体节奏。 《 林之耀:寂静与活力并存》 这部片子的基调是十分缓和的,通过温和的画面、舒缓的解说配音、悠扬的配乐以及同期声将林之耀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 当林之耀在讲述他的父亲和叔叔对他人生的影响时,从木箱子的近景切换到刻刀的特写,刻刀的特写由模糊到清晰,林之耀介绍木箱子上刻字的画面采用了推拉移, 从远景到近景到特写,再从特写到近景到远景,这样一系列的节奏浑然天成,十分流畅、自然,配上同期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让观众感受到林之耀的真挚情感。 同样的素材,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编辑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专题片节奏的把握不同。 因此,在服从于专题片主题内容的大前提下,怎样编辑符合观众心理的长短镜头,怎样切换组合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这些景别,以及解说词、同期声、配乐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整部片子的节奏,这些节奏把握在创作人的手里。 专题片的编辑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精华的提炼,是画面、声音、动画、文字等的完美融合,[4]是创作人编辑技巧的综合体现。

五、解说配音寻合意

电视专题片中的解说词是专题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央视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播出后,风靡全中国,掀起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各地也争相推出独具地域特色的美食纪录片,比如“ 舌尖上的安徽”、“ 舌尖上的宁德”、“ 舌尖上的清华”等等,其独特的解说词风格更是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语体———“ 舌尖体”。 随着电视节目的迅速发展, 解说词的地位也在日益显现,它已不是完全的依赖画面或纯粹的画外音解说,它的作用是画面所无法替代的。[5]优秀的解说词是对画面完美的补充和提高,《 舌尖上的中国》 就是解说词与画面完美结合的代表。 该片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6]在地点上跳跃性极强,在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中来回切换,根据每一集的主题或同一种食材对不同地域进行组接,如果没有解说词将画面串连在一起,整部片子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 舌尖上的中国》 讲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多的是食物背后的情感和一种人文情怀,这些我们从它的解说词中可以充分感受到。 第一季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中有关湖北挖藕人的一段描述,“ 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的画面年年上演” “ 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 ,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 ,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摄影师的镜头一路跟随职业挖藕人圣武和茂荣兄弟俩,解说词的描述尽显生活的艰辛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

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要求清晰、饱满、圆润、集中,配音者的语言表达方式要符合解说词内容及风格的要求。 在《 舌尖上的中国》 这部纪录片中,李立宏婉转悠扬、浑厚磁性的配音让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物都活化起来,使得这部纪录片被人赞为“ 美食版《 动物世界》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称经典。 给拍摄作品配音时,配音者在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基础上,要注重一个“ 情”字,以“ 情”字作依托,做到字字有情句句传情,实现画面和配音的和谐统一。 《 舌尖上的中国》 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吸引观众眼球,与其优秀的解说词和配音是密不可分的。 在电视专题片中,画面语言与解说语言的不断碰撞,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电视语言,正是电视语言赋予了专题片独具风格的魅力。

六、理想配乐共和谐

给电视专题片配乐是一个重要的编辑手段,它能很好地烘托和渲染作品的气氛,深化主题。 在专题片《 枫行杨家溪》 中,选用了韩国钢琴曲《 白天的月亮》 作为配乐,那行云流水的节奏和超乎常规的乐音, 陪衬杨家溪枫叶超常规的美,获得了音与画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奇妙效果,产生强烈的表现力。 同时,配乐作为一种间隔手法,也为专题片的系统连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片头、中间、高潮、片尾四个环节中,随着剧情发展选择合适的音乐:一般片头随画面出现有气势的音乐引领观众进入主旋律;中间选用舒缓的音乐展开叙述;高潮迭起时选择激昂的音乐配合观众抒发情感;片尾音乐根据专题片的要求,提起或者压下情绪,使专题片的主题得到升华。 在人物专访专题片《 林之耀:寂静与活力并存》 中,配乐随着专访人物人生境遇的起伏和作品的起承转合而变化,整部片子从不同乐曲中截取了四段音乐。 当遇上同期声时,既可以不要背景音乐也可以降低背景音乐的音量。 专题片的音乐不能突然响起,也不能戛然而止,一般由低到高缓缓出现,由高到低慢慢消失。 音乐可以随画面结束而结束,有时也可随片尾字幕结束,音乐稍长几秒,由高到低余音缭绕,引领观众回味。 理想的配乐能渲染气氛、深化主题,使一部电视专题片锦上添花。

总之,创作一部专题片,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县台人手少,专业人才更少,常常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局面。 以笔者在县台工作数年的经历而言,从前期的选题材、撰写脚本、策划、采访拍摄到后期编辑,几乎皆由一人独自完成,每一部获认可的出彩专题片都倾注了许多心血。 故而县台电视专题制作者在创作中,可以通过突出脚本题材的特色性、增强拍摄技巧的生动性、 渲染后期制作的艺术性, 努力做好创新、创优,才更能突破县台客观条件的诸多制约,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之作。

摘要:县级台由于受很多条件的限制,要创作出彩的电视专题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电视专题片的好材料大都来自基层,有大量鲜活的题材可以挖掘,这是县级台明显的优势。那么,县级电视台如何扬长避短、制作出彩的电视专题片呢?本文现就县级台如何突破局限,创作上档次、出彩的电视专题片谈点个人的浅见。

强化执行力的“六部曲” 篇5

强化执行力的“六部曲”

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目标得以落实的具体体现。再好的市场,再好的产品,再好的企业,若执行力不够,目标得不到实现,也是不会成功。所以,企业执行里的贯彻,要坚持“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中心——以全面落实企业目标为中心。

要建立名明确的目标管理执行制度,以目标为纲,制定季度目标、月度目标、旬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公司要考核月目标,调整季目标,确保年目标;基层要考核周目标,调整旬目标,确保月目标;对员工要考核日目标,调整周目标,确保月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保证企业目标的全面实现。

两个基本——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

执行力靠人来贯彻,人要靠制度来管,违规必罚;工作要靠程序保证,钉是钉,铆是铆,违背程序就要严办。

三大规则——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运作管理要有标准,实现标准靠制度保证,贯彻制度要严格规范。标准、制度靠公司制定,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加以规范、贯彻。

四项原则——目标管理的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过程监控的原则,持续改进的原则。即按既定的目标,把目标管理作为工作中的主线;坚持全员参与实施,做到横向到边;加强过程监控执行,做到纵向步步落实;不断持续改进,确保企业芝麻开花---步步高。

五步方法——写所需,科学制定计划;做所写,认真实施计划;记所做,记录完成情况。

查所记,查工作到位率;改所查,持续改进提高。现代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信息等优势,把五步方法落实执行到位,实现持续改进。

六必执行——凡事必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有效必鉴证,从而保证企业执行力贯彻准确、到位,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探究“六部曲” 篇6

一、情景引导:激发探究欲望

情景的成功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也是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引路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区’”。教育家杜威也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采用语言描绘、故事讲述、音乐渲染、电影播放、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的探究课题,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以及好奇心。创设情景需要注意:一是导入要有目的性,即紧扣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究的动机。二是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即导入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三是情景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具有生活性特点。四是情景的创设要具有学科性,即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五是情境的创设要有启发性,即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冲突。同时,创设情境要有新颖性,新颖、趣味的情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让学生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起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凸显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树立学习的心向,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独立启动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同化新知识和新内容,使新旧经验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素质结构的构建与改造,努力优化自己的人格,以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要求和体现。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积累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愿望和能力,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也是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引领。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活动起点和终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始终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二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体现出自立性、自为性、自律性和创造性。三是妥善安排自主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四是自主学习强调个性独立、开放,即学生依靠自主观察、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和发展。五是注重自我意识,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要找出疑惑,以便交流。六是要形成竞争的氛围和环境,学生不仅要有自主探究的成就愿望,而且要有自主评价和相互竞争、比较的要求。

三、合作探究:发挥集体优势

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相同。学生是融合共生的学习群体,仅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不能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要完善学习还要靠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当学生个人探究的问题遇到困难或有失偏颇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同伴的智慧或老师的指导。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合作探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合作探究的具体程序大致为:先由组内不同层面的学生讲述自主习得,然后相互质疑释疑,记录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准备提交全班研讨。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精选合作内容。所选内容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二是提交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三是明确合作分工。各组学生推选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等。四是细化合作组织。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的步骤,保障合作学习稳健有序的方向。五是重视合作的指导与调研。教师的适度指导、巧妙点化,是推动主体深入合作的可靠保证。六是要维持好纪律,并使每个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任务,不让合作流于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而教师的适时画龙点睛的启迪、点拨,则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四、共同交流:弥补探究不足

由于个性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就学生接受的信息而言,用民主讨论、交流的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于教师讲授的五倍之多。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新发展、新突破,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各组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提出本组成员的疑惑;其他组的同学针对展示情况进行补充、矫正、评价。通过“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式的交流,学生发现彼此的差异,检查自己的探究结果,把新的信息与以往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彼此的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达到“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的境界。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人人参与。不仅小组代表要积极交流,而且所有学生也要踊跃发言,还要学会倾听。二是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三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交流。当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婉转地提示讨论已经偏离主题,把学生的心向重新引导到主题上来。四是灵活机智地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注意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拓展有意义学习的时空,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五、学以致用:促进目标达成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和实践。如果不进行应用练习,学生往往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目标,而不思进取,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走进生活、活学活用,能够促进学生把所学所得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学的目标。

让学生学以致用,需要教师做到:一是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题,习题既要反映课堂教学的“面”(即涉及三维目标的教学内容),又要突出“点”(热点、重点、难点、疑点),力求习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所设计和选择的练习题,必须呈现出梯度,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学生;三是练习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分等,而是测查学生学习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及时检查并反馈学生的做题情况;四是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给予指导。学生需要做到:一是要认真读题,运用分析方法研究习题,找准练习与课标及教材内容的结合点;二是解答基础知识要规范,而对案例材料的分析要到位,切题解读出其理论根据、解决办法、应持态度等;三是当不能准确表述的概念、原理时,学生可以查阅教材,与老师、同学讨论;四是在教师检查与反馈问题时,学生要集中精力,积极配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境界。

六、反刍提升:巩固教学成果

巩固性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束,因为通过前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问题以及收获,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和不稳固的。回扣教材,反刍探究与训练的结果,是学生巩固学习的重要一环。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梳理探究的成果,盘点学习的收获,反刍探究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筑牢自己的元认知策略,促进学生探究的技能在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中的迁移和重新组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反刍提升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刚刚结束的探究交流的过程进行回味、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境界: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梳理所探究的问题及其内在的联系;二是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是反思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简捷,有没有出现偏离探究轨道的问题;三是对探究结论进行反思。主要是反思所探究的结论与老师及其他同学的结论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哪一种结论更正确一些;四是总结学习的收获与感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和思想宝库,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五是总结探究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以后借鉴。只有通过反思提升,教学目标的落实就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样,水到渠成,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境界,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单位:山东临沭县第一职业

高级中学初中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六部曲】相关文章:

中考复习计划六部曲04-23

六部门联合整治05-01

学习魏书生六部教学法体会04-19

为你而歌第十六部雪域天使观后感05-28

上一篇: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下一篇:早期自主阅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