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抗体检测

2024-05-13

风疹抗体检测(精选九篇)

风疹抗体检测 篇1

孕妇感染风疹, 在出疹前1周已有病毒血症, 但母体的风疹感染是否能传递胎儿, 与母体发生感染的时间迟早有关。据Kibrick等统计, 妊娠3个月内其感染者发生的比例更高, 妊娠第1个月感染风疹, CRS发生率达50%, 第2个月是30%, 第3个月是20%, 第4个月是5%[3]。感染风疹病毒的孕妇与未感染风疹病毒的妊娠妇女相比, 其死产和自然流产要高2~4倍[4]。

对于风疹预防的方法主要是疫苗免疫, 自从风疹疫苗使用以来,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CRS现在非常罕见, 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未采用风疹免疫程序的国家, 易感率略有点高[5]。由于风疹感染的症状不典型或多潜伏感染, 因此主要依赖于实验室Ig G和Ig M抗体的检测来判定感染状态。根据NCCLS document I/LA6-A, WHO文件/IVB/07.01 Manual for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measles and rubella virus infection, 血清中Ig G抗体浓度值≥10 IU/ml具有保护力。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郑州市育龄期妇女和孕妇血清中风疹病毒抗体水平检测, 评估孕产妇对风疹的易感性, 为预防和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6-12月, 育龄期妇女875名, 孕妇1550名, 合计2425名, 年龄20~40岁, 平均25岁。

1.2 方法

1.2.1 检测试剂

郑州安图生物公司生产的风疹病毒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 批号20130501。风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试剂盒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 批号20130418。

1.2.2 血清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用无菌普通采血管取静脉血5 ml, 3000 r/min离心5 min, 血清样品于-20℃的低温冰箱保存。

1.2.3检测方法

用Autolumo A2000全自动仪器进行检测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风疹病毒Ig G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郑州市2425名育龄期妇女和孕妇中, 83.7%的人群风疹病毒Ig G抗体浓度≥10 IU/ml, 有保护力, 7.1%的人群抗体浓度在5~10 IU/ml, 9.2%的人群抗体浓度<5 IU/ml, 等于没有抗体, 各年龄段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风疹病毒Ig G抗体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见表1。

2.2 风疹病毒抗体定量检测意义分析

抗体定量检测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量值的动态监测, 判断是否为急性感染。本研究8例Ig M抗体阳性人群中, 6例Ig M或Ig G抗体的浓度差异超过30%, 提示急性感染, 2例没有显著变化;4例Ig M抗体灰区人群中, 1例Ig G和Ig M抗体的浓度差异超过50%, 提示急性感染。

3 讨论

风疹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 主要在20岁以下, 以学生、儿童等人群居多, 占全人群发病数的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 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近年20~39岁的育龄期妇女风疹发病数占女性的总发病数呈增长趋势。2005-2007年全国20~39岁的育龄期妇女风疹发病数占女性的10.23%、10.52%、18.53%。本次共调查郑州市育龄期妇女和孕妇2425名, 83.7%的人群风疹病毒Ig G抗体浓度≥10 IU/ml, 有保护力, 7.1%的人群浓度在5~10 IU/ml, 9.2%的人群浓度<5 IU/ml, 等于没有抗体。从孕产妇 (育龄期妇女) 风疹抗体总阳性率看, 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例如在预防接种普及率较高的澳大利亚为96.7%, 而台湾为61.5%, 较低的如非洲的多哥仅为33.0%[6]。我国1994-1996年陈海平等[6]在上海等6省调查结果显示, 上海16岁以上女性风疹易感率为16.4%, 天津为13.1%。相比较而言, 本次调查的郑州市育龄期和孕妇中有近16.3%的易感人群。研究表明, 人群风疹易感率大于20%可能预示CRS发生率较高, 易感性较低并不能推断不存在发生CRS的危险[7], 要控制CRS的发生, 必须加强育龄期妇女的免疫接种工作, 减少易感人群发病率[8]。

国内目前已经将风疹病毒感染检测作为孕期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Ig M抗体在感染后出现时间较早而且消失较快, 一般认为是近期感染的指标, 但实际情况是有部分人群Ig M抗体能够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 已经不属于近期感染的范围, 另外Ig M抗体检测也容易出现假阳性, 处理不当会导致错误的终止妊娠, 因此通过Ig G和Ig M抗体的动态监测判断是否为急性感染很有价值。在本研究中, 8份Ig M阳性样本中有6份样本出现了显著的抗体浓度变化, 而另2份抗体浓度基本没有变化。所以临床医生应结合Ig G、Ig M的初筛结果和抗体的浓度变化来判断是否为急性感染。

摘要:目的:通过对郑州市育龄期妇女和孕妇血清中风疹病毒抗体水平进行定量检测, 评估育龄期妇女和孕妇对风疹病毒的易感性, 为预防和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方法:2013年6-12月, 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随机选取20~40岁的育龄期妇女和孕妇2425名, 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IgG和IgM抗体水平。结果:在所选取人群中的风疹病毒IgG抗体, 83.7%的人群浓度≥10 IU/ml, 7.1%的人浓度在5~10 IU/ml, 9.2%的人浓度<5 IU/ml。8份样本IgM抗体浓度≥8 AU/ml, 判为阳性, 4份样本IgM抗体浓度在5~8 AU/ml。20~40岁, 风疹病毒IgG抗体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郑州市83.7%的育龄期妇女和孕妇体内风疹抗体浓度≥10 IU/ml, 具有保护性, 9.2%的人群浓度<5 IU/ml, 相当于没有抗体, 是易感人群, 抗体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婚前育龄妇女应进行风疹病毒IgG抗体筛查, 抗体阴性, 属易感者, 应予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 3个月或半年后抗体转为阳性后可怀孕;对孕早期 (1~3月) 检测为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的孕妇, 应结合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确认。

关键词:风疹病毒,抗体,定量检测,育龄期妇女,孕妇

参考文献

[1]乔桂兰, 薄五海.风疹病毒感染与畸形[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 6 (1) :116-117.

[2]吕绳敏.孕妇风疹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及预防对策[J].新医学, 1997, 28 (3) :120-121.

[3]Lorraine Dontigny, Marc-Yvon Arsenault, Marie-Jocelyne Martel.Rubella in Pregnancy.SOG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008.

[4]胡娅莉, 郑明明.妊娠期风疹病毒感染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6) :329.

[5]陶红, 马福宝, 张晋林.风疹的免疫预防[J].江苏预防医学, 2002, 13 (1) :38.

[6]陈海平, 董春明, 连文远.我国部分地区人群风疹免疫水平的监测[J].中国计划免疫, 1999, 5 (1) :5-6.

[7]Peboby R G, Edmunds W J, Conyn-van S M, et al.The seroepidemiology of rubella in western Europe[J].Epidemiol Infect, 2000, 125 (2) :347-357.

狂犬病抗体检测分析 篇2

世卫组织规定的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最低滴度为0.5IU/ml,已被广泛用作参考值。这一指标可予以测定。如受种者身体健康,则不管年龄大小或是否同时给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进行暴露后预防的第14天,在大多数受种者中均应达到此水平。

暴露前体内中和抗体滴度达到这一水平者无一例发生狂犬病。

如果抗体水平达到这一标准,应该就不用担心狂犬病了。

但是过了疫苗有效期再次暴露的话还需要加强或重新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100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篇3

【摘要】对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接收的8664例进行HIV抗体检测的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样本进行初筛,对阳性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血清样本中,阳性100例,阳性率1.2%;其中,男性65例,占65%,女性35例,占35%,两者比较,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接触传播感染者72例(72%),血液传播感染者24例(24%),母婴传播感染者4例(4%)。结论:HIV感染者中,男性居多,性接触传播感染者居多,这与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以及观念改变有关,必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感染和传播。

【关键词】HIV抗体;检测;性接触;分析

艾滋病是人体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导致机体产生免疫缺陷,从而引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发生,最终导致死亡的重大传染病[1]。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在我国不断增多,经评估,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共78万人[2],且大量的感染者并不知情,者就为艾滋病的传播和发展代来诸多隐患。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检测出的100例HIV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人群,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从而降低HIV阳性患者的数量及HIV的传播与发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我院接收的8664例进行HIV抗体检测的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32例,女性4232例;自愿檢测624例,吸毒人员892例,献血人员560例,从业人员5468例,娱乐场所327例,住院患者793例。

1.2 方法

执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使用HIV-1/2混合型试剂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初筛,阳性样本再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

阳性判定标准:

阴性: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

阳性:同时满足:①符合试剂盒的阳性判定标准;②至少1条p 24带和env带同时出现或至少有2条env带(即gp 160/gp 120和gp 41)出现;

如果血清样本不是阴性反应,但又不符合阳性判断标准,则说明HIV抗体不确定(±)[3]。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数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HIV阳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WHO报告显示,2010年全世界共3 4 0 0 万名艾滋病患者或H IV 携带者,2010年死亡180 万人,新感染2 7 0 万,平均每天新感染超过7 000人。艾滋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但9 7% 以上集中在中、低收人国家。截止到2 011年底, 我国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超过78万人,全年死亡2 名万人,新感染4.8万人。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现,且感染者已开始由吸毒、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4]。

目前,对于H IV 抗体的检测,初筛实验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上被广为应用。对于初筛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往往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进一步确认。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经性接触感染占46.5%,性接触传播成为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所占比例持续增高。不法人员往往选择在娱乐服务场所进行商业性交易,而通常是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提供性服务,因此,各大洗浴娱乐场所的从业员因为极有可能从事商业性性交易而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

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歧视,使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容易产生自卑、恐惧的心理和绝望的情绪,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被检者对检测产生畏惧,不愿积极配合。另外,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也造成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检测,从而隐匿了疾病[5]。因此,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歧视,积极解决患者的经济等疑难问题,有效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本研究中,所有血清样本中,阳性100例,阳性率1.2%;其中,男性65例,占65%,女性35例,占35%,两者比较,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接触传播感染者72例(72%),血液传播感染者24例(24%),母婴传播感染者4例(4%)。

综上所述,HIV感染者中,男性居多,性接触传播感染者居多,这与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以及观念改变有关,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自律,自重,洁身自好,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感染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邓祥军,杨斌. 3599份HIV 抗体血清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71- 272.

[2]钟瑞美,陈子慧,文美贞,蔡慧霞等. 江门市2006~2009 年不同人群HIV 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5):588-591.

[3]龙春平,吴周建,张昌志芝.2007-2011年湘西州艾滋病确证实验组HIV阳性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7):492-496.

[4]中国卫生部.我国目前艾滋病状况[R].2012.

风疹抗体检测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单纯整群抽样方法,从宁夏师范学院抽取8个班的265名学生(排除麻疹、风疹病史)进行血样采集,同时调查麻疹、风疹类疫苗接种史。

1.2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上午采集调查对象空腹肘正中静脉血3 m L,加入无菌试管中,并标明采集日期、姓名、编号。分离血清,用德国维润赛润医疗诊断试剂(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由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 G抗体[3];血清抗体浓度≥200 IU/m L为阳性,≥800 IU/m L为保护性抗体[4]。赛润定量法[5]风疹Ig G抗体水平≥20 IU/m L为阳性。对检测结果在临界值的样品(麻疹血清抗体150~200 IU/m L,风疹血清抗体10~20 IU/m L)进行2次检测,以判断样品最终结果。

1.3 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大学生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之间的差异。男女生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比较使用t检验;各年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进行数据变换、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用q检验法(Newman-Keul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疹抗体水平

共检出麻疹抗体阳性者215名,抗体阳性率为81.13%;具有保护水平者148名(全部为有2剂次麻疹类疫苗接种史者),保护率为55.8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006 IU/m L。明确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233名,其中有2剂次麻疹类疫苗接种史者153名。各年龄组麻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8,P<0.01);17岁组高于20岁组、21岁组和22岁组,18岁组高于22岁组(P值均<0.01)。各年龄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与抗体保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64,2.719,P值均>0.05)。明确有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的大学生Ig G抗体阳性率为87.12%(203/233),不清楚是否有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的Ig G抗体阳性率为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P<0.01)。

男、女生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麻疹Ig G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麻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05)。见表1。

2.2 风疹抗体水平

共检出风疹Ig G抗体阳性者228名,抗体阳性率为86.0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9 IU/m L。不同年龄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率在84.31%~88.89%之间,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各年龄组风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25,P>0.05)。明确有含风疹类疫苗免疫史的大学生Ig G抗体阳性率为93.37%(183/196),不清楚是否有含风疹类疫苗免疫史的Ig G抗体阳性率为65.22%(4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P<0.01)。

男、女生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风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6]。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6]。宁夏师范学院学生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1.13%,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5.8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 006 IU/m L。该校学生免疫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较低(87.92%),其中2剂次麻疹类疫苗接种率仅为57.74%。17岁学生麻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高于20岁、21岁和22岁学生,18岁学生麻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高于22岁学生,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多数省区对8月龄~4岁(或6岁或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使17~18岁学生麻疹接种率和抗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男、女生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和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由于男、女生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接种0.2 m L和0.5 m L麻疹疫苗儿童,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8.24%,97.30%,原发性免疫失败率分别为11.76%,2.70%[7]。在消除麻疹阶段,群体源于麻疹野毒株潜伏感染而获得自然免疫力的机会下降;同时未获得及时预防,易感者逐渐积累,加上本土毒株潜伏和外来毒株输入,均可能导致麻疹再次暴发流行。2011年初19周美国报告麻疹病例118例,其中105例为输入相关病例且未接种过疫苗[8]。当麻疹抗体阳性率<93%时,接种率虽达到100%,也不能阻断麻疹流行[9]。

男、女生和各年龄组学生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由于风疹疫苗接种率或与风疹病人接触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疹疫苗的成功使用不仅可有效保护儿童,亦使成人接种后获得有效的免疫,特别是对育龄妇女的保护更具有重要意义,为阻断胎儿受染的成功方法[10]。有文献[11]记载,孕妇在怀孕早期一旦感染上风疹,对胎儿有很强的致流产、死产和致畸胎作用,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简称CRS),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在美国,预防CRS是风疹疫苗免疫接种的主要目标[12]。本次调查中,139名女生风疹Ig G抗体平均滴度为149IU/m L,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6.33%,表明有13%以上育龄妇女对风疹病毒易感,高于有关研究报道[13,14]。

风疹抗体检测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抽取2002、2004、2006和2008年入伍新兵超低温保存的360份血清标本, 男兵350名, 女兵10名;分别来自河北等8个省, 平均年龄为18.4岁。调查对象经地方体检和部队复查身体健康, 符合应征入伍新兵体格检查标准。

1.2 标本来源

各部队在新兵入伍检疫期间, 按照统一要求, 进行身体复查, 无菌采集每名新兵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沉淀取血清、编号、登记并送我部, 置-86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检, 定期查看冰箱温度, 确保标本保存质量。

1.3 试剂和仪器

试剂: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纯化的RV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及单抗人IgG酶标记物等,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间接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抗RV IgG抗体,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9第3400179号, 试剂盒批号:20081209。仪器:芬兰雷勃Multiskan MK3酶标仪、雷勃 Wellwash4 MK 2洗板机、日本三洋MDF-382E超低温冰箱、Airstream A2型生物安全柜、北京LG 10-2.4 A型高速离心机、北京ZDH-1型震荡定时恒温箱等仪器。

1.4 检测方法

检测前, 先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预实验, 待实验结果稳定后再对所有待检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判定依据为:标本吸光度值<临界值为阴性, 标本吸光度值≥临界值为阳性, 表示体内抗体已达到保护水平;全部检测工作均由2人按各自分工完成, 检测中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 杜绝实验偏差, 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实验数据和个人信息一同录入FOXPRO数据库, 采用EpiInfo 2002软件处理, 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入伍新兵RV抗体阳性分布情况

经过检测360份不同入伍年份的新兵血清标本, 结果显示, RV抗体阳性344份, 平均阳性率为95.56%见表1。自2002年以来, 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间有增高趋势, 统计分析表明, 各年间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9, P>0.05) 。

2.2 新兵入伍前工作与否与RV抗体阳性的关系

分析表明, 133名参加工作后入伍的新兵, RV抗体阳性率低于从学校入伍的新兵, 见表2,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8, P>0.05) 。

2.3 不同省市入伍新兵RV抗体阳性分布情况

所调查各省间RV抗体检出率各不相同, 其中河南省、甘肃省、江西省和四川省RV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100.00%、97.67%、97.50%和97.02%, 见表3, 而沿海省份均较低, 如:江苏省、广西省及河北省, 为91.23%、92.00%、94.00%;各省间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17, P>0.05) 。

2.4 不同地区入伍新兵RV抗体阳性分布情况

通过按地区分析比较, 结果显示, 华中地区RV抗体检出率最高, 为98.00%, 华东地区最低, 为91.23%,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79, P>0.05) 。见表4。

注:华北地区 (河北) , 华东地区 (江苏) , 华中地区 (河南、湖北, 江西) , 西北地区 (甘肃) , 西南地区 (四川) , 华南地区 (广西) 。

3 讨论

RV属至今为止仅有RV一个成员。早在1866年就已因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为风疹, 并于1914年提出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直至用风疹病例鼻咽洗液人为感染婴儿获病成功, 才得以证实。长期以来, 由于后天感染引起的症状较轻而未引起科学家们足够的关注, 但自1941年澳大利亚眼科医生Gregg发现妊娠早期患风疹与婴儿先天性缺陷有关, 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62年, 美国Weller和Parkman等人成功地分离出风疹病毒, 从而加快了风疹疫苗的研究开发。20世纪中期, 全世界每隔6~9 a就有一次大的风疹流行, 在1962—1963年的世界风疹流行中, 不久传播到美国并引起风疹流行, 导致20 000名以上婴儿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而致畸。1965—1967年, 一些RV株被分离出来, 并进行减毒研究和临床观察。 1969—1970年风疹疫苗先后在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批准使用, 证明其预防效果安全, 可靠, 风疹发病率明显下降。美国报告疫苗使用前后, 风疹发病率由28/10万降到1/10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生率也从2/10万降到1/10万[2,3]。

人群对风疹普遍易感, 流行期间, 青年人感染比率从10%~20%不等, 流行期过后, 青年人感染比率则有下降。在世界各地区之间易感人群各不相同, 居住条件拥挤的国家, 风疹倾向于在低年龄人群间传播;而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区, 平均风疹感染年龄比较晚, 有的儿童直至青春期血清抗体还是阴性, 如有风疹病例发生, 则在这些青年集中的易感人群发生大面积流行。在美国接种风疹疫苗后, 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 即在高中、大学生、军营中有流行, 说明青年人血清抗体阴性者聚集多的人群是风疹易感人群。1982—1992年将近30%的病例集中发生以下3个年龄组:小于5岁、5~19岁以及20~39岁;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一般小于10%。但自1994年起, 20~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的50%以上, 到1997年这个年龄组占据了所有上报病例的77%。风疹虽然是丙类传染病, 但其危害严重, 国内相关研究估计, 约20%的育龄期妇女存在感染风疹病毒的危险性[4,5], 据此推算全国每年将发生数万例CRS病例,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6,7]。

部队新兵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特殊人群, 均为18~20岁青年, 以往的调查显示, 新兵是风疹高发的易感人群。由于新兵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对风疹的易感程度不一, 生活习惯不同, 卫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部队训练和居住环境条件较差, 卫生设施并不完善, 官兵与驻地外界交往机会较多, 并且文献已有报道新兵训练期间发生风疹暴发案例[8], 这都预示部队的风疹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本文随机抽取检测360份新兵血清标本, 调查结果显示, 风疹病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5.56%, 最低省份的抗体阳性率也超过90%, 并且发现自从2002年以来, 阳性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说明新兵在入伍前, 各入伍所在地风疹疫苗预防接种措施落实比较好, 形成了比较好的免疫屏障;本文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张双一等[9]报道的鄂尔多斯17~20岁人群32.2%的抗体水平和刘新梅等[10]报道的新疆克拉玛依市13~18岁人群12.86%的抗体水平, 这可能与该作者调查的人群所处地区人口密度低或风疹疫苗预防接种率低等因素有关;也高于孙红[11]调查海军20岁官兵61.31%抗体水平;但与刘京梅等[12]报道的90.3%抗体阳性率结果相差不大。此外, 本文调查结果在不同地区入伍新兵中阳性率有所不同,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各地区疫情强弱的差别。在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隐性感染率高低会使抗体阳性率发生显著差异;②各地区风疹疫苗接种率的差别。疫苗接种与否及疫苗种类、免疫程序等都可引起抗体阳性率的差别, 国内外研究表明, 不规范的风疹疫苗接种使未接种的儿童到育龄年龄人群成为风疹的易感人群, 造成风疹发病向大年龄推移, 增加CRS发生的可能;③各研究单位抗体检测方法的差别。目前调查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 检测方法的不同可造成调查结果的差异,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季午, 马亦林, 翁心华, 等.传染病学.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0-96.

[2]张延龄, 张晖, 戴科, 等.疫苗学.北京:科学出版杜, 2006:1259-1288.

[3]闻玉梅, 陆德源, 何丽芳, 等.现代医学微生物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188-1191.

[4]张莲芝, 何维宽, 童志才, 等.安徽省农村地区风疹病毒感染基线调查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1999, 5 (1) :7-10.

[5]李苏玲, 王岩, 岳国萍, 等.新婚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2004, 10 (1) :15.

[6]戴斌, 方捍华, 韩秀娟, 等.妊娠早期妇女原发风疹感染率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2, 26 (4) :197-199.

[7]卢关平, 钟瑞美, 梅婉媚, 等.监测孕妇风疹病毒感染预防感染性缺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9, 33 (3) :155.

[8]纪永水, 许刚, 蔡森, 等.一起新兵训练营风疹暴发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9) :756.

[9]张双一, 郑芳, 斯琴, 等.鄂尔多斯市人群麻疹和风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 (4) :357-360.

[10]刘新梅, 黄江河, 刘冬梅, 等.2005—2006克拉玛依市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分析.地方病通报, 2008, 23 (3) :56-57.

[11]孙红.海军某部官兵风疹抗体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血清学观察及评析.海军医学杂志, 2002, 23 (2) :121-122.

风疹抗体检测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随机方法在平谷区选择10个行政村 (居委会) 作为调查点, 选择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健康人群251人。男女抽样比例控制在0.8~1.2之间;本市人口和流动人口抽样比例控制在1∶1;若样本不足, 则从邻村 (居委会) 补充。

1.2 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风疹抗体, 阳性阴性判断标准, <8 U/ml为阴性, ≥8到<11U/ml为可疑, ≥11 U/ml为阳性。

1.3 统计方法

用Excel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检测情况

全区共检测251人, 阳性206人, 阳性率为82.07%。

2.2 人群免疫史

有明确接种史者96人, 无接种史18人, 不详者137人。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 阳性率逐渐升高, 有3次免疫史的人群, 抗体阳性率为100%;无免疫史的人群, 明显阳性率要低 (33.33%) 。经χ2检验, 不同免疫史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19, P<0.01) , 见表1。

注:χ2=33.19, v=4, P<0.01。

2.3 不同年龄风疹抗体检测情况

0~7月龄组阳性率最低, 为20%, 全无明确的接种史;6~9岁组阳性率最高, 为96.15%, 全有明确的接种史。可见, 完成8月龄、1.5和6岁免疫的人群, 抗体阳性率水平较其他组要高。经χ2检验, 不同年龄组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18, P<0.01) , 见表2。

2.4 不同性别风疹抗体检测情况

检测251人中, 男130人, 阳性人数112人, 阳性率为86.15%;女121人, 阳性人数94人, 阳性率为77.69%。经χ2检验, 不同性别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54, P>0.05) , 见表3。

2.5 不同职业风疹抗体检测情况

医务人员、学龄前儿童和农民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50%、72.13%和78.08%;教师、公共场所服务员、工人、干部职员和家务及待业最高, 均为100%。经χ2检验, 不同职业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53, P=0.159) 。见图1。

2.6 不同户籍风疹抗体检测情况

检测251人中, 本市132人, 阳性人数109人, 阳性率为82.58%;外来119人, 阳性人数97人, 阳性率为81.51%。经χ2检验, 不同户籍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8, P>0.05) , 见表4。

2.7 不同社区和村居风疹抗体检测情况

10个行政村 (居委会) 中, 岳各庄村抗体阳性率最低, 为51.72%;最高为金谷园小区, 为100%。经χ2检验, 不同社区、村居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40, P<0.01) , 见图2。

3 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 北京市平谷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2.07%。高于卢莉萍等[1]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71.96%的水平, 低于王爱芹等[2]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90.63%的水平。不同免疫史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免疫次数越多, 阳性率越高, 无免疫史的人群明显低于有免疫史的人群。提示, 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的必要性。

监测结果表明, 0~7月龄组阳性率最低, 其次为8~17月龄, 提示8月龄前未接种麻风疫苗的儿童, 感染风疹风险较大, 加强8~18月龄接种麻风二联疫苗及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必要性, 同时这与2008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1.5周岁时接种麻风腮疫苗相符合。另外, 20岁以上组, 随着年龄的增长风疹抗体水平开始下降, 并且2012年本区发生的4例风疹病例也是19~28岁, 感染的平均年龄较以前有所后移, 这可能与北京市自2006年9月1日将麻风腮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1.5和6岁各接种1剂麻风腮有关, 小年龄组接种风疹疫苗后, 改变了风疹周期性流行的规律, 使感染的平均年龄后移, 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相似[3]。提示, 育龄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可能性增大,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 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 所以育龄期妇女在孕前接种风疹疫苗是有必要的, 为了预防孕妇感染风疹引发CRS, 必须采用综合免疫策略[4], 尽快将大年龄组或育龄期妇女接种风疹疫苗纳入到风疹免疫程序中去。随机选择的10个行政村 (居委会) 中, 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 且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岳各庄村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岳各庄检测人群大部分是1岁以下人群有关。

据2012年数据统计, 平谷区居住6个月以上常住人口有45.12万, 其中外来流动人口为4.80万, 占常住人口的9.62%。2012年平谷区流动人口发病率占全区发病率的25%, 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流动人口风疹发病逐渐成为我区风疹疫情控制中重要环节, 与罗凤基等[5]的报告相似。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户籍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平谷区不同性别、流动本市人口对风疹易感性是同等的, 与张丽文[6]报道的相似, 但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是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每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工作。按职业来看, 学龄前儿童阳性率较低, 提示可能对风疹易感性较高, 要加强每年常规查漏补种工作, 提高麻风二联疫苗及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接种率。

参考文献

[1]卢莉萍, 李吉栋.张掖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评价及健康儿童风疹抗体水平检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3) :55-57.

[2]王爱芹, 陈桂珍, 邱德山.潍坊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 41, (1) :53-56.

[3]王涛.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1) :45-47.

[4]迮文远.中国风疹疫苗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计划免疫, 1999, 5 (1) :49-51.

[5]罗凤基, 刘方.北京市朝阳区外来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 (7) :741-742.

风疹抗体检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检测日照市开发区1~≥20岁健康人群245人, 年龄组分为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共6个组。

1.2 血清标本采集

检测对象每人均采集静脉血2ml, 分离血清后用塑料尖头有盖小试管盛装, 置-20℃冰箱保存。

1.3 抗体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

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麻疹检测试剂由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生产, 山东省CDC提供, 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1];风疹检测试剂为德国维润有限公司生产, 风疹IgG抗体>20U/ml为阳性;腮腺炎检测试剂为德国IBL公司生产, 腮腺炎IgG抗体>12U/ml为阳性。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水平

2.1.1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本次共检测1~≥20岁健康人群血清245份,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78%, 几何平均滴度 (GMT) 为1∶1722.13, 抗体阳性率和GMT在各年龄组均呈现较高水平 (表1) 。

2.1.2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

本次共检测1~≥20岁健康人群血清245份, 风疹抗体阳性率为60.82%, 风疹IgG抗体含量均值为35.30U/ml, 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含量均值在各个年龄组均处于较低水平 (表1) 。

2.1.3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

本次共检测1~≥20岁健康人群血清245份, 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4.49%, 腮腺炎IgG抗体含量均值为62.94U/ml, 其中, 3、4岁组、5、6岁组儿童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其他年龄组水平明显低, 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0, P>0.05) , 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47, P<0.01) (表1) 。

2.2 不同性别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水平

检测麻疹抗体男性阳性率为98.64%, 女性阳性率为98.98%, 男女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 P>0.05) 。检测风疹抗体男性阳性率为59.86%, 女性阳性率为62.24%, 男女性别之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6, P>0.05) 。检测腮腺炎抗体的男性阳性率为85.71%, 女性的阳性率为82.65%, 男女之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0.69, P>0.05)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日照市开发区1~≥20岁健康人群麻疹感染率为98.78%, 风疹感染率为60.82%, 腮腺炎感染率为62.94%。综合调查结果看, 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中均具有较高水平。而在3、4岁和5、6岁2组儿童中腮腺炎抗体水平均较低, 其主要原因是:日照市自2008年5月1日起才将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这2个年龄组的大部分儿童正好处于免疫空白, 既没有进行常规免疫, 也没有进行查漏补种。提示有必要对其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 以得到有效保护, 阻断腮腺炎在儿童中的流行, 这是当前腮腺炎疫苗的免疫重点, 也是保护青少年免患该病的主要措施和策略。1、2岁组腮腺炎抗体水平最高 (96%) , 这说明无论是免疫接种率还是疫苗的免疫原性都是很好的。

根据调查结果, 日照市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高麻疹抗体水平与日照市连续多年的麻疹病毒活疫苗高免疫接种率以及及时开展有效的强化免疫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表明, 麻疹疫苗接种史不全的人群有可能是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麻疹抗体[2]。

20世纪80年代初报道, 国内曾对20个省的风疹免疫状况进行调查, 抗体阳性率为86%[3], 较本次的检验结果60.82%高。本次调查表明, 各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偏低, 因此, 提示≤6岁儿童风疹疫苗免疫接种应得到有效加强。对≤14岁人群和育龄期妇女定期开展风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提高接种率, 以降低风疹的发病, 同时可降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 的发生[4]。

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检测在男女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 提示在预防接种中应同样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S].1998.

[2]庞红, 张泽申, 刘红联, 等.上海市长宁区外来和本市小学生麻疹风疹水痘IgG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9, 6 (3) :223-225.

[3]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7:454-474.

风疹抗体检测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福建省免疫规划针对疾病血清学监测方案要求,2011年按富裕及贫困2个层级随机抽取了梅溪镇、塔庄镇,每个镇随机选取1980—1991年出生的孕龄期妇女各120人,共选取240人。每个镇随机抽取1980—1983年(27~30岁)、1984—1987年(23~26岁)、1988—1991年(19~22岁)出生的妇女至少40人进行调查及血标本采集。每名妇女静脉采血4 ml,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检。

1.2 方法

血清标本统一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风疹、破伤风抗体。

1.3 抗体保护指标

麻疹病毒抗体以>200 U/ml为阳性;风疹病毒抗体以>20 U/ml为阳性;破伤风抗体以>0.01 U/ml为阳性。

2 结果

2.1 不同地区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水平

2011年,闽清县梅溪镇、塔庄镇孕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0,v=3,P>0.05;F=1.179, P>0.05),见表1。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2011年,闽清县梅溪镇、塔庄镇孕龄期妇女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v=3,P>0.05;F=0.526,P>0.05),见表2。

2011年,闽清县梅溪镇、塔庄镇孕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2.2 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水平

2011年,闽清县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879,v=6,P>0.05; F=0.125,P>0.05),见表4。2011年,闽清县不同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6,v=6,P<0.05;F=2.423,P>0.05),见表5。2011年,闽清县不同年龄组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注:GMC—几何平均浓度。

3 讨论

自我县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全县麻疹、风疹、破伤风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近年来麻疹、风疹、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1/10万。为更好地反映闽清县孕龄期妇女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实际水平,按富裕、贫困2个层级分3个年龄组检测了240名孕龄期妇女的血清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

从检测结果总体来看,代表富裕、贫困2个层级的梅溪镇、塔庄镇2组各120名孕龄期妇女的血清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8%、81.7%、100.0%,两组间的阳性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这说明全县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含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含破伤风成分疫苗的预防接种成效明显,全县各乡镇预防接种水平没有明显差别。

从分年龄组来看,19~22、23~26、27~30岁3组间各血清抗体的GMC和麻疹抗体、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但风疹抗体的阳性率在23~26岁组达到86.3%的高值,在27~30岁组下降到75.9%。从孕龄期妇女风疹抗体阳性率81.7%的平均为基点,按照27~30岁组后阳性下降的趋势来看,抗体<20 U/ml的阴性比例还相当高,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经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染给胎儿及新生儿,造成流产、胎儿宫内发育障碍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的可能性还很大[1],应考虑推荐孕龄期妇女孕前接种相应含风疹的疫苗:如麻风腮疫苗、麻风疫苗。

调查发现,虽然麻疹GMC 782.77 U/ml远高于200 U/ml的阳性标准,但还有11人(4.6%)处于临界值(150~200 U/ml)、16人(6.7%)为阴性(<150 U/ml)的免疫水平。这些结果提示这些孕龄期妇女及以后出生的婴幼儿都有可能感染上麻疹的风险[2],这对2012年后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是很不利的。因而为消除风险,应尽早考虑推荐孕龄期妇女孕前接种相应含麻疹的疫苗。

调查还发现, 虽然被调查者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100%,但破伤风GMC仅为0.0466 U/ml的低水平,只有15人(6.3%)达到0.1~1.0 U/ml的足够免疫保护水平、1人达到大于1.0 U/ml的长期免疫保护水平。结果提示我们要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必要时开展育龄期妇女孕前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3]。

参考文献

[1]陈超群,胡四海,李忠玉.孕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M的检测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1):8-9.

[2]许青,宋立志,王常银,等.2005年山东省孕期妇女麻疹免疫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8)8:684-685.

风疹抗体检测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江苏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工作任务的要求,在滨海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自然村,按照0~7月龄、8~15月龄、16月龄~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19岁、≥20岁分为9组,每组调查20人以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中,用冷藏箱运输,集中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2 检验方法与判定标准

麻疹Ig 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200为阳性;风疹HI抗体,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凝素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8为阳性;腮腺炎HI抗体,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凝素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5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0软件双轨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核对后,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几何平均滴度(GMT)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阳性率与GMT的分析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麻疹抗体水平

共采集286份样品,抗体阳性239人,阳性率83.57%;GMT为1∶1 763.05。其中,0~7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仅为23.33%;其次,8~15组月龄阳性率为71.88%;其余各组阳性率均在90%以上;10~14岁组最高,抗体阳性率为96.97%;见表1。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54,P<0.01;F=7.05,P<0.01)。0~7月龄与8~15月龄两组儿童比较,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P<0.01;F=4.36,P<0.01)。阳性率与GMT的相关系数为0.760(P=0.017),散点图见图1。麻疹GMT年龄组线图呈S形。见图2。

2.2 风疹抗体水平

抗体阳性218人,阳性率为76.22%,GMT为1∶101.13。见表2。不同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5,P<0.01;F=9.02,P<0.01)。0~7月龄与8~15月龄组儿童比较,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29;F=0.25,P=0.63)。阳性率与GMT的相关系数为0.933(P<0.01),散点图见图2。风疹GMT年龄组线图呈双峰形,高峰分别是16月龄~2岁、15~19岁组。见图3、图4。

2.3 腮腺炎抗体水平

抗体阳性146人,阳性率51.05%,GMT为1∶10.85。见表3。不同年龄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1;F=3.66,P=0.01)。0~7月龄与8~15月龄组儿童比较,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80;F=0.07,P=0.80)。阳性率与GMT的相关系数为0.816(P=0.007),散点图、年龄组GMT线图见图3。腮腺炎GMT年龄组线图也呈双峰形,高峰分别是7~9岁、15~19岁组。见图5、图6。

3 讨论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传染性强,部分患儿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麻疹抗体,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显著性。0~7月龄与8~15月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一方面说明适龄儿童正常接种麻疹疫苗、麻风二联疫苗后,机体产生了一定的抗体,但抗体阳性率仅为71.88%,这与历年来麻疹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8%不同,暗示部分常住儿童麻疹相关疫苗的接种存在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提示:0~7月龄组儿童获得的母传抗体较低,与月龄呈消长关系,与文献[1]报道的一致[1]。另外,育龄妇女所在≥20岁组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1.67%,较其他组仍较低。而近年来,麻疹的发病人群分布趋于“两极化”,小于8个月的婴儿麻疹与成人麻疹屡见不鲜。相关研究表明,20~40岁年龄组麻疹疫苗的保护率平均不足50%[2]。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95%以上[3]。因此,建议育龄妇女根据自身麻疹抗体水平,进行麻疹相关疫苗的强化免疫,以期提高育龄妇女和胎传麻疹抗体水平。本次麻疹调查数据表明,与天津市监测结果基本一致[4]。

不同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显著性,与湖北省的分析相一致[7]。虽然始于2008年5月,江苏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麻风、麻腮、麻风腮纳入计划免疫。≥20岁组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T仍较低,提示需对育龄妇女实施综合免疫策略[6],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7]。为有效控制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WHO建议接种率应达到80%以上[8]。成人组腮腺炎免疫水平也较低,建议对高中生或大学生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的普种,提高母传抗体水平,减少麻疹和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畸形等病的发生。

如何提高成人的免疫水平,防止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或流行,仍是当前疾病控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减少儿童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滨海县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状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对滨海县的5个乡镇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体。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5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763.05;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6.22%,GMT为1∶101.13;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51.05%,GMT为1∶10.85。结论 滨海县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水平较低,低年龄组应继续加强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关键词: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监测分析

参考文献

[1]庞颜坤,峥嵘,张杰,等.云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效果监测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14(3):220-225.

[2]朱红良,吉季梅,何奔,等.浙江省嘉兴市成人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7(13):527-529.

[3]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

[4]王现玲,丁亚兴.天津市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5):491-494.

[5]程静,霍细香,张迟,等.湖北省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人群免疫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1):2737-2738,2741.

[6]迮文远.中国风疹疫苗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计划免疫,1999,5(1):11-13.

[7]鲁芳,储艳,王树巧,等.九江市健康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检测[J].中国计划免疫,2006,2(1):59-60.

上一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下一篇:《地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