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验收调查

2024-05-22

环保验收调查(精选九篇)

环保验收调查 篇1

1 工程概况

此地下铜铁矿工程总体规模为3000t/d (99×104/a) , 服务年限29 年, 其中选矿工程分两期建设, 每期1500t/d;采矿工程分上采区、中采区和下采区三期建设, 每期1000t/d。目前选矿工程具备1500t/d的生产能力, 采矿工程完成上采区的建设, 具备1000t/d的生产能力, 一期服务年限9.86a, 铁精矿达产年平均产量为186314.39t/a, 铜精矿含铜达产年平均产量161.15t/a, 工程进行阶段性验收 (一期) 。

2 验收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

验收调查过程中, 根据环评报告及环评批复要求, 对工程建设内容、环保措施进行调查, 发现工程存在变更情况及部分环保措施未落实。

2.1 储运工程发生变更

尾砂临时堆存由露天堆存改为采取室内尾砂库房放置尾砂, 同时取消废石堆场。

2.2 部分环保措施未落实

2.2.1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落实

环评批复要求厂区废水排放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 实际建设中生活污水只是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和矿井水混合后直接排放。

2.2.2 污水处理未落实在线监测系统

项目生产废水排放量为183t/d, 废水排放未落实在线监测系统。

2.2.3 中细碎、筛分车间排气筒高度不满足环保要求

环评要求中细碎、筛分车间设置30m高排气筒, 实际建设中细碎、筛分车间排气筒高度为13.5m, 高度不满足环评要求。

3 问题解决

3.1 履行变更手续

因工程尾砂临时堆存方式变更、取消了废石堆场, 涉及到大气卫生防护距离的变更, 工程履行了变更手续, 委托环评单位编制了变更环评, 并获得了省环保厅批复。变更环评报告及变更环评批复作为后续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

3.2 对相关环保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1) 安装了处理规模为100m3/d的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生活污水, 废水总排口安装了COD在线监控设施及超声波明渠流量计。 (2) 增加排气筒高度。将中细碎、筛分车间排气筒高度加至30m, 满足了环评、批复要求。

4 几点体会

4.1 验收调查要求实事求是

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求实事求是, 反映真实情况。验收调查时项目已经建成、投入试运行, 项目已实实在在摆在调查者面前, 调查时应根据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进行逐项调查, 本着负责的态度, 反映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未落实的环保措施与环境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不给环境行政管理和决策带来失误和隐患。

4.2 验收调查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验收调查时发现存在重大变更要求企业及时履行变更手续, 然后根据原环评、变更环评及批复文件进行验收调查。

对于存在的环保问题, 验收调查单位应在现场调查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建设单位, 要求整改, 整改到位后再次进行现场调查, 并在验收调查报告中反映整改前后的变化。

5 结语

结合金属矿山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实践, 提出验收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保证了验收调查工作真实、有效的进行。

摘要:以淮北某地下铜铁矿山为例, 环保验收调查过程中发现工程存在变更及不符合环评报告、批复要求等情况, 如何解决问题, 进行竣工环保验收。

关键词:金属矿,环保验收调查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 (HJ/T394-2007)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2]宣昊, 杜蕴慧, 黄薇.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问题分析及建议, 中国环境管理:31-34+38.

[3]伍跃辉.以某大型煤矿为例探讨验收调查问题及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 (3) :109-113.

[4]宣昊, 杜蕴慧, 黄薇.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与调查中的问题探讨, 广州化学, 2014, 42 (3) :89-90+94.

[5]柴西龙, 崔文龙, 李艳兵, 安达.矿山采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保护替代方案探讨.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0, 62 (1) :11-14.

生态影响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 篇2

竣工验收报告编写依据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 7.1 项目由来

交代项目建设的背景、重要意义、项目基本情况及其建设过程、验收委托调查过程、调查方案编制与审查过程等。

7.2 验收调查依据 7.3 验收调查技术措施(1)资料收集及走访调查(2)现场踏查(3)技术资料审查(4)遥感、录像、照相(5)技术规范(6)监测技术规范 7.4 工程概况(1)介绍工程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依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资料(2)项目变更情况 7.5 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验收调查要回顾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产生的环境纠纷及解决过程。

分析试营运期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工程变更后的环境影响。7.6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批复要求 环境报告结论及环保措施要求; 预审或审查要求 批复要求

工程建设现状实际要求 7.7 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

对于环保部审批的建设项目,调查单位应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行业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预审或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如果有),地方环保部门预审意见的落实情况。

对生态敏感点的保护措施落实的如何

生态敏感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未征占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用地,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环评要求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了,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环评一般先于项目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会发生变化,或发现新的问题,原环评要求的措施可能会被改变或不采用

调查时要弄清环评措施是否被改变了,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改变后的效果如何。

以下11个方面进行专题调查

1、农业影像与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土壤层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临时占用农田的恢复和补偿情况;森林生态,草地生态,湿地生态。

2、水环境应和保护措施

采取的污水达标排放措施或总量控制措施,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通过监测来说明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标,通过纳污水体监测,弄清纳污水体水环境质量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功能有无改变。

3、环境空气影响与保护措施

空气污染物达标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对应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情况

4、噪声影响及减缓措施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通过检测检验其控制效果,是否达标。注意不同类型项目的监测要求。

5、固体废物影响与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或批复要求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落实(三同时执行情况)

6、景观影响与减缓措施

针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脏、乱、差现象进行调查。这里不完全是指从中尺度或大尺度上来看的景观生态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环境卫生与环境整洁、美观的问题。

7、水土保持

应按照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逐项调查建设单位是否予以落实,并分析措施落实的质量或水平如何。

8、社会环境影响

重要的是移民安置的社会影响调查。移民安置既是一个社会影响问题,也是环境影响问题,而且环境影响包括水、气、声、生态、固体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

交通、物流方面的影响,对居民生产生活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方面的影响的减缓措施及效果。

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或其他方面的作用或重要意义。

9、风险防范措施

调查环评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的准备情况,有无相应的制度及应急预案。

10、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有无日常环境监理报告或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监测方案的落实情况

要求建设单位自建监测站或化验室的,应调查其是否组建完善,能否承担例行监测工作。如果没有建设,应委托当地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11、清洁生产

对照环境保护措施,逐条调查是否得到落实。

不能落实的要分析原因及其合理性。因为由于工程变化,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要求不一定是合理的,一些保护措施不能落实也是正常的。

另外,由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生态恢复措施的缓慢性,某些生态保护措施不一定能在工程竣工后就完成生态建设及恢复,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

7.8 整改意见及整改结果 7.9 验收调查建议

谈环保验收监测工作 篇3

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是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验收监测工作是对企业污染源的首次监测。

1 现场勘察前要做足预习工作

客户委托验收监测后,应该要求其提供以下验收资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意见、行业预审意见、所在地预审意见、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设计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示意图及其它相关图表)、实际建设中环保设施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相关图表、委托处理废水、固(液)体废物的相关文件、合同、建成后企业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及建设过程的变更手续等。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资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档案和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检查过程。

现场勘查前应该全面认真研读验收资料,在现场勘查之前要考虑好准备看哪些内容,哪些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核实,环评批复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列出现场勘查详细清单。现场勘查时对照环评批复以及所列清单中内容,逐条对应检查,一定要做到每项内容都要亲临现场,了解其各类净化设施运行情况、现场监测条件等。

在现场勘查时要对采样位置、采样孔、平台等监测条件提出明确的要求。

1.1 废水

由厂方介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各个单元,特别注意最初进水和最终出水的位置。对废水采样井一定要求厂方现场打开井盖,观察井中水流大小及排口是否符合采样条件,对排口已安装了污水流量计的,注意流量计数据与厂方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出现较大差异时请厂方给出解释,并要求厂方清理采样井。

1.2 废气

废气采样点位执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现场勘查时带上记号笔,在管道上做好开孔位置、孔径的要求。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要求厂方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操作。

1.3 噪声

了解声源位置、清点设备总台数及实际运行台数、隔声降噪措施、厂界外有无噪声敏感点、绘制厂区平面图或在原图上标注声源位置、噪声监测点、厂界外环境特征等。

若需要做厂界处无组织废气监测,要注意该项目边界大小、无组织废气源距边界的距离、厂区内电源分布情况,以便准备电源线、仪器设备及组织人员进入现场。

2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要选用准确

标准是验收监测的灵魂,环境标准渗透于验收定量化监测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监测的始终,是制定监测方案的基础,是采样、测试的质量保证手段,是得出监测结论的准绳。

一般来说,验收监测标准选用的主要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若以上未明确指出,就要核实受纳区环境区域类别、环境保护敏感点所处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套用相应的执行标准(包括级别或类别),在套用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执行相应时段的标准限值时,该时段以环评批复日期为划分标准。

(2)有地方环境排放标准、质量标准的按地方指标的要求执行。

(3)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有的项目可以参考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4)如果建设项目本身为综合性工程,由不同行业项目组成,污染物分别由不同排放口排放,则应分别执行不同行业标准。污水混合排放的排污口,应根据各类污水最高允许排水量、产品产量按权重计算排污口混合排放浓度。

(5)选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质量标准配套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对于特征污染物,如果无国家标准则引用环评或初步设计时选用的国外标准作为参考标准。

(6)如果建设单位外排污水接入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应参考污水处理厂与该单位签订的接管标准[1]。

在标准的选用时,要分清适用范围,正确选用。其中《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标准》与《危险废物焚烧标准》就是几组比较容易混淆的标准,在应用时要多加留意。

3 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采样时间要准确

建设项目的“环评”及《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中的污染因子、“环评”批复中特殊要求的污染因子,以及在现场勘察时,通过对原、辅料及了解工艺流程所发现的特征污染因子,现行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污染物,国家规定及“环评”批复要求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指标,“环评”批复中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等,都应作为验收监测的污染因子[2]。

采样频次的一般确定原则如下。

(1)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2)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4次;厂界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连续2昼夜(无边界监测条件的需2天,昼夜各2次);固体废弃物(含浸出液)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不少于6次(堆放场采样和分析样品数都不应少于6个)。

(3)需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天,每天1~2次;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3天,采样时间按“环评”要求而定;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2天。

采样时间对于废水监测尤为重要,现场验收监测人员必须准确了解生产工艺废水排放规律,包括设计水质、水量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把握好各处理单元的废水排放规律,以保证样品采集的科学性、代表性。

4 工况与生产负荷要计算正确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监测期间,生产负荷要达到国家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的有效工况,即监测期间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厂验收生产负荷要求80%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监测工况计算的错误,对验收监测期间的工况不能准确把握。总结原因,大体分为两种。

一是因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小型企业甚至某些大中型企业都是以销定产,加工型企业生产负荷更是与来料情况有关,所以生产负荷可能会或高或低。另外则是由于生产工艺等因素,导致工况核定起来很难把握。这就要求监测人员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核定验收工况,最后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可以采取查看当天的生产报表、核对进出水量、原料用量及产品产量等多种途径,准确核定验收监测生产工况,保证生产负荷满足验收监测的要求

二是在计算生产负荷时将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生产能力”相混淆所致。一般所说“设计生产能力”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所确定的生产能力,该阶段的污染物负荷及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皆以设计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实际生产能力”是指验收期间项目已建成的额定生产能力[3]。如果由于产品市场原因,企业减小生产规模,或者设备分期安装,其实际建成规模都会与环评规模不一致,使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不等。在验收监测时,首先要明确项目的验收范围。验收范围确定后,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关系随之确定。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相同,验收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指监测期间的日生产量)以设计生产能力(此时即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低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则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以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一般情况下,实际生产能力应等于或小于设计生产能力,若项目建设规模超出“环评”规模30%以内时,应按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重新环评。

5 结束语

总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保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并有效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事环保验收监测的人员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要严格按照规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要用真实的数据,反映真实的情况,为拟验收的项目下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陆烽,刘宁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的确定[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5(3).

环保验收调查 篇4

(环保公示)

胜辛路以东、叶城路以北地块新建商业办公用房项目 环境保护设施概况

主要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办公及商业的生活污水、餐饮厨房含油污水、地下车库地面冲洗废水。餐饮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地下车库冲洗水经隔油沉沙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排水量约319.59m3/d,合10.64万t/a。废水浓度可以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B31/445-2009)的排放标准,对周围的水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气: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于餐饮业厨房油烟气、地面机动车辆尾气、地下车库机动车辆尾气、垃圾房臭气。餐饮业厨房燃气为天然气,燃气燃烧所排放的污染量较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餐饮业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经脱排油烟机排放到集中烟道在楼顶高空排放。

垃圾收集房运行时及时清运垃圾,使收集站边界处的臭气浓度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7-93)的二级标准。

3、噪声: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水泵、空调外机、排风机及汽车出入地下车库产生的噪声。通过在各设备机房内贴吸声材料及隔音门、安装消声装置、弹簧减振器、软接头、减震吊架等措施,边界噪声达到要求。

4、固体废物:本项目的主要固体废物为办公、商业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1005.06t/a。产生的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废弃食用油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虽然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已经严格控制施工污废水、扬尘排放,对施工噪音控制的成效也较为明显,周边居民几乎没有投诉。但对于以后入住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不能放松,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以减少污染的排放:

1、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经验,环保做不好,并不是我们没有环保制度,也不是我们没有环保设施。而是我们没有环保的意识,环保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所导致。故我们确定以物业公司为主要管理责任人,成立环境保护小组,从思想上、制度上对每一位成员及员工灌输环保意识及理念,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2、污废水的排放:定人、定岗、定时对小区内所有雨污水管道进行清理,确保雨污水管道能有效畅通,沉淀井格栅井能有效作用。

3、餐饮油污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理厨房废弃食用油脂,定期清理检查井及隔油池。

4、噪声控制:定期检查吸声材料及隔音门、安装消声装置、弹簧减振器、软接头、减震吊架等措施,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5、废气控制:监督每家餐饮企业必须确保厨房废气在开业前就接入排烟道排出屋面,并定时检查排烟设施,如有不符要求,及时整改。垃圾房每天清理,清理后冲洗干净,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6、固体废物:商业与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所有垃圾桶及垃圾房每天清理,确保所有生活垃圾不积压不过夜,不影响观瞻。

环保验收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篇5

1 风险防范在环保验收工作中的实际状态

1.1 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 缺乏可操作性

在验收环节中对于风险防范的检查主要依赖于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评价环节提出的风险源头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核查, 由于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 使得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判断, 无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例如进行检查是, 只是简单对事故池、应急池、围堰等是否存在进行确认, 对其大小、路径、管道等进行忽略;部分企业单位已经制定出一些应急预案, 但是对于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可行, 并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 及时有效的监理风险防范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检查的评价体系, 可以解决环境风险防范检查难和执行难的问题。

1.2 缺乏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 环境风险防范检查仅仅停留在环境检查层面, 在实际的验收工作中仅仅对环保设施能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是否达标等进行检查, 而忽略了风险防范检查, 大部分都是照搬环境评价。环保管理行政部分对其制定的应急预案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 使得风险防范检查工作变为形式, 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对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 竣工环保验收必须将风险防范检查工作作为独立的检查项目, 对其存在的风险源和防范措施进行落实。

2 对环保验收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

2.1 充分认识到风险企业的危险性

我国GRl 8218-2009 中明确规定:将具有爆炸性、易燃性等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统称为危险品, 对于使用危险品作为原料或者辅料进行生产加工, 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中间体或者产品中存在卫校的都属于风险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爆炸品、液化或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或固体、自燃物、过氧化物以及有毒物和腐蚀物品都为危险化学品。一切在生产或者是产品中使用的这些单位都被归为风险企业。在对风险企业进行环保验收时候, 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 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规章制度是否完善, 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等, 都是需要进行检查的内容。

2.2 制定出规范化的环境风险验收技术规范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行业的相关特点, 对常规的内容进行监测, 如废声、废气、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价, 对监测方案和检测报告进行明确的技术要求。但是对于环境风险的验收方面则涉及太少, 具体如果进行系统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等都没有进行系统详细的界定, 使得无法在实际的验收监测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执行。环境风险验收作为环保验收监测的重要内容, 不应该仅仅作为环境管理检查的一小部分, 而是应该将其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因此, 制定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验收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规范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事情。

2.3 对于突发环境的应急预案建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中, 明确指出, 对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单位, 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单位、生产和使用的其他单位、生产和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单位以及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单位, 应当及时有效的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在实际的工作中,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 部分建设单位照搬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 无法真实有效的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 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方案, 并且对其情景进行预测, 其成果进行可视化操作, 便于更好的选择出适合自身单位的应急方案, 为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4 大力开展环境风险检查

环境风险检查是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开展检查工作, 从而使得单位在风险防范工作方面达到批复的要求, 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首先, 以陶瓷厂为例, 明确风险源。根据风险源的具体位置、厂区的规模、风险物质, 对饮用水、大气层以及其他的风险环境防范措施进行落实。对应急物资、应急设备、迎接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相关的规则制定、人员和机构的构成进行检查。对没有及时落实环评的单位进行及时的整改, 并且在报告中进行相关的说明。

2.5 智慧化对环境进行预警

环境预警系统是讲模型技术和GTS进行紧密的结合, 为环境管理的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科学的帮助。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模型, 及时有效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进行核实。水模型主要包括FFDC河流模型、FFDC海湾模型、FFDC水库模型。利用水模型的网络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污水管、污水处理厂等相互的关系, 从而明确污染源的去向以及影响路径的寻找, 进行实时动态的数据模拟, 原因分析和预警。大气模型的监理主要是通过高斯模型和61615 模型的监理, 对污染源和气象等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机对污染物和扩散区域及浓度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 对周边的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很好的调查方式。噪声模型是将噪声转变成不同颜色的平面或三维电子地图, 使得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噪声的现状。

3 结语

在进行项目环保验收过程时, 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风险检查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 尽快的启动环境风险验收工作。与此同时, 为了保障环境风险验收能够有效的执行, 必须尽快的出台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系统和技术准则,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风险验收工作难执行和执行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思秋.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的环境管理检查[J].科技信息, 2011 (07) .

环保验收监测应把握的关键点分析 篇6

关键词:环保验收监测,关键点,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于环境也具有了更高的需求。而为了能够避免在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就需要我国能够做好项目的环保验收工作, 并在对其中验收关键点进行把握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验收效果。

2 环保验收监测应把握的关键点分析

2.1 污染防治设备

在项目的验收监测工作中, 对于污染处理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是一个需要首先检查的问题, 不仅包括对于该类设备的应用、管理情况, 企业对于该类设备是否安排了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该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该类设备的使用许可、技术水平是否满足要求都是需要我们在实际验收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 该类设备在设计方面合理性情况、在易燃易爆区域内是否设置了相关防护措施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现象, 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提出, 并在企业整改完毕之后再次对其进行验收监测[1]。

2.2 污水处理排放

污水是企业运行中对于环境造成影响较大的一项因素, 对此, 需要我们能够对企业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企业在污水排放中是否具有主动监测功能进行研究。主动监测方面, 目前主要有污水自动计量装置以及水质处理的在线实时监测装置等。同时, 在该方面的监测过程中还需要对企业的流量计、监测装置等是否具有监测合格证明以及相关部门的质量认定证书进行检查, 以此确保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够具有更好地有效性以及真实性。

2.3 固体废物收集及处理

在该方面, 主要是对企业建设、生产工程中所产生的废料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收集等情况进行检查, 其包括废物的处置方式是否合理, 是否达到了我国规定的“零排放”标准等。同时, 企业在对具有传染性以及具有毒性的废物处理时是否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情况需要时还应当委托社会上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存储以及处理[2]。另外, 企业对于危险废物进行存放的位置也应当能够满足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具有合格手续, 以此使企业的废物能够做好集中化以及重复利用的处理。

2.4 敏感区域监测

所谓敏感区域, 主要是指我们进行的环保验收单位周围学校、电影院以及区居民等人员数量较为密集的场所。由于这部分区域的人员数量较为密集, 就需要我们在该特征企业进行验收时能够严格的做好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处理的检测工作。同时, 对于项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容批复, 也应当在联系实际情况、反复权衡利弊的同时在保证实现工程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对于周围环境所可能造成的损害。

2.5 公众参与验收

公众的意见是我们开展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于这部分民众来说, 其长期生活在建设项目的周边区域, 对于该项目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则能够更为准确的掌握, 其掌握的信息相比监测人员的短期监测相比具有着更强的说服力。而在企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企业可能存在的废物偷排或者日常可能存在的废物私下掩埋行为, 也将会对项目周围的群众带来极大的侵害与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民众掌握这部分信息、愿意对此类事情进行揭露, 则更加利于我们环保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部分民众往往会对其具有一定的偏见, 并以错误信息的提供对我们实际的验收监测工作产生一定的误导。对此, 就需要验收监测单位在充分借助民众力量的同时还应当对这部分民众积极的开展排污处理技术以及环保意识的讲解, 以此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投入到环保公益活动之中[3]。

2.6 污染总量的核算

在污染总量核算方面, 主要是针对我国现有的检测指标控制过程中, 经常需要标示出主要污染物的检测限度。而对于很多具体项目来说, 其自身规模的扩建都会对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总量产生影响。由于我们所开展的监测工作所体现的数据范围为整个验收区域, 对于整个区域所具有的污染评价却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考虑, 但是当该种情况不断积累之后, 也会使污染的总量得到不断的增加。根据此种情况, 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实际监测工作开展中能够对整个验收区域进行全面的污染监测, 以此在对污染的年产情况进行确定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3 结语

在上文中, 我们对环保验收监测应把握的关键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而在实际验收监测工作开展中, 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重点环节, 以此进一步的提升验收监测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春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需注意事项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03) :55-56.

[2]韩涛.废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03) :121-122.

环保验收调查 篇7

关键词:公路,环保,声环境监测

0 引言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不良环境影响。就公路竣工环保验收中声环境监测以及数据分析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高速公路竣工环保验收声环境监测浅析

公路验收中声环境监测常出现的问题有监测布点数量不够、布点不合理、数据异常等问题。

1.1 监测布点原则

除应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中的要求外,还应满足:a)应在调查清楚项目的所有敏感点的位置、与路关系及沿路分布的情况下,进行敏感点监测布点设置,能有效地避免监测布点的不合理及数量不足问题的出现;b)应满足评价(实测或类比)工程评价范围内所有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水平的可靠性;c)应能代表工程噪声污染的水平(有干扰的噪声源应尽可能去除或能分析清其贡献值);d)应包括工程区域声环境敏感点与工程不同高差、距离和遮挡物的典型点位;e)对工程采取的声屏障降噪措施,应能评价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地形的降噪效果。

1.2 监测布点

以四车道(路基宽26 m)高速公路[3],常见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4a类(公路红线35 m以内区域)[4]和2类(公路红线35 m以外区域)[4]作为例子来说明,对于不同楼层的监测不属本文论述内容。

1.2.1 敏感点监测

选择环评采取措施的、未采取措施以及新增的部分敏感点进行监测,其中环评采取措施的、未采取措施的敏感点监测布点率应不少于50%,并就不同功能区分别进行布点,并就交叉路段所处的敏感点进行分别监测,说明其位置关系。监测布点如表1。

1.2.2 声屏障监测

应包括公路沿线不同地形设置的不同高度、不同声屏障材质,不同距离的声屏障降噪效果的监测,如表2。

1.2.3 衰减断面监测

主要包括公路车流量差别较大的路段,如以枢纽互通为分界点的不同路段,同时选择在公路路线平直,与弯曲路段、桥梁、其他地方干扰路段距离大于200 m,纵坡坡度小于1,运营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公路两侧开阔,无声屏障,监测点与公路的高差最具代表性的路段,建议一般不少于2个断面,若车流量变化大的应适当增加断面。

1.2.4 24 h连续监测

应尽可能代表该公路车流量水平的位置,应避免选择在车流量小的路段,如断头路路段。或者分别对车流量大的路段、水平路段和车流量小的路段进行24 h监测,距路中心线距离建议在40 m~60 m,若车流量变化大的应适当增加24 h监测。

1.2.5 监测要求

敏感点、声屏障降噪监测2 d,每天监测4次,昼间(6:00~22:00)监测2次(上、下午各一次),夜间(22:00~24:00和24:00~4:00)监测2次,每次监测20 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给出L10、L50、L90、Lmin、Lmax和LAeq,监测同时分大、中、小车型记录车流量。

衰减断面监测2 d,每天监测4次,昼间(6:00~22:00)监测2次(上、下午各一次),夜间(22:00~24:00和24:00~4:00)监测2次,每次监测20 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给出L10、L50、L90、Lmin、Lmax和LAeq,监测同时分大、中、小车型记录车流量。

24 h监测1 d,监测每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给出L10、L50、L90、Lmin、Lmax、LAeq、Ld和Ln,监测同时分大、中、小车型记录车流量。

注意事项:监测过程中应避免突发噪声的干扰,如狗叫、村庄建筑施工等非生活噪声。监测时段可结合当地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要点

a)应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数据说明情况,在类比中不予采纳;

b)就监测时车流量与公路运行车流量进行对比分析,应能代表公路运行水平,在合理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未监测敏感点的类比,类比时应选择合理的类比点,类比点与监测点的相似性、可比性等,确保类比数据的可靠性;

c)对于车流量没有达到运行初期预测车流量的75%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监测数据类比运行中期的噪声值。

1.4 建议

a)在监测方案中明确声环境监测布点的原则和选点要求,并就未监测的敏感点与监测点进行提前分析,看能否代表未监测点的,可提前有效地避免选点的不合理,并确保监测方案的可行性;

b)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选择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这样能准确地评价公路沿线的噪声水平;

c)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应选择典型的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并可适当增加衰减断面的监测,以保证监测布点的合理性,且能有效分析公路评价范围内所有敏感点的噪声水平;

d)对于公路路段车流量变化较大的,又难以通过调查获取路段车流量数据的,可通过设置24 h监测点来调查其车流量情况;

e)在公路声源复杂的路段,应对除公路噪声外的声源进行单独监测,以有利于分清公路的噪声贡献值。

2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相关技术规定,结合公路竣工环保验收声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监测布点数量不够、布点不合理、数据异常等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对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所借鉴。但实际中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现状复杂多样,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以做到科学、合理的监测布点及分析。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HJ552-201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北科技大学.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环保验收调查 篇8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 建设项目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这给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促使验收监测管理和技术队伍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 由于监测人员新老交替, 监测队伍技术及理论水平的不均衡影响了验收监测的质量。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质量, 环保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管理办法, 对验收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在验收项目中, 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亟待解决[1]。

2 常见问题讨论

2.1 批建不符

现场勘查应着重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内容。在现场勘查阶段, 应着重核实项目实际建设与环评阶段及其批复是否一致。对于已取得试生产核准, 但现场勘查阶段发现存在批建不符的项目, 建议监测单位可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但必须在监测方案中如实描述实际建设与环评及批复要求不一致之处。但对于增加处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口的项目, 涉及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标准和总量增加时, 则不能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必须按照规定对此项目开具不具备验收告知单, 通知企业补办相关手续。

2.2 生产工况

为了确保环境验收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验收监测必须在一定的生产负荷下进行。因行业生产特殊性, 农药、化工、公用码头和仓储类项目的生产工况在实际监测时较难判断。以农药和化工类项目为例, 生产过程大概为原料到合成中间体, 最后为产品, 每一环节时间均较长, 同时还存在多种产品共用一套生产设施的情况。对此类项目工况考核, 可以针对主要生产工段和主要产品进行, 在验收监测期间, 主要生产工段的运行负荷如能满足设计能力的75%以上即可开展现场监测工作[2,3,4,5,6]。

而对于公用码头和仓储类项目, 由于实际吞吐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如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等) , 码头建设单位无法控制吞吐量。按照相关要求[1], 此类项目将在较长时间内, 生产负荷无法满足现场监测条件。结合所验收项目, 建议此类项目可弱化吞吐量, 现场监测期间, 码头有船只作业即可。

2.3 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布设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及数据处理。验收中常出现“厂中厂”类型的项目, 以及位于工业园区内, 与相邻企业共用围墙的“厂挨厂”的项目。此类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和厂界噪声监测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且本底值较难获得。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建议此类项目如无特殊要求, 可弱化或取消无组织排放废气和噪声监测点位的布设[7,8,9]。

对于因烟道温度、安全和管道设计等原因导致无法开设有组织排放废气监测孔的情况, 建设单位必需提供书面解释说明作为监测报告附件, 不能随意取消监测点位。

2.4 环评数据引用

对于某些项目原计划一次性建设完毕, 环评阶段仅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全部产生量及排放量进行预测。但由于多种原因, 项目实际建设中采用分阶段建设, 分阶段验收。此类项目环评阶段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排放量只能作为参考, 不能完全照搬使用。监测方案中应给出废气实际引风量和废水实际排放量, 固体废物目前产生量及统计起止时间。考虑到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对此类项目, 监测单位应建议建设单位重新出具现阶段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2.5 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现行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制定年代较远, 涵盖因子有限, 无法适应当前验收项目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物因子越来越多的情况。对于化工类项目, 很多特征污染因子无明确排放标准限值, 监测报告只能出具数据, 无法评价。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排放标准内容, 使其涵盖面更加全面和广泛。

2.6 废水排放量和废气运行时间

验收项目中废水接管方式有管道输送、窨井地埋等;排放方式有间歇式和连续式, 以上都给废水实际排放量准确测定和核实带来很大困难。企业提供的废水实际排放量与废气实际运行时间常小于环评阶段数值。此类项目, 建议采用环评阶段的废水排放量与废气运行时间, 企业提供的数值仅作为参考。

2.7 未检出与总量核算

对于废水和废气监测数据未检出的情况, 有观点认为不参加日均值和总量计算, 但未详细说明具体计算过程[8]。目前较常见的做法为:废水以“检出限一半”参与日平均浓度计算, 废气排放浓度为未检出时, 排放速率以“0”参与总量核算。结合验收项目, 建议当次结果和频次均不参加日均值和总量计算。

验收监测期间, 在工况未达到100%的前提下, 所得污染物排放量与环评批复总量进行对比, 建议将实际工况折算成工况为100%时的污染物排放量, 再进行比较。

验收项目中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接纳多个项目的污水, 各个项目的原水浓度差异较大, 低浓度污水经此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 在污水处理设施出口浓度可能会高于原水浓度。此类项目, 建议从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出发, 再计算各个项目原水在此效率下, 污水处理设施排口的浓度, 再核实总量。上述情况在验收监测中较常见, 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10,11,12,13,14,15]。

2.8 样品运输

质量控制和保证贯穿于验收监测整个环节, 样品运输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样品运输应保证所采集样品即为分析样品。建议样品运输工具由监测单位负责, 已采集样品放置于带有上锁功能的样品箱中, 保证样品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3 结论

(1) 现场勘查作为环保验收的第一步, 其重要性十分突出。在现场勘查中, 要认真核对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环评报告书 (表) 要求和批复的一致性, 如发现批建不符情况, 应如实在监测方案中描述。

(2) 生产工况考核应结合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码头和仓储等项目可弱化实际吞吐量限制, 验收监测期间, 有船只作业即可。

(3) 结合建设项目周边的实际情况, 建议弱化或取消某些项目的无组织废气和噪声监测点位。

(4) 对于废水和废气监测数据未检出的情况, 建议当次结果和频次均不参加日均值和总量计算。

环保验收调查 篇9

220 kV输变电项目验收具有“点线结合、跨越较大、交通不变”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已验收的220 kV输变电工程的分析,从提高验收速度和效率、节约企业资源、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促进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1 电网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目的及工作流程

依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规定,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是指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依据有关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含表,以下简称“环评报告”)及环评批复文件的要求,委托具有环保验收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测试、编写验收调查报告,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履行了环评并得到相应环评批复的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运行申请省内建设项目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抄报国家电网公司。跨省项目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带电运行6个月内,应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最长不得超过1年。

2 220 kV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

2.1 评价因子少,环境影响少

220 kV输电线路调查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生态环境影响。220 kV变电站调查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生态环境影响、生活污水处理、事故油处理设施、绿化。其属于生态环保验收类项目,环境影响小。

2.2 项目多,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散乱

电网建设项目数量较多,变电站和线路遍布各地,敏感多且目标分散。若每个敏感点都进行监测,工作量大,重复性的监测多,费时费力。此次竣工环保验收赵浑线、金鑫变等5站6线,涉及山西省8个地市15个县。

2.3 工程设计类似,环保措施和效果相同

220 kV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在设计上大同小异,对环境影响强度基本一样,环保设施也基本相同。变电站污染防治设施均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事故油处理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变电站和线路对敏感点的保护措施均为距离防护措施,具体方法为选址避让敏感点和提高净空高度。

3 220 kV电网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重点和难点

3.1 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变电站噪声是重点

本次验收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目的是保证山西省内工农业生产生活,分别建设在山西省的8个地市,其建设区域大部分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完工后其原有生态恢复较快,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

通过对11个项目衰减断面监测数据分析,线路工频电场值均在2 099.0 V/m~18.8 V/m之间,最高值只有标准值4 kV/m的52.4%;线路工频磁场强度值均在4.062μT~0.073μT之间,最高值只有标准值0.1 mT的4%;线路无线电干扰值均在60.9 dBμV/m~41.0 dBμV/m,部分数据超过标准值53 dBμV/m,但由于线路距离敏感点有一定距离,敏感点均达标;线路噪声昼间值均在52.1 dB~33.2 dB之间,夜间值均在44.6 dB~31.2 dB之间,基本接近当地环境本底值。

变电站工频电场值均在108.7 V/m~4.5 V/m之间,最高值只有标准值4 kV/m的2.7%;变电站工频磁场强度值均在0.318μT~0.017μT之间,最高值只有标准值0.1 mT的0.3%;变电站无线电干扰值均在47.1 dBμV/m~26.4 dBμV/m之间,最高值只有标准值53 dBμV/m的88%;变电站噪声昼间值均在50.1 dB~36.1 dB,夜间值均在46.9 dB~33.9 dB之间,只有部分夜间噪声超过45 dB标准,由于变电站距离敏感点有一定距离,敏感点均达标。

3.2 监测工作量大

电网建设项目数量多,而且分散,这是电网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主要难点。由于变电所分布广、线路长、敏感点多,此次项目验收涉及山西省8个地市15个县,现场踏勘和监测用时1个月,行程7 000 km,耗人力187 d·人。

4 220 kV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问题

4.1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此次验收的5个变电站污水处理站均存在污水处理设施无法运行的问题,经分析由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优化企业结构,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使变电站运行人员数量减少,实行无人值守,使生活废水产生的数量减少。

4.2 变电站内部绿化问题

由于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挖取土壤时,未对熟土和生土进行分类堆放及恢复,导致站区绿化时,植被难以在生土上成活。

4.3 监测工作量大,重复工作过多

本次验收由于国家制定规范笼统,对线路和变电站按照一线一断面、一站一断面的原则设置监测衰减断面,从数据中看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远小于国家环保规定的值,大量的监测工作有重复之嫌,监测断面大量数值与大地电磁场本底值接近,无法发掘任何有问题价值的信息。只有少数无线电干扰值、变电站夜间噪声超标,但对居民敏感点无影响,均达标。

5 建议

1)建议国家制定便于操作的输变电工程验收规范,为此建议制定优化监测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监测项目和工作量。监测单位按照规范中的电压等级、线路类型(单回或双回、同相序或逆相序)、跨越民房类型(平顶或尖顶)情况,结合实际踏勘线路中敏感点净空高度,监测单位可以直接判断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是否超标;对变电站根据敏感点与变电站距离,可以直接判断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是否达标,使监测部门和验收单位方便快捷地对电网进行验收,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监测部门的精力,减少国家行政成本。此项规定对数量远大于220 kV输变电工程的110 kV输变电工程环保验收意义重大。2)对电网验收项目评价因子中的无线电干扰,由于城镇农村大部分使用有线电视,且对变电站和线路附近无线接收的电视收视情况未产生影响,其干扰的频段对手机通讯等未有影响,建议取消无线电干扰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对有环保纠纷的敏感点要进行监测。3)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入手,使环境影响评价与技术进步同步,因地制宜提出建设便于运行的设施,避免无污水及量少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无法运行的情况发生。

6 结语

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对整个工程环保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促进电网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管理水平,对减少电网建设项目今后面临的环境和法律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实中电网竣工环保验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效率,节约企业运行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从而降低社会整体运行总成本。

摘要:通过分析山西省220 kV输变电工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改进电网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程序及方法的建议。

上一篇:DCS控制系统的维护下一篇:生物质能利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