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垃圾填埋场

2024-05-16

简易垃圾填埋场(精选十篇)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1

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简易垃圾填埋场在污染控制方面十分薄弱, 虽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但缺乏系统性, 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各地在兴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同时, 对于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应高度重视。在国内一些地方, 渗沥液污染地下及地表水问题突出, 填埋气体无序排放引发的垃圾自燃、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同时, 填埋气污染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措施

一是渗沥液污染控制, 减少地表水及地下水入渗。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垃圾堆体直接冲刷浸泡是减少渗滤液产生的重要措施。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 简易垃圾填埋场大多为山谷型填埋场, 通常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 又往往存在防洪系统不完善或过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雨季, 渗沥液产生量大, 导致污水外溢造成污染事故。应做好地表和地下水的导排, 如设置导流渠、导流坝、截洪沟及地下排水沟, 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

二是渗滤液的回灌处理。渗沥液回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轻渗沥液污染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填埋场中垃圾层及覆盖土层的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渗沥液, 垃圾填埋层起到“生物滤床”的作用。这种方法能适应渗沥液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 具有投资低、操作管理简单、能克服重金属污染扩散等优点。由于简易垃圾填埋场一般不是分单元填埋, 渗沥液回灌宜在封场后进行。

此外, 简易垃圾填埋场大多无完善的填埋气导排系统, 填埋气排放处于无控状态, 存在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特别在封场后, 顶部覆盖层将抑制填埋气的散发, 填埋气在垃圾堆体中积聚, 危险性进一步加大。因此, 对现有填埋场进行填埋气回收利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估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系统的分析评估方法, 仅有少量工程实践。国外的环境标准将其排放量作为填埋气污染及是否进行控制的依据, 我国的环境标准中尚未对填埋气中污染物的排放作出具体限制, 但对其危害性已有一些研究。无论从安全保证还是从污染控制角度, 加强填埋气体排放的控制十分必要。简易垃圾填埋场均应建立填埋气导排气系统, 将气体有序地集中导出、燃烧后排空, 以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

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

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的要求高, 在一些城市还存在场地回用的问题, 研究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方法刻不容缓。

简易垃圾填埋场由于填埋垃圾的压实密度较低, 降解后沉降变形较大, 封场时应注意防止顶部覆盖的开裂和坍塌失稳。不同的植被类型要求最终覆土层的厚度也不一样, 应根据所种植的植被类型的不同来决定最终覆土层的厚度。通常草本植物需要60厘米左右的覆土层厚度, 而树木则需要90厘米以上。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2

摘要:最近阅读了贵刊第1期胡敏云等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压缩变形的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有几处疑问,特向作者请教. (1)笔者观察原文图3~6,发现回归方程的曲线大都远离实测点,这样所回归的方程是否代表了实测点所反映的规律性?按照一般曲线的拟合原则,回归曲线要经过所给点的`形心,而原文图3~6的回归曲线大都没有通过所给点的形心.作 者:雷胜友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隧道与岩土工程系,期 刊:岩土工程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年,卷(期):,23(5)分类号:X705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3

[关键词] 填埋场 治理 渗滤液 帏幕灌浆

在西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前后,由于地方财力薄弱,环保观念不强,绝大部分县市的垃圾填埋场都是山谷型、沟壑型简易填埋场,利用原状山沟,对山体进行开挖、填筑坝体围闭而成。大部分简易填埋场都没有对山谷或沟壑做任何预处理,就开始倾倒垃圾。这些简易填埋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当时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改善了当时城市环境卫生。但是,在填埋堆放一定时间后,垃圾渗滤液开始渗出,简易填埋场没有防渗设施,也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对垃圾进行覆盖,加上很多简易垃圾填埋场没有建设垃圾拦挡坝,更没有建设渗滤液收集处理池,垃圾渗滤液渗出后直接污染土体和水体,造成严重后果。据笔者了解,西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前后,几乎每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每年都要赔付几十亩土地的农作物损失。同时,因为渗滤液污染和蚊蝇滋生問题,填埋场和周边村民的关系都比较紧张。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地方经济水平提升和环保要求提高,原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改造不可避免地提上日程,同时,还须新建卫生填埋场接纳新产生的垃圾。遵义市将新建与治理有机结合,采用帷幕灌浆技术进行防渗处理,于2002年建成了新的填埋场,经8年运行检验,效果良好。

1工程情况

1.1原有简易垃圾填埋场

遵义市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位于遵义市高桥镇十字村班子岩,利用自然山谷形成垃圾倾倒区,没有对山谷做防渗处理,也没有修建垃圾拦挡坝和渗滤液收集处理池,属于典型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自1992年开始,遵义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都倾倒在这个简易垃圾填埋场。到2002年8月,共计简易填埋了150万吨生活垃圾,形成了长150米、宽50米、高42米的巨型垃圾堆体。

由于没有对垃圾倾倒区做任何人工防渗处理,同时倾倒区也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垃圾开始简易填埋一年多后,垃圾渗滤液开始渗出,渗滤液渗入地下形成污染,同时沿着地表流出,污染山谷下端的水体和土体,使水体和土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土质劣化,农田绝收或减收。环卫部门从1993年开始就向村民赔偿由于垃圾渗滤液污染农田而受到的损失,被渗滤液污染的土地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然功能,环卫部门还在继续赔偿受损村民。

1.2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

2000年,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遵义市政府决定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其中包含垃圾综合系统和卫生填埋场两大部分。遵义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84亩,有效填埋库容172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服务区域为遵义市中心城区。2002年8月9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投入运行,每天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至此,遵义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束了简易填埋处理的历史,真正进入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时期。

1.3简易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卫生填埋场毗邻关系

2000年,遵义市在准备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时,就同时考虑到要治理垃圾简易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在通过环评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决定将卫生填埋场建在原有垃圾简易填埋场的下端,通过帷幕灌浆工程技术处理,以及利用新建卫生填埋场的防渗膜、渗滤液收集管和垃圾坝等工程措施,确保简易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不造成新的污染。在简易填埋堆体最下端,修建渗滤液隔离阻断帷幕,帷幕深入地表以下10米,能彻底阻断渗滤液从土壤中往下端渗透,同时在帷幕墙中安放水平的渗滤液导出管,可以把简易垃圾填埋堆体产生的渗滤液导排到新建的卫生填埋场内,然后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进入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排放。为提高新建卫生填埋场的有效库容和稳定卫生填埋场里的垃圾堆体,也为了对简易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构成二次隔阻,在新建卫生填埋场的下方建垃圾拦挡坝一座。拦挡坝采用毛石混凝土,基底深入地表以下10米,嵌入两端山体2米,坝体底宽6米,顶宽4米。在位于填埋场库区的最低处的拦挡坝中段安放4棵¢400MM的HDPE管,把卫生填埋场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简易填埋堆体产生的渗滤液导入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帷幕灌浆

2.1填埋场库区地质情况

填埋库区下段:为灰绿、灰黄、黑灰色粘土质页岩,薄层硅土质岩及煤线,为隔水层,防渗性好,厚22.8m,分布在库区沟谷下部。

中段:为灰黄色粘土质页岩及薄至中厚层硅质岩砂岩,具有隔水作用,分布于库区沟谷的中部,厚56米。

上段:为灰黄色页岩,黑灰色、炭质页岩夹薄层硅质岩,具有隔水作用,厚45.3m,分布于库区沟谷的上部。

填埋库区属遵义向斜北西翼,褶皱构造是一单斜,断裂较发育,岩层总体向南东斜倾角变化大(10°-28°),在班子岩处理厂区因受东西向和北东向断层影响,岩层倾向北西或北东,倾角5°到30°。

2.2、帷幕灌浆技术选择

目前国内帷幕灌浆主要有4种方法:打管灌浆法、套管灌浆法、循环灌浆法和预埋花管灌浆法(袖阀管法)。根据库区的实际地质情况,综合讨论后,决定采用压力循环灌浆形成帷幕防渗,用专门灌浆设备通过钻孔施用一定压力把水泥桨液材料输入地下砂砾质土内的空隙中,与砂砾、土粒胶合,形成密实的不透水的整体帷幕墙防止渗沥液渗漏。这种工程技术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许多水库坝体的加固多采用这种工程措施,在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中,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渗滤液调节库主挡坝址地下基岩层渗水的防渗措施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取得较好效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简易垃圾填埋堆体前缘地质状况为杂填土层(1.3-1.8m),强风化岩,泥岩(4.6-11.90m),中风化钙质页岩,泥岩,防渗帷幕钻孔深度皆打打到隔水层之下,地质情况复杂和岩石层破碎的地段灌浆孔加密,加深。

通过帷幕灌浆施工处理,解决简易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向低洼地带渗透污染的问题。在简易填埋垃圾堆体的前缘由西北向东南进行帷幕灌浆,封闭旧垃圾堆体渗滤液,同时将旧垃圾堆体的渗滤液通过帷幕上预埋管道引入新建的卫生填埋场库区,最终进入后续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

在简易垃圾填埋堆体底部前缘外侧5米左右处进行帷幕灌浆,单排孔间距1.6米,灌浆孔径ø120mm,钻孔灌浆深度达地表以下10米,帷幕灌浆施工总长度165米,共布置103个孔,施工采用压力灌浆形成帷幕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完成后,按SL62-94行业标准检测,达到标准要求。

3结论

8年的跟踪检测、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区下方的水体土体未出现新的污染,证明采用帷幕灌浆技术结合新建卫生填埋场改造原有简易填埋场是可行的、有效的。其中,帷幕灌浆技术在防控渗滤液外泄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技术经济效果良好,适宜在山区原有简易填埋场治理时使用。本案例可供既有简易填埋场又准备建设卫生填埋场的城市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立彬燕乔毕明亮徐晓东.深厚砂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9,12:36-38.

[2]吴彬王东董新光.某工程坝基防渗帷幕灌浆可灌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7,6:19-22,73.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4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水质评价

1 引言

垃圾渗滤液是由垃圾分解后产生的内源水与外来水分所形成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离子以及离子—有机化合物。其外观浑浊,呈褐黄色,且有恶臭,危害性极大。一个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场就是一个大的再生污染源,其污染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围土壤被其污染,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绵阳市垃圾填埋场是1999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场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石塘乡楼房村五组的一条小山沟内,地处绵阳中心城区之南略偏西,距绵阳市中心约15km。该垃圾填埋场设计日处理量为400t,填埋场总容积为21319万m3,覆土总容积2318万m3,填埋场使用年限为8~13年,渗滤液最大收集量为1938m3/d,主要收容垃圾对象为城市生活垃圾。

本试验以绵阳市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了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等十三项指标。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下一步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分析方法及评价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与其形成时间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我们于2007年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采样监测分析。采样地点在绵阳市垃圾填埋厂渗滤液总排放口,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均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

2.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2.3 垃圾渗滤液水质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规定的垃圾渗滤液一级排放标准,对于该标准中未明确规定的污染物,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见表2。

2.4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渗滤液水质监测结果

多次采样监测各污染指标取其平均值,结果见表3。

单位:mg/L

注:浊度 (TU) , 色度 (倍) , 电导率 (MS/cm)

由表3可以看出,渗滤液中BOD5、CODCr、NH3-N、SS和总磷的含量都很高,都大大超过国家标准;总铬、六价铬和硫酸盐的含量较低,均低于排放标准;其中BOD5与CODCr的比值为0.4左右。BOD5平均含量为评价标准的6倍左右,CODCr平均含量为评价标准的8倍左右,总磷平均含量为评价标准的24倍左右,NH3-N超标最严重,其平均值超过评价标准的90倍以上。

3.2 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对水质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分析,其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总铬、六价铬和硫酸盐的含量较低,均低于排放标准。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其污染指数达到了91.4,其次超标严重的是总磷和氯化物,其污染指数分别为20.4和16.0, CODCr、BOD5、悬浮物和色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3.3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由内梅罗污染指数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其内梅罗污染指数为65.5,远远大于3,其水质为Ⅴ,为重污染。由此可以看出,该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污染相当严重,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免对环境和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4 结论

1)分析测定了绵阳市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垃圾场渗滤液的水质超过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对附近的居民健康已构成潜在的远期危害。

2)通过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无机物、有机物,而有毒的金属离子物含量较低,均低于排放标准。

3)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较高,不利于生物处理,因此要开发高效的脱氮技术,其中生物脱氮技术可作深入研究。

垃圾填埋场实习体会 篇5

6月15上午于麦园垃圾场见习

二、指导老师

罗运阔老师

三、见习目的

1、通过垃圾处理厂的认识实习,了解垃圾处理的工艺流程机器相应设施,认识环境工程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的课程学习

2、了解固废领域的先进处理技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行业运营管理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开发等方面的实际知识,理解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效益)来选择工艺及进行合理化生产,为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垃圾场的基本概况

麦园垃圾填埋场于建成,是南昌8区2县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填埋垃圾550多万吨,高达30多米。过去,垃圾运到麦园后只能进行简单的填埋,而垃圾填埋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种可燃气体——甲烷,俗称沼气。如果把甲烷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可以将污染环境的废气转化成绿色能源,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等特点。南昌市每天有1800吨的垃圾被运往麦园垃圾处理场,这些垃圾又让麦园垃圾处理场以每小时4000立方米的流量,源源不断地向天空自然排放沼气。

目前,麦园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厂主厂房和办公楼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下一步将对电建部分、发电机组、高低压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麦园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工程投运后,将有效地解决周边的环境污染和长期存在的甲烷爆炸隐患。 麦园垃圾处理场填埋气发电项目和CDM项目,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填埋气发电厂。该项目一期投资6570万元,装机容量为3MW。一期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为2296万千瓦时,所发电量将全部输送到以火电为主的华中电网。这个垃圾发电厂每月所发电量可供1多户居民家庭正常用电一个月。该项目二期工程还将新增装机容量3MW,总项目全部竣工后全年总发电量可

以达到4600万千瓦时。

麦园垃圾处理厂沼气发电厂投产后,周边的环境质量将大大提高。据介绍,麦园垃圾场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一期投产后,每年可以减少相当于15万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气体。等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后,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省用煤2万吨,二氧化碳年减排量30万吨。

五、垃圾场的工艺流程

过磅:方便计算总的垃圾填埋量,每辆垃圾车进场后先要进入过 磅房称重。

倾卸:垃圾车经过坡路分别进入垃圾填埋区的ABCD四个区,将垃圾倾斜倒在填埋区中,采用填坑作业法卸料时,往往设置过渡平台和卸料平台。而采用倾斜面作业法时,则可直接卸料。垃圾填埋时尽量使裸露面积减小,减少不良气味的散发。

压实:压实是填埋场埋作业中一道重要工序,填埋垃圾的压实能有效地增加填埋场的容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及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加填埋场强度,防止坍塌,并能阻止填埋场的不均匀性沉降;能减少垃圾空隙率,有利于形成厌氧环境,减少渗入垃圾层中的降水量及蝇、蛆的孳生,也有利于填埋机械在垃圾层上的移动。因此,填埋垃圾的压实是卫生填埋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垃圾压实的机械主要为压实机和推土机。

一般情况下一台压实机的作业能力相当

于2~3台推土机的工作效能,其在国外大型填埋场已得到广泛使用。在填埋场建设初期,国内较多填埋场用推土机代替专用压实机,压实密度较小,为得到较大的压实密度,国内垃圾填埋场也正在逐步采用垃圾压实机和推土机相结合来实施压实工艺。

覆土:垃圾压实后要进行覆土处理,覆土的作用是改善道路,垃圾车能顺利开进以便后续填埋;减少臭气散发,影响周边环境;减少垃圾碎片飘散(白色塑料,纸等);减少昆虫,小动物在其中存活并携带致病菌;减少火灾隐患;方便产生垃圾渗滤液和沼气。覆盖材料的用量与垃圾填埋量的关系为1∶4或1∶3。覆盖材料包括自然土、工业渣土、建筑渣土和陈垃圾等。自然土是最常用的覆盖材料,它的渗透系数小,能有效地阻止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扩散,但除了掘埋法外,其它类型的填埋场都存在着大量取土而导致的占地和破坏植被问题。工业渣土和建筑渣土作为覆盖,不仅能解决自然土取用问题,而且能为废弃渣土的处理提供出路。陈垃圾筛分后的细小颗粒作为覆盖土也能有效地延长埋场的使用年限,增加填埋容量,因此陈垃圾可以作为垃圾填埋覆盖材料的来源。 洒药:撒上相关药物,以防病菌大量滋生。

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厂沼气发电厂

南昌市麦园垃圾场沼气发电厂是新型冠状投资集团旗下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名币,是集研发,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环保单位。该厂以科技创新为向导,以荷兰王国的One Carbon B.V的专业技术和健全知识体系为依托,以引进国外先进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城市垃圾填埋气发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6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进行有效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的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中给予了211亿元的资金支持。结合“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对未来的存量垃圾治理工作所制定的计划,保守预计,“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有超过180亿元的资金支持存量垃圾治理工作。

二、金口垃圾填埋场及园博会背景介绍

武汉市连接中国内陆东西部,截至2014年末,全境面积达8494.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33.8万人,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高达295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位于汉口西北郊金口张公堤外侧,场地主体为规则的四边形,全场用地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是上世纪1998年为解决汉口地区的垃圾出路而兴建的,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填埋垃圾量约502万立方米。由于金口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建设时间较早,当时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又比较低,加之资金投入有限,从而造成了填埋场的“先天不足”。此后,由于周边居民的不断投诉,武汉市政府决定提前关闭金口垃圾填埋场。2005年7月1日,这座当时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提前“退役”。关闭后,虽然管理部门对填埋场进行了封场,但是积存的垃圾仍然产生填埋气体、垃圾渗沥液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2年,金口垃圾填埋场所在的区域被选定为2015年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这是国内首次在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上修建园林并作为园博会主会场。这一大胆的创意无疑具有深远的创新示范意义。而为了确保园博会的成功举办,必须采取妥善措施,对金口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将没有异味、没有污水、垃圾堆体稳定的一方“净土”,完整地交付给园林设计方。

三、填埋场场地调查

经过充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污染调查后(主要包括全线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工程地质条件和填埋气、渗沥液、垃圾土、周围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工程技术人员将金口垃圾填埋场污染区划分为四个分区(见图)。

北部扩征区为Ⅰ区,南部填埋库区分为三区,其中Ⅰ区呈直角梯形,垃圾堆填时间较长;Ⅱ区近似长方形,是大填埋区的西半部分,为垃圾堆填时间较短区;Ⅲ区近似长方形,是大填埋区的东半部分,主要为垃圾翻填区,垃圾填埋时间较短;Ⅳ区同样近似长方形,为沿张公堤的堤防控制区,垃圾填埋时间较长(分区简略介绍)。

根据场地污染调查的情况和填埋场场地稳定化利用的判定要求(GB/T25179-2010)(表1),金口垃圾填埋场修复后作为永久性公园,各项指标至少应达到中度利用要求;部分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如北门),应达到高度利用的要求。根据前期的场地调查,现状场地I区与Ⅱ区接近低度利用场地标准要求,为非稳定区;Ⅲ区与Ⅳ区垃圾接近中度利用场地的标准要求,为基本稳定区。四个区域均不能满足拟建工程的建设要求,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nlc202309082347

四、填埋场治理技术及比较

目前,国内外对存量垃圾的治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技术(表2)。

1.规范封场技术,即采取覆盖封场的方法,在保持堆体厌氧环境下,人为控制污染物的有序排放。该技术成本不高,工艺简单,主要包括堆体整形坡度、渗沥液和填埋气导排、防渗、封场覆盖等工序,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老填埋场修复技术,如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深圳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和宝安阿婆髻垃圾填埋场、湖北省枝江填埋场等。

2.开挖筛分/转运,即将垃圾全部挖出后进行筛分处理或转运至其它的填埋场进行回填处理,主要工序包括挖掘、筛选、回填、外运等。该技术可彻底消除污染源,但通常投资较高,且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国内应用实例有北京北天堂垃圾填埋场和三海子郊野公园等。

3.好氧修复技术,即以好氧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垃圾填埋场治理成套技术,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已成功应用20年,如德国Kuhstedt、意大利Landfill C、美国NewRiver Regional等,我国的首个实例是北京黑石头消纳场(2008年)[1]。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有垫层或无垫层的正规或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适用于封场后或正在运行的垃圾填埋场[2]。其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填埋堆体中埋设注气井、注液井和排气井,使用高压风机,通过管道和注气井,将新鲜空气加压后注入垃圾深处,同时把垃圾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抽出,并对反应物的温度与垃圾气体进行监控,同时将收集的渗沥液和其它液体回注至垃圾堆体,激活垃圾中的微生物再生,以此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有氧反应环境,使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加速垃圾场场地稳定[3]。该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治理周期短,一般厌氧自然降解过程需要50-100年,才能完成的垃圾降解稳定化历程[4],在1-3年内即可完成,并且在修复过程中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而非传统厌氧过程中的甲烷,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室效应。另外,垃圾渗沥液通过回灌直接消耗在垃圾填埋场中,水质得到改善,外排量减小,污染强度降低[5]。

五、金口垃圾填埋场治理方案和效果

金口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方案从设计、建设、运行、验收等,都经过了专家的多次考察、比选、论证,充分参考并优化了国内外现有的经验,并且与园博会建设相衔接,在建设和运行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力求经济性与治理效果双赢。

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前期调查,Ⅲ区与Ⅳ区填埋龄为基本稳定区,可直接采用规范封场修复;I区与Ⅱ区填埋龄相对较短,若采取规范封场修复,将对场地用于园博会及其后续城市公园形成长期的环境与安全隐患,所以并不可取;若采取原地筛分处置的办法,预计总费用约4-4.4亿元,且工期过长,不能满足要求。经过综合对比,依据好氧反应器原理的好氧快速降解方法在短期内实现简易垃圾填埋场治理具有其它方案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最终采取了Ⅲ区与Ⅳ区规范封场、I区与Ⅱ区好氧修复技术的综合治理方案,总投资约2亿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堆体整形、堆体覆盖、地下防渗墙建设、好氧修复系统安装及调试(各种井、管道、风机、泵、控制与检测、监控、预警系统等),填埋气和渗沥液导排、收集、监测系统、DTRO成套设备及辅助设施、浓缩液处理设施、填埋气体火炬燃烧系统(含脱硫、储气罐),填埋气体氧化燃烧系统等。经过十二个月的满负荷好氧修复运行后,金口垃圾填埋场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规定的中度利用要求,使这处恶臭扰民、污水横流的“毒地”从此消失,整个场地变身为林木幽幽、花谷茶坡的山体景观,成为园博会主景区-荆山景区,与张公堤相呼应,实现了“生态山轴”和“景观山轴”的总体生态格局。除此之外,园博会创新性地在垃圾场上方的荆山上展示了部分生态修复的工程管道和催化氧化燃烧器、修复控制系统及渗沥液处理工艺流程,未来还将规划设计一处室内展馆,展示金口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全过程,包括技术、目标、成效等,进行科普示范。

金口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是世界范围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原位好氧修复老垃圾填埋场的成功案例,其修复难度、工艺复杂程度更是未有先例。该项目对废弃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将垃圾填埋场变废为宝,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环境状况,彻底消除了垃圾长期堆填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提供了一条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而且园博会结束后园址可以保留,可为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武汉市创建更加清洁、卫生的城市,发展武汉城市旅游作出贡献。

2015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武汉市凭其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后建设园博园的成功范例,一举获得“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这是中国内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是我国环境修复领域的创举,其对城市的环境修复、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示范意义和前瞻意义。

参考文献

[1]邵靖邦,唐嵘,阐霏,蔡中异,王盟.好氧降解加速垃圾填埋场稳定化技术,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11

[2]范晓平,王雁晖.我国存量垃圾治理技术综述[J].环境卫生工程. 2015,23(1)

[3]李睿.填埋垃圾原位好氧加速稳定化技术研究[D].2013

[4]Lee J Y, Lee C H, Lee K K. Evaluation of air injection and extraction tests in a landfill site in Korea: Implications for landfil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2, 42: 945-954.

[5]Rich C, Gronow J, Voulvoulis N. The potential for aeration of MSW landfills to accelerate completion. Waste Management, 2008, 28: 1039-1048.

(责任编辑:王然)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7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 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成为了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主要方法是建造垃圾填埋场。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889-97) 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必须包含场区垃圾渗滤液的防渗工程。笔者主持完成的该新建垃圾填埋场垃圾坝基防渗帷幕灌浆设计并于2002.11开始施工, 2003.3投入使用, 多年运行使用其防渗效果很好。本文着重总结帷幕灌浆技术在防渗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质量控制经验。

1 防渗设计

1.1 工程地质概况

防渗处理场地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 (J2S) :细砂岩, 褐黄~灰黄, 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180°<15°。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 构造节理发育, 节理主要为两组, 产状分别为:106°<45~70°, 30°<60~80°, 砂岩中可见大量石英脉沿裂隙充填。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三个亚层。

(1) 强风化砂岩:黄褐色, 结构大部分破坏, 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 易钻进。风化裂隙内残存大量植物根系, 强风化砂岩厚度5~6m。

(2) 中风化砂量:灰黄色, 结构部分破坏,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被切割成块状。中风化厚度4~6m。

(3) 微风化:灰~灰黄色砂岩, 结构基本不变, 裂隙极不发育。该层顶板埋深:一般在基岩下面10m左右, 个别在基岩面下12.5m。

场地地下水属孔隙~风化裂隙型潜水, 风化裂隙渗透性较好, 地下水埋深1.5~3m不等, 下游泉点均属下降泉, 最大流量0.05l/s, 含水层厚度3~6m不等, 含水层属弱富水性含水层。地下水属HCO3-Ca型水, 矿化度小于0.5g/l, 属低矿化度淡水。

1.2 防渗帷幕设计

(1) 灌浆孔布置:对坝基强~中风化砂岩采取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沿坝基布设灌浆孔51孔, 双排梅花形布设, 排距1.5, 孔距2.5m, 每孔到达微风化砂岩。

(2) 钻孔质量设计:钻孔深度达微风化岩层, 孔内残余物不大于20cm。终孔偏斜小于孔深的1%, 施工中均在0.8~1%之间。钻孔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完整、真实、准确及时地作好钻孔记录, 特别是孔内遇上异常情况如漏水、返水量变大、地下水突升等情况, 要详细记录, 钻进中的“感觉”记录要简洁、准确, 以便分析孔内情况, 采用合适灌浆措施来确保灌浆质量。

(3) 灌浆方法与灌浆分序加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每排孔灌浆分三序施工。

(4) 灌浆:

灌浆压力:以孔口回浆管压力表读数为准, 按设计要求和灌浆试验得出较适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压力值, 并作为该工程的设计灌浆压力。该工程灌浆压力由下至上各段压力分别为3MPa、1.5MPa。在正式灌浆过程中, 初始注入量较大时, 采用限流分级升压, 并控制升压速度。

灌浆材料的选定:

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细度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余量不大于5%。

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要求。

水玻璃:Na2Si O4 (浓度40波美度) 其掺量最高限为水泥用量的2%, 主要用于各孔。

减水剂: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JN) , 掺量0.6%左右, 主要用于Ⅰ~Ⅱ序各孔段压浆后期、第Ⅲ序各孔以及封孔灌浆。

浆液配合比的选定:本工程浆浆采用水灰比:3:1、2:1、1:1、0.8:1、0.6:1、0.5:1六个比级, 从3:1起灌。浆液搅拌时间t不小3min (普通搅拌) , 并随搅随拌, 保证浆液的稠度均匀。

浆液起始确定:

浆液浓度的变换原则:当某上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达1h, 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变浓一级。

当压力不变, 注入率持续减少时, 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上升时, 不得改变水灰比。注注入率大于30l/min时, 根据具体情况逐级变浓。灌浆过程中, 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 立刻查明原因, 并以低压浓浆限流法分级升压注浆进行处理。

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在规定的压力下, 当注入率不大于0.4/min继续灌注60min, 或不大于1l/min时, 继续灌浆90min, 灌浆可以结束。在灌浆全过程中在设计压力灌浆时不少于120min, 全孔结束后, 采用压力灌浆法封孔。

特殊情况处理:灌浆过程中, 发现冒浆、漏浆,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5) 工程质量检查:该工程检查孔确定为5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后14d后进行压水试验检查,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 试验采用单点法。

2 防渗帷幕施工

本文重点阐述按设计施工后灌浆效果与检查结果。

2.1 坝段各次序灌浆统计 (见表1)

2.2 坝段灌浆分序统计

(见表2、表3)

2.3 帷幕灌浆工程统计 (见表4)

2.4 压水试验结果

通过对原始资料及成果综合分析, 坝基经防渗帷幕灌浆处理后, 坝基强~中风化砂岩透水率不大于0.01Lu (详见表5) , 达到设计的防渗要求。

3 小结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灌浆帷幕工程要求渗透系数小于0.01Lu, 这对当前的灌浆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水泥灌浆帷幕施工过程中, 通过对灌浆施工记录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处治, 现场统一施工各工序实际控制参数, 及时对异常现象处理, 从以上工程实例可见, 采用灌浆防渗帷幕的方法可以达到设计防渗要求。防渗帷幕灌浆作为一种成熟的防渗技术也必将在今后城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水泥灌浆防渗技术在某生活垃圾坝防渗帷幕灌浆设计与施工的应用实例, 加深水泥防渗帷幕有助于环境保护的实际工程意义理解和提高解决类似问题能力。

关键词:防渗帷幕,灌浆,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编写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S16889-9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7.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8

1 解析渗滤液产生的原因

1.1 直接降水的影响

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就是降水, 降水不单单指的是降雨, 还包括降雪, 降雨或者降雪的时间长短, 数量多少以及是否频繁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渗滤液的数量。

1.2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自然降水都会形成地表径流或者直接下渗到深土层。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地表径流。除此之外, 垃圾的露天堆放状况也会影响到地表径流, 一般来说, 垃圾中包含的水分一部分会蒸发, 一部分就会渗透到垃圾底部的土壤里, 这样一来, 污染也就随着渗透逐渐形成了。

1.3 植物的蒸发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的阳光辐射和气温骤然变高的情况下, 植物就会出现蒸腾作用, 水分也就随之流失了。除此之外, 湿度的影响以及植物本身的水分蒸发, 都会直接影响到垃圾含水量的多少。

1.4 生活垃圾自身的水分解生成水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时候, 生活垃圾的自身都会含有水分, 这时由其自身的有机组成物决定的, 垃圾经过露天堆放, 其中的微生物就会在一定的作用下产生水分, 从而形成渗透。

2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处理

2.1 分析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2.1.1 水质波动较大

随着近年来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水质的研究, 可以看出其渗滤液的水质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比较大, 甚至日变系数可高达200%~300%, 尤其是老龄填埋单元的水质, 变化更是明显。这是因为渗滤液中本身包含的金属离子会随着渗滤液数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2.1.2 填埋和焚烧时间与生物自身的可降解性成反比

垃圾的渗滤液中, 主要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分为三类:脂肪酸类、腐殖质类碳水化合物、灰黄梅酸类物质, 其中的脂肪酸类, 分子含量比价低, 分子含量最高的要数腐殖质类碳水化合物, 灰黄梅酸类物质中包含的分子不多不少, 这些有机物自身的可降解性与填埋、焚烧时间的长短成反比。

2.1.3 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渗滤液中包含的营养元素比较多, 但磷元素含量却很少, 尤其是溶解性的磷酸盐浓度就更低了。在填埋初期, 污染物中包含的甲烷会不断上升, 达到最高值后, 持续的时间可以维持到封场, 即使垃圾已经填埋完毕, 污染物中仍旧有很高的浓度。

2.2 分析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水质的影响因素

2.2.1 水质受渗滤液的水量影响

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会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水量, 同时也影响到了其自身的水质, 尤其是久旱之后的暴雨冲刷或者大型降雪, 会使得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 形成强烈的负荷性冲击。

2.2.2 水质受垃圾的成分影响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中垃圾的种类繁多, 成分也是各种各样, 渗滤液中余下的有机物带来的COD等物质, 或直接影响到水质。除此之外, 燃烧的炉灰也会因吸附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而影响水质。

2.2.3 水质受到填埋和焚烧时间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中包含着一定的微生物, 很多的垃圾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反应的, 渗滤液中的水质会受到垃圾填埋时间长短的影响, 填埋的时间越长, 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就会逐渐缩减, 换言之, 二者之间是成反比的。

2.2.4 水质受到填埋和焚烧方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渗滤液中水量的多少以及水质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填埋方式的影响。如果填埋场和焚烧厂外边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能够得以良好的控制, 那么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分子就会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渗滤液的水质也受到填埋操作运行方式的影响, 如果填密度和填埋深度都适当的增加,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渗滤中污染物的浓度。

3 结语

总而言之, 垃圾渗滤污染物问题的出现, 已经给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敲响了警钟, 传统的治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新型垃圾的处理, 防范渗滤液污染的影响, 对国内外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我国而言, 我们要在充分掌握渗滤液污染来源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后, 再着手进行处理。只有注重实际, 不盲目借鉴他国治理经验,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新型工艺进行应对, 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良性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玉芳.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 2014, (01) .

[2]梁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J].科技视界, 2014, (02) .

[3]聂发臣.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 2014 (03) .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也在不断增长, 垃圾的处理技术越来越多由简单的、单一的填埋转换为集生活垃圾分拣、堆肥、焚烧发电、卫生填埋、飞灰处理、一般工业垃圾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但对已经完成的垃圾填埋场的处理, 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的环境课题。原先垃圾填埋, 产生的渗滤液, 容易污染周边的水资源;产生的沼气, 容易对周边产生难闻的气味;以及因为垃圾填埋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进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厦门东孚垃圾填埋场, 通过景观生态修复的角度, 既可以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上述问题得以改善, 也借此可以建设成为一个供市民参观学习的环卫教育基地和集环保科普宣传、生态恢复为一体城市环保主题公园。

1 项目概况

1.1 填埋场垃圾填埋概况

东孚垃圾填埋场位于厦门海沧区东孚镇, 处在山脚下, 周边没有居民。垃圾填埋场呈山谷型, 东西向约350米, 南北向约530米, 总占地面积为28.98公顷。堆体为自西向东走向, 最大堆高117米 (海拔高度) , 最小堆高60米, 平均堆高100米, 纵向坡度约8度, 横向坡度20~25度, 堆体的坡度较大。1997年投入使用, 已填埋320万立方米垃圾, 已于2009年封场。

1.2 土地利用现状

堆体外围的绿化相对较好。堆体的顶部, 相对较为平坦, 但分布着密集的沼气收集管网。堆体目前填土厚度约0.5米, 仅用草坪进行简单的绿化。堆土内未形成任何稳定的植物群落, 整体呈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初始阶段。从远处看, 整个堆体占据着相当大的面积, 仅是草坪简单覆盖的单一植被, 与周边的山体环境极不协调。 (见图1)

1.3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主要表现

根据同类垃圾填埋场的资料及相关专家分析, 垃圾的降解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会持续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降解最为明显的是前3年, 垃圾的降解会造成堆体的沉降, 所以堆体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现状的调查来看, 堆体上有不少地方因为垃圾的沉降而产生了土壤裂缝。

垃圾填埋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水体、大气。东孚垃圾填埋场堆体填埋了32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 因为垃圾的量大, 种类多, 所以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产生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可燃可爆的气体。走近堆体, 可以闻到一股较为难闻的气体。特别是有土壤裂缝的地方, 更为明显。 (见图2)

2 设计理念

通过对填埋场现场的调查分析, 以景观再造、融入科普文化的生态修复方式, 把单一以草坪植被覆盖的填埋场, 让其华丽转身为一个集休闲旅游、环保科普宣传、生态恢复为一体城市环保主题公园。

通过对填埋场的重新解构和认识, 利用生态恢复技术、创造性地景观设计以及融入科普文化元素, 将垃圾填埋场转换为生态和谐景观空间, 生态恢复期间, 栽植草坪、观赏植被及花灌木, 同时考虑群落配置定位, 进行乔、灌、地被、草等多层次、多色彩的种植设计, 完美诠释“氧路花语”的生态环境。 (见图3)

3 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主题定位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划分景观功能分区.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注重生态景观的塑造, 建设以植物观赏, 休闲游玩、科普等活动内容的生态景观。全园划分了四级路网, 车行道5-7m, 一级园路2.0-2.5m, 二级园路1.5-1.2 m, 三级园路0.9米。游园路串接了若干驻停空间, 满足游人游玩和休憩的需求。主要有六个区:主入口区、森林氧气吧 (氧) 、生态林荫区 (路) 、碧草花海区 (花) 、鸟鸣蝶舞区 (语) 、科普综合区。通过生态林荫道贯穿各个分区.生态林荫道与原山体山林连线, 形成生态过渡的和谐空间, 达到“华丽转身”———生态科普, 氧路花语的设计主题定位。 (见图4)

4 设计的原则

4.1 遵循生态性

强调基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注重生态景观的塑造, 建设以植物观赏, 休闲游玩等活动内容的生态景观。

4.2 突出文化性

在设计中以科普元素的方式体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参观体验、科技多媒体、室内展示、互动等形式构建一个科普环保空间。

4.3 创造艺术性

在造园艺术和植物造景上力求突破, 通过移步换景、步行景异、趣味小品等设计手法营造丰富的景观艺术空间。

4.4 经济性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适当进行微地形的塑造, 充分考虑使用乡土树种、中小规格的苗木等方式来减少投入成本, 通过植物群的自然更替和生长, 最终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5 生态恢复手法

5.1 地形塑造

垃圾填埋场形成的堆体, 是一个梯田形状, 有三条马道, 地形简单, 缺乏景观效果。本案在原地形的基础上, 根据整体造型的需求, 通过创造斜坡、平坡、起伏的微地形的竖向设计来营造出适宜不同类型植物生长的多种地形景观。

垃圾堆体原覆土厚度仅为50cm, 土层薄, 肥力不足、蓄水能力差、影响植物的生长。通过填土塑造多样性地形和地貌, 同时增加种植土层的厚度, 以满足植被生长的要求。

通过对因垃圾降解产生的裂缝, 进行土壤重新回填, 减少或消除沼气的溢出, 从而有效地减少周边异味。

5.2 道路等硬质景观设计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铺装等硬质景观。同时铺装尽可能就地取材, 采用条石、透水砖等, 尽可能不用混凝土、薄的石板材料, 以防止堆体因不规则的沉降而开裂, 破坏路面或广场的整体性, 影响效果和使用。对景观构筑物, 也尽可能减少, 防止因基础的沉降而破坏。

5.3 引鸟设计

通过筑巢引鸟 (悬挂人工巢箱) 和种植引鸟植物 (如果实果色鲜红、营养丰富的浆果类、种子类植物等) 引鸟, 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觅食条件, 给鸟类繁殖直接提供便利的巢营地, 同时也要营造一定的隐蔽环境和活动环境。可以迅速恢复和增加森林食虫鸟的数量, 可以营造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5.4 种植设计

对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 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也是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 选择抗性强、乡土化的品种, 以适应特定的立地条件的需要。抗性强, 即能够抗贫瘠、抗有害、抗重金属, 特别是具有在植物体内能够累积高浓度污染, 能同时积累几种重金属的能力, 如选择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凤尾丝兰Yucca gloriosa等。乡土化, 即已经对填埋场表现出较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如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夹竹桃Nerium indicum、苦楝Melia azedarach、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其次, 通过香化植物的应用, 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荷花玉兰、含笑Michelia figo等, 通过植物的香味, 把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异味进行弱化。再次, 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植被, 可以更好地恢复原有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也使其与周边山体的植被群落尽可能保持一致性。

在植物的配置空间上, 尽可能采用做到疏密有致, 以防止填埋场产生的气体过分迂积而导致气体爆炸或产生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做到开放空间和密闭空间的合理搭配, 并保证通风透气。从外围远处看, 也形成了高度错落, 优美的天际线, 与山体的林相协调。同时注重色叶植物的搭配, 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铁冬青Ilex rotunda等。

在植物的配置手法上, 采用“非地绿化”的形式, 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堆体上种植困难的问题。在垃圾堆体上种植绿化, 因土层较薄, 土壤肥力等各方面的影响, 对植物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采用“非地绿化”的形式, 即在堆体外的范围种植藤本类植物, 通过适当的引导, 如廊架、三维网、钢构架等多种方式, 把其藤本迅速引导到堆体上来, 达到迅速覆盖的绿化效果。如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等 (见图5) 。

水生植物的种植, 一定程度上用植物的过滤系统, 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如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芦竹Arundo donax var.donax、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

5.5 雨水回收利用工程

通过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缓解在雨天时候大量雨水渗透到垃圾填埋层内, 与垃圾渗滤液混合, 加大渗滤液处理工作量或因无法处理而污染了周边的水体。同时也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 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成为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典范。

结合现有排水沟、地形地貌, 合理布置集水系统、输水系统、净化系统、存储系统、利用系统五大系统, 把雨水回收利用起来, 利用雨水灌溉绿化、利用雨水作为生活杂用水、调节水池的水平衡、作为消防用水。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5.6 沼气收集发电工程

通过对垃圾堆体产生的气体的收集, 集中起来进行发电, 既能有效减少整个填埋场产生的臭味, 又可以把产生的电进行供给公园的景观照明需要, 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可谓一举多得。

5.7 科普教育设计

通过对整个公园的游览路线的合理组织, 以及科普教育的艺术小品等合理布置, 通过融科普知识与游憩为一体寓教于乐的科学传播, 即由户外教学培训基地、环保主题小品展示区、垃圾科技处理技术参观、多媒体公益演示区这几个部分组成, 把城市环保主题公园得以充分表现。

5.7.1 户外科普教育基地

通过户外体验学习交流等方式了解垃圾。把垃圾处置必须从源头上控制的理念融入市民心中, 转化为广大市民自愿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实践行动, 营造人人参与环卫的良好氛围。

5.7.2 环保主题小品展示

现场观看和动手制作环保小品, 体验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过程, 更加亲身感受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也切实增强了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意识。

5.7.3 垃圾科技处理技术设备参观

主要包括渗滤液处理和气体发电厂的参观。通过参观学习, 让人们了解到垃圾处理的成本以及垃圾也是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 变废为宝的理念。

5.7.4 多媒体演示

通过环保记录片、公益广告等形式, 宣传垃圾文化包括的产生来源、收集、分类、处理等环保知识, 通过感受性强的多媒体平台使市民直观、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 倡导绿色生活, 引导市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提高环保意识, 使参观体验者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自觉节俭消费, 崇尚绿色生活, 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6 结语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东孚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景观设计, 将垃圾填埋场“华丽转身”为一个集休闲旅游、环保科普宣传、生态恢复为一体的具有环卫教育基地功能的主题公园, 也达到了在自然生态修复、景观休闲、科普教育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长期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戴鉴明对本文的出版提供了宝贵意见, 以及林爱华、吴琳琳等同事提供了相应的资料, 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虞漪君, 丁绍刚.生命景观: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 2006 (6) :26-31.

[2]温娜.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场的植被恢复及景观设计的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2011.

[3]王向荣,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 2003, (3) :11-18

[4]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 2004, (2) :323-329.

简易垃圾填埋场 篇10

垃圾焚烧处理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 是当前国际上生活垃圾处理较先进的技术, 也是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后会产生一定量的飞灰, 由于飞灰富集了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重金属以及有机有毒物, 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危险废弃物范围, 我国相应的技术政策也将飞灰作为危险废弃物予以管理和处理[2]。以往, 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 主要按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要求, 将飞灰经过稳定化处置后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库的方法。2008年4月, 我国发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代替原有的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 提出了经过一定处理、符合标准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废物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这对我国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飞灰的稳定化处置及垃圾填埋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各城市普遍存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缺失和固体废物填埋场难以建设的困难,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量又较大, 因此各地区均需要采用合适的工程手段解决飞灰的填埋问题。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工程改造, 使其符合飞灰卫生填埋标准, 是我们面临的紧迫和现实的问题。

2 工程概况

常熟市南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06年建成投产, 其产生的飞灰均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要求, 经过稳定化处置后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库。后因库满, 新 (扩) 建危险废物填埋库有难度, 常熟市又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标准建成了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要实施 (GB16889-2008) 标准, 达到对飞灰稳定化处置后单独分区填埋的要求, 必须对各相关标准予以研究, 找出异同, 然后进行工程改造, 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2.1 新旧标准对填埋场建设的要求差异

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标准予以设计、施工, 项目已于2008年底竣工验收。要将已建好的常熟南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三期作为飞灰的卫生填埋场, 必须使其符合新标准的各项要求。对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找出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按新标准要求做好改造, 是解决常熟飞灰改由原实施的安全填埋转为卫生填埋的重要工作。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对填埋场要求的不同点列于表1。

二者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对防渗系统、分区坝、渗滤液导排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不同。

2.2 原填埋库 (三期) 概况及特点

常熟南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位于垃圾焚烧厂西侧, 工程已于2008年底竣工验收, 并投入运行, 主要作为垃圾焚烧厂的备用场。工程总库容量为43.7万m3, 共分5个填埋库区, 每个库区底标高 (黄海高程系) 和库容如表2所示。

库区采用垂直防渗+水平防渗结构。垂直防渗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 桩底深入库区底部隔水层以下, 水平防渗采用单层复合防渗结构。防渗结构层如图1所示。

三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 填埋库区底部基础层为4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 部分为5层粉细砂层, 其渗透系数均大于10-5cm/s。

(2) 采用深层搅拌桩施工后, 库区地下水位降低在-7.0m以下。

三期扩建工程实施前, 地勘资料表明, 场址位于常熟市西南的南湖荡南岸, 为砖瓦厂取土坑区和南湖河道围填而成。场地主要由大、小不等鱼塘及取土坑构成, 鱼塘水深1.5~2.5m, 地形稍有起伏, 地面高程0.5~1.4m, 地下水流向为S10°W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根据勘察资料, 场地内在20.50m深度范围内共分布有8个工程地质层,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素填土;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3) 粉质粘土; (4) 粉质粘土; (5) 粉质粘土夹粉土:平均厚度1.43m;中压缩性土; (6) 粉细砂; (7) 粉质粘土; (8) 粉质粘土。

三期扩建工程场地地基土层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 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如下:1层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 属透水层, 平均厚度0.82m;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平均厚度4.21m, 高压缩性土, 工程特性差, Kv=3.26×10-7cm/s, KH=3.46×10-7cm/s, 属相对隔水层;3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0.78m, 工程性能较好, Kv=5.20×10-7cm/s, KH=7.54×10-7cm/s, 属相对隔水层;4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2.68m, 中压缩性土, 工程特性良好, Kv=6.98×10-7cm/s, KH=8.40×10-7cm/s, 属相对隔水层;5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平均厚度1.43m;中压缩性土, Kv=1.37×10-5cm/s, KH=2.01×10-5cm/s, 属弱承压含水层;6层粉细砂:灰黄—黄色, 饱和, 中密, 含云母碎屑, 分选性中等, 工程性能中等, Kv=4.15×10-3cm/s, KH=5.86×10-3cm/s, 属承压含水层;7层粉质粘土:厚度平均6.95m, 局部为粉土层, 工程特性较差, 属相对隔水层;8层粉质粘土:厚度大于1.40m, 工程特性较好, 属相对隔水层。

根据以上地质条件, 制定相应的工程改造方案。

3 填埋库的工程改造

以上对已建的垃圾填埋场与新标准要求所作的差异分析得知, 二者之间主要体现在对防渗系统、分区坝、渗滤液导排系统等方面要求的差异, 本次改建即围绕上述几方面为重点对其中的4号库区予以展开。

3.1 防渗系统改造

防渗系统填埋场防渗处理在三期中防渗系统工程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设计, 防渗采用单层复合防渗结构。本次技改, 4#库区需同时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原设计中, 4#库区基础层为 (4) 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和 (5) 层粉细砂层, 其饱和渗透系数均大于10-5cm/s, 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要求, 需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飞灰填理场处理的首要问题, 是防止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及地表水受到渗沥液的污染, 在合理选址的基础上必须考虑防渗系统的设计。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对填埋场底部进行防渗处理, 其目的一方面是防止渗沥液浸入地下, 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是防止地下水浸入填埋场, 造成渗沥液水量的大幅度上升。防渗处理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防渗方式, 其中水平防渗为填埋场设计需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水平防渗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天然防渗:天然防渗系统主要在场地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采用; (2) 天然和人工防渗相结合防渗:如果场地部分满足天然防渗条件, 可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防渗衬里是由土工布、无纺布、过滤层、高密度聚乙烯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 具有很好的防渗性、耐腐性、 (绕) 曲性。

根据规范要求, 结合三期扩建工程实施的4#单元坑防渗结构特点, 本技改工程防渗系统采用人工双层复合防渗结构。防渗结构层 (从上到下) 如下。

(1) 缓冲层:采用300mm厚的袋装飞灰。

(2)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底部采用300mm厚碎石导渗层, 反滤层采用160g/m2机织土工布。

(3) 膜上保护层:为800g/m2长丝聚酯无纺土工布。

(4) 主防渗层:坡面选用平模挤出工艺生产的1.5mm厚单糙面HDPE土工膜, 糙面朝下铺设。平面选用平模挤出工艺生产的1.5mm厚光面HDPE土工膜。

(5) 膜下保护层:为600g/m2长丝聚酯无纺土工布+200g/m2长丝聚酯无纺土工布, 200g/m2长丝聚酯无纺土工布已铺设。

(6) 渗沥液检测层:底部为300mm厚碎石层, 坡面为复合土工排水网, 三期扩建工程已铺设。

(7) 次防渗层:选用平模挤出工艺生产的1.5mm厚HDPE土工膜, 三期扩建工程已铺设。

(8) 防渗保护层:>0.75m厚粘土层, 饱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三期扩建工程已建设。

(9) 地下水导排:为间隔20m的碎石盲沟。三期扩建工程已建设。

(10) 基础层:为4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和5层粉细砂层。构造如图2所示。

3.2 分区坝结构

根据规范要求, 飞灰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需分区填埋处置。三期扩建工程共分5个填埋库区, 库区采用1m高的粘土坝分隔, 以减少渗沥液产量。本改造工程需建设高度为3m, 顶标高为-0.8m (黄海高程) 的分区结构物, 以分隔飞灰填埋坑和生活垃圾填埋坑。

分区结构物采用挡土墙。挡土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等。本工程的适用方案选择如表3所示。

由以上对比可知:重力式挡土墙技术简单、应用广泛、造价低, 但其体积较大, 占用库容大;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虽占用库容小, 但其施工复杂, 需将原工程铺设的防渗系统切割出工作面后, 方可施工, 且造价较高。锚杆式挡土墙技术复杂, 适用于高度较大的挡土墙。

本次改造工程中, 飞灰填埋区分区挡土墙高度约为3m,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推荐采用重力式挡土墙作为分区结构物的形式, 重力式挡土墙材质采用粘土。

3.3 渗滤液导排系统

在填埋单元坑填埋过程中, 难以阻止雨水进入飞灰堆层, 当降水使飞灰完全饱和后, 继续降雨必然会产生渗沥液, 这是场区渗沥液的主要来源。

本工程排水系统分地下水排水系统、膜下水排水系统和渗沥液排水系统。设计情况如下:地下水排水系统主要为库区底部的地下水导排盲沟;膜下水排水系统可利用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的渗沥液导流层改造成膜下水导流层, 渗沥液泵井改造成膜下水渗漏检测井;渗沥液排水系统在坑底主防渗层上铺设碎石导水层, 顶面铺盖一层土工布作为过滤层, 渗沥液最终通过穿孔HDPE管排至渗沥液收集井;在渗沥液收集井中设有移动式潜污泵, 提升送至污水储存罐。

4 结语

整个常熟三期垃圾填埋库4号坑的改造工程历时4个月, 投入改造资金400万元, 工程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通过验收, 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为飞灰的处置开辟了新的出路, 同时也对飞灰的处置及垃圾填埋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按原标准建设的垃圾填埋场基础上进行工程改造, 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各城市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和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都面临难以建设, 又必须面对大量飞灰需处理的现实问题。常熟市按照 (GB16889—2008) 标准的要求, 改造原有的填埋场的渗滤系统, 设置分区坝结构和渗滤液导排系统, 有效解决了当地飞灰处置的问题, 可为其他各地类似情况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时璟丽, 张成.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可再生能源, 2005 (2) :63~65.

[2]赵光杰, 李海滨, 赵增立.垃圾焚烧飞灰基本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 2005 (4) :184~185.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

上一篇:计量回归模型下一篇:产后出血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