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上市企业

2024-05-20

农业类上市企业(精选九篇)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1

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农业经济是个关键。农业类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经营等是提高我国农业水平的先锋力量, 提高农业类企业的运行效率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业类企业不断出现发展迅速,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市场表现欠佳, 经营二级分化等都影响了农业类企业的整体效率。评价农业类企业的运行效率, 不仅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改善经营的手段而且能为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方法以2010年12家农业类上市银行为样本, 评价我国农业类企业的运行效率。

2 模型及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简称DEA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1在Farrell (1957) 效率的基础上以数据包络形式构造出有效前沿, 进而形成了规范的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和方法, 提出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

2.1 规模报酬不变的C2R模型

规模报酬不变的C2R模型是DEA的基本模型, 是A.Charnes, W.W.Cooper和E.Rhodes于1978年给出的第一个DEA模型。考虑n个决策单元, 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投入”, 生产s种类型的“产出”, 分别表示决策单元“消耗的资源”和“工作的成效”。决策单元j记为DMUj, (1≤j≤n) 。其中, xij表示决策单元j (DMUj) 第i种投入的投入数量, xij>0;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第r种输出的产出数量, yrj>0;vi是对第i种投入的一种度量 (或称权) ;ur是对第r种产出的度量 (或称权) , i=1, 2, …, m;j=1, 2, …n;r=1, 2, …, s。用向量可表示为:

Xj和Yj分别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 可以通过历史资料或者预测得到, 均是已知的, 可以用 (Xj, Yj) 来表示DMUj;v和u分别为与m种投入和s种产出对应的权系数向量, 是“权”变量。对应于权系数v∈Em, u∈Es, 第j个决策单元 (即DMUj, 1≤j≤n) 的效率评价指数:

效率评价指数hj的含义是:在权系数v, u之下, 输入为vTXj, 输出为uTYj时决策单元的产出与投入之比。总可以适当的选取v和u, 使得hj≤1, j=1, …, n。考察第j0个决策单元 (DMU, 1≤j0≤n) , 以DMU的效率评价指数h为目标, 以所有决策单元 (DMUj, 1≤j≤n) 的效率指数为约束, 选择v和u, 使得h最大。构成如下最优化模型:

利用Charnes-Cooper变换

利用线性规划的对偶原理, 可以得到线性规划P对偶规划为

上式中θ为标量, 根据Farrell的效率定义, θ满足0≤θ≤1, θ=1表示该决策单元位于生产前沿面上处于技术有效状态, 经济含义是第j0家决策单元的产出水平不变时 (基于投入导向) , 以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为标准, 实际所需要的投入的比例。1-θ就是第j0家决策单元多投入的比例即可以减少投入的最大比例。λ为n×1阶常数向量。

2.2 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

Banker, Charnes和Cooper (1984) 在C2R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了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 得到了VRS模型。在C2R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约束条件得到如下模型

对于同一个决策单元来说, 如果C2R模型和BCC模型的效率得分值不一致, 则说明该决策单元存在规模上的无效率。因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就可以用C2R模型的出技术效率, BCC模型计算出纯技术效率, 由此可以得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由技术效率 () 和纯技术效率 (TEBCC) 的定义可知≤TEBCC, 说明BCC模型比C2R模型得到的效率值更大。

以上的规模效率度量对于规模无效的决策单元来说, 不能判断出该决策单元是在规模报酬递增还是在规模报酬递减区域运行。在BCC模型基础上将约束条件换成, 得到规模报酬非增的NIRS模型 (Coelli T.J., 1996) 。

比较NIRS模型和BCC模型的效率值, 若两者相等, 说明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若两者不等, 则说明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域。

3 实证分析

3.1 决策单元的选择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的代表性, 本次研究选取了12家农业类上市企业。具体选择的上市公司如下:荃银高科、禾嘉股份、亚盛集团、冠农股份、隆平高科、新农开发、万向德农、新赛股份、北大荒、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绿大地。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同花顺软件中农业类上市企业的年度报表和财务报表。

3.2 指标的确定

用DEA方法来评价银行的生产效率, 合理的选择投入和产出指标是个关键问题。指标的选取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本的情况, 鉴于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投入指标:总资产 (X1) ;主营业务成本 (X2) , 用来代表该农业类企业经营的效率;股东权益比率 (X3) , 反映了上市公司自身的资产规模而非负债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产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 (Y1) 和利润总额 (Y2) 。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原始数据, 运用DEAP软件求解投入导向的不变规模模型和可变规模模型, 得到12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结果如下表1:

3.3.1 技术效率衡量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生产相同的产出压缩投入使用量的能力。从表1中可以看到总体上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综合效率值偏低, 12家企业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798, 有4家企业达到了技术有效, 效率值最低为0.488, 两级分化比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农业这一特殊的行业同时面临着自然分析和市场风险, 农业的这种弱质性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农业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其二是由于市场的原因, 很多农业类企业投资于房地产、金融、生物科技等非农业领域, 由于跨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农业企业的效益, 降低了运行的效率。

3.3.2 纯技术效率值衡量的是与规模因素无关完全由于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纯技术因素导致的效率水平。总的来看, 12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纯技术效率值较高, 其中有8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 说明我国农业类企业在公司治理, 内部监管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类企业利用现有生产技术的能力很强, 能够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产出的水平。而4家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的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借鉴同行的管理经验, 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效率。

3.3.3 规模效率衡量的是随着决策单元投入的增加, 规模收益是否会同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较大比例增加或者减少都说明决策单元未达到最优规模。从表3可以看到总体上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规模效率值都偏低, 只有4家企业达到了规模最优, 其他企业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增, 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投入不足, 应该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入。另一方面, 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可见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技术无效是由规模无效引起的。提高农业类上市企业的运行效率, 应该重点从提高企业规模效率着手。

4 结论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研究相同类型的单位或部门间相对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不需要权值假设, 不需要函数的具体形式, 能够适应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 投入产出的量纲选取无关。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12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总体效率值偏低, 由于农业行业的弱质性, 农业类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 不断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类企业规模效率的无效很大程度上制约总体效率的进步, 农业类企业规模效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应该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12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 测算了各个农业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总体效率偏低, 两级分化严重, 纯技术效率基本有效, 规模效率较低, 投入不足。

关键词:DEA,C2R,VRS,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Chames, A., W.W.Cooper and E.Rhodes, 1978, Measuringthe efficiencyof decision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 429-444.

[3]Fare, R., S.Grosskopf and C.A.Knox Lovell, 1985, 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Boston:Kluwer-Nijhoff.

[4]Farell, M.J., 1957, The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Royal Statical Society, SeriesA, General, 120, 253-281.

[5]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6]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7]孟令杰, 丁竹。基于DEA的农业上市公司效率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5) :39-44.

2011江苏文化类拟上市企业名单 篇2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

好享购物有限公司

南京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江苏盛世宝玉有限公司

南京宝庆首饰总公司

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福纳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象形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

无锡慈文紫光数字影视有限公司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梦之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拟迁至无锡)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

江苏环球数字文化体验园有限公司

江苏卡龙动画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尚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聚类分析 篇3

摘 要:利用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借款对资本比率三个指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而且债务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偏高,长期负债偏低。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限制盲目筹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也应进一步培育企业债券市场,让农业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中长期信贷。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0;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6-0103-03

Cluster analysi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LIANG Zhu1, WU Hong-liang2

(1.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The asset liabilities rate, long-term liabilities rate and loan/capital ratio are used to make cluster analysi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n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that asset liability rat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s lower, that the inner structure of liabilities is not reasonable, that flowing liabilities level is higher and that long-term liabilities is lower. Thu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further optimize capital structure, restrict blind-funds-raising, and raise capital use efficiency.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cultivate enterprise bonds market to let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get more opportunities to obtain long and medium-term loa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capital structure; cluster analysis

农业上市公司是指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或与农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并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公司。资本结构是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永久性长期融资方式的组合,即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按照资本结构理论,由于负债的节税效应,适度的负债对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并且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务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上市公司,在筹资决策上必然追求总和资本成本最低,达到最优资本结构。[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故分析其资本结构的构成以及企业是否充分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建立在某种优化意义下,对样本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似性进行度量,将“相似性”归并成类。[2]聚类分析所用的方法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系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

聚类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有N个变量看成不同的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再从这N-1类中找到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变量被合并为一类。

为了定义类间距离,首先要定义两点间的距离,常见的有欧氏距离、欧氏平方距离、车贝晓夫距离、绝对值距离、明考夫斯基距离,本文采用欧氏平方距离(Squared Eucliedean Distance)。

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常见的有间类平均距离、类内平均距离、最短距离、最长距离、中心距离、中间距离、离差平方和距离,本文采用间类平均距离(Between-group Linkage)。

二、指标的选择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有34家农业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2006年的数据。由于异常值对聚类的结果影响较大,故剔出了受到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ST公司,经过筛选,共有28家农业上市公司符合要求。相关的财务数据来自和讯网农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财务会计报表。全部数据分析使用SPSS.14软件。

在实际研究中,资本结构的构成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黄小莉(2002)选取短期借入资本与总资本比例、流动负债与总资本比例、长期负债与总资本比例、借入资本与总资本比例、总负债与总资本比例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二是黄贵海(2002)等人采用长期负债比率(LTD)、借款对资本比率(LD)、资产负债率(TD)来分析。[3]本文选择第二种分类来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聚类分析

本文应用SPSS软件中的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样本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随着聚类进程,coefficients的数值逐渐变大,表明聚类开始时,样品或类间差异较小,聚类结束时,类与类之间大差异较大,这个差异的变化正好体现了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聚类为5类较为恰当,但永安林业暂无法归类,需要进行判别分析对其进行归类。

分别以1、2、3、4、5代表第1~5类,未归类的样本永安林业不赋值。判别函数中的自变量取原表中的变量TD、LTD、LD这三个变量。得到判别分析标准数据表,对其运用SPSS的Discriminant过程进行判别分析,得出判别函数:

GROUP1=1.362TD+2.463LTD-0.05LD-69.74

GROUP2=0.578TD+1.018LTD-0.55LD-12.59

GROUP3=0.452TD+0.22LTD-0.282LD-4.34

GROUP4=0.847TD-0.208LTD+0.874LD-53.90

GROUP5=1.088TD+0.455LTD+0.027LD-30.00

可以得出永安林业的资本结构为:TD68.10%、 LTD50.36 %、LD62.59%。利用这些判别式直接计算将永安林业归入各类的评分,得分最高的一类就是其类别。把永安林业的TD、LTD、LD分别带入G1、G2、G3、G4、G5得出以下结果:

GROUP1=143.93;GROUP2=43.61;GROUP3=19.86;GROUP4=48.00;GROUP5=68.69

由判别分析得到的样本分类结构统计表中,给出了无法归类的永安林业的类别为第一类。通过判别分析,最终的分类结果为:

第一类:新中基、景谷林业、冠农股份、顺鑫农业、永安林业

第二类:香梨股份、绿大地、福成五丰、好当家

第三类:登海种业、獐子岛、新五丰、中水渔业

第四类:敦煌种业、国投中鲁、九发股份

第五类:新农开发、吉林森工、东方海洋、亚盛集团、隆平高科、万向德农、通威股份、禾嘉股份、钱江生化、洞庭水殖、北大荒、丰乐种业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为更清楚的说明问题,在分析各类别时,采用指标平均值:

xI=1/n∑xij(i取1、2、3、4、5;n表示样本点个数)[4] ,计算结果如表1:

第一类:TD高、LTD高、LD高。这一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1.75%,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永安林业最高,为68.10%;平均长期负债比率为27.80%,比例适当;平均借款对资本比率为51.94%,较高。

第二类:TD低、LTD高、LD低。这一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4.13%,偏低;平均长期负债比率为8.88%,比例适当;平均借款对资本比率为18.50%,较低。

第三类:TD低、LTD低、LD低。这一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2.70%,资产负债率低,其中中水渔业最低,仅为8.11%;平均长期负债比率为0.37%,较低;平均借款对资本比率为1.26%,低。

第四类:TD高、LTD低、LD高。这一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33%,资产负债率适当;平均长期负债比率为1.97%,低;平均借款对资本比率为59.72%,高。

第五类:TD低、LTD低、LD高。这一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9.80%,较低;平均长期负债比率为3.74%,较低;平均借款对资本比率为33.08%,较高。

由此可见:

(1)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根据分析,五类农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75%、24.13%、12.70%、62.33%、49.80%。在这28家农业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在0~30%之间的有8家(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其中中水渔业最低,仅为8.11%;在30%~50%之间的有12家(集中在第五类);在60%以上的有8家(集中在第一类和第四类),其中永安林业最高,为68.10%。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低于我国上市公司最优资产负债率为60%这一指标。

(2)债务的内部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偏低。一般的,负债结构中应均衡安排短期、中期、长期负债,并保持适当的比例,以适应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要求,特别要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款高峰的出现。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偏低。

(3)流动负债水平偏高。流动负债高居不下,表明公司净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缺乏长期资金,要使用过量的短期债务来保证正常的运营,有短借长投的倾向。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一半较为合理。若比率偏高,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可能性增加,从而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公司经营的潜在威胁。[5]从债源结构上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债源主要是银行和商业信用,通过债券等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比例很小。负债来源单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债券市场建设滞后,而且规模太小,企业很难通过债券市场来融资。

2.建议

(1)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偏低,企业有相当的举债空间,可以进一步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

(2)农业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限制盲目筹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司公司融资时先要预测项目资金需求量,权衡资本成本高低,考虑资本结构优劣,之后进行筹资,这样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6]

(3)应该提高经营和管理能力,在合适的前提下,可以出让小部分国有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吸引外国资本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7]

(4)国家除在宏观政策上对农业给予现有的扶持和重视外,还应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并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让农业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中长期信贷。

参考文献:

[1]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文彤.世界优秀统计工具SPSS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3] 周焯华,陈文南,张宗益.聚类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2.

[4] 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吴晓求.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J].金融证券投资,2003.

[6] 郑家喜,杜长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

[7] 张云琳,万玺.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途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2.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4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中国农业与资本市场发展融合的必然产物,其经营效率的高低不仅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如企业规模偏小、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表现欠佳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探析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剖析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整个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

本文实证分析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运用DEA超效率模型测算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第二步,为研究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以DEA超效率模型测算出的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 一) 基于超效率 DEA 模型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常用模型有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BCC模型。然而,当多个评价单元( DMU) 同时达到有效,即效率值为1,以上两种模型均无法区分有效组效率的高低程度。为区分各DMU的效率高低,Banker和Giffored在对DMU进行评价时 ,首次尝试 将有效DMU组排除在 外 ,在CCR- DEA的基础上构建了DEA的超效率模型。

本文在借鉴不同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考虑到行业自身特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合理性,本文以固定资产净值、营业成本以及财务费用为投入指标;以净利润、营业收入以及每股收益为产出指标进行效率测算。用EMS1.3中的超效率模型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9—2013年各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uper OE表示基于DEA超效率模型的企业经营效率值。

( 二) 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检验模型

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二步是以第一步中得到的各企业的经营效率值( Super OE) 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在综合考察Habib和Ljungvist( 2005)[1],He和Chen( 2007)[2]等学者的实证研究后,本文将具体研究变量及指标设定如下: 在企业运作方面,本文将考虑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以及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这三个变量;在企业治理方面,考虑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性质两个因素。因此,本文建立如下实证检验模型:

其中,下标“it”表示企业i和年度t,α0为截距项,α1~α5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本文采用企业总资产作为衡量企业规模( Size) 的代理变量。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考察值。一般而言,企业能在不需要增加固定投入的情况下,依靠产量增大导致的规模扩大来获取规模收益递增效益。因此,本文假定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规模越大,经营效率越高。

企业年龄( Age) ,本文以2013年为基期 ,以样本公 司的上市年 份与基期 的差值作 为样本数 据对该指 标进行刻画。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年龄较大的企业相关经验较为丰富并拥有较高的企业信誉度,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经营效率比年龄较小的企业更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农业类上市公司上市年限( Age) 越长,其经营效率越高。

企业总资产周转率( Atr) ,该变量主要用于考察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本文假设,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

本文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 Cr1) 表征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一般认为,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为维护其自身利益,会通过监督企业经营者以及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价值,从而使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逐步趋同,产生利益趋同效应。因而,本文假定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经营效率也越高。

控股股东性质 ( Ltype) , 若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法人股,则Ltype取值为1,否则为0。根据“掠夺之手”理论,国有控股所产生的实际控制人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本文暂且假定公司控股股东性质与企业经营效率负相关。

二、数据及描述性分析

(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本文在剔除ST、停牌企业后,选取了2009—2013五年间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以农、林、牧、渔为主要经营活动以及直接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56家食品饮料加工企业作为评价单元,共280个平衡面板数据。为消除投入产出指标出现负值时对DEA模型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极差标准化对DEA模型中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无量纲标准化处理[3]。

( 二)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

在运用EMS1.3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值后,得出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效率( 如表1所示) 。

我国农业 类上市企 业间经营 效率存在 较大差距 , 表现出明显 的“马太 效应”。从 表1可知 ,2013年的数据 差异最为明 显 ,最小值为0.7788,而最大值 高达5.6926。虽然经营 效率五年 内均值超 过或临近1, 但在2009—2013年五年中 ,效率值大 于或等于1 , 即达到DEA有效的企业 并不多 ,2009年、2010年为7家 ,2011年为9家 ,2012年为8家 ,2013年仅为5家 ,均不超过 总体数量 的20%,可见大多 数农业类 上市公司 仍处在经 营无效状 态。同时 ,企业经营 效率均值 在2011年达到最 高值后 , 呈逐步下降 趋势 ,说明我国 农业类上 市公司经 营还未进 入良性发展 阶段。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了混合OLS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具体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 。

注:*、**、*** 分别表示 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P 值。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其中,α0截距项,ε为残差值。

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与经营效率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仍处在依靠规模扩张增加企业绩效阶段。这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规模普遍偏小的现状密切相关,较大的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 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企业盈利。因此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应适当地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上市年龄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上市年龄的系数为正但数值较小,说明上市年龄与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不大。一些较早上市的农业类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但是,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体制陈旧、僵化,年龄较大的企业较难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并未获得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学习和经验积累效应发挥并不明显。

表征企业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相比于总资产周转率低的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较高的农业类上市企业其资产利用效率更高,表现为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更加准确,销售渠道更加完善,充分依靠产品市场化实现其理想的生产经营绩效。资产周转率作为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因素中较为显著的环境变量,应受到企业的重视。

公司国有性质与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负相关。国有控股由于其特殊的委托代理形式,形成了行政上的超强控制与实际国家股权人格化缺位现象,很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最终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加剧,不利于企业绩效的增加。

股权集中度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负相关,且影响程度较强,这与预期假设相反。理论上,较高的股权集中程度更有利于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时迅速地作出决策、有效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较高的经营收益。然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不仅降低了控股股东治理职能,同时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易导致大股东以公司利益为代价谋求控制权私利如自立性并购行为的发生,形成“壕沟防御效益”,最终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我国56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DEA超效率模型测 算并比较 了其2009—2013年间的企 业经营效率,同时运用面板数据的混合OLS模型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各企业经营效率差异较为明显,多数企业处于经营无效状态;另一方面上市年龄、企业规模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对于企业经营效率产生正面影响,而企业国有性质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则负向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5

关键词:融资效率,DEA,农业类上市公司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成为上市公司。据资料显示,截至2015 年11月,中国已经有157 家农业龙头企业在A股上市,252 家农业类公司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得到政府的各种支持,但是农业类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后却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被农化趋势日益严重; 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下,盈利能力普遍不足; 经营规模偏小,规避风险能力不足,亏损严重; 违规问题严重。因此,如何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正确评价,并对影响其效率差异的各种可能性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France Modigliani和Miller( 1958) 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公司的总价值与公司的融资结构无关,融资结构只能影响到公司利润的分配问题,并不能决定公司整体利润的大小。Ross( 1977) 运用博弈论模型描述了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从而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负债决策模型,认为企业通过负债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经营前景等信息。高负债率会导致企业的破产风险加大,只有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才会提高负债率。Myerws和N. Majluf( 1984 ) 在逆向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融资的优序理论。企业进行融资时有限考虑内部融资,当内部融资不满足融资需求时才会考虑债务融资,然后考虑发行公司债券,最后才会考虑发行公司股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Berger和Undell( 1998) 将公司融资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形成了企业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其对资金的需求、企业规模和信息约束条件等微观条件的要求不同,而这些因素恰恰反映了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内在原因。Titman和Wessels( 1998) 以1972—1982 年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独立性、融资成本、资金需求变化等都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并且进一步指出企业负债率和公司经营绩效呈反比例关系。Banker和Wurgler( 2002) 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在发展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相机抉择行为影响。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认为历史市场价值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只是企业历史上有意的市场相机抉择行为的积累结果。

以上关于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涵盖了资本结构、资本市场信号传递、融资顺序等方面内容。虽然这些理论并没有直接对融资效率问题进行分析,但却为国内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曾康霖( 1993) 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融资效率”一词,他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效率和成本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导致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导的六大原因,并提出了在当时经济发展阶段背景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政策。宋文兵( 1998) 提出不同的融资方式是一种制度设定,认为融资效率包含两方面定义: 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并从这两方面深入分析了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融资效率,最后得出结论: 股票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效率、企业风险管控、金融风险防范上并不比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更好。卢福才( 2000) 通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历史演变、企业融资的宏观效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融资效率”体系,指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分析。其中,微观效率主要是从企业本身角度对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融入效率、融出效率和法人治理效率三方面内容。而宏观效率是从企业融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角度出发的,是企业融资的外在效率。肖劲和马亚军( 2004) 从比较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融资效率,提出企业融资效率是能够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并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对融资效率的概念作了进一步解释。他们建立了一个包括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融资方式选择动因与企业制度效率、融资方式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内的企业融资研究框架。古华和李长智( 2009) 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其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融资结构总体上与业绩呈现不完全负相关关系。

以上研究成果为正确评价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水平和制定提升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战略方案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随着理论分析日益成熟,部分学者采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模型对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大部分研究是从金融学角度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分析,很少从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一) DEA模型和指标设定

DEA模型是由A. Charnes、W. W. cooper和E. Rhodes( 1978) 提出的一种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目标决策方法,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的绩效评价,在军事、生产、经济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 DEA模型的构建

DEA模型包含CCR和BCC模型,CCR模型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得到结果为技术效率( TE) 。BCC模型假设规模收益可变,在CCR模型基础上加入一个约束条件,可得到纯技术效率( PTE) 和规模效率( SE) ,其中TE = SE* PTE。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 j = 1,2,…,n) ,每一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输入向量为( x1,x2,…,xm) ,输出向量为( y1,y2,…,ys) ,对于任意决策单元,在满足凸性、锥性和无效性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的观测值( Xj,Yj) ( j = 1,2,…,n) ,可得生产可能集为:

可以得到以下DEA模型( BCC模型) :

其中,m表示输入指标个数,s表示输出指标个数;xij0表示第j0个决策单元的第i项输入,yrj0表示第j0个决策单元的第r项输出,可简记为x0,y0; s-和s+为松弛变量; ε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运算中取正的无穷小。

2. 决策单元的选择

选择决策单元实际上就是确定相互比较的参考集,为了使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的整体情况,本文选取2014 年138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参考集,数据来源于2014 年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在选取样本时作以下删减: 剔除ST公司,因为ST公司财务状况异常,不具有普遍性; 剔除二次发行、全部特殊定向发行的特殊公司。

3. 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分析

为全面评价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建立以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 1) 输入指标

①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总体规模的大小以及融资状况,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种形态的资产总额。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

②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是资本结构状况的指标,反映资本结构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的杠杆状况。

③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状况。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在2 上下是最佳状况。

④无形资产占比。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是通过外部购买形成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⑤所有者权益总额。该指标是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表示一个财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 2) 输出指标

①总资产收益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单位资产所创造的利润收入。总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总资产额。

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成长性。营业收入增长率= (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100% 。

( 3) 原始数据的纲化处理

DEA模型要求输入输出指标值为非负,而实际运用中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含有部分负值,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非负处理,并且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因此需要将原始数据按一定函数关系归集到某一正值区间,具体方法如下:

其中: mj= min( xij) ,mj= ma

( i = 1,2,3,…,n) ,yij=[0,1]

( 二) 融资效率评价结果与分析

1.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总体状况

利用MAXDEA5. 0 计算,得出各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值( TE) 、纯技术效率值( PTE) 、规模效率值( SE) 以及规模报酬状况。其中,技术效率值( TE) 反映上市公司因投融资技术进步而使产出提高的程度。纯技术效率值( PTE) 反映上市公司在资金配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资金浪费。规模效率值( SE) 反映上市公司资金投入与产出是否满足规模收益。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总体情况如表1 所示。

数据来源:138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

由表1 可知,在我国138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中,有30家的技术效率有效,占选取样本总数的22% ; 有47 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有效,占比34% ; 有30 家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有效,占比22% 。在技术有效的30 家上市公司中,相关的松弛变量均为0,表明这些企业在CCR模型下同时达到了规模收益不变和技术效率有效的状态,其投入与产出处于生产前沿面上,不存在过度投入和产出不足,融资处于完全有效状态。在纯技术效率指标中,有17 家企业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技术效率无效,说明其融资效率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规模状态制约了企业的成长。规模效率状况与技术效率一致。其余的91 家企业既非技术有效也非规模有效,占比达到66% 。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是低效的。为进一步说明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总体形式,对138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作进一步分类,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数据来源:138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

由表2 可知,138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在0. 9 以上( 不含1) 的占比较高,占比分别为44% 和73% ; 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在0. 8 以下的占比分别为4% 和1% ,说明大部分企业只要在原有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就可以实现融资效率有效。

2.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规模效率

如图1 所示,技术效率非有效的108 家上市公司中,有28 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有80 家公司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意味着58% 的上市公司投入“过量”,但是从企业的资产总额来看,企业远没有达到“投资过量”的阶段,说明企业的资金资源并没有达到优化配置,以至于增加每一单位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是递减的。说明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饱和的,所以企业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更新,增加其技术含量,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品布局,以防止恶性竞争。

数据来源:138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

3.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行业分布

从30 家技术效率有效的公司中,作进一步行业分类,计算结果如图2 所示,食品制造业有14 家,占比达47% ; 其次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分别各有5 家,占比同为17% ; 其他农、林、畜牧、渔业总共加起来6 家,占比20% 。可以看出,技术附加值对于农业子行业的效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传统农业的融资效率不高,需要改善的空间很大; 在食品深加工领域,企业的融资效率更高,企业发展规模与资金运用程度更合理。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选取的138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 有22% 的上市公司达到技术效率有效; 有34% 的上市公司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 有22% 的上市公司达到规模效率有效。其中,传统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较低,农业深加工产业的融资效率较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数据来源:30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

( 一)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本文研究发现,62% 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是行业内企业发展的规模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以总资产指标为例,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差异巨大,其中30 家技术效率有效的企业平均资产68亿元,农业类上市公司总体的平均资产为50 亿元,企业的资产规模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但是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配置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投资,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投资,避免低效投资。

( 二) 科技研发水平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领先行业平均水平的重要保证。农业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容易导致企业的营业收入出现大幅波动,从而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研究结果表明,30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 04,全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比的平均水准为0. 06,无形资产占比与融资效率并未呈现出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科技研发水平,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应将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对于农业类上市公司提升融资效率,稳定企业的营业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三) 培育核心竞争力,注重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从融资效率的行业分布来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融资效率远高于传统农业的融资效率。在主营业务收入水平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高于传统农业。因此,农业类上市公司应注重全产业链的平衡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3 家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达到有效,说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提升融资效率水平。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关键在于使企业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出最大价值,通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保障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守国,孔军,刘思佳.基于DEA模型的陕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2).

[2]刘力昌,冯根福,张道宏,毛红霞.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J].系统工程,2004(1).

[3]管延德,戴蓬军.基于DEA的农业上市公司效率研究[J].财会月刊,2011(24).

[4]王新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7.

[5]马可,雷汉云.基于DEA和Logit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J].海南金融,2014(1).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6

一、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分析

(一)会计确认的特殊性。

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在于确定会计核算的目标和范围。生物资产作为一类特殊资产既普通又特殊,特殊在于生物资产有其自身的生物特性,例如生物转化能力、自然增值性、经营周期不可控、后续支出费用大等,这就要求对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既有与一般资产的相同之处,又有自己一定的特殊之处。

(二)会计计量的特殊性。

生物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部分,其中,初始计量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后续计量过程中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特定条件即公允价值能可靠取得。

(三)会计披露的特殊性。

基于对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质量要求,生物资产信息披露按照公开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基于生物资产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特殊性,其披露也相应具有特殊性。

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可靠性分析。

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下,企业应严格按照可靠性的要求,真实可靠地确认、计量与披露生物资产信息。事实上,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目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不尽如人意。此外,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粉饰、重形式轻内容的表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可比性分析。

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主要是指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信息可比及相同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信息可比,信息使用者通过比较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做出最有利的决策。现阶段,我国各农业类上市公司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明细在财务报表项目中的列示基本保持一致,但仍有个别情况不尽如人意,如生物资产的列示有的列入存货项下,有的列入在产品项下,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三)及时性分析。

生物资产作为农业类上市公司特殊、主要的资产通常受到生长周期长、自然增值、面临风险等影响,信息披露不及时。通常情况下,农业类上市公司信息不确定性和年报披露时间成反比,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生物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模式,也影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生物资产与其他普通资产的区别在于生物资产能不断生长、繁衍,而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生物资产的确切价值,影响了及时性。

(四)相关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基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很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财务报表上生物资产“自然增殖”的能力不能得到真实体现。同时在“能少披露就尽量不去多披露,能足以应付即可”的观念下,财务报表外所披露的与生物资产相关的信息也少之又少,附注信息即使披露也是对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生物资产的再解释,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生物资产价值创造的能力。以上种种使得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与“相关性”标准相差甚远。

(五)完整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详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农业类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目录后第一部分对重大的风险进行单独披露,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公司只是采用详见某章某节来代替揭示所存在的风险;交易主体的披露,某些公司披露过于简单,没有详细地披露到金额或名称;对生物资产的披露也不完整,有的公司甚至只是在财务报表中列出数据,没有进行必要的详细分析。这些问题进一步影响了财务报告的质量。

(六)透明度分析。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生物资产信息既能通俗易懂又能便于使用。现阶段,农业类上市公司对于生物资产的披露更加侧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信息,披露语言专业性较强,导致利益相关者在了解农业类上市公司情况和生物资产信息时经常被误导。与此同时,由于生物资产的复杂性,财务报表中农业活动中的实质性问题更容易被掩盖,降低了生物资产信息的可读性。从公司层面上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公司的能力或财力不支持;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可能刻意回避某些关键性的生物资产信息。生物资产信息重形式化披露,对关键性问题的回避最终导致了信息透明度的不足。

三、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方法选择。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将要解决的大而复杂的问题比作一个多目标的大系统,进一步将这个大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目标,根据相对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与之对应的评判矩阵,得出相对于上一层的相对权重,层层计算直至目标层。进一步计算出对于目标层的总体权重,从中选取最佳方案。另外,为了使主观判断更接近实际,要在每一个计算轮回里进行一致性检验,即通过公式检验判断开始设定的相对重要性的合理性。判断公式为:

其中,λ:最大特征根;N:矩阵的阶数。运用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衡量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的值如表1所示。

一般情况下,CR=CI/RI<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该方法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系将无法定量的影响因素数值化,同时利用隶属度理论给每个因素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判事物进行定量评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事物。

(二)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根据以上对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特殊性及财务报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评价指标选取分为三大部分:总体质量评价指标、内容质量评价指标、披露质量评价指标,见表2。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分别选取了审计意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完整性及透明度,共7个一级指标来评价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见表3。

构建判断矩阵:

计算相对权重的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每一行的连乘积;其次,计算Bi的7次方根;再次,计算7个C1i之和;最后,将向量C1i正规化得到向量C2i=C1i/S。C2i即为7项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

一致性检验具体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得λmax=7.05250;其次,计算CI值,CI=(λmax-N)/(N-1),得CI=0.00875;再次,计算CR值,CR=CI/RI=0.00663<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因此,六项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为:审计意见0.35759,可靠性0.24010,相关性0.15796,可比性0.04153,及时性0.10202,完整性0.04153,透明性0.06539。

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1)审计意见。根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同审计意见赋予其相应的分值。

(2)可靠性。可靠性指标选取不良记录、财务重述、前期差错更正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

判断矩阵B1略,计算得出相关性指标的特征向量为W=(0.5396,0.297,0.1634)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0046,CR=0.0079<0.1,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不良记录0.5396,财务重述0.2970,前期差错更正0.1634。

(3)相关性。相关性指标选取确定价值和预测价值两项指标对其进行评价。

相关性判断矩阵B2略,计算得出相关性指标的特征向量为W=(0.75,0.25)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CR=0<0.1,具有一致性。及时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确定价值0.75,预测价值0.25。

(4)可比性。在此选择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和变更原因披露两项指标进行评价。

相关性判断矩阵B3略,计算得出相关性指标的特征向量为W=(0.75,0.25)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CR=0<0.1,具有一致性。及时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会计政策、估计变更0.75,变更原因披露0.25。

(5)及时性。及时性指标通过核算及时性、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来衡量。

及时性判断矩阵B4略,计算得出相关性指标的特征向量为W=(0.75,0.25)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CR=0<0.1,具有一致性。及时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核算及时性0.75,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0.25。

(6)完整性。完整性指标通过内容完整、财务报告披露数量完整来衡量,数量完整就是要按时披露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完整性判断矩阵B5略,计算得出相关性指标的特征向量为W=(0.75,0.25)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CR=0<0.1,具有一致性。及时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内容完整性0.75,财务报告披露数量完整性0.25。

(7)透明性。透明性指标通过诚信档案、审计委员会、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来衡量。

透明性判断矩阵B6略,计算得出特征向量W=(0.2776,0.1603,0.0953,0.4668)T,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CI=0.0104,CR=0.0116<0.1,具有一致性。重要性内部因素相对权重:诚信档案0.2776,审计委员会0.1603,两职合一0.0953,独立董事比例0.4668。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的优化值设置为1,并根据欠优的程度,其评价值在0到1之间。根据企业的财务报告二级评价指标被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根据其优劣程度,分别赋值。评价标准如下:优1、良0.75、中0.5、差0.25。根据打出的分数,结合该二级指标在所对应的一级指标中所占的百分比,得到一级评价指标的得分,再乘以它的权重,即为计算出的该公司最后的得分。

3. 具体计算。

本文根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别选取不同的赋值方法。一是指标可以根据以上分析直接评定对优隶属度,对于非此即彼的特殊情况优评分为1,否则为0。二是定量指标,依据已存在的标准划分取值区间,再根据所属区间划分其对优隶属度进行评分。有多个影响因素的二级指标,可以选定其n个影响因素,每个影响因素分别评价其优劣程度,最后计算各个优劣度所占的比重乘以该等级相应的得分,即为该指标的对优隶属度。如有x个影响因素评价为优,则其比重为x/n;若y个影响因素评价为中,则其比重为y/n。最后该二级指标得分=x/n×1+y/n×0.5。

(四)具体评价模型。

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首先要根据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确定二级指标的优劣程度,得出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再乘以该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得出所在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再乘以一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求和得到财务报告质量得分。构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评价模型:,其中ai代表各个一级指标的得分,bi代表该指标的权重。,其中cn代表各个二级指标的对优隶属度,dn代表该指标的权重,n为该指标影响因素个数。

四、结语

本文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适合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由于水平有限及经验不足,可能在指标选取和构建方法选择方面有不当之处,因此,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以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分别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侧重的信息需求分别设置权重来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摘要: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高质量财务报告对于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评价财务报告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行业特性,会计确认、计量、披露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农业类上市公司特点,旨在构建适合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信息使用者评价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吕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3).

[3]刘明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5,(14).

[4]葛家澍,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1,(11).

[5]王丹红.论财务报告质量评价[J].财政监督,2015,(23).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7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五年历史了,如果要回顾这些年来资本市场上的财务造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案例所占的比重可谓是“一枝独秀”,而且其每一个造假案例几乎都堪称资本市场上的“经典案例”。除了广为人知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丰乐种业、草原兴发、绿大地、万福生科这六起财务造假案例外,还有诸如罗牛山、牧原股份、雏鹰农牧、獐子岛等被公开质疑过存在财务造假行为,但未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的公司,其是否真的存在造假行为,还需等待证监会的检查。

这些农业类上市公司,在造假行为东窗事发前往往有着惊人的业绩表现,并且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但当他们的面具被揭开后却在资本市场中掀起巨浪,一次次地刷新了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底线。资本市场造假层出不穷,固然是缘于资本市场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但农业财务造假的发生频率如此之高,而且造假手法雷同,原因究竟是什么?

本文对农业上市公司盈余操纵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模式进行更好的监管,更能通过问题找到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动机分析

盈余操纵行为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并最终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其行为,对遏制这种行为提供依据和帮助。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很多,如避免亏损、扭转亏损、夸大亏损、利润平滑等等,以此来保持公司股价,维持良好形象,为公司进一步圈钱做准备。而当以下两种情况发生时,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往往是最强的。

1. 保牌动机。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当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年度出现亏损,该公司的股票就会被ST,连续三个年度亏损将暂停上市,以后一个半年内如果未能扭转亏损,将被取消上市资格。因此,亏损上市公司如果想要保住上市资格,就必须避免连续亏损。在这种时候,公司很难在短时期内依靠自身主营业务扭亏为盈,因此企业高管往往会想方设法在准则制度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各种手段技巧,防止继续亏损的出现。而当盈余管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变成盈余操纵甚至财务造假。

2. 再融资动机。

对上市公司来说再融资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在资本市场获得大量资金,而配股是再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配股能帮助上市公司迅速注入后续资金,更加有利于企业开展投资项目。根据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要配股,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须达到10%以上,为了达到最低配股资格线,获得配股资格从而顺利地进行再融资,上市公司就会进行盈余操纵。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盈余操纵动机

除了以上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普遍动机外,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频率高也与其本身的特质相关:

1. 农业属弱质行业。

农业类企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其普遍利润率较低,难以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因此财务造假的动机会更强,并且程度也会更大。农业企业的弱质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看出:

第一,不仅生产周期性较强,而且盈利周期性非常强,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不畅,经常会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难以保持收益稳定增长。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扩张和利益冲动。而一旦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产品积压时,除了在销售数量价格方面会使利润大幅下降外,生物资产存货的易腐性也会导致大量的减值,进一步重创利润。

第二,工商业企业单位产品利润动辄成百上千,理论上只要需求增长,就可以无限扩产。农业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则往往会受其土地水域本身面积、单位产值、销售价格诸多限制。农业类企业行业壁垒较低,农产品又属于社会消费品,国家对其价格有严格的管控,很难有上涨的区间。虽然对于农业企业而言例如珍贵的中药材或是稀有的水产品的单价也可能十分昂贵,2001年银广夏就造就了天价中药材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但这个神话很快就被戳穿了,珍贵中药材的“贵”体现在物以稀为贵,它的生长需要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大规模种植或养殖的东西一定不会是昂贵的。而老牌绩优的蓝田股份上市四年资产翻十倍的传奇故事,也因为一个简单的单位成本计算,鱼鸭养殖每亩产值3万元而终成闹剧。

第三,受不可控的环境影响大。农业企业本身就具有“看天吃饭”的特质,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最早退市的“粤金曼”就是从事鳗鱼养殖的公司,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因为自然灾害而退市的企业。2014的獐子岛也因为冷水团事件巨亏8亿元。这些自然灾害的风险给农业企业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不可逆的。

2. 盈余操纵成本低。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政策倾向性是很明显。我国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农业类企业在税收减免、政府补助等方面都享受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农业企业的税负本身较低,有些领域甚至完全免税,而上市的农业企业是农业企业中的佼佼者,能够享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普通企业虚增利润一百万元,至少要拿出二三十万元来交税,如此高的税费即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也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造假成本。而农业类上市公司无论是流转税还是所得税都能够享受很多优惠,极大地降低了造假的税务成本。

三、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利润操纵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存在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存在很大的主观任意性,因此反映的信息往往不够客观真实,这为企业盈余操纵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洗大澡”和“甜饼罐”两种方式。“洗大澡”即在某一年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造成当年大幅亏损,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好准备。“甜饼罐”即在以前年度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年度分次冲回,帮助企业树立经营业绩稳步上升的形象。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 8),该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定了对于长期资产企业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准则对企业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范,有效地减少了上市公司滥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该准则制定也对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规范,如下表所示。

CAS 5将生物资产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非经营性的特点,不计提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由于具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特性,因此在减值计提方面参照CAS 8,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消耗性生物资产由于在会计特性上类似于存货,因此减值准备计提时也遵循存货减值准备的原则,减值影响因素消失,减记金额在原计提的金额范围内予以转回。

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持有时间长、单位金额大,其本身的盈余操纵空间很大,与国际上的IAS 41相比,我国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转回进行了限定,盈余操纵的现象也相应减少。对于存货来说,由于存货的持有时间很短,本身很快就会被变现计入损益,并且本身存货在计量上均趋于稳定,因此本身利润操纵空间较小,因此遵从国际会计准则,减值允许转回。

笔者认为,虽然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本质上类似于存货,但在实际计量中两者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商业企业的存货一般批量生产,生产期很短,而消耗性生物资产如扇贝、海鲜等,从投入到产出可能长达好几年,期间的自然风险因素很多,导致消耗性生物资产计量上的主观性和可操作性远远高于普通工商业的存货。并且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大量持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农业企业来说,其利润操纵的动机也强于普通企业,因此可以发现在各个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或者疑似利润操纵案件中,生物资产减值或作为主要手段,或作为其他利润操纵手段的辅助常常贯穿案件始终。而这些计量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交易。从初始确认阶段来看,农业企业中无论是消耗性生物资产还是生产性生物资产,其采购和销售的交易大多在农业企业与零散的农户或者小作坊型的企业之间完成。作为采购方时,由于销售方很难具备以银行资金支付的条件,农户法律意识较弱,对企业是否开具发票不甚关心。再加之,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客户较为零散,如果进行财务核查,很难保证核查的覆盖率。普通的工商业企业,上下游的供货方和销货方多为企业,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均需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而银行到款证明、银行对账单等外部凭证难以伪造。而农业企业上下游终端分散并且大多数交易为现金交易,对生物资产初始入账时数量和金额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核实,这为财务造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特性表现在销售阶段主要为虚构收入,表现在采购阶段主要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虚增。这种利润操纵的手段主要出现在上市公司配股或发行新债等再次筹资之前,一旦筹资工作结束后,上市公司极有可能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手段,自然将这部分资产的水分蒸发于无形。

2.资产清点难度大。在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其生物资产的盘查极其困难。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会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价值很难以市场平均价值来衡量的,对于数量的盘点更是要考量审计师“上山下海”的本领。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盘查、计量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准确判断是极其困难的。同时,气候环境也是一不可预估的因素,往往农业类上市公司会对即将成熟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大量地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其归因为自然灾害,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却难以追溯。

3.公允价值难以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方式是以公允价值为主、历史成本为辅。而我国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则是以历史成本法为主、公允价值为辅。以公允价值计量则不再存在减值准备的利润操纵模式了。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目前还是很难在农业企业中普遍适用,这是因为:(1)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备,资产评估体系不完整,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2)我国拥有生物资产的公司由于较为分散,因而难以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农业企业难以获得生物资产价格信息;(3)公允价值的取得首先需要会计人员能够收集到市场价格信息,并运用农林行业相关知识和估价技术以及必要的计算技能,此外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还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以上农业类企业盈余操纵的动机和手段的分析,我们认为必须从准则的制定、制度的设立等多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规范:

1.减值转回相关会计政策制定。从CAS 5中对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来看,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后减值准备可以予以恢复,计入当期损益。我们应该认识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如扇贝、海鲜等,从播种到收获往往会横跨多个会计年度,且其金额和数量均难以估计,如当年的蓝田股份就曾试图通过该项会计准则给自己的财务报告“洗大澡”。因此我们建议在准则制定中适当考虑农业上市公司的特性,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做出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修订,以减少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

2.改进现有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证监会关于IPO、增发、ST和摘牌的衡量指标往往十分单一,如连续三年盈利、近三年加权平均收益率6%等等,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证券管理部门将会对其做出暂停股票上市的决定。往往在这种时候,一些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动机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以免遭受证监会摘牌。为了防止上市公司为了IPO、增发、摘牌而片面追求收益指标,利用盈余操纵扭曲会计信息,我国应当积极建立起一套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而不是简单地以净利润为标准,使IPO、增发、ST、退市等相关规定的标准趋于合理。

3.建立“吹哨人”制度。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无论是资产的盘点还是其价值的计量都具有难以想象的复杂性,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审计和调查工作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外部第三方对企业的监督效果也始终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知情人士主动举报公司的违法行为。

摘要: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回报率较低、业绩平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迎合投资者,农业类上市公司往往具有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由于农业企业中有大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在,无论是价值确认上的壁垒还是意外自然灾害的发生,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计提和确认都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创造了大量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进行研究,对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提出建议,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盈余操纵

参考文献

李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1(6).

资源类企业香港上市指引 篇8

一、资源类交易所概况

环视全球, 大小的交易所非常多, 比较著名的有纽交所、纳斯达克、联交所、上交所等等, 但如果考虑到资源位置、定价能力、融资功能、流动性、估值倍数、便易性等方面, 适合国内资源类企业挂牌的交易市场主要有三个, 分别为多伦多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和内地交易所。这三个市场各具特色:多伦多交易所是全球矿业交易所的领导者, 全世界55%的矿业上市公司在此挂牌, 目前整个市场有超过1500家公司, 未盈利的企业也可以在此上市, 其在盈利状况或营业记录方面基本没有硬性的规定, 除必要的营运资金要求外, 其上市融资关键性指标有勘探权或开发权及资源储量;香港联交所并非资源类公司传统意义的上市集资地, 但近年来, 越来越多资源类企业选择在港上市, 资源类企业赴港上市, 主要看重香港作为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 而目前中国是全球能源、矿产、金融和食品的主要消费国。2010年6月联交所修改规定, 未盈利的企业也可以在联交所挂牌, 到目前为止, 资源类上市公司已占上市公司数目12%, 占市值17.3%, 挂牌中91%资源矿产公司在中国拥有资产;内地交易所对挂牌的资源类项目没有特殊的条文, 上市的企业需要满足盈利和记录方面的一些常规规定, 同时实行核准制, 借壳的标准也非常高, 等同于IPO。

综上所述, 从操作性和便利性而言, 香港联交所是国内资源类企业上市的第一选择, 近几年来, 香港已经慢慢成为资源类公司的天堂, 纷纷有资源类公司到香港挂牌, 如:瑞金矿业、中国金石、南戈壁、巴西淡水河谷、俄铝、嘉能可、力量矿业、旭光能源、恒鼎实业、中国多金属、金川矿业等……。

二、联交所非盈利资源企业的上市豁免条件

香港联交所出台了上市规则第十八章[1], 根据此章程, 资源类企业于香港挂牌, 并不需要满足盈利、连续记录、所有权等条件, 而在实际操作中, 联交所会有以下要求:董事及管理层成员在采矿及勘探领域拥有至少5年经验, 投产所需资本成本及时间有详细的估算, 投产所需流动资金有详细的估算 (联交所会严格审查流动资金预测, 尤其注重当前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 须证明公司有足够资金来支持上市后12个月内预测所需的运营资本的125%) , 存在具备经济可开发的充足资源量, 拥有相关经验值独立人士出具的技术意见, 拥有勘探和采矿的合法权益 (发行人需要证明其持有相关探矿权。如果资产尚未投产, 发行人必须具体披露公司预计获得采矿权所采用的相应步骤) 。

香港的十八章可以说为国内资源类企业开启了资本市场上市的一扇便捷大门。

三、核心操作指引

(一) 矿种选择

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地水资源。由于市场的特殊性, 并非每一种矿产都可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 也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受到投资人的追捧。像林业及大理石, 在早前的联交所一度受到投资人之热捧, 但由于后面爆发出来的公司财务注水、储量造假等丑闻, 此类的项目二级市场市值波动很大, 投资人亏损严重, 新上市的资源类企业应尽量避免之类矿种。另外有些矿种如黄金, 是国家战略资源, 不能做外资架构的, 也需要多留意, 类似矿种可参考国家最近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目前香港市场的急缺投资品种主要有:油气、铁、铜、铝、钾、镍、铬、锰等。另外香港市场的常见投资品种还有:煤炭、黄金 (境外架构) 、秲土、有色 (钨钼铜铅锌锡等) 、铝土矿、铁、锰、钾盐、磷矿等。

(二) 项目初判

资源类企业到香港联交所上市, 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矿权设置一定要弄清楚, 复核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本勘查区或核实区与周边矿权的关系;探矿权内容:发证机关、证号、有效期、探矿权人名称、勘查项目名称、勘查矿种、勘查单位、项目名称、勘查面积及拐点坐标;采矿权内容:发证机关、证号、有效期、采矿人名称、矿山名称、面积、生产能力、矿权范围平面坐标及标高等。核实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划定矿区范围批文文号、面积、拟定生产能力、开采矿种、平面坐标及标高, 采矿权的具体信息。

(三) 储量分类

按固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资源的经济储量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和合内蕴经济的, 香港联交所上市一般要求研究对象是内蕴经济的储量, 并主要关注331、332和333, 对于334而言, 其不作为评价依据。

(四) 储量标准

由国内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暂不受联交所认可的, 香港联交所目前认可以下国际标准:《jorccode》-即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矿石储量报告规范, 《ni43-101》-即加拿大地质规范, 《sam rec》-即南非规范, 《PR M S》-即美国石油工秳师学会。一般而言, 根据不同的矿种, 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估报告机构, 相关费用在百万以上。

四、资源类企业上市的模式

目前, 已在联交所挂牌上市的内地公司有两种模式:一是以H股上市, 二是以红筹股的形式上市。H股与红筹股的区别在于公司的注册地点不同, 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成为H股。另一种公司的注册地不在中国境内, 而是在香港、百慕大、开曼群岛等地, 但其业务在中国内地, 称为红筹股。

(一) 以H股的方式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中国内地企业直接以H股的形式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除满足联交所上市要求之外, 还必须符合中国内地相关部门的要求。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7月14日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中, 规定企业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后方可申请到境外上市, 包括企业的净资产不能少于4亿元人民币及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能少于6000万人民币等。中国企业以H股形式在香港主板上市还需符合其他额外的要求, 包括:发行人必须是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有H股必须由公众人士持有, 除非联交所使其酌情决定权而另行准许;最少两名执行董事需经常居住于香港 (除非联交所的豁免) ;国内发起人则受中国《公司法》的规定, 自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起三年内不得转让股权;上市后保荐人须留任一年以上等。

(二) 以红筹股的方式在香港上市

红筹上市是指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以在开曼群岛、维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特殊目的公司 (SPV) , 再以境内股权或资产对SPV进行增资扩股, 并收购境内企业的资产, 以境外SPV名义达到在香港或内地之外的资本市场上市的目的。

通过红筹的形式在香港上市, 首先适用法律比较容易被各投资方接受。红筹上市的主体都是在离岸地注册的特殊目的公司, 这些离岸地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相比较中国法律来说更容易被国外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所认可。其次, 股票可流通范围较广, 股权运作方便。再者, 离岸地的税收豁免。离岸地政府对海外控股公司除收取有关注册、年检等费用外, 不征收任何税收, 这使上市主体将来进行各类灵活的资本运作的成本大大降低。

由于H股发行面临较复杂的审批环节, 实际上市案例中多以红筹架构为主。

五、实操案例

中国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多金属) [3], 上市编号02133.H K, 是一家通过联交所第18章新规上市的未盈利资源类企业, 2009年搭建红筹架构, 于2011年12月挂牌上市。

(一) 公司简介

中国多金属是一家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专注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投资控股公司。公司是纯采矿公司, 只进行矿产资源之探矿、采矿及初步选矿等上游业务, 而并无精炼及冶炼等下游业务。2009年12月, 中国多金属在德宏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德宏银邦矿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并通过银邦控股盈江县昆润实业有限公司。目前, 其在云南省拥有及营运一个大型高品位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场狮子山矿场, 其蕴藏大量高品位的银储量;亦拥有大竹棚矿场的探矿权。根据赫氏报告, 按资源计算, 中国多金属是中国云南省最大的铅及锌纯采矿公司。

(二) 发展历史

2009年11月, 于开曼群岛成立中国多金属, 并透过子公司盈江县智源矿业以208万元从辰阳经贸手中获得狮子山探矿权;

2009年12到2010年2月, 引入战略投资;

2010年2月, 狮子山项目开始建设;

2010年7月, 202万元竞拍收购大竹棚资产探矿权;

2011年6月, 获取收购大矿山90%权益的权利, 签订收购李子坪90%权益的协议;

2011年11月, 狮子山项目开始商业性生产;

2011年12月, 香港联交所上市。

(三) 资产与储量

狮子山矿场采矿许可证为期15年, 于2026年4月届满, 覆盖3.2平方公里的面积。该矿场目前处于商业生产阶段, 现时采矿能力为700吨/日。根据狮子山矿场的JO R C矿石储量802.4万吨, 目前估计生产水平在2011年48千吨/年、2012年419千吨/年、2013年起为660千吨/年, 预计狮子山矿场的矿石储量可支持约12.5年的矿场营运。

(四) 财务记录

2009年, 营业收入为零, 亏损139万;2010年, 营业收入559万, 亏损506万;2011年上半年, 营业收入443万, 亏损2456万。

(五) 融资方案

全球发售5亿股, 香港发售5000万股, 国际配售4.5亿股, 发行价格区间为2.22港元。募集资金10.05亿港元[4]。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及开发其他有色金属或贵金属资源, 同时提升狮子山矿场的扩矿能力以及其他矿场的开发。类似的案例还有金石矿业 (主要资源为大理石) 、金川矿业 (主要资源为金矿) 、坛金矿业 (主要资源为黄金矿, 且为借壳上市) 等。

摘要:文章根据资本市场现状、指出资源类项目上市面临的难点, 归纳并对比了境内外三地适合资源类企业上市的交易所要求, 为资源类企业上市提出可行及最优路径。详细指出资源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操作流程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 (下简称联交所) 的关注点, 对有意登陆联交所的资源类企业, 列明了从矿种选择到储量报告等核心方面的操作指引, 并给出具体搭建香港上市的架构模式。最后, 通过真实的上市案例来剖析资源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详细路径。

关键词:联交所,十八章,非盈利,上市,储量,矿权,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香港联合产权交易所.上市规则与指引[EB/OL].[2011].http://www.hkex.com.hk/chi/rulesreg/listrules/gemrules/documents/chapter_18_tc.pdf.

[2]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 [EB/OL].[201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144287.htm.

[3]中国多金属.全球发售招股说明书[EB/OL].[2011].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202/LTN20111202017_C.HTM.

农业类上市企业 篇9

农业类上市公司是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体, 是深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 是促进农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策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正式下发, 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从提高农民收入、工业反哺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上市公司的宏观发展环境, 为农业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不仅是指农业上市公司, 也包括林业、牧业与渔业上市公司, 并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上市公司。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较弱, 产品附加值较低, 出口份额一直徘徊于低水平状态。为了提高我国的整理农业经济实力, 必须首先提高农业上市的竞争能力, 而为了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 必须首先增强农业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育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核心能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斯密在《国富论》 (1776) 中提出, 企业的内部劳动分工决定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Marshall (1925) 提出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 并指出了这种分工直接和各自的技能与知识有关。1959年, 伊迪丝·彭罗斯 (Edith Penrose) 在《企业成长论》中, 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 对企业拥有的且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 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 即企业如何积累“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机制, 与企业如何积累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新知识机制。Penrose认为, 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地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公司治理是提高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核心能力的基本方式。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自然扩张, 是企业管理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深化, 因而与核心能力的成长存在着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农业类上市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包含诸多治理要素, 在不同的方向上对核心能力水平的提高存在着积极的激励作用, 而对这一激励机制的解析是改进农业上市公司核心能力培育策略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 农业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的构建

公司治理体系一般分为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六个要素, 都能够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成长产生程度不等的促进作用, 而每种要素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治理策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 并借鉴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究专家李斌宁教授 (2009, 2010) 的近期研究报告, 本研究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分为6个要素, 每个要素包含各自指标, 构成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如 (表1) 所示。

(1) 控股股东行为。控股股东行为是指公司控股股东能够规范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能够损害公司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在股东平等待遇方面, 主要强调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 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控股股东的各种经营措施方面, 主要强调公司关联交易的合理性, 因为关联交易往往导致公司权益受到损害, 而大股东能够暗中获取非法利益。因此, 控股股东行为要素可分为公司独立性、公司关联交易、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和股东大会职能四个指标。

(2) 董事会治理。在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运行状态方面, 董事的专业结构是一个突出性的问题, 因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而言, 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背景往往过于单调和狭隘。在董事权利与义务方面, 主要强调董事会成员的激励性, 因为激励机制的实施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效率的一个基本性措施。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处于建设阶段, 而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独立制度的实施更为滞后。因此, 董事会治理要素可分为专业结构、董事激励、董事会构成和独立董事制度四个指标。

(3) 监事会治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 从而制约了监督职能的行使与发挥。监事的任职资格往往达不到基本的要求, 不符合相应的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在监事会运行的有效性方面, 监事会往往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监督行为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此, 监事会治理要素可分为监事会人员结构、监事任职资格、监事胜任能力和监事会独立性四个指标。

(4) 经理层治理。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公司治理中, 总经理聘任和两权分置是两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农业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实行委任制, 总经理与董事长往往由同一个人兼任, 严重制约了经理层管理职能的发挥。在经理层执行保障方面, 主要强调经理层的经营控制问题, 因为我国许多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着家族企业的背景, 由于家族内部的制衡, 经理层的指令有时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因此, 经理层治理要素可分为总经理聘任、两权分置、经营控制和激励机制四个指标。

(5)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农业上市公司将经营信息对外界进行公布, 以便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性行为, 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他各种治理行为的实施。信息披露不仅要全面披露公司运营的相关信息, 而且要尽力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 从而使披露信息对信息使用方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处于一种被动性状态, 有些上市公司故意隐瞒真实信息, 或者披露虚假信息, 导致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大为降低。特别地, 由于农业上市公司能够享有若干优惠性政策, 从而使信息披露范围存在着较大的伸缩性, 信息披露行为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调整。因此, 信息披露要素可分为信息披露全面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可靠性和信息披露及时性四个指标。

(6)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上市公司存在相关利益的各方主体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而言, 在利益相关者保护方面主要强调客户交易契约履行和公益行为两个要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 但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往往缺乏积极的公益行为。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主要强调职工参与度与债权人参与度, 这也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因此, 利益相关者要素可分为客户交易契约履行、公益行为、职工参与度和债权人参与度四个指标。

(二) 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的分析, 可以构建如下研究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式中, y是指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 x1是指控股股东行为、x2是指董事会治理、x3是指监事会治理、x4是指经理层治理、x5是指信息披露、x6是指利益相关者治理, β0为截距,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解释变量x1、x2、x3、x4、x5、x6的回归系数。

(三)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www.calist.com) 2010年所公布的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进行数据调查。数据收集方法为李克特7点量表, 分别对每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的24个变量 (X1~X24) 进行测评, 再使用加权平均法求出每个要素 (ξ1~ξ6) 的值, 从而得到解释变量x1、x2、x3、x4、x5、x6的测度值。然后, 在南京农业大学聘请五位农业经济管理学专家, 运用7点制量表, 分别对每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状态进行测评, 再用加权平均法求出每个样本的核心能力要素的测评值, 从而得到被解释变量x的测度值。本研究的数据调查自2010年8月1日起, 至2010年10月1日止, 历时60天。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所公布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中, 共包含农业上市公司26家, 林业上市公司5家, 畜牧业上市公司12家, 渔业上市公司13家, 农、林、牧、渔服务业上市公司4家, 样本总体为60家, 能够有效地代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体特征。样本的微观行业分布特征如 (图1) 所示。

*P<0.05;**P<0.01;n=60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得要素相关系数、均值、方差如 (表2) 所示。根据 (表2) 可知, 要素相关系数值普遍较低, 从而确保研究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干扰问题。同时, 每个要素的均值与方差服从正态分布的特征, 从而说明了数据收集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 回归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于Eviews软件, 对研究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得回归分析结果如 (表3) 所示。根据检验结果可知, 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 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控股股东行为与监事会治理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以2010年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核心能力培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 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控股股东行为与监事会治理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农业类上市公司中近年来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增强了董事会的治理职能, 加强了对经理层的约束与监督, 强化了经理层的责任与职能, 不断改进信息披露的方式与策略。所有这些治理措施对核心能力的培育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成长。然而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中, “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 内部人控制现象也较为严重, 控股股东也普遍存在着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蚀, 股权结构缺乏合理性, 监事会的结构、职能与任免机制均有待改进, 所有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农业类上市公司核心能力的成长, 应引起治理主体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3期。

[2]李维安、张国萍:《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相关绩效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3]李维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4]刘良灿、张同健:《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经验分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8期。

[5]刘良灿、张同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治理体系经验性解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李斌宁:《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电子商务的需求性分析》, 《农业经济》2010年第7期。

[7]李斌宁:《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体系的实证研究》, 《岭南学刊》2010年第5期。

上一篇:景观通用设计下一篇:商业街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