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发生过程

2024-05-01

知识的发生过程(精选十篇)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1

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不同, 并不在于否定知识、能力和创新教育的价值, 而是改变了知识、能力、创新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也就是说, 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 而创新教育却改变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传统看法, 知识由目的因素变成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 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 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或途径。因此,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 对于激发他们的数学创新灵感,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 以二次算术平方根性质的证明为例来说明经历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重要性。

师:请大家考虑一下证明这两个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有三种方法, 证明题应从左向右推, 或者是从右向左推, 或者是从两边同时推。

师:好, 按这三种方法大家试着做一下。

(学生动笔, 大约10分钟。)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请到黑板上写下你的做法。

生:我是这样做的:在两边同时平方, 第一个算式两边分别平方时得出a·b, 第二个算式两边分别平方时得出。

(教师示意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证明过程。)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我觉得能不能利用第一个算式来证明第二个算式。

师:你的想法太好了!来给大家说说,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老师总给我们讲, 不要受别人想法的限制, 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出来之后, 要试着逆推是否也成立。

……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 教师用“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证明这两个问题要从哪几方面思考?”引导学生去思考, 他们在寻找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和纵向思维能力。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2

长春恒新房地产开发公司:

我公司鉴于在2008年6月13日发生吊车在运行过程中与其它吊车碰撞(未发生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事件,从中汲取教训深刻,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公司保证:1、2、3、吊车运行严格按照吊车操作规程操作。吊车在运行过程中坚决杜绝碰撞他人吊车。尽量避免被他人吊车碰撞。

为到达此目的,我公司制定如下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施工员、安全员为组员的吊车安全操作领导小组。2、3、4、定期对吊车工进行培训。每周召开一次吊车运行安全工作会议。每天检查吊车限位器,确保吊车防碰撞灯能正常使用。

彩虹风景天成园15#、16#工地项目部

重视知识发生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知识发生;概念构建;知识应用;数学探究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期之际,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喜忧参半的景象:一方面,对课程改革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教学方式本身,肤浅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探究等也远离了数学课堂,这无疑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进步,一种由形式向实质转变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由于课程改革的基本要领远离了教学研读的情境,使得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远离了课堂,从而使得当前的教学有向应试回潮的现象. 笔者以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教师建立自身的教学观点,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优点的同时,进一步吸纳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科学有效的观念,以使得自己的教学既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适应学生发展尤其是数学素养提升的需要.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以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才能让有效教学的理念在高中数学这一具体的学科语境中得到巩固与发展. 本文试就此观点进行一些讨论.

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概念构建能力的提升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数学概念的教学历来为高中数学教师所重视.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多的情况下还是局限于教材的设计,因而也就缺少了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概念的生成过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原有经验与认知方式不能有效地参与数学概念的构建,从而白白流失了促进学生概念构建能力提升的机会.

笔者以为,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对建立概念所需要的材料的思辨与分析. 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是,“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数学概念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不能忽视. 事实也证明,如果真正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构建,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要深刻得多,应用也要娴熟得多.

以“数列极限”概念的教学为例,在生活中,学生对极限的理解常常有“极端”的意思,也有“极尽所能”的意思(这两种说法均来自于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口头调查),这说明当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极限”这一概念的时候,有着强烈的前概念在发挥作用. 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概念的时候,先给出了一个古老的说法,那就是“一尺之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具有一定语言素养的学生,自然能够读懂其中的含义:一根长为一尺的竿子,假如一日截掉它的一半,那么即使是千万年后仍然无法切割完毕(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原话). 这样的朴素理解,实际上是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了一个等比数列的模型,也就是说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完成一个“日取其半”的思维加工,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一过程时,为公比的数列模型就容易形成.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将数列的项呈现在数轴之上,学生就容易得到数列极限这个概念的特征. 而当学生发现这样的数列是无穷数列且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时,数列极限这一概念的具体形象便完全呈现出来.

分析这一概念形成的过程,笔者发现在其中讲授很少,很多数学理解都是学生自主构建出来的,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其实也就是笔者给予了学生相当丰富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建立数学模型,自由地思考该数列模型的特征,当这个特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发现抱有相当的信心,从而让数学概念建立的基础更加牢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如何得到发展的呢?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判断,其应当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之下,开始结合给出的“一尺之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表述构建数学模型,这个时候的数学模型还是物质性的,学生的思维当中一般都是一个“一尺之竿”,然后真的有“日取其半”的动作,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产物;然后再用抽象思维加工这个产物,于是便形成一个抽象的“1”,并日取其“”,于是抽象思维支撑下的数学模型便诞生了.在用纯粹的数列、数轴表示时,学生的抽象思维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思维过程应当说就是极限数列形成的重要支撑.

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通常的应用往往是数学习题,当然也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这里最显而易见的思维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 课程改革对问题解决高度重视,对于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存在的问题解决也高度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解决常常被一线教师认为就是解决问题,因而一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就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甚至数学题的过程,应当说这是对问题解决的一种不恰当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一种能力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有两种体现:一是对于实际问题而言,就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构建实际问题解决的模型,然后借助数学模型来完成问题的分析、解决、评估的过程;二是对于数学习题而言,是学生在面对数学习题的时候,能够准确迅速地调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完成该习题中问题与已知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以后一种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主,因此此处针对此类问题解决进行阐述.如下一题:

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PA=AD=2,AB=BC=1.

(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

图1

在此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当能够根据题意,将该图放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去完成,如设该空间直角坐标系为A-xyz,则可以得出P、B、C、D等各点的坐标,从而借助于向量知识来完成问题的求解. 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感觉到最惊奇的就是开始这个思维,有学生提出,怎么就能想得到将一个纯粹的几何题放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去呢?

学生问出这个问题,反映出在学生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而这恰恰是数学问题解决的一大关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水平. 相应的是,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之为机会,跟学生强调只要在数与形之间存在着联系,那问题的解决就可以考虑从形到数,或者从数到形,只要一方能够促进另一方的问题的解决,那这种思路就是可取的.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学生的这种数形结合思想的缺失与日常的数学问题解决存在关系,由于此类问题相对较少,因此在学生的思维中难以形成清晰的解决思路,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触角向数形结合延伸,这也提醒我们,日常的数学问题解决,不能囿于常规,需要发散性训练.

设计数学探究的实施过程,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方式.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数学探究往往还只是少数重要知识的教学选择,笔者以为这是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的. 耗时较多的数学探究不必占据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重要的数学规律的探究,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数学探究的思想必须建立,在一些重要规律的某个环节实施探究,也是有价值的尝试.

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若干个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实例,让学生去比较鉴别,结果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统一性规律,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向量都能像这样分解. 这个问题与通常情况下提出的“平面内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已经相当接近,这说明这样的比较过程是有效的,是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一个像样的数学探究啊. 从形式上来看可能确实如此,但笔者以为数学探究不一定非得是大规模的、各个环节齐全的探究,完全可以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细节性探究. 在笔者提供的实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分析、比较、提问、猜想等过程,已经具有了数学探究的不少特征,将其理解为数学探究,并以这种思路贯串更多的数学规律的教学,笔者以为是恰当的.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4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生就可以在相应情境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是展开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教学的首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以培养和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可以在复习中孕新,可以从疑点中发现,可以从趣味中激发,等等。其中的关键是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普遍地关注奥运会、世界杯甚至NBA赛事,可以由此为背景展开,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

1.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夺冠,因而成为新的“世界飞人”。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假设他以x秒跑完全程,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怎么表示?

2.雅典奥运会上姚明在7场篮球比赛中个人进球总得分115分,为中国队进入八强立下汗马功劳。请问他平均每场比赛得多少分?若他7场比赛个人共得y分,则他平均每场得多少分?若姚明在z场比赛中共投进2分球a个,3分球b个,罚球得c分,则他平均每场得多少分?3分球得分数占总分的几分之几?

设置思考题:

请将刚才得到的6个代数式按照你认为的共同特征移到相应的圈图内,并说明理由。

所设置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必须对上述6个代数式的特征作深入的分析,进而尝试归纳抽象出一些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区分它们。当他们写出问题的结果时就能发现一类自己从未见过的代数式的特征——分母含有字母,即探究了分式概念的本质。

该方案设计,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拉近了学生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这几乎就是学生的“个人生活”。

从课堂效果看,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创设的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

二、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体现教学智慧

“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离不开生成教学。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和个性化建构成分,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是一种开放、互动、多元的教学形式。教学智慧是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为能力,具有情境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新课程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还原了课堂本来的复杂面目,它要求教师运用自身全部的智慧应对来自课堂的复杂挑战,在多变的课堂上生成新的教学智慧,从而彰显教学智慧的魅力。

第一,教学智慧的情境性。

(1)在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形成预设中的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教师给学生的探究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切忌越俎代庖,为了赶时间而帮助学生思考、回答,以致教学变为另一种灌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随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情况,一旦发现学生生成了教师预设之外的想法和方法,应客观地判断这些生成资源的价值,并决策是否有必要调整预设或在全班展开交流,从而把握进行深入探究的契机。

(2)如果学生提出了想法,教师一时无法决断,不妨以退为进,把问题抛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合作探究。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探究,同时快速思考、过滤该想法的合理性,从中发现能够把教学引向深入、拓展延伸的新契机,这正是检验一个数学教师专业功底与智慧高低的“试金石”。

当然,教学智慧不是一下子就展示出来的,而是需要特定情境的激发,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教师凭经验和技能所进行的创造。

第二,教学智慧的复杂性。

教学智慧的复杂性不仅指教学智慧生成的情境对于教师的理解和把握来说是复杂的,而且还指教师培养教学智慧的过程与方法的复杂性,即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生成智慧与在复杂的智慧中选择最为恰当的一种。

第三,教学智慧的实践性。

教学智慧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预设的过程,而更是一种生成的、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正是在生成教学的实践中产生了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又在生成教学的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且随着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就主动积极地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要在生成教学中孕育自己的教育智慧,须具有“以生为镜”的情怀,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磨砺,在经验中反思,做一个教学生活的反思者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者,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三、培养情感,开发潜能

“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从旧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而被旧的教学模式束缚,出现所谓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学生的创新力没有真正地被挖掘。为克服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应做到:

(1)利用学生渴望解决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引发其强烈兴趣和求知欲,为兴趣而学习、而思维,提出新的疑问,自觉地去解决。

(2)合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发创新兴趣。从学生的聪明才智出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

(3)利用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统一美、简洁美、符号美、对称美、新奇美、方法美,等等,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课程带来的愉悦感,进而激起创造美的愿望,促使他们长久地保持创新的兴趣。

(4)利用数学史、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数学典故等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乐趣。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充满着无尽的奇趣,体现了人类好奇心与抽象思辨的发展过程。比如,在几何的导言课,教师可以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趣事,古希腊的测地学、我国几千年前的勾股术、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衣架、镜框的悬挂、楼房建筑等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亦即数学的现实实在性。可以在课后通过学生练习剪纸、画图、讨论等多种活动,来展示其创造力。有人说,“兴趣引发创造欲望,激起智能的涟漪,点燃创造的火花”,事实正是如此。

四、重视学生“说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数学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而获得数学猜想,再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质疑、切磋、讨论,并且思路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重视学生“说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逻辑推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提升综合证法的信心。

首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不同的学生尝试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着手去考虑、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说数学”,就可以评价不同学生给出的各种方法、思路之间的差异,对比哪一个同学的最优,他是怎么分析的,他有没有不足之处;学生的推理过程在运用定理、法则、定义、命题方面有什么漏洞,可以采用何种补救措施;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知识点进行联想与类比,在自己的认识里沟通知识的相互联系,拓宽思路,发散、集中地选取最佳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从多个全新的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地对问题的推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思考、分析,能深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使他们初步获得求解问题的宝贵经验,并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完整性、全面性。

其次,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学生在相互交流、解释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设法事先整理自己不算成熟的思路,寻找更合理、简洁、令人信服的方式方法,必须详细而准确地解释、阐述某些认知细节,甚至论证推理过程,这样做,就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另外,“说数学”的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判断正误的能力。

五、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是极其必要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数学的教学内容、目标、价值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公理、定理,用交互式仿真动画,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本课改的项目试验中,多媒体课件毫无疑问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例如,在讲授“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我们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轴对称图形,把生活中的对称美展现出来,对于辅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反对无原则、不限制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编制、选取乃至课堂使用,都要符合课改的需要,适应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同步,换言之,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只有把握“度”,才会锦上添花,否则便弄巧成拙。

我们应适应现实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只有投入饱满的热忱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课改不断深入,获得预期的成果;才能与时俱进,立于课改的潮头,适应新一轮教改的需要。

摘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分析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口腔基础知识:龋齿是怎样发生的 篇5

龋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龋齿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龋齿是由细菌、糖类食物及牙的抗龋能力三种因素并存时而产生的牙体病。

口腔细菌的作用。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里残留的食物残渣上繁殖,发酵而产酸,使牙齿被腐蚀,软化,脱钙。牙齿脱钙后,便慢慢形成龋洞。

糖类是产生龋齿的必要条件。糖类在龋齿的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含有蔗糖的食物,可使牙面的菌斑增多,而且其中致龋链球菌大量增加。

肌体的抵抗力对龋齿发生有明显影响。肌体的抵抗力包括牙齿和全身的抗龋能力,肌体的内在因素可影响龋齿的发生。尤其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缺乏时,有助于龋齿的发生。

牙齿的形态、结构、位置、口腔卫生、唾液的量及性质,营养、内分泌、遗传因素系统疾病,免疫状态等,都对龋齿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牙齿咬合面上的窝沟点隙,错位牙两牙之间的邻接面,牙列不整,重迭牙等部位均易发生龋齿。唾液粘稠、量少,口腔卫生差、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结核病等系统疾病,微量元素缺乏均与龋齿的发生有关系。

龋齿发生后,开始时没有什么不适宜的感觉,仅在牙齿上有个小洞。当龋齿渐渐发展变深,接近牙髓的感觉神经末梢时,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感到酸痛。严重时可以引起牙髓炎或牙根周围炎,而引起剧烈疼痛。

那么,要预防龋齿的发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学会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刷牙可使用保健牙刷和加氟牙膏。微量元素氟可抵抗酸对牙齿的腐蚀。

其次,不要吃过多的糖,还要注意营养补充和体质锻炼,以增强抗病菌侵袭的能力。

最后,还应该记住平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龋齿,及早进行修补治疗。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6

1. 发生腐烂的原因 一是生产前没有剔除发霉、变质、破裂、干瘪豆种;二是豆种本身带有病菌,但却没有进行前期消毒处理;三是生产豆芽的容器等用具清洗消毒不彻底;四是生产用水不清洁,水中含有致病细菌或有机物过多;五是豆芽生产过程中淋水不及时、不均匀;六是生产时环境温度过低,延长了豆芽生长天数,导致病菌侵染。

2. 防治技术

①场地和用具要保持清洁,并及时消毒。生产豆芽的场地严禁堆放化肥、农药、柴油、油脂等化学药品;生产人员在作业前严禁接触上述物品,不能涂抹脂质润肤品、头油、化妆品,不能饮酒,要注意个人卫生;豆芽生产场地和容器等用具要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老鼠、苍蝇、蟑螂、蚊子等进入为害,生产容器等用具在使用前要用0.2%漂白粉溶液或5%明矾溶液浸泡消毒,也可用开水煮烫、太阳暴晒等方法进行简易消毒,尤其是对有腐斑的容器要严格消毒。

②豆种要消毒。豆种在浸泡之前,可用55~60℃的热水浸种15~20分钟,以消灭表皮病菌,并提高发芽率;如果豆种较多,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或选用0.2%漂白粉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5%生石灰溶液洗种2~3分钟,消毒后捞起豆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豆芽生产。

③控制环境温度。生产绿豆芽、大豆芽、豌豆芽等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5~35℃,最佳环境温度为20~27℃。气温过低会延长豆芽生长天数,应采取空调等加温设施提高环境温度,或在容器四周加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散失;也可用温水或井水淋浇。

④及时合理浇水。豆芽生产最好用清洁卫生的井水或自来水,不能用不清洁的河水、湖水、塘水等;淋浇水要适时,一般每4~6小时进行1次;夏季容器内温度易升高,淋浇水的次数要适当增加、量要大,如有条件最好用清洁卫生的井水;每次水都要淋浇透彻、均匀。及时合理淋浇水,除了满足豆芽正常生长需求外,还可使豆芽新陈代谢后产生的废污物质及时排出。

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 篇7

1 发热反应

1.1 发病特点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 不自主颤抖, 迅速转为高热, 严重发绀, 面色苍白, 重者心率快, 脉细速, 虚脱, 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 (普通菌和毒菌等) 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 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 防治和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 寒战反应一旦出现, 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 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 立即注射非那根 (25~50mg) 或其他抗过敏药物, 艾灸百会穴等。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 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 (0.5~1mg) 。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 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2.1 主要症状

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 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2 防治和护理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 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 局部热敷, 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 急性肺水肿

3.1 发病特点

输液过量或过快, 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 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 原有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者, 肺功能不全者, 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 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 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 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音, 心音弱速。

3.2 防治和护理

发现这种情况, 应立即停止输液, 取端坐位, 两腿下垂, 以减少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 立即加压吸氧。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 湿化吸氧, 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 利尿药液以利尿排水。西地兰0.4mg加50%葡萄糖40mL缓慢静注等对症处理。

4 过敏反应

4.1 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

目前, 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 静脉输液时10min~1h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 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 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4.2 防治和护理

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 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 以便抢救用药, 立即注射非那根25mg, 地塞米松5mg, 严重者给予吸氧, 肌注肾上腺素1mg, 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

5 空气栓塞

5.1 发病特点

由于输液管输液时空气未排尽, 输液管连接不紧密, 加压输液, 连续输液接瓶时不及时而又没有注意重排空气, 使空气进入静脉, 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 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 引起严重缺氧。此时, 病人感到胸闷, 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水泡声”。

5.2 防治和护理

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积极配合抢救, 安慰病人, 以减轻恐惧感。立即为病人至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以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口。并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必要时对症处理。

6 输液反应的临床调查

调查了新洲社康中心2003~2005年的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2003~2005年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注:2003~2005年输液人数16880例, 输液反应44例, 占2.6‰。

以上调查资料说明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预后是良好的, 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是, 输液反应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 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 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 随时注意观察病人, 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停或更换液体, 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 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摘要: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 并要考虑到并警惕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和并发症, 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导致不良后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段素芳.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5, (23) :88~89.

[2]刘凤兰.浅谈对输液反应的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0, (6) :65.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8

(1) 断奶应激。仔猪早期断奶应激主要来源于心理应激 (母与仔分离) 、营养应激 (仔猪从母乳转向干饲料) 和环境应激 (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 三个方面。在断奶应激中, 以营养应激影响最大, 而环境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现在临床上为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和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 导致消化不良腹泻。

(2) 免疫力下降。母猪初乳中的乳球蛋白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 含量高达70%。新生仔猪的肠壁通透性很大, 可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常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仅为0.5%, 仔猪主要依靠主动免疫。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断乳后仔猪不能从外界获得有效抗体, 而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 受到外界不良因素侵扰, 导致仔猪整体抵抗力下降引起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

(1) 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 使仔猪胃内保持一定酸度, 既适合有益乳酸杆菌的繁殖, 又能抑制有害大肠杆菌及其他病菌滋生繁衍。控制肠内微生物菌种, 促进消化酶的活性, 是饲养好断奶仔猪、控制腹泻和大肠杆菌病的关键。常用的酸化剂有柠檬酸、富马酸 (延胡索酸) 和苹果酸, 它们均可降低胃肠道的p H值, 使胃肠道病原菌数量下降, 甚至全部死亡。通常添加的有延胡索酸 (富马酸) , 剂量为1.5%~2%, 柠檬酸添加剂量为1%~3%。

(2)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试验研究表明,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 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在以大豆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日粮中添加胃蛋白酶饲喂1~5周龄仔猪, 可提高增重10%~40%, 而且对仔猪腹泻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在饲料中添加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粉是乳品工业的副产品, 主要含乳糖60%~70%和乳清蛋白12%, 以及比例适宜的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30%乳清粉, 不仅适合仔猪较高的乳糖酶活性, 显著提高淀粉酶、胰蛋白酶和乳糖酶活性, 使乳清粉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 提高胃肠酸度, 降低p H值, 还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 促进乳酸菌增值, 加强消化道蠕动, 帮助消化和防止腹泻。

(4)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素又称促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活菌制剂等, 能够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通过产生抗菌物质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调整肠道菌群格局, 抑制不利微生物的繁殖, 因而对预防细菌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4) 加强饲养管理。注重断奶后仔猪生长环境的调控。仔猪早期断奶后其自身温度尚不能适应外界气温变化, 圈舍的温度过低, 容易使仔猪腹部受凉而发生腹泻。所以仔猪早期断乳后15~30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4~22℃。断奶后的仔猪饲养在保育舍内要求室温保持在21~23℃, 尤其在冬季以及气温变化较大时更要注意保暖, 以减少不良应激。加强断奶仔猪生长环境的卫生清洁。由于仔猪断奶后, 对于定点排便、定点饲喂和定点饮水的条件反射尚未形成, 圈舍内卫生条件差, 极易引起病原菌滋生, 为此要加强断奶仔猪生长环境的卫生清洁, 尽快使断奶仔猪形成定点排便、定点饲喂和定点饮水的条件反射。做好仔猪生长环境的消毒清洁, 为仔猪创造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实行少给勤添的饲喂方式, 每次供料保证断奶仔猪不饿, 但又不能喂得过饱, 防止仔猪发生过食性腹泻。

3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1) 药物口服。痢特灵按0.1g/kg体重与饲料调成糊状舔服, 日服2次, 病愈停药, 疗效确实。此外, 配合使用硫酸庆大霉素100m L+维生素C20m L+硫酸阿托品10m L, 每头腹泻仔猪口服5~10m L, 日服2次, 也可获得满意效果。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全院上报病人管道不良事件共112例, 其中男性78例, 女性34例;年龄在17~71岁, 平均年龄 (54±11.2) 岁;科室:骨科21例, 内科32例, ICU59例。疾病:左胫排骨开放性骨折与骨盆骨折各5例, 心血管疾病42例, 多发伤32例,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28例。患者意识状况:意识清醒/平静的患者61例, 清醒/焦虑的16例, 清醒/烦躁的23例, 昏迷/烦躁的12例;管道类别:气管切口套管12例, 胸腔引流管7例, 中心静脉导管21例, 气管导管21例, 尿管51例。

1.2 方法

(1) 对所有上报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并以事件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级。本组研究中关于护理不良事件的损伤结构分析主要以香港《不良事件办法》中关于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为基础,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 分级标准:无伤害:患者没有因为事件受到任何伤害;轻度伤害:患者因事件受到一定的伤害, 但是仅需要稍微处理或者观察, 比如擦伤, 皮肤小撕裂伤等;中度伤害:患者需要进行额外的评估和探视, 但仅仅需要一些简单的处理, 比如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查, 或者夹板固定或者相应的缝合与包扎等;重度伤害:患者因事件受到一定的上海, 需进行额外的探视与评估, 另外还需要进行会诊或者住院治疗。极重度伤害:患者因事件导致永久残障或者功能障碍等[2]。

2 结果

本组研究的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 其中93例为自拔管道 (中心静脉导管21例, 气管导管21例, 尿管51例) , 19例为管道滑脱 (包括7例胸腔引流管, 12例气管切开套管) 。18例无伤害护理不良事件, 94例轻度伤害。46例患者自拔尿管, 且自拔尿管后出现尿道口少量出血, 5例骨盆骨折患者重新留置尿管, 其他患者进行持续观察, 无持续出血状况后能自解小便。护士对自拔中心静脉导管的21例患者予以穿刺口, 同时按压5min后观察患者无出血、局部血肿, 改为外周静脉输血。管道滑脱的19例患者局部消毒后更换导管, 重新置入。

3 讨论

3.1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 护理沟通不足。护理沟通不足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差错事件的发生, 护士没有认真及时对患者状况进行了解, 只做简单交代, 没有强调自拔导管的危险性而导致患者自拔导管;另外有些护士仅交代患者有尿意时可拔尿管, 但未说明谁来拔, 导致患者产生误解自行拔除[3]。 (2) 对患者评估不足。对患者评估不足主要表现在护士没有及时对患者自拔导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或者发现危险的存在后采取的措施不当;护士自认为老年患者会配合治疗而护士巡查, 一些ICU患者没有进行镇静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自拔导管。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医疗错误主要原因包括个人疏忽与系统失误两部分[4]。比如护士未在患者身边, 护士长没有对患者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分析, 护士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本组研究中有57例患者因为护士不在而自拔导管, 另外36例患者因未实施有效的镇静及约束而导致其自拔导管。

(4) 管道固定不牢。管道固定不牢是造成管道风险的重要原因, 本组研究中由于护士在交接班时未对患者绷带松紧度进行严格检查, 胸壁外未用宽胶布固定, 因此导致患者气管切开套管脱出。

3.2 管理对策分析

(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促使其安全意识的提高。护理部门需要每个月将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分析, 护士长在护士例会中可以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及细节注意, 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防范护理缺陷, 鼓励护士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比如ICU病房护士在交接班时没有对患者管道是否固定进行有效检查, 护士长没有将管道检查内容落实到护士职责中。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不断培养护士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2) 健全管理制度。护理部可以在ICU病房成立专门的管道护理小组, 完善管道滑脱预防制度, 加强管道护理指引, 对管道危险程度的评分、患者体位安置、管道标识、观察要点、护理记录、拔管后观察要点、健康指导内容等进行规范, 促进管道护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安全性教育。这里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就医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的人、老年人、病情严重缺乏自理能力患者等。针对这类人群, 护士可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宣传, 教育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身的医疗护理安全及卫生保健中。

摘要:目的 分析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为患者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报的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 自拔管道93例 (83.04%) , 管道滑脱19例 (16.96%) 。无伤害护理不良事件18例 (16.07%) , 轻度伤害94例 (83.93%)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评估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固定不牢等有关。结论 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管理, 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能有效降低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韦武燕.防管道滑脱小组在ICU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 9 (3) :202.

[2]朱彩文, 王娅丽, 黄昶荃, 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0) :58-61.

[3]申茂玲, 朱广云, 申智慧, 等.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1) :109-111.

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10

1 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并常规作心电图检查, 有条件及病

情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作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 其心律失常检出率高达80%, 其危险性取决于其性质与心率.必要时延期手术转内科治疗。

1.2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因心肌电活动极易

受细胞外钾、钙、钠、镁离子的影响, 轻度低钾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及室性早搏;重度低钾可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另外低钾还可增强心肌对洋地黄和缺氧的敏感性, 加重洋地黄中毒, 更易诱发心律失常。而高钾可增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 出现心率减慢甚至停搏。低镁和高钙均可诱发心律失常。酸碱失衡可以通过改变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影响氧解离曲线和改变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而引起心律失常, 尤其是碱中毒合并低钾时更易发生。

1.3 合理选择麻醉用药。

如吸入麻醉剂, 多呈剂量相关性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 其“促敏”作用强弱依次为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如吸入浓度过高且时间较长, 或不适当用肾上腺素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大量、快速注射硫喷妥钠可致心动过速, 羟基丁酸钠因增加迷走张力而使心率减慢, 氯胺酮、哌替啶、咪唑安定均增加心率, 芬太尼可影响心脏的传导可致心动过缓, 依托咪酯对心律 (心率) 影响较小。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虽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但过量可抑制心血管导致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布比卡因对心脏毒性较强。肌松剂中主要是琥珀胆碱重复使用时易出现心动过缓;长期使用洋地黄、有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大面积烧伤、创伤、神经肌肉疾病及颅脑闭合伤的患者, 因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或细胞内钾释放过多, 用琥珀胆碱诱导易至心律失常。因此, 在选用何种药物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4 麻醉诱导力求平稳, 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心率时快时慢;

操作尽量准确迅速, 以减轻应激反应的程度;手术过程中如牵拉胆囊、阑尾、眼球以及剥离骨膜等, 动作应轻柔, 以减轻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心律失常。

1.5 加强呼吸的管理, 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因为它是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之一, 缺氧早期心率可增快, 严重缺氧则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或停搏。二氧化碳蓄积早期心率增快, 当分压过高时可诱发房性或室性异位心律。因此对手术患者应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尤其是对腹腔镜下实施手术者更应重视。在实施机控呼吸时, 应根据病情及手术的进程及时调整呼吸参数, 如开胸手术进行单肺通气时。

2 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处理

病因治疗是根本, 连续动态的心电图监测是前提。是否处理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出现及持续的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干扰的程度及本身心脏病的性质等。良性心律失常不伴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者可继续观察或做病因处理, 有明显改变应予以特殊处理;恶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及室颤) 必需立即处理。如因操作刺激所致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可暂不处理, 但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处理。在本身有心脏疾病者则依其对心率的耐受程度决定是否处理。

2.1 药物治疗必须是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 再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相应的药物, (1) 窦性心动过速:

首先寻找病因, 适当镇静。室率<150次/min者, 可先采用兴奋迷走方法如压迫颈动脉和眼球等, 但对全麻患者无效;对心率大于是160次/min, 合并血压降低, 可用甲氧胺10~20 mg或苯肾上腺素3~5 mg静脉缓注;血压正常无心肌损害者, 可用心得安、心律平、艾司洛尔、腺苷、新斯的明等;合并心衰应使用洋地黄制剂;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发作时间长, 无心衰者, 首选区异搏定5~10 mg, 稀释后静脉缓注;合并心衰首选洋地黄;效果不佳又禁用电复律者, 可选心得安、心律平等;因预激伴发者禁用洋地黄, 可用异搏定, 无效可考虑临时起搏器; (3) 房颤与房扑:房颤去除病因后仍存在者, 首选洋地黄, 但洋地黄化的患者应停药后24 h才能使用。房扑亦可用洋地黄, 但效果较前者差, 必要时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 早搏:少量房早暂不特殊处理, 必要时选受体阻滞剂和补钾。偶发室早先找病因;频发室早尤其是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应立即首选利多卡因, 停用洋地黄并适当补钾; (5) 室性心动过速:应紧急处理。在不伴有低血压、心衰时首选利多卡因1~2mg/kg稀释后静注, 5 min后可重复使用, 但20 min内总量不超过5 mg/kg, 然后用1~4 mg/min维持至上24~48 h, 对伴心衰、肝功能障碍者应减量, 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禁用; (6) 预激综合征:易在插管时出现, 可加深麻醉;伴室上速而QRS正常、血压好的患者可用受体阻滞剂;但禁用洋地黄, 无效者用直流电复律; (7) 缓慢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缓、病窦综合征、AVB及Q-T延长综合征。当心率<50次/min或>50次/min但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 可用阿托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用异丙肾;当心率<30次/min, 提示后果严重, 应紧急处理, 除了用上述药物外, 应考虑安装起搏器。

总而言之, 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严重威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应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术前详细全面检查,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分析其原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条件选择方法, 及时妥善处理, 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风学.围手术期心律失常与现代治疗.临床麻醉杂志, 2005, 21:285-286.

上一篇:黄瓜嫁接栽培技术下一篇:知识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