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姐告状》

2024-05-11

《杨三姐告状》(精选十篇)

《杨三姐告状》 篇1

关键词:为民直抒,审美趣味,《杨三姐告状》

《杨三姐告状》是评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作贴近时代生活的戏一直是戏曲界面临的难点课题,从《杨三姐告状》中我们也许能获得一些启示。

一、将人民性融化在全剧的创作和编排中

(一)作者在作品中倾注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该剧根据发生在河北省滦县狗儿庄的真人真事改编,全剧揭露了恶人的贪婪、淫乱、残暴和旧中国法制的黑暗,最终归于民众的反抗。成兆才生长于民间,心系贫民是其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作者把最多的同情、最好的描写都给了受压迫者,贯穿着源自内心并真诚抒发出来的对底层弱者的关爱,他是真正用他的心灵、感情来写作的。

(二)时代性强,矛盾突出。《杨三姐告状》中对各个阶层各色人物活动的描述都彰显着时代特色。首先,人物以时装出演,更贴近时代,丰富了评剧表现手段。其次,使用方言并采用当时流行的白话体形式。此前评剧道白基本用“京白”,《杨三姐告状》首次使用地方方言道白,突出故事发生地的真实性,活跃了语言运用,提高了观众兴趣和表演效果。再次,戏剧结构特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迂回曲折、骤然结束。从始至终,冲突不断,矛盾的铺陈与烘托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有力,剧情更加合理、完善,冲突越多对观众吸引力越强,虽然是正剧但情节设置并未“一苦一悲到底”,剧中用幽默手法嘲笑恶势力,让人笑中有深思。

(三)创造性融合角色的行当,成功塑造典型人物。剧中典型人物不论主次,都有明显的时代、阶级和个性特征。

杨三娥的角色涵盖了青衣和花旦行当,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感人。她的智慧、胆量和顽强的意志贯穿于每次出场活动中,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高占英的角色涵盖小生行当,念和唱完全是大嗓,使人听起来字字入耳。杨母涵盖了老旦与彩旦行当。明显的地方口音和独特的程式化表演,塑造出既善良淳朴又不乏憨厚幽默的人物形象。高贵和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滑稽丑角儿形象。杨厅长融合了花脸行当的表演元素,他纯正的天津做派也是天津观众喜欢他的原因。

(四)遵循声腔音乐特点,精彩唱段频出。《杨三姐告状》中较多地运用了慢板、反调慢板、流水板、散板。以成兆才为首所进行的改革使“莲花落”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起板过门的基本曲调是四小节组成的乐句,节奏特点为弱起强收,这一定则在实际运用中会根据情绪的不同加以调整,但弱起强收和落音不变,只是节奏上加以紧缩而已,产生以情带声、以情促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产生“尊厅长”“杨母哭灵”“哭二姐”等经典唱段的音乐基础。

二、为民直抒和表现社会美是宝贵创作经验

(一)为民直抒。有钱有势的高家向出身寒门、性情懦弱的杨二姐痛下杀手,三姐决心为姐姐伸冤,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上诉之路,历经曲折最终使杀妻害女的高占英得到了应有惩罚。杨三娥面对邪恶时弱者对强者的勇敢反抗,是对天理和良知的急切呼唤,是怀有正义感的群众的共同心声。观众对戏剧作品寄托的就是这种情感直抒、洗雪冤仇的审美诉求。有了这种直抒,《杨三姐告状》才能够轰动全国,成为经典作品。

(二)表现社会美。曾经有言论说现在社会上不需要《杨三姐告状》这样尖锐反映社会对立矛盾的剧目了,实际并非如此,有待文艺作品发掘表现的复杂民生事件比比皆是,只是创作者不愿深入生活,不以满足观众社会美诉求为己任,甚至脱离观众,种种怪现象令人汗颜与深思。

《杨三姐告状》中包含着具有传世价值的主题特征——剧作满足人民惩恶扬善的诉求,而我们的某些正剧恰恰缺少这种意识。这种意识我称其为社会美,这种社会美升华了评剧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评古论今,警化世人”。评剧《杨三姐告状》符合全国观众对社会美的诉求。社会美以善为前提,表现为人的内心和行动之美,人的献身精神、智慧和力量等等都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

当前心灵鸡汤式的戏剧创作观随处可见,“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绝对的好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极尽煽情地为恶的强势者辩解,好人则一定要给他设计不光彩的过往甚至不堪的一面。塑造是非不分的灰色人物的热潮反映了当今社会崇高道德的缺失,浮躁纵欲以人性复杂为借口是时代的悲哀。文艺作品是现实的投射,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颠覆了脸谱化的大忠大奸,但是非不分不免落入新的俗套。《杨三姐告状》中传达的亲民和正义之气才是评剧创作应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理念是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

春节小品剧本《告状》 篇2

人 物:吴富贵(三十五岁左右,农民,男,胖墩矮小)

石心言(三十五岁左右,农民,男,高大魁梧,头上缠着纱布)

郑庭长(四十五岁左右,法庭庭长,男)

吴小雨(吴富贵的儿子,十一岁)

石小东(石心言的儿子,十一岁)

场 景:舞台中央向后放着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舞台左前角地面有一个巴掌大的石块。

(幕起,吴富贵和石心言推推搡搡,吵吵闹闹的从舞台左侧上。)

吴富贵:(在舞台中间石心言停了下来,吴富贵随着停下来,左手指着石心言,大声气愤地)走啊!咋不走了?你不是说我打伤了你吗?

石心言:(凶狠地)走就走,我怕你不成?(随手把吴富贵狠推了一把,转身欲走。吴富贵被推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吴富贵:(他一眼看见前方地上一个大石块,随即迅速翻身起来,抓起那个大石块,嘴里骂道)他娘的,你又欺负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石心言虽然狠推了一下吴富贵,但没想到自己一生气,一用力竟把吴富贵推得那么远,摔得那么重,心里正有些后悔,看见吴富贵抓起一个大石块,知道要砸自己,吓得抱头撒腿就跑。吴富贵紧追不舍,在舞台上转了两圈后,吴富贵正欲将石块投出去,只见郑庭长从舞台右侧低头出来,和抱头鼠窜的石心言撞个满怀,双方大叫一声“哎呀”人仰马翻状。吴富贵见状吓得把石块悄悄地、轻轻的扔到身后。石心言“哎呀,哎呀”的左手摸着受伤的额头,右手揉着屁股,慢慢站起,与此同时,郑庭长也“哎呀,哎呀”的站起,拍着屁股上的灰尘,看见吴富贵傻傻的站在远处。)

郑庭长:(声音严厉的喝道)干啥?你这是干啥?(边说边用指头指指吴富贵,又指指石心言,接着道)你们两个好大的胆子,敢在法庭门口打架!

吴富贵:(怯声怯气的)郑庭长,是他刚才打我的。

石心言:郑庭长,你看。(指了指头上的伤。)是他用石块砸的,刚才你也看见了他又想砸我。

郑庭长:你们两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富贵、石心言(异口同声):我们是来告状的。

郑庭长:那你们就进来说吧!(说完,走向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下。吴富贵、石心言一左一右的站在办公桌前方两侧。)

郑庭长:你们报上名来。

吴富贵:(赶忙道)我先说,他——(右手指向石心言。)

石心言:(打断吴富贵的话)我先说,他——(左手指向吴富贵。)

吴富贵:(大声吼道)我先说。(对着石心言。)

石心言:(大声凶道)我先说。(冲着吴富贵。)

郑庭长:(生气地举起双手,分别对着他们作向下压的手势,大声道)别吵啦!再吵就先把你们两个关起来再说。(见吴富贵、石心言默不吱声了)你先说。(指向吴富贵。)

吴富贵:我叫吴富贵,我家只有两间房子。

石心言:(抢白)那是你没用,关我什么事啊?

吴富贵:(生气道)我没说关你什么事。

郑庭长:(石心言正欲回应,郑庭长冲着石心言喝道)别打岔。(又对着吴富贵道)继续说,简单些,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不要说。

吴富贵:(“噢”的一声,继续道)我家只有两间房子,前年我寻思着想在房子旁边再盖两间,结果,他不让我盖。

石心言:谁不让你盖啦?

郑庭长:(打断石心言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老是爱插嘴?

石心言:我叫石心言,是他冤枉我,也在欺负我。

吴富贵:(生气道)谁欺负你啦?我家盖两间房子,乡土地所都批了的,你却不准盖,说是你家门口太窄了。你家门口五米一宽,让给我六十公分,也还有四米五,你就是不让给我,前年我把基础挖好了的,你和全家还打到我家,那是我欺负你吗?

石心言:那后来,你还不是把基础做好了吗?还找村长要我赔了两百元的医药费。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石心言。)

吴富贵:(接口道)那后来,他找他在乡里任副乡长的表哥,他表哥跑来阻止了我,不让我做了,还要挖了我的基础。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吴富贵。)

石心言:(接口道)那后来,他找了他在县里当办公室主任的小舅子的表哥,又接着砌起墙来了。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石心言。)

吴富贵:(伤心道)那后来,我又干不成了。

石心言:(开心的笑道)他那当主任的表哥被抓起来了,是个贪污犯。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吴富贵。)

石心言:他表哥被抓起来后,我就带人把他家的墙扒了。(一副得意状。)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石心言。)

吴富贵:那后来,他当副乡长的表哥生病死了,得了癌症,我把砖收起来,又准备盖。(一副理直气壮得意的样子。)

郑庭长:那——后——来——呢?(看着吴富贵)

石心言:那后来,他凶狠的用石头砸我,你看我这伤。(说着指指自己头上的伤。)

吴富贵:那是你不让我盖房子,我就要打,这叫捍卫权益。

石心言:我也是为了捍卫权益,那是我家的门口,那国家为了维护领土完整,也是寸土必争啊!

郑庭长:(喝斥道)别胡扯!那国家维护领土和这是两码事。

吴富贵:(得意道)就是,他是在这里胡搅蛮缠。

石心言:(生气道)你才胡搅蛮缠呢!去年我家的牛不小心吃了你家一点稻子,你打到我家来,要我赔你一箩谷子,你还记得啵?

吴富贵:(更生气)那前年我家的狗经过你家的晒谷场,拉了一泡尿,就是打湿了那么一小块地方,你骂到我家来,要我赔你十升谷子,你——知道啵?

石心言:(很生气)那三年前我弟弟结婚,借用你家的小凳子,客人不小心损坏了一条,本来修一下就可以,结果你要我赔你一条新凳子,你知——道啵?

吴富贵:(非常生气)那四年前我妹妹出嫁,借用你家的一个锅盖,小孩子不小心摔碎了,本来也可以修一下的,结果你硬要我重新做一个赔你,你——知——道啵——?

石心言:(大声地吼道)那十年前……

郑庭长:(也大声地吼道)好了,还有完没完啦?是不是你们要扯到穿开裆裤的时候谁把谁的裤子扯破了,还没赔对方的事呢?

范文网【】

(石心言和吴富贵被吓得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正在这时,一对小男孩从舞台左侧上,各自跑向自己的父亲身边。)

石心言:(对着石小东)你怎么来了?

吴富贵:(对着吴小雨)你怎么来了?

石小东:(拉着石心言的手)爸爸,我们回去吧,你看人家小雨家房子那么少,一家人挤在两间房子里,我们让一让吧!

石心言:你这孩子,怎么吃里扒外呢?(说着举起右手,作要打石小东状。)

吴小雨:(拉着吴富贵的手)爸爸,我们回去吧,我和石小东那么好,我们和石伯伯慢慢讲道理,我想他会让我们的。去年夏天我放牛。有一次我家的牛和人家的牛打起来了,非常凶,如果当时不是石伯伯赶过来,用火把把牛熏开,我家的牛也许还被打死了呢!

石小东:去年冬天,我在家火炉前烤火,把厨房烧着了,我吓得跑出来喊吴叔叔,是吴叔叔帮我把火扑灭了,否则我家房子还不知烧成啥样呢!

吴小雨:今年春天,有一次我在路边玩,一辆汽车开过来,我没注意。当时石伯伯路过我身边,把我往旁边推了一把,我才没被汽车撞着。司机吓得要死,石伯伯的手还被撞出血了呢!我一直不敢对您说。

石小东:今年夏天,我在村前小河里游泳,不小心游到深处,我大喊救命,是吴叔叔衣服和鞋都没脱,就跳下去救了我,他还呛了几口水呢!

(吴富贵和石心言边听着,边吃惊地看着对方。)

郑庭长:你们看,你们两个孩子多懂事。

石小东:我老师还教过我们一首古诗呢!

郑庭长:(诧异地问)古诗?古诗跟这有什么关系?

吴小雨:这首诗说的是古代一个大官给他乡下的亲戚写的回信。是劝人邻居要团结,不要因为一点地基那样的小事伤和气。

郑庭长:(对两个小孩)那你们说说看。

吴小雨:(高声朗诵)千里投书为一墙。

石小东:(接着高声朗诵)让他几尺又何妨?

吴小雨:(继续)万里长城今犹在。

石小东:(接着)怎么不见秦始皇?

郑庭长:(大声赞)说得好!(伸出大拇指,面带微笑站起来,走出办公桌。)

郑庭长:(来到石心言和吴富贵的中间)看你们两个大人了,还不如两个小孩,像话吗?

石心言:(惭愧地向吴富贵边走边说)老吴啊!真对不起!(说着伸出双手。)

吴富贵:(愧疚地向石心言边走边说)老石啊!我也对不起你啊!(说着伸出双手。)

(石心言、吴富贵、郑庭长三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两个小孩也凑了过去,伸出双手。)

石心言:老吴啊!回去你尽管盖吧!缺人手,我帮你。

吴富贵:老石啊!回去你得先养伤,我买点好酒我们喝一杯。

德国邻里爱告状 篇3

在德国,自家的果树硕果累累,即使越过墙占了邻居领空,仍属于自己财产,邻居不得采摘。不过,果子若是掉落在邻居领地,可千万不要去捡拾。一位从波兰移居到波恩的工程师,闲时在自家庭院栽了几棵苹果树。两年的功夫不到,树枝就伸到了邻居院内,树枝上挂满了苹果。眼看丰收在望,不料一场暴风雨将苹果打落得满地都是。工程师将掉落在邻居院内的苹果全都捡了回家,不料第3天便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原来果子落在人家“领土”上,你再去捡回,也算是偷盗行为。这位工程师十分不满地对法官说:“我不懂这种规定,我越墙过去捡苹果时,那位邻居看到也不加以制止,现在来控告我,太不应该了。”

德国邻里之间告状,多是由娱乐声、小孩哭闹声、夫妻吵架声等引发的。法官认为,婴儿哭叫与幼儿吵闹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人们应当忍让和接受。夫妻吵架或偶尔开家庭晚会,也应予以尊重,但绝不应超过晚上10点,10点过后就应该设法安静下来。否则,邻居一旦告发,肯定要受到处罚。

在邻里纠纷案件中,最辣手的是宠物的声响。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孤寡老头傍晚牵着狗在离家门口不远处散步消闲,那狗看到路边一对卿卿我我的情侣后,不知怎么地就“汪汪”叫个没完,似乎是在为自己的主人鸣不平。半个小时过去了,这狗还是不住嘴,主人也制止不住。想不到,这对情侣对狗的打扰非但不恼,反而高兴地像捡到什么似的。原来他们可以以此为由到法院告状,要求自己的这位老邻居赔偿精神损失。在法庭上,双方就那狗在傍晚时刻叫是否会影响人们的休息这一点争执不下,而这也难坏了法官。后来,法官干脆对狗叫的时间定下了框框,大致是:大狗白天吼叫不得超过30分钟;一般休息时间,即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8点,狗的主人应当设法禁止狗叫,否则即属违规。此规矩定出,邻里告状和法官判案都有了标准。

因一点生活琐事就告状,连德国人自己也觉得这样未免太过分了。德国一位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指出,德国人相互间老死不相往来,彼此缺乏信任和诚意,缺乏协调的能力,所以,凡事都得借助“公正的第三者”——法官来裁决个是非曲直。不过这倒也省心省力。

爱告状的孩子们 篇4

“老师, 某某拿了我的铅笔盒。”“老师, 某某把水洒了一地。”“不好了, 某某哭了。”……诸如此类, 都是每天在我面前不断重复的剧目。刚开学的时候, 也许是出于新鲜, 我一一细问情况, 然后再处理, 一天、两天下来还不觉得什么, 可随着时间的积累, 我发现自己的耐心也在挑战极限, 因为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 闹意见, 是学校每天都要发生的事, 而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却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干预这种事越多, 理评得越细, 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就越高。班主任就像救火队队长, 东堆火还未扑灭, 西堆火又起, 大量的宝贵时间都用在调节、核实、规劝上了。我静下心想着: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 “有求必应”很不现实, 我作为教师势必疲于应付, 从而影响其他工作。

为解开心中的这个烦恼, 我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阅读, 通过阅读各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 我找到了心中困惑的答案:几十个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 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 磨合中产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 而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非原则性的, 学生是能够自行化解的。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有效处理。是呀, 许多时候刚还哭哭啼啼告状的两个孩子, 等到老师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却又看到他俩开开心心地一起做游戏呢!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也有自我认识, 自我劝归的过程。教师对此可以不予受理, 或者对某些问题采取适当地“冷处理”。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千篇一律地按照统一模式来处理。生活中, 我慢慢地发现, 面对孩子的告状, 一概敷衍, 当它是小孩子过家家, 不去认真理会也是不行的。一些确实受委屈的孩子寻求帮助, 需要老师的呵护树起自信心, 还有一些孩子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渴望求得关注与认可。这些都是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的。理解、尊重、帮助不正是少时的我最渴求的吗?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欧阳炳焕、徐书云的《班主任工作范例与经验》, 鲍忠仁老师的《师生心理冲突成因与平衡》等文章, 受益匪浅。我明白了, 教师光靠主观愿望好是不行的, 光凭不怕辛劳的精神也是不行的, 教育要讲科学,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 孩子们不知如何应对, 于是, 爱告状的孩子应运而生。但如果当老师的, 你一点点将为人处事的方法, 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 爱告状的孩子会越来越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 我们要试着给孩子的复杂心理把准脉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爱告状的孩子 篇5

“就是你打我!”韵韵叫道。

“我没有!”炎炎开始抗议。

“好了,老师会了解的。你们俩回去吧!”于是我开始注意,不久我就有了结论……

“刁老师,我手痛!”韵韵一脸愁容的走上来。

我摸了一下,没什么事情。

“刁老师,XX踩我脚。”

XX小朋友马上来澄清:“我是不小心碰到她的。”

“老师,某某某刚才又抢我的东西了!”

“老师,某某某大声叫!”

“老师,某某某在水房玩水!”

“老师,某某某不和我玩”

……

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你告状,是不是让你有些不知所措?马上表示关注吧,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真是两难。

前几天看了一篇报道,是关于中班孩子爱“告状”的,感觉确实很有道理,受益匪浅。现在我们班孩子都特别爱“告状”,如果很重要的事我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及时对犯错的一方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事就只是说老师知道了。

告状是孩子处于社会发展未成熟阶段的外在表现,是孩子必经的一个心理历程。对于大多数学前期的孩子来说,告状是一种经常性行为。由于中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仔细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五种:

1受欺负了,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如,内向胆小的小朋友;

2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是非做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如,平时比较乖,在孩子们心中比较有威信的小朋友;

3利用告状来报复对手,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如,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小朋友;

4维护规则。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局限,价值判断的标准尚未形成,只能靠成人的暗示或间接经验粗浅地感知行为的对错。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权威者,制定的规则是神圣的,每个人都得遵守,看到别人违反规则,就会采取告状的办法使他人遵守。如,平时听话,遵守规则的孩子;

5宣泄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宣泄,不满、厌烦等都会成为孩子消极情绪的诱因。如“老师,我要睡觉的,她老是要跟我说话”就是典型的情绪宣泄。

我想,对待孩子们的“告状”,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原因,弄清原委。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

其次,我们要努力做到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严肃而友善的教育,坚决不能迁就。

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不少父母或老师苦于无法制止这种行为,于是就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幼儿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

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xx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她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状述不置可否,不仅会使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又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所以,可以教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

3岁以上的孩子,成人已经帮他们处理过很多问题了。当孩子告状时,家长不妨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小朋友间的矛盾。孩子学会了处理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也能提高他将来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处理方式则视孩子告状的动机而定。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孩子的“告状积极性”会逐渐消失。我始终认为,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告诉他们不要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才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

浅谈小学生“告状”现象 篇6

一、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记得有一次, 上体育课时, 学生小B跑过来气急败坏地说:“不好了, 小A打同学.”我深知小A的性情温和, 又有很严的家教, 绝不会恶意地出手打人, 这次可能是与同学玩耍时无意间产生了小碰撞.果然, 我看见远处的小A神色轻松地与一些孩子在说话.心中略一打算, 便装作没听到, 仅用眼角余光注意小B的反应.她得不到预期的回响, 自觉无趣地耸耸肩, 走了.几分钟后我发现, 小A和小B又玩在一起.

学生告的状, 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但问题就像一个脏球, 当被抛到老师面前的时候, 我们如果接到手里, 不仅很难处理, 也会脏了自己的手;不接到手里, 就显得不负责任, 使问题成堆, 甚至那些打小报告的学生也会感觉老师不负责任, 导致他自己也会去做那些事情, 班级就会越来越乱.处理这样的“脏球”, 最好的办法就是“踢”出去, 还给“原告”, 就让“原告”去处理.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又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或者还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反, 某些小矛盾老师去处理有时反而会让学生很尴尬.比如:老师处理完事后, 让两位学生互说对不起, 虽说学生在老师的压力面前都说了, 但他们都是不情愿的或者不是发自内心的.

二、班主任要做宽容的使者

我们不妨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人生修养问题:“老师, 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有, 那就是‘恕’字.”对别人的过失, 我们要学会宽容, 这本身就是美德.“恕”应该作为处理普通人之间关系的准则.班主任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会宽容”的主题教育:人和人相处难免会产生矛盾, 如果大家都能学会宽容别人, 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忍让, 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缕阳光.

总之, 在班级生活中, 班主任首先要做宽容的使者, 对犯错的学生要有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宽容, 允许他们在犯错中不断反思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理智化解矛盾, 持之以恒, 何愁学生“恕”的精神不能养成!

三、正确处理, 积极面对学生告状现象

孩子认为自己在同学当中受了委屈, 需要老师帮助解决, 所以才来告状.那么教师就应该对那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同时, 也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孩子认为班级中有某些不好的现象, 并对其持反对观点, 但其他同学不听他的劝告、需要教师支持的, 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不论大事小事, 都要实地调查并进行解决.低年级的孩子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 自己也很想去做, 但又怕不“合法”, 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 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 他会立刻去阻止别人.有些孩子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来告状, 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很强, 但常常被老师忽视.例如老师上课很少叫他回答问题, 分配任务时时常没有他的份等, 因而他就借一些小事来告状以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教师, 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篇7

一、告状行为案例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往往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 要想分析出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以及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 我们首先要回到原始的观察记录中, 以“求助型”和“检举型”为例, 看看幼儿是如何与同伴发生冲突, 如何通过种种策略向老师告状来试图实现自己的意图的。

(一) “求助型”告状

“求助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伤害时向教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 意在寻求保护。

案例一:上午九点中班自由活动吃完早饭后, 有的小朋友在建构区玩儿积木, 有的小朋友在阅读角看书。张晓伟先拿起一本绘本看, 王雨桐也凑过来一起看, 由于两人阅读速度不同, 很快产生了分歧, 开始争夺绘本。王雨桐说:“让我先看看”, 说着还用手打了张晓伟几下, 张晓伟还了几下手。这时, 王雨桐丢下绘本, 跑到王老师那里告状, 他说:“老师, 张晓伟打我!”王老师冲着张晓伟喊道:“晓伟, 你为什么打雨桐?”张晓伟说:“是他先打我的, 他想看我的书, 我不给他看, 他就打我。”老师了解情况后说:“打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知道吗?”孩子点了点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书?如果你想看别人的书, 你该怎么办?”孩子说:“问问”。老师说:“对, 你应该跟别人商量, 问别人说让我看看你的书好吗?”孩子点点头回去了。他走到张晓伟面前问:“晓伟, 让我看看你的书好吗?”老师看到王雨桐的行为, 并及时表扬他说:“王雨桐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最后, 张晓伟把书递给了王雨桐。

这个案例发生在自由活动中, 滋生幼儿告状行为事件的情境是由于自身安全受到同伴威胁的情境下而发生的, 告状行为的动机与求助有关, 这个案例还比较复杂, 告状者并不是围绕着为了获得对物品的使用权和制止欺负行为而向老师求助, 而是恶人先告状, 以实现自身的意图和目的。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的反馈是积极的, 及时的, 教师了解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后, 做出了明确的是非判断, 首先强调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接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和小朋友商量, 当孩子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时, 老师又及时给予表扬。可以说, 老师圆满的化解了这场小纠纷。

(二) “检举型”告状

“检举型”告状是指幼儿在道德发展的基础上, 为了维护规则或伸张正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

案例二:下午三点半中班庆祝生日活动今天是李毅杨小朋友的生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给毅杨庆祝生日。老师把庆祝活动安排在下午两点半, 吃完蛋糕后, 淘淘发现装蛋糕的盒子很精致, 很漂亮, 还有两条丝带, 他就拿起丝带把盒子拎起来玩儿, 几个小朋友看到了, 都围过来。淘淘可能担心别人跟他抢盒子, 就拎着盒子在教室里跑, 另外几个小朋友追。这时正在吃蛋糕的刘紫轩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 你看淘淘他们, 老师说过不能在教室里跑。”说完, 还没等老师说话, 她就回到自己座位上了。老师喊了一声:“淘淘”。并投去一个警告的眼神, 孩子们就都停下了奔跑的脚步。老师又说:“把蛋糕盒放回去。”孩子们就把蛋糕盒放回桌子上, 坐回自己位置上去了。

这个案例中, 刘紫轩的告状行为, 是因为淘淘等小朋友的行为违反了常规, 不符合教师提出的要求, 刘紫轩作为班级制度的坚决拥护者, 在看到其他小朋友违反常规时, 检举他们的违纪行为。教师对刘紫轩告状行为的及时回应, 再次起到了重申班级常规的作用, 时刻提醒小朋友要遵守常规。

类似于这两个案例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园时常发生,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回应, 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对幼儿的每次告状都问清缘由, 合理引导, 必然会帮助孩子们明辨是非, 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但是, 幼儿园教师工作比较繁琐,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小朋友的告状要么不耐烦地制止, 要么置之不理。那么, 面对这么频繁的告状行为, 教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或自然行为, 而是与幼儿普遍的心理发展不完善有关。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 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要想利用告状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就必须掌握应对告状行为的策略。

(一) 创造适宜的环境

有研究表明, 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多, 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少。3那么, 为了减少幼儿不必要的争抢和冲突, 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活动, 在自由活动时间, 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活动材料, 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 减少告状的发生。

(二) 判断告状的性质

当有幼儿来告状时, 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告状的原因, 并认清此次告状的性质, 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时十分复杂, 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遇到“求助型”告状时, 要为受欺负的小朋友撑腰, 遇到“检举型”告状时, 可以告诉孩子, 不遵守常规的确不对, 但是责罚他人与自己无关, 自己要先管好自己, 不要去挑别人的错误。

(三) 加强社会教育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应该加强社会教育, 着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责任感, 引导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再着重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积极融入群体, 培养其社会性, 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总之, 幼儿园的告状行为发生频繁, 类型多样, 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应对方式, 这样才能处理好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

摘要:在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实践中, 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 研究表明, 幼儿的告状方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已有研究者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分析幼儿园发生的两个典型的真实案例, 探寻教师处理不同类型告状行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求助型”告状,“检举型”告状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蕾, 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幼教园地, 2006, (4) (下旬版) :31.

浅谈对幼儿告状的认识和态度 篇8

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特点, 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 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 学会解决矛盾, 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一、幼儿告状行为与原因分析

(一) 幼儿告状行为

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时, 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或3~7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

(二) 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一, 为宣泄紧张的情绪。第二, 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第三, 幼儿爱告状受老师评价标准影响。第四, 幼儿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承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第五, 幼儿爱告状还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第六, 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摩擦, 引起幼儿告状

(三) 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皮亚杰认为3~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 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 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由于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 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 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这是孩子们爱告状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错误态度及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 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 分析所查资料和以往对教师的观察, 总结出教师对待幼儿告状所处理不当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态度粗暴; (2) 不予理睬; (3) 遇事老师解决; (4) 双方都有错; (5) 对调皮的幼儿带有偏见。

(二) 正确区别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及需求

1. 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2. 为自己辩解的告状。

3. 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4. 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或对某一伙伴的“恨”向成人告状, 想借助成人的力量去惩罚对方。

(三)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正确处理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 此时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 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1. 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 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 从积极意义上说, 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 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持欢迎的态度, 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 可以先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 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 要耐心指导, 帮助幼儿。只要教师能重视幼儿告状, 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 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 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 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 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 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3. 要教育幼儿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 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找出自己的不足, 而不是处处找别人的碴儿。

4. 儿童发展的方向是由依赖走向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孩子依赖性强, 遇事总想依赖别人帮忙解决, 通过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在遇到问题时, 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处事能力, 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学会分享与合作。

5. 让求助心理告状的幼儿树立信心。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要教育孩子有什么事、有什么话要敢于直说, 要让孩子相信父母和老师对于直话直说的孩子是很赞赏的。如果孩子以后说话还是“弯弯绕”则可采取佯装不懂的方法, 使孩子有话非明讲不可。

6. 冷处理。

冷处理即是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予马上回应。视情况而定是否要在幼儿情绪平复后跟幼儿聊聊告状的原因, 以充满理解与平静的口吻和他们对话。

三、思考与建议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 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 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 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 切莫等闲视之。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1.家教配合, 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成人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其次是要根据他们的处理方式适时引导, 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处理过程中, 逐渐'内化'交往规则, 增强交往技能, 并培养他们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教育契机, 建立具体的常规, 注重品德培养, 老师宽容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引导幼儿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不对, 注重“以行导之”, 帮助幼儿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身体验。同时, 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 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园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 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 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3.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 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 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 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 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 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 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 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 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 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 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 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摘要: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特点, 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科学引导与教育幼儿, 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 学会解决矛盾, 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小学生习作训练可以从“告状”开始 篇9

“告状”能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勇气。“告状”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生活需求, 所以不必激发, 习作的欲望就高涨了。我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 每当课间我坐在班级里总会接待几个来找我告状的学生。他们总是气喘吁吁地跑向我, 说了半句话“出血了”“他打人了”, 就忙不迭地又要跑去玩了。我觉得他们可爱又可笑, 同时也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说话训练机会呀。所以我经常将进来的告状者拦住, 开始耐心地引导他把话说完整, 即“谁干什么了?”“什么怎么样?”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说完整话, 这其实就是下笔成文的基础。

从此以后我开始鼓励学生告状, 凡是我们班同学之间发生的不论好事、坏事都要向老师汇报。没有足够的时间口头汇报, 就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这样一来, 既巩固了汉语拼音, 又学会了写作。“状子”越来越多, 无非是写人和写事两种情况。因此, 我针对学生告状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告状”辅导。具体过程如下:

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纸“诉状”:“××打我。”然后问学生, 如果你是老师看见了这张纸条, 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同学们七嘴八舌, ××说:“啥时候的事呀?”我也跟着追问:“什么时间?”“在哪里?”“有谁看见了?”“××为什么打你?”“你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这时班级里的学生有的是目击者、有的是证人, 说得不亦乐乎。

学生一边说, 我一边板书, 最后请大家连起来读一读。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了, 怎样写记叙文 (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也弄明白了。要想让老师重视这件事, 应该对哪部分内容写得详细些呢?学生可以更多地描述自己受到了多大的伤害。这就是写作技巧。

还有些时候, 刚入学的孩子彼此不认识, 说不出他所告的人的名字, 我就引导他描述:“他长着 ( ) 的个子, ( ) 的脸, 长着 ( ) 的眼睛, 梳着 ( ) 的头发。穿着 ( ) 颜色的衣服和 ( ) 的裤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简单的外貌描写。

总之, 在学生需要时写, 在发泄中写, 在动情时写, 在无意识的交流活动中学习写作, 既不枯燥, 又能主动参与,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当此时, 他才更能突出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才更能突出真情实感。

摘要:教师应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习作训练:实行教学民主, 鼓励学生“敢写”;创造习作机会, 激发学生“想写”;设置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能写”;突出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以此突出真情实感。

儿子从小爱告状 篇10

或许我也是个爱告状的妈妈,因此就会遗传儿子?或许自己在和别人处理问题时,是爱告状的一方?即使是,我更希望儿子能超越我,做一个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让周围的小朋友喜欢他,让他有更宽广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失。

亮亮妈妈

咨询师:

这里首先得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儿童的“告状”与成年人打小报告爱搬弄是非的“告状”性质完全不同,千万不要一样看待。

也许由于你不喜欢自己爱告状的毛病,便对孩子出现的看起来类似的问题觉得比较严重。对此,你采取的方式是坚决纠正,不理睬孩子的告状。由于得不到认同和肯定,孩子的焦虑会上升,他越发需要得到支持和认同,导致越来越多的告状。而你和老公在孩子面前表演告状,只会让孩子模仿这样的行为。

其实,3?6岁的孩子爱告状,喜欢表现,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性都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此时的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等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批评,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所以他们会经常向成人告状。

虽然告状反映了孩子对行为规则的认同和掌握,反映了他们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若我们对孩子的告状敷衍甚至不管,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若一味“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说,还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处理孩子的告状问题,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区别对待: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家人的违规行为,多出于对规则的敏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是非判断的意识。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发现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会觉得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能有例外呢?

此时应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确认规则,让他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对方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别人与他无关,让他学会专注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剔别人的错。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犯错的同龄人,说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也是他们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潜意识里为别人减分,就是给自己加分了。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非辨别和处事能力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

此时我们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肯定,如“××这样做不对,你的做法是对的”,这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还可以把犯错的小朋友当镜子,启发孩子改掉自己的毛病。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的缺点的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父母可以趁势启发孩子“××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做呢?”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若告发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多半是面对如此“意外”,不知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了压力的时候,会向家长求助,希望通过成人的“干预”,说服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时首先要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委屈。若孩子一时说不清,父母可用提问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有时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接下来,父母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问问孩子:你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矛盾,并借此机会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不给你玩玩具,你不高兴,若别人来咱们家玩,你也什么都不让碰、不让玩,别人是不是也会不高兴啊?所以对待朋友要友好。”也可以利用绘本、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还可以把他们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智慧的处置和友好的结尾,暗示正确的做法。

若孩子不停地告状,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独立性还有待发展。最好的对策就是:每当孩子告状的时候,都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更好呢?”把问题抛给他,让他去思考,去面对。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除了发泄情绪,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己面对问题,并及时肯定他做出的努力,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经常告状的。另外,父母经常谈论别人的长处,引导孩子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向别人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一直在认真地模仿和认同我们。

上一篇:海岛休闲产业下一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