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机器人

2024-05-13

智能安防机器人(精选九篇)

智能安防机器人 篇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工业技术不断的进步, 智能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智能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扩大。而且,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家庭服务行业。由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清洁卫生、物品搬运、家电控制、家庭娱乐、病况监视、儿童教育、报时催醒、电话接听等各种家务劳动, 不仅是一项极具前景的高新技术行业, 而且也是智能机器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国际上较早开展安防机器人研究的是美国与前苏联, 稍后,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开始研究该技术。我国大约有30家左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在从事各类机器人的研究工作, 40多年来, 已在智能机器人的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某些产品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因此, 智能安防机器人将在家居安防、企业安防、工厂巡逻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 以防盗监测和安防巡逻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安防系统在我国发展迅速, 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5%~20%, 智能安防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为此, 我们将机器人与智能安防系统结合在一起, 利用机器人的机动性来实现智能安防系统的功能, 以便更有效的完成家居安防。

1 智能安防机器人设计

1.1 智能安防机器人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家庭智能安防机器人的安防功能, 笔者开发的机器人依靠底盘的履带进行移动, 可以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具有防盗和监控功能, 当处于监控模式, 发现有人闯入时会发出警报, 当主人不在家时能通过手机短信通知主人。主人在家时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可以设定为巡逻模式, 能够自动在家中按照一定的线路移动, 并且识别障碍物绕过障碍物, 实现自动移动。

1.2 硬件方案

1.2.1 控制器

使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51单片机作为机器人的芯片。其主要特性是一个时钟指令周期, 除了具备传统51单片机所有的功能外, 还集成了模数转换器 (ADC) 、脉冲宽度调制输出 (PWM) 、同步串行外围接口 (SPI) 和片内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 等拓展功能。

1.2.2 驱动器

轮子用履带代替, 驱动电机采用带有减速器的直流电机, 因此机器人具有较强的转向, 爬楼梯及更强的越障能力。

1.2.3 传感器

采用温度、湿度、气压、光敏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数据, 热释电红外、火焰、烟雾传感器作为报警依据, 红外、地磁、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控制机器人运动和避障。例如: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记录室内温度, 热释红外传感器用于非法入侵报警,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机器人避障, 红外发射传感器用于机器人路径导航, 烟雾传感器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并报警。

1.2.4 远程控制器

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机器人身上的按钮来控制机器人, 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来远程操作。基于手机远程控制的安防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机器人本体和智能手机组成。智能手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数据业务或者WIFI模块实现与网络的连接, 机器人本体带有模块, 可以通过家庭无线路由器与其连接, 这样实现了2个部分的数据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机器人建立连接, 在手机屏幕上观察到机器人摄像头所采集的视频画面, 对机器人所处的环境有一个直观了解。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的导航键或者界面上的按钮远程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以及控制机器人眼部灯的开关, 清楚地观察到家中的情况。

1.2.5 摄像头

图像显示设备可以采用彩色电视机, 将CCD摄像头输出的标准TV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输入到电视机的视频输入端, 即可以看到监控的图像。也可以在电脑上安装一块视频数据采集卡, 然后安装驱动软件, 就可以通过电脑显示监控的图像了。本设计通过编写的视频采集软件, 实现了视频图像的显示、拍照保存、录像保存等功能。

1.2.6 电源

使用锂电池提供能源, 分两组12V供电, 一组2000m Ah直接给驱动部分供电, 另外一组1000m Ah经降压至5V后给控制部分和传感器供电。

1.3 系统结构

机器人的电气结构如图一、图二所示。

1.4 软件方案

我们使用现在比较流行的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使用基于TCP协议的socket来建立数据通道, 以路由器为主机、上位机为从机进行数据命令的传输。上位机监听命令通道数据, 以完成对下位机提出的数据传输申请的应答。当接收到下位机各种参数数据后, 对参数进行分析并显示在应用界面。通过UDP通道, 来接收机器人广播的视频信号, 并在上位机上显示。加入手动控制模块, 可以在电脑端或手持端通过连接上位机来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视角的调整。加入智能控制块, 可以开启自动寻墙巡逻模式、防盗报警等功能。

机器人的软件流程如图三所示。

2 结束语

此方案设计的智能安防机器人能够检测周围障碍物范围及距离, 并可以灵活的避开, 同时可以实现楼上楼下的巡逻功能, 还可以通过无线把家中的情况发送到个人手机或移动设备上。该机器人结构简单、灵活方便、成本较低、功能易于扩展, 可以用于个人家庭、仓库、学校等地, 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节约了人工成本。其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符合当今人们对生活智能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第三版)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贾玉赞.浅议智能机器人发展及应用[J].太原科技, 2003, (03) :20.

[3]刘海涛, 赵金波, 晁阳.8051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例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金周英.关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几点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1, (04) :5-7.

[5]刘超, 任智华.浅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防盗报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08, 34 (06) :70-71.

智能社区安防心得 篇2

1、智能出入严把通行关

小区的生活场景中都围绕着社区人行、车行出入口控制、可视对讲、梯控、访客、停车场管理以及智能家居等应用展开,这些都与出入口息息相关,从小区门禁到单元门禁(对讲系统)再到家庭门禁(门锁、猫眼),这些门禁是保证业主安全的三道屏障。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推广和系统集成程度的成熟,智慧社区在出入口控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完善,采用人脸识别开门及呼梯系统,可在1号社区系统中自动识别小区业主及常住住户,无需业主手动,系统识别确认后自动开门、点亮对应楼层,访客需提前在物业处登记录入身份信息,信息确认后,系统同样支持对访客的刷脸开门和呼梯应用。

基于人脸识别的系统应用,为业主及访客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出入管理方式。同时为防止陌生车辆进入,运用车脸识别技术预先对业主进行采集,系统支持高效的车牌识别联动闸机放行,访客预登记的车牌也会被系统识别,无需再次验证,同时访客来访的信息可被推送到被访者的手机中。

2、智慧“眼睛” 监控多功能应用

监控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安防设备,尤其近年的监控全覆盖工程更是让监控无处不在,而且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其有了更多、更智慧的功能,宽动态、低照度、热红外这些技术的加入可以让监控的应用范围更广,比如可以24小时高清晰度监控,热红外还能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则让监控有了“大脑”,工作更智能,比如可疑行为鉴别并报警,陌生面孔出现预警,人物追踪等等。

智慧社区中使用的监控系统可以将人脸识别、热成像、报警等技术集于一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预防可疑之人进来并有所行动,还能记录一切保存证据,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火灾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视频的云端化更是为智慧社区助了一臂之力,视频云打破了以往的本地存储数据的方式,将监控数据存储到云端,能够充分满足监控系统对存储体系的容量、拓展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3、智能物管系统一切尽在掌握

1号社区物业管理系统中不仅有LED信息发布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广播系统,还与门禁、对讲、监控等子系统集成在一起,一切前端安防设备都成为智能物管的基础,高空抛物、违停占道、天灾人祸等紧急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解决。

在物联网时代,智能物管系统可以实现区域互联,适用于同一地产或同一物业集团下分布在不同城市的社区物业,不同分社区的视频监控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总部监控中心,总部可实时查看所有下属社区的数据资源,并可远程指挥控制。当分社区物业管理出现任何需要总部反馈指导的问题,跨区域互联的应用一方面可发现问题实时高效的交互和解决,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缩减工作人员的差旅成本。不仅如此,还可与公安联网,问题可以得到高效率的解决。

互联网和物联网浪潮下的中国已搭上智慧列车急速飞驰,随之而来的“智慧化”概念已深入人心。智能安防是智慧社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智慧社区存在的价值所在。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3

该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集成了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门禁、消防等模块的全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安防业务平台。能够支持多厂商、多协议、多格式的各种安防设备在系统中混合使用, 使得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厂家设备搭建和扩展安防系统。

系统提供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 满足大规模系统和大量并发用户使用。同时支持多种存储构架和录像策略, 支持热备冗余录像, 可以满足高标准安防系统的要求。提供标清、高清解码数字矩阵, 复合视频/VGA/DVI等输出方式, 提供多厂家、多协议、多类型、多格式视频混合解码。系统可以基于前端和后台的智能视频分析识别, 提高了安防系统的智能性。配备的API借口可以无缝嵌入企业MIS/SCADA/ERP/GIS系统等。系统还可以完成模拟量和数字量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 用于环境动力和生产线监控。

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

中心管理服务器:在调度中心配置一台中心管理服务器, 可以管理所有设备和用户以及权限、注册、密码等。

“守望者”监控平台 (含外接协议扩展模块) :“守望者”监控平台支持接入安讯士、博世、海康、大华、汉邦等国际国内多种厂家、多种协议的视频编码格式接入、报警主机、门禁主机、动力环境系统等设备。

分级管理服务器:二级或多级分级式管理服务器, 管理本级设备、用户、权限、注册、密码等。

流媒体转发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TCP/RIP流媒体转发, 增加客户端并发数量, 可以减少广域网并发流量。

录像服务器 (NVR) :管理和执行录像计划, 支持多机并行的分布式录像、N+1热备份、远程检索、回放、自动复写。

监控终端:可以单屏、双屏、多屏的实时监控、电子地图、报警和联动、录像检索回放、设备在线监测。

万能解码器:协同嵌入式解码器、混合格式解码器、高清解码器, 指定视频指定解码输出、PIZ控制、多种画面分割、轮巡。

高清解码器:支持HDTV标准高清视频格式, 分辨率可以720P、1080i、百万像素等, 指定视频指定解码输出、PIZ控制、多种画面分割、轮巡。

智能分析服务器:安装“守望者”智能分析模块, 对视频流进行实时视频分析, 并实时报警联动相关操作。

数据采集模块:IP模拟量和数字量环境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 可以对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等模拟量以及各种开关量进行采集, 该采集模块直接连接网络, 把相应的数据传回中心。

调度指挥网关:视频会议网关、调度电话网关, 联接视频监控终端、视频会议MCU、调度电话、手机等, 实现在监控系统客户端发起召开或加入视频会议, 实现业务会商、应急指挥等功能。

调度电话网关:支持视频会议、普通电话、手机、VOIP系统的互联互通。

智能安防系统心得 篇4

产品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包装,一个摄像头、一个人体移动探测器和一对门窗闭合探测器。每个产品包装内还有若干的3M贴、螺钉等等。

家庭安防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因为在摆放在家里的明显位置,而且像门窗探测器和移动探测器都是要与门和家居想结合,如果设计上不过关,贴在上面肯定不美观。白色作为基础色,与大多数的家居风格都能搭配到一起。

摄像头设计最为可爱,也应了鹏博士这个名字,远远地脑袋有一点科幻,也有一点呆萌。可以前后以及左右转动固定位置。

后面还有扬声器的开孔,可以用摄像头与家人对话。这个摄像头非常小巧,个人觉得放在家里真的很像一个装饰品。

鹏博士套装的摄像头和核心产品,其他附件都是依附摄像头组合到一起使用,在APP里面如果没有关联摄像头,其他附件就无法绑定。摄像头无法独立功能,要长时间接入MicroUSB供电才能运作。

网络配置需要与家中的wifi连接,一次输入之后就再也不用配置网络了,而且其他硬件都不用单独配置网络。只要与摄像头进行关联就可以使用。

摄像头具备了网络摄像头的全部功能,非常全面,可以实时监控,也可以对讲,以及截图和录像,网络环境好的情况,视频传输比较流畅,若一端的网络不稳定则会有点卡顿。

人体移动探测器是个椭圆形的小盒子,表面有一个类似蜂巢的圆球,里面大部分的空间都放置电池了,所以整体体积都不是很大,放在掌握都可以轻松握住。

安上电池,利用盒子里的3M贴可以把人体移动探测器轻松的粘到墙上,桌角或者其他表面,因为自身的重量很轻,产品的重量来自两节5号电池,所以粘上了并不会容易掉落。

人体移动探测器顾名思义,就是会探测房间内的人体移动,然后通过手机通知用户,在手机APP的消息中会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到秒,非常精确。

灵敏度测试,用手在表面左右扫过,并不会每次都会识别成人体移动。但是正常走过时,每一次都可以成功识别,并在手机中提示。可用度比较高,

门窗闭合探测器是三者中最小的硬件,设计上与人体移动探测器一脉相承,同样的椭圆形造型,材质配色都一致,只不过体积更小,所以内部空间是放置两节7号电池。

磁体非常小,不用安装电池,之前见过的很多同类产品,磁体也很大,鹏博士的这款闭合探测器磁体真的非常小,使用上依旧是用3M贴粘在门、床的开合处。

识别成功率可以说是100%,每次门的开合都可以成功被捕捉到。

另外,APP有一个模式配置的功能,就是添加一定条件,例如,画面有人则会提醒。这个功能已经可以让鹏博士充当真正的安全卫士,很适合开个小店的用户。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 篇5

伴随着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建筑的智能化, 特别是公用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内容, 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种功能系统, 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 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现代化的商务大厦是以高度的智能化为其主要功能目标的, 而楼宇自动化系统是现代楼宇智能化的体现。

1) 智能化楼宇的定义

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智能化楼宇?目前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 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 其中, 日本的国情与中国较为相近, 其提法可以参考, 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 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 实现建筑物自动化 (BA) 、通信自动化 (CA) 、办公自动化 (OA) 、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 (SAS) 和消防自动化系统 (FAS) , 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 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 , 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 (SNS) , 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 (MAS) 组成, 就是智能化楼宇。

2)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概述

安防监控系统是智能楼宇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为大厦提供了安全监视、侵入报警、出入门控制管理。安防监视系统采用微机控制矩阵系统, 集中完成视频切换控制、水平、俯仰、变焦控制及自备检测功能。系统可设分控键盘便于管理。安防监视系统技术主要表现为:侵入报警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 如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玻璃破碎传感器、振动传感器, 以及各类手动、脚动开关等, 可获得大厦的主要通道、出入口、重要部位及周边的情况, 以利防范工作。出入门控制系统是对出进门的人员进行识别和选择, 即所有人员的出入都得到监控。系统识别人员的身份后, 根据所储存的数据决定是否允许其出入。每一项出入都作为一个事件记录存储, 根据需要这些数据可以有选择的输出。整个防范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侵入报警或出入门非授权侵入时, 在中央监控室接到有关报警信息, 通过信息交换, 安全监视系统打开报警地点附近的摄像机, 并切换到指定监视器上监视, 同时打开视频录像机自动记录现场情况, 以便查询使用。

3)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应用成熟、先进实用、可靠稳定、升级维护、符合要求。

应用成熟:系统设计时采用的产品和系统, 是经过了长时间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 在智能楼宇及其他行业已有长期成功的应用案例。

先进实用:在系统设计中, 始终贯彻了先进实用的原则。所谓先进是指要求采用的产品和系统是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果。具体体现为:

(1) 智能化:系统及设备必须具有智能特征-自主编程、记忆功能, 前端设备与系统必须有良好而可靠的通讯能力和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功能等;

(2) 网络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和广为应用的现代, 系统设计必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而不提倡采用非网络技术应用产品, 因为它们将很快被淘汰;

(3) 操作性:系统的前端设备和系统软件均有良好的学习性和操作性, 特别是操作性, 应使一般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 通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 达到能完成值班任务的操作水平。

可靠稳定: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要兼顾到三个方面:计算机的配置、系统的配置、前端设备的配置。

升级维护:即使是最先进的系统, 也有随时间的推移而落后的可能。在系统设计中, 选用产品和系统时, 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升级和维护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智能化升级:系统的软件是最有可能升级的, 升级的操作不需要繁复的操作和专门的技术;

(2) 模块化结构:为方便硬件的维护和升级, 设计时采用的设备为模块化产品。由其组成的系统是模块化结构, 更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 符合要求:无论如何展开设计工作, 整个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实际要求。

1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方案

以1栋12层的酒店为例, 该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将安防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等各自独立的系统集成为有机的整体, 在设备配置上遵循“硬件联动为主, 软件联动为辅”的原则, 在运行上采用“分散控制, 集中管理”的原则, 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整个安防系统采用集中化计算机管理, 兼顾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巡更等系统的特点, 实现大楼的整体防御。下面逐个系统进行介绍:

1.1 安防电视监控系统

该酒店的安防电视监控系统主要为实现对人员进出大堂、前台接待、电梯、电梯间、各楼层通道、停车场、 (配电) 设备间、需要监控的设备 (如泵、空调风机等) 等重要场所等实现图像监控, 并进行有效监视和记录以便日后能够查阅视频图像的监控录像。

该酒店的安防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按照如下原则设置监控点:

(1) 首先在酒店大堂设置监控点, 要能监视大堂门口进、出的人员情况, 监视前台接待及收款台处人员的工作情况, 并且保证整个大堂无死角;

(2) 在每部电梯里及电梯间设置监控点, 能够对电梯间及电梯里的情况进行监视;

(3) 在各层楼楼层通道内设置监控点, 保证对客房门口的通道进行监视;并且应该在每层楼的楼梯间 (安全通道) 也设置监控点, 以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

(4) 如果有停车场, 在停车场除了进出口的门禁管理外还需要设置监控点, 确保能够对整个停车场内的车辆停放进行监视;

(5) 另外, 为了安全考虑, 还应该在如电气配电设备间、空调房及水泵房等重要的设备间设置监控点, 以保证对这些重要的设备运行工况进行监视。

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维护便捷性, 该酒店前端摄像机设备可按上述原则划分为单独的区域, 在各区域内设就地箱, 用于给现场前端设备供电及对信号进行集中转接传输, 通过通信电缆将视频信号送至集中监控室。在监控室设置1面电视墙以放置监控电视机, 安保值班人员在监控计算机或电视机上可监视整个安防区域的情况, 同时若有需要, 酒店安防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可以通过网络传至BAS系统或领导办公电脑。在监控计算机或电视上通过监控软件即可显示各监视点的图像信息并将这些图像即时通过视频输出到监视电视机上, 同时可以从该计算机上实现对可控云台监视点的控制, 也可以对现场设备的故障报警信号进行布防。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报警时, 该计算机上会实时弹出故障报警设备所对应的监视画面, 方便值班人员对现场突发情况监视, 以便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电视监控系统给上级系统预留有以太网通讯接口, 使得所有视频信息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共享, 供上级系统 (BAS系统或领导办公室) 。

本方案中电视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 前端传感器采用模拟信号输出的摄像机, 控制主机采用数字主机, 视频及控制电缆直接接入数字主机, 每台数字主机都预留有视频信号输入, 所有16路视频图像在本地数字主机上可同时实时显示、控制、录像。系统采用数字方式通过单模光纤连接进行配置。数字主机通过100M网络交换机组成自身的视频监控网络, 通过网络接口可以与上级系统相连接。

远程主控, 前端无人值守, 通过电子地图实现集中管理; (见图1、图2)

支持动态IP访问;

远程对讲;

IE浏览;

系统自检;

强大的录像功能, 采用帧冗余技术。定时录像和手动录像文件在切换录像的时候, 严格不丢帧, 满足工控标准。同时支持异常关机重新启动系统以后, 自动恢复丢失的压缩文件,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完整保存现场视频和音频数据;

提供超长时间的报警预录功能, 预录时间范围5秒―999秒, 预录时间精确、可调, 满足各种场合的预录需要。

1.2 报警系统

重要区域的报警信号可与安防电视监控系统联动, 系统配置警卫中心电脑控制软件, 将报警点位与编程设定的电子地图进行关联, 用于报警及各类事件的记录。

1.3 电子巡更系统与门禁 (出入口) 管理系统

对酒店相关的出入通道进行控制, 对出入人员的身份确认。记录与报警突发事件发生, 并联动CCTV等系统。利用联网门禁点扩展为巡更点,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

2 结束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设计理念、系统功能也在应用中不断修正完善。而安防监控系统作为智能楼宇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环节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它为整个建筑提供了安全监视、侵入报警、出入门控制管理, 为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整座建筑区域视频图像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 从而对整个建筑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 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并最终与建筑艺术相结合, 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入住及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规划教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

智能建筑安防应用迈入高清时代 篇6

在数字监控向集中化、智能化、多级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高清”技术的应用日渐成为重要的应用趋势。

对于用户而言, 传统的标清监控系统只记录事发经过, 难以提供更多关键细节, 无法推动监控应用层次和效能的提升, 因此需要通过应用新的技术来改变这种现状;就技术和产品发展而言, 标清技术的发展已经接近极限, 继续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对于市场而言, 也急需新的产品来刺激增长。高清技术恰恰满足了以上多方的需求, 成为了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所谓的“高清”, 首先关注的就是细节。对于细节呈现能力的要求,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感观的要求, 更是为了支持安防取证、现场掌控——银行、大型场馆关键部位、出入口等场合, 其监控的单位面积像素要求比一般仅需要完成事态查看的场合高一倍以上。图像越清晰, 细节越明显, 观看体验就越好, 智能分析等应用业务的准确度也越高。无论从分辨率、显示效果还是流畅度来看, 高清监控都比标清监控更有优势。

高清监控的优势不仅仅是画面清晰。除了画面清晰度提高以外, 高清监控的监视场景范围也增大了许多。例如, 对于道路监控应用, 如果采用标清摄像机, 每台摄像机只能覆盖一个车道;而采用高清摄像机, 每台能够覆盖两到三个车道——如此整个工程中摄像机的数量就减少了一多半, 工程安装和布线的工作量也得以减少, 总体成本也不比标清高。再如银行监控, 由于环境特殊, 一般不允许使用球机, 都是使用多个枪机来覆盖全场。如果使用高清监控, 不仅监控图像清晰度能够提高, 而且摄像机路数也会减少, 还能使工程安装和布线变得简洁。随着高清逐渐的普及, 总体成本也会下降。

进入2010年后,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契机, 以及无线网络传输、GPS定位、移动通信、智能识别——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推动力, 促使高清监控在智能建筑、金融银行等重点行业步入了实战化应用阶段。

2 高清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监控, 满足“看得清”的监控需求, 就必须保证监控系统在视频的采集、编码、传输、实时预览、录像存储和回放等各个环节全面支持高清信号。

监控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将图1所示系统架构与一般智能建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可以清晰地把监控系统分为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存储子系统以及显示与控制子系统几部分。

2.1 前端子系统

在高清技术得到应用之前, 智能建筑的监控系统一般采用摸拟架构, 需要大量的从前端到后端点对点的同轴电缆、视频分配器、电源线、控制线等。而在智能建筑的“四道防线” (如图2所示) 的重点部位采用网络化高清摄像机后, 在视频源上保证了对重点区域的高清监控, 用一根网线即可传输视频、控制信号和供电, 大大减少了使用线材的类型和所需的配套设备及材料。

以海康威视推出的高清网络摄像机为例, 在前端对高清视频进行高效压缩处理后, 产生的音视频码流为4Mbps~12Mbps, 通过以太网络传输, 传输成本与标清监控网络化传输成本相当。

2.2 传输子系统

目前, 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有模拟、数字、网络三种, 前两种用于传输无损、无压缩的模拟和数字高清信号。模拟高清信号一般采用YPbPr分量传输, 一路高清视频信号需要三根同轴线缆同时传输, 线缆使用量非常大。虽然分量传输可以通过第三方设备延长传输距离;但由于其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经远距离传输后有损, 因此不适合于高清监控。数字高清信号一般采用DVI、HDMI或者HD-SDI传输, 其中DVI和HDMI的传输距离只有几米, 不适合用于监控传输;HD-SDI虽可以传输百米左右, 但对同轴电缆的要求很高, 线缆的价格也非常昂贵, 因此中大规模的监控应用也只能望而却步。

网络高清信号传输, 顾名思义, 是以网络传输方式传输网络高清视频信号, 在智能建筑行业中常采用星型架构的以太网络实现高清网络视频信号的传输。其传输距离根据选用的线路不同, 从百米到几十公里不等。与模拟、数字这两种方式相比, 其造价相对较低, 且性能稳定;是目前在高清监控系统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性价比的传输方式。

目前, 以太网带宽已经实现了100/1000Mbps到桌面 (终端设备) , 核心单端口带宽可达万兆。因此, 智能建筑内的局域网络完全可以担负起任何大规模网络高清监控系统的高清信号传输。

在广域网上, 高清视频的传输受到带宽的限制, 加强广域网带宽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另外, 通过应用流媒体转发、组播等技术, 可以降低多个用户访问同一视频源时对带宽的重复占用, 也有助于减轻高清视频网络传输的带宽压力。

2.3 存储子系统

目前, 安防系统常用的存储方式有DAS直连、NAS网络硬盘和IP-SAN等, 其中IP-SAN方式采用IP构架的以太网传输, 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共享性, 分摊应用成本较低, 是目前大中型集中监控存储的主流技术之一。这些存储方式所采用的都是IT行业非常成熟的技术;存储介质也多半是采用IT行业通用的数据硬盘, 容量一般在TB级以上 (按720P视频图像每路每小时的数据量为1GB计算, 1TB的数据硬盘大约可存储720P的视频图像单路录像1000小时或者1000路同时录像1个小时的数据) , 2TB的数据硬盘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随着具体高清监控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 大型高清监控系统PB级海量存储解决方案将得到普遍应用。

高清监控系统对高清视频存储的安全性, 特别是存储的视频录像安全回放的要求很高。视频能否回放取决于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存储设备的混合读写性能是否足够强, 以保证可在大量高清视频写入的同时支持多路视频的回放。混合读写性能不够强, 不仅影响正常的视频写入和回放, 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后续视频完全无法写入。

(2) 存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采用先进的RAID技术、高可靠的企业级磁盘可有效降低因为磁盘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 保证高清视频实时可用。

(3) 存储系统是否有数据备份的措施。重要场所的监控图像或普通场所某时段的重要监控图像往往需要备份, 以确保在一段时间内随时可用。一般在采集视频时可将其同时保存到多台存储设备, 或先保存单个文件, 之后再将其复制到另一台存储设备等方式来实现。对重要视频文件的多重保存或备份是设计高清监控系统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4) 平台软件媒体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支持使用者通过关键字, 快速、准确、有效地检索到目标视频是媒体管理系统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一点不能保证, 高清视频即使保存下来, 也有可能无法被检索到、无法用于图像调用和图像分析, 那么图像存储就将变得没有意义。

此外, 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也在存储系统中充分展现了各自的应用价值。以智能建筑项目为例, 随着存储时间由3个月或半年扩展到一年, 加上前端监控点位的后期扩展, 其监控系统需要的存储容量将不断增大。若加装智能分析模块并将其与时间、报警触发存储相结合, 将使视频存储所需要的空间大幅减少。在一些重要场合 (如机场、海关) 的出入口, 也可将高清摄像机抓拍的人脸或车牌视频与后台存储数据库中的黑名单进行比对, 判断目标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或违法车辆等, 若与黑名单信息相吻合则进行报警并联动配套系统。

2.4 管理平台

智能建筑行业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 智能化系统之间, 特别是各类安全防范系统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套强大的管理软件必不可少。如图3所示, 基于SOA的松耦合架构设计的管理平台可以支持便捷的多系统集成管理;平台通过Web Service提供系统服务, 为第三方系统集成提供标准接口服务。

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应具备多级安全认证机制, 支持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特别是对于垂直集中的管理机制平台, 授权管理 (是否给某个用户以操作权限) 与级别控制 (给不同级别的用户以不同的控制管理、操作权限) 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软件架构方面, C/S结构和B/S结构各有所长, 可以根据对监控系统的不同需求按需选择;但是C/S架构的软件系统的功能应用可以做得更丰富, 通信开销更少, 因此笔者建议以C/S结构为主。

在硬件方面, 考虑到需要保护原有模拟系统的投资和满足未来扩展的需求, 硬件综合平台对新、旧系统的高度整合和集成功能, 例如同时支持摸拟、网络和高清数字 (如HDMI、DVI、HD-SDI等) 接入, 同时支持高清和标清系统, 支持智能分析功能, 拥有完善的高清编解码功能, 能支持大屏拼接管理功能以降低控制器的二次投资, 支持大规模多级组网等, 也非常重要。

2.5 显示系统

后端的显示设备一般有CRT、LCD、PDP三种。而高清显示效果必须要使用大尺寸、支持高清分辨率的显示器才能表现出来, 采用拼接墙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做法, 智能建筑群的大型指挥中心、体育场馆等大都使用拼接大屏。DLP是目前的各种拼接屏中最成熟的产品, 但LCD拼接墙也正在逐渐抢占市场;就清晰度来说, LCD完全可以满足1080p的使用要求。新的显示技术 (如OLED高清等) 也都已将高清晰指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各类显示屏也都将16∶9的宽屏作为高清产品的标准规格。

在接口方面, 高清数字接口也成为了液晶拼接屏的标配, 常见的DVI、HDMI、HD-SDI等接口都广泛应用在不同型号和厂家的显示设备中。不同的接口有各自的优点。譬如, DVI接口的传输完全采用了数字格式, 保证了视频源到显示终端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 可以得到更快捷的传输速度以及更清晰的影像。再如HDMI接口, 没有DVI的接口面积过大、不能传输音频等缺点;虽然最高传输速度低于DVI (DVI可达8Gbps, HDMI为5Gbps, HD-SDI接口在传输最高画质的HDTV信号时的最高传输速度为2Gbps) , 但支持八声道、单声道等多种形式的数码音频传输, 无需单独使用音频连接线;同时其连接线的长度也可以达到20多米 (DVI线超过8m就会影响画质) 。与DVI接口相比, HDMI不仅拥有更高的带宽和分辨率等, 还能集视频传输和音频传输于一身, 大幅简化线缆的连接。

3 高清监控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小区视频安防监视系统研究 篇7

1 视频安防设备的监控系统形式

视频安防设备是由前端、传输、控制、存储等设备组成, 下面我进行逐一分析;

1.1 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就使我们常说的“摄像头”, 它是由镜头、支架、摄像机、防护罩等组成,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监视范围的图像和信号进行转换。前端设备是整个系统网络的基础, 前端设备在收集到良好的图像信号后, 才能够进行高质量的视频显示和存储。前端设备在成像质量上需要良好的保证体系, 并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清晰度, 使其能够正确、真实、有效的反应出监控情况, 在摄像机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的图像种类和摄像器件种类调节最为适当的光谱, 现场设备在进行选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中的因素配置, 并且根据实际环境选择摄像机。摄像机在布置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保护对象进行布置和安装, 要保证摄像机的有效范围, 不能出现监控中的盲点区域。摄像机在安装完成后要根据环境因素和摄像种类进行调试。同时要调整好摄像机的镜头焦距和聚光圈等, 除此之外还有注意对白平衡、视频效果增益、视频光圈聚焦、电子快门、背景光补偿等进行调整, 使摄像机能够处于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监视效果。摄像机要使用集中供电的形式, 每个摄像机都要有单一的供电线路, 而监控系统则采取稳压电源集中供电, 并且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良好的同步性。

1.2 控制部分

系统的控制部分主要功能室进行系统的视频切换、键盘输入、通信接口控制、系统主机控制等。该系统采用硬件压缩方式, 实时采集音视频信号 (PAL制或NTSC制) 压缩成标准的MPEG-1文件或MPEG-4文件, 并可在多个硬盘上实现循环录像。同时可存贮多个通道的音视频信号, 并保证音视频的同步。支持LAN、ADSL、DDN、PTSN等网络传输, 支持网络互联, 构建大型数字视频矩阵。该系统可为操作人员判别现场事态的严重性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同时这种系统在实时报警上具备很强的优越型, 例如当设备的辅助性是根据录像速度、质量、规定时段录像来确定的, 就需要能够将录像的连续性和动态报警性进行整理。视频动态报警功能, 则可以再监视区域进行视频布防。数字硬盘在录像中可以通过对软件的控制来实现多种模块性功能, 例如电子地图模块。报警模块等, 并且在网络接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升级和分布控制。

1.3 周界报警

周界警报系统可以为小区的安全提供最有利的保证, 并且在安装区域能够对小区的安全性实施最为有效的保证, 常规的周界报警系统是采用对射防报警来完成周界警戒, 采用四光束对射探测器。安装位置在小区围墙和大门上方。并且使主动红外探测器进行发射和接收, 要防止盲区出现红外报警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主动发射和红外线来接收外能量, 随着环境变化产生报警和漏报。在发射红外线能量信号时使多组红外信号相互结合, 由数条类似交通栏杆式的横向线型封锁屏障。因此主动红外光束与空间的接触面很窄, 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了误报警。

2 图像的压缩技术

图像的压缩分为软压缩和硬压缩, 下面对它们进行对比较。

2.1 软压缩DVR卡与硬压缩卡

软压缩卡, 也称视频采集卡, 该电路板卡主要是由1个或多个视频采集芯片及周边元件、电路组成, 电路结构比硬压缩简单, 成本也远低于硬压缩。这种卡只负责采集视频, 而视频压缩、解压缩及其他视频处理则是由CPU运算实现。硬压缩卡, 也称视频采集压缩卡, 该电路板卡与软压缩卡不同的是, 增加了视频压缩和解压缩中电路的多种结构, 这使视频压缩管理有DSP芯片去执行, 而CPU则成为了一个摆设, 同时也增加了硬压缩卡的复杂性。

2.2 软压缩DVR卡与硬压缩卡的优势对比

(1) 使用寿命。DVR的使用寿命较长, 并且在技术形式上能够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换代, 其中变化技术最快的是压缩算法与软件功能。DVR的压缩算法普遍使用软压缩, 这种压缩形式升级十分灵活, 不容易出现淘汰性, 而硬压缩DVR式通过压缩形式将算法写入到DSP芯片中, 这就使系统升级时所有的硬件形式都需要更换, 提高了使用成本。

(2) 压缩效率。视频压缩的过程中, 硬压缩和软压缩相比之下硬压缩的优势更强, 因为软压缩一般是利用CPU来实现压缩的, 这需要CPU具备强大的电脑资源, 并且能够合理的对DVR进行长期的稳定运行。但是随着CPU研究加快CPU性能成倍的增长。64位CPU已经达到普及, 这使CPU在压缩视频的过程中能够轻松的完成, 这也为软压缩代替硬压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就目前压缩比来说, 软压缩DVR都是使用MP4模式, 并且在硬盘占用量上达到每小时150MB。针对图像质量来说, 视频采集性。电路抗噪性、分辨率压缩性等成为了决定其播放质量的关键。

3 结束语

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 社区的智能化发展, 并且使安防智能系统成为了社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安防系统的智能性也成为了小区建筑等级和现代化的标准, 本文对安防设备的分析, 表明要想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系数就要在技术性和可靠性上进行分析, 并且根据实际的建设成本啊选择适合自身的监控系统方案。

摘要:随着智能建筑的出现, 人们对社区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不断的发展形势和防范观念进行转变的同时, 如何更好的建立完整、高效的视频监控系统就成为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视频安防监控构成与压缩技术进行分析, 并且从小区实际利用形式进行分析, 总结出系统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设备,监控系统,报警

参考文献

[1]耿晓东.小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6) .

[2]吴颖, 蔡东.浅谈安全防范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重要地位[J].江苏建筑, 2010 (3) .

[3]刘云霞.浅谈智能小区的安防系统[J].科技资讯, 2007 (7) .

[4]李军.智能建筑与智能建材[J].中国建设信息, 2000 (17) .

[5]连建社.智能住宅小区设计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2 (2) .

对于安防智能化应用的探讨 篇8

1.1 智能住宅

智能住宅是综合考虑物业与住户管理及使用需求, 并将楼宇自控、建筑节能、小区综合安防和家居智能化集成于一身。通过网络传输技术连接到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实现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统一。

智能住宅是综合考虑物业与住户管理及使用需求, 并将楼宇自控、建筑节能、小区综合安防和家居智能化集成于一身。尽力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将各种与楼宇设备、家用电器和安防装置, 通过网络传输技术连接到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实现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统一, 从而为小区住户创造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

传输网络是实现智能化住宅小区管理和控制的神经, 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共设备楼宇自控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综合安防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系统的集成和智能控制。互联网思维已经影响到了各种行业, 目前的安防市场最火热的就是智能家居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下, 安防产品的智能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2 楼宇自控系统

采用物联网技术, 对小区内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等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提高小区的综合使用功能和物业管理的效率, 确保小区内所有公用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的运行状态, 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冷热源系统控制, 冷冻机组运行控制、冷冻系统联锁控制、设备运行自动切换及故障设备自动锁定、冷却塔控制、压差旁通控制、空调热源监控、空调热水旁通压差控制。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状态检测与控制, 实现监测空调机组的启停状态、滤网监测报警、根据送风温湿度来控制阀门的开关度、监测送风温湿度。设定风机启停时间、监测特定区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和手动、自动状态, 当风机发生故障时, 发出报警信号、排风机进行启停控制等。监测各生活水池、生活水箱的高低水位;监测生活水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监视低压进线与联络的配电开关状态、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及低电压报警。

1.3 远程抄表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提高, 人们对居所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安全、方便、舒适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传统的入户抄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满。首先, 入户抄表给居民带来诸多的不便;其次, 入户抄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次, 入户抄表还易发生误抄、漏抄等现象;最后, 还有一个收费难的问题。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原理是将耗能计量表的计量转换为脉冲信号, 其由采集器通过探头线进行采集和存储, 并经传输网络将住户耗能数据汇集并传输至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抄读, 最后以报表形式实现耗能数据的自动抄收。远传表具通过探头线与采集器连接, 采集器通过用户总线与系统总成连接, 系统总成通过IP网络与管理中心计算机连接。

1.4 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编解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化建设, 作为安防系统中最重要的视频监控系统, 智能化也在不断发展中。从前端摄像机智能跟踪、人脸检测、行为分析等多钟智能应用, 到近年来平安城市中智能化软件平台的发展, 智能化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几乎无处不在。

2 安防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安防产品将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大背景, 紧随安防监控大平台发展, 向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看到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 以目前的应用来看, 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效果仍有待提高。随着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对前端监控系统的统一控制管理, 智能分析效率也大大提升, 而技术的发展, 让更多的智能分析算法被移植到前端的摄像机中, 智能化摄像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运用智能化安防产品的场合也越来越多。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可在应用、传输、感知等多个方面为安防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平台, 推动安防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为更多智能化的安防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推动了安防智能化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智能安防的经验, 吸收先进理念, 提高智能分析效率, 全方位的实现安防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杨峰.智能化住宅小区安防技术与设计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1) .

[2]张月莉.安防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A].//第二十八届201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145-148.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安防系统 篇9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是否发生异常情况;通过Zig Bee网络, 实时传输各传感器的当前情况;通过ARM对GPRS模块的操控, 将报警信息通过发送短信息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系统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对温度和红外探测的结果进行处理, 通过串口发送到Zig Bee节点, Zig Bee节点接收到数据, 通过无线网络以无线电形式发送到Zig Bee主模块上。Zig Bee主模块对收到的信息通过串口最终发送到ARM主控平台上。如果数据超出阈值, 由ARM实施报警, 并控制GPRS模块进行短信通知。如没有异常, 则仅将定期采集数据写入日志文件。

2 系统实现

2.1 传感器模块

该系统中所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红外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由传感探测元、滤光窗和场效应管阻抗变换器等三大部分组成。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的新型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元件。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 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转换后可以输出数字温度值。

2.2 Zig Bee模块

Zig 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 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它有自己的无线电标准, 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低的功耗, 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 通信效率非常高。最后, 这些数据就可以进入计算机用于分析。

2.2.1 Zig Bee节点模块

该模块的首要任务是加入Zig Bee主模块建立的网络, 然后获得Zig Bee主模块分配给它的地址。节点地址按照每个路由节点的MAC地址和加入Zig Bee主模块网络的先后顺序来确定。该模块主要任务是采集传感器参数, 然后发送给Zig Bee主模块。系统中温度传感器采用集成的模拟温度传感器, 所以首先要将采集的温度值经过A/D转换, 再采集红外传感器信息, 将采集到的所有参数放入一个全局变量中, 等待发送, 发送数据采用节点地址的数据传送方式。在节点加入网络成功之后就会一直循环查询是否收到来自Zig Bee主模块的请求发送数据的状态。当收到请求时, 就会给Zig Bee主模块发送数据, 否则一直在循环查询。

2.2.2 Zig Bee主模块

Zig Bee主模块是ARM与节点的连接通道, 主要任务是实时地采集节点信息, 当发生异常的时候主动给ARM发送, 没有发生异常的时候则等待ARM向其采集数据。若收到要求发送数据的信息则通过串口向ARM发送数据。具体流程为:首先, 建立Zig Bee网络建立运行协议栈, 判断Zig Bee节点是否加入成功, 不成功则继续运行协议栈, 准备加入网络, 如果成功则采集节点数据信息, 判断数据如果超过阈值, 则向ARM传送报警信号, 如果没超过阈值则检测ARM是否有请求信息, 有请求信息则向ARM传送实时信息。无请求则继续采集节点信息, 进入第二次循环。

2.3 ARM9模块

该系统的中央处理器采用ARM9。系统使用开发板的UART0与Zig Bee主模块串口通信, 获得传感器当前信息。用UART1与GPRS模块相连, 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及时自动通知指定的用户。此模块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 然后进入循环。循环先判断UART0 (Zig Bee部分) 是否有数据发送。此处ARM与Zig Bee主模块串口通信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Zig Bee主模块接受到异常信息主动向ARM发串口信息。一种是ARM到达指定时时间主动向Zig Bee主模块请求数据, 若取得数据并判断后表明确有异常情况, 立即将当前情况通过GPRS模块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用户;若没有数据或在ARM中判断没有异常, 则判断是否有GPRS短信请求, 若有则读取日志文件, 获得最新数据反馈给用户, 若没有则判断是否到达定时时间, 若到达定时时间则向Zig Bee主模块请求数据, 获得当前境概况并写入日志文件, 若没到达定时时间, 则返回进行第二次循环。

2.4 GPRS模块

短信提示系统是使用GPRS模块, 通过对串口编程来控制GPRS扩展板, 实现发送固定内容的短信的基本功能。GPRS模块和应用系统是通过串口UART1连接的, 控制系统可以发给GPRS模块AT命令的字符串来控制其行为。用户通过串口送入AT指令集中的指令对GPRS模块进行操作。

3 小结

该系统适合各种场合的室内安防, 如实验室、家居等有分布式监测需求的场合。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可移动性、扩展性、可靠性强。本系统可以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扩展, 比如传感器种类的增加、数量的删减。如果对系统历史数据要求较高, 还可以采用数据库保存管理系统数据。

摘要:本文所提出的安防系统通过温度感知和红外探测并实施报警, 实现室内防火防盗。系统采用ZigBee和ARM相结合, 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处理由支持ZigBee的无线传输模块传至ARM处理器模块, 实现前端信号与后端控制器之间的无线连接。ARM经过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 报警时能够通过GPRS以短信形式通知相关人员, 实现远程监测。

关键词:ZigBee,ARM,GPRS,安防

参考文献

[1]丁英丽.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2, (4) , 15-16.[1]丁英丽.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2, (4) , 15-16.

[2]周武斌.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9.[2]周武斌.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9.

[3]孙天泽, 袁文菊, 张海峰.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开发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3]孙天泽, 袁文菊, 张海峰.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开发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下一篇:困难生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