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

2024-05-16

技术成熟(精选十篇)

技术成熟 篇1

演示会上午, 与会专家代表就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进行了交流和研论, 华南农业大学陆华忠副校长致辞, 罗锡文院士介绍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 推广站和基地代表介绍成果运用情况。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谭恩胜站长主持研论会, 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出席并讲话。会后, 与会专家及出席省购机补贴工作会议的农机具专家、管理人员和企业代表前往华南农业大学与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观摩现场演示作业。

水稻直播是水稻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一种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技术, 全球直播稻面积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到1/3。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有直播水稻的习惯, 但以手工直播为主。近几年, 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制出先进、适用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具, 已在广东、海南、湖南、湖北、云南、江西等10余个省区推广应用, 并在缅甸、老挝等几个国家进行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面积16000亩以上。水稻精量穴直播机项目组通过三代样机试制、试验, 在排种器、肥料深施、整机配套优化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研制出2BD系列水稻精量穴直播机, 产品经国家水田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运用, 对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节水节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精量穴直播可比人工撒播、人工抛秧和人工插秧分别增产10%、8%和6%以上, 节水、节肥可达30%以上。该项技术成果已列入2010年国家农业机械推广总目录和部分省市农机购机补贴目录。

成熟不成熟 篇2

acceptance of mature immaturity

“children over 15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their lives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their parents or teachers. society should accept that children mature at a younger age and should adjust the law accordingly.”

the fact that we are not able to determine the exact moment at which maturity is realized due to the gradual changing nature of the growing process does not prevent us from establishing a practicable criterion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a legal age, and placing on it an excessive amount of reliance as if it were a creed.objectively, si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turity merely bears a local, temporary meaning (e. g. , it is understood distinctly in different cultures), not to mention the diversity of particular individuals, clearly an age criterion is definable only in the sense of statistics, yielding an average result of which the legislation should be adjusted to. however, no evidence indicates the invariance of the statistical result under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times.

persisting in an a priori assumption may not be as highly laudable and dependable as believing in an empirical conclusion.while, both facts and analyses, verifying uniformly the time-dependency of the statistical mature age, suggests the shift to a younger age of children's maturity.

in reality, phenomena serving as foundations of the above statement are enormous, such as the manifest superiority of the young in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quantity to their elder generation for a corresponding age, their highly developed intelligence and advanced ability in comprehension and their sophisticated behavior in schools and their communities. neither could all related evidence be listed, nor should it be ignored. even with a phcnomenological attitude, one is bound to perceive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a change to the old ru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analyses yield an identical verdict. a brief investigation of new situation.

analyses yield an identical verdict. a brief investig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new generation has been brought up is sufficient to justify all the observed phenomena. physiologically, unimaginable revolutions in food supply and nutritional structure took place globally after the 2nd world war, which,together with other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living conditions,guarantee the necessary materialbases.psychologically,the young, confronted with a world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re entitled to nearly the same rights and freedom as the adults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or other mass media. they know everything. they understand everyth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ture age is based on scientific principles rather than on doctrines. if the young, indeed, possess judgments by no means inferior to that of th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dults, others should treat them as adults, allowing them to make decisions independently.moreover, there is no difficulty in the law, which is not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but a sheer compromise of social forces, and have undergone innumerable historical modifications and revolutions with a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 today.

成熟技术好赚钱 篇3

苹果生产食用酒精和苹果白酒、沙棘冰洒、应用酶技术提高牛肉品质及系列方便食品的研究、开发海(淡水)产品下脚料或低值水产品、无糖低能量高纤维月饼、余甘系列天然保健品开发、高档牛肉冷却肉保鲜技术、红(米-曲)保健醋、益寿酱油(低钠高钾)生产新技术、蔗糖转化生产高果糖浆系列产品、天然调味油、干燥盐渍樱叶樱花、速食酸辣酱、家禽血液综合深加工、提高大豆饼粕饲用效价技术、海洋珍贵生物高效规模化养殖及深加丁、海洋保健系列产品开发、超临界流体精加工蜂产品、中国高档黄牛肉生产技术、乳肉兼用水牛选育及其乳品加工、蜂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板栗深加工项目、生命动力果醋项目、甲鱼生物饮品及副产物加工、秸杆微解有机肥生产技术、天然果蔬保鲜及深加工技术、芦荟速溶茶生产技术、芦荟饮料生产技术、多彩果粒饮料和果料果冻、玉米直接法生产菌体蛋白粉、浓缩蜂蜜的加了技术、桔皮可加丁多种产品、干蛋白的加工、用鲜薯酿造黄酒技术、白糖姜片的加工方法、黑木耳采收与加工、用红薯制酸奶的方法、冬贮胡萝卜二法、苜蓿人工草地建设技术开发、秸杆饲料多种工艺及关键设备研究、芦笋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燃用稻壳棒的开发与应用、菜用大豆的引种栽培与加工、超临界(或液体)二氧化碳萃取及精制小麦胚芽油工艺、酶法降解魔芋制备葡甘露低聚糖、北冬虫夏草菌丝体深层发酵的生产技术、农乐一号”海洋生物制剂、苦丁茶苗木繁育和资源开发、牛黄的采集与加丁、香石竹切花保鲜技术、有机废弃物自动控制堆肥处理与专用肥生产成套技术、作物秸秆生产淀粉工艺、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技术、高效生防菌肥的剂制改进及推广、老茶园改接换种新技术、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有机乌龙茶生产加丁技术和质量控制、双优型青贮玉米的规范化生产技术、高压食品、葛根黄酮提取及葛根综合利用技术、稻壳制取活性炭及硅酸钠等化丁产品、米糠油下脚料提取植物甾醇、蚕砂提取叶绿素、鸭血提取混合鹌基酸、兔毛皮的染色加工方法、电解法加工肉骨粉、禽畜动物血液生产全血粉、羊油制取透明香皂、牛皮提取皮胶、骨胶原制取食品棕色剂、牛骨粉制作富钙食品、牛胎盘提取水解蛋白、猪小肠黏膜液提取肝素纳、畜血提取氯高铁血红素、小湖羊裘革精深加工新技术、芦荟洗面奶生产技术、畜禽屠宰血液资源利用与开发、发酵法生产灵芝产品、风味油的研制技术、米糠等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乳酒的提取技术、食用菌的应用及相关保健食品。

篇幅所限,未能全部罗列。欲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可致电本刊编辑部(电话:023—63898984),或直接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联系(电话:010-64195058)。

技术成熟 篇4

现代结构技术观在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之外, 超越单一的节能或自然的概念, 致力于寻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生态建筑的建造需要在自然观、人文景观、物质和精神诸方面的和谐统一, 同样需要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的全面的合作。结构技术中对生态科学观念的运用;绿色技术、绿色城市的思想影响等等, 不仅推动了结构技术本身的发展, 而且, 就象当年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建筑运动、创造了新的建筑空间和空间艺术那样, 在建筑的设计思想、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建构上都将会有一番新的创造。现实的结构技术, 总是包括先进技术 (包括所谓“高技术”) 、一般技术、适宜技术 (appropriated technology) 、传统技术等的共存发展。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形式, 关键还是根据具体情况, 如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 合理选择运用。

1 生态高技术———发达国家建筑的持续发展道路

以当今最新科技手段为支持, 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空间灵活、高效使用的是西方高技派建筑。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人物如让·努维尔、让·皮亚诺、诺曼·福斯特、理杰德·罗杰斯和马来西亚的杨经文等。这类建筑师的建筑其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包括汽车、飞机等制造业相关的高新尖端技术作为支持手段, 以钢材、铝板等金属材料制品以及大玻璃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他们强调建筑的灵活性、低能耗, 强调较强的空间适应性, 提出仿生的概念 (见图1) 。他们的口号是“使用最少的能源同时有益健康”。杨经文 (K·Yang) 的生态气候高层大楼就是基于炎热地区节能观念的建筑作品。福斯特设计的巴塞罗那电信塔采用新的结构技术, 使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 (见图2所示) 。他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楼也采用新的结构体系, 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引入到超高层集中办公建筑中, 使城市区域的高密度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福斯特在为西班牙圣地亚哥设计的电讯通讯站时, 大胆采用大跨度的斜撑结构, 通讯站在一大片树林之中, 仅由两根坚固的落地钢结构交通筒体将水平展开的主体建筑高高托起在树顶上, 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需砍伐一根树木。这都是运用结构技术保护环境的例子。而富勒和他的继承者们, 其理想是“少费而多用”, 通过对结构形式本身科学理性的探索, 追求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大的空间体系, 其短线穹顶结构和整体张拉结构又何尝不是高技术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然而, 许多高技术建筑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许多高技术建筑以高昂的投资为依托而达到节能、节地和高效, 这只是既成建筑的特征, 但事实上, 建造和运行维护这些昂贵的高技建筑所费不菲, 这些都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有传闻说, 福斯特从来没有把他自己的作品归到可持续发展建筑一类。而我国的一些现代建筑, 对西方高技术建筑从形式上简单地模仿, 在设计中牵强地使用昂贵的材料、纯形式的金属遮阳、莫名其妙的构件穿插, 这就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客观地看, 生态高技术是一种具有绿色意义的前沿科技, 是现代科学原理的运用和相关学科成果的综合。生态高技派建筑师秉承技术乐观主义, 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知识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可持续性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反应的解决之道, 因而生态高技术建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 适宜技术--欠发达国家建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应该走以适宜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印度、埃及等国为代表的建筑师们, 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国传统地方建筑形式, 在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用适宜技术的措施, 以改善建筑环境, 实现微气候环境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正如查尔斯·柯里亚在印度进行的实践一样, 以当地的炎热气候为研究对象, 提出“形式跟随气候”的口号, 而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更是对埃及的地方作法和建筑形式作深入的调查, 其设计的建筑颇有地域特色 (见图3) 。在这里,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构方式是运用经过提炼和进化的地方的传统的材料、手段和生活方式, 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 采用适宜技术是必然的。印度的另一位建筑师拉兹·列瓦尔 (Raj Rewal) 利用适宜技术创造丰富空间的实践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在1972年的“国民会堂”的设计中, 由于受到政治上、财政上、技术上的制约, 买不起高价钢材, 他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提出了三维空间构架的方案, 其结果便产生了让展示者兴奋的高30m, 长78m的无柱空间 (见图4) 。这个建筑既体现了象征印度的文化特征, 同时该建筑的整体结构造型也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象征性。他于1978年设计的新德里室内运动场, 也是采用适宜的结构技术创造生动的大空间的佳例 (见图5) 。不发达国家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低技术的简单应用, 而是应该在结合了环境的研究、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进化的基础上, 通过适宜技术的发展而充分运用的。从技术上来说, 与发达国家相比, 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有限, 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缓慢, 因此, 在发展建筑科技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建筑的精华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才是正确的道路。

3 中国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走适宜技术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样要走技术进步的道路, 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应根据国情和地域环境特征确定。首先, 生存质量的问题仍是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首要问题, 只有真正解决好了生存质量问题, 可持续发展才是可行的, 因而, 简单的实用的适宜技术是改善生存质量的首要考虑。其次, 中国, 由于在自然方面, 人口多、地理气候多样性、分布广, 人均自然资源较低, 在历史方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决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与实践具有地域性。各地的民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累积了数不清的生态智慧, 必先全面考察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充分发掘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因素, 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提炼和发展, 进行综合的运用。只有这样, 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走出“高技术”的误区, 而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值得欣慰的是, 中国有相当一批建筑师对此已有深刻的认识, 西南地区的一些建筑师对彝族土掌房地结构形式进行充分的研究, 并用现代技术加以改进, 建造出适合地方气候、地方材料的现代生态建筑 (见图6) 。西安的一些建筑师对黄土窑洞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天津的一些建筑师也为北方的荒漠地区提供了生态家居的方案。然而这种研究似乎很不够, 还没能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古老的地方建筑传统进行系统分析。对当地材料、当地建造技术的分析提炼, 综合运用, 将使我们获得更多生态适宜技术的智慧。图7的所示, 显然隐含我们发展适宜的建筑技术的方向。

4 结语

西方经济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社会物质极大的丰富, 劳动生产率很高, 产业结构合理, 高技术的采用变得简单可行。未来建筑设计及思想的进步, 仍然取决于未来结构技术的发展, 需要人们在许多方面继续努力。而不发达国家, 劳动生产率不高,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社会物质缺乏, 这就决定了人们不能单纯采用昂贵的高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支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适宜技术, 才是真正走具有现代结构技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建筑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人民的收入也比较低, 人均物质资源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界不能盲目地走高科技的技术道路。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的建筑技术才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

摘要:生态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思考, 探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结构技术发展上上采用各自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态度。鉴于我国的国情, 在结构技术观上, 我国生态建筑的结构技术应该依托我国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及科技环境, 走发展适宜技术的道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高技术,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ChrisWise.巴塞罗纳克尔塞罗那塔之设计与施工[J].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0 (1) .

[2]栗德祥 (中) , 单黛娜 (法) .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荆其敏, 张丽安.世界传统民居—生态家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渊上正幸 (日) 著.世界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M].覃力, 黄衍顺, 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5]鲍家声.支撑体住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6]栗德祥 (中) 、单黛娜 (法) .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7][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解析硬盘技术――磁头技术 篇5

硬盘技术的更新换代,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磁头技术,现在的硬盘单碟容量一般都在40GB以上,最高的单碟容量已经达到了80GB或更高,以后硬盘的单碟容量还将继续增大,对于单碟容量,它直接联系的技术就是磁头技术,磁头技术越先进,硬盘的单碟容量就可以做得更高,最早的磁头是采用铁磁性物质,它在不论磁头的感应敏感程度或精密度上都不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盘单碟容量均非常低,单碟低了,硬盘的总容量就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因为在一块硬盘内封装的盘片数是非常有限的。同时早期使用的磁头在体积上也小,它使得早期的硬盘体积上相对而言比较庞大,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非常的不便。

80年代末期,IBM研发了MR(Magneto-ResistiveHead)磁阻磁头技术,磁阻磁头是基于磁致电阻效应工作的,核心是一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磁阻元件连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放大器,可以测出微小的电阻变化。之后IBM公司又开发了GMR(Gai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技术,它是在MR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成功的新一代磁头技术,现在生产的硬盘全都应用了GMR磁头技术,

GMR巨磁阻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的磁场变化能引起更大的电阻值变化,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MR磁头能够达到的盘片密度为每平方英寸3Gb-5Gb(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头每平方英寸可以达到10Gb-40Gb以上。GMR比MR具有更高的信号变化灵敏度,从而使硬盘的单碟容量可以做得更高,最新的磁头技术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了解台机硬盘的朋友都知道,硬盘磁头里有一个Park,硬盘不工作的时候磁头就会停在Park。

技术篇:“技术”之重 篇6

目前,华晨汽车已经发展出四大平台、十余款主力车型。包括代表着A 级平台的H530和V5,代表着A+级车平台的H330和C3,代表着A0级车平台的H230和H220;B级平台,也就是华晨和宝马合作的全新车型,今后在每一个平台上规划四款左右的车型,逐步把中华品牌的年销量提升至18万辆左右的规模。中华H330作为一款全新的以国际化标准打造的A级三厢家用轿车,进一步完善了中华品牌的产品矩阵,提升了中华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如今,华晨汽车不仅混合动力车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对电动汽车的研究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对汽车企业而言,发动机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所谓得发动机者得天下。华晨汽车旗下的新晨动力公司,目前拥有轻型汽油及柴油发动机共36款产品,全部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2款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久前,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宝马已经把代号N20的发动机技术转给华晨,并派出专门的团队帮助华晨发展发动机。这意味着,华晨汽车将在整车、核心零部件方面继续走在自主品牌的前列。

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

“品牌靠技术、品质支撑,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一定是不行的,核心技术的掌握要靠自己的研发能力来实现,这是品牌最重要的思想。”祁玉民认为,技术和品质是品牌发展的支撑,因此非常重视掌握核心技术。

作为国内首家采用“以我为主,外部为辅”自主研发模式进行研发的汽车企业,华晨汽车以中高级车型为研发起点,坚持科学正向全流程设计开发,以我为主控制项目进程,产品设计依靠自身力量,重点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全球设计资源,为我所用,借助国际高端汽车技术资源,实现技术上的战略突破,从而形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回顾过去,华晨的历史令人骄傲:

1998年开始研发中华轿车,2002年投产;2003年研发中华骏捷,2005年投产;2008年,自主开发了A级车平台,一年内连续推出了中华骏捷FRV、中华骏捷Cross、中华骏捷FSV三款产品;商用车方面,同年又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第六代金杯海狮,是国内首款达到40%侧碰标准的轻客产品,引领了国内轻客产品技术的全面升级;2009年5月第三代阁瑞斯上市,将金杯产品的商务品质再度提升;2010年,金杯大海狮面世,开创了金杯品牌H1、H2、阁瑞斯三平台发展的新局面。

在完成一系列整车自主开发后,为了不让中国车总是装着外国“心”,祁玉民对发动机的研发非常看重。之前,华晨中华一直使用三菱发动机,华晨汽车深感亟需改变核心零部件特别是发动机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6年,华晨研发成功 1.8T发动机,在沈阳正式批量投产。这是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改写了中国中高级轿车没有自己的发动机的历史。华晨1.8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25 kW,最大扭距235N·m,能满足欧Ⅲ排放标准,并在多项指标上超越了国外品牌的同级同类产品。2007年3月,搭载华晨1.8T发动机的骏捷和尊驰正式上市。

华晨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华晨集团联手国际内燃机三大权威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耗资11.3亿元研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发动机产品。

在开发过程中,华晨汽车全程参与了从设计、试制、试验、标定等全过程,也由此培育出一支研发团队,掌握了核心技术,基本形成了发动机自主开发能力。

此后,在已开发出的1.8T发动机基础上,华晨又开发了1.0、1.3和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包括1.6L、1.8L、1.8T和2.0L在内的四款基本型汽油机,按不同配车要求衍生出诸多发动机品种。到2010年华晨汽车产品已基本切换为自主发动机。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华晨汽车在研发方面很舍得花钱。 2006年以来,华晨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达5亿元,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目前,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已建设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华晨金杯研发中心和绵阳新晨技术中心已经完全具备了国内少有的整车造型、设计、样车制造、整车匹配开发及发动机等核心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多项“十一五”863课题。

除了硬件投入外,华晨汽车还积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目前,华晨汽车专职从事研发工艺类的专业技术人才1800余人,拥有468项技术专利(含国际专利97项),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

几年来,研究院自主研发完成了多个整车重大项目,如中华尊驰、骏捷、酷宝、骏捷FRV、骏捷Wagon、骏捷Cross、骏捷FSV、金杯海狮第六代以及第三代阁瑞斯、大海狮等。在深化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研究院还与德国FEV、保时捷、意大利ID和宾尼法瑞纳、韩国三星等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

国际合作寻求提升

“汽车技术是开放的,完全可以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发展自己。盲目去买也是不可取的,引进技术后,自主品牌可能消化不了。”祁玉民说,“在自主品牌的发展方面,我比较赞成合作,可以通过平台、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来快速的发展自己。”

据华晨汽车研究院院长邢如飞介绍,华晨汽车与国际先进汽车企业的技术合作一直都在延续。

在华晨汽车的产品研发设计中,宝马专门为中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团队。前期支持华晨集团成功推出中华骏捷轿车,后续又推出多款车型。在宝马支持下设计生产的中华V5和中华H530,一经面市就受到各方好评。在与麦肯锡的合作中,宝马为华晨提供了先进的平台,从品牌建设、渠道、内部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给予华晨的发展以支持。中华轿车管理体系也是宝马提供的。有了国际前沿的流程作为控制和指导,华晨汽车从研发、生产到面向市场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现在,华晨的经营,包括网络、品牌建设、内部的组织构架、品质保证都可以满足高端的要求。

通过高起点自主创新,华晨汽车累计获得273个专利技术。此外,华晨汽车参与“高品质技术联盟”,以此实现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

所谓“高品质技术联盟”,就是集合世界优秀技术研发资源,合作研发,实现品种的丰富、品质的提升。目前,在整车造型设计方面,华晨汽车与德国宝马、保时捷、日本丰田、意大利宾夕法尼亚、乔治亚罗等国际顶级设计公司进行开放式合作,建立起了整车技术联盟;与包括博世、FEV、江森、李尔等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建立起零部件技术联盟。“高品质技术联盟”的建立为企业能真正站在国际化的平台上、以国际化的视野实现研发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才方面,我们聘了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大师;我们还和零部件企业有合作,在沈阳有合资企业。前期我们在底盘上一直和保时捷合作。”祁玉民告诉记者。

华晨汽车获公务采购青睐

2012年2月24日,华晨中华品牌旗下首款SUV产品——中华V5,正式入选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一同入选的还有中华H530、中华骏捷、骏捷FRV、骏捷FSV、中华尊驰、阁瑞斯MPV、金杯S50等优质车型。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实力的展现,更是对华晨汽车“国民精品车”的认可。

在公务车采购方面,华晨汽车中华品牌主推车型有中华尊驰、中华骏捷、中华H530、中华V5,金杯品牌主推金杯大海狮、阁瑞斯MPV。今年,华晨还计划打造一款专门针对公务车市场的尊驰轿车,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将增加一些配置。

今年1月21日,沈阳市公安局采购了150台阁瑞斯MPV新型巡逻车,目前已经交付使用。新车参照公安部新型警用巡逻车辆标准,集远程办公功能、视频通信功能、法制宣传、救援搜索功能于一身,可全面满足公安系统实际工作需求。

华晨供应的新型110巡逻车采用格瑞斯小客车底盘,选用汽油动力,配有220V不间断供电系统、内置独立空调、钢化全透明车窗、300W警灯警报、尾部爆闪、侧部频闪灯、专用5人坐椅及监控系统。安装了350M车载数字集群及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视频图传系统;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具备无线接入公安网功能)、金属探测仪、搜索灯、二代身份证验证机、停车示意牌、反光锥筒、警戒带、大容量灭火器等警用装备;民警配备了武器、手持电台、执法记录仪、单警装备及其他必要的制服性、驱散性警械;巡逻车还备有急救箱、简易破拆工具和常用政策法规、公安业务办理程序宣传单等便民设施。这些设施、装备足以满足流动警务的各种实际用途。

另据介绍,2011年,华晨汽车还生产过首批100台金杯大海狮巡回审判车,采购方为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法院的公务需求,华晨对大海狮进行了适应性改造。车内设立了审理案件审判席、当事人席、书记席、旁听席等多个席位,空间宽大不局促。

技术成熟 篇7

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开放技术市场, 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要求。经过30年努力, 中国技术市场初步形成了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和交易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主要有《合同法》、《科技进步法》、《成果转化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法》及研发企业营业税、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全国共设有技术市场管理机构1000多家,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800多家, 201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69亿元。交易服务体系包括技术交易市场200多家, 技术交易机构2万多家, 全国性技术交易展会8个,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69家, 创新驿站站点83个。近年来, 通过实施“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和“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全国技术市场一体化顶层设计“2+N”布局稳步推进, 全社会技术转移机制正在健全, 跨区域合作局面正在形成, 为全国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欣喜于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 我们要清醒、客观地看到技术市场相比其他要素市场还略显萧条,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亟须发挥更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从技术市场功能的角度来浅析制约当前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因素和解决途径。

一、要素流通功能

技术市场首要功能是技术要素的流通, 即技术转移转化。技术转移转化每时每刻都在普遍发生, 通过创业、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产学研合作、企业并购等多种途径实现了技术要素的流通和转化。这些途径一部分是显性的、易观测统计的, 如技术授权、技术转让等, 但多数的技术转移转化是隐性发生的。不同形式的技术转移转化都实现了技术要素的流通。以往在谈技术转移转化时往往关注的是技术授权和技术转让这部分, 而忽略了隐性的技术转移, 事实上, 它们是技术市场发挥要素流通功能的主要形式。以创业为例, 它为技术、资本和人才提供了最经济有效的整合, 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完整的生态体系, 是技术要素流通的有效方式。斯坦福大学数据显示, 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2012年授权许可103项技术, 通过授权和提成累计从622项技术中获得8700万美元收入, 技术转移办公室自成立, 共获得16亿美元收入;另一组数据是斯坦福大学师生累计创立科技企业3.9万家, 年收入2.7万亿美元, 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40万个。对比两组数据不难看出, 技术和能力转移伴随着创业行为在普遍而活跃地发生, 创业是经济活跃的重要体现, 是创新的内动力和微动力, 是系统性社会工程。研究技术市场要素流通功能, 务必走出成果转化、技术授权、技术转让这些狭义概念, 全面和深刻地理解技术要素流通的形态、途径和社会作用, 用更系统性的措施去促进技术要素流通。

二、创新激励功能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德因 (Michele Boldrin) 和大卫.K.莱维恩 (David K.Levine) 在其著名报告《完全竞争的创新》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novation) 中指出“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有能力对创新进行回报”。这里所指的完全竞争市场, 包括完全竞争的技术市场, 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成果的所有权明晰。明晰创新成果的所有权是确立创新主体的基础, 是明确创新权利与义务的过程, 是激励创新和释放生产力的前提。没有权利就没有动力, 几乎没有人会去推动一项主体不明确、主权不明晰的工作。当前, 我国科研主体仍然是公立高校和科研机构, 众多科研成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虽然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些关于科研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的改革制度, 但并未从根本上明晰科研成果所有权, 这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参与科学研究和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导致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 科技创新缺乏激励和动力。实现技术市场的创新激励功能, 必须先从明晰科研成果的所有权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做起, 美国《拜杜法案》通过公权私授将政府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所有权授予被资助机构, 从而加快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对美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为世界各国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三、资源配置功能

技术市场为科技创新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和资本等提供了要素配置的机制和环境。技术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 表象看是产品、工艺、材料等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成果, 但本质是人的智力、经验和能力。一项技术能否成功转移转化的核心在于人, 也就是讲技术要素对人具有高度依赖性。除此之外, 技术转移离不开与资本的融合, 而单独的技术成果却很难资本化, 因为很少有机构会去投资一项看不到摸不着的技术。如何让技术在市场中吸引配置到资本和人才, 关键的一点是将技术成果转变为企业主体, 即科技企业孵化。一个科技企业相比一项技术, 更容易评估、风险更低、可操作性更强, 因而更容易配置到资本、人才、土地、商业模式等创新资源。资源配置是技术市场的核心功能, 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根本路径, 技术要素只有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 才能转化为创新和社会生产力, 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探索技术市场发挥创新资源配置功能, 务必把握需求导向, 这是技术市场内在的规律。以往所讲成果转化、技术授权等或多或少都带有供给导向的色彩, 但实际上技术要素成功转移转化的关键在于技术需方的承接和适应能力。研究技术转移机制, 在加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之间衔接与协作的同时, 今后要更多地吸引企业参与到技术转移体系中, 深度挖掘企业需求, 发挥企业在技术市场中配置资源的关键性作用。

四、价格发现功能

技术商品具有领先性、时效性、无形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因而价格与价值评估是很难的事情。传统采用的第三方机构价值评估方法在实际技术交易中的参考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较低, 因为技术的价格和价值与技术配置到的资源、发展阶段以及人的主观判断息息相关。事实上, 技术交易并不一定需要第三方提前估价, 活跃的、成熟的技术市场本身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如果技术市场中交易的技术成果数量足够多、交易过程透明公开, 供需双方充分接触、竞价自由, 那么同类的技术成果在供需双方撮合和同类技术竞争下, 通过供需关系自然会形成真实合理的价格区间。例如房产交易, 第三方对房产的评估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交易价格, 房产的最终成交价是房产市场通过平衡供需关系而自然形成。

五、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目前, 这两个术语在国内似乎没有严格区别。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普遍采用技术转移的概念, 并设立技术转移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则使用成果转化概念较多, 并制订了《科技成果转化法》。根据相关文章论述,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两个术语之间区别的根源在于国内外科研体制和创新体系的差异,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 企业是本身创新主体, 另一方面通过公权私授的方式, 高校院产生的技术成果也成为私人部门所有, 因此技术成果所有权都归属于私有主体,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促进这些技术成果在全社会不同私有主体之间的自由流通和转移。如前所述, 我国科研主体是公立高校和院所, 技术成果大多为国有部门所有, 这些技术很难跨越体制障碍流转到社会私有主体, 因此国内更多强调成果转化, 即技术成果在国有部门主体范围内的纵向转化。其间区别的本质是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差异, 这点值得深思。如何将技术成果在国有主体内的纵向转化方式调整为在全社会不同主体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式流通、转移和转化是我国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 解决途径的根本依然是技术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

技术成熟 篇8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表示, 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等迫切需求, 经过五年技术攻关,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身份证”技术, 即e ID的大规模服务技术难题已被悉数攻克, 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正在上海召开的第16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现场展示了“网络身份证”(eID) 技术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网络身份证”并不是像“居民身份证 ”那样的证件 , 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的芯片上。虽然看上去与普通的银行卡没什么区别, 但当工作人员将搭载了“网络身份证”的银行卡放在读卡器或智能手机背面读取, 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购物, 物流状况也一目了然。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严则明介绍, 我国自主研制的“网络身份证”(e ID) 技术, 采用了“国密SM2”算法, 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 可以确保无法被读取、复制、篡改或非法使用, 从而确保芯片载体及其持有人一一对应。

技术交流与“技术文化” 篇9

所谓技术文化, 就是在新技术、劳动组织、技能结构、行业类别等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关系, 这种互相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就构成了“技术文化”。

按照福特教授的意见, 技术文化是指技术形成、应用及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任何技术的形成、应用和发展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条件, 而是某种特定环境和条件作用的必然结果。换言之, 如果离开相应环境和条件, 即某种特定的技术文化, 新技术就难以产生, 引进的技术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技术文化”的外延很广泛, 包括:人员素质、对技术及其交流的态度、组织形态、行业结构等等, 凡是能对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 都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人员素质为例, 在一个人均教育水平很低, 工人技能贫乏的国家, 要想大量引进那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全面的技能结构的工人操作的新技术, 显然是不现实的。又如, 一个国家要是连基本的电子工业都没有, 要想发展尖端计算机技术, 自然也要碰壁。这些, 都是技术文化发展对技术的影响。

技术文化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组织的不同而异, 不同的技术文化又对工业技术的设计、发展和交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获取技术交流的最大效益, 就必须了解“技术文化”的差异, 改变以往在技术交流中只局限于引进“硬件”的倾向, 应当把学习进口国的技术文化作为引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发达国家, 一般都有与其工业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文化特征。例如, 德国新工业技术是在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一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90%以上的中等学校毕业生能获得至少三年的在职教育和训练;有些比较大的工业集团, 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力量、非常稳定的群体决策系统, 政府制定的关于工作人性化的技术发展规划, 拓宽了许多工程师、职业教育者和社会科学者的眼界。在日本, 新工业技术主要来自大型企业公司, 而不是那些与工业或商业无关的大学或政府研究部门。这些大公司征募高中、学院或大学的毕业生, 设有发达而广泛的对个人、班组和部门的训练系统。

上述国家出口的工业技术, 是在本国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与许多进口国家的情况往往有着根本的区别。例如, 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技术研究往往由公立或私人研究机构中少量技术专家负责, 这些人不能全面了解组织环境或人类资源环境的发展情况, 而这些环境又直接影响着新技术的应用。因此, 技术创新往往与工业和商业组织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此外, 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英国, 都有强烈排它性的技术观念及僵化的职位序列等等, 排它性的技术观念妨碍对别国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进, 而僵化的职位序列则无法适应引进技术的要求。

3S技术集成及其关键技术 篇10

GPS的核心作用是对地面固定目标进行空间精确定位, 对海、陆、空运动目标进行定位导航;RS的主要功能是在可见光波段、紫外、红外和微波波段对地表地物和各种要素的几何信息进行观测;GIS对GPS、RS和地面测量以及其他方式勘测、探测和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管理, 并提供查询、分析等应用。

1“3S”技术集成系统应用实例

3S技术集成是指一种有机的结合, 在线的连接、实时地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在这种集成系统中, 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RS实时或准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 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 及时对GIS的空间数据进行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地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贮、集成管理、分析加工, 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一个较好的3S技术集成系统的例子, 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分别在政府基金会和工业部门资助下研制的集CCD摄像机、GPS、GIS和INS (惯性导航系统) 为一体的移动式测绘系统 (Mobile Mapping System) 。该系统将GPS/INS, 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和GIS在线地装在汽车上。随着汽车的行驶, 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实时工作。由空间定位、导航系统自动测定CCD摄像瞬间的像片外方位元素, 据此和已获取的数字影像, 可实时地求出线路上目标的空间坐标, 并实时输入GIS中, 而GIS中已经存储的数字地图信息, 则可用来修正GPS和CCD成像中的系统偏差, 并作为参考系统。

2“3S”技术集成中的理论和关键技术

2.1 时空定位

主要研究3S集成系统的传感器实时空间定位、系统行进过程中快速确定相关地面目标的方法和实现技术。包括广域和局域差分GPS网的构建方法与实时数据处理的理论与算法;遥感传感器位置和姿态的测定及在航空、航天遥感中的应用;GPS辅助的遥感地面目标的自动重建与量测方法。

2.2 一体化数据管理

主要研究3S数据的集成管理模式和数据模型, 设计和发展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现图形、图像、属性、GPS定位数据等的一体化管理, 为3S数据的集成处理和综合应用提供基础平台。例如, 非均质、多尺度、多时态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大容量影像数据的无损压缩与还原、建库、传输的理论与方法。

2.3 语义和非语义信息自动提取

主要研究从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和CCD立体像对中自动、快速和实时地提取空间目标的位置、结构、语义信息和相互关系的理论与方法。包括:遥感影像地物结构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精确图形表达;多种传感器、多分辨率和多时相遥感图像数据的融合理论与方法;基于知识工程的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系统的研究。

2.4 全数字化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如何依托已建立的GIS来实现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的智能式全数字化过程, 并从中快速发现在哪些地区空间信息发生了变化, 进而实现GIS数据库的自动或半自动快速更新。

2.5 数据传输与交换

数据传输是3S技术集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环境监测、灾害应急、自动导航和自动加强系统中, 都需要将GPS记录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CCD记录和雷达记录等) 实时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 或将所有数据传送到测量平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研究数据单向实时传输的理论和方法、数据双向传输的理论和方法、数据交换的理论和方法等。

2.6 可视化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集成系统中大量图形和影像数据的多比例尺和多分辨率在各种介质和终端上的可视化问题。包括空间图形、图像数据库的多级比例尺和多分辨率的存贮、显示和表达;空间数据的自动综合、符号化和多尺度显示的理论与方法;虚拟地形环境仿真中视景数据库的构造理论与方法;可视化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和GIS的集成策略与实现。

2.7 设计方法及CASE工具的研究

主要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软件工程 (CASE) 技术和3S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法、软件开发、维护的自动化技术, 设计和发展专门用于3S集成系统设计的CASE工具。包括可视化编程技术的研究和工具开发;利用标准建模语言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作为面向对象建模语言的软件开发技术及3S集成系统的结构化分析和设计规格的自动生成, 综合考虑时空关系及语义信息的数据实体关系表达与数据字典生成, 3S集成中的组件方法与关键技术等。

2.8 基于Client/Server的分布式网络集成环境

3 S集成系统涉及到多用户、多数据、多专业, 需要有一个强大而

有效的硬件、软件环境支持, 包括多种软件系统 (GIS软件、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软件、GPS数据处理软件) 的综合使用、多种类型数据的快速传输、多用户工作方式等。根据3S集成系统研究的特点与特殊要求, 提供一个多种空间数据获取方式与GIS融合的基础研究环境, 以进一步研究3S集成系统网络集成环境的硬、软件组织, 分布式多用户间的数据快速传输, 多类型数据的数据通讯与格式转换等。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迅猛增加, 我们有理由相信3S集成技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其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 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硕.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3S"技术集成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潘宝玉, 王贵祥.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J].山东地质, 1998.

上一篇:手机通讯录管理软件下一篇:创新型人才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