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2024-05-07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精选十篇)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1

一、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的教学意义

(一)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开发智力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课程, 它主要是教师利用日常收集的可利用教学资源或幼儿园置办的创作素材, 指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习, 再自主创作的过程。手工活动注重学生创造过程的体会, 同时创作结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欲望。在进行手工活动中, 幼儿的大脑和双手都参与到了制作中, 锻炼了动手能力, 也开发了智力。幼儿园的课程都是以快乐教学为指导的, 幼儿教师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充满活力的作品展现给幼儿, 学生对此充满好奇, 动手实践让幼儿的双手灵活度不断提升。

(二) 培养幼儿创造力

手工活动对幼儿来说相对复杂, 幼儿除了要观察教师的操作方式, 还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手工活动过程中, 学生要应用到一定的工具, 如画笔、剪刀、小木棍等, 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设计理念完成作品, 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认真态度, 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好了基础。

二、幼儿手工活动教学策略

(一)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手工活动课程安排要按照学生的身心规律进行安排, 由于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全, 因此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手工活动课。根据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可知,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尚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有了发展, 但仍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且思维呈现不可逆行, 因此在安排手工活动时要科学设计, 以便发挥手工课的作用。例如, 针对中班的幼儿, 教师安排手工课时就不能太复杂, 利用的工具也不能多, 要简单且具备趣味性, 这样便于激发幼儿兴趣, 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折纸是中班手工课经常实施的活动, 如《制作钢琴》课, 教师先拿出一个小小的钢琴做道具, 引发幼儿的注意, 并提出问题, 这个是什么呢?有些幼儿知道是钢琴, 接下来教师再在班级的电视上放出一段弹钢琴的动画, 幼儿很感兴趣, 从而让幼儿知道, 钢琴可以弹出音乐。接下来, 老师便指导和幼儿一起制作钢琴。从课程导入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慢慢引导, 循序渐进, 使幼儿保持高度的兴趣, 从而积极进行手工制作。接下来, 教师拿出裁剪好的纸张, 让幼儿根据线条给键盘涂上颜色。由于幼儿有好动的特点, 在实施手工课时教师要全程关注幼儿的动作, 了解幼儿的操作行为, 保证课堂安全。在幼儿创作时, 教师还要对一些不会操作的幼儿进行指导, 因材施教, 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 合理开发手工活动资源

手工活动是一种创作性较高的课程, 给了幼儿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 使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 有效地展开教学。手工活动课的形式不应当是某种固定的模式,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 开发手工活动课程, 从而让手工活动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例如, 为了培养幼儿对金钱的认识, 教师想到了制作一个班级商店让学生通过参与买与卖的活动, 了解金钱的简单意义。由于商店内容较多, 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收集一些材料, 如饮料瓶、纸盒、糖果包装等, 再结合班级现有资源, 最后与学生一起制作商店。这种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要更适合在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进行。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的思维被激发, 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 注重启发, 引导创作

手工课对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在进行手工操作时, 幼儿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启发的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创造。传统的手工课, 教师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以至于很多学生最终的作品都带有老师作品的影子。为了使手工活动教学更具创新特色, 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 让学生自主操作, 这样也能让学生在快乐操作中获得进步。例如, 母亲节就要到了, 为了给妈妈送一个礼物, 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师也可以组织一堂手工活动课。首先老师要让幼儿对母亲节有一定的认识, 再让幼儿表达出相对妈妈说的话, 想给妈妈送上什么礼物,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创作了。在进行手工主题活动教学时,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提示, 尽量准备多一点素材,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从而制造出属于学生的作品。

三、结语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手工活动时, 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园教学中, 手工活动教学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善于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注重启发,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明确理念促进幼儿园创新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3, 45 (8) :89-90.

[2]杨桂芳.学前幼儿美术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7 (1) :78-79.

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 篇2

幼儿园手工特色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所以,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动,我园是一所农村让幼儿园,稻草、簸箕、柳条等是幼儿常见的物品,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孩子动起手来,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与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组织手工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组织的有目的的手工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预设活动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按照制定的计划引导幼儿参与进行创作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

(一)幼儿园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方式上应侧重以下几点:

1、教师准备的范例应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手工活动是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所以活动前,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能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根据内容,范例可以是教师的制作,也可以是实物,最主要的是能让幼儿对所要进行的操作结果产生明确的直接感受。另外,教师要采用生动的导入方式,如谈话法、故事法、情境法等,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如制作“望远镜”,我们就先进行了“小小侦察兵”的游戏,让幼儿先学侦察兵观察敌情,继而发现“望远镜”,接着观察范例,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再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材料做成成品。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很顺利的掌握了用纸卷成圆筒的要领。幼儿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也非常的活跃。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聪明才智,而且也是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锻炼。

2、对于手工活动中的基本技巧,教师要清楚的讲解示范。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的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地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3、在幼儿自己独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帮助和支持。

因为手工活动涉及许多的技能及方法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的知道就非常的重要。而且在小范围内帮助一名幼儿,周围的幼儿又等于接触到了一次的方法示范,对于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4、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手工作品的展示,使幼儿在欣赏交流中共同提高。

往往教师在幼儿进行完操作活动时,就认为幼儿已经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展示交流环节的重要意义。在展示交流活动环节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示给别人,并引导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5、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幼儿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教师处理幼儿作品的方式有多种:作为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者亲人等。总之,要使幼儿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二)幼儿园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制作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与他们的能力、经验、及意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多给幼儿机会,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能力及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现在的教育课程提倡各个领域的整合,而在其它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的也占很大的比值。如:科学领域中的“数的认识”,需要制作点子卡,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制作。再如社会领域中的“孝敬老人”,目标中要求幼儿能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人,这又会让幼儿动动自己的小巧手进行制作了。只要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设计合理,就能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的手工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让幼儿对所进行的手工活动进行复习。如:在手工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剪刀,但对初学的幼儿来说,剪刀的使用并不是很娴熟,所以,在活动前的区域活动时,就可以提前让幼儿接触剪刀,并交给他们剪刀的使用方法,为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打下基础。再有,幼儿进行完手工教学活动后,有的幼儿未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幼儿还想继续制作,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的创作欲望,我们就可以将手工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创作。

3、在幼儿园各项游戏和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任何活动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手工教学活动也不会例外。所以,我们除了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好手工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在其它的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渗透手工教学活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应知道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蕴涵着宝贵的教育价值。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抓住任何教育机会向幼儿进行手工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教幼儿进行制作。如:草帽、花环、柳笛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制作的快乐,但此时也不要忘了提醒幼儿要保护环境,使幼儿感受到美和和谐的教育。

黄川临洪幼儿园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手工活动;教学策略

一、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合理教学

幼儿园的教学安排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规划的,幼儿的手工活动课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发育还不够健全,而且幼儿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幼儿的发展参差不齐,学习的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学时,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一模一样,课程的安排也不能一成不变,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优势、特点等的不同情况来安排课程进行教学。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数处于1~5岁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心理、认知等各个方面发展都极其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粗暴而简单。因此,想要发挥手工活动课的最大功效就需要恰当合理地安排教学,根据不同特点的幼儿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说,中小班的幼儿就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手工工具也不适合他们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多加指导,以免引起幼儿厌烦的心理情绪,而大班的幼儿就可以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手工活动,这个阶段的幼儿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手工工具,教师可以稍加帮忙使得幼儿能够快速完成制作且制作效果良好。

二、明确活动重点,掌握技能

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活动措施,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技能是比较关键的。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手工活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明确活动目标。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幼儿都是2岁左右的幼儿,他们都处于懵懂的阶段,指导这一阶段的幼儿的手工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小班幼儿对实物的形态、形象、轮廓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大多数都是3~4岁左右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中班幼儿的手工活动比较注重基础手工活动技巧的运用,让幼儿观察到比较复杂的实物的内部构造。大班的幼儿大多数是5~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合理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同时,在明确手工活动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在选择材料上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材料,并且知道应该如何激发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何让幼儿使用工具等,这样能够保障手工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幼儿能够自主表现

手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是一项丰富幼儿情感的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教学时不能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技能训练教学相隔离,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进行自主表现,这样做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技能是极其有利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手工活动和其他幼儿课程的有效衔接,从各方面、多渠道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课程中,美术与手工活动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穿插手工活动进行教学,从而丰富美术和手工活动的教学内涵。比如,在“太阳公公起得早”这一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棉花做白云,将彩纸剪成花草贴在画面上,这样不仅使画面的立体感更强,而且学生的手工技巧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动手空间,让幼儿能够进行自我表现,不能处处替幼儿动手操作。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要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来设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手工活动课,使幼儿能够快速接受并吸收,从而促进幼儿脑部发育、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增强。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做好正确引导幼儿的工作,给幼儿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发挥幼儿的优势,帮助幼儿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霞.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5(32):236.

[2]潘翔.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239-240.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4

幼儿园的教学安排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规划的,幼儿的手工活动课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发育还不够健全,而且幼儿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幼儿的发展参差不齐,学习的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学时,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一模一样,课程的安排也不能一成不变,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优势、特点等的不同情况来安排课程进行教学。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数处于1~5岁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心理、认知等各个方面发展都极其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粗暴而简单。因此,想要发挥手工活动课的最大功效就需要恰当合理地安排教学,根据不同特点的幼儿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说,中小班的幼儿就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手工工具也不适合他们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多加指导,以免引起幼儿厌烦的心理情绪,而大班的幼儿就可以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手工活动,这个阶段的幼儿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手工工具,教师可以稍加帮忙使得幼儿能够快速完成制作且制作效果良好。

二、明确活动重点,掌握技能

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活动措施,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技能是比较关键的。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手工活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明确活动目标。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幼儿都是2岁左右的幼儿,他们都处于懵懂的阶段,指导这一阶段的幼儿的手工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小班幼儿对实物的形态、形象、轮廓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大多数都是3~4岁左右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中班幼儿的手工活动比较注重基础手工活动技巧的运用,让幼儿观察到比较复杂的实物的内部构造。大班的幼儿大多数是5~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合理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同时,在明确手工活动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在选择材料上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材料,并且知道应该如何激发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何让幼儿使用工具等,这样能够保障手工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幼儿能够自主表现

手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是一项丰富幼儿情感的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教学时不能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技能训练教学相隔离,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进行自主表现,这样做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技能是极其有利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手工活动和其他幼儿课程的有效衔接,从各方面、多渠道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课程中,美术与手工活动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穿插手工活动进行教学,从而丰富美术和手工活动的教学内涵。比如,在“太阳公公起得早”这一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棉花做白云,将彩纸剪成花草贴在画面上,这样不仅使画面的立体感更强,而且学生的手工技巧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动手空间,让幼儿能够进行自我表现,不能处处替幼儿动手操作。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要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来设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手工活动课,使幼儿能够快速接受并吸收,从而促进幼儿脑部发育、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增强。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做好正确引导幼儿的工作,给幼儿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发挥幼儿的优势,帮助幼儿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刻地认识到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与希望,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德、智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此外,手工课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指导幼儿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儿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手工课对幼儿而言,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脑部的发育,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得四肢的发展更加协调。就如何在幼儿手工活动中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学,手工活动,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郑霞.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5(32):236.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5

材料与工具:铁丝、碎布、玻璃珠、彩色纸、红豆、钳子。

会飞的小蜻蜓

制作方法:

1、将1米长的铁丝借助圆棒绕成弹簧状。

2、用碎布把玻璃珠包起来并用铁丝缠住开口,留出约3厘米长的铁丝用钳子绕成小环状(图一)。

3、用红豆(眼睛)、彩色纸(翅膀)、碎布

教学反思: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勾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的乐趣。

大班优秀美术手工活动教案《会飞的小蜻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剪纸》》:大班教案《剪纸》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剪纸》教案吧。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篇6

关键词:手工活动;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法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撕纸、剪纸、折纸、立体制作(厚纸)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挥幼儿思维能力,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怎样指导幼儿的手工活动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呢,我结合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接触材料,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二、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时要清晰、完整

演示时,老师要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是老师示范后幼儿练习,也可以是引导幼兒跟老师逐步练习,还可以是引导幼儿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骤图提示进行练习。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我常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制作的方法,而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在小班进行撕贴教学,示范时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动态,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时在设计小纸偶活动,用硬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线纸偶,但纸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最后总结出不用钉子之类的材料,用软一些的毛线系住,用正、反两头打结的方法,果然纸偶的关节轻松动了起来。

三、巧用多种材料,增添“制作”的乐趣

大自然犹如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艺术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制作素材,发挥素材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从不同的制作素材中发挥想象力,引发更多的联想。比如,在学习“京剧脸谱”的制作前,我让幼儿先向家长了解京剧,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吃过的螃蟹壳和废弃的木勺子。在幼儿收集了这些材料以后,我设计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螃蟹壳和木勺上的艺术》,即利用木勺上凹进去的椭圆部分以及螃蟹壳上凸出来的部分,用橡皮泥做京剧里的角色贴在上面。幼儿们在观察京剧角色的图片之后,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在木勺上、螃蟹壳上贴了各种角色,有旦角、小生、丑角等。从幼儿透露着艺术灵气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幼儿的丰富的想象。这样做,既能变废为宝,也让幼儿大胆地去创造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

四、形式多样,促进“制作”灵感的产生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如刺绣、泥塑、纸艺、编织、彩绘等都是幼儿手工制作中常见的形式。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启发幼儿将绘画等方法参与进来,利用各种形式来装饰制作的手工作品,既能让手工作品变得活灵活现,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增添幼儿的制作乐趣,同时还能让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

五、将幼儿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把手工制作富于趣味教育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游戏与教育的双重目的。如在一次“化妆晚会”的活动中,我用做游戏的口吻:“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同时,我们要比一比谁做的最有特色,好不好?”话刚说完,幼儿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我要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有的说:“我要做一条好看的围脖!”……这样幼儿的兴趣就像水被蒸发到了沸点一样,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手工制作中。

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篇7

一、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现状探析

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对象材料非常丰富, 可以是纸, 也可以是泥土, 甚至是一些废弃的纸盒等都可以成为其加工制作的对象, 而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也包含了手工、泥工、剪纸等多种类型。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般是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产生制作动机, 然后再自己开始构思, 构思包括对形象的选择、对所选形象的自我改造以及方案的初步设想与筛选, 最后再通过制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可能会在某个环节失败, 但是他们会再对构思进行重新调整, 从而反馈于实际制作中。过程如下图所示。

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 首先是幼儿头脑中会先形成一个物品的形象, 在这个形象引导下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通过对材料的加工与改变, 让其形象与头脑中的形成一致。实际来说, 就是幼儿一个心理形象具体化、外在化的活动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中, 很多教师习惯于先给幼儿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和只限于制作实例的材料, 让幼儿直接模仿, 致使幼儿自发转化过程被省略掉, 制作过程被简化, 手工制作变成了模仿造型, 手工教育活动最终取得的成效仅仅关注于幼儿的作品是否与实例相似, 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完全与幼儿思维构建与思维创新无关。此外, 手工活动还包含了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 但从现状来看, 我国许多幼教机构对此不够重视, 不仅缺乏丰富的活动材料, 更缺乏有效的环境创设, 削弱了手工活动的教育功能, 更降低了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2~3]。

二、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幼儿手工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层面。

第一,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人类的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九大类型, 其中, 仅与手工活动相关的智能就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肢体动作、内省和自然探索六个类型, 由此可见, 手工活动是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 手工活动没有教育意义, 他们仅能体验到手工活动的乐趣, 所谓开发智能的教育手段对他们而言仅是一种游戏。但游戏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效果, 其理论基础在于, 幼儿进行的每一次游戏, 都会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一个印记, 而这种印记即是人们常说的经验。进而, 经验是积累记忆表象的重要基础, 而表象则是提升幼儿接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有效的手工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手工创新教育活动是一项区域性活动, 这种活动在三个方面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其一, 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引导幼儿开展手工活动,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思维, 从而提升幼儿的独立性素质;其二, 区域活动的规则隐蔽性为培养幼儿自律意识提供了良机, 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让幼儿加强对“规则”的认识;其三, 区域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在体验中不断地成长, 感受学习的乐趣, 并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第三, 游戏是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 它所反映的是人类真实生活场景的一个侧面, 从本质上说, 游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例如, 中国象棋是一项竞技活动, 但象棋的本质也是一种游戏, 它所模拟的是古代军事, 而“求胜”则是进行象棋竞技的主要目的。换言之, “求胜”即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幼儿教育的手工活动也是一种游戏, 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能够带给他们丰富的快乐体验, 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使幼儿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三、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教育实践中, 幼儿教师应结合对手工活动价值的深刻认识, 以此为基础树立起创新教育的理念, 并确立以手工活动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原则。同时, 创设以手工活动为主题的区域活动, 优化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 加大对幼儿的引导力度, 以期彰显手工活动的教育功效, 让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手工活动的环境创设与利用

在教育实践中, 手工活动的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教师而言, 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兴趣异同, 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游戏环境。例如, 在橡皮泥手工制作活动中, 以“排列法”对幼儿的兴趣异同进行摸底:准备四张绘有不同小动物的卡片, 分别让每一个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对卡片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记录过程。随即, 将有着相同爱好的幼儿分配到 一组, 让他们用橡皮泥制作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如此, 则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在兴趣驱使下学习新知识。此外, 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活动实践中, 许多幼儿教师都经常会发现幼儿乐于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其他玩伴组合共同开展一项活动, 而无论是单独活动, 还是组合进行活动, 教师都应将幼儿的最终情感体现记录下来, 并以此为依据为幼儿分组, 创设不同的活动内容, 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

2.优化活动内容

传统的幼儿教育不注重活动的创设, 幼儿教师往往采用反复而又单一的活动类型对幼儿开展教育, 这种手工活动极具“套路性”, 且仍然没能脱离“灌输式教育”的范畴, 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应当如何优化手工活动的内容呢?笔者认为, 教师应结合对幼儿心理的了解, 并结合幼儿成长所需的条件, 用综合素质这一高标准作为创设手工活动的指导思想, 首先明确需要培养幼儿哪些能力或素养, 其次才制定或选择手工活动的内容。

例如“小动物过生日”。

游戏目标设定: (1)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的爱心; (4)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准备活动材料:各种小动物的模型, 可塑性较强的橡皮泥。

分组实验:教师出示几种小动物卡片, 让每一个幼儿都选择其中的一张, 并以此为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组。如有10名幼儿选择了老虎, 则将他们划分为一组。

活动过程设计: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园小动物们过生日的动画片, 其次将幼儿分成3—5个小组, 分别用橡皮泥手工制作小老虎、小熊、小兔子等动物形象, 以及生日蛋糕、菜肴、面食等过生日用的“食物”。最后将每一组所制作的模型组合起来, 通过摆设形成给某一个小动物过生日的场景, 在总结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一定的奖励。

在行为表现方面, 有些幼儿天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极为模糊, 对于同样一个问题, 教师讲很多遍他们也不能领会, 而其他幼儿则能够快速了解教师的意图。对于这种类型的幼儿, 利用手工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引导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如上述示例, 对通过分组、活动和模拟场景创设, 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活动引导

在手工活动过程中, 幼儿虽然是区域活动的主体, 是手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幼儿如同一张白纸, 但不能任由幼儿自己在这张纸上乱画, 而是需要教师引导, 幼儿动手, 只有这样,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 在手工活动中, 幼儿教师需把握 好重点。首先, 注重前期参与。前期参与是指在手工活动开展的初期教师完全参与活动创设, 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开展活动, 并设立预期结果。此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玩伴, 引导幼儿逐渐步入活动的正轨。而当幼儿已逐渐进入状态, 对手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教师需要渐渐的隐退, 将游活动完全交给幼儿独立完成。但即便是这样, 后期教师也不能采用“大撒把”的方式, 当幼儿在游戏中偏离了正轨, 教师应立即介入引导, 使幼儿能够正确地完成活动过程, 并从中获取知识[5]。

综上所述, 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创设是一项系统工作, 其中, 教师需要首先了解手工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意义, 并以此为基础, 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和多元活动材料的投放, 引导幼儿参与、探索和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幼教质量, 进而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获取知识,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菊.浅谈幼儿手工活动之点滴[J].幼儿教学研究, 2013, (12) :20-22.

[2]陈宁.在新理念的建构下发挥幼儿手工制作的创造性[J].新课程:教研版, 2013, (9) :179.

[3]邹怡, 吴桂芬.玩玩做做, 手巧心灵——谈幼儿园纸塑教学之有效路[J].幼儿教学研究, 2013, (12) :57-58.

[4]梁祥云.幼儿园组织幼儿“艺术创想”手工制作活动方法初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 (25) :40.

在手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篇8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新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幼儿手工活动对于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创造意识以及锻炼专注力等, 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曾经设计了幼儿刺绣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新奇”的效果, 进一步唤起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幼儿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我设计了“利用废旧冰棍棒的幼儿手工制作”活动。

一、选好问题的切入点, 激发幼儿创新兴趣

研究表明, 幼儿好奇心由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问、解决问题、幻想、专注等行为特征组成。选择幼儿熟悉的问题作为切入点, 容易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夏天里, 冰棍是人们解暑的常见食品。我们就从冰棍棒入手, 向幼儿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冰棍棒做些什么呢?

在教学实践中, 每次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幼儿的热情都很高, 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可以盖大房子, 有的说可以玩娃娃家, 等等。这些答案, 反映了幼儿就冰棍棒的应用问题开动脑筋思考了。这时, 老师适时地展示一些冰棍棒的作品, 如台灯、CD架等作品, 这些作品的出现, 让幼儿眼前一亮:哇!原来冰棍棒还可以做这些精美的东西啊!幼儿的创新思维, 由此被引向深入, 创作的欲望也得到增强。这时, 我们要继续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幼儿的创新兴趣:还可以做什么有用或者有趣的东西呢?在七嘴八舌的叙述中, 幼儿的想象得到了扩展。在整个冰棍棒作品的制作过程中, 幼儿的热情始终高涨。

教学实践表明, 紧紧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选好问题的切入点, 是幼儿创新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目前, 我园已经开展了串珠、折纸、泥塑、编织、刺绣等活动, 由于我们注重了通过切入点的选取, 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确保了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

二、适时表扬和肯定, 保持幼儿创新动力

由于幼儿思维能力尚在形成和发育阶段, 虽然普遍具有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行为特征, 具有创作的欲望, 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困难, 一些想法也不尽合理。这时, 老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引导。

在教学中, 我们设置了若干交流观摩环节。在活动的开始, 请幼儿自告奋勇, 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方案, 每人介绍完毕后, 老师都给予点评, 充分肯定他们创作构思中的创新部分。对于方案中的问题, 老师都用“如果能……那就更好了!”用这样寄予希望的口吻对幼儿说, 他们更容易接受。在大家的掌声中, 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得到了巨大的鼓舞。甚至许多幼儿还要求第二次发言。幼儿的信心和热情相互影响, 创新的氛围也因此而愈发浓郁。

在作品制作中, 由于结构的复杂程度、操作的准确程度以及幼儿之间能力的差异等原因, 容易造成制作进度不同。有些幼儿会因此热情锐减, 自信心下降。这时我们需要适时组织交流, 让表现好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并对进展较慢的幼儿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重新唤起他们的兴趣和自信。教学实践表明, 及时的鼓励和激励, 能够有效地激发大部分幼儿进一步尝试的意愿, 使幼儿的主观努力和动机性行为更加突出、更加普遍。因此, 适时表扬和肯定, 是保持幼儿创新动力的必要的和有效的做法。

三、适当的分工合作,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 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 69.6%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而美国学者朱克曼曾作过统计, 自1901年至1976年的75年中, 286位诺贝尔奖金获奖者中, 有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由此可见,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一般4~5岁的孩子开始有一些合作意识。而这种合作意识, 主要是在游戏中体现出来的。我们在设计“利用废旧冰棍棒制作的幼儿手工制作”的活动时, 注意了设置合作环节, 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让他们在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中, 形成合作的意识, 感受合作的快乐。

我们把台灯、CD架等作品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 由幼儿分别制作完成。把制作可以组合在一起的模块的幼儿分为一组, 按小组的制作进度进行点评, 提倡组内幼儿合作完成作品的创作, 使他们在作品创作阶段, 就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块制作完成后, 老师再提出“能不能把你们的作品放在一起, 组成一个更有用的东西呢?”由此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激发创作热情。同时在作品构思和组装的过程中, 提供了相互合作的机会。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 各组幼儿不但组装出了组合式CD架和多用台灯等创新作品, 还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幼儿时期的教育, 是一种综合教育。幼儿手工制作类的教学活动, 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些活动, 活跃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通过合作完成作品,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协作能力, 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各种手工作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 对于幼儿的形状认知教育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冰棒棍等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培养了幼儿节约意识。

总之, 通过合理的幼儿手工制作活动, 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 2001.

[2]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王茹燕.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前沿与探索, 2009 (4) .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9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进入小学的升学压力, 很多家长对于幼儿的思维创新过分压制, 将幼儿强制性地束缚在知识学习中。 对于幼儿自发的手工活动制作, 常常不屑一顾, 甚至多方阻挠。 而且随着我国越来越严重的教学压力, 幼儿教育出现很难扭转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被严重抹杀。 面对这一严重的社会现实, 幼儿园大班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手工制作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恰当进行手工制作,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是起点

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且乐意付出努力, 并进行探索。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 需要从心理出发, 了解幼儿的兴趣及爱好,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使手工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 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生活经验, 为幼儿园小朋友创造动手制作的机会。 教师在生活中注意收集相关素材, 比如废旧的易拉罐、彩色毛线等, 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其安全无毒。 幼儿教师在活动课上让幼儿接触这些材质, 让幼儿在接触这些材质的过程中, 引导性地告知幼儿这些材质可以“变废为宝”, 询问幼儿想不想进行尝试, 在成功激发幼儿兴趣的基础上, 鼓励幼儿自行创造。 对于想象思维稍微欠缺的幼儿,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如幼儿在接触到易拉罐时, 教师可以适当询问“你是不是想要做一个笔筒呢? ”等, 启发幼儿思维, 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动手制作的兴趣。

在幼儿园大班进行手工活动教学中, 激发幼儿兴趣需要做到关键两点, 即“趣”和“巧”。 “趣”指的是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选择色彩鲜艳、明亮的材质, 这些材质必须在生活中司空见惯, 这样一来, 能激发幼儿对于这一材质新的认知,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 “巧”指的则是所选取的材质对于幼儿来说, 在其能够顺利摆弄的范围之内。

二、挖掘幼儿的潜能

幼儿的潜能实际上是无穷的, 但是在现实中被很大程度地忽视了。 新的幼儿教育指南明确提出,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需要侧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支持幼儿的个性化与创造性的表达, 并避免在幼儿教育中过分强调技巧及标准化的要求。

从指南中可以看出,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 需要充分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 兴趣爱好的侧重点大不相同, 因此,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 培养幼儿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发展, 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制定一个主题, 提供一定范围的材质, 鼓励幼儿大胆自行选取材质, 完成主题。 比如“制作服装”这一主题, 教师可以提供废旧报纸、易拉罐、麻袋等材质, 询问幼儿对于这些材质的看法及幼儿对于完成这一主题的想法。 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活跃, 可以给出无限可能的答案。 除此之外, 可以进行同一材质、不同成品的手工活动。 如一次性纸杯, 既可以以帽子的形式呈现, 又可以以小裙子的形式呈现。 在手工活动中, 不需要幼儿制作的作品有多么的形象, 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因为幼儿的思维模式与成人不同, 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 经常性地会出现“四不像”的现象, 因此, 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不同材质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可以采用剪剪纸、串串珠子等形式, 并对其进行组合。 即使幼儿在手工参与过程中, 无法作出优秀的成品, 但是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愉悦, 树立对手工制作的信心和乐趣。

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手工活动课的关键环节在于“动手做”, 与想象思维相比, 幼儿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活动课上教师能够明显发现, 很多幼儿的构思很好, 但在实现过程中, 由于手部动作不灵敏, 导致成品与构思相差甚远。因此, 活动课上, 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基础操作性教学。 如在使用纸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是对裁剪部位的粘贴、组合, 教师对胶水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用废旧材质制作衣服的过程中, 进行次数最多的操作是缝补, 但是使用针线对于幼儿来说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其他方法代替, 如使用订书机进行缝补。

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不能在开始之前, 幼儿进行制作方法的讲解, 而是根据幼儿制作的过程中使用的程序对其进行制作方法的讲解。如在制作过程中, 让幼儿自行探索, 在幼儿遇到不懂的情况下, 教师再进行示范, 帮助幼儿明白其中难点和重点。 比如在制作项链这一手工活动中, 在开始之前, 因为绳子上缺少打结, 穿进的珠子容易滑落, 在幼儿操作中初次遇到这一难题时, 教师及时示范, 解决这一难题。但是在珠子与打结之间的搭配及珠子色彩等的搭配上, 教师放任幼儿自我创造。

四、成果展示培养自信心

任何蕴含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应该获得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而对于幼儿园手工课堂中的手工作品最好的鼓励就是成果展示。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在于教授幼儿最基本的制作手法, 而对于作品思维构思, 教师不加干涉, 鼓励幼儿大胆自行进行创造, 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同, 制作出的成品也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对幼儿的作品做出积极评价。 在看待幼儿手工成品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 而是需要将自己回归到幼儿园时期, 从童趣角度出发。 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并且与班级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分享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如在制作衣服的手工课程中, 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进行展示, 并且告知其他的幼儿其构思的想法是什么, 在分享结束之后, 教师鼓励幼儿可以进行互换,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衣服交换, 在交换过程中, 幼儿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认可, 进一步提升其大胆创造的兴趣和自信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改变, 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幼儿教育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发展幼儿个体, 其中就包括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蕴含在幼儿自身能力之中, 幼儿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激发。 幼儿园的小朋友想象力思维非常丰富, 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 就能够达到超出预计的效果。 因此, 幼儿园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 只需要从主题、材质及制作方法等客观因素出发进行把握即可。

摘要:手工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幼儿教育对于手工活动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视, 本文立足这一现实, 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手工活动课, 最终实现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赖锦霞.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导刊, 2012 (11) .

[2]岳彩丽, 崔颖, 东玲.在探索中进行手工活动——培养幼儿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J].山东教育, 2010 (9) .

[3]蔡萍.开启想象的大门,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手工活动中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23) .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 篇10

一、观察环境,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有趣的区域

各种区域的目的就是营造温馨、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环境, 这样幼儿才会投入游戏。 我们就把目光放到生活旧料中, 比如:开设表演区“虹祺好声音”。 用旧报纸刷上乳胶制作成了麦克风, 用PVC材料的旧水管配合2014年元旦活动遗留下来的彩带制作成了话筒的撑杆, 并固定在舞台的中央。 为了更贴近生活, 我们又用牛奶盒进行组合, 在外面贴上亮亮的贴贴纸, 并且用一次性的餐盘上面蒙上小女孩扎头发的网兜, 制作出了两个音响分别摆放在舞台的后方, 还用牛奶盒专门制作了观众席。 在小鱼图书馆里, 我们把废弃的文件袋用旧PVC管和旧衣服加以改造, 最后用空调的箱子做了一个简单的书桌, 一个简单又温馨的图书馆就制作完成了, 孩子们把带过来的图书放上去。 在建设区, 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虽然很多, 但是显然有些不是很适合孩子的发展, 我让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箱子带来用一样的包装, 大家一起动手, 进行建构区的游戏, 安全有趣而且环保。 在益智区中, 我们提供了由废旧物品制作的各种游戏材料。 如:用乳胶和餐巾纸制作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棋类游戏, 像是跳跳棋或者是大富翁游虹祺等, 或者是用吸管和瓶盖还有麻绳做数字变变变的游戏, 这些都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 孩子在玩的时候知道制作得非常不容易, 必须小心地玩, 爱护它们。 我们还利用各种不同的包装盒制作小动物, 小朋友可以把带来的废旧材料全都放到不同的动物箱子里, 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 又可以提高孩子对于废旧材料的运用能力和想象力。 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废旧材料, 我们会加以改造放到自然角中, 我们的自然角叫做芽芽小景, 如:幼儿带来的小蝌蚪, 我们就会把他们养在大的可乐瓶里, 并在里面种上一些水草; 知识扩展区中的种子我们会用塑料袋装好, 并按照颜色的分类贴在墙壁上供幼儿认识;由于小班是海洋主题, 我们还会利用废旧的轮胎改造成小船的样子种植作物, 在自然区中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种植角, 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会给植物浇水观察, 很欢乐。

二、生活中的培养, 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在美术区, 有许多不同的材料, 都是孩子平常放到动物箱子里的, 孩子可以用到的生活材料也是最多的。 大家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 如:纸杯、叉子、蛋糕碟、影视光盘、卷纸芯筒、牛奶盒、矿泉水瓶、报纸等, 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利用这些材料, 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 可以让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会利用废旧塑料瓶子和不同的豆豆制作沙球, 在表演的时候, 加入这些自制的乐器, 别有一番风味;利用风筝线和纸杯做出了传声筒; 利用CD包装纸袋子和废旧彩纸, 制作出了不同的动物相框; 利用旧衣服的布条和浴帽做出了一顶又一顶可爱的假发;利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 用扑克牌进行创意造型, 等等。 幼儿对于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很感兴趣, 但是要孩子们表演的时候总是很羞涩, 为了改变这个现象, 我们就用服装店里的废旧衣服进行改造, 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不同的指偶, 孩子们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游戏, 这不仅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大大丰富了表演区的材料, 而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在体育区中, 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了废旧物品活动器械。 如:旺仔牛奶瓶制作的高跷, 可以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娃哈哈果奶瓶制作而成的拉力器;旧袜子制作而成的沙包, 可让幼儿进行投掷练习;雀巢咖啡瓶制作而成的保龄球;纸板做的毽子拍;塑料袋做成了降落伞。 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经过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加工, 变成了各式各样锻炼幼儿身体的活动器械,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活动器械, 不仅环保, 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还为幼儿园省下了开支, 增强了活动区的趣味性, 更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产生了对这种活动的思考, 使家长和孩子们明白其实有许多“有价值的垃圾”, 最初在生活中的“垃圾”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可以玩这个游戏的乐趣, 理解保护资源, 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童年……

三、自由进行, 让孩子在自由中得到创造灵感

上一篇:转型前景下一篇:开关及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