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2024-05-19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精选十篇)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3例, 女77例, 年龄27~5 (35.4±5.2) 岁, 其中广基声带息肉、小结79例, 带蒂声带息肉31例。单侧43例, 两侧6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给予患者术前6h禁食, 术前1h给予患者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及阿托品,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同时起到镇静作用。

1.2.2 术中措施

在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位, 将头置于后伸位, 使用气管插管, 同时对患者采取静脉复合麻醉。当患者下颌松弛之后放入支撑喉镜, 同时调整喉镜, 挑起患者会厌, 从而充分暴露出患者声门。利用支撑架进行固定, 放入鼻内镜, 借助成像系统对患者双侧或者单侧的声带病变部位进行直接观测。针对广基型的声带息肉, 可以采取显微喉镜来钳住患者病变组织, 采用喉显微刀将声带息肉基底部位进行切开, 采用显微喉钳取出被切开息肉, 采用喉显微刀调整患者声带边缘。针对带蒂型息肉, 采取喉显微刀有效切开患者根部黏膜, 同时采用显微喉钳钳出。对术口出血, 采用肾上腺素棉球针对创面轻压止血。

1.2.3 术后护理

术后, 使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治疗3d, 局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7d, 根据情况患者禁声7d, 限制吸烟、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恢复正常发音, 声带息肉、小结全面切除, 声门闭合较好, 声带未出现出血以及肿胀现象;好转:患者发音较术前得到好转, 但未达到正常人发声程度, 声带息肉切除, 声门不能全面闭合, 声带出现轻微出血以及肿胀现象;无效:患者发音较术前相比未得到好转, 严重者出现失音症状, 声带息肉部分切除, 声带出现明显出血以及肿胀现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2 结果

110例患者, 治愈61例, 好转38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90%。无效11例, 其中6例为息肉残留, 于纤维喉镜下将息肉摘除, 发音明显改善。110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作为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声带息肉、小结具有多种发病原因, 其中慢性炎症、长期发声不当以及不良刺激对其产生较为严重影响[1]。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摘除治疗方式, 以前多于局麻下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切除, 对手术对象要求较为严格, 手术操作难度大, 在临床上受到很大局限。目前较多采用支撑喉镜内镜系统下手术摘除, 此手术能够充分暴露及固定声门, 能够充分暴露声带上新生物, 加上内镜系统具有较大手术视野, 能够彻底摘除声带上息肉、小结, 使其不容易残留及复发[2]。当前采用支撑喉镜治疗声带病变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在本次研究中, 11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 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易行, 在基层医院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取支撑喉镜内镜系统下行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手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110例患者, 治愈61例, 好转38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90%。无效11例, 其中6例为息肉残留, 于纤维喉镜下将息肉摘除, 发音明显改善。采用支撑喉镜内镜系统下行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治疗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小, 安全度高,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参考文献

[1]赵锐, 贺建桥.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及电动切削器治疗喉良性病变[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9, 9 (5) :37-39.

声带息肉与小结名家医1 篇2

8.热郁血瘀,痰凝喉窍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徐某,女,44岁,教师。声音嘶哑近半年,发于扁桃体炎后,带病讲课,继则失音。某院检查发现左侧声带中1/3处有一菜籽大小息肉,刻下发音嘶哑,咽部干燥。舌有紫气,苔薄黄,脉细。处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射干各3g,茯苓、槐花、莱菔子、桃仁各10g,赤芍药、天竺黄、桔梗各6g。上方5剂后发音正常,息肉消失,续服10剂巩固疗效。(潘加珑,《新中医》1987;9:8-9)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热郁血瘀,痰凝喉窍。方中桂枝温阳通经,既助桃仁、赤芍药、槐花活血化瘀,亦助茯苓、莱菔子、天竺黄化痰;桔梗、射干化痰利咽;赤芍药、槐花亦可凉血清热;天竺黄、射干清热化痰。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除痰之功。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刘某,男,24岁。诉咽喉疼痛,声音嘶哑4个月,用六神丸、冬凌草等症状不减。现症声音嘶哑,咽喉部干痛不适,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舌暗红,脉滑数。间接喉镜下见会厌粘膜充血暗红,血管显露,两侧声带暗淡微红,边缘圆钝肥厚,两侧游离缘前中1/3处有小米样结节,闭合差。证属痰血瘀阻,治以清热活血,化痰散结:生地黄、玄参、赤芍药、川贝母各15g,当归、海藻、大黄各12g,川芎、桃仁、红花、昆布、僵蚕、麦冬、青果各10g,牛膝30g。二诊:上方6剂后诸症减,大便正常,声带体征未变。处方:上方去红花、青果连服30剂而愈。(常林,《中医杂志》1992;8:19-2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热郁血瘀,痰凝喉窍。治以清热活血,化痰散结。方中当归、川芎、桃仁、赤芍药、牛膝、红花活血化瘀;玄参助生地黄、麦冬养阴清热,且助川贝母、昆布、海藻、僵蚕除痰散结;大黄清热通便;青果解毒利咽。朱祥成验案

(1)病历摘要:蔡某,男,35岁。声嘶5个月,咽喉无疼痛,纳常。喉部检查两侧声带肥厚,充血,右侧声带前中1/3处略有隆起。苔薄白,脉弦。乃外邪阻塞未去,气血郁滞之故。治宜宣肺活血,利喉开音:桔梗9g,甘草3g,蝉蜕5g,木蝴蝶3g,赤白芍各9g,茜草9g,桑白皮9g,忍冬藤30g,连服14剂而愈。(《朱祥成耳鼻咽喉科医学文选录》第187页)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外感后,郁热不清,肺失肃降,气血郁滞,喉窍失利认识。治以宣肺活血,利喉开音。方中桑白皮清热肃肺;赤白芍、茜草、忍冬藤凉血活血;蝉蜕、木蝴蝶祛风开音;桔梗、甘草化痰利咽。***验案

(1)病历摘要:黄某,女,46岁。声嘶3个月,讲话费力,咽干。查见双侧声带慢性充血、肥厚,前中1/3交界处有对称性绿豆大小肿物,双声带内收可,闭合欠佳,舌淡红,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滑。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药20g,牛膝、生地黄、柴胡、枳壳各15g,桃仁、川芎、红花、桔梗、夏枯草、蝉蜕各10g,甘草5g。上方服7剂后声嘶好转,续服12剂而声嘶消失,声带光滑,闭合好。(***,《新中医》1991;4:4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瘀血结滞认识。方中柴胡、枳壳行气;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化瘀;赤芍药、牛膝、生地黄凉血活血;夏枯草清热散结;桔梗化痰利咽;蝉蜕开音;甘草利咽,调和诸药。金星验案

(1)病历摘要:高某,女,34岁。教师。近2-3个月来,声音嘶哑,咽部时有疼痛,伴口干,痰多色黄,讲话费力沙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涩。查见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性局限性隆起,左侧声带有充血,闭合不佳。证属气滞血瘀,痰热上犯。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散结:赤芍药、桑白皮、茯苓、莱菔子、射干各10g,竹茹、薏苡仁、海藻各15g,桃仁、法夏各6g,昆布5g。上方5剂后口干好转,痰少,声哑如前。守原意,以上方及会厌逐瘀汤交替服用共24剂而愈。(许金星,《北京中医杂志》1987;2:21-223)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气滞血瘀,痰热上犯认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散结。方中桃仁、赤芍药活血化瘀;竹茹、桑白皮、射干清热化痰,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莱菔子降气祛痰,俱助海藻、昆布、法夏除痰散结。陈启坛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女,48岁。患者平时声音清亮,近因操劳过度,又值感冒,突然声音嘶哑,几不能出,且喉中有异物感。经省级医院检查诊为声带小结,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及离子透入治疗不见好转。诊见咽喉干痛,胸闷心烦,时时太息,声音低哑,咽部充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此乃外感风热,气机不畅,燥火闭郁喉间致痰血瘀结而成。宜疏透清热,理气散结:桔梗、射干、薄荷各10g,荆芥、木蝴蝶、甘草各6g,柴胡、橘叶、连翘、牛蒡子、蝉蜕、玄参各15g,板兰根20g。二诊:上方服6剂后,热退,烦闷消失,改用化瘀散结法:桔梗、僵蚕各10g,木蝴蝶、甘草各6g,赤芍药20g,穿山甲9g,牛蒡子、玄参、牛膝、夏枯草、浙贝母、蝉蜕、山楂各15g,瓦楞子30g。上方共服30余剂而痊。

又案:汪某,女,70岁。声音嘶哑年半,加重2个月。经某省级医院检查见右侧声带鱼腹状息肉,长约1cm,中间厚约0.3cm,伴声带水肿。症见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喉中塞闷不适,遇风加重,苔薄黄粗腻,脉沉弦细。证属痰火瘀血凝结。治拟化瘀消痰,散结利咽:桔梗、僵蚕、射干各10g,木蝴蝶、甘草各6g,牛蒡子、浙贝母、夏枯草、蝉蜕、丹参、玄参、泽兰各15g,赤芍药20g。三诊:上方服13剂后诸症好转,仍有声嘶,处方:上方去射干,加穿山甲6g,瓦楞子20g。复诊:上方连服14剂后,查见息肉减少2/3,声带水肿基本消失,双侧声带仍呈暗红色,再服此方15剂而痊。(陈启坛,《山东中医杂志》1993;5:48)

(2)妙法解析:前例患者病机当属风热内郁,肺失宣降,痰瘀互结,喉窍失利。先以清疏透邪为治。方中荆芥、薄荷、柴胡、橘叶、连翘、牛蒡子、蝉蜕疏风清热,利喉开音;玄参清热散结;板兰根清热解毒祛邪;桔梗、射干、甘草化痰利咽;木蝴蝶祛风开音。二诊方中,桔梗、僵蚕、浙贝母、玄参、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赤芍药、穿山甲、瓦楞子、山楂、牛膝活血化瘀散结;蝉蜕、木蝴蝶开音;牛蒡子、甘草利咽。

后例患者病机从痰火瘀血凝结。治拟化瘀消痰,散结利咽。方中丹参、泽兰、赤芍药、穿山甲活血化瘀;桔梗、僵蚕、射干、浙贝母、玄参、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瓦楞子化瘀消痰,软坚散结;蝉蜕、木蝴蝶祛风开音;甘草、牛蒡子利咽。傅正良验案

(1)病历摘要:姚某,女,28岁。教师。声音嘶哑伴咽喉干燥半年,授课时间稍长则声嘶,且易疲劳。喉镜检查见双侧声带前中1/3处各有一突出结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化瘀解郁,清热利咽:桃仁、红花各6g,生地黄12g,玄参10g,柴胡、桔梗、枳壳各3g,生牡蛎15g,浙贝母、甘草各5g。上方连服35剂而痊。(傅正良,《河北中医》1993;4:2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气血郁滞认识。治以化瘀解郁,清热利咽。方中柴胡、枳壳行气,助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助生牡蛎、浙贝母除痰散结;生地黄、玄参养阴清热;桔梗、甘草化痰利咽。9.阴虚火炎,瘀血阻喉(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顾某,女,39岁。声嘶喉痒呛咳3周。查见咽关暗红,喉底赤丝显露,气子丛生,喉镜下右侧声带有一息肉如火柴头大小,色殷红,发音时闭合不良。伴见两颧微赤,掌跖灼热,便秘尿黄,腰酸无力,舌瘦质红少津,脉弦细。证属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络伤血瘀。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15g,百合、生地黄、熟地黄、赤芍药、青果各12g,天冬、麦冬、当归尾、生蒲黄、桃仁各10g,山茱萸18g,酒大黄6g。上方7剂后发音清亮,声带息肉明显缩小,色淡,余症减。嘱按原方续服半月而愈。(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4;1:61-62)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络伤血瘀认识。方中南沙参、北沙参、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山茱萸养阴,养阴清热,补益肺肾;赤芍药、当归尾、生蒲黄、桃仁凉血化瘀;酒大黄既能清火通便,亦可活血;青果清热利咽。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热,补益肺肾,凉血化瘀,利喉开音之功。10.阴虚血瘀,痰凝喉窍 杨志仁验案

(1)病历摘要:劳某,女,55岁。患者平时大声讲话较多,声音嘶哑已两个月,曾在几个医院检查见声带有绿豆大小息肉。症见声嘶重。讲话沙哑难辨,咽喉干燥,睡眠不宁,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加味养阴汤:干地黄15g,玄参、瓜蒌皮、龙利叶各12g,麦冬、桔梗、桑白皮、柿霜、茜草根、赤芍药各9g,甘草4.5g,红花3g,三七粉3g。另用青果含服,每日4次。上方服20余剂而愈,息肉消失,声音正常。(《千家妙方》下册第425-426页)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成痰,凝结喉窍,功能失司。方中干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瓜蒌皮、龙利叶、柿霜、桑白皮清肺化痰;茜草根、赤芍药凉血活血;红花、三七粉活血化瘀。桔梗、甘草化痰利咽。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热,活血化痰之效。青果含服,清热利咽。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秦某,女,18岁。声音嘶哑年余,先后经多处诊治已8个月未效。查见会厌部充血水肿,声带充血,上1/3处有小米粒大小对称结节。自觉咽喉干痛,声音嘶哑。证属阴虚血瘀。处以会厌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桔梗、甘草、柴胡、枳壳各6g,生地黄、玄参、当归各9g,麦冬、沙参、石斛各12g,10剂。二诊:咽喉干痛及声音嘶哑好转,会厌及声带已不充血。处方:上方加牛膝、丹参各20g,10剂。三诊:声带小结已明显缩小,发音基本正常,发高音时声嘶。处方:二诊方中蝉蜕6g,胖大海4枚。服6剂后痊愈,检查正常。(《千家妙方》第431-432页)(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血瘀,咽喉失利认识。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石斛养阴清热;柴胡、枳壳行气,助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桔梗、甘草化痰利咽。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化痰利咽之功。复诊方中,牛膝、丹参活血化瘀;胖大海、蝉蜕清热开音。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男,47岁,教师。声嘶2个月,咽喉干燥疼痛,常于发音时因喉干而咳,头昏目眩,腰膝酸痛,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查见咽喉粘膜干燥、充血,声带干燥,声带小结较小,不及半个粟米。证属肺肾阴虚。治以滋补肺肾,消结开音,用养阴清肺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药、山慈菇各15g,牡丹皮8g,玄参、麦冬、山茱萸、桑白皮、薄荷、沙参、凤凰衣各10g,黄柏8g,甘草、炙甘草各6g。上方治疗50天,声音已开,小结消失。用原方2剂研末炼蜜为丸,含化,以巩固疗效。(华良才,《中医杂志》1987;3:28-29)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肾阴虚认识。治以滋补肺肾,消结开音。方中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山茱萸滋阴养血,补益肺肾;白芍药、炙甘草酸甘养阴;牡丹皮凉血活血;桑白皮清热肃肺;黄柏坚阴降火;山慈菇解毒散结;薄荷、凤凰衣清热开音;甘草利咽,调和诸药。11.阴虚热郁,痰瘀阻喉 余增福验案

(1)病历摘要:赵某,女,教师。声音嘶哑3年,讲课时喉部总觉有痰液,咯吐不爽,干咳,咽干,舌质红,苔薄。间接喉镜下声带色暗红,声带前中1/3交界处粟粒状对称性突起,色白,声门闭合不全。处方:蝉蜕4.5g,木蝴蝶1.5g,赤芍药、牡丹皮、瓜蒌仁、海浮石、生海蛤壳、珍珠母、生牡蛎、百合、麦冬、玄参、甘草各6g,5剂。二诊:声嘶好转,间接喉镜下声带小结变小,闭合好转。处方:原方去蝉蜕、木蝴蝶,加诃子、僵蚕各6g,10剂而愈。(余增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329-3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阴虚热郁,痰瘀互结所致。方中赤芍药、牡丹皮凉血活血;瓜蒌仁、海浮石、生海蛤壳、珍珠母、生牡蛎除痰散结;百合、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蝉蜕、木蝴蝶开音;甘草利咽,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活血,化痰散结之功。二诊方中诃子散结开音;僵蚕祛风除痰利咽喉。梁海玉验案

(1)病历摘要:范某,男,10岁。1年前因“急性喉炎”发热数日后声音嘶哑,日趋严重,难以正常发音讲话,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平时用胖大海、菊花泡茶饮均无效。1个月前来耳鼻喉科检查见左侧声带中部有一米粒大小息肉,双侧声带充血水肿,边缘粗糙不平,开闭功能不良,诊为左侧声带息肉,因不同意手术治疗而转诊于中医。刻下患儿形体消瘦,面色不华,皮肤粗糙,声音嘶哑低沉,轻咳少痰,咽喉痒痛,两目干涩,口燥便秘,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体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燥,脉细弦数。证属阴虚肺燥,喉络瘀滞。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玄参、生大黄各10g,麦冬、浙贝母各9g,薄荷4g,知母、枸杞子、菊花、木蝴蝶各6g,6剂。二诊:诸症减轻,但服药后半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处方:上方生大黄改为酒大黄,加蝉蜕3g。三诊:上方服6剂后发音已清,为巩固疗效,将其改制为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2个月而痊愈。(梁海玉,《陕西中医函授》1991;5:24-2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肺燥,喉络瘀滞认识。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牡丹皮、赤芍药凉血活血;枸杞子、菊花养肝润目;生大黄清热通便;知母清热虚;浙贝母化痰散结;薄荷、木蝴蝶祛风开音。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痰散结之功。

应予讨论的是,小儿脾胃尚弱,不耐苦寒,在阴虚喉证中,最好勿用大黄,其大便秘结,一般可用火麻仁、柏子仁之类润燥通便;或用瓜蒌仁清火通便。

12.肝火灼肺,痰凝喉窍(郎建新验案)

(1)病历摘要:易某,女,34岁。反复声嘶咽痛2年余。此次因与人争论而发。症见声音嘶哑,咽喉干涩作痛,胸胁苦满,大便干,舌边尖红,脉弦略滑。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明显充血水肿,左侧声带游离缘前中1/3处有一灰白色小结,上有炎性分泌物附着,声带闭合不全。证属阴虚肺燥,肝郁火逆。治宜润肺舒肝,化痰降火,散结开音:北沙参30g,玄参15g,麦冬、夏枯草、莪术、僵蚕、土贝母、郁金各10g,知母8g,木蝴蝶、桔梗各6g,薄荷3g,甘草4.5g。上方连服6剂后症状改善,小结缩小,加生牡蛎15g,再服15剂而愈,小结消失干净。(郎建新,《四川中医》1989;4:1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肺燥,肝郁火逆认识。治以润肺舒肝,化痰降火,散结开音。方中北沙参、玄参、麦冬、知母滋阴清热;薄荷疏肝;郁金疏肝理肺;夏枯草清肝,化痰散结;莪术、僵蚕、土贝母、生牡蛎、桔梗化痰散结;甘草利咽,木蝴蝶开音。

13.脾失健运,咽喉失养(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刘某,男,45岁,演员。声嘶渐重2个月,演唱时气怯无力,近日声嘶更重,自汗,倦怠,纳呆,便溏,用抗生素治疗1周未效。查见咽喉部粘膜色淡,声带苍白,松弛无力,两侧均有小结。舌淡脉弱。证属气虚失荣。治以益气开音:生黄芪、炙黄芪各15g,白术、陈皮、党参、川贝母各10g,升麻、柴胡各8g甘草、炙甘草、生诃子、炮诃子各5g,天竺黄15g。上药服40天而愈,小结消失。(华良才,《中医杂志》1987;3:28-29)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属气虚喉窍失煦,功能失司。治以益气开音。方中生黄芪、炙黄芪、甘草、炙甘草、白术、陈皮、党参益气健脾,助以升麻、柴胡升发清阳;川贝母、天竺黄化痰散结;生诃子、炮诃子敛肺开音。

14.肺脾气虚,痰凝喉窍(谭敬书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女,44岁。声音嘶哑5个月,咽喉干痛不适,如有物梗,周身乏力,纳差,头晕,小便多。查见咽部无异常左声带中1/3处广基息肉,色灰白,声带活动好,无明显充血。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肺脾气虚,水湿凝结成痰。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昆布各15g,白术、党参、当归尾、瓜蒌各10g,陈皮、法夏、升麻各6g,炙甘草5g,桃仁、诃子各8g,5剂。以上方出入(曾选用海浮石、僵蚕、苍术、红花、茯苓等)服用20剂后,声音嘶哑大为好转,余症亦改善。查见左声带息肉消失,仅边缘肥厚,无充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党参、海藻、海浮石、茯苓、昆布各10g,炙黄芪15g,法夏、诃子各6g,红花3g。上方服10剂后声音清亮,声带恢复正常。予补中益气汤以巩固疗效。(徐绍勤,《江苏中医杂志》1987;3:21-22)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脾气虚,水湿凝结成痰,凝结咽喉认识。方中炙黄芪、白术、党参、陈皮、法夏、升麻、炙甘草益气健脾除痰; 桃仁、当归尾活血化瘀;昆布、瓜蒌、诃子除痰散结,利喉开音。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除痰散结,利喉开音之功。复诊方中,炙黄芪、党参益气;海藻、海浮石、昆布、法夏化痰散结;茯苓健脾除痰;红花活血;诃子散结开音。

15.气虚痰凝,瘀阻喉窍(余增福验案)

(1)病历摘要:王某,女,26岁。演员。声音嘶哑反复发作3个月,近半月加重。患者发声不能持久,易感疲劳,声音不清脆,唱高音时发毛或破音出现,常感咽喉不适,觉有痰液,咯吐不尽。检查见声带前中1/3交界处有白色分泌物粘附,声带外展时此处可见粟粒状小结突起,色苍白,半透明。舌质淡,苔薄腻,脉弦滑。处方:赤芍药、陈皮、茯苓、泽兰、防已、党参、白术、黄芪、浙贝母、海浮石各10g,蝉蜕4.5g,木蝴蝶1.5g,甘草6g,5剂。二诊:声嘶好转,喉部痰液减少,咽喉不适感好转。间接喉镜下声带小结色淡红,变小,声带表面光滑,无痰液粘附。上方去茯苓、防已、蝉蜕,加生牡蛎、昆布、僵蚕各10g,10剂。三诊:声音正常,间接喉镜下声带小结消失。已愈。(余增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329-3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气虚生痰,痰瘀互结咽喉所致。方中党参、白术、黄芪、陈皮、茯苓益气健脾以治生痰之源;赤芍药、泽兰活血化瘀;浙贝母、海浮石除痰散结;防已祛风除湿;蝉蜕、木蝴蝶开音;甘草利咽,调和诸药。生牡蛎、昆布、僵蚕除痰散结。全方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痰散结之功。

16.气阴两虚,痰瘀干喉 朱祥成验案

(1)病历摘要:曹某,女,45岁,个体户。声音嘶哑数月,多语后尤甚,又业务繁忙而少休息,神疲乏力,近来一直声嘶,并有加重,咽喉干燥,大便坚硬。检查见两侧声带肥厚色红,两侧声声带前中1/3处边缘突出,色淡,左侧尤甚,发音时不能紧闭,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诊为声带小结,证属气阴两虚,气滞痰结。治拟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开音:生黄芪15g,茯苓10g,桔梗10g,甘草5g,麦冬15g,玄参15g,川石斛12g,桑白皮10g,浙贝母10g,忍冬藤15g,连翘15g,蝉蜕10g,木蝴蝶3g,赤芍药10g,茜草10g,生山楂15g,海蛤壳20g,全瓜蒌15g。7剂。嘱注意休声。复诊:声嘶好转,仍有咽干,神疲,便转软。声带肥厚色红减轻,突出处渐平,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气阴渐复,前方加白花蛇舌草15g以化痰散结。每诊7剂,服至五诊,声音基本不嘶,但音质较粗,两带仍稍肥厚,突出处已平,闭合尚可,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杏仁10g,7剂。六诊:感冒后咽痛咳嗽,声音尚好,两侧声带前中1/3处色红,但突出不明显,苔薄白,脉细稍数,多外感风热之治,7剂。药后感冒瘥,诸症消,声音不嘶,两侧声带稍红,边缘未突出,苔薄白,脉细,再拟养阴益气之治:生黄芪15g,茯苓10g,麦冬15g,南北沙参各15g,川石斛12g,玄参15g,桑白皮10g,忍冬藤30g,赤芍药10g,茜草10g,生山楂15g,生海蛤壳20g,桔梗10g,甘草15g,蝉蜕10g,浙贝母10g,太子参10g,14剂收功。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证属气阴两耗,故以益气养阴为主,药用黄芪、茯苓、太子参健脾益气补肺不助火;麦冬、玄参、南北沙参、石斛养阴滋液不碍脾;桑白皮、浙贝母、桔梗清肺利咽化痰不伤胃;忍冬藤、赤芍药、茜草活血通络;生山楂、海蛤壳散结;蝉蜕、木蝴蝶开音。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通络利喉,化痰开音之功。

三、按语

声带小结与息肉根据病程新久,属中医学急、慢喉瘖范畴。有关古代文献资料可参看急性喉炎与慢性喉炎之按语。

现代中医认为,声带小结与息肉的基本病理为痰浊凝结,息肉、小结即是痰浊之凝。痰浊之生,可因于肺脾气虚致水湿内生成痰、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成痰、脏腑郁热炼津成痰,以及肺失宣降(表寒里热,寒束热郁,肺失宣降),津液运行失调聚而成痰;而肝郁犯脾,则致脾失健运生痰,均可归属兼证;痰浊有形,可致气血运行失调,以致痰瘀互结,则属变症;但热郁血滞,津液运行失调,痰浊内生,亦致痰瘀互结。痰瘀互结之辨,多表现为声带息肉与小结伴充血改变,或伴有声带肥厚改变。现古今文献复习,将其辨证论治规律简介如下。

1、寒束热郁,喉窍失利证:在声带息肉与小结病中,此证患者或因于素体阳盛,外感风寒失治,以致寒邪外束,肺胃热壅,津液成痰,凝结喉窍,功能失司;或因里热素盛,暴饮寒凉,致寒凉冰覆,热郁于里,肺失宣降,痰浊凝结,喉空失利。两者均宜发表散寒,清热开音,均可选用防风通圣散(麻黄、荆芥、连翘、薄荷、川芎、当归、白术、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加减。但本案所录两例,其束表之寒均有转机,则散寒之品宜减,清热之品亦据证选用,可参前案。

2、气虚痰凝,喉窍失利证:肺气虚则宣肃无权,津液敷布失调,痰浊凝结喉窍;脾失健运,水湿运行失调,亦致痰浊凝结喉窍。治宜益气健脾,化痰开音。肺气虚为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酌加宣肃肺气,化痰开音之品;脾气虚为主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酌加化痰散结开音之品。若属气虚血瘀痰凝,酌加活血化瘀之品,或用补阳还五汤酌加化痰散结开音之品。

3、阴虚痰凝,喉窍失利证:多因于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成痰,或因肝火灼肺成痰,凝结喉窍。治宜养阴清热,化痰开音。可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或一贯煎酌加化痰散结开音之品。兼血瘀者,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4、郁热痰凝,喉窍失利证:若属肺胃郁热成痰者,笔者常用自拟清金利咽汤(桔梗、黄芩、浙贝母、麦冬、牛蒡子、栀子、薄荷、生甘草、木通、玄参)酌加化痰开音之品;若属肝火灼肺成痰,可用一贯煎加化痰散结开音之品;若属郁热血瘀证,可在主方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而在本节所录验案中,干祖望老教授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5、痰瘀互结,喉窍失利证:本证主要指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可有咽部疼痛,咽干不欲饮或饮而不多,咽部胀闷,似有物梗,或伴声带、室带肥厚,舌脉平,全身无明显证候可辨者。治宜活血化瘀,除痰散结,无拘成方,可酌情选方加减。若有某些气虚、阴虚、郁热兼证,则随证遣药。

6、声带息肉与小结属中医学喉瘖范畴,因此应注意选用开音之品,常用开音药物可参慢性喉炎按语。

7、声带息肉与小结的基本病理属痰浊凝结,因此应注意选用化痰散结之品,常用的有:夏枯草、山慈菇、白芥子、僵蚕、法夏、消瘰丸(牡蛎、玄参、浙贝母)、海蛤壳配海浮石、昆布配海藻之类,酌情选用。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11 月-2013 年6 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58 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5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进行了追踪随访声嘶症状均缓解,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细致耐心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对保证手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支撑喉镜下; 声带息肉; 护理

声带息肉是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声音嘶哑,严重者失声、呼吸不畅和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成为目前治疗声带息肉的一个重要手段[1]。2012 年11 月-2013 年6 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58 例声带息肉患者,均通过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 例,临床诊断为声带息肉,男26 例,女32 例,年龄36~56 岁,单侧45 例,双侧13例,25 例声带息肉患者合并有轻度或重度的声带充血和水肿。术前主诉症状均为声嘶,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声带息肉。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声带息肉患者常因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担心手术效果不佳对事业的影响,而声带息肉常以教师、导游、营销人员、播音人员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声,患者常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复杂心理。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向患者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对策,选择成功病例现身说法,

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给予患者信心和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协助医生完成各项生化化验及心肺功能检查。(2)术前准备:术前8 h 禁食,4 h 禁饮,以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2]。(3)术前用药:术前30 min,按医嘱给予米达唑仑2毫克肌内注射,阿托品针剂0.5 mg 皮下注射,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和保持镇静,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常规护理 全麻术后平卧6 小时,头偏向一侧,观察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对于双侧声带手术者术后多进行深呼吸,以防导致声带粘连[2]。患者術后6h 可以进食冷流食,术后2 日可改为半流质软食,术后3 日可进食正常食物,注意进餐前后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进餐后可以使用冷开水进行漱口。手术前后均进行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养成饮食规律,生活起居正常。

2.2.2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清醒后6 h,若无恶心、呕吐,可进食冷流食。术后1~3 d 饮食应以流食为主,3 d 后改为半流食。术后饮食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并选择对咽喉有益的食物进食,多食清淡的食物能够起到润喉、清嗓以开音的作用,术后2周内禁止食用过冷过热刺激性强的食物。

2.2.3 禁发声期间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禁声1 周,因为过早地使用声带,会使末痊愈的创面相互摩擦延长声带的恢复,同时,还会使病变复发,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禁声的目的和重

要性[3]。在禁声期间,护士应多关心患者,细心观察,并及时给予帮助。

2.2.4 并发症观察 (1)术后出血:因咽部组织血液供应丰富,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易损伤扁桃体黏膜,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创面出血或渗血,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咽部有无出血或痰中带血,观察未清醒患者吞咽情况,如患者咽部出现反复吞咽动作,疑可能是伤口出血,应予以密切观察,发现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2)呼吸困难:由于术中可能会

刺激会厌、声带、喉部黏膜引起喉头水肿、会厌水肿、喉痉挛等[4]。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迅速报告医师紧急处理。本组58 例患者术后无1 例发生喉水肿和呼吸困难并发症。

3 出院宣教及康复指导

患者术后需要休声2 周,休声不是禁声,是尽量少讲话,尤其不能用耳语声说话,声带息肉手术后应注意发音方法及避免过度发声,以防复发。定期复查,如有声音嘶哑,应尽快就医。养成正确用声的习惯,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 讨论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具有视野大、清晰度高、切除病变彻底及保留结构好的优点,但是,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的护理要求较高,为确保该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护士应做好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做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明确术后包括禁声、发音、饮食和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向军,简洁军,李妮.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23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5-56.

[2] 陈晓东. 电视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小结与息肉33 例[J]. 江西医药,2009(06).

[3] 胡伟. 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8-1879.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院行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切除术963例, 男351例, 女612例;年龄12岁~63岁;声带小结591例, 声带息肉372例;声音嘶哑2个月至3年。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5 mg, 然后用1.0%丁卡因喷雾咽喉部黏膜行表面麻醉 (使用支撑喉镜手术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对于广基型或较大的声带息肉则使用纤维喉镜联合间接喉镜手术, 方法为在表面麻醉后立即用纤维喉镜进行检查, 确定声带息肉的大小、形态、范围, 紧接着在间接喉镜下用间接喉钳摘除声带息肉或息肉的大部分, 然后用纤维喉镜摘除残余的息肉和基底部, 并修平手术创面。

1.3 结果

本组963例病人中892例坐姿正确、放松, 能听从医生指挥, 术中无恶心、憋气, 声带呈开放状态, 病变部位暴露明显, 顺利完成手术, 占总病人数的92.6%;35例病人因双侧声带息肉而分两次完成手术, 占总病人数的3.6%;17例病人因息肉较大, 一次手术不能完全摘除, 需再次手术, 占总病人数的1.8%;19例病人因咽反射过于敏感无法耐受而中止手术, 均于1周后再次成功手术, 占总病人数的2.0%。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向病人详细解释手术的方法、特点、安全性等, 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消除恐惧心理。对特别紧张的病人, 可以让其参观配合较好病人的手术, 以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

2.2 术中护理

指导病人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让病人坐于治疗椅上, 身体放松, 平静呼吸, 有恶心的感觉时, 可进行坏深呼吸, 不能憋气, 特别是在手术中不能进行吞咽、咳嗽等动作。

2.3 术后护理

①表面麻醉者术后1 h后才能饮水或进食, 以免麻药未退, 食物误入气管, 全身麻醉者术后6 h方可进食, 术后避免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禁烟酒。②术后予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3 d~5 d或中西药辅助治疗。③术后禁声以1周左右为宜。早期发声训练基本方法如下:术后1周酌情作缓慢而低声的哼唱, 每次30 s, 逐渐增至每次5 min, 每日2次, 可低声少说话;术后2周可逐渐增至每次10 min, 每日2次, 仍宜低声控制说话次数;术后3周可逐渐增至每次15 min, 每日2次, 可作简短交谈;术后4周增至每次20 min, 每日2次, 可自由交谈, 但不宜多说话。④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 以防止声带小结或息肉复发。

3 小结

病人术中的配合决定手术能否顺利进行, 由于大多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因此, 术前充分的健康教育、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十分重要, 若术中病人配合良好, 病变部位暴露明显, 术者将很容易夹住病变组织并切除, 这样, 手术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术后声带局部出现充血、肿胀, 为了让声带得到充分的休息, 促进创面愈合, 术后1周的禁声和早期的发声训练尤为重要。针对上述情况, 护士的健康教育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 专科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手术, 便于手术顺利完成[2]。

参考文献

[1]吴治钦.声带小结声带息肉823例手术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21 (6) :572-573.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5

关键词:歌唱;嗓音疲劳;发音训练

笔者在声乐学习和教授的过程中,目睹了因各种原因引起嗓音疲劳,而嗓音疲劳没有及时缓解造成声带小结、息肉给歌唱者带来的痛苦。他们中有些因“倒嗓”被迫暂时停止工作或者不得不中途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专业,甚至过早地结束自己的歌唱艺术生涯,令人叹惜。

对于已经阻碍正常歌唱发声的声带病歌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声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后,如果效果不理想,医生会建议在显微喉镜下手术治疗。但手术不是根治的办法,如果不保养嗓子,继续延用错误的、不当的发声方法,小结、息肉虽已切除,仍会复发,所以手术后的嗓音恢复和发声技巧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正确的、科学的发音方法能促使声带歌唱功能良好恢复,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声训练不仅能重拾动听音色,让声音更有魅力,还能防止用声疲劳,练就美丽动听的好嗓音。

1 手术后的嗓音恢复注意事项

第一,声带小结、息肉手术切除后应禁声两周,这两周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咳嗽,保持口腔清洁、冷开水漱口,避免酸性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第二,注意休息,可以进行些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瑜伽、登山等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第三,禁声二周后开始进行嗓音训练,让声带粘膜组织得到良性的锻炼,促进声带的愈合。用深呼吸的腹部发音方式,简单轻柔缓慢有节制的说话。恢复初期做中声区的发声练习,开始时间5分钟,几天后再逐渐根据恢复的情况延长练声时间,发声练习后做打呵欠动作以松弛喉部肌肉,始终注意呼吸的通畅。

第四,减轻精神、心理方面压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养成优雅从容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

2 手术后的用嗓发音方法和技巧

声带小结、息肉是两侧声带长期相互碰撞摩擦的结果,像长期劳作的手掌和脚掌被摩擦长出茧子一样,多是由不良的发声习惯和生活习惯引起发声器官产生病变。而呼吸不畅、气路不通、喉部肌肉紧张、声带挤卡、过度用嗓等这些发声不当的表现,是声带小结和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调整和改变原来错误的发声习惯,解除喉部肌肉过度紧张挤卡用力,才会达到改善声音的目的,以此来防止小结、息肉的复发。

第一,呼吸发声。在经过两周的禁声之后,开始用呼吸样发声进行练习。多做深呼吸动作,使发声时声带处于靠拢但又不接触的状态,通过气流经过两片声带间时形成气流气垫来减少声带的接触,改变以往发声时声带高强度的硬碰撞习惯。期间尽可能地放松声带及喉部肌肉,改变容易激动的性格和亢进的发声习惯及肌肉紧张度,在声带最为放松的情况下,用气发出声音,感觉如同打哈欠或叹息。在哈欠以后叹息条件下发声,使声音是通过气以轻柔、放松的方式呼出,能够感受到喉头下放、舌骨后方回缩、口咽喉腔体上下竖着打开,形成良好的声音通道,产生气流充足的声音,同时避免身体疲劳后引起的一系列损伤声带的行为,将这种气息带动发声的声音融入日常生活说话当中。

第二,哼唱发声。发声前暖嗓,做扩胸运动、口齿唇舌头颈运动,再进行鼻吸气鼻呼气、鼻吸气口呼气等深呼吸练习,减少颈部、肩部、胸部、舌头、咽喉等肌肉的紧张,打开共鸣通道,再尽可能轻松的发哼鸣音“m”,用闻花香的感觉来带,高的声音的位置,低的气息的支持,吸气叹气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做到闭开交替时声音共鸣没有任何变化。通过哼鸣让气息形成声带间的气垫并使喉部肌肉放松,喉头下放并保持相对稳定,提高鼻腔、鼻咽腔、鼻窦、口腔、口咽腔、喉腔、气管、支气管等共鸣腔的作用,以减轻声带发声时的负担,同时,哼鸣形成的高的声音的位置能有效地改善音质、提高音量。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发声的位置,找到了正确的声音安放位置后,再带入其他母音,运用共鸣进行字句练习。在带入母音和字句时,上腭要更夸张地抬起并保持,使面罩头腔共鸣的位置、呼吸时气息的支点、声音向上向前的走向都要与哼鸣相同,帮助把声音的焦点保持在头腔的最高位置,改善并找到最适合的发音位置对声带进行修整与恢复。

第三,腹式呼吸发声。吸气时,感觉直接在“下支点”处吸气,肚子一松,气就进来,仿佛吸气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一样;呼气时,气息在腰腹肌有力的控制的支点上稳稳地下沉,在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时,感觉声音放在气息上叹出或揉出,通过深的气流支持以减轻声带负担,避免喉部肌肉紧张,保持腹部向外减少气息的流失,减缓气息对发声器官的推挤。在深呼吸状态下,微笑保持哼唱状态的同时,增强声带的张力,加强气息的支持,进一步放松、打开、稳定喉头,气息通畅、高位置头声、轻声小声唱,保证声音共鸣位置的准确与气息支持的稳定;在哼唱状态下放大声音,既有气息的支持,又有稳定的喉头以及整体共鸣,让有控制的、腹式呼吸支持的发声方式来放松喉部及颈部肌肉,调节呼吸气息以真正改善嗓音,调理出舒适、圆润、优美、明亮的音色,发出易于控制的真假声混合的歌唱性声音。

第四,歌唱状态良好恢复。手术后两个月左右可以进行提高音量、拓宽音域范围、增强声带弹性、延长最长发音时间的提高嗓音能力的练习,使用选定音高发长音“o、m”改善声带内收能力;再由低至高、由高至低发“a e i o u”元音进行音阶练习,协调好声和气的比例关系。歌唱前尽可能舒适地暖嗓,選择节奏舒缓、旋律线条起伏不太大的曲目来进行歌唱状态的恢复,随着建立共鸣通道在腹式呼吸的支持下发声,微笑着往上往前抬上腭的同时放松下巴及舌头,打开咽腔,并用笑的气息发音,使声带充分外展,喉位向下并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喉部肌肉才能自如有力地控制声带与气息形成的合理震动,维持良好共鸣通道又保持放松,被动咬字,在喉位相对稳定了再逐渐拓展音域,增加歌曲的难度,使气息能始终稳劲而适合发每个音的需要,并且发音时胸廓应该坚固稳定,身体就像稳定的乐器,声音就如源源不断的流水在身体这个乐器里流淌,始终保持气息的均匀、流动,使声音自然、流畅、圆润,富有金属光泽,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最后,可每次用嗓后进行喉部按摩,来缓解咽喉肌肉的紧张。通过以上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错误的发声习惯,增强并协调发声功能,缓解咽喉部肌肉紧张,增加声带弹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声带,来防止“声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声带息肉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4例, 女26例;年龄19~47岁, 平均36岁;声嘶症状明显73例, 发声困难7例。全部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 经良好的护理配合, 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手术效果满意,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 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情绪反应如担心的问题等,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心理放松。向患者说明术式、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安全性等, 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了电子喉镜检查, 告诉患者手术过程与电子喉镜检查相同, 只是时间稍长, 有利于患者消除疑虑和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操作。做好术前检查, 除协助医生做好常规检查外, 还应协助医生对患者的咽喉敏感性做出判断;指导患者术中怎么样微张口呼吸, 练习保持不做吞咽动作, 对容易恶心的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 可用筷子按压舌后部。劝告患者术前1周戒烟、酒、辛辣食物, 以减轻咽部充血, 术前2~4h禁食, 术前30min可分别给鲁米那100mg, 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可抑制唾液腺以及呼吸道腺体的分泌, 减少术中的吞咽动作。

2.2 术后护理

全麻患者术后清醒回病房后取平卧6h, 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呼吸形态的变化, 有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以及咯血现象, 观察患者醒前是否有声带水肿, 醒后是否有出血现象,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指导患者将口腔内血性分泌物轻轻吐出, 勿做用力咯吐咽动作, 痰液不宜咳出时, 可先饮水湿润咽喉部后再次吐痰, 以防止术后出血。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少活动、勿疲劳。麻醉清醒6h后如无出血可开始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宜清淡, 开始时缓慢少量进食, 宜少量多餐;避免腥辣刺激食物, 较硬的食物, 以免引起咽喉不适。饭后应漱口,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术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 每日雾化吸入两次, 共5d, 以减轻黏膜水肿,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创面愈合。术后应噤声2周[1], 用文字或手势交流, 以减少末痊愈的创面相互摩擦、震动, 促进创面愈合, 防止术后复发。为了预防声带粘连每天做好康复训练, 教会患者每日闭口深吸气。

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戒烟酒, 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及干硬食物;多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用嗓卫生, 尽量让患者3个月内尽量不大声说话, 不要用声过度, 节制发音。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发声训练[2,3]: (1) 喉放松训练:为放松喉内、喉外肌, 以便发声器官能得到充分休息, 训练方法有放松操和叹气法; (2) 气息训练:可选腹式呼吸训练法。 (3) 水泡音训练:练习声门的闭合功能。 (4) 咀嚼训练:发声时伴咀嚼动作, 使发声过程中的喉内、外肌处于放松状态。嘱咐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综上所述, 声带息肉摘除术, 充分的术前护理工作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正确的术后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4]。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 笔者认识到:术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加强噤声的护理, 噤声的护理对术后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改掉不良的发声习惯, 可以有效地达到术后恢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青, 杨毓梅, 赵舒薇, 等.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声学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16 (4) :172-173.

[2] 杨和均, 徐文.嗓音医学进展[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 2004, 11 (1) :40-42.

[3] 杨世麟.嗓音医学基础与临床[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58-162.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5 月~2015 年1 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80 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所选对象经临床检测后均判定为声带息肉, 主要表现为发音较困难、声音嘶哑等。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 每组40例。实验组男22 例, 女18 例, 平均年龄43.2 岁;常规组男24 例, 女16 例, 平均年龄42.6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常规组:采取金嗓散结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并给予地塞米松进行过氧雾化治疗, 对患者咽喉部位进行喷雾, 2 次/d, 直到临床症状消失。实验组:在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对患者声带息肉进行切除。常规检查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后给予对症治疗, 保证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取仰位, 对患者牙齿进行保护, 将支撑喉镜置于患者口腔内, 充分暴露声门, 固定好支撑喉镜支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声带息肉充分暴露, 并将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后对伤口进行消肿止血处理, 严密检查声带情况, 手术切除后撤出喉镜, 术后服用消炎药物、雾化治疗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将疾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声带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 声带明显恢复;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 声带有所恢复, 说话伴有一定的嘶哑;无效:上述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率= ( 治愈+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愈21 例, 显效5 例, 有效11 例, 总有效率为92.5% ;常规组治愈13 例, 显效3 例, 有效15 例, 总有效率为77.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声带息肉指的是声带部位出现息肉样病变组织, 且表面较光滑, 该病变组织使得患者发音困难、声音嘶哑[1], 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对该类疾病应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若患者声带息肉病程较长, 且经常规的药物治疗、发声训练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时可采取声带息肉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近几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 治疗声带息肉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电子纤维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局部麻醉后在间接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等[2]。其中支撑喉镜下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该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有关学者[3]对采用支撑喉镜下行手术治疗的1100 例声带息肉患者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 发现声门无法暴露的比率为1.9%。这是由于支撑喉镜属于直管硬镜, 行手术治疗时要求会厌、声门、门牙需为一条直线, 对于某些舌体肥厚、会厌短小、咽腔狭窄、上颌牙齿前突、颈椎生理度改变等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声门暴露困难, 使得手术难以完成。该类患者容易出现舌肌缺血、舌背麻木、迷走神经兴奋等并发症, 这就要求行手术治疗时应保持最佳的手术姿势, 选用较小的支撑喉镜等;同时手术治疗前还需严格进行间接喉镜检查、电子或纤维喉镜检查等, 详细了解患者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等, 并保存好病变组织的图片。对于手术视野暴露较好的患者来说, 行支撑喉镜手术治疗仍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的方案。

综上所述, 对声带息肉患者可采用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 该治疗方案科学有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应作为疾病治疗优先采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牟珊, 张勤修, 邓婧, 等.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内侧微瓣法声带息肉切除术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 :297-298.

[2]戴黎敏, 周亚昭, 王巧桂, 等.颈过伸位对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6) :55-56.

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声带息肉,纤维喉镜,支撑喉镜,疗效

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声带息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摘除是治疗声带息肉主要手段[2,3]。随着喉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喉镜在治疗声带息肉中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4]。本文对纤维喉镜下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声带息肉患者,所欲患者均经术前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共46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5.8岁,单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13例,51侧病变直径≤3rnm,11侧>3mm。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合计46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6.4岁,单侧发病37例,双侧发病9例,病变直径≤3 rnm39侧,23侧>3m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情况等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1%地卡因溶液喷涂咽喉部黏膜3次,行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再采用1%利多卡因纤维喉镜下喷涂声带表面。患者取仰卧位,术中使用纤维喉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3型纤维喉镜。手术者选择与声带息肉相对一侧鼻腔进镜,达到咽喉部后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嘱患者平静呼吸,使声门自然打开。由侧孔插入纤维喉镜钳并伸出镜管前端,将钳口张开,调整镜管使钳口与息肉基部靠紧,收缩钳口,摘除息肉。检查是否有息肉残留,采取多次钳取,直至声带边缘光滑平整,保证息肉清除干净。

对照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沿麻醉插管插入支撑喉镜,使声门充分暴露,提起喉镜并使用支撑架同定,直视下用喉刀在息肉基底部沿病变与正常黏膜交界处切开黏膜,用喉息肉钳钳取息肉及病变组织,修整创面及声带边缘,直至声带游离缘光滑平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手术治疗后息肉消失,声嘶消失,声带光滑,发音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手术治疗后息肉消失,声嘶有所好转,声带病变基本消失或残留少许,发音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声带仍然残留较多病变组织,声嘶状况未发生改变,发音功能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9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喉痉挛、声带粘连以及声带损伤是两组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如表2所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发现,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息肉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4%,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声带息肉是指发生于一侧声带前中部边缘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声音嘶哑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声带慢性充血、肥厚及纤维增生。该病多由发声不当或过度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烟酒刺激、咽喉部炎症也是该病主要诱因。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治疗的首选。

对声带息肉传统的方法多采取支撑喉镜下手术摘除治疗[5],但此方法需经口腔导入,患者张口困难,患者术中配合效果不好,且麻醉较为复杂,费用较昂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喉镜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对于基底宽、广基无蒂、基底边界不清晰的复杂型声带息肉,伴有声带广泛肿胀,前联合息肉者采取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6]。

纤维喉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纤维光学内腔镜,因其操作简便、活动灵活、视野清晰、光亮度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7,8]。纤维喉镜可以通过光导纤维和视频系统连接可清晰的动态观察息肉病变部位、形态及手术全过程,且能够发现微小隐蔽病变,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彻底清除息肉的目的,降低术后复发率[9,10]。

本研究发现纤维喉镜管细小柔软,患者耐受性较好,术中操作疼痛较小,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弯曲改变方向,并易于发现周围微小隐蔽的病变,术中操作时不易误伤正常的声带,因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笔者认为,在进行纤维喉镜下手术摘除治疗声带息肉时术前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术中配合,术前充分麻醉,使咽喉黏膜表面得到充分麻醉,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63例, 其中男43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58岁, 最小25岁。左侧40例, 右侧22例, 双侧声带息肉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喉镜检查, 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声带息肉。

1.2 方法

采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同时给予术前心理干预, 术前指导, 术后观察患者痰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氧气雾化吸入, 发声训练及出院指导。

2 结果

本组6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经复查随访, 患者发声正常, 喉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成功率达100%。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干预

医院陌生的环境、手术以及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所需的全身麻醉作为应激源, 均会导致患者术前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及生理应激反应。因此护士术前应主动到病房探视患者, 与患者亲切交谈, 关心患者, 了解其病史、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知识层次、社会背景、个性等, 予以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必要性及术后效果, 介绍医生实施此手术的安全性和开展情况, 详细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等, 并让已行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谈体会。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 消除顾虑,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

3.2 术前护理干预

3.2.1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常规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体质, 尤其应行间接喉镜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 了解息肉情况, 做好充分术前评估。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 鲁米那0.1 g, 以减少腺体分泌及镇静。术前2 h静脉滴注抗生素。按全麻后护理常规, 备好吸痰器、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及痰杯。

3.2.2 术前指导

与患者共同制订语言交流的方法, 如手式、书写等。告之患者术后要禁声7 d~14 d;术前禁茶、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以免发生咳嗽, 影响手术效果。嘱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 h, 防止术中因发生呕吐而造成误吸导致严重后果, 影响手术的进程。

3.2.3 术前口腔护理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近期内有无口腔或咽部急性炎症史等, 如有口咽部急性炎症史的应暂缓手术, 避免因手术使局部炎症扩散, 影响手术伤口愈合。术前3 d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 清洁口腔, 教会正确的漱口方法,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还要注意是否有假牙以及牙齿松动, 如有假牙应及时取下。

3.3 术后护理干预

3.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

常规全麻术后护理, 患者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持续低流量吸氧6 h, 3 L/min,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术中支撑喉镜对喉部的刺激以及手术造成的创面可能引起喉痉挛和急性喉头水肿, 特别是术后12 h内易发生,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3.2 饮食指导

全麻清醒6 h后, 患者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温度不宜过高, 食物宜清淡。要缓慢少量进食, 避免食物反流入喉管, 引起呛咳。饭后应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限制烟酒, 禁食辛辣、燥火、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以免引起咽喉不适。

3.3.3 局部护理

观察患者痰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预防术后出血、声带水肿的发生,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手术后要告诉患者应禁声1周~2周, 以减少声带黏膜振动, 促进创面愈合, 防止术后复发。

3.3.4 氧气雾化吸入

遵医嘱术后第1天用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 每天2次, 以减轻黏膜水肿,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创面愈合。

3.3.5 发声训练

首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禁声的重要性, 术后过早发声, 手术创面会因摩擦损伤而延迟愈合, 甚至导致病变复发, 请他们配合, 尽量少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具体方法:术后1周内尽量减少说话, 除医师了解发音情况外, 应严格禁声。1周后可酌情低声说话, 每日2次, 每次30 s, 渐增至每次10 min;一般在2周左右可以达到术前讲话的标准;术后3周可逐渐增加说话时间, 做简短交谈;4周左右基本可以达到正常状态;术后5周~8周可酌情正常说话, 不要高声说话, 以利于声带恢复。

3.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内尽量不要大声说话, 不要过度用嗓, 合理饮食, 戒烟酒, 忌食葱、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加强锻炼, 预防感冒。定期复查, 观察声带恢复情况。

4 讨论

支撑喉镜下息肉摘除术是目前治疗声带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野清晰、精确度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术前通过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优点及安全性, 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干预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 饮食指导, 观察患者痰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注意患者安全, 进行发声训练, 告知禁声对日后声带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观察声带恢复情况, 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向军, 简洁军, 李妮.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23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55-56.

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组我们共选取自来该院治疗的105例声带息肉患者, 其中女45例, 男60例, 年龄在22~5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9岁。全部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声音有明显的嘶哑, 这其中, 发声困难的患者21例, 住院时间为3~12 d, 平均为7.5 d。手术中局部麻醉的103例, 全身麻醉的患者2例。

1.2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于声带息肉患者, 大多数治愈心情非常迫切, 在刚开始听到纤维喉镜会从鼻腔插入的时候, 大都会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护理人员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来向患者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方法等, 并向患者具体说明纤维喉镜下进行手术的各种优越性, 明确告知患者手术以后有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感和应对措施, 可以选择已经成功的病例来现身说法, 努力解除该患者的情绪上的紧张, 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师治疗。

2.2 手术前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锻炼, 要舌背勾高拈起, 不然的话麻药将不能够到位, 在喷麻药时不能吞咽, 也不能立即吐出, 应当口含3分钟, 不然麻醉效果不好, 在喷患者喉部麻药和上卷棉子时, 应当嘱患者发出“e”音, 以便于会厌拈起[3], 麻药应当上到声门区域。叮嘱患者手以术前减少用嗓, 尽量少食辛辣和刺激的食物, 不能让咽喉部位和声带长时间处在充血状态, 这样有利于手术以后的恢复。

2.3 手术前的准备

协助医师进行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查, 手术以前应当要求患者禁饮禁食2 h, 并告知进行纤维喉镜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息肉的部位和大小;在手术前1 d, 要检测体温和脉搏以及血压等, 手术前日应当做好各类皮试, 并且把结果记录在病历上, 手术前1 d要用漱口水来漱口;要让患者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1 mg的阿托品, 以帮助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 让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手术时患者一般应采取平卧位, 对于呼吸不畅和肥胖以及有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则不适合采取平卧体位, 可以采取坐姿。

3 手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在患者被送进手术室以后, 应当准备一个全麻病床, 铺胶单和中单。并备好输液架和氧气、吸引器以及吸痰管与气管切和舌钳等等一切急救药品与物品;患者手术结束以后回到病房, 应当向麻醉师来了解手术进行的情况, 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经过30 min进行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和血压检查, 在患者清醒以后, 如果4次正常才自行停止;指导患者头部偏到一侧, 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和血液的自然流出, 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避免产生误吸。

3.2 病情观察

要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呼吸形态的变化, 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与喉部痉挛与咳血状况, 如果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地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手术当中, 如果损伤扁桃体或者咽部粘膜, 稍微操作不慎就会可能造成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创面出血和渗血, 这时候需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咽部是否存在出血和渗血以及出血的数量颜色和性质等。

3.3 禁止发声期的护理

手术以后需要7 d的绝对禁声, 由于手术以后患者声带过早地活动, 会导致没有痊愈的创面之间互相摩擦, 这样不仅仅会导致恢复期的延长, 而且会造成病变的复发。在禁发声时期, 要仔细观察患者所表达出的信息。

3.4 饮食护理

手术以后要禁止烟酒和辛辣以及油炸等比较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刺激伤口造成疼痛, 并且有助于手术伤口的正常愈合;如果是全麻患者, 手术以后的6 h内禁止饮食, 在6 h以后如果没有出血则可以进食冷流质, 在24 h以后改成温流质, 在3~4 d以后, 可以改成半流质, 在第5天以后给予软食或者普通的饮食。食物应当清淡, 在放凉以后方可进食。要绝对避免刺激性强和带刺及较硬的食物。

3.5 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以后, 患者担心能不能恢复正常和是否会复发,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明治疗方法和手术预后, 并正确地指导患者积极地配合医师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地利用沟通的技巧, 要运用自信的语调和态度, 来直接地影响患者的治疗心情。

3.6 康复指导

要指导患者戒除烟酒, 尽量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干硬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 努力增强患者体质, 要避免出现劳累与剧烈活动;在患者出院的一周之内, 每天要进行雾化吸入, 并注意用嗓的卫生, 不能用声过度, 要节制发音, 绝对不能发高音。

4 评价方法

声音嘶哑没有明显的改善, 双侧的声带存在充血水肿, 出现新生物残留或者新生物额复发, 声带边缘极不光滑为无效。观察声音嘶哑状况得到改善, 双侧的声带仅仅是轻度地充血, 只有少量的新生物残留, 声带边缘不够光滑为有效。

5 治疗效果

该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效果非常成功, 总有效率为100%, 显效93例 (占88%) , 好转的有12例 (占12%) 。该93例患者在1个月以内的发声恢复了正常状况, 有15例患者的声嘶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6 讨论

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等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 使用喉镜对患者进行手术摘除, 存在微创、准确、彻底和手术以后反应较轻等诸多优点, 所以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同时对喉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 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加强和患者的语言沟通来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 从而保证该项手术的顺利实施。患者在手术以前的4 h要绝对禁食和禁饮, 避免导致手术当中的误吸, 肌肉注射阿托品能够减少唾液的分泌, 肌肉注射鲁米那钠和手术以前的心理护理, 能够缓解患者的焦急和紧张情绪, 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 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5]。总之, 良好的手术前护理是声带息肉摘除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护理人员还应当充分地做好手术以后的监护, 以便于及早地发现并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要重视患者手术以后包括禁声和发音以及饮食与复查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 以保证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香菊.健康教育在声带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2) :12.

[2]李秀菊.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31) :25.

[3]谢秀平, 楼莹, 曾屹生.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摘除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6) :53.

[4]曹林红, 宋述灵, 张凤云.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 (4) :41.

上一篇:剂量指数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