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接入技术

2024-05-20

数字接入技术(精选九篇)

数字接入技术 篇1

关键词:电力通信,数字接入技术,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光纤网的日益完善,网络主干的带宽己经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带宽的需求,网络技术的瓶颈已经集中转向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目前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56KModem,ISDN技术、ADSL技术、Cable Mode m技术等。

1 56KModem

传输速度为56kb/s的Modem是在19%年出现的。与其他Mode m的不同之处是56KMode m在连接的两端是不同的设备。用户端的56KModem与普通的Modem没有多大的区别,仍然延续与市话网的模拟方式,并通过拨号上网,而局端Modem则与普通的Modem完全不同。

56KMode m能在普通的电话线上实现Inte rne t网上的高速下载,其主要技术原理是利用数字编码取代了调制。即将ISP局端设备与公共市话网(PSTN)直接进行数字连接,免去了中间的模一数转换过程,因此服务器端Modem与PSTN之间不会产生任何模一数转换噪声。与PSTN数字连接的ISP服务器端的Modem使用数字电话网络中现行的256离散信号,即全程使用数字电话网。而从电话局到用户端的这一段模拟线路视为数字线路中的特殊段。这种纯粹的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端的56KModem接收,而不会有任何信息的丢失。所以说56K Mode m是一种非对称的传输方式,56KMode m的下载速率可以高达56kb/s,上载信息时由于要经过PSTN的模一数转换,其最高速率仍为33.6kb/s。

2 ISDN技术

ISDN的概念是在1972年由原CCITT首次提出来的,同时给出了ISDN的概念,即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它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性,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客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这个网络。

ISDN的基本特性是可在各用户之间实现以64 kb/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当前,ISDN能够提供商用业务的速率和接口标准有两种:一种为基本速率接口(BRI),即2B+D,其中B为64kb/s的数字信道,D为16kb/s的数字信道;另一种为基群速率接口,也称一次群速率接口(CPRI),即30B+D或23B+D,其中B和D均为64kb/s的数字信道。B信道主要用于传送用户信息流,D信道主要用于传送电路交换的信令信息,也用于传送分组交换的数据信息。以2B+D为例,一条2B+D的用户线上可以连接8台终端,可3台同时工作。

3 ADSL技术

ADSL(As ym m e tric DigitalSubs cribe rLine)技术是一种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它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编码调制技术,利用现有电话线的频带资源,实现话音和数字信号的双向点到点的高速传输。为了实现高速度,ADSL使用频分复用、回波抵消方法将一对双绞线的频带划分为3段(即3个通道):普通电话业务的低频段、上行数字通道和下行数字通道。下行通信速率可达1.5M~8.448Mb/s,而上行通信速率只有16k~640kb/s,这使得ADSL成为连接Interne t/ntrane t,视频点播(VOD)和远程局域网访问的理想技术。

ADSL的传输效率受本地电话线路长度的影响,ADSL信号所能承受的最大电阻为1500欧,这相当于SSkm长的24号双绞铜线所代表的阻值,在这种情况下,ADSL的下行通信速率可达1.544Mb/s(T1DS 1),而上行通信速率为I6kb/s,如果线路短,传输速率能进一步提高,48km时的ADSL可达到2.048Mb/s(E 1)的下行速率,在36km时的下行速率可达到6.312Mb/s(DS2),而在27km时可达到8.448Mb/s的下行速率和640kb/s的上行速率。

4 CableModem技术

另一种日益受人青睐的宽带技术是Cable Modem,Cable Mode m利用有线电视光缆和同轴的混合网(HFC)高速传送数据。HFC网络是目前唯一的宽带入户网,它采用光缆作为主干网,铜轴电缆作为接入网,整个网络的带宽上限为860MHz~1000MHz,传统的有线电视节目所占的带宽一般在SOMHz~SSOMHz范围内,空闲的带宽可用来传送数据,整个带宽划分利用如下:

1)5MHz~50MHz:数据上行/电话上行/VOD点播上行。

2)50MHz~550MHz:模拟电视信号/FM调频立体声。

3)550MHz~750MHz:数据下行/电话下行/VOD点播下行。

4)750MHz~1000MHz:未来预留。

宽带接入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也使得电力线载波通信迈入了一个新领域,“电力线上网”成为一个新的技术热点。目前高速PLC已可传输高达1Mbps以上的数据,预计不久的将来速率将达到lOMbps以上,而且能同时传输数据、语音、视频和电力,有可能带来“四网合一”的新趋势。

除了上网、打电话,“电力线上网”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家庭自动化中的智能服务:远程自动读出水、电、气表数据,使公用事业公司节省大量费用;同时充分利用其永久在线连接的优势,构建防火、防盗、防有毒气体泄漏等的保安监控系统,让上班族高枕无忧;构建医疗急救系统,让家有老人、孩子和病人的家庭倍感放心。

参考文献

[1]周良柱编著.VLSI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2]焦群,胡谷雨.ECM系列电力通信网管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数字化城管终端接入情况介绍 篇2

荣昌区数字化城管运行以来,一直在市政局试运行,采集的案件信息仅仅局限于市政局职能职责范围,由于城市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对于信息采集员巡查发现的非市政局管理范围内的问题,数字化城管终端未延伸到相关单位,采集的信息无法通过数字化城管系统派遣处置,而通过电话方式通知相关单位,由于处置单位看不到现场照片的前后比对以及详细的地址相关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处置带来一定难度,处置效果不是很理想。根据渝市政委〔2015〕89号文件要求,2016年全面完成系统升级,拓展延伸“纵到街道、横到部门、外延公共、统筹直管单位”的处置终端,切实提升市政管理数字化工作效率。下一步荣昌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将接入市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市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将对发展新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进行监管、考评,直接关系到市对我区的城市目标考核。区市政园林局负责将数字城管系统专线接入到各处置单位,各处置单位需要配备1台电脑和1名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案件处置。终端接入部门涉及的部件事件(立案标准:缺失、破损、脱落等;结案标准:修复、拆除等)

交巡警大队:部件(交通设施类):交通标志牌、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设施;监控电子眼(公用设施类)等。

环保局: 部件(市容环境设施类):环保监测站、污水口监测站、污水监测器、噪声显示屏等

交 委:事件(市容环境类)道路破损—昌州大道及城区范围外的道理

规划局: 事件(市容环境类)私搭乱建等

建 委:部件:未移交给市政局的市政设施部件。

工业园区:部件:园区范围内的未移交给市政局的设施部件及事件。

黄金坡管委员:未移交给市政局的市政设施部件。区消防大队:事件(突发事件类)火灾

通讯公司(移动、电信):部件(公用设施类)通信井盖,通信交接箱;事件(突发事件类)架空线脱落

重庆市电力公司荣昌供电局:部件(公用设施)电力井盖,电力设施,电力设施标示牌,电力立杆,高压线铁塔、变压箱 ;事件(突发事件类)架空线脱落

众友天然气公司:部件(公用设施类)燃气井盖,燃气调压箱;事件(突发事件类)燃起管道破裂

渝荣水务: 部件(公用设施)上水井盖,消防设施

昌元、昌州街道:涉及街道管理范围的部件:市政设施等相关部件:

数字接入技术 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数字接入技术,光纤无线接入

目前, 我国电力通信系统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 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 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电力通信主要为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商业化运营和实现现代化管理服务, 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 是电力市场运营商业化的保障, 也是实现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随着电力工业的日益发展, 电力系统通信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通信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 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宽, 交互性也越来越强, 因此, 其对接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建立在先进的数字接入技术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电力通信系统的现代化和宽带化。

一、数字接入技术概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通信网主干线的带宽已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带宽需求。网络技术的瓶颈主要受限于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从业务带宽的角度, 接入技术可以分为窄带业务接入技术和宽带业务接入技术, 从客户端角度, 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从传输业务的类型, 可以分为数字接入技术和模拟接入技术。数字接入技术不仅速度快, 效率高, 而且稳定性强, 能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处理, 相比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数字接入技术自身的优势就在于其效率高、速度快和稳定性强, 并能够有效进行数据的调整, 这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相比优势是非常显著的。目前,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56KModem、ISDN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等。

1、56K Modem。

56K Modem发明于上世纪末期, 相比于传统的Modem, 56K Modem的不同之处是它能连接在两段不同的设备上。56K Modem将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取代调制, 并且免去了模数转换的过程, 将ISP局端设备与PSTN (公共市话网) 直接进行数字链接, 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话线实现网络的高速下载。56K Modem不仅可以实现较快的传输速度, 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不会有任何信息的丢失。

2、ISDN技术。

1972年, 原CCITT首次提出ISDN的概念, ISDN是在先前IDN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服务, 在各用户之间提供可达64kb/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 可以承载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等多种电信数字业务。

3、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指以光纤为传输介质, 并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的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上可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 和无源光网络 (PON) 两类。AON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PON可分为基于ATM的PON (APON) 及基于以太网的PON (EPON)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光纤接入技术逐渐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光纤接入技术, 不仅可以减少同轴电缆的维护运行成本, 降低故障率, 还可以增加传输距离、扩大覆盖面积, 有利于简化网络结构。

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又叫空中接口, 是无线通信中非常关键的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在无线信道中, 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技术, 无线接入信号应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 如蓝牙技术、WIFI或3G技术等。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无线接入将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接入服务。

二、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处以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为例, 研究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 随着全光网络的不断发展, 光纤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光纤接入技术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技术, 从技术上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目前, 光纤无线接入技术成为宽带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

光纤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前端的无线网络和后端支撑的光网络组成。无线网络由无线路由器、无线基站和少量网管组成的多跳无线格状网络 (Mesh网络) , 可以有效的实现无线资源管理。而全光网络采用标准的PON结构, 由光线路终端、分光器 (光功率分路器或波长分路器) 、光节点及互联的光纤组成, 并通过光线路终端直接连接到无线网关上, 与无线网络直接相连。由于无线基站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频谱再分配, 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 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带宽。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用户的高宽带需求。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 采用光纤无线接入技术, 必然能使得电力通信系统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加丰富的业务。且随着IP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大量应用, 未来的电力通信网络将逐渐是基于IP的端到端网络, 可以提供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 并均可以通过固定接入或无线接入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独立的接入方式。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不仅容量大、接入灵活、性价比高, 还具有“自组织”的生存优势, 当某环节断裂时, 用户依然可以自适应的与相邻的无线路由器相连, 并继续保持通信。

电力通信系统中, 光纤无线接入系统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光纤无线基站, 为电力系统提供空中接口服务。另一种是在系统中的光节点上直接连接光纤无线基站, 为电力系统提供空中接口服务。在电力通信系统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中, 用户终端的无线设备发送分组数据到一个与其相邻的无线路由器, 然后该路由器将分组数据注入多跳无线格状网络, 分组数据经过多跳无线格状网络传送, 经过多跳并最终送达中心局, 完成信息交互。

电力系统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可以采用单基站覆盖、多基站覆盖和混合覆盖等多种覆盖方式。单基站覆盖适用于独立存在的区域, 如某一成片的面积不大的区域。多基站覆盖。多基站覆盖既可以覆盖连续的区域, 也可以覆盖非连续的区域。混合覆盖则综合运用上述上中方法。

三、小结

数字接入技术 篇4

光纤接入技术是面向未来的光纤到路边(HTTC)和光纤到户(HTTH)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光纤接入网(OAN)是目前电信网中发展最为快速的接入网技术,除了重点解决电话等窄带业务的有效接入问题外,还可以同时解决高速数据业务、多媒体图像等宽带业务的接入问题。

OAN泛指从交换机到用户之间的馈线段、配线段及引入线段的部分或全部以光纤实现接入的系统。除了HFC外,光纤接入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 光纤数字环路载波系统l

DLC系统以光纤传输方式代替馈线、配线,然后再以双绞线连接到用户。以传送窄带业务为主时采用PDH准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体制,以传送宽带业务为主时可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加SDH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体制。网络结构以点到点、链型或环型网结构为常见。传输速率34Mbps-155Mbps不等。传输距离可由几千米到上百千米。采用DLC技术可以将光纤到路边(FTTC)和光纤到户(FTTH)分期实现。该系统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易于推广应用。国内已有多家厂商推出成熟产品,网上实际应用也最多。

(2)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是采用光纤分支的方法实现点对多点通信的接入技术,可以支持iSDN基群或同等速率的各类业务,

每个光网络单元(ONU)一般可以连接几个到几十个用户。APON是采用ATM信元传送方式的PON,可以是上、下行速率相等的对称系统,也可以是上、下行速率不相等的非对称系统,支持iSDN及B一iSDN业务的带宽需求,可以满足各类电信业务和全业务网(FSN)的共同要求。APON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在英国、德国等已有实际应用,被认为是实现FTTC和FTTH的一种较好方法。APON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光纤和光设备的费用,并可以实现宽带数据业务与CATV业务的共网传送。缺点是成本较高,如何经济地实现双向高质量传输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2) 交换式数字视像技术

酒店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方式的探讨 篇5

酒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它们为宾客提供食宿服务的同时,亦要提供相应的娱乐设施,其中,有线电视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全国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的开展,各地陆续关停模拟电视信号。在模拟电视时代,酒店等需要大量安装电视的商业用户,只需要向当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交纳少量的维护费即可使用有线电视信号。而到了数字电视时代,面对信号传输方式的改变,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与内部分配网的对接问题上,酒店变得束手无策。此外,多数三星以上涉外酒店除了提供当地有线电视节目外,还有向宾客提供部分境外节目的需求,但因接收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缺少专业人员维护等问题而得不到理想的收看效果。

随着电视进入高清和交互时代,酒店对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的需求更加强烈,有线网络运营商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蛋糕”,并以优惠的条件帮助其解决数字电视信号的接入问题。

1 多种酒店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方式

目前国内广电运营商主流的双向网络改造技术方案一般是DOCSIS和EPON+EoC[1]两种。基于DOCSIS的双向技术起步较早,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因此,早期进行双向网络改造的运营商较多会选择基于DOCSIS的方案。下文所介绍的内容亦是针对基于DOCSIS技术的双向网络展开的。

在不影响当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以及不修改酒店内部分配网络结构的前提下,结合酒店接收境外节目的需要,提出3种信号接入方案,并分析3种方案的优缺点[2,3]。

1.1 模拟转数字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首先进入酒店的机房,酒店选取较受欢迎的数十套电视节目,使用相应数量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解出模拟AV信号,再与卫星接收的境外节目信号一起进入模拟QAM调制器调制成RF射频信号,最终接入酒店的同轴电缆网进行模拟传输,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这种方案把数字信号转变成模拟信号,酒店无须在客房配置机顶盒,改造成本较低;宾客在终端只需操作一个遥控器,比较方便。但正是由于终端只能收看模拟信号,模拟电视信号存在抗干扰能力弱、信号质量差等问题,影响客户体验;另外,酒店的分配网完全与当地的有线网线隔离,酒店内无法接收高清交互信号、CMTS信号,无法实现信号双向传输,从而容易导致高端客户流失。在数字化和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这种方案明显滞后,必将被淘汰。

1.2 数模同传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当地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接入,而卫星接收的境外节目采取模拟传输处理,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在这种方案中,当地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高清交互信号和CMTS信号等数字化业务可以实现有效接入。但是由于境外卫星节目使用模拟传输,1套节目就占用1个频道,且不能与当地有线接入的信号有冲突,这既容易导致频道资源严重浪费,亦让有线网络运营商在频道规划上受到掣肘。另外,由于数模同传,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境外卫星节目时,需要使用电视遥控器进行AV/TV切换,并要使用不同的遥控器操作,对客户来说操作繁琐。因此,笔者也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案进行改造。

1.3 全数字化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境外卫星节目由卫星接收机输出ASI信号,经复用器复用后,进入数字调制器调制成RF射频信号输出,并与当地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混合接入酒店的分配网络,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由于境外卫星节目采取了数字化处理,多个节目复用后共同一个频点传输,大大节省了频道资源;而且在终端,客户只需操作机顶盒的遥控器即可收看当地有线电视节目和境外卫星节目,方便简单。同时,高清交互信号、CMTS信号等亦能有效接入,可以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清交互点播和高速宽带接入等服务,大大提升酒店的层次。因此,这也是较适合的酒店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方案。

2 方案应用与优化

珠海在2007年完成市区整转工作之后,积极与市内各酒店协商沟通,帮助解决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的问题,并在近期完成对位于珠海西部的首家五星级酒店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工作。

2.1 全数字化接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该酒店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项目中,采用了全数字化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方案。在园区内使用卫星天线接收HBO、凤凰资讯等8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复用成1个传输流,并用数字调制器调制到1个与本地数字网没有冲突的标准频率上。在终端方面,采取在机顶盒中固化开机画和EPG广告的方法,简单有效解决酒店的个性化宣传的问题。

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几个问题:

1)节目搜索问题。机顶盒自动搜索功能的实现,是通过EPG系统实现的,在NIT中添加1个传输流的有线传输系统描述,写入该传输流的调谐频率、调制方式和符号率等参数,机顶盒在搜索到NIT表后,按表内所列的各个频点的调谐频率进行搜索。

因为项目中使用的复用器为独立复用器,没有复用大网的EPG信息,所以机顶盒不能使用自动搜索功能,对卫星节目的搜索只能使用全频搜索或手动搜索功能。而只有少数机顶盒提供全频搜索的功能,导致在终端上没有太多选择;手动搜索要在自动搜索本地有线电视节目后再进行,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客户不掌握操作方式,需要专人处理,导致人力成本上升。

2)节目排序问题。本地有线数字电视节目的排序,也是由EPG系统实现的,在SDT表中插入私有描述符,并在描述符中定义逻辑频道号,机顶盒在搜索后,按SDT表定义的逻辑频道大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节目的排序。

由于复用器没有复用大网的EPG信息,搜索后卫星节目只能排在所有节目之前或之后,视机顶盒处理机制而定,导致节目排序不统一,若酒店方对节目排序有要求,只能在机顶盒上手动调整,工作量巨大。

3)境外节目接收成本问题。境外卫星节目信号的接收、复用、调制等设备均配置在酒店园区内,若市内多个酒店均采用这种方法接收处理卫星节目,那必须在每个酒店内配置相同的设备,导致设备成本上升。另外,酒店园区内的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及设备等需要专人定期维护,导致人力成本上升。

2.2 统一接收处理平台

目前珠海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已有2套光传输平台:模拟环网路由平台,为郊区和未整转区域提供模拟电视节目信号;数字环网路由平台,为全市提供数字电视节目信号。

为解决酒店全数字化接入方案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珠海本地的传输网络情况,笔者提出统一接收处理平台[4]的酒店全数字化接入改进方案,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

在改进方案中,在总前端统一接收和数字化处理酒店需要的所有境外卫星节目信号,并使用数字调制器调制至与数字电视平台没有冲突的高频段,与其他模拟电视节目信号混合后,在模拟环网路由平台传输至各个分前端。在分前端,在模拟环网路由平台接收到的光信号经光接收机转换成RF射频信号后,分配出两路:一路信号进入专门的低通滤波器,过滤掉被调制至高频段传输的卫星电视节目数字信号后,接入分前端辖区的模拟HFC网络,为未整转的地区提供模拟信号,这样既保证模拟信号传输,又避免居民用户以任何方式收看到境外卫星节目;另一路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过滤出卫星节目数字信号后,再与总前端下传的数字电视信号、CMTS信号和高清交互电视信号混合,专供辖区内酒店的数字信号接入。对于酒店方面,只需把酒店当作普通的光点进行传输即可,不需增加其他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分前端使用的低通和带通滤波器有一定的隔离带,在规划频率和信号混合时,要留意隔离带的影响。

为实现所有节目的自动搜索和节目排序,在总前端的EPG系统中加入卫星节目的频道信息和逻辑频道号等描述,并把相应的EPG信息插入到处理卫星节目的复用器中。考虑到各个酒店所需求的境外卫星节目不一样,该设计采取统一接收,统一加扰,按需授权的方式,利用数字加扰器对所有卫星信号进行加扰,在终端按酒店需求开通相应的节目。

与原全数字化方案相比,改进方案有以下优点:

1)无论对多少酒店实施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改造,改进方案只需在总前端配置完整的一套接收机、复用器、数字加扰器和数字调制器,方便统一管理和维护,有效降低酒店方信号接入成本。

2)在总前端插入EPG信息并实现信号加扰,有效解决节目搜索和排序等问题,也可实现节目授权管理。

3)分前端辖区的数字HFC中没有混入境外卫星节目信号,而在模拟HFC中亦使用高通滤波器屏蔽境外卫星节目信号,因此,信号对居民用户来说是安全。

3 小结

信息化进程势不可挡,有线网络运营商可借数字电视整转的契机,打开酒店信息化的大门,为其提供数字电视节目、境外卫视节目、高清交互节目和宽带接入等一揽子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减少重复投资,从容面对竞争。

参考文献

[1]滕伟斌.基于EoC的酒店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方案[J].电视技术,2011,35(12):44-45.

[2]王寅,牟春诚.星酒店数字电视系统的设计[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9(1):58-61.

[3]刘温良.酒店多种有线电视接人方案的比较[J].科技信息,2010(7):83,96-97.

数字接入技术 篇6

理想的交互式VOD用户接入系统要求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并解析用户指令, 再向上提交给点播服务器响应相应的点播操作, 在操作完成之后, 还可以及时地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根据点播信号上行信道的结构, 接入方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 基于双向HFC线路实现双向通信的点播;第二类则是利用PSTN电话网络或是GSM/CDM网络作为上行点播信号传输信道, 下行继续利用原有模拟电视HFC线路作为下行视频传输的技术方案。VOD系统一般都要求有线电视用户的终端设备能通过专用的信道来传递用户的点播请求, 这一方面要求终端设备 (如STB) 本身具有上行信号处理模块, 另一方面要求传输网络分配一定的带宽来承载上行信号。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仍然以单向的HFC网络结构为主, 对HFC的双向改造仅仅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展开, 要想实现HFC的双向传输, 必须要对现有的HFC网络作很大的改造。并且对HFC进行大规模的双向改造仍是一项耗时耗费均相当巨大的工程。基于设备成本、用户入网量、技术标准等原因, 国内外很多双向交互信息网络建成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 对单向HFC升级改造应该是有计划, 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数字电视VOD系统开发的初期, 可以采用以电话、短信、网络作为上行信道的用户接入方式, 开展一些交互业务, 然后再逐步把网络改造成双向网, 实现双向网络用户接入, 从而开展多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交互业务。使用电话做为接入方式的优点在于:由于原CATV线路基本上无须改动, 因而投资最少, 成本大大降低, 组建系统也最快, 且易于实现。最近广电总局要求推广“免费送机顶盒”以扩大数字电视用户规模的模式, 这表明我国数字电视的开展仍处于普及型阶段, 所采用的机顶盒的功能不会很强大。鉴于很多地区CATV及电话的普及率很高, 而VOD系统的上行信息远小于下行视频信息的实际情况, 我们所研究的数字电视城域点播系统, 可以在无需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的情况下, 利用电话上传用户请求以实现视频点播。下行信道采用原HFC信道, 而上行信道则采用公用电话网 (PSTN作为VOD系统的硬件网络平台。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在城市CATV双向网络改造未完成之前, 依靠电视网站对节目单进行下发, 用户通过拨打电话来接入数字电视VOD系统是可行的方案。本系统正是以这种通信方式作为点播系统用户接入的方案, 从而使得基于单向HFC网络中交互式VOD业务的开展成为可能。

2. 信息告知

对于城市用户来说, 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的方式作为与VOD系统交互手段所引起的通信费用事实上并不高, 可以被用户所接受。而VOD系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大量的与节目相关的信息 (如节目列表、节目长度、节目类型等等) 传输给用户。如果通过电话和短信网络来传输, 那么用户为了寻找自己想看的节目还需要根据电话的语音提示或是手机的短信内容慢慢查找, 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点播的效率, 也让用户感到极为不便。EPG和电视网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 EPG

数字电视的EPG (电子节目指南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技术, 是通过节目服务提供商在提供节目播放流进行的MPEG-2编码时, 在PSI/SI信息中附加进去节目管理或节目说明信息, 然后通过传输流传输到数字电视终端, 由数字电视终端设备 (通常是数字电视机顶盒) 中的EPG程序将解码后的相应信息 (PSI或SI) 从TS流中提出, 根据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菜单的方式显示于屏幕之上。通常, EPG会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自动下载到本地, 用户在进行节目点播之前, 可以先对EPG进行浏览, 查阅节目编号、节目类型、节目长度、点播费用等等信息, 然后直接拨打电话根据节目编号进行点播即可。

2) 电视网站

电视网站同样以电视字幕形式提供给用户更多、内容更丰富的节目单导航信息和公共信息。与EP相比, 电视网站所能发布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网站设计好之后, 可用专门的工具, 将电视网站已经制作好的所有XML文件打包成电视网站前端TS流文件, 然后通过前端播出软件播放出来, 用户在电视机屏幕可以看到节目的详细信息。

3. 素材存储

点播系统的市场驱动, 首要因素是丰富的节目源支持, 节目内容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点播系统的受欢迎程度。要想在城市中大面积推广点播业务, 丰富多彩的节目源是系统收益的坚实基础。而随着节目资源的不断增加, 不可避免地出现存储容量与资源建设的突出矛盾。节目的存储方式采用磁盘阵列的分块存储方案。本系统中每台视频服务器安装四张ASI卡 (编号分别为1, 2, 3, 4) 和一个磁盘阵列。将磁盘阵列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存储区 (分区一、分区二) , 通过两个SCSI接口连接到主板上, 并将1号和2号ASI卡绑定分区一, 将3号和4号ASI卡绑定分区二。即一号卡和2号卡进行点播播出时, 都从分区上读取节目数据, 同理, 3号和4号卡都在分区二上读取数据。这样磁盘分区与模拟频道一一对应, 这样每个I/O读取速率降到36Mbps-72M饰s, 保证了节目传送速率。

4. 素材格式

数字接入技术 篇7

以“传送与节目分离、业务提供与用户驻地分离”为理念提出的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后文简称“网络”)具有电信级服务质量。网络结构设计上划分为光传送城域骨干网、用户驻地网和有线电视增值业务综合平台支撑网3部分[1]。其中用户驻地网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的快速以太网络结构[2],城域骨干传送网络物理层采用光分组交换网络[3],协议方面基于以太网协议加强[4,5]。网络的调度、管理、计费等由BOSS构架规划[6,7]。骨干传送的强大带宽和用户驻地的合理配置,足以保证用户对高清有线电视信息的需求,但是从骨干网到用户驻地网之间却成了敏感的网络瓶颈和影响未来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关键。

2 接入网络的需求分析

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骨干传送网采用10 Gbit/s以太技术组网,物理层采用光分组交换技术[1]。用户住宅配置8端口以太交换机确定了用户的IP地址,它可向用户最多提供8个数字终端的接入,以太交换机可指定端口的预留带宽,以保证高清数字数据流的传送,同时防止了其他数字终端与数字电视端口争夺带宽[2]。边缘中继网关将普通用户话机产生的信息转变为IP数据包向外发送,同时也接收IP语音数据转变为话音信号送往话机。每个住宅配置2路高清和2路标清有线数字电视,以满足住宅用户的基本需要。用户社区配置的边缘交换机,主要用于汇聚全社区各个住宅的信息流,通过与接入网的连接,完成社区与骨干传送网的接入。接入网络位置见图1。

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骨干传送网络用户驻地网络的构建,已经确定了网络的基本容量。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于2007年8月1日起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要求,每个地面固定网络终端容量为20 Mbit/s,包含1路高清和1路标清电视信号。以IP打包方式发送的话音容量为16 Kbit/s,完全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要求。这样,一个住宅用户全速服务实际容量需求大约是42 Mbit/s。对于一个用户社区,社区用户数与所需要的带宽容量见图2。

3 接入网络方案设计

3.1 网络结构

由于在用户驻地到骨干传送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流量需求,使得接入技术变得敏感和复杂。经过分析比较和OPNET网络仿真发现,EPON不能完全满足接入流量的需求,特别是在有线电视台向骨干网方向的传送,易形成严重瓶颈。而GPON却在接入速率、带宽利用率、Qo S保证等方面表现突出。为此,笔者提出基于GPON技术的设计方案。EPON与GPON性能参数比较见表1。

和其他PON技术类似,GPON也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拓扑结构的无源光接入技术,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以及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组成。所谓“无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纤和光分/合路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见图3)。

OLT为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通过ODN与各ONU连接。作为PON系统的核心功能设备,OLT具有带宽分配、控制ONU、实时监控、运行维护管理PON系统的功能。ONU为接入网提供用户侧的接口,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流与ODN的接入,受OLT集中控制。系统支持的分路比为1∶16/32/64。在同一根光纤上,GPON可使用波分复用(WDM)技术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另外,GPON技术允许运营商根据各自的市场潜力和特定的管制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其客户所需的特定业务。

目前,GPON技术条件相对复杂。GPON拥有Qo S保障的多业务和强大的OAM能力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以技术和设备的复杂性为代价换来的,使得相关设备成本较高。随着GPON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GPON设备的成本将会相应地下降。

3.2 网络协议

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协议基于GPON网络协议增强,其协议栈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PMD)层和传输汇聚(GTC)层组成。GTC层包括两个子层:GTC成帧子层和TC适配子层。GTC层可分为两种封装模式:ATM模式和GEM模式,由于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采用全以太模式,因此本设计GPON设备都采用GEM模式。GEM模式的GTC层可为其客户层提供3种类型的接口:ATM客户接口、GEM客户接口以及ONT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PMD层对应于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接口(也称为PON接口),其具体参数值决定了接入网络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分路比。OLT和ONU的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等关键参数主要根据系统支持的ODN类型来进行划分。对于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ODN采用B+类,其衰减范围13~28 d B。

ITU-T G984.3标准规定了GPON TC子层、帧格式、封装方法、适配方法、Qo S机制、测距机制、动态带宽分配(DBA)、安全机制和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引入了新的传输汇聚层,用于承载GEM业务流。GEM是一种主要用于封装长度可变的数据信号和TDM业务的新的封装结构。它定义了19种下行和9种上行PLOAM信息,可实现ONU注册及ID分配、测距、端口标识符的分配、虚拟通道标识/虚拟路径标识、数据加密、状态检测、误码率监视等功能。维护、管理、控制接口(OMCI)提供了另一种OAM服务,它高于GEM适配子层,用于识别端口标识符,并完成OMCI通道数据与高层实体的交换。OMCI信息可封装在GEM帧中进行传输,取决于ONU提供的接口类型。

在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协议家族中,明确规定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PSTN业务、专用线和视频业务。多种业务映射到GEM帧中进行传送,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相应的Qo S保证。同时允许运营商根据各自的市场潜力和管制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其客户所需要的特定业务。

4 接入网络技术特点

由于基于GPON技术,在下行方向(OLT到ONU)采用TDM广播方式、上行方向(ONU到OLT)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其中典型结构为树形结构。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要求光传输系统使用符合ITU-TG.652标准的单模光纤,上下行一般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纤双向的上下行传输,上行使用1 260~1 360 nm波长,下行使用1 480~1 500 nm波长。此外,还可以采用第三波长方式(1 540~1 560 nm波长)实现传统的CATV业务的承载。

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系统的ONU/ONT可放置在交接箱、楼宇/分线盒、公司/办公室和家庭等不同的位置,形成光纤到交接箱(FTTCab)、光纤到楼宇/分线盒(FTTB/C)、光纤到办公室(FTTO)和光纤到家庭用户(FTTH)等不同的网络结构。

相对于现有的其他接入网技术而言,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技术特点主要有:

1)高带宽和高传输效率,下行速率高达2.488 Gbit/s,上行为1.244 Gbit/s,可以满足运营商对未来业务的接入带宽需求。使用GEM的封装方式时,综合传输效率在93%以上。2)单纤接入,使用单根光纤就可以满足ONT用户的接入需求,可以大量节省运营商在接入层馈线段的光纤资源。3)可以支持的接入距离更远(>20 km)。针对FTTB开发的GPON接入系统,其OLT到ONT的最远接入距离可超过60 km。4)作为电信级的技术标准,对设备的互操作性能有详细的要求,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相应的Qo S保证,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还规定了在接入网层面上的保护机制和完整的OAM功能,光纤自动倒换时间小于50 ms。5)位于室外的光分配网中只有物理介质特性非常稳定的光纤和无源分光器,没有任何有源设备,使得网络具有高可靠性。6)在接入网层面上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节约了运营商维护和处理故障的成本。

5 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

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服务的用户园区,分布相对随机,住宅用户到骨干网OLT之间的距离最短几十米,最长可达20 km。如何保证远近不一的住宅用户可以有序的接入骨干网络,成为一项关键技术。

5.1 测距和ONU数据发送时刻控制

由于有线电视用户固定在住宅,用户上行传输采用TDMA方式接入,为了保证每一个用户的上行数据在公用光纤汇合后插入指定的时隙,彼此间不发生碰撞,也不会间隙太大,OLT必须不断地对每一个ONT与OLT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定,以便控制每个ONU发送上行数据的时刻。

测距过程一般首先由OTL发出一个测距信息,该信息经过OLT内的电子电路和光电转换延时后,进入光纤传输并产生延时,然后到达ONU,经过ONU内的光电转换和电子电路延时后,再次进入光纤并产生延时,最后到达OLT。OLT把收到的传输延时信号和已发出的信号相位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传输延时值。OLT以离自己最远的ONU的延时为基准,可以算出每个ONU的延时补偿值Tn,并通知ONU。该ONU在收到OLT允许它发送信息的授权后,经过延时补偿值Tn后再发送自己的信息。这样各个ONU采用不同的Tn补偿延时调整自己的发送时刻,以便使所有ONU到达OTL的时刻都相同。

5.2 突发同步技术

PON中的数据流传输方式都是一致的。下行广播发送,上行采用基于统计时分复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因此,在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接入网络中,上行信道传输的是突发信号,在ONU中使用突发发射、连续接收器件,在OTL中使用连续发射、突发接收器件。现有的大部分光器件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少数突发模式的光器件也只能工作在155 Mbit/s的速率上,而且价格昂贵。为了实现突发模式,在收发端也要采用特别的技术。光突发发送电路要求能够非常快速地开启和关闭,迅速建立信号,并且需要使用响应速度很快的激光器。而在接收端,由于来自各个用户的信号光功率不同而且是变化的,所以突发接收电路必须在每次收到新的信号时调整接收电平。突发模式前置放大器的阈值调整电路可以在几个比特内迅速建立起阈值,接收电路根据这个阈值正确恢复数据。

6 小结

下一代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由骨干传送网到用户驻地网的接入,既要克服大流量的瓶颈,又要兼顾多协议的支持和最经济的投资。开发恰当的技术方案成为关键。基于GPON技术增强,支持全业务,包括话音(TDM,SDH)、以太网及其他业务;支持同一种协议下的多种速率模式,包括上下行速率对称的1.25 Gbit/s,以及不对称的下行2.5 Gbit/s,上行1.25 Gbit/s或更多(将来可达到对称的2.5 Gbit/s)物理覆盖距离至少为20 km,逻辑距离至少为60 km。针对PON下行采用广播形式传输的特点,提供协议层面的安全保护机制;针对点对点服务管理提供运行、管理、维护和配置的能力,被确定为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友伟,孙书娜.有线数字电视光分组交换网络构成[J].电视技术,2005(6):62-66.

[2]孙友伟.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驻地网结构仿真[J].电视技术,2008,32(1):8-10.

[3]孙友伟.现代通信新技术新业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4]孙友伟.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BOSS架构[J].中国有线电视,2005(17):1-4.

[5]孙友伟,孙书娜.CATV以太网组网方案[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10(3):88-91.

[6]孙友伟.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BOSS的安全策略[J].电视技术,2005(9):1-3.

有线接入技术研究 篇8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 整个多媒体和信息市场发展很快, 而这直接带动了相关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现在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却遭遇了“瓶颈”, 即如何解决接入网的问题, 这是实施宽带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有线接入技术技术分析

1. 普通调制解调器和N-ISDN

这是目前窄带接入的两种主要方式, 技术都比较成熟, 普通调制解调器的速率很低, 一般情况下下载的速率在1200Byte, 这种窄带Internet接入的主要方式因为速率低已基本被其它方式取代。N-ISDN也是一种典型的窄带接入的铜线技术, 前主要是利用2B+D来实现Internet和电话接入, 相对普通调制解调器速率有了较大提高, 下载速率可达到8000Byte/s以上, 同时N-ISDN既能满足上网的需要, 也可以同时打电话。N-ISDN以其经济性和实用性成为解决普遍用户接入的最主要的方式。

2. 电缆调制解调器和混合光纤同轴网

电缆调制解调器实现用户宽带数据接入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完成的。混合光纤同轴网具有很多的优点, 如:频带宽、覆盖范围广、接续时间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网损耗小等, 混合光纤同轴网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从综合业务宽带接入向光纤到户过渡的理想方案。从混合光纤同轴网的长远发展来看, 混合光纤同轴网以单个网络提供各种类型的模拟和数字业务,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业务网 (FSN) , 将来的用户数可以大大下降甚至降到1户, 实际上这给我们提供了宽带通信实现光纤到家的新途径。

3. ADSL

ADSL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 是一种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它的一个优点是打电话和上网之间相互不会受到干扰, 传输距离得到了延长、传输速率得到了提高。ADSL通常提供三种网络登录方式:桥接、PPPo A、PPPo E, 三种登录方式的不同是桥接直接提供静态IP, 而PPPo A和PPPo E通常不提供动态IP, 是动态的给用户分配网络地址。目前ADSL业务能力可以提供四种传输通道:高速单工通道64kbit/s双工数据传输通道、全双工通道、宽带业务传输通道, ADSL带宽较大、连接简单、投资也较小,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DSL技术, 因此发展很快。

4. 以太网

互联网包括广域网 (WAN) 、城域网 (MAN) 、局域网 (LAN) ,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标准的10M以太网、快速100M以太网和10G以太网。现在人们已经采用全以太网接入方案, 将宽带城域网到最终用户都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 但10M/100M以太网传输距离较短, 这就要求作为城域网的千兆以太网非常靠近用户, 在实际中解决普遍用户接入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在综合接入问题上以及网络管理上还有一定难度。

5. PON与APON

无源光网络 (PON) 是光接入网的一种, 是目前被看好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案, 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 (APON) 是无源光网络的一种类型。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一般采用无源双星或树型的网络结构, 使用点对多点多址协议, 采用波分复用和光源光功率分离技术。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的的显著优点是可以支持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 并且能够实现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目前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主要制约问题是价格, 若能将分离的光元件实现集成或是提高年产量, 则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得到降低。

上述有线接入方式只是有线接入技术的一部分, 在今后的网络发展中, 网络的光纤化、宽带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和数据业务的发展, 有线接入技术的研发也是通信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在有线接入技术的研发中, 我们要注意综合考虑分析用户的需求, 以及技术的可行性、成本等诸方面的因素, 这样才能适应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取得良好的发展。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 我们生活中对宽带接入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接入网的技术很多, 这些接入技术在市场定位、接入网中的位置、数据传输特性和解决的问题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结合实际中市场的需要与业务需要, 对各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有线接入,调制解调器,混合光纤同轴网,ADSL,以太网

参考文献

[1]尤克编, 现代电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光接入技术加快演进步伐 篇9

在中国, FTTH已经进入规模部署期, 当然, FTTH的前进还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难, 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推进过程中, FTTH网络部署以及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我国FTTH网络已经覆盖超过1000万用户, 但实际用户约100万。据预测, 到2015年, 我国FTTH网络端口将超过1亿个, 而实际用户将达到4000万。对于FTTH, 我们需要在PON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给予关注。

P ON将向10G演进但长期演进路线不明朗

除了上个世纪ITU-T制定的窄带PON和BPON技术并在北美地区有一定应用之外, 在最近10年中并在未来10年内, PON技术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02年, IEEE和FSAN/ITU-T分别提出EPON与GPON技术概念, PON技术进入Gbit/s时代。从2004年日本首先开始部署EPON技术起, EPON技术和GPON技术以及产业链都已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部署, 未来3年内这两种技术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应用。

第二阶段:在1G速率的PON技术逐渐成熟后, IEEE和FSAN/ITU-T从2008年开始启动10G PON的研究, 这意味着PON技术将进入10Gbit/s时代。IEEE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技术路线, 采用以太网技术, 通过少量扩展, 推出了10G EPON标准, 在2009年9月正式发布, ITU-T稍晚启动了10G GPON的标准制订, 也基本延续了GPON的技术路线, 并在2010年年中形成系列标准, 完成了下行10Gb/s、上行2.5Gb/s的XGPON1的标准化工作。这标志着下一代PON技术的两大技术流派10G EPON和10G GPON技术在标准化层面已经基本完成。目前10G PON技术正致力于产业化和商用化进程。在带宽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 综合考虑到产业成熟度和成本等因素, 预计10G PON技术最快将在2012年进入商用阶段, 而且10G EPON技术将率先开始商用。

第三阶段:后10G PON时代采用什么技术, 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直超前研究PON技术的IEEE目前没有相关计划, 而FSAN虽然有此方面的讨论, 但还无实质性定论, FSAN目前对NGPON2应满足“下行总带宽不少于40G, 上行总带宽不少于10G (每个终端用户的最高独享带宽应不低于1G) ;传输最大距离不低于40km, 距离差不低于40km;分支比不低于1∶64;重用GPON/XGPON1网络的ODN”的明确需求。有意思的是, ITU-T已经终止了下行10Gb/s、上行10Gb/s的XGPON2的标准化工作, 这意味着突发模式的10Gb/s光模块研发存在技术和成本上的很多障碍, 而基于WDM和WDM/TDM技术的PON是NGPON2可能的技术方向, 关于WDMPON的波长分配方案已经开始在ITU-T进行讨论。

10GPON标准化已较完善产业链有待成熟

标准化方面, 10GPON延续了XPON的发展路线:IEEE在E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10G EPON技术规范 (802.3av) 并正在制定10G EPON互通规范 (SIEPON) ;而I-TU-T在G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10G GPON技术规范 (G.987.x) 和10G GPON ONU管理维护规范 (G.988) 。其中, 业务互通是实现全球产业链共享的一个关键问题。IEEE 2009年11月专门成立了SIEPON工作组来制订10G EPON全球互通标准, 期望彻底解决这个曾经束缚EPON在全球发展的最大问题。结合中国电信和NTT等运营商已有的EPON企业标准做蓝本, SIEPON希望能在2012年标准出来后就能快速应用。当然, 基于地区性的业务互通规范的起草及相关测试验证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0G GPON的情况则与10G EPON不同, 从业务互通的角度看, 10G GPON在全球标准化方面相对是完备的, 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 市场能提供10G GPON的设备较少, 业务互通的测试验证工作还没有起步。

产业方面, 10G EPON:除了标准之外, 电信运营商在近几年还进行了积极的技术研究探索和试用工作, 中国电信2009年组织了芯片级互通测试,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在2010年上半年进行了技术摸底测试, 三大运营商目前都有较小规模的实验局试点。而从目前实际测试的情况来看, 10G EPON整个产业链正在逐渐成熟。在芯片方面, ONU侧的核心芯片已经ASIC化, Broadcom和Opulan均推出了第二代芯片, 而OLT侧ASIC芯片厂家目前较少, 而且技术不太成熟, 预计到2011年年底或者2012年第一季度OLT侧的ASIC芯片才会逐渐成熟。在光模块方面, 采用的上下行1G/10G非对称类型的光模块也已经推向市场, 但由于需求较少而导致价格昂贵。在设备方面, 目前华为、中兴、烽火、阿朗等主流公司都深入参与了10GEPON设备的研发工作, 与GEPON相比, 10G EPON终端 (ONU) 设备形态较少, 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10G GPON:在欧美和中国运营商的关注下, 已有Verizon、FT、TI、Telefonica、P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组织进行了10G GPON技术的摸底测试, 包括Erisson、AL、MOTO、华为等在内的主流设备厂商都参与其中。从测试的情况来看, 与10G EPON相比, 10G GPON产业链要落后8~12个月左右, 系统设备还基本处于实验室样机状态, 核心芯片采用FPGA实现, 同时10G/2.5G光模块技术不成熟, 达到指标要求的光模块成品率较低。因此, 总体来讲, 10G GPON产业链远未成熟。

10GPON先应用于FTTB FTTH应用取决于成本

上一篇:局限与反思下一篇:幸福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