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红了》

2024-05-23

《橘子红了》(精选五篇)

《橘子红了》 篇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红色是一道民族标识。红色早超出了色彩本身的自然属性,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斑斓的色彩中卓然突现, 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色彩。例如 :红色是中国式婚恋的象征, 它寓意着爱情、希望、吉祥和兴旺。而小说中典雅的红色则一改常态, 于温馨中隐透悲凄, 于愿景中浅藏息悯。

《橘子红了》主要有两套色彩体系 :容家大院的阴森灰色和橘园与秀禾服饰的炫目红色。暗色调的容家大院象征着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大与不可颠覆。而秀禾身着的红色服饰, 则象征了她萌动的青春年华。在“红日衔山, 天边一抹金红, 把一树树的橘子都照亮的时候”, 秀禾以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作为一个接受了新思想影响的青年, 秀禾心中涌动着一股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热流。但在旧时代的阴影下, 三纲五常束缚着她的生活, 强大的社会舆论阻碍着她追求自由婚恋。她与世无争的自然状态, 恰如雾霾之下绽开的一株红花, 鲜艳美丽却弱不禁风。这份纯真与自然, 使她在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举步维艰, 也最终使她沦为了家庭纷争的牺牲品。

红色点缀了秀禾与耀辉的凄美爱情。秀禾和耀辉因风筝偶遇, 再次相遇时竟是在大哥耀华的婚礼上。秀禾嫁到容家后, 只能与耀辉暗中来往。在红色的橘园里, 秀禾与耀辉细语谈天时的心灵触碰, 点燃了爱情之火。琦君选择红色对其爱情发生的场景进行温馨点描, 营造出唯美意境。在橘园, 备受压迫的秀禾呼吸了暂时的新鲜空气, 获得了片刻的精神欢愉。而对于这份难得的爱情, 秀禾虽采取了些微行动, 却因更为深重的恐惧, 在报恩产子与真心所向的矛盾挣扎中走向了绝望的死角。她无法拥有向往的爱情, 最终选择了为爱牺牲。随着故事的发展, 最初代表美好的红色, 慢慢演变成秀禾追求自由爱情的枷锁, 成了折磨她灵魂的刽子手。

红色象征着性、生育与死亡。秀禾来到容家后, 大太太不惜用自己的红色服饰打扮秀禾, 想象着从秀禾身上获得她女性的爱与性的希翼, 将她推向大老爷的怀抱, 希望她能为容家传宗接代。容家上下也满心期待“橘子红”, 盼老爷归来。当橘子“红透了”时, 老爷与秀禾圆了房。而在故事的最后, 红色的喜庆之意则骤然转变为死亡的惨烈与凄悲。故事结尾秀禾即将生产, 禁不住阵痛折磨的秀禾再也没有了挣扎的力气, 难产的大出血使床和地板一片腥红。难产淌出的鲜血, 是她心中压抑许久, 痛哭而出的呐喊。而此时, 在远处的教堂, 耀辉正与娴雅举行婚礼。婚礼上教父的颂词对比着容家老宅里秀禾的惨叫, 白色的结婚礼堂对比着秀禾所处的一片血泊。秀禾孤苦一人带着千疮百孔的爱情流尽了鲜血, 在大太太与老爷重拾温情, 耀辉与娴雅百年好合之时, 像断线的血色风筝般告别了这个束缚着她的封建社会。作者借由红色在中国婚恋中对好运幸福的代表, 展现了女性在传统观念压迫下辛酸与悲凉的生活画面, 将人物心中对爱情的渴望美好地构筑, 又无情地毁灭, 演绎出美的摧折、变质与幻灭, 深切地表达出对旧社会女性的悲悯之情。

红色, 诠释了大太太数十年如一日付出的心血与热泪。大太太的身上集中了许多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如 :仁义、慈爱、勤劳等等。大太太因被误认为不育而被冷落在乡下二十年, “不育”的阴影销蚀了她的肉体。她心怀愧疚, 赎罪一般苦守着乡下的橘园。橘园丰收时的一片红色是她牺牲自己的幸福换取老爷快乐的执着。长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意识和角色分工使她的精神思想被禁锢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 她无怨无尤地恪守三从四德, 一切以丈夫为中心。在城里的二太太背叛了老爷, 老爷又被查出不育时, 她依然坚守在老爷身边, 安慰他, 鼓励他。毋庸置疑, 她对老爷有着一种神圣的信仰, 为老爷分忧是她最大的心愿。每当橘子成熟, 呈现出一片火红时, 大太太都会欢欣鼓舞, 因为老爷会回来看一看橘园, 也看一看她。大太太总是带着一副充满希望而忧郁的神情, 说到“橘子红了, 老爷爷该回了。”从人物形象上看, 大太太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弃妇, 同时又是一个无怨无悔的等待着丈夫一年一度驾临的贤良淑桦的痴情妇。

结语

《橘子红了》虽然以红色的暖色调示人, 唯美的背后却透露出入骨的苍凉。红色的喜庆之意与小说悲剧性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 红色的不同意蕴也间接反映出人物的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研究红色在《橘子红了》中的象征意义, 有利于剖析琦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品反映的社会背景。

摘要: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琦君多以隐而不露的文笔, 揭露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困惑乃至多舛的宿命悲剧。《橘子红了》是琦君的代表作之一。《橘子红了》讲述了清末民初一个大家族中两代女人的悲情故事。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赋予红色多重意蕴, 深化了小说主题, 也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橘子红了》,红色,象征手法

参考文献

橘子红了作文 篇2

走进村口,一位阿婆迎上来,叫我们到她的地里摘橘子,她说她家的地就在前面。

我们跟着她到了果园。那一个个红艳艳的橘子挂满橘树,黄色的橘子,绿色的树叶,好看极了。我们看到了像画但又比画更精彩、更美丽的橘林!

我走到一棵橘树前,呆住了:这真是一棵了不起的橘树,全

身上下挂满了黄澄澄的橘子,压得整棵树用了8根木条才支

撑住树干,我数了好几遍,都无法数清这棵树究竟有多少橘子?

阿婆说:这棵树今年果子结得太多,明年就生不了多少了。

阿婆递给我们剪刀,叫我们看到喜欢的随便摘。我拿起了它,把又黄又红的橘子剪下来,小弟弟用手抓,把青的小的橘子全抓下来。我剥开橘子皮,用手掰一瓣放进嘴里,咬一口,凉凉的,甜甜的,真好吃,尽管小弟弟抓的橘子皮都破了,但也很好吃。我狼吞虎咽地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生物质能 橘子红了 篇3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体内的能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是天然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受政策利好推动,迪森股份(300335.SZ)、富春环保(002479.SZ)等相关行业股票表现活跃。

生物质能资源广泛,主要蕴藏在农林剩余物、畜禽养殖剩余物、有机废水中。一直以来,由于分布比较分散,季节性强,大规模收集造成原料运输和储存成本高。因而生物质能相关行业股票看起来很美,但仅停留在炒概念阶段。

主营生物质电厂的凯迪电力(000959.SZ)固然有先发优势,但公司毛利低下,债台高筑;因生物酒精而声名鹊起的丰原生化已经转投中粮集团,完全仰仗政府补贴过活。

生物质能领域不能仅仅止于概念炒作。行业方兴未艾,可拓展空间巨大,需要做实业绩,生成市场化的盈利模式。

由于商业模式清晰,迪森股份和富春环保分别在生物质工业燃料和造纸污泥循环利用领域取得成功,过去几年表现出了很高的业绩成长性。生物质能产业正逐渐走出懵懂,步入成熟。

迪森股份:生物燃料先行者

2012年7月,迪森股份在深圳创业板挂牌,募集资金4.87亿元。根据招股资料,迪森股份表现出了极高的成长性:2009~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从3417万元增长到3.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50万元增长到4091万元,分别增长9.5倍和81倍。

迪森股份具有典型的初创期公司特征,虽然成立于1999年,但直到2008年才转型开展生物质燃料等新型清洁能源业务。其收入和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证明该行业尚处于蓝海。

迪森股份为客户提供热能服务,服务对象是工业锅炉、窑炉用户。迪森股份收购林业三剩物、农业废弃物,进行压缩和固化成型,生成生物质成型燃料?(BMF)。

此外,迪森股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化身为供热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客户签订热能供应长期协议,提供热能运营管理服务。公司在客户现场购建热能运行装置,为客户承担采用新型清洁燃料的转换成本,赢得了8~10年的长期合同。

从卖产品到卖供热解决方案,迪森股份收获了更高的附加值和客户黏性,客户基数的增加也为其产能扩张提供了出路,形成供应端和需求端互相促进的局面。

根据招股资料,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约热能服务合同101个,合同约定年消耗BMF保底量约42万吨。由于公司年产能只有31万吨,还需要通过外购BMF来弥补自身产能不足。与其业绩的跨越式增长相匹配,2009~2011年,公司BMF销量从1.5万吨增长到28.3万吨。

由于是新上市公司,投资者可以合理怀疑上市前超高的业绩增长有冲业绩的成分。笔者也对其在客户现场购建热能运行装置心存疑窦,担忧公司资本开支过大。

根据招股资料,2009~2011年,在BMF销量从1.5万吨增长到28.3万吨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分录下的热能运行装置从近似为零增加到1.8亿元。考虑到公司合同量过百,单套装置的价格似乎并没有预想得那么高昂。

此外,热能运行装置2011年计提折旧2143万元;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是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折算出的折旧年限也大体与8~10年的合同期限相符。公司其他会计政策也不存在明显的不审慎之处。

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迪森股份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首先,客户规模和合同量具有累积效应,同时具备跨区域发展的外延扩张能力。招股书披露,太仓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是募投项目。公司目前收入全部由“珠三角”地区贡献,借此将扩张至“长三角”。

迪森股份还具有一定的护城河效应。由于毛利不高,货物仓储工作量大,在原材料采购和热能装置运行所需BMF配送上都必须采用就近原则,经济运输半径形成护城河保护效应。无论在采购端和需求端,迪森股份还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BMF产量达到1000万吨。2011年年末,迪森股份31万吨产能只占3%的比例,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富春环保:用污泥发电

2009年9月,富春环保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融资13.9亿元。公司地处中国白纸板基地浙江富阳,主要承担富春江江南造纸工业区的供热和垃圾发电业务。

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完全达产。富春环保的商业模式是热点联产。这是一种循环经济生产方式,焚烧造纸工业园产生的富含有机质的污泥,推动汽轮机发电,低温低压蒸汽再利用。热电联产项目总热效率能提升到80%,在实现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富春环保的核心竞争力是地域优势。依托富阳造纸工业区,具有燃烧热值较高的垃圾资源以及众多下游蒸汽用户。园区内几乎所有企业都是公司的蒸汽用户,占富阳造纸产能的1/3。公司现已成长为浙江最大的环保公用型污泥发电及热电联产企业。

公司所处的污泥发电为战略新兴行业,享有较多的政策支持。在享受0.575/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的同时,享受增值税减免,焚烧处理的垃圾还按照55元/吨收取补助。

同时,富春环保也具有外延扩张的能力。2012年中报显示,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江苏、安徽、山东和上海等省、市。2013年1月8日,公司披露拟以2.66亿元收购常州新港热电70%的股权。

2009~2011年,富春环保收入从7亿元增长到11.7亿元,增长6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9179万元增长到1.9亿元,增长107%,成长性突出。

公司存在的一大瑕疵是,公司使用超募资金中的2.45亿元收购了控股股东——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冷轧薄板项目资产,并于2011年3月完成收购。这宗资产盈利能力低下,有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之嫌。

行业方兴未艾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中国倚重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并不合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强以及企业能源成本压力的增大,生物质能产业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为促使各地更加重视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将生物质能利用量计入各地的节能减排量,并且不计入对各地设定的能源消费总量限额。节能减排是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生物质能列入豁免范围,政府的有形之手将加快推动产业的发展速度。

《橘子红了》 篇4

一、宿命的悲剧

(一) 爱情——等待的梦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 爱情、生育、生存与命运息息相关, 这也是决定女性命运悲喜的所在。在李少红的电视剧作品中反应出了她独特的爱情悲剧观, 对于生命而言爱情具有潜在的悲剧性。在爱情上等待是一种情感的执著, 历经心灵上的煎熬和折磨, 怀揣着理想的期盼, 可等到最后的却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

“橘子红了”是一个过程, 本身就具有等待的意味。《橘子红了》里反复出现贯穿始终的橘园, 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屏幕意象表现手法。“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等你。”“橘子红了的时候。”二十年了, 这句话萦绕在橘园深处, 是大太太一年又一年守候的心理支点。这种等待意识贯穿于整部电视剧中。

大太太三从四德, 二十多年来守活寡忍受着一个女人所不能承受的虚无的情感摧残。她执著于自己的爱情, 对老爷她献出了自己一切, 完全丧失了自我, 成为了老爷的附属, 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人格, 老爷的意志就是她的意志。“她通过她的肉体, 她的情感, 她的行为, 将会把他作为最高价值和现实加以尊崇, 她将会在他面前把自己贬为虚无。”可她依然坚持着自己作为妻子的原则“女人一旦嫁了人, 自己的心情就退在其次, 要跟丈夫的心情保持一致, 丈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以她的爱情观点, 男人是一切。老爷是她的主宰, 她是老爷的附属, 为老爷而活着。她觉得在家里守活寡理所当然, 她说:“男人是要在外面打拼的, 女人就因为在家里操持。”她对老爷总是小心翼翼, 惟命是从。为了爱, 她付出了一生的等待。她忠于她的丈夫可却因没有为容家生下孩子而受到多年的冷遇, 于是她主动为老爷娶进三太太秀禾为容家生育以弥补自己的“愧疚”。但即使老爷回到了橘园, 即使秀禾感恩于老爷太太。为了他们的高兴而活着, 这两个女人心中的爱与等待, 在橘园这个隐喻环境中都只能成为一种虚幻的东西。橘子红了, 爱情与生命却消失了。

大太太在爱情的等待中消失了自我, 按着老爷的要求来思维、生活, 宁愿牺牲自我意识, 成为了纯粹的他者。她原本很单纯的爱情在执着的等待中沉淀得近似于病态。她是很自私又很一厢情愿地掌握了一个女孩子的生与死, 就这样把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也推向这条她曾经走过的苍老爱情的等待之路上。同时, 她察觉了秀禾和耀辉相爱, 立即视为乱伦, 竭尽全力去扼杀。这样看来她又像是个害人者, 对于秀禾她似乎有点人性的泯灭, 对于嫣红她甚至有点狠毒, 她助纣为虐的摧残爱情和生命都是因为她偏执的爱情观念和长期等待爱情过程中心灵畸形的表现。

还有秀禾, 全剧中她对爱情始终矛盾的挣扎却始终没有彻底的改变, 因为她顾及的太多, 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她承认自己不爱老爷, 她也很义无反顾地站了起来, 去追求她所钟爱的人。她说:“爱情是没有界限的, 它不分年龄、身份、地位。”她认识到, “女人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 “人的命是自己争取来的”, 她终于知道了, “其实女人跟男人一样, 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的心里一直存在着一把枷锁, 那把枷锁锁着一个恍若隔世的记忆, 也正是这把枷锁将从她心灵底处开始完全的禁锢她的思想, 使她心甘情愿地去承受。或许从她一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已注定是一具只能沿着别人为她安排好的轨迹行走的傀儡, 注定会开始那场不会完结也不会实现的爱情等待。不管她是多么想挣脱她命运的桎梏, 也只能是像她所放飞的那只风筝一样, 永远摆脱不了风对它的左右。

爱情, 在二太太嫣红那里, 只不过是物质欲求之上的一件华丽的外衣, 所以她等待的爱情显得虚幻和缥缈。她口口声声所谓的爱, 只不过是对老爷的金钱、地位的追求。她在等老爷从乡下回城的日子, 因为耐不住寂寞便与大伟偷情用来报复老爷对她的冷落, 她不跟大伟在一起, 除了因为这是一段不为光彩的偷情外, 更重要的是她清楚地知道大伟无法保障她一辈子的荣誉名利和地位。嫣红在追逐自己的爱情路上开始变得有心机和头脑, 她知道无期等待的后果是耗尽她的青春。于是, 她便自私的利用大伟对自己的真爱去换取老爷对自己在经商外交能力上的肯定。她的等待显得苍白无力和毫无意义, 她在老爷不回家的时候可以利用种种手段来加以报复, 利用怀孕来不服从老爷。在老爷最终抛弃她时, 她以公开不育诊断书要挟老爷, 获取大量的金钱。她讹诈老爷是想要求赔偿她失去的青春, 而赔偿的要求是归还属于自己在容家的财产。抛开其道德反思意义, 可以看到二太太仍为了维护自己爱情的领地, 实现自己理想爱情所展开了不择手段的反抗和挣扎, 她所执著的爱情是可以得到物质利益。无疑, 这样的爱是空虚的, 这也终究注定了其爱情悲剧的结局。

(二) 生育——绝望的哀伤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最重伦理亲情, 看重血统传承的国家。孟子说:“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孙绰也说:“三千之责, 莫大无后。”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长期影响下, 女性在封建旧家族的生育史上是最无辜的牺牲品。西蒙德·波伏娃说:“女人完全是男人所判定的那种人, 所以她被成为性, 其含义是, 她在男人面前主要是作为性存在的。”[2]在当时的社会中, 女性的全部生存价值是满足性欲, 是用“能否为家族传宗接代”这一生育标准来衡量的。作为纯粹的“生育工具”, 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完全被无视和否定。对于无法生育的女性来说, 必将成为可悲的事情, 也会导致女性对自己对生活失望, 这是一种眼睁睁地无能为力的绝望。

在《橘子红了》中, 李少红将因生育而造成的“女性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部电视剧中, 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都跟生育有关系, 生育成了这些婚后女子的本能。似乎橘子红了本身就是爱情的结果, 这个结果也就象征了爱情的结晶, 一个用爱孕育的新生命。可大太太因为一直无法生育所以遭受了老爷的冷落, 她承受不孕的责任和心甘情愿的付出和等待, 直到所谓的橘子红了, 她始终是没有结果。于是她利用一个无辜的女性秀禾来完成老爷和自己的生育愿望, 老爷带着她所有的财产在城里发家置业, 还娶了二太太也是想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可等到嫣红怀孕了, 秀禾也怀孕了, 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可悲的结局:是老爷自己没有生育能力。

不可否认, 无论是不能生育大太太还是意外流产的二太太或是终于生下孩子的秀禾, 这些生育了或是渴望生育的女性都带有一定的目的, 在目的没有实现时他们开始对生活绝望及哀伤。在《橘子红了》中, 大太太自始至终都想要个孩子, 一个给容家延续香火的生命, 这样才能转变因自己不能生育而引发的老爷对她的冷落。可最终她没能实现, 她不得不选择一个貌似如她的无辜女人来替代她完成这一切, 生育所给她带来的巨大的痛, 这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折磨, 这种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 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就显得更加可悲了。同样, 作为交际花的二太太嫣红对孩子无限的渴望, 她把生育当成是巩固她在容家地位的砝码, 可上天如同闹剧般的安排老爷无法生育, 她腹中的孩子只不过是跟情人偷情后的结果, 诚然, 注定她要因生育而彻底的绝望。秀禾在这场闹剧中应该是最大的受害者, 她认为为容家生下这个孩子后, 大太太和老爷就可以给她自由, 可当她知道孩子是耀辉的, 她抚摸着腹中的孩子, 倚着窗棂喃喃自语道:“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一个关系你的身世和真正父亲是谁的秘密, 你要知道一个你喊六叔的人。孩子你不要怪罪我把你生了下来, 你是我唯一的希望。似乎从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切都是错的, 可你不是, 你是妈妈的孩子。但在你出生之后, 为了容家的安全我必须离开, 离开这个家。”从始至终她就是为大太太, 为老爷, 为耀辉, 为这个家而活着, 她在母亲的坟前说, “秀禾真的累了, 我好像一出生就为别人着想。”但最后她还是不顾自己的生命, 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秀禾等待着生育, 又挣扎绝望于生育, 最终还是成为了生育的牺牲品。

(三) 生存——苦难的井

在当时的社会, 由于男性处于优势的地位, 而作为女性对于精神世界就显得迷茫和倦怠。她们力图去抗争生存中的种种境遇, 可客观环境最终还是让她们成为一种牺牲。女性不甘心在无爱的生活中随波逐流, 从而大胆地去追求理想的爱情, 尽管这种追求是极端的, 即把爱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画上等号, 因而当爱的回报无法达到其期望值时, 这些女性往往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秀禾作为《橘子红了》全剧的“纽带”, 一个极其特殊和矛盾的人物。她与生存环境进行了激励的抗争。她在接受了大太太所赋予她的“他者”意识的同时也在怀疑和反抗。可以说, 在进容家之前她就已经从属于“家文化”, 顺从于大太太的“他者”的意识。她一开始就是从属于她的家庭的, 从属于她的哥哥、嫂子, 说的直白点, 秀禾是家庭的财产, 没有自我。她为了给哥哥还债付出她自己的一切自由、人格、爱情, 为了“大家”而舍“小家”。

秀禾的软弱无助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具体表现为她周围的人, 没有给她独立的生活意识、能力和途径。一方面老爷和大太太极力扼杀她的思想意识。她得接受自己是容家三太太的事实, 又要接受自己爱着的男人耀辉有未婚妻的事实, 所以她没有坚定的意志把握住自己的爱情追求。另一方面, 报恩的思想逼迫她就范, 大太太对她、对她的家庭有恩, 她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恩, 无法用果断的行为来捍卫自己爱的权利。

生存是一个人的本能, 爱情也是一个人的本能。作为一个正常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渴望, 李少红透过一个处于封建社会大家庭里处于弱势的女性秀禾在封建家庭中的毁灭, 表达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绞杀和非人道, 对女性自由、权利的践踏和无视, 唤醒人们对女性命运以及生存状况的关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女性的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 还要饱受精神上的磨难, 尽管她们努力的挣扎反抗, 可始终跳不出这口苦难的井, 在经历了无数次苦难的斗争后她们觉醒或沉沦, 她们知道这样的反抗无疑是搬块石头砸自己的脚, 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现实的环境, 甚至改变不了自己, 最终用自己的死来终结和揭露女性生存的困境。

二、唯美视听与悲情意蕴

电视剧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画面的美感是需要注重的因素。因此李少红电视剧作品中用唯美的画面彰显了女性的浮沉的命运。《橘子红了》中李少红还是秉承了自己一贯的唯美风格, 延续了《大明宫词》《雷雨》的唯美视听与悲情意蕴。橘园的形象作为一个象征体, 不断地以全景的画面在剧中重复出现, 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新和自由的一面, 整幅影像色调极像蘸透了水的国画, 渲染着水的质感, 美得自然和谐。似乎导演试图让观众用眼睛和心去体恤剧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开篇, 第1集:

大太太的梦境:

(全景俯拍) 烟雾缭绕的橘园, 满目的绿色中点点橘黄。

(跟拍) 老爷奋不顾身的向前走, 完全不顾及紧跟身后的大太太。

大太太: (乞求) 你什么时候回来?

大太太的叫喊久久在橘园中回荡, 如同一个被遗弃的少妇发出心底的呐喊, 可老爷还是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短短几秒钟的画面足以像观众展开这个故事的序幕, 这个女人将在男人离去后经历漫长无期的等待。橘园内的湿气夹杂着凄婉哀怨的音乐, 大太太身着色彩红艳的吉服, 伫立在绿色的橘园之中, 影像显得破碎游离。这一切关于一些女人的悲剧故事才刚刚开始。首尾呼应, 在剧终, 一组平行蒙太奇的画面叙事足以平添故事的伤感和悲剧性。

结局, 第25集:

秀禾躺在床上等待分娩, 面色苍白, 神情紧张和痛苦。 (音乐诡异凄凉)

大太太 (因为知道秀禾可能面临小产, 伏在床前拉住秀禾的手) :我们不生了, 不生孩子了。

秀禾 (眼睛里含着泪) :大太太, 求求您了, 让我生下来, 生下来我就能走了。

秀禾躺在床上挣扎着, 这是她生前的最后挣扎, 可以说这个挣扎是不单单是身体行动上的, 也有着思想意识上的, 她想等生下这个孩子后她就可以离开容家真正的自由了。一声新生儿的啼哭打破了画面上所有的沉寂, 门“哗啦”一声打开了, 似乎喻示着秀禾的自由之门终于开了, 可映入眼帘的满地因大出血而染红的纱布, 预示着秀禾真的要走了。画面是无声的, 没有人说话, 秀禾只是目光呆滞、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 特写镜头充斥整个画面, 那双大而深邃的目光后面有着太多太多关于女人这一生的悲苦, 可已无法诉说。转场音乐诠释了所有的凄凉和哀婉, 平行画面穿插到耀辉和娴雅的婚礼, 在耀辉给娴雅戴上戒指的那一刻, 当圣歌嘹亮地从教堂响起时, 耀辉听到的却是一首关于死去爱情的挽歌。而同时画面中橘园老宅子的上空白色的冥币漫天飞舞, 一切的一切定格在透过房顶俯视的庭院, 白色的冥币散落一地。秀禾不顾老爷、大太太的恳求, 冒着生命危险, 要用孩子的生命来为自己同耀辉那千疮百孔的爱情画上句号。这也暗示了表面上没有结果的爱情有了爱情的结果。李少红用她的细腻画面和镜头诠释了女性悲剧无奈和苍凉。

同时, 纵观全剧, 不难看出导演对光影和自然事物的蕴含有着独特的借鉴, 无论是暖色调、大色块、都将自然景象表现了绚烂或是冷艳, 还有宅院的阴冷氛围, 缭绕的烟雾或是一场又一场绵绵的江南阴雨, 在光影的完美结合下这些自然的景象也尽显着爱情的悲剧。第19集中, 秀禾穿着红色艳丽的吉服, 倚坐在灰黑的阁楼的长椅上, 抬头漫无目的望天, 透过楼顶看着四角的天空。光影对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具有象征、隐喻和抒情的作用。为了突出灰黑老宅的封闭、孤寂的感觉, 也为了把秀禾从精神到肉体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加以影像化、视觉化表达, 一种冷冷的灰黄色调始终包围着乡下灰黑的老宅子, 再加上江南特有的阴暗潮湿的雨季, 把女人在情感、婚姻中所受到的无法言说的委屈、痛苦, 化为阴风冷雨中的那一抹灰黄。剧中, 伴随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或是到了人物命运的攸关时刻, 出现的往往是雨。第1集, 大太太去秀禾家收租。初次巧遇秀禾, 秀禾跪在地上向大太太磕头, 求她宽限租期。这时的瓢泼大雨把弱小无助的秀禾全身淋透……也暗示了从秀禾一出场, 她那无可抗拒的悲剧命运已经拉开了帷幕。雨的运用在电视剧上并不新鲜, 但李少红更是精于此道, 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透过全剧, 可以看出《橘子红了》的节奏偏缓, 除了原本的故事情节决定外, 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时代的节奏。这种节奏感, 无疑是显示了女性命运改变的节奏缓慢, 体现在封建社会的最顽固的氏族堡垒, 家长制度以及女性的社会角色只限于繁衍及孕育生命。在导演的独特女性视角中, 《橘子红了》将唯美视听和悲情的叙事完美结合, 足以让观众荡气回肠, 这在提升导演超凡脱俗的影视叙事风格的同时, 无疑也折射了李少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细腻诠释。

结论

其实, “橘子红了”作为生命延续的象征, 是贯穿悲剧始终的背景, 使得秀禾在挣扎后的“牺牲”超越了悲惨的境地, 而达到一种悲壮和凄美的美学意义。其深刻之处在于它们能够透过表象反映事物内在的深刻本质。这样看来“橘子红了”像是将生命得以延续, 而女性思想意识、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理想却失落了。

应该正视这一点, 女性因为直面人生的困境, 才能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鲁迅说生活是“惨淡”的, 张爱玲说生活是“苍凉”的, 钱钟书说生活处处是“围城”, 并不是要女性悲观、混世, 而是让女性在正视后去反抗“绝望”, 去改造世界, 去创造新生活。

剧中悲剧仍存在, 造成悲剧的原因仍存在。“这类悲剧女人许多有着美好的心灵, 然而生活上的种种以及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 她们变得乖戾, 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 受着人们的嫉恶, 社会的压制, 这样的抑郁终身, 呼吸不到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 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道有多少吧?”女人不管是生在怎样的社会, 身处怎样的环境, 总有一个让她成为弱势的理由。这些女性在新与旧的冲突斗争中, 强大的旧势力束缚了她们的脚步, 封建礼教的森严为女性的爱情婚姻以及生存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生存环境的限制, 女性悲剧命运也更为深沉凝重, 更具呼唤和引发思考的力量。

摘要:李少红电视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其悲剧命运历来引起广泛关注。《橘子红了》作为李少红一部较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作品, 延续了导演一贯唯美与诗意的影像叙事风格, 其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拟通过《橘子红了》中女性的爱情、生育、生存等多重角度来阐释李少红电视剧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之所在, 以及其唯美视听对悲剧意味传达的作用。

关键词:李少红,女性悲剧命运,爱情,生育,生存,唯美视听

参考文献

[1]高明:《论李少红电视剧作品的女性形象特质》[J]解放军艺术学报, 2006年第4期。)

[2]李少红、田小蕙:《橘子这样红了》, 《电影艺术》, 2002年第3期。

[3]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 陶铁柱译,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年版。

[4]苗棣、王昕:《大众文化与审美—电视艺术论》[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第28页

[5]孟晓琪:《论李少红电视剧中女性意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绪论, 第7页。

[7]刘丽文等:《历史剧的女性主义批评》,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8]周涌:《影像记忆—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第292页。

[9]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05页。

《橘子红了》读后感 篇5

从我读琦君的作品到现在,相信我跟大家都能感觉的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站的份量。因琦君写的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母亲可以说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但这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她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而橘子红了是一篇一直想以追叙的方式,写出的几篇小说,以纪念逝世的亲人长辈。尽管这个题目是如此的喜气洋洋,但故事里的内容却是非常⒈。秀捐,是作者期均在这个故事中的`立场,虽然琦君认为那不是完全的她。秀芬,她则是好几个就时代苦命女子的揉合。至于文中的情节,多半是真有其事的。且文中秀芬事实上并没有死,而是被带到外地,继续受尽了折磨,在大伯逝世后,被逐出家门。不忍让秀芬的痛苦拖那么久,而宁愿她因流产而死亡,一了百了。

此故事中的这种怪事在中国旧社会时有所闻,在别的国家则是匪夷所思。而大伯的兄弟六叔与秀芬之间,却发生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以当时的社会伦理,这一场注定了无力翻转命运、有缘无分的苦涩恋情当然必须以悲剧收场了。

大妈替丈夫纳妾生子,其实是出自于她自私的动机:希望把丈夫从那个二太太交际花的身边夺回来。所以秀芬的死,我想大妈要负责任的。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大妈又是一个那样“豆腐心肠”的大好人。而大伯按传统的标准也没有不对,因三妻四妾是被当时社会所容许的。而最苦了秀芬,因不能跟喜欢的人不能长相厮守,拥有她的人却如此薄。

这篇故事,有着挥不去的哀伤。至少我很庆幸自己是生在婚姻自主的时代,比那些旧社会的女子多了一些对生命的掌控权。虽然男人好像都是喜欢左拥右抱,巴不得自己可身为大享后宫三千佳丽的古代皇帝,或是当个讨四个老婆的回教徒,但是想到那些失宠冷落时的无尽悲凉,和看那些争风吃醋的残忍手段,才感觉到妻妾成群真是罪过至极。这颗红橘子可说实在是太苦太涩了,所以吃这么一次就够了。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吧!人们总是很会计划很会空想?……也许,在心中的那些想法都是对的。又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人们总是还会退缩、会害怕最后,真要执行之时,总还是会选择最保守最安全的一条路走去……以前的人是如此,现在的人是否又有进步几分呢?三个传统女子的悲哀,大妈只为了去稍稍留住丈夫的人,而却好像摧毁了秀芬的一生,二老婆何尝又不哀呢?生不出孩子的她,知道有另一个女子即将以子为贵,夺去她的地位时,她只能风尘WW赶来拼命想打压敌手,甚至只能靠肚皮争不争气?

在那新旧时代的交替里,新观念与旧观的冲突是可想而知的。我想最后要恨就得恨秀芬为何是生于那个时代里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橘子红了》】相关文章:

剥橘子范文05-15

橘子功效范文05-18

橘子人生范文04-13

吃橘子作文04-23

《橘子花》教案05-02

橘子小班教案05-08

一个橘子作文05-11

橘子宝宝教案05-14

橘子的功效范文05-22

橘子观察日记范文06-04

上一篇:大面积水泥下一篇:煤柱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