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2024-05-09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精选十篇)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1

江苏省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以下简称“专接本”)制度,指的是高职院校在基本完成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利用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计划举办的本科助学辅导,是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结合。江苏省推出的“专接本”制度是江苏省自学考试事业改革发展的产物,是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的新型教育形式,也是专科学校举办本科层次教育的首次尝试。

江苏省“专接本”制度具体执行流程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调研情况,在面向社会开考的自学考试专业中选取报考人数比较多、社会人才需求较大的专业,交由一所自身办学优势明显的高校(称为主考院校)主办。高职院校在本校全日制大三学生中按照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针对某一“专接本”专业进行招生,招来的学生另外组成独立建制班级。高职院校根据自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对他们进行自考助学辅导,利用专科阶段最后一年及专科毕业后一年,共两年时间,并组织他们参加社会自学考试。学生学完“专接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后),必须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拿到专科毕业证书,并经鉴定思想品德符合要求,由高职院校代表学生向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院校申请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同时由高职院校代表学生向主考院校申请授予学士学位。“专接本”制度是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与自学考试本科接读的产物,是对传统自学考试的延伸和完善,也是对现有高职教育探索与创新。

二、江苏省“专接本”制度产生工作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求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江苏省“专接本”制度实施的背景是江苏乃至全国对人才的较高层次需求与江苏高教人才培养现状产生了矛盾,因此亟需江苏省自考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的数据表明,200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但在江苏省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专科层次毕业生超过半壁江山。综合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1月公布的《2008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资料,截至2009年1月,江苏已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76所,专科毕业生22.75万人;本科院校44所,毕业生17.17万人。

在江苏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自学考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苏省自考自1983年开考以来,面向社会公开开考专业共120个,覆盖了文、理、工、农等10多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68个,专科专业52个。本、专科开考比例达到了1.3:1。累计已有1600万人次参加自考,共有48万余人取得了毕业证书。目前,江苏省在籍自考生超过了154万人,每年毕业生人数约3万人。2007年,江苏省自考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考试总规模达到164.8万人次,其中学历教育为89.3万人次,非学历证书考试75.5万人次,学历教育报考规模几乎占到了全国总规模的十分之一(9.33%)。江苏省自考被视为全国自考的“发动机”和“稳压器”,江苏省自考解决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数量的瓶颈制约,扭转了广大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求学困境。

正是有了江苏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才出现了今天的良好局面。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大厦中,自学考试是一个重要支柱。目前江苏省自学考试大军中,主力军是考取本科层次学历的自考生,另外为参加本科学历自考的专科层次考生。自考途径的开辟不但是广大考生的需求,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和谐的需要,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制度就是适应这种趋势的一种产物。

三、“专接本”制度的创新点

(一)自学考试制度创新

“专接本”制度是自学考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产物,是对自考制度的一种创新,是衔接本专科教育、改革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本专科资源优势、探索专科学校办本科教育的有效实践。

1. 社会需求促使自考制度要创新。

这些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逐渐增加,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日益扩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加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势在必行。在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口径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自学考试必须有所作为,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这促使自考制度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

2. 自学考试面临的环境要求自考制度创新。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教育手段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育飞快发展,高等教育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自学考试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困境面前,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创新和改革成为自考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新的形势,自考更要唱响改革创新的主旋律。比如,这些年来,学历教育方面,江苏省在做好社会大自考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完善“助学专业”、“专接本”等试点项目,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加快“在本科院校开展自考第二学历教育”等课题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工作,深入研究自考“按需所学,按需所考”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积极尝试与电大、网络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性的自考体系。非学历证书考试方面,江苏省坚持“走向市场,走向社会”,不断挖掘生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积极引进、开发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证书项目。主动加强与部门、行业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合作水平,拓宽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特色及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积极以试点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二)高职院校在自考中的角色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自学考试中,互动角色只有两个:本科院校和自考生。而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制度中,参与者变为三方:主考院校、高职院校、自考生。“专接本”工作首次将高职院校引入自考大家庭,并尝试让高职院校在主考院校的帮助下,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开展“专接本”工作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自考引入高职院校,不但可以保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也可以通过提高能力、提升学历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这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自考事业发展,是一件互惠共赢的事情。除此以外,自考事业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扩大人才出口,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十分有益。

高职院校开展“专接本”工作,在稳定生源、提高本校学生学历层次、锻炼师资队伍、积累高职院校办本科或者本科专业的经验等方面受益不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曾掀起过一轮“中专院校自发对接自考专科”的热潮。这股热潮促进了中专院校与江苏省自考的共同发展。那段时间,既是江苏省自考事业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江苏省中专院校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高职院校本身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和教学优势。借助自考“专接本”发展平台,依托主考院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经验,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本科助学工作,对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有效积累发展后劲等,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主考院校对高职院校师资进行的业务培训、集中辅导等,非常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积累本科办学经验。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环节中的创新

在自学考试建立之初,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难题。这主要体现在教、考分离的方式使考生几乎完全依赖教材,容易偏向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引导考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由于受条件制约,自学考试的实践性环节多数要依靠主考院校。许多主考院校在早期因校内实习实验条件有限,没有余力接受校外的工作,所以开考专业和设置课程都受到实践性环节问题的制约,普遍开考的是没有或只有很少实践性环节的专业,有些专业即使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因实践性环节的实施问题无法解决也不能开考。即便是已开考专业中的实践性环节,也是尽量简化,通常是以主考学校能承受为前提。

“专接本”工作的开展相对于社会自考而言,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课程环节上,“专接本”学生在与普通大专在校生共享专科学校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能借助于专科校与本科院校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与单个自考生与主考院校之间不同的“议价”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能更多地争取到主考院校的教学资源。在毕业论文环节上,“专接本”制度的一般做法是主考院校为“专接本”学生指派指导教师,同时高职院校为提高本校学生毕业论文通过率和良好率,通常会在本校“配套”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与社会自考学生相比,“专接本”学生主要在高职院校接受自考助学辅导,其优势是学习时间有保证,辅导师资有保障,监管主体多样化,而且学生与指导老师的关系更近,与老师的联系更多,他们获取的“道”、“业”更多,留下的“疑”、“惑”离心就越少。

四、“专接本”的工作实践

江苏省于2004年开始启动“专接本”制度试点工作,确定南京大学等十所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进行试点。经过5年多的摸索实践,目前江苏省“专接本”主考院校有27所“专接本”专业,共开设有48个,对接高职院校有76所,在校人数有12000余人。“专接本”主考院校、对接院校、在校人数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主考院校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2008年,只有2所高职院校对接该校“秘书学”专业,而2009年,已有7所高职院校对接该校的秘书学、英语、旅游管理3个自考专业。高职院校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该院只有65名“专接本”学生、3个“专接本”专业,而到2009年,该院已有540余名“专接本”学生,涉及到审计学、秘书学、日语、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8个“专接本”专业。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试卷,“专接本”学生考试通过率比社会自考通过率平均提高近20个百分点,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审计学专业与商务管理专业“专接本”班学生,通过教师辅导、学生自学,参加2009年10月的自学考试(国家考试),每门课程通过率均明显高于社会自考通过率(如下图)。

实践证明,“专接本”的工作实践已经得到本专科院校的普遍关注、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以及考试机构的高度重视。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如此旺盛的社会需求,仅靠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力量是满足不了的。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经广泛调研后试点运作,到现在已经成为江苏省自学考试的一个亮点,“专接本”制度这个新生事物已经初步成型,势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当然,“专接本”这个新生事物最终命运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我们认为,江苏省自学考试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改革,做出新的探索,提出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这一做法,具有积极意义。在政府考试机构、主考院校、高职院校三方共同协作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专接本”与社会自考、“专接本”学生在校学习与专科生毕业步入社会、“专接本”学生过高期望值与不能确定的毕业率等多方面关系后,江苏省“专接本”就会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指南[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潘懋元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6).

[3]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1.

[4]乔丽娟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设计与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2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罗马共和国,控制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元老院 B.人民大会

C.执政官 D.保民官

2.被恩格斯称为“典型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拿破仑法典

C.古罗马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等级代表机构是()

A.参议院 B.枢密院

C.御前会议 D.三级会议

4.在英国最早确立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原则的文件是()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权利请愿书

5.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主要目标是()

A.限制王权 B.保障人权

C.普及选举权 D.提高工人工资

6.1791年的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该宪法的序言是(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7.法国总统选举实行的是()

A.相对多数制 B.二轮多数选举制

C.多轮多数选举权 D.比例代表制

8.直接选举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如()

A.美国总统的选举 B.英国上院议员的选举

C.法国参议员的选举 D.法国国民议会议员的选举

9.法国由派别政治逐渐演化为政党竞争并形成多党体制,是在()

A.法国大革命期间 B.拿破仑执政时期

C.第三共和国建立后 D.第五共和国建立后

10.在美国,众议院有权()

A.优先提出财政议案 B.批准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

本套试题共分4页,当前页是第1页-)

C.同意总统提名的高级官员 D.审理对总统的弹劾案

11.当代一些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大大增强的职能是()

A.立法职能

C.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 B.司法管辖职能 D.政治统治职能

12.在中世纪自治城市威尼斯,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是()

A.小议会

C.百人会 B.大议会 D.长老会议

13.在有些西方国家,检察机关与法院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如()

A.德国

C.美国

14.最早实行议会专员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C.英国 B.法国 D.瑞典 B.法国 D.意大利

15.在二元君主制政体中,掌握着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是()

A.君主

C.议会 B.政府首脑 D.内阁

16—20.阅读下面的新闻并按题号顺序做出选择。

2010年5月6日,英国举行了全国大选,选举选民按选区进行投票,每个选区产生议员。这次选举中首次引进了美式电视直播辩论,执政党与两个在野党的领袖举行了三场电视辩论。经过激烈角逐,三个政党都没有获得18议席,最后,获得议席最多的19与自由民主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于是,16.A.贵族院

C.上议院

17.A.一名

C.三名

18.A.三分之二

C.半数

19.A.社会党

C.工党

20.A.总统

C.议长 B.下议院()D.众议院 B.两名()D.若干名 B.过半数()D.相对多数 B.社会民主党()D.保守党 B.国家主席()D.国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自治机关包括()

A.市经理

C.宪法法院 B.城市议会 D.城市法庭

本套试题共分4页,当前页是第2页-

E.城市税收和财政系统

22.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的显著变化有()

A.议会权力不断上升

C.行政权力不断扩大

E.司法权力趋于独立

23.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普遍原则

C.平等原则

E.自由选举原则

24.西方国家政党普遍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政治纲领

B.明确的政治目标

C.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D.各级组织之间存在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E.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25.美国总统的办事机构主要有()

A.白宫办公厅

C.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E.国家安全委员会

26.英国的刑事法院系统包括()

A.治安法院

C.皇家法院

E.上议院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7.地域代表制

28.多党制

29.总统制

30.司法独立原则

31.行政裁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2.简述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

33.简述分权制衡的含义。

34.简述美国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

35.简述美国独立管制机构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题12分)

36.试论西方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2分)

本套试题共分4页,当前页是第3页-B.行政权力不断下降 D.议会权力不断下降 B.秘密投票原则 D.选举公开原则 B.国务院 D.中央情报局 B.郡法院 D.刑事上诉法院

37.阅读下面的三则新闻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经济刺激方案最终通过生效

【消息一】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奥巴马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核心内容达成了协议,该计划最终将耗资7870亿美元。

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多次呼吁国会议员以大局为重,尽快放行他提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众议院于1月28日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是,参议院迟至2月10日才通过了一个8380亿美元的方案。随后,参众两院于10日晚上开始就上述两个版本的经济刺激方案展开磋商,以图消除分歧。经过反复争吵,各方最终达成了妥协,形成了两院一致的最终文本,同时保留了两个版本中的主要内容。

【消息二】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指出,这是美国迈向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参众两院周五分别对经过妥协达成一致的经济刺激计划进行表决,当天下午众议院先以246票对183票通过。参议院过后也在深夜以60票对38票批准了这个方案,几乎所有共和党参议员都投了反对票,不过仍有3人投票支持这个经济刺激计划。

尽管这个方案的开支总额也低于奥巴马提出的计划,但这仍标志着奥巴马上任后的一大胜利。

【消息三】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振兴计划”正式生效。计划涉及的7870亿美元中,35%将用于减税,65%用于增加政府投资。奥巴马经济团队预测,这项振兴计划可保住或创造300至400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白宫当日还宣布将建立一个“复苏计划”网站,定期公布经济刺激计划的开支情

况,以便公众监督政府的开支,并随时提出评论和疑问。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新闻案例,说明美国总统、国会两院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中的权力。

(2)试分析美国国会对政府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审议的程序。

(3)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审议过程中可以看出美国两党制的哪些特点?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3

入选理由 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以及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 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改革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办法。办学定位明确及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各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招生办法。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建立健全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4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的国家考试, 是以个人自学, 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从本质上来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它是由考试和教育相结合的, 从考试来看, 它是大规模、大范围、社会性和目标参照性的一种国家级学历水平的考试;从教育来看, 它是开放性、灵活性的一种社会教育, 具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多种性质。

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因为它不需要以固定的学校作为自己惟一存在的形式;它又不属于那种“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办学模式, 它是属于正规的教育, 它的考试是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教育目标的标准来进行的, 如果通过了它的考试是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的;它并不属于一般的自学, 因为它的考试必须按照国家考试部门制定的计划和大纲来进行, 并要通过国家级的考试来检验学历水平的。它是与以前存在的各种社会教育都不相同的, 它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它的新异处就在于——“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单纯的考试不是教育形式, 一般的自学和社会办学虽然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但它们在社会中早已存在, 并不属于这里所说的自学考试教育, 只有把自学和社会办学纳入自学考试系统, 从而使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结合起来, 才真正能成为高等自学考试教育, 所以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它是一种特殊的, 唯一的, 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教育。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特点

2.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科考试, 不存在限制参加学习或考试的人数。同时, 考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自主的安排学习过程, 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2.2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 不用参加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不要参加入学考试, 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 考生只要参加单科的考试, 合格一门, 就发一门的合格证书, 等考生所有科目都合格后, 就能获得国家级颁发的学历证书。这是一种很自由、很自主的考试。

2.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会受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种族以及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属于全开放式的教育, 只要你想学习, 你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自学考试对应考者没有学历限制, 自学考试的学习和考试不会有人数限制。自学考试只有课程的认定考试, 通过一门课程, 就发一门合格证。

2.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自学为主, 所有的考生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学习过程, 并参加各门考试

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为主, 考生也可以自由的参加其他社会培训力量或主考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班的学习。自学考试采取分课的考试、学分的累积, 最后获取文凭的方式, 不会受学期、学年制度的限制。

2.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费用低廉

自学考试如果只是自学的话, 只要缴纳考试费和教材费, 考试费是以每科来算的, 整个的费用都很低。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如何通过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寻求更大的发展

二十几年过去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作为高等教育形式的一种, 在发展的初期和前期都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么多年来, 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法来治国、以市场经济为原则都已经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经济的每个领域中。其它高等教育形式都通过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自学考试面对新的形势将是一种挑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初期, 以它“开放性、灵活性、广泛性、经济性”的特点和严格的质量管理, 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结合,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对口人才, 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的自学爱好者的青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果。时过境迁, 目前自学考试的以上特点和优势已不明显。近年来由于假证、代考的现象比较严重, 自学考试文凭的含金量也随着降低, 直接影响了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的报名率逐年下降, 就连大多数以自学考试辅导班起家的民办高校, 都纷纷放弃自学考试, 搞其它类型高等教育去了, 自学考试形势不能不说是当前的一种挑战。针对自学考试当前的形势, 教育部门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制定出了一套对应的措施, 同时扫除了各地自学考试出现的不良歪风, 端正了考生的态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 考试功能和服务范围还要更大的拓展, 除了承担传统的自学考试外, 还要大力发展那些非学历证书考试的项目, 要让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考试相结合的考试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主动适应劳动准入制度和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动适应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它发展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 要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国际性教育考试。还要不断提升自学考试的质量, 扩大服务面向, 完善自学考试的管理结构, 从根本上把自学考试提升到国际水平, 重新赢得了社会和大众的欢迎, 为多种形式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如何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寻求发展, 这是自考工作者都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自学考试,性质,特点,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评价机制的改革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 (4) :150-152.

[2]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华夏出版社, 1988:150.

日本教育考试制度 篇5

现在日本实行的是6,3,3,4,5体制。也就是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学院(研究生院)教育5年,修士(硕士)课程2年,博士课程5年(包括修士前期课程2年,博士后期课程3年)。

2,系统的教育体系

日本的教育从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修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教育,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育体系。除上述学校外,属于中等教育类的学校,还有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还有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以及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特殊教育也是日本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盲聋哑学校,养护学校等。日本学校教育除全日制之外,还开设了通信制学校,如通信制高中,通信制短大,通信制大学,通信制大学院(研究生院)。总而言之,日本的学校教育,既有全日制学校,又有通信制学校;既有普通学校,又有以盲聋哑人为对象的特殊学校。

3,国立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并举。

4,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

5,与众不同的每年3月毕业和4月始业的学校运行制度。

(二)日本教育情况

据日本文部最新统计,日本现共有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63600所,在学人数21942875人,教员数1732269人,职员数447251人。其中,幼儿园14527所,在园人数为1778286人;小学校24188所,在校生人数为7500317人;初中11220所,在校生人数4243762人;高中5481所,在校生人数4211826人;中等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为236人;盲人学校71所,在校生人数为4172人;聋人学校107所,在校人数为6824人;养护学校810所,在校生人数为77818人;高等专门学校(大专)62所,在校生人数为56436人;短期大学585所,在校生人数为377852人;大学622所,在校生人数为2701104人;大学院(研究生院)462所,在校生人数为191125人。通信制学校:高中生104所,在校生人数为171012人;短期大学生10所,在校生人数为31868人;大学18所,在校生人数为216687人;大学院(研究生院)4所,在校生人数为368人。

二,留学政策

(一)概况

日本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中国隋唐朝时期,就已经向中国洛阳和长安派遣了大批留学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现代教育兴起,各大学和各类学校开始正式接受外国留学生。鲁迅,周恩来等都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日本的优秀代表。到了日本的经济高度发展,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后,抱着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愿望到日本来留学的各国青年越来越多。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提出“发展10万留学生计划”,是日本留学生政策的重要体现。日本政府在文部省,法务省和外务省都有相应的管理留学生事务的部门,与之相对应的隶属文部省管辖的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作为留学生具体管理部门。日本政府基于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往来和国际关系,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互派留学生,并制定了一整套互派留学生制度。

(二)日本接受海外留学生政策

日本接受外国人留学生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留学前:

(1)通过日本驻外国大使馆向希望来日本留学的人提供留学情报信息;

(2)通过考试招收日本政府提供奖学金的国费留学生;

(3)对已经取得日本国入国签证的留学生,在赴日之前,对其进行入学教育;

(4)与外国政府合作(指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乌孜别克斯坦),接受其向日本派遣的留学生;

(5)为积极推进海外的日本语教育,通过国际交流基金,向国外派遣日本语专家,寄赠日本语教材,在海外举办日本语能力考试等。

2,在日本留学期间

日本文部省通过地方自治体和民间团体,对正在日本留学的各国留学生进行支援。

3,留学生学成归国后

在日本外务省主持下,日本政府对各国留日学生归国后,实施援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编辑各国各地区留日归国学生名册。

(2)对留日归国学生会或同学会等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和事业,给予支援。

(3)举办各种讲演会,为留日归国学生提供发表留日时期所取得的成果的机会。

(4)通过国际交流基金组织,向留日归国学生组织提供经费援助。

(5)聘请留日学生人数多的东南亚,中国,韩国的已经归国的留日学生,再次让他们短期来日本,向他们提供再认识日本现状的机会。

三,招收留学生工作

现在在日本学习的来自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总数为51300人。其中,除8250人是国费留学生外,其余都自费留学生。在51300留日学生中,约90%是来自亚洲国家,而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所占比例最高,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约占53%,韩国约占23%,其他各国所占比例相对来说就少多了。如中南美地区仅占1.7%。

(一)日本招收留学生方法

1,报名条件:

除日本文部省规定,报考日本各类大学的资格为年满18岁以上具有以上学历之外,对于留学生来说,则要求通过[日本语能力考试],达到1级水平,并要参加日本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组织实施的[私费外国人留学生统一考试]取得及格成绩。申请人还要具有经费支付能力。

2,招生方法: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前些时在出席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合格人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刘延东指出,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和重要社会制度。

刘延东强调,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是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是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考试方面的突出问题。高考是我国重大的社会公平制度,要加快研究制定高考改革总体方案,重点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规范考试程序,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多样化的录取方式,增加考生选择机会,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保障公平公正,形成不拘一格选英才的良好局面。要指导地方和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确保改革的科学、协调、渐进和有序。要加强政策宣传,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引导社会各界理性认识和期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刘延东希望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考试制度作出积极贡献。(逸 敏 新华社 2012年7月20日)

教育部出台文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健全民办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社会力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独立举办、合作举办等形式兴办民办学校(含其他教育机构),拓宽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参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渠道。允许境内外资金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外资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境外一方依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参与合作办学。鼓励民间资金与我国境内学校合作,参与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举办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境外资金的比例应低于50%。

《意见》强调,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开展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政府资助等扶持政策重要依据,不断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将检查、督导、评估作为规范民办教育的重要手段。(焦 新 《中国教育报》 2012年6月29日)

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

教育部近日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學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征求意见稿提出,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县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订、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撤并后学生需要寄宿的地方,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根据征求意见稿,省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是否制定专项规划、调整是否合理、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工作程序是否完善、村小和教学点建设是否合格等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宗 河 新华网 2012年7月23日)

上海首发中小学生“学业体检报告”

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日前共同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学业水平达成度指数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分别有99%、99.7%的学生达到三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分别有96%、97%、93%、91%的学生达到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从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看,学业成绩与学习自信心、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总体上看,上海学生学习动力较强,学生对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良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一定的水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小,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环境不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测试结果也暴露了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无论是小学四年级还是初中九年级,学生们普遍感到学业压力较大,而且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差异。数据表明,连续几年,学业压力没有显著变化,学业负担问题还没有根本缓解。

据了解,“绿色指标”从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等十个方面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份“学业体检报告”将直接影响上海教育管理科学性和以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成为全国第一份省级政府推出的学业质量报告。(沈祖芸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2年7月2日)

四川拟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

日前,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草案代拟稿)》,并在网上征求市民意见。根据草案,该省将逐步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根据草案,该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不收学费、杂费,逐步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教科书应当在国家和省级审定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定,不得强迫学校、教师、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及报刊,鼓励学校使用循环教科书。

学校不得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将各种竞赛、获奖、证书作为入学条件和编班依据。学校应出资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服务或者参加商业性活动。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草案还规定,学校应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不超过6小时,初中学生不超过7小时。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擅自要求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课。上级部门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学科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或者考核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单一标准。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同时,学校体育设施应当在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社会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应当向中小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王 丹 李媛莉 《华西都市报》 2012年7月17日)

杭州奖励企业接纳中职生实习 标准为人均每月200元

杭州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企业上岗实习期间每月应获得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50%的实习生活补贴,同级财政根据企业实际接纳上岗实习且实习时间累计1个月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按人均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并根据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用于改善学生实习条件。财政承担部分所需经费列入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度预算,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此标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由学校统一支付给企业。

据悉,为强化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杭州市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作机制。(朱振岳 《中国教育报》 2012年6月28日)

600辆“大鼻子”校车将覆盖青岛农村中小学校

6月27日,首批180辆橙黄色“大鼻子”校车,开始行驶在青岛市平度、莱西、胶州、城阳等县区农村的道路上,农村学生第一次坐上了安全舒适、宽敞明亮的“大鼻子”校车,欢声笑语洒满车厢。此次平度市共运行校车线路158条,设置乘车站点379个,可解决76所农村小学4169名学生的安全乘车问题。平度市教体局还专门制作了学生信息卡,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信息,确保学校和家长随时联系。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校车内放置了卡通化的校车线路牌、清洁工具,除可播放小朋友喜欢的影视剧及儿歌外,还设立“爱心百宝箱”,内有雨伞、花露水、创可贴、晕车药及学习用品等用具,以备不时之需,为学生营造温馨的乘车环境。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 篇7

一、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弊端

虽然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高职院校还一度执行应试教育,很多学生考试都是为了拿到文凭,拿到了文凭在实际面试中却不能够过关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能力不高造成,加上考试内容的陈旧、考试方法的单一性更造成了他们能力的欠缺。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学生专升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课堂教学缺乏特色,造成了高职院校没有突出的特色之处。

(二)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是高职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习的学生通常拥有进入劳务市场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高职院校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高职院校以突出技能、技术为主要目的。因此,高职院校考试应该以突出技能为主,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怎么做。此外,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是大众化教育的要求以及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高职院校将以扩大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主题,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的,因此考试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的,且设置人才输送的新渠道。由此应该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一些考核制度,确定考试内容。

二、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方法

(一)改变教师的考试观念

教师的考试观念也就是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很多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准则,而以往很多不合理、陈旧的考试制度依旧沿袭至今,几乎每个教师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即优秀与否主要看学生的成绩好不好。由此导致学生一味追求成绩,即使是过60分及格线也是十分庆幸,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个性发展,这种观念是有悖于当代教育发展形势的,为此应该改变教师的陈旧落后意识。考试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考试制度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更新考试观念,尤其应该注重高职教育的特征,把培养高技术人才作为己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改变考试分数的衡量制度。这种做法使得教师的观念有所改变,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化、互动化,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会消除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再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这是教与学的观念更新,也是考试制度的变革前提。

(二)改革考试方法

当下,高职院校的考试形式仍旧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单一化是考试的主要形式,这种单一化的考试形式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知识水准, 特别是不能够预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有时候分数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比分数低的学生能力水平差,单单从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比如:写作课程的考核,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今后的就业中,记叙文、议论文等是最常用的体裁,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间商业往来的增多,商业广告、产品介绍、策划文案等应用文体裁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如果考试出一份作文试卷,考一种体裁,老师可能阅卷比较容易。

(三)改革考试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考试内容应该以实用、应用等特点为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性。在涉及到考试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实际相吻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忌呆滞、死板。一是高职院校改革考试内容应该与所学教材相互结合。改革考试内容应该建立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之上,涉及到考试内容方面与之对应的改革要紧密结合,忌出现考试和改革内容不符的现象。考试制度改革主要关系到教材、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该对于教材加大改革的力度,这是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二是高职院校改革考试内容应该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职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获得资格的证明。为此,学校应该大力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的证书,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对自身有帮助的其它证书。此外,应该通过改革和培养等方式,慢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等级,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考试内容改革也应该是向着职业方向靠拢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存在很多弊端,这些弊端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被动考试的心理。为此,高职院校教育必须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改革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考试制度,最终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摘要:考试制度改革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试制度改革是总结了所有有效的经验,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理念。考试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风气,因此,教育教学中的考试制度改革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考试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省人事厅考试中心刘彦平.考试的多样化功能[N].安徽日报,2000.

[2]衡阳财校校长邱兴和.加快教学改革突出素质教育[N].中国财经报,2000.

[3]邹卓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2.

[4]吴宁.阶段性考试与现行考试评价系统[D].首都师范大学,2002.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8

一、大学教育的特点

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师生围绕教材,通过课堂进行有效传递,这样课堂教育就成为了大学教育最根本的途径。然而大学教育还有着与以往高中教育不同的特点。

1. 课堂上有着更加和谐的师生互动。

从课堂形式上看,教学课程中无非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以往教育不同的是,大学教学更加注重人-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纯地传递信息流。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必然交织着人际间的情感波动和相互作用,所以大学课堂更加注重融洽的授课环境,着眼于使得师生处于民主、平等前提下的相互交流。

2. 教学侧重开启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分离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中间有一种控制与被控制、决定与被决定、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高中学生们习惯于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被动记下,到考试的时候只要记住了教师上课时候强调的重点就能够及格。而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只是发挥着引导作用,他们只是告诉你怎么做才能知道答案,但是不会告诉你答案是什么。课堂上不再出现明显标示的需要记忆部分,而是希望通过这堂课程的讲授能够开启你的思维,引发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对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划出重点感到不适和焦灼,这其实是没有对以往学习过程进行调整。高校学生应该主动适应这种方式的改变,同时反映到考试内容上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考点出现,试卷内容和形式都会灵活变化,有利于把学生从鼓噪的背诵概念理论中解放出来,达到开启他们思维的目的。

3. 课程形式的灵活多样。

高等教育的很多课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的讲授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甚至于出现了

联立(4)(5)(6)(7)(8)(9)可得

第(3)问的答案就该是:由于带电粒子沿磁场的左边界作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再次进入电场。所以如果要回答第(3)问的时间,则这时间就是无限长。

不知专家组在给出答案时是如何考虑的,他们在没有说明确定情况,就认定带电粒子运动到磁场左边界后只会继续侧重实践的课程设计。比如笔者所讲授的《现代仪器分析》,除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外,课程的设计上偏重于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而涉及工程学方面的原理等内容则为了解内容。所以针对这样的考试内容,就不能单纯地以概念和原理为考试重点,而应该引入操作环节,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目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考试形式较单一,以分数定优劣。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试方式大多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只是考核学生是否记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的方法是有失偏颇的。

2. 单个任课教师命题为主,人为影响较大。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往往是任课教师一手包办考试的组织与阅卷,这其中人为因素对考试的影响。出题教师只是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有关资料来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的通盘考虑。有些教师出的题基本上是自己所讲的内容,所以导致学生们产生投机思想,平时不用听讲,只要把教师的讲课课件熟记于心就好了,长期以往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3. 缺乏规范性的批卷制度。

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往往单独将自己的任课班级试卷单独批阅,虽然也有一些学校要求集中批阅,流水作业,往往流于形式。学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任课教师在批阅中随意性较大,人情分现象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灵活机动的改革考试制度。

将以往单一的记忆型考核即卷面考试进行改革,根据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能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核制度,做到既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况,又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2)针对课程特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对有些专业课,可以采取口头答辩、演讲与卷面笔试同时进行的考核方式。对于一些专业课,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和测试能力占60%,卷面笔试占40%,这样才能更准确客观地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把两项相加作为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笔者曾经对“实验室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考核做了如上的改革,受到了学生和其他代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总之,高等教育的考核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及时的调整,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

做匀速圆周运动,却忽略了可能沿磁场左边界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不妥当的。如此导致不少优秀学生(尤其是参加过奥赛辅导的学生)产生了疑惑,当然也给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处理的难点。

因此,建议将所给答案作为第一标准答案,或者补充说明粒子一定再次进入电场。笔者认为,高考试题及答案应准确、科学、力避差错(哪怕是细微的不足),否则将给考生带来巨大的伤害。

摘要: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是目前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检测手段,加强对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9

现行考试制度在这里主要是指高考和中考, 以及随中、高考的导向所左右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各种阶段性和临时性考试、测评, 核心是中、高考。中国的考试制度不仅仅是个考试问题, 它还捆绑着一个招生录取的硬任务, 附带了严重的功利性;它还直接关乎一个行政权力和资源支配权的问题, 即附加了沉重的权位性和政治性, 其实这才是最主要的。所以, 现行考试制度本质上不是一个教育问题, 而是一个官僚权利的竞技场, 是应试教育制度产生和恶化的本源。细分起来, 中国的现行考试制度 (就语文教育角度来说) 有如下特点:

1.1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众多对象中甄别、挑选一小部分进入更高一级学校, 本质上是一种“尖子生”竞争淘汰制

虽然现在表面上看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学校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招生规模也扩大了很多, 但是党政和教育部门考核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却也是越来越抬高的:早期是考核专科以上达线率, 中期是第一考核本科第二考核专科达线率, 现在是第一考核一本第二考核二本达线率。而一般的学校的达线人数大致只有入学总人数的10—20%。所以这实际上是考核尖子生的训练程度。这种政府性的考核标准实际上对教育尤其是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拔尖”、片面追求所谓“名牌”“重点”起到了极大的“政府性”的错误推动和导向作用, 进一步加剧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遗风俗念。这反过来又给学校、教师、学生巨大的应试压力, 从而使教育变成了纯粹的应试学习, 使应试学习变成了残酷的“拔尖”竞争和淘汰格斗。

1.2非关乎升学录取的考试 (比如一、二年级及小学的年度统考等等) 受此导向的支配, 也同样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应试竞争

首先, 这类考试是为升学考试打基础的, 即为了使初、高中毕业班的在升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所谓“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其次, 考核制度要统一, 统一于“升学率”的政治目标之下。教育行政领导自然要用跟升学考试一样的形式和标准来考核其他所有非初、高中毕业班的任课教师的教育质量。具体核算方法大体上是:“优秀率”——对应尖子生水平——所占的权重是30—40%, “及格率”——对应“二本”或“普高”学生水平——的权重为30—40%, “平均分”所占的权重为20—30%。

所以, 教育行政部门举行一切考试都是为了取得突出的所谓的“升学率”成绩, 本质上是构建一种“尖子生”应试竞争 (或曰非“尖子生”淘汰) 制度。

1.3问题和分数等级划分极端细小、精微

一般考卷满分是150, 其中的题目和分值都划分得极其细小、精微, 答案考查“要点”更是无限细化, 每一个具体的小题的得分都可以精确到1分甚至0.5, 作文得分之差也可以精确到1分。所以, 150分的试题实际上就是150个到300个考查点、得分点。总之, 考生之间任何一点细微的不同答法都会得到不同的分数;或者说即使考生水平相当发挥相当但分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别。

1.4试题绝大多数考查的实际上是极端艰难晦涩的技巧性的思维, 具有极强的数理化 (非“化学”之化) 、解析化、格式化、求全化、臆想化倾向

数理化——即规定语文这种主观思想感情性的答案也必须是唯一的、指定性的。

解析化——即思考解答过程必须像解析几何或解剖生物体那样精细、彻底。

格式化——即要求答案必须包含制卷者和评卷者所喜好的几种形式、几个步骤或几个方面。

求全化——即要求思想情感的表达必须做到福尔摩斯断案或者专家心理分析那样周全、尽举、真正的“万无一失”, 即缺一不可。

臆想化——即制卷者在材料并没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要求考生的答案必须符合指定的答案或必须具足指定的要点。

1.5考试结果对学生具有决定终生的作用, 并且还是“一次决定终生”的

虽然历届生可以参加高考, 但是每年却仅有一次机会;另外就是以上1.1所述因素。所以相比于发达国家同时可以参加多次考试、报考多所学校的先进体制来说, 还是属于“一次性”的、“唯一性”的。

2.现行考试制度对语文教育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分析我们就已经大体清楚了现行考试制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和精神, 必然对语文教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 “体制决定行为”, 教育体制尤其如此——考试制度直接决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向和方法, 尤其是中国这种与党政和教育行政的“政绩”、教师的前途和学生的命运直接挂钩的政治色彩极强的考试和考核制度, 其决定作用更是深刻、彻底和不可动摇的。具体分析如下。

2.1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为了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而是为了职业前途而“挣分” (考高分) 。

2.2语文教育不是为了下一代语文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是学校、教师为了保护由成绩考核所决定的职业权利而进行的生存竞争。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有:

语文=分数=命运

这样, 语文就成了功利场上的赌牌, 语文教育和学习就是赌技的训练, 考试就是孤注一掷的赌博。现实与调查证明,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很低, 当代青少年极其缺乏语文修养, 正统文化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滑向功利化、符号化和边缘化。

2.3语文考题极端细微化、分离化完全是以方便官方单纯以分取人为目的而制定的, 严重肢解和歪曲了语文教育的神圣实质。

众所周知, 语文教育是以人文性为内容以工具性为形式的特殊学科, 内容决定形式, 所以它的本质是人文性的。在各个学科中数它的人文性最强, 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其人文性的地位又尤为突出。所谓人文性是指, 语文是跟人的精神、信念、价值观等构成有机统一体的, 具有有机性、整体性、精神性、抽象性的特点。从语文考试指挥棒所指到语文教育的方式再到语文学习的过程, 都要遵循这一特点。可是官方现在为了一个错误的目的人为地、强行地将语文考题拆分为几百个散点, 极端细化和定格化, 严重违背语文的本质特点, 空前地架空了语文的精神性和人文性, 直接导致语文教育的苍白、枯燥、艰涩, 直接导致青少年学生人格修养的缺失和沦丧, 把语文教育以及下一代的精神引向了一个可怕的歧途。

2.4语文考题的极端技巧化、格式化、数字化直接葬送了语文教育和文化传统

语文考题及其答案标准迫使学生解题必须高度注重技巧化、格式化、数字化, 而实质上语文材料最终又没有也不可能有严密的数理逻辑, 更多是作者一种抽象的、模糊的主观意识, 这就导致学生解题时总是高度紧张, 如同走高空钢丝, 必须小心揣测、诚惶诚恐, 稍有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

2.5考试制度对学生命运的“一次性”决定作用彻底毁灭了语文学科最后一点人文气息

在以升学考试作为“最终的”和“唯一”的目标的教育体制下, 学习的成败是以考试结果作为一切以及根本的评价标准的, 这样一来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就永远品尝不到成功。然而语文又不同于别的学科, 语文水平的提高跟人的精神品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文学即人学”, 学习的进步就是人的进步, 学习的成功就是人的成功。而这种永远“没有成功”的考试制度就使教育者和学习者自然地割裂语文的内容 (人文精神) 和语文是形式 (文本知识) , 并完全抛弃“人文精神”这一本质, 一味奔向“文本知识和技能”的深潭, 成为“死书”和“机技性知识”的奴隶 (或曰“机器人”) 。这种永远“没有成功”的考试制度还使学习者从步入学校之门起就压力无穷, 而且无论怎样学总是不好的, 失败的。

3.结语

总之, 什么缺点都可以讲, 就是不能讲体制的缺点;什么地位都可以变, 就是不能变领导地位。体制既不错, 就是广大群众的错了;领导既不可变, 就让员工承担后果——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现行考试制度本质上不是一个教育问题, 而是政治权利问题;是应试教育制度的本源。语文考试过分的技巧化、格式化、数字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精神人格的缺失和沦丧, 直接摧毁了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

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 篇10

1 各省卫生厅对各卫校毕业生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在国家推行医学执业资格统一考试之前,各省卫生厅每年都对各卫校毕业生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并根据统一考试成绩排出各卫校名次。目的是促使各卫校严把教学质量关。全省统考对毕业生质量监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省卫生厅成为各卫校办学质量的“守门人”。但这种监控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监测与评估,它侧重于对学校整体质量的把关,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对毕业生逐一进行检测。在卫生厅把握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只要学生获得毕业证就有从业资格。

2 国家推行医学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推行了医学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因此,各省卫生厅陆续取消了全省统一考试。卫校毕业生是否有资格上岗,就看其是否通过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考试。通过者有执业资格,也就是真正合格的毕业生,否则,即使取得毕业证,也没有上岗资格。由于国家实行了医学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这种在卫生厅领导下进行的国家级考试就成为最高级别的考试,是判定卫校毕业生能否上岗的最终标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开始行使对毕业生逐一检测的职能。这种检测只注重对个人准入把关,而无法对学校整体质量进行把关。这主要与考试报名规定有关。

按照当时的报考规定,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要在医院护师指导下工作一年后才可凭毕业证在所工作的医院统一报名,并由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参加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举办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而各卫校的护生毕业后,四处就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其考试结果只有护士自己和其所在医院知道,其毕业学校则无从知晓。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各卫校无法得到。

显然,当时的报考规定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1)毕业生只有毕业证而没有执业资格证,难以就业,当年就业率较低,没办法达到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要求的就业率。即便就业了,较低的待遇也不利于调动毕业生工作积极性。(2)取消省考实行国考,各卫校没有权威的教育质量评判标准和监控机制。(3)学校教学质量没有权威性的评判机构来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认可。可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最初的报考规定,不仅不利于护生就业,而且忽视了对卫校毕业生整体质量的监控,使卫校的办学质量无人监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招生并轨和高中、大学扩招后,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上中专,致使卫校生源质量下降。而各卫校为了生存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由于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最终的录取分数线失去了选拔的意义,结果是不论初中毕业生成绩如何都可以被录取,进入中专学习。只要交足了学费,不论有多少门课程不及格,也不论其补考是否及格,一样升级并毕业。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一些有识之士无不担忧毕业生的质量对其今后工作的影响。

3 国家医学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

从2009年开始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当年在学校统一报名,由卫校主管机构,即卫生厅统一组织参加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举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后,学生毕业时有可能同时取得毕业证与护士执业资格证,可持“双证”上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由省卫生厅统一领导,各地(市)卫生局统一组织考试,考生成绩由省卫生厅下发到各地(市)卫生局,再由各地(市)卫生局发到卫校,最后由学校通知学生。卫生局作为卫校的主管部门可依照卫校当年参加考试学生的通过率来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主管部门的评估与督导,必将促使学校控制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可以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得“双证”,有利于其就业。同时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质量高,学校声誉好;学校声誉好,报考学生多;报考学生多,学校招生选择的机会多,生源质量好;生源质量好,有利于教学和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用爱心传递真情下一篇:生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