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监理

2024-05-03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监理(精选十篇)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监理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模板技术应运而生, 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94年建设部提出了在建筑业中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 其中就包括新型模板应用技术, 至此, 建筑模板技术在建筑业中被广泛推广。建筑模板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增长施工效益, 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最重要的作用是弥补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足, 加快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且成效显著。近年来, 我国研制成功了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并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此我国建筑工程模板技术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1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概述

20世纪70年代, 我国建设部提出了“以钢代木”的新技术政策, 在该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模板技术逐渐由散支散拆木模板和定型木模块转化为新型模板技术, 模板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 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 建筑结构也由砖混结构转化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因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较好的整体性, 较强的抗震性以及较少的钢用量等特点而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建筑业中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模板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模板技术不断创新, 以新代旧的新形势, 在我国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下, 各种新型模板技术应运而生, 并分别针对竖向和水平结构构件施工特点及工艺要求研发了工具式模板和永久式模板。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模板技术逐步朝着标准化、多样化、商品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模板施工是混凝土成型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其施工目的是保证工程结构及构件的形状及尺寸, 并确保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因此要求模板首先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足够的稳定性且便于安装和拆除, 另外还需具有表面光滑整齐且拼接缝严密不漏浆等特点。高层建筑中的模板施工要求更多, 更为复杂, 因此要对模板施工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 模式工程施工基本技术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为了降低工程的成本, 以及缩短施工进度, 在模板工程施工中, 必须满足四点技术要求:其一是模板施工中必须充分保障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其他构件的尺寸和位置, 也就是说模板的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其二是模板必须具备一定强度和稳定度, 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以及侧向的压力,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 避免模板所承受的压力处于极限状态之下。其三模板的构造尽可能简单, 便于装拆, 并符合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要求;其四是模板的连接处必须紧密, 在接缝处必须采取加密措施, 如果出现接缝不严密, 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保证接缝处不出现漏浆等现象。

2.2 模板配制技术

模板的配制必须根据图纸的尺寸, 对于结构形体相对简单的构件, 其模板配可直接根据施工图纸来配置。对于模板、横档及楞木的断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支撑系统的配制, 可查表或者按规范进行选择。而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构件, 比如楼梯等, 配制模板通常采取方大洋的方法。所谓放大样, 指的是根据结构图纸, 在地面上画出结构构件的实体形状, 然后测量出各个部分模板的准确尺寸, 然后制定模板。然而对于结构特别复杂的构件, 放大样方法显得十分繁琐, 而且需要的场地比较大, 有的甚至很难直观画出, 这种情况可结合计算方法来进行模板的配制。

2.3 模板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序为:垫层模板→基础梁模板→构造柱模板→柱模板一墙板模板→圈梁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楼梯模板。

对于垫层模板而言, 其基础的高度不高, 但是体积很大, 安装模板前必须准确核实基础的中心线以及标高, 事先弹出轴线和四周边线, 根据边线尺寸将侧面模板对准, 并且在校正模板垂直度以及标高之后, 用支撑将模板固定, 用以维持模板的稳定度。模板安装完毕之后, 必须清扫杂物, 复查模板的尺寸、标高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基础梁模板而言, 基础梁底的土方经过压实后, 采用砖砌胎模, 并配置1:3水泥砂浆, 以利砼浇捣。一般而言, 基础梁的跨度较大并且梁宽较小时, 其外侧模板只需要拼装即可, 但是必须要在垫层上弹出梁两侧边线, 确保标高尺寸正确后, 利用支撑稳固。

在柱模板施工中, 由于柱的尺寸较小, 但是高度较高, 所以在安装模板前, 必须弹出交叉纵横线以及边线, 由两边与柱断面长边一样的板, 加两块柱断面短边尺寸的板, 拼装成组合定型模板。钉柱模时两块板相互接触处应加海绵条, 以防漏浆。柱模底部应开有清理模板内杂物的清除口, 模板外面加设柱箍箍牢, 柱箍间距45cm。柱模板安装时, 先搭设好井字形钢管架, 井字形钢管架横管与柱模外边必须预留空间, 距离以50mm为宜。如果两个柱在一个平面上, 必须校正柱模板的两头, 并在模板的上口中心线位置拉线来校正中间的模板, 用锤球校正垂直, 检查无误后, 用木楔塞紧, 将柱箍箍紧, 再用支撑钉牢固定。还要用水平撑及剪刀撑相互撑牢, 来保证柱子的准确位置。

对墙体模板而言, 一般采用两侧模板进行拼装。具体施工步骤如下:首先由基层中心线找出两侧墙体边线, 然后将侧模对准找出的边线, 并校正侧模板垂直度和标高无误后, 用斜撑和支撑钉牢稳固, 根据长、高尺寸确定间距加固穿心螺杆, 搭设钢管夹板架, 沿墙体两侧模板外留50mm左右空隙。用锤球校正墙体模板垂直, 用木楔上下塞紧, 再用斜撑钉牢固固定, 上口加设水平拉子固定, 用钢管桁架夹紧支撑, 以保证墙面垂直平整。梁的跨度较大而宽度一般不大, 所以梁模板必须由侧模、底模、夹木及支撑等四部分组成, 对于底模板、侧模板, 由18mm厚胶合板加木档拼装而成即可, 安装前, 必须在基层上弹出梁的中心线, 然后弹出边线, 根据边线确定侧模板, 并校正侧模板垂直度和标高无误后, 用斜撑和支撑钉牢稳固, 保证侧压力的稳定性及刚度。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检查, 复核各梁模板中心线位置是否正确, 底模安装时, 检查并调整标高, 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 钢管支承架要设斜撑, 避免因为模板不稳定而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如果梁的跨度超过4m甚至更多时, 确保梁模的跨度中间为拱形, 并且起拱的高度保持在梁的跨度1.5‰~3‰范围之内。

3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离不开模板工程的施工, 随着我国模板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 模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然而, 部分工程模板施工过于随意, 所以必须加强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 加强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3) :168-169.

[2]顾洪潮.建筑大模板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与财富, 2011, (2) :290-291.

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论文 篇2

一、在现代监理机制下,施工技术的管理

对于本工程,基础开挖困难大,礁石多而大,笔者是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监督力量,在监督过程中,作为监理人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确,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监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到位,对工作不够热心;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监理工作无法胜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问题。所以,应该对建筑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采取高度的重视,通过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监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同时也要对各种新型的施工工艺以及新型的施工材料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监理人员自身对施工技术的任务和态度决定了监理工作的状态和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项目资金的筹措等等。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行施工技术监督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施工中的各个项目采取的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核对,看是否有违规操作和错误操作的现象;其次,应该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进行监督和管理,从施工技术的全局把握,也就是指施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影响方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如果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是提倡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只要施工技术的最终效果表现在建筑工程上是良好的就是可以的。

二、建筑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刨新的关系

2.1二者相互促进

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否到标准,都能够用工程质量进行衡量。在工程监理过程当中,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必须要加强监理,这是因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工程质量上来看,监理单位加强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相关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效率与效益,作为建筑行业来说,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时间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施工技术的创新一定会给工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及时间的付出,这样就会使工程的进度得到加快,在建筑行业及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中,施工技术的促进与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技术监督是具有一定参照标准和要求的,当实际的施工技术与规定的操作技术不符的时候,监理人员就会对施工技术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技术存在问题,那么就会立即停止该技术的应用,并建议采用正规的、正确的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工程之中,这样也就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准;如果发现施工技术虽然与参照标准不一致,但其效果更好,而且对工程质量等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也能节省施工的时间,那么,对于监理人员来说,他们就掌握了一种新的施工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让建筑工会曾监理单位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2二者共同发展

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立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施工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会让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都跟着发生变化和创新,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高的单位就是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通过他们的监督和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不得不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身。同时,建筑监理单位也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中得到了自身的相应的提高。掌握了更高的施工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掌握了更好的施工监督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了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建筑工程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

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在现代化的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必然会采用混凝土。因此而言在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的高低十分重要,其对于整体工程结构的质量和整体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方法逐渐的涌现了出来,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式提供了新的施工模式,也为工程施工结构提出了新的方式。尤其是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随着新技术的引进更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施工进度、效率和质量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与完善。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概述

1.1概念

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在地基基础上部且具备着承重,担负和传递工程结构中的所有上部荷载的结构方式被我们普遍的称之为主体结构工程。主体工程的存在有助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得到维持、稳定和安全合理的进行,也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和完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完整的结构体系通常都是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和地基结构两个重要部分构成的。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重点和使用安全都是以主体结构质量和性能为标准继续拧分析的,它也是整个建筑工程可靠性、耐久性得以发挥的关键环节[1]。

1.2主体结构的功能

一般而言,一个主体结构的主要功能都具有着:首先,建筑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结构,且具备着与其他各个工程环节相互关联的作用。其次,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其具备着一定的协调性,对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再次,同时就目前的工程项目而言,其在施工中主体结构会产生相对于结构荷载方面的荷载要求,这一部分荷载也是由主体工程自我承担的,这就使得主体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支撑架的作用。第四,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主体结构对于维护整体性和建筑结构的全面荷载而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对于支撑其他结构和设备的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具备着一定的抗地震、抗风荷载等作用。

2.施工工艺

2.1施工顺序

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无论是任何工程项目都是一个整体而又系统化的工程模式,因此其本身就存在着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的要求。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其施工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来进行施工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其通常的施工要求和施工顺序都是以纵向方向为自下而上的施工模式,且横向方向按照各种建筑结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模式施工方法。如在施工中,按照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走向和周围环境要求进行施工等等[2]。

2.2施工准备

2.2.1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任何工程都离不开混凝土的配合,主体工程施工也不例外,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制定与选择。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进行综合全面的施工,进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能够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一般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更是要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书面交底工作,并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事项都要进行严格全面的交流,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都能够做到提前预防和解决要求。

2.2.2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和振动器的各种器具是提高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关键,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是通过相应的检测和维修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2.3安全措施

2.3.1一般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且需要严格的系好下额带。戴安全帽不系下额带视同违章,针对这些情况,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进行处理。视结构情况,在浇注前把安全网满布。

(2)浇注梁柱混凝土时,无法采用可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低挂高用,操作中应防止摆动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3.2泵送的安全要求

(1)砼泵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司机操作,司机就是整个设备的负责人。要严禁非司机操作。

(2)安全防护装置,诸如警告指示信号,格栅,防护盖等等,必须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不得拆除或用它物代替。

2.4施工过程

2.4.1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2.4.2振动器作业

(1)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3.结语

在当前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施工技术和应用方法的逐步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全面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全面分析,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良好的综合性能,其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使用范围更大。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从结构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出发,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及施工进度,这样才能实现钢结构的质量、安全及使用效能综合性能的最佳。

【参考文献】

[1]刘继元.超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的具体施工工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篇4

一、我国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发展的意义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作为一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可少的一项施工技术应用, 其在应用方面有着较多的硬性规定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墙体填充墙的建设是整个建筑产业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托基础, 如果填充墙因为建设施工不过关, 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过程, 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而现阶段, 探索新的富有成效性科学研究意义的填充墙砌体技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施工当中的应用工序

要对我国填充墙的建筑施工具体工序有一个通彻的了解, 首要的就是需要认清楚当前填充墙与承重墙之间的区别。填充墙相比较承重墙, 其在工程项目当中的艺术性生活性成分占据更多, 但是其艺术性生活性也要遵循一定的建筑施工规矩, 其在建筑之中的重要性比之承重墙的重要性丝毫不弱, 而其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也是需要细细探讨的一个过程。其中大概的流程可以划分为,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作业阶段、施工完毕检测阶段三大阶段。因而要展开对建筑施工填充墙砌体施工工序的探究, 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含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填充墙的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设计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填充墙施工工序图, 二是通过在所购得的材料当中选用优秀的填充墙材料, 进行工作作业之前的准备事项。将砌块存放在相应场地垒实、平整方便取拿的地方, 尽量地放整齐, 这样有助于在工作作业当中保持较快的工作效率, 而在搬运这些砌块的时候尽量做到轻拿轻放, 以免损坏, 并且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其相应的搬运高度不应该超过1.5m。此外除了在砌块搬运准备方面需要注意之外, 更是需要在砌块施工当中, 按照相应的砌块基础设计图对其相应的标高线进行对齐照平, 然后根据墙体的尺寸大小和砌块规格, 进行适量的砌块预排工作, 尽可能地确定好每一个砌块的尺寸大小, 减少后期因为尺寸计算错误而出现的补刀工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应的砌块预排工序当中, 预排工序实行的一大准则就是按照相应的门窗洞口尺寸室内切实高度和理想高度, 进行相应的布局,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砌块成型之后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 例如砌块的构成花纹, 砌块的颜色对比等诸多方面, 要在准备工序的过程中, 时时刻刻把握一个重要的工作核心理念, 那就是砌块的预排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施工项目, 更多的时候这是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发挥审美能力的工作, 这不是一个呆呆板板的机械式操作, 而是一个创新与美相结合的工序。只有在工作作业开展之前, 确立好相应的砌块规模大小和布局特点, 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稳而不乱, 章节有道。

工作作业阶段。施工作业阶段, 填充墙施工作业和多数的建筑施工阶段的工序是一致的, 但是相同中也蕴含着不同点。那就是在工程作业进行当中, 填充墙作为一种功能不及承重墙, 但是却在格局尤其是房屋格局方面占据重要效能的项目分类, 其本身更注重作业条件以及周边的作业环境。例如说, 在进行有关客厅和卧室之间填充墙的建造中, 其本身要考虑的是噪音异味, 而在客厅和书房之间填充墙之间的时候考虑的只有噪音, 这两个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的填充墙无论是用料砌块的不同还是工序设计图纸都存在重要的不同之处。从这个对比案例中, 我们不难看到在当前多数的施工进行活动中, 施工队施工企业多是实行“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 他们对于填充墙的建造远远没有在承重墙建造当中相应的谨慎和相应的严肃精神, 存在着“马虎施工”和“凑合施工”的现象, 这类的现象多是采用一项同模样的建造方案和承重墙施工方案计划设计图, 进行全楼的填充墙建设, 其相应的建设当中填充墙的规格特点一致, 缺少与周边相应环境的联系, 因而单单是从智能发挥以及周边环境联系方面而言, 这样的施工是严重不符合其相应规定的。而且在施工工艺方面, 由于施工态度的过于不认真, 导致了在施工工艺的时候多是由一些新人工人进行施工, 减少工程方面的开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层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概念, 那就是填充墙作为一种装饰墙, 其没有承重墙那样的重要, 承重墙必须使用老手熟练技术丰富的工人, 而填充墙随便一个新人工人就可以承担这项工作。从工程资本输出的方面而言, 一个技术丰富的工人每小时的薪资是一个新人的三到五倍, 工地施工企业大的采取相应新人进行该项工程无疑也是为了减少工程成本输出, 但是其管理层的这种行为在这里需要被批判, 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 不符合科学施工相应规范规定, 由于填充墙的施工工艺中要点非常密集, 它不仅仅是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来布置填充墙, 而且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其施工墙体进行检验, 避免施工操作问题导致的后续结构裂缝等墙体隐患。

施工作业当中亟需关注的首先就是填充墙的砂浆强度, 养护以及试压的测试, 再者就是砌筑线与实际填充墙的勾角与自己之前准备工作当中的填充墙设计角度是否相吻合, 如果不吻合差距是多少度, 需要如何进行校正, 校正的过程中, 这些要素会不会对砌块的大小尺寸造成影响, 如果影响, 就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返工工序, 从设计图稿工序开始, 对填充墙的设计施工进行再次的图案设计, 并且认真按照相应的填充墙勾角勾线设计, 在设计之后保证其与实际填充墙角度吻合之后, 然后再设计其相应砌块尺寸, 预排工序。在进行相应填充墙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到在门窗两侧进行砌实心砖的时候, 为保证其墙体的绝对平直通顺, 需要在梁的底线部分用墨斗弹出一条出墙边线, 这样按照出墙边线建造就可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

填充墙后续工作的检查总结阶段。填充墙的后续工作检查阶段多是检查其本身的质量还有相应的房屋中职能效用的通达性, 例如在某些填充墙之上需要进行钻洞打眼, 进行房间水道和电路的隐性布局, 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工序。更多的时候对于填充墙后续工序的检查多是通过卷尺、水平仪、经纬仪等工程仪器对于填充墙大大小小的角度以及长短进行相应的测量, 保证其一些预留洞穴之间用120mm的小砖柱隔开, 上边沿的梁则是作为支撑点的存在, 楼梯的架设当中更多的要在其梁上作用力, 而减少对填充墙的压力, 避免填充墙后期因为装修或者相应的房间改造而形成不规则的两边长度的作用力方向, 引来其相应的形变, 给后期建筑物的美观质量带来不便。

而填充墙体当中的洞口设置问题, 在设计相应的填充墙洞眼的时候, 施工人员需要对于洞眼在填充墙上的作用力整体性稳定性做出一个预估, 保证其洞眼在开启过后, 这些洞眼的存在不会影响整个填充墙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施工处理方案是, 在一些填充墙洞眼过多的地方要进行相应的土建和固定安装工序, 减少洞眼中对填充墙的整体稳定性的失衡作用力, 而在洞口比较稀疏的填充墙方面, 安装人员要对设计进行重新的审核, 并且在增加一定的抗震安全指导思想的前提下, 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结构安全意识, 从而尽量地减少过分疏松的洞眼带来的墙体整体不稳的问题。

探讨人防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 篇5

关键词:人防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人防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防工程作为国防工程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一般的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往往对人防工程的特殊性认识不多,缺乏专业性的预控知识,造成个别工程不能满足战时使用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人防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尤其近几年,国家有关人防部门也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对全国各地相关部门、设计、监理等进行专业培训,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但也有不少单位对人防工程不重视,熟悉人防工程的专业施工、监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人防工程市场的发展的需求。人防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应着重注意对从施工阶段准备工作、土建施工到安装(包含给排水、通风、电气专业)施工三阶段进行监控。

一、施工阶段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一起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尤其要查看审图意见,现有施工图是否已按审图意见修改。图纸中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依据图纸分清临空墙、密闭墙、人防单元之间隔墙、人防顶板等。对于不同性质的墙体以及顶板的预埋要求是相同的;关注顶板中是否有最低部分,以及顶板梁的`底标高。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今后管道安装的标高问题,监理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复核。

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严密的施工程序和组织准备等技术内容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审核其是否结合本工程实际详细叙述人防工程内容。如抗渗混凝土质保措施,人防工程的混凝土抗压、抗渗试块制作要求与一般工程不同,是否特别予以指出并制定出内容、计划;还应强调“三防”设施的质量保证措施。

3、开好开工前首次工地例会。在会上将本工程的施工要点、应注意事项以及质量监督程序内容、要点,对施工单位进行交底,以免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返工。监理应根据人防工程的特殊性,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按设计要求和《人防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进行验收,按《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二、土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单建式人防工程的桩基础,一般桩的主要作用是以抗浮为主,而附建式的桩基础主要作用是承压。因此,在桩基础施工阶段的控制重点也有所不同。除了我们平时参照地面工程常规要求外,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单建式人防工程角钢的焊接质量。另外,打桩时桩位轴线的控制,相比较而言,底板中因有承台基础,对轴线控制应更为严格。施工现场除了应注意桩基按常规要求弹线、桩位偏差等要求内容外,还应进行接桩,将钢筋焊接到位。

2、结构工程:当底板上层钢筋与梁上层主筋标高相同时,上排双向板筋应从梁的主筋下方穿过;无梁板上下板筋之间应设置≤500mm的梅花筋,且双向板应满扎。人防门的门框插筋及门槛钢筋应在底板浇捣混凝土前按施工图成型绑扎,尤其是无槛门还必须将门槛安装到位,且无槛门的高度应与建筑标高齐平,而一般有槛门为建筑面以上加150mm高;防护密闭门的门槛箍筋应该闭口,四个拐角应设置八字加强筋,箍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大于3m跨度车道出入口的临战封堵设置下槛梁,高度一般与建筑面齐平。防护单元间隔墙上的临战封堵预埋通常是钢板,高度与建筑地坪面齐平。穿越相邻单元之间,非人防区域与人防区之间管道都应按规范要求做好防护密闭处理,穿越防护密闭区域的排水沟将直接破坏工程的防护密闭,应采用预埋热镀锌钢管,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有效防护密闭处理。临空墙外侧(长弯锚)伸到顶板后向防护区锚固,水平锚固段长度还应满足35d加墙厚,若临空墙在下反梁上,梁高超过1000mm或板厚超过1000mm,可不做35d弯锚,直接将竖向筋插到梁、板底;防护单元隔墙插筋应双向弯锚,长度同临空墙(35d+墙厚)。临空墙、密闭隔墙、单元间隔墙支模时应使用中间设止水片的穿墙止水对拉螺杆,螺杆两头用限位片加以固定,不得使用一般内墙塑料套管;平时进(排)风管道穿过临空墙、密闭墙及防护单元隔墙时,应在洞口四周预埋钢板线,在洞口外侧四周预埋角铁框。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0mm,角铁采用L80mm×80mm×8mm。人防门的门扇吊钩应钩住顶板上层钢筋,吊钩应设置在门扇高度的中点以门轴为圆心转过45°处。

三、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从清洁区的一道密闭阀至消波活门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厚度为3mm满焊钢板风管。不能采用一般咬口连接的薄镀锌钢板,与防爆超压排气阀连接变径管为6mm厚度的满焊钢板风管。焊接风管上所有连接法兰应采用带有密封槽,厚度为8 mm的车制法兰,法兰垫料应采用单层,整圈无接口,厚度为4mm平板橡胶密封圈,以达到必要的强度和密闭要求。

2、验收滤尘器、过滤吸收器进出风口是否设置测压管;过滤吸收器、密闭阀、自动排气阀、防爆超压排气阀等防化设备,是否使用人防专业厂的产品;滤尘器、纸除尘器、过滤吸收器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即设备所标识的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是否一致。

3、滤毒通风和清洁通风共用一台风机时,检查增压管或者阀门安装是否正确。共用一台风机时,必须设增压管,并在增压管上设球阀。

4、能判断战时进风机旋转方向。人防工程内战时进风机通常采用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按照旋转方向分为左转和右转两种。检查防排烟系统中风管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闭材料是否使用不燃材料。通风密闭阀门安装时应保证标志压力通径的箭头与受冲击波方向一致。

5、洗消排水口的顶面应低于室内地坪5~10mm;洗消排水铜质管堵面标高应低于土建完成面3~5mm;洗洗消排水口应在底板钢筋绑扎阶段一次预埋到位,不得预埋木盒和塑料套管等。排水地漏应采用防爆地漏(人防专用设备);凡穿越防护密闭区域的洗消排水管管材应采用DN80热镀锌钢管;底板中穿越临空墙和密闭隔墙的给排水管道采取防护密闭措施。给排水、消防、喷淋等管道穿越人防临空墙、密闭隔墙、外墙时,按图集要求预埋防水套管,且不得使用铸铁管和PVC管,应采用钢管。

6、无桩基人防工程底板应形成接地网,即沿工程宽度方向每5m、沿长度方向每10~20m各焊一点,组成焊接钢筋网。防护密闭门门框应用25×4扁钢与底板系统接地网连接,连接位置宜预留于门框侧边的浇注面。各种配电箱电气接地或配电接地极应用40×4扁铁直接从系统接地网引出。

7、电气管线从人防引入非人防区域或防护单元间时应做防护密闭措施;有防护密闭要求或暗敷的混凝土墙内的电气管线的材质采用厚壁管。

8、根据设置作用的不同,检查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如人防工程中防护单元有作为人员掩蔽部时,应检查是否设置呼唤按钮;从人防区引至非人防的照明线路在人防区内侧加装熔断器;为人防战时服务的配电箱、控制箱、照明箱均应设置在人防清洁区内,不得设在非人防区或密闭通道、防毒通道等染毒区;人防地下室作为人员掩蔽部时,应设置通风方式信号装置。

9、密闭穿墙管制作及安装应符合GB50134-强制性条文。密闭盒不得有接头,并填充密封材料,加盖3mm盖板。电缆穿过临空墙和密闭墙中的套管后,和套管的缝隙应填充密封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监理 篇6

【摘 要】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工程属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性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所以桩基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技术控制,保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施工参与各方所关注的重点,同样也是施工建筑企业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论述了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应用桩基来提升工程的进度和确保建筑的持久稳定已经成为趋势,做好桩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前提,要在桩基工程中看到项目对现代建筑工程整体的重要性,要发挥桩基施工中技术的保障与能力优势,使桩基工程的技术环节得到突出,让桩基工程真正成为精品项目,在提升现代建筑工程综合质量的同时,促进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发展,真正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高效化、系统化、科学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1.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现状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环境多样,其中包括了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砂质土、粘土、淤泥质土等多种土壤。此外,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带,这对于地基的稳定性的保证是极其不利的,这便会使桩基工程施工和前期勘测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地基沉陷等意外,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地基基础万一发生了质量意外,就会使其稳定性降低,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建筑的所有重量都是在地基上,所以细小的危害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这整个过程都是在人们未知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其损害更大。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房屋建筑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这便导致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

2.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1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桩基作为施工技术的基础作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桩基施工作业的质量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桩基施工作业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会重视质量的管理与监督,通常情况下是重建设而轻管理,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对于桩基施工作业而言,质量控制及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控制及管理的不完善,就会导致施工技术存在很大的缺陷、桩基结构也难以保证其质量。所以定要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条件,来完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为施工作业提供质量保障。

2.2桩基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2.1桩基施工的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是桩基施工作业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承载力与实际桩承载力数值不相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只是单纯的凭借其经验进行桩基承载力设定,这就使得在实际作业中,因数据不准确而出现难以施工等现象。其二是桩基自身质量不合理,达不到设计的所需深度,故此承载力下降。又或者是桩基出现轻度倾斜或是断裂,这都将影响桩基的承载力。

2.2.2桩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浇筑过程中,若是进行钢筋预埋或是拆除等作业,因方法不当就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损害,最终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此外,施工环境也会对混凝土产生的一定地影响,一旦混凝土质量产生问题,就会对整个桩基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威胁。

3.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

3.1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点控制。主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建筑工程的地质勘查作业;第二,依据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作业情况撰写地质勘查报告;第三,合理设计施工图纸及各项施工作业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质勘查作业是撰写地质勘查报告的前提,必须以实际桩基工程为依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考察,从而确保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同时,在此阶段了解桩的大小及施工方案中对桩的要求,然后对其整个施工情况进行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桩在施工现场中得以有效的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及实际工程需要,才能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质量保障。

3.2预制桩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

3.2.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控制。第一,预制桩时,所用场地需要保持平整,且排水方便,保证不会存在积水,为桩的浇筑以及养护提供优良的环境;第二,预制桩的主筋应该和钢筋连成一体,以便能够更好地传递和承受打桩时产生的冲击力;第三,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从桩顶到桩尖进行连续浇筑,中途不能中断,也不可任意浇筑;第四,预制桩的制作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桩的表面应该密实、平整,局部麻面蜂窝、掉角的面积应该控制在预制桩总面积的5%以内,且不能都集中在一个位置;第五,由于桩尖、桩顶的特殊性,在桩尖、桩顶部位不能出现麻面、蜂窝、掉角现象,一旦出现,即为不达标。

3.2.2对成桩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成桩的质量控制,不仅仅体现在施工方面,对于前期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首先要对较浅的桩孔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桩孔比较清洁,符合施工作业环境要求。其次针对桩身混凝土质量也要有严格的检验要求,可以采取分段浇筑等方式对混凝土桩身进行浇筑,要确保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是时间较短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以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时刻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利用专业的施工技术及操作方法,按照一定质量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在施工作业中若是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成桩的质量。

3.3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灌注桩不受施工地形的约束,在施工过程中噪声小、无振动,不需要接桩等特征,通常适用于建筑密集的区域。灌注桩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养护,在混凝土全部凝固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在灌注之前需要进行地面凿孔作业,会造成大量泥浆、渣土的排出。所以,在灌注过程中就需要先对场地进行清理,之后再定位,确定桩位,等到桩机就位之后进行凿孔作业。在钻孔时要保证钻杆的垂直性,同时还要避免钻杆晃动过度,致使孔径太大。

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工程属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性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所以桩基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技术控制,保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施工参与各方所关注的重点,同样也是施工建筑企业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 兵.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5(05).

[2]殷文俊.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以及趋势探究[J].经营管理者, 2015,(10).

[3]韦明贵.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0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篇7

1 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 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 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 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 技术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 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保证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 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 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 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 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 (4) 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施工效率, 加快速度, 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 技术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3.1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运用管理职能和科学方法, 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工作指标的规定, 科学组织各项技术工作, 建立良好技术秩序, 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并快速、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3.2 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作用

(1) 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 通过技术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 做到预见性发现和处理问题, 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4.1 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需求, 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 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 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 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4.2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施工进度, 影响施工质量, 增加成本。因此, 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下几个方面。

(1)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经济文件, 用来指导工程施工全过程, 可以在施工方法、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解决施工中技术难点, 使施工在一定资源供应条件下, 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事先应熟悉已有的技术资料, 了解顾客对工程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和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然后针对重点项目编制施工方案, 合理部署, 统筹规划。

(2) 图纸审查: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前, 应熟悉设计图纸, 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 避免图纸的质量隐患。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经过自审、互审和最后的会审, 图纸审查时, 我们要注意施工图纸本身的符合性, 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的合理性提出贴切而有突破性的技术建议, 从而降低施工难度, 加快工程进度。

(3) 技术阶段设计图转换: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采用, 建筑工程逐步向大跨度、轻质、高强、环保方向发展, 很多构筑物采用了全钢结构。而设计部门提供的图纸大部分停留在技术阶段的设计图阶段, 因此需把技术阶段的设计图纸转换为施工图后方可施工。设计图转换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方便施工。

(4) 工程变更: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业主要求的变化或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要求的情况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常发生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容易引起停工、返工现象, 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因此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4.3 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 员工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其次, 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再次在施工过程中,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 做好质量教育。

4.4 材料质量控制管理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

(1) 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按要求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 组织材料商供货。 (2) 材料采购: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和质量, 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施工进度。 (3) 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对材料做进场验收, 抽检抽样。 (4) 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 并注意对易燃品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5 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 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 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

5 结语

总而言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还要与其它诸方面相辅相成、协调一致, 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伟强.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J].四川建材, 2008 (5) :186~187.

[2]文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 2009 (23) :321.

[3]任玉杰.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3) :55~5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篇8

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 整个流程, 环环相扣,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施工进度或工程质量, 造成无法估量的财产经济损失。尤其是将蓝图变成项目实体的施工阶段, 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工作量最大, 投入的人财物力最多, 管理协调配合难度也最大, 施工过程中, 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搞好施工技术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对如何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 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 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起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 把“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字当头, 才能带动施工人员施工时“一丝不苟”。其次, 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 避免高资深的优秀项目经理和高水平的技术负责人仅仅挂个名, 流于形式。再次, 在施工过程中,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奖罚政策。最后, 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 做好质量教育。

2 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

2.1 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 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 组织材料商供货。

2.2 材料采购

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 多方询价比质;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 必须将数量 (含实际损耗) 、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 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根据进度需要及时到位, 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施工进度和过多采购占用资金。

2.3 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

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对材料做进场验收, 抽检抽样, 并报检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现场对来料量的验收要与进度和实际用量进行对比。对材料进行整理分类, 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2.4 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对于到场材料, 清验造册登记,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 对于材料的库存量, 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 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 易燃品, 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3 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 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限制使用。此外, 还应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为此, 要求项目部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不窝工, 不浪费资源。

4 资料管理

对工程项目管理, 除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管理外,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料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 都必须有完整的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及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 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料归类存档。如有遗漏, 应及时采取弥补措施, 避免给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 工程进度与质量控制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 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现场情况复杂多变, 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 绝对不能模式化,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主要依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 严禁偷工减料。贯彻执行“三检”制, 即自检、专检、联检, 通过层层检查, 验收后方可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6 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 增加成本。因此, 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作为一个工程项目, 材料品种繁多, 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 必须熟悉施工图纸, 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 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 每一分项 (部) 工程,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 (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 、气候等自然条件, 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 从大到小, 由面及点, 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 针对工程特点, 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 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 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进行项目的施工管理时应采用系统观点、系统方法进行管理, 应制定全面的规划, 克服施工管理的随意性。管理人员只有做到以上六个环节的控制, 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 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 科学管理, 规范施工, 多建精品工程, 才能搞好施工技术管理, 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把放心工程交给业主, 同时, 才能推动企业拓宽市场, 赢得市场, 谋求更大发展。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搞好工程质量、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建筑业管理局.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2]黄建军.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 2006, 7, 52 (14) .

[3]史向东.工程现场管理制度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6) .

浅析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篇9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技术控制

1 概述

桩基工程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中, 桩基主要是由于若干个单桩组成的, 然后在这些单桩的顶部利用一定的构件将其连接起来, 构成统一的整体。桩基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承载上部建筑物带来的荷载, 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其优点是匀沉降量小并且较为均匀, 能够承载的力较大, 可以有效的防止上部构筑物的倾斜和变形。在有些工程中是必须要建设桩基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建筑物有较高的高度, 所以对于倾斜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要求时。第二, 所建建筑物的占地面积较大, 由此建筑所产生的荷载力较大, 那么对地面的压力大的同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荷载而出现沉降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此时需要建设桩基。第三, 所要施工的场地地基土质较软并且分布不均匀, 建筑物建成后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第四, 其他一些情况对地基有较为严格要求的, 都需要建设桩基。

2 桩基的分类

桩基在现代建筑工程之中是如此地重要, 因此特对其进行分类:

首先按桩身的材料分类, 可分为预制混凝土桩和灌注混凝土桩两大类,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桩, 具有制作方便、桩身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价格较低等优点。所谓预制桩是指通过打桩机将预置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 其优点是材省料, 强度高, 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 缺点是施工难度高, 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所谓灌注桩是指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 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 然后浇灌混凝土而成, 其优点是施工难度低, 也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 还可以所有桩基同时进行, 节省时间, 其缺点是承载力低, 费材料。

其次是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所谓摩擦桩 (且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 是指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承载构造物, 用于地层无坚硬之承载层或承载层较深时;所谓端承桩是指使基桩落于承载层上以便承载构造物。

3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3.1 施工准备

为了保证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保质保量、安全且减少损耗地完成,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1 机械操纵方面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 广泛的应用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 而且减轻了人员负担, 缩短了工期,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 及时的解决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在正式使用之前, 还要进行试机操作, 观察机械运行是否正常, 待一切检查合格后再正式投入使用。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的场地要进行平整与压实处理, 防止机械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等现象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

3.1.2 操作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是工程的直接执行者, 对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个人素质都将对工程的质量有所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做好安全措施, 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工艺。施工之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在相关技术和要点方面进行培训, 以更好的应对工程施工, 保证工程的质量。

3.1.3 电气方面

在施工中, 必不可免的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用电的工艺程序。所以, 要注意电气的安全, 首先电气线路中使用的电线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保护措施, 不得出现破损等现象。在电气设备中, 对于金属部分, 要设置必要的接地措施, 防止发生静电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要做好相关设备的防雨措施, 防止淋雨使设备受到损坏。在使用之前, 要对线路中的各个关键点进行检查, 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漏电或者突然停电, 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1.4 夜间施工时, 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不宜在大风、大雾和大雨时施工。

3.2 施工中操作要点

3.2.1 桩机方面要点

各种桩机的行走道路必须平整坚实, 保证移动桩机时的安全;吊桩就位时, 起吊要慢, 拉住尾绳, 防止桩头撞击桩架, 撞坏桩身;应加强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加以处理。打桩施工、定锤吊桩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打桩时, 应“重锤低击”, “低提重打”, 便可取得良好效果。桩开始打入时, 桩锤落距宜低, 一般为0.5-0.8m, 以便能正常沉入土中。待桩沉入土中到一定的深度, 桩尖不易发生偏移时, 可适当增加落距并逐渐提高到规定数值, 继续锤击。打混凝土管桩, 最大落距不得大于1.5m。打混凝土实心杖不得大子1.8m。桩尖遇到孤石或穿过硬夹层时, 为了把孤石挤开和防止桩尖开裂, 桩锤落距不得太子0.8m。

采用旋挖钻机取土成孔, 成桩工艺:定桩位→埋护筒→注泥浆→钻进取土→一次清孔→放钢筋笼→插入导管→二次清孔→砼灌注→拔出护筒。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是钻孔作业至4~l0米亚粘土层时, 桩孔缩径现象严重及成桩过程中孔的坍塌。经研究发现, 除操作手在控制钻进尺度及回转斗提升速度等方面显得经验不足外, 最大的影响在于静态泥浆的配比、钻具的结构及护筒的埋护不合理, 易造成护壁泥皮过薄、钻具下方负压过高及孔口渗透, 从而引起坍塌事故。

3.2.2 静态泥浆的配比方面

泥浆是保证孔壁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为钻机施工中泥浆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悬浮钻渣等作。静态泥浆作为成孔过程的稳定液, 主要作用是护壁, 可在孔壁处形成一薄层泥皮, 使水无法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渗透。

针对工程的地质情况, 由于地基岩土中又夹有亚粘土层、砂层的特点, 可调制出良好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很重要, 重新调整泥浆配比, 控制泥浆比重, 提高泥粉质量, 增加粘性及润滑感, 添加处理剂, 增强絮凝能力, 可保护壁泥皮的厚度及强度。

在初次注入泥浆, 尽量竖直向下冲击在桩孔中间, 避免泥浆沿护筒侧壁下流冲塌护筒根部, 造成护筒根部基土的松软。正式钻进前, 再倒入2~3袋膨润土, 启动钻机的高速甩土功能, 进行充分搅拌, 提高膨润土的含量, 增大护筒底部同基土结合处护壁泥皮的厚度, 防止钻进过程孔口渗漏坍塌。

3.2护筒的埋护方面

根据施工场地地质情况的不同, 护筒的直径也不相同。护筒的直径越大, 在其内部所贮存的泥浆量也就越大, 由此在提升钻杆时, 护筒内的水压以及泥皮的稳定性也就越强, 在钻进的过程中, 需要操作手凭借经验对孔的定位进行目测, 这样就会增加了操作手的工作强度, 容易导致疲乏, 并且精准度不够。在现在生产的机械中, 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功能, 不仅降低了操作手的劳动强度, 同时还保证了定位的准确度, 提高了质量。

4 结束语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进步,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形势下, 对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 地基的质量尤为关键, 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在地基建设中, 比较常见的施工形式为桩基, 桩基工程施工简单, 沉降量小, 可以承载很大的荷载, 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的应用。在桩基工程施工中, 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组织,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严格施工程序, 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高燕红.谈桩基检测技术及其展望[J].甘肃科技, 2010 (7) .[2]高燕红.谈桩基检测技术及其展望[J].甘肃科技, 2010 (7) .

[3]廖振中.掺合料在高强混凝土管桩上的应用[J].福建建筑, 2009 (12) .[3]廖振中.掺合料在高强混凝土管桩上的应用[J].福建建筑, 2009 (12) .

建筑工程沉井施工技术 篇10

1 沉井的制做

1.1 放线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 放出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准确位置线。并把轴线引出, 做好轴线控制桩。

1.2 挖土

按放线的位置, 把沉井范围内的土方挖掉 (包括墙壁外侧的工作面部分的土方) 。挖到距地下水位线以上50cm左右。把挖走土方后的土坑表面平整好, 铲走剩余浮土。根据轴线控制桩把轴线返到地坑内, 再放出四周墙壁的准确位置线。

1.3 制做刃角

在墙身位置线内再挖掉刃角部分的土方, 使其成为450角的沟槽。刃角沟槽是外侧部分深, 内侧部分浅。挖好坡度后修理平整, 拍实。在斜面上抹一层3~4cm厚的水泥砂浆, 作为刃角混凝土的底模。

1.4 沉井墙壁的制做

刃角的混凝土浇筑完后, 可以继续往上施工。把竖向的钢筋接好, 再绑上水平方向的钢筋。由于钢筋竖向较高, 可以在钢筋骨架的一侧暂设临时支撑。支墙的模板:在支模板前, 应先搭好固定模板的钢管架子。然后再支外侧的模板, 把钢筋骨架固定在外侧模板上, 拆去临时支撑, 再支内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在沉井墙壁和底板的混凝土浇筑中, 应当按比例的加入混凝土膨胀剂, 振捣密实。使混凝土自身能够防水。浇筑时应按50cm一步分层转圈浇筑一直浇筑到3m高处。墙壁混凝土应按上述方法分步分层进行, 一直到下沉后出地下水位线以上50cm左右的高度即可停止, 进行养护。如果沉井中间有隔墙或梁时, 也应与四壁混凝土同时浇筑, 浇筑完成后, 沉井的制做就算完成。

2 搭吊土架子

面积不大的沉井, 可以采用搭架子用卷扬机往上运土的方法。面积较大的沉井应当用大型机械施工, 这里不做介绍。在墙壁混凝土的养护期间, 即可搭设吊土架子。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出土的位置和方向来决定架子如何搭设。一般情况下, 架子与沉井的外壁应稍远一些 (防止沉井外侧土方随之下沉而影响架子的使用) , 立杆下面应通长垫上木板。架子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吊土用的横梁架, 一部分是卷扬机的井字架, 另一部分是出土用的马道及平台。

3 拆模弹线

3.1 拆模

架子搭好后, 待沉井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了拆模的要求时, 即可开始拆模。模板拆除后, 把沉井内外清理干净。把墙壁与底板连接的预埋钢筋煨成900向上贴于墙壁。

3.2 弹线

在混凝土墙壁外侧四周, 弹一道水平控制线, 并将其标高引至附近的建筑物上。周围没有建筑物时应设一个标高控制桩, 用以控制下沉的标高和下沉的尺寸。再在沉井外壁两个方向的墙上各弹一道竖直控制线, 用以控制下沉时的垂直度, 以便随时调整倾斜。

4 下沉

当沉井第一节混凝土或砌筑砂浆达到设计强度以后, 其余各节混凝土或砌筑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 方可下沉。

4.1 拆除垫木

拆除垫木应对称进行、力求平稳, 以免造成沉井倾斜, 垫木拆除的一般顺序是:对矩形沉井, 先拆内隔墙下的, 再拆短边井壁下的, 最后拆长边下的;长边下垫木应隔根抽出, 然后以四角处的定位垫木为中心由远及近对称抽出, 最后抽定位垫木。在每次抽出垫木以后, 刃角下空位应立即用砂填实。

4.2 取土下沉

根据沉井所遇到土层的土质条件及透水性能, 常见沉井下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人工挖土法。此法主要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量不大的小型沉井。为能使沉井均匀竖直下沉, 防止出现倾斜, 应分层、均匀、对称地挖土, 而且不安从沉井刃脚踏面下挖土, 否则, 容易形成局部沉井悬空影响沉井正常下沉。对于软弱土质, 挖土时应在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 有利于预防沉井倾斜。 (2) 排水下沉法。当沉井所穿越的土层较稳定, 不会因排水而产生大量流砂出现塌陷时, 采用徘水挖土下沉施工。当土质为砂土或软茹土时, 可先用高压水枪把沉并内泥土冲散 (水枪水压一般为2.5-3.0MPa) , 稀释成泥浆, 然后用水力吸泥机将泥浆吸出, 排到井外空地;当遇到砂、卵石层或硬熟土层时则用抓土斗出土。 (3) 不排水下沉法。当地层土质不稳定、地下水量很大时, 为防止因井内排水而产生流砂, 可采用不排水下沉法, 采用此种方法要求沉井内的水位始终保持高于井外水位1-2m, 采用机械抓斗水下出土, 或用高压水枪破土, 然后用空气吸泥机将泥水排出。 (4) 泥浆套下沉法。泥浆套下沉法是在沉井壁与土层之间设一层触变泥浆, 依靠泥浆的润滑作用减小土体对沉井的阻力, 使沉井平稳顺利下沉。另外, 由于泥浆大大减少了土层对井壁的阻力, 据此, 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减轻沉井自重。

5 封底

沉井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标高后, 即可进行封底。用铁板焊一个小铁筒, 其直径根据水泵的大小决定。下半截打若干个孔, 周围用8号铅丝缠好 (或用棕片绑好) , 放在已挖好的抽水井中。筒底下垫30cm厚的石子, 挡住砂子和淤泥, 然后抽水, 铁筒上口高度应与混凝土底板的一半高度相平, 筒的外边满填级配砂石, 厚度在30cm左右, 水从砂石底下及缝隙中被抽走, 上面打混凝土垫层就不受影响了, 然后打好混凝土垫层。将预埋的底板连接钢筋煨直, 在垫层上绑底板钢筋, 并与预埋钢筋绑扎牢固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 整个井底就剩下一个或几个集水井了。最后再封集水井。封集水井时, 先准备好不加水的混凝土拌和物、电焊机、和封小井的铁板。将水泵快速拔出, 用小水斗快速地将从水泵倒回的水掏走, 把拌和物填人小井中用木夯夯实。然后把已切好的铁板盖盖在铁井筒的口上, 用电焊机把周围的缝隙焊好焊严, 使焊口处不能漏水这样地下水就彻底被封在底板下边。然后再把小井筒盖上边的一半板底厚度的洼坑用混凝土补齐抹平。如果有几个集水井时, 应按上述方法一个一个地封好, 整个封底工作就结束了。

6 拆架子填土方

封底工作结束后, 即可拆除所有的架子。然后把外侧周围塌陷的土方回填夯实到超出地下水位线以上。土方填好后, 就可以继续往上面施工, 不受地下水的影响了。

结束语

沉井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 它不仅适用于软上地基, 在硬的、砂、砾石等上层也可使用。应用范围广、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因此, 在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尤其是场地狭小, 机械作业有困难时经常采用。

摘要:沉井是以现场浇筑、挖土下沉方式没入土中的深基础。由于其断面尺寸大、承载力高而多作为大、重型结构物的基础, 在桥梁、水闸及港口等工程中应用广泛, 同时以其施工方便、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且内部空间可被利用等特点, 已成为工业建筑物尤其是软土中地下建筑物的主要基础类型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对建筑工程沉井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井,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宁振武.建筑工程沉井施工工艺[J].建筑施工技术, 2006.

上一篇:GIS平面布置图设计下一篇: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