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认证制度

2024-05-26

生态认证制度(精选八篇)

生态认证制度 篇1

1实施生态认证制度的必要性

生态认证源于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获得产品需求满足的同时,不要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过大损失,因此愿意承担环境溢价来达到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但产品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很难清楚地知道他们所使用的产品是否来源于环保投入较多、可持续发展理念较强的公司。

为了购买到适当的产品,消费者需要在购买前进行频繁的信息搜索,这样将产生很高的搜索成本( 即信息成本) ,进而增大最终的购买成本,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同时,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可能具备了解所有商品的知识和能力。尤其在社会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质量的判断不能仅凭直观的感觉,很多看起来很好的商品质量反而很差,因此需要很多专门检测手段来检验商品的质量。为了准确方便地甄别商品,消费者会要求生产者提供商品的内部相关信息,但即使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了相关产品信息,消费者仍难以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就必须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使消费者易于获取信息的信号传递机制是实现的方式之一。由于消费者的有限知识和有限成本,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的实现。因此,消费者需要寻求的是一种权威可信的“信号”来指导其购买行动。生态认证作为来自于第三方的信号,不仅具有一定客观性和独立性,还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成为产品质量甄别的重要手段。生态认证之所以要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生态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给消费者一个公平可靠的评价结果,提供必要的“购买信号”,减少消费者寻找适当产品的搜索成本,有效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生态认证也被视为提供了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通过对生态信号的显示和甄别,向消费者有效地传递产品质量的相关信息。

近年来,西方环境敏感性国家要求进口的产品一定是经过生态认证的产品,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外贸型的企业要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必须申请生态认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因此,生态认证也可看作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经营水平、提升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工具。

2生态认证信号传递机理与均衡分析

生态认证信号传递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企业方) 采取生态认证行动,向信息劣势方( 消费者) 发送相关信号,用以回避逆向选择,改进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和运行状况。信号传递的模型由经济学家迈克尔 ·斯宾塞第一个提出,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完全信息对策[2]。需要注意的是,信号传递是有成本的。正是因为需要传递信号的行为人在可能的信号传递之中发生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保证了信号传递的有效性。

从实践视角看,生态认证信号可帮助显示企业的经营水平状态。由于生态认证是通过企业自愿参与认证,努力达到认证标准,最终获得合格证书和标签的过程,目的是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认证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认证标准,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即表现出实施生态认证的成本与其经营水平呈反向变化的特征。 因此,经营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生态认证的成本要低于经营水平低的企业; 反之,经营水平较低的企业通过生态认证的成本要高于经营水平低的企业。即生态认证作为一种基本信号工具,把企业视为信号的发送方, 把消费者或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信号的接收方,纠正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防止市场失灵或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对企业经营过程造成的伤害[3]。因此,通过生态认证制度,可将不同的企业区别开来,形成一种市场信号显示,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达到对生态认证信号的有效甄别。

从理论视角看,生态认证信号的传递,帮助甄别市场交易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减弱非对称信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能顺利区别出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 罗思切尔德和斯蒂格利茨[4]在进一步发展了阿克洛夫、斯宾塞的研究成果后,认为通过一定的合同安排, 缺乏信息的一方可将另一方的真实信息甄别出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罗思切尔德的研究发现,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存在非均衡路径,非均衡路径上的后验概率具有任意性,从而对不同的后验概率会出现不同的均衡,结果只存在唯一的分离均衡。

为了更容易理解生态认证信号传递机制,本文假设市场上只有两类企业: 经营水平高的企业 θ = 2和经营水平低的企业 θ = 1。企业类型只有企业知道,消费者不知道。经营水平高的企业所占比率为a∈[0,1], 则经营水平低的企业的比率为1 - a。企业可选择不同层次的认证体系,用s∈[0,]表示。生态认证的成本与认证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申请的认证层次有关,用C( s) 表示,当企业不进行认证时,C( s) = 0。通过生态认证并能被识别的产品可获得的价格支付为p( s) 。企业的预期产出函数为:

假设企业的效用函数U( p,s) = U( P - βθC( s) ) , 这里U( p,s) 关于价格p是严格递增的,关于认证层次和成本s是严格递减的[5]。其中,βθ分别为 β1、β2,表示经营水平低的企业和经营水平高的企业申请不同等级的认证而付出成本增长的斜率。令 β1> β2,即假设经营水平低的企业的认证成本要高于经营水平高的企业,这一假设意味着在几何图形中,经营水平低的企业的无差异曲线处陡于经营水平高的企业的无差异曲线 ( 图1) ,就会导致前者的边际替代率小于后者,即MRScp1< MRScp2。

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用,可选择申请生态认证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经营良好的信号,消费者根据观察到的信号来修正自己关于企业类型的“信念”( 即主观概率) ,并由此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从而达到精炼 贝叶斯均 衡[6]。假定企业属于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先验概率相等,令μ( s) = μ( θ = 1 | s) 为当观察到企业选择认证层次为s时,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属于低经营水平的后验概率,则1 - μ( s) 为属于高经营水平的后验概率。 那么,在不完全对称信息情况下,精炼贝叶斯均衡可界定为: 存在一个预期的产品支付函数p( s) 、一个生态认证标准体系s*( θ) 和一个后验概率 μ( s) ,使( P1) 给定P( s) ,S*最大化Uθ( P( s) ,s) ; ( P2) P( s*) = u ( s*) s1*+ ( 1 - μ ( s*) ) s2*; ( B) μ( s) 与贝叶斯法则相一致。

在信号传递机制下的利益相关者“信念”表面,当s≥ s*时,认为产品的生产企业是高水平企业; 而当s < s*时,则产品的生产企业为低水平企业。这种“信念”决定其购买决策和支付意愿,支付函数为:

在消费者反应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生态认证的决策目标为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在不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生态认证时,要满足条件,U( P2- βθC ( s ) ) - U ( P1) ≥0,可得出式中,U( P1) 表示不进行认证时的效用; 相反,若满足条件U( P2- βθC ( s) ) - U ( P1) ≤0时,即时,则选择不 认证。即是企业是否选择生态认证的临界点。由于β1> β2,且C( s) 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当s≥s*时,消费者认为企业为低经营水平的后验概率 μ( s) = 0,即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经营水平高的企业; 当企业提高认证层次及标准时,会导致成本C增加,但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无法做出更细致的区分,因此对所有s≥s*的认证企业,支付不变都是P = P2,理性的企 业只会选 择的认证水平; 当时,即时,认证成本较低,高水平企业和低水平企业都将选择申请认证。不过,低水平企业虽然会付出较高代价以达到认证标准,但通过认证后由于禀赋原因,经营水平无法真正提升,对环境的破坏仍然严重,这时的认证信号机制就失去作用,市场失灵现象无法改善; 而在区间内,两类企业会做出理性的选择,经营水平较高的企业会选择为最优分离均衡点,因为该点明显地将其与低水平企业区分,而低水平的企业会选择作为分离均衡点,因为这时的认证成本最低,效用最大。因此,在该区间内信号传递机制生效,产品市场效率得到改善。同时在该区间内, 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函数存在多个分离均衡,但在综合考虑了消费者的购买效用和企业的效用,在不对称信息下,两者博弈的结果可得到唯一的均衡点。

用V( s) 代表消费者购买认证产品和非认证产品获得的效用,则效用函数表示为:那么两类企业在分离均衡区的博弈矩阵分别为表1和表2。由于在均衡区域内,,可判断消费者和经营水平低的企业的博弈均衡策略为( 购买,不认证) ,消费者和经营水平高的企业的博弈均衡策略为( 购买, 认证) 。

可以看出,虽然在分离均衡区域即内,存在无数个分离均衡,但如果消费者和经营水平高的企业能 意识到这 样一种情 况,即只要满 足这个条件,经营水平低的企业就不会申请生态认证,这时的分离均衡可进一步精炼成唯一的分离均衡[7]。即经营水平高的企业进行生态认证, 而经营水平低的企业则选择不认证,产品市场的信号将进一步明确化。

通过以上讨论说明,生态认证作为第三方认证制度,实质上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判断企业是否经营良好的信号,使消费者能根据观察到的信号对其行为进行修正,从而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对生产者,因为生态认证的信号传递作用,他愿意投资生态认证,使自己区别于经营水平较低的生产者。

3结论与建议

生态认证作为一种生态保护的市场制度,其价值在于通过认证标签传递了一种信号,将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予以区分,帮助消费者降低信息成本,将生产者与竞争对手区分出来,减少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本文在明确生态认证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态认证的信号传递机制,揭示出生态认证信号的显示机制和甄别机制融合特征。其中,信号显示机制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高低,而信号甄别机制说明在分离均衡存在的情况下,将不同产品或厂商有效区别的内在原理和过程。

生态认证信号传递机制的揭示,有利于相关企业实施生态认证制度,进而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然而,若要生态认证制度的信号传递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提升信号传递机制的效率,保证信息的权威和真实,就需要公平性和可信性框架的有效支撑。

从公平性视角看,需要加强对生态认证市场公平性的监督和规范,保证实施生态认证的企业应获得的利益和享受的成果。如企业与认证机构联合欺诈,将虚假的生态认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将误导公众,继而彻底摧毁消费者对生态认证制度的信赖。从某种程度上,这将是对主动自愿实施生态认证企业的最大不公平。对生态认证市场的监督和规范,可从三个层面来做: 一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严格审核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谨慎审批; 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 同时,制定奖惩措施,根据生态认证产生的外部影响进行奖惩,提高认证机构,审核人员违法违规的成本,降低其违规动机。二是国家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能,包括定期和不定期地监督、 管理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和规范认证产品的流通市场。三是生态认证的利益相关方加强对认证的过程、 产品的流通过程,以及产品市场的交易进行监督。

从可信性视角看,需要加强现有生态认证制度的体系标准、审核过程,保证实施生态认证的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健全生态认证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参与国际认证活动,按照国际化标准修订生态认证标准,使我国的认证体系能与国际接轨,并被认可。生态认证只是一种市场机制,遵循自愿原则,在市场失灵或环保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市场很难发挥作用,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引导和约束生态认证行为,保证生态认证作用的发挥。其次,加强对生态认证相关利益主体的审核过程。生态认证审核过程主要是对相关利益主体,包括认可授权机构、认证机构、审核人员,进行执行认可制度的情况、 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从事认可活动的情况等自我清查; 或由认监委对认可机构的报告做出评价,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认可授权机构进行监督。认监委对认证机构的监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认监委直接抽查; 第二层是地方质量技术部门的监督; 第三层是来自认可机构的监督[8]。审核人员是直接从事有关认证的工作人员,审核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其工作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对审核人员的监管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包括对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评定、聘用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奋斗意识; 二是建立监督反馈机制。严格审核人员的纪律,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力度,通过定期收集社会各界反馈的信息,提升审核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保证认证工作的质量。

生态认证制度 篇2

[摘 要]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以传统的笔试作为考试的主要方式、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等,但其独特之处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美国解决教师数量短缺和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试图从美国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的提出背景、目标、内容、现状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教师资格认证 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 美国 启示

一、美国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报告宣称:“在数学、科学和英语等科的新任教师中,有一半人不能胜任教学,2/3的中学物理教师不合格。” [1]这一报告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高度关注。提高学历标准和教师质量也因此成为美国教师认证中的核心问题。200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时任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罗德·佩奇就此发表评论:“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质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2]

与此同时,教师数量短缺也影响了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关方面预测,在当前以及未来10年里,美国将继续出现教师数量短缺的情况,边远地区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这促使政府采取新的措施来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人们对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培养教师的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教师数量短缺除了和教师的待遇低下有关外,还和教师的入职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于是,在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助下,全国教师质量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n Teacher Quality,NCTQ)和教育领导理事会(Education Leaders Council,ELC)于2001年联合成立了一个新的教师资格认证组织——美国优秀教师证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for Certification of Teacher Excellence,ABCTE)。

二、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

1.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目标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资格认证项目,针对对象为想转行当教师的人士和想了解自己在所教领域是否优秀的教师。它提供多种课程领域,为每个候选人提供一种适合其自己学习的计划。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旨在招收教师,颁发优秀教师资格认证,为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必要的帮助。为每间教室都提供优秀的教师是美国优秀教师证书委员会的核心目标。

2.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

为了达到优秀目标,申请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获得学士学位;通过相关学科背景测试;通过美国优质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美国优质教师资格认证相关研究主题的考试(所申请的学科范围)。认证学科包括化学、生物、基础教育、英语语言文学、综合科学、数学、物理和特殊教育。认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试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为了吸引更多的职业转换者进入教师领域,ABCTE和地方院校进行合作,提供众多网络课程,并在网上发布全年招生事项。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在网上复习教材,参加ABCTE组织的专题研究会。ABCTE委派的专家将会帮助候选人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额外的帮助。另一方面,ABCTE还建立了一套考核有经验教师的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为期三年的教学过程评估,考察他们是否是杰出的教学能力者,同时相关考核者还要提供提高了学生成绩的证明,以及得到校长的推荐。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弗吉尼亚州提供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考核的。[4]

3. 严格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完善严格的考试制度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且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合作。每项考试至少需要筹备一年多的时间,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并和特定领域的专家、学校教师、行政管理者、教育专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商界的领导共同合作,并明确各自的任务:制定教师所需要明确的标准;为考试制定计划目标;分析特定领域的测试项目;为考试制定国家标准;完善可行的考试方案;开展研究,确保项目的效度和信度。

ABCTE的考试目前有8个环节,可以有效地确保教师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ABCTE的考试形式多样,项目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评价的指标也会有所区别。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例,ABCTE的英语语言知识考试分为两部分:多项选择和写作。前者要求考生在3小时内完成150个多项选择题,总分350分,及格分数为270分,优秀分数为307分;后者要求考生在1小时内完成,总分为6分,合格为4分,它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有关英美文学作品知识的能力。

ABCTE衡量学生成绩的指标主要采用的是田纳西州增值评价体系(Tennessee Value Added Assessment System)。其基本理念是:假定学生一年内测验分数变化情况能准确反映其学习进步情况,通过跟踪学生几年的进步情况,并与该时期学生就读的学校和教师联系起来,就能评价这些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效果。[5] 这种评价模式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最为典型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评价教师效能对其学生成绩的贡献。

4. 美国优秀教师认证的发展现状

ABCTE通过和多方机构合作,为职业转换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招收潜在的教师。从2005年到2006年5月,ABCTE吸引了4 000多名潜在的教师。2006年5月,有2 000多人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认证的通过率分别是:初等教育(44%),数学(22%),英语(18%)。生物、基础科学、特殊教育和阅读等学科属于新的认证领域,这些领域的考试持续不到6个月,预期这些认证将会随着人们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断增长。和许多传统的认证相比,ABCTE的认证吸引了大批男性公民。[4]在年龄方面,ABCTE吸引了很多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其平均年龄是37岁。就全国而言,新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29岁。[6] 教师资格认证还吸引了大批少数族裔的教师。[7]目前,申请最多的地区是佛罗里达州、爱达荷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此外,也有不少居住在美国以外人士申请。

三、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启示

1. 建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

教师质量既关系到学生成绩的优劣,也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ABCTE实行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利于优秀教师的选拔。多元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进步,也有利于弥补教师自身方面的不足。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ABCTE目前的认证领域虽然只包括8个科目,但每一科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例如,阅读就被细分为语言技能、阅读技能、阅读理解、研究技能四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明确各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点关注教师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考试的程序也比较复杂,既包括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认证,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建立统一的教师选拔制度

由于地方分权制的特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最初是由各州自发进行的,认证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全国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提出既解决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难题,也加快了美国教师认证统一化的步伐。ABCTE是在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助下成立的一个新的教师资格认证组织,而且每年拨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联邦政府的拨款仍然是ABCTE的主要资金来源。在2007年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已经把ABCTE作为解决教师短缺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虽自1983年实行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具体的操作还是由各省市自行组织,其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信度也受到一定的质疑。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管理,国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3. 关注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素质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与其他教师资格认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把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申请者的职业转换提供一定的条件,也注重对教师职后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技能的获得,从教学知识的获得到教学经验的提升等,ABCTE都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并通过网上论坛、在线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水平。这也是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值得反思的。虽然ABCTE的教师资格认证对初任和职前教师没有具体的规定,与学生也没有深入的接触,但ABCTE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强与地方院校和师资紧缺地区的合作来弥补初任教师的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建议,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技能的提高。它渗透着人性化的关怀,体现着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从根本上符合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

虽然ABCTE还处在发展初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其在认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政策,在改革和发展中既需要联系实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6.

[3] 刘洋,蔡敏.美国优质教师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2).

[4] Haggaikuppermintz Schools Reform Proposals.The Research Evidence,http://www.asu.edu/educ/epsl/Epru/documents/EPRU%2002-10//Chapter%2011-kupermintz-Final.htm.

[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05.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4:3.

[6] National Collaborative on Diversity in the Workforce,Assessment of Diversity in the Work Force.Washington,D.C.:National Collaborative on Diversity in the Workforce,5. Available at http://www.nea.org/teacherquality/image/diversityreport.pdf.

[7] Judith Hale,Performance-Based Certification:How to Design an Effective,Defesible,Cost-Effective Program.San Francisco,Calif:Jossey-Bass/Preiffer,2000:101.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生态认证制度 篇3

“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是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的证明商标, 作为成品革天然、环保、健康的“凭证”, 在监督环保低碳的制革生产过程及污染排放、保证成品革质量和安全卫生性能、培育成品革产品品牌以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到国家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政府相关部门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在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工作开展初期, 由于二层皮革在诸多物理性能、卫生性能等方面与头层皮革存在明显差距。因此, 《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实施细则》规定, 生产天然头层皮革是制革企业申请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认证的必要条件。然而, 随着制革生产技术、制革机械制造水平的发展, 二层皮革的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得到很大发展, 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品质和高价值的皮革产品中, 特别是在促进原料皮资源的有效利用, 完善行业循环经济理念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批优秀的二层皮革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减排、产品质量以及安全卫生性能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很多与世界知名品牌有着长期的合作。这些企业多次向中国皮革协会提出申请, 希望能够通过真皮标志生态皮革的认证。

鉴于此种情况, 中国皮革协会多次征求行业有关专家和企业的意见, 并召开论证会, 最后决定将优秀二层皮革纳入生态皮革认证范围。随后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实施细则》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特别对二层皮革的质量、标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同时开展了相关备案工作。现一系列工作已经完成, 二层皮革生产企业可以正式申请进行生态皮革认证工作。将二层皮革纳入生态皮革的认证范围, 是对生态皮革工作很好的完善, 这项工作对促进我国二层皮革的发展及其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浅析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对中国的借鉴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认证,经验借鉴,建议

1 生态旅游内涵及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概念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他对生态旅游提出了2个要点: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育功能。

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伪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泛化,主要表现在景区开发和旅游经营过程中,把生态旅游泛化成大众化的自然旅游。很多旅游企业通过“刷1层绿漆”,从而冠以生态旅游的称号,获得竞争优势,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迎合市场需求,而并没有将环境保护和当地收益放在首位。其后果除了在旅游开发过程造成环境破坏外,还对游客产生了误导,游客不能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从而对生态旅游本质产生质疑。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旅游标准。

2 生态旅游认证的历史发展

2.1 国外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的研究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地实施。大体分为4个层次:国际级、区域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2.1.1 国际级认证-“绿色环球21”

“绿色环球21”于1994年由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正式创立,1998年建立“绿色全球”标准,1999年开始正式独立运作。“绿色环球21”是专门从事旅游业环境管理和宣传的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进行可持续旅游认证的机构,主要涵盖生态旅游、旅游地设计和建设、旅游社区以及旅游企业等4部分内容。

“绿色环球21”主要认证对象为: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公司、宾馆、饭店、度假村、别墅、农家乐、果园、主题公园、会展中心、陆海空交通工具及枢纽等)、旅游社区(旅游区、景区、市县乡镇等行政区)、旅游设计和建设(建设中的旅游景点与设施)等。

2.1.2 区域级认证-欧洲“蓝旗”可持续旅游认证体系

1987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向欧洲委员会提出了“蓝旗”概念。同年开始对欧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21个国家约2 500个海滩及游艇停泊港进行了可持续旅游认证,2001年成为全球性的组织。该体系认证标准由27个海滩特定标准和15个游艇停泊港特定标准组成,其中一部分具有强制性,一部分则仅具有指导性。这些标准主要涵盖4大领域:水体质量、安全服务与设施、环境教育与信息、环境管理。主要认证对象包括海滨和码头。

2.1.3 国家级认证-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认证

澳大利亚是最早实行全国性生态旅游认证的国家,1996年开始全国生态旅游认证项目[1],是专为生态旅游设立的认证项目。该认证体系适用于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住宿设施、游览和吸引物产品,根据认证标准不同分为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和高级生态旅游3个等级。要达到生态旅游的认证等级,旅游产品必须符合所有规定的核心标准要求,而取得高级生态旅游资格另外还需要该产品满足75%的高级生态旅游标准。主要认证对象有住宿设施、旅游形式及生态旅游产品等。

2.1.4 地方级认证-加拉帕戈斯群岛的Smart Voyager认证

2000年5月,1个国际性非赢利的致力于热带生态系统保护的-热带雨林联盟和厄瓜多尔保护组织建立了1个志愿性认证项目—Smart Voyager,其直接目的是帮助旅游业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专门对该国家公园内的船只进行认证,目前参与认证的主要是大型游船经营商。

2.2 生态旅游认证的程序

一个认证项目通常包括以下5个过程:自愿入会(voluntary enrollment)、标识(logo)、标准与规范(standards and criteria)评估与审计(assessment and auditing)和成员资格与费用(membership and fees)[2]。(1)自愿加入。旅游业的认证项目均为非强制性,由企业决定是否申请。(2)标准与规范。认证要求根据规定的标准与规范来衡量企业的符合水平,从而完成对企业的评估。(3)评估与审计。认证过程通常包括3种评估办法:第1方评估(企业自己填写问卷)、第2方评估(行业协会)及第3方评估(与企业、批准认证机构无利益关系专家)来进行审计。受人力、成本等因素限制,多数项目只进行书面审计。(4)标识授予。通过评估后认证机构会给认证项目授予标识,以供消费者识别。通常认证标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5)成员资格与会费。成为认证会员后,认证企业需向认证机构缴纳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进行整体管理、推广标志以及为认证企业开展促销等活动。

3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现状分析

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晚于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理论方面,主要介绍国外的认证体系,如绿色环球21等。于法稳等[3]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认证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实践方面,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三星堆等机构通过了“绿色环球21”的认证评估(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国内经过“绿色环球21认证”机构中,景区占50%,酒店占37.5%,博物馆占12.5%,比例不均衡,通过认证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文物景点项目太少,总体数量不多,表明中国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发展还不成熟,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不完善。

3.2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存在的问题

3.2.1 对生态旅游认识含糊

生态旅游应该为小众旅游,其游客主要为高层次的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群体。在国内,由于对生态旅游认识含糊,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大批观光游客的涌入,不仅造成了环境破坏,同时误导游客,非常不利于生态旅游在国内的发展。

3.2.2 缺乏合适的生态旅游认证方法

当前我国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采用的标准是借用国际上流行的如绿色环球21等。这些认证制度大多是考虑国外实际情况制定,在中国其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同时,由于认证过程及认证后成员会费等需一定费用,再加上政府的主导性不够,导致参与认证的企业数量相当有限,制约了生态旅游认证在我国的推广。

3.2.3 生态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很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因而既懂旅游学和生态学知识,同时又掌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多数旅游从业人员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知识教育,缺乏相应的生态道德修养,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4 解决我国生态旅游认证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当前,国内旅游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社区居民素质还不够高,环境教育和培训很有必要。针对旅游者,要通过媒体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认证的认同感,购买经专业认证机构认证过的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企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可通过知识讲座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掌握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内容和相关准则;对当地居民,应宣讲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相关政策法令,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态旅游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协助他们逐步改变传统生活及生产方式[4]。

4.2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

虽然国际上也有多个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但对中国而言,其适用性受到限制。因此,急需制定适合我国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实际的认证标准。在建立具体的认证制度时,既要参考国外的做法,同时结合国内现有的部分旅游标准[4],进行适当修订,使之更符合中国实际。

4.3 加强生态旅游的基础研究及“生态导游”培训

就现阶段旅游学科发展而言,加强生态旅游学科的研究,必须开展以下几个学科建设:旅游生态学、旅游植物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气象学、旅游生物学等生态系统与文化相结合的学科,从学科建设上完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学科建设。传统大众旅游中的导游主要从人文角度讲,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生态导游更多强调从地质地貌、动植物和生态环保等自然角度讲,强调知识性及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功能[5]。

5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认证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旅游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需要说明的是,生态旅游认证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尚属初步阶段,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未来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会更加完善,生态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玲.关于制定生态旅游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6(1):56-59.

[2]步玉艳,李宏,刘长海.浅议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建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28(5):97-100.

[3]于法稳,尚杰.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生态经济,2002,10(5):48-50.

[4]甄翌.关于建立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7):41-43.

LED车灯认证制度介绍 篇5

我国汽车产量居全球之首, 推广LED照明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对于推动LED照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汽车行业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明确将LED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任务。

由于车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 目前, 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已经建立起包括车灯在内的汽车认证体系。

1 国外主要车灯认证

1.1 E-Mark认证

欧洲经济委员会 (ECE) 于1958年3月20日在日内瓦制定了《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部件并相互承认此批准的协定书》 (简称为《1958年协定书》) , 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对汽车产品制修订统一的汽车技术法规, 即ECE法规, 并按照ECE法规开展统一的E-Mark认证, 以促进欧洲汽车贸易。E-Mark认证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及系统部件, 尚无整车认证, 获得E-Mark认证的产品方能在ECE国家内上市, 认证标志见图1。

UN/WP29 (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 为具体执行机构, 下设有灯光及光信号工作组 (GRE) 等6个工作组。经过50多年的成功运作, E-Mark已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力, 在促进汽车产品在国际范围内便利地流通起到了较为直接的作用。目前, 《1958年协定书》共有48个缔约方, 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突尼斯等非欧洲国家。

ECE目前已颁布100项汽车类零部件及系统部件的技术法规, 包括17项车灯内容, 其中ECE R112对LED车灯作了具体要求。

E-Mark为自愿性认证, 各成员国可以套用ECE法规, 也可以延用本国法规, 认证证书由ECE成员国的政府部门颁发。

1.2 e-Mark认证

e-Mark认证是欧盟委员会依据欧盟指令强制成员国使用的机动车整车、安全零部件及系统的认证, 根据原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年签订的基本法律《罗马条约》及1991年欧盟成立时通过的《罗马条约》修正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设立, 认证标志见图2。

e-Mark认证依据为EC技术指令。从1998年3月24日起, 欧盟作为一个独立的缔约方加入到UN/ECE《1958年协定书》。欧盟的汽车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等文件中规定了78项ECE法规完全等同于相应的EC技术指令。EC汽车技术指令中关于车灯的有9项, 包括前照灯、零灯、驻车灯、倒车灯等。

与E-Mark不同的是, e-Mark认证在欧盟成员国中强制执行, 发证机构为欧盟成员国政府交通部门, 认证的产品在各欧盟成员国均受认可。

1.3 美国DOT认证

美国DOT认证是企业对其生产机动车满足《美国汽车安全法规》 (FMVSS) 有关最低性能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的所有适用条款的企业自我声明, 并由政府实施事后监督。车灯是DOT认证中的重要内容。DOT认证起源于1968年, 由《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授权, 经过40余年的发展, 其影响力已由美国推向整个北美地区, 认证标志见图3。

《美国汽车安全法规》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 (NHTSA) 制定和发布, 包括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撞后残存性三大类共50余项标准要求, 涵盖了机动车整机以及制动软管、车灯、反射镜、制动液、轮胎和轮辋、玻璃、头盔、气囊等零部件。其中主动安全性部分的FMVSS108、FMVSS129两项标准规定了车灯的技术要求。

美国DOT认证是强制性认证, 所有在美国销售、进口的新机动车辆及相关装备, 必须经过企业自行认证方可上市交易。与传统认证制度不同, 美国DOT认证前期为企业事前自我声明, 主管部门不参与自我认证活动;后期由主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督, 并对不符合产品责令召回, 并进行严厉惩罚, 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这种认证制度不仅与传统的认证制度具有同样的效力, 并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降低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

2 中国CCC认证

为兑现入世承诺, 我国政府于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包括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在内的19类产品列入第一批强制性产品目录, 并从2002年5月1日开始受理。2005年,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CNCA—02C—058:2005《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产品》, 前照灯、前雾灯、后雾灯、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制动灯、倒车灯、驻车灯、侧标志灯和后牌照板照明装置等车灯产品纳入CCC认证范围, 认证标志见图4。

车灯的CCC认证主要依据GB 4599-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 4660-1994《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等强制性标准。

CCC认证属于强制性认证, 由国家认监委统一制定实施规则、认可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 机动车整车或零部件通过CCC认证后方可上市。CCC认证目录和实施规则制修订周期较长, 实施规则中未涉及到针对LED车灯的特别内容, 我国已发布的GB 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等强制性标准也未列为CCC认证依据。

3 LED车灯认证工作建议

目前, 由于高亮度LE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LED车灯的照明质量、辐射安全等方面存在顾虑, 阻碍了LED车灯在汽车行业中的推广。推进LED车灯认证工作, 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汽车认证体系, 引导LED照明技术创新方向, 推广LED照明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推动建立良好的LED车灯市场秩序, 带动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 加强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LED车灯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 涌现出了许多新热点。由于LED车灯亮度较高, 在使用中容易对人的眼睛造成短时间的视觉障碍, 甚至引起永久伤害, 不管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还是人身健康都有一定威胁, LED车灯的光辐射安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生态意识设计以及综合利用智慧照明技术实现LED车灯生产、使用、报废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充分结合这些热点, 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 加强认证关键技术研发。

(2) 充实自愿性认证工作

我国的汽车认证体系以强制性认证为主, 仅包含车灯光学特性等安全相关内容, 未结合LED车灯的新特性建立认证制度, 如光辐射安全等。由于CCC认证工作目录和实施规划制修订周期较长, 无法及时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大众消费的新需求。自愿性认证的建立过程相对简便, 认证机构通过向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便可完成, 大大缩短了建立周期, 可以及时规范和引导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建立认证试点示范, 推动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联动, 为健全LED车灯认证体系奠定基础。

(3) 加强财税政策采信

建立节水认证制度科学推广节水产品 篇6

节水产品是指社会使用中与同类产品对比, 具有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防止水损失, 能替代传统水资源等特性的产品。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就是通过效率保证我们少用水。防止水损失, 即减少我们不必要的消耗或者由于我们的产品达不到合理的状态造成损失, 像管材就是典型的例子。

节水产品分几大类, 第一种是直接节水产品, 用直接消耗水资源来实现某种功能的产品。它本身就耗水。第二种是间接节水产品, 通过使用它, 我们实现了水资源的消耗, 这种产品是比较有潜力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 它在节水方面实现突破。第三种是替代传统水资源的产品。

节水产品有以下六个原则:

(一)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产品。

节水的便器大家都知道原来是12升, 现在是6升, 逐步在发展, 现在有一些企业推出4.8升这种概念。这种减少有一个前提, 必须保证它的冲水效果是不变的, 但是水用的比较少;

(二) 可减少水资源损失的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不消耗水资源, 但能保证其生命周期内水资源不漏失的产品。如阀门、管道、水嘴等。

(三) 替代用水产品。

现在我们西部大量缺水地区, 所以国家鼓励西部地区用风能节水, 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用风能的项目可以得到国家很多支持项目;

(四) 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的产品。

非传统水资源资源化和直接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完成常规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海水淡化、矿物水的再利用, 要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设备;

(五) 高效化学品。

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不消耗水资源或少消耗水资源, 但能促使运用该产品的系统或设施降低水资源或污染的化学品。

(六) 监视和测量用水的产品。

用于计量、调控水量的产品。

以洗衣粉为例, 过去在洗衣粉行业为了促进消费, 作出了一个概念, 使大家觉得洗衣粉有泡, 泡比较浓比较好, 其实泡对洗衣机来说不会有任何作用。现在推出无泡的洗衣粉, 可以节约水资源。

我们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计量设备才能管理好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资源节约认证处对节水产品在2004年曾做了一项节水初步分类的课题。当时的分类不是依据产品的特性, 而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需用, 因为国家开始在做节能减排的工作, 把工业、农业和城镇区分开, 这样便于在今后的政策指导上有一个很明确的政策, 包括财政的支持, 也基本上是沿用了这个分类。

工业节水产品的类型包括: (1) 高效水力、蒸汽发电设备; (2) 热交换和冷却设备; (3) 高效洗涤设备; (4) 凝结水回收利用; (5) 阀门; (6) 管道; (7) 高效水处理设备。

清洗设备, 比如说洗衣机, 还有商用洗衣机, 都是耗费水, 洗衣机加洗衣粉, 洗衣粉里面加了各种的碱,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这是三方面的节水产品, 水资源、海水、矿井水, 再生水利用, 尤其是再生水利用, 建设部抓的非常紧。

节水产品认证

节水器具和产品的标准现状, 全国总共有422个标准, 其中国标有201个, 城建标准有62个。现在节水的标准越来越多, 从国家层面上, 从地方层面上, 从行业层面上, 今后出的标准会越来越多, 同时在选择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原来的产品标准比较粗放, 现在标准越来越细, 尤其是在检测方法上。比如说, 水源配件标准非常严, 北京市在前年做了一个标准叫《用水产品技术条件》。这是北京市的强制标准, 这个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针对的对象是制造商、销售商, 还有生产商都受到它的要求, 北京市通过执法来促进这个标准。前年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叫《节水联系会议制度》, 通过节水标准联系各个工商一起做这个工作。

国家现在对本土化的规定日益重视, 今后的发展就不再是单方面从先进国家引进, 很可能我们要创新自己的一些特色。

节水产品认证是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确认并通过颁布节水产品认证书和节水标志, 证明某一产品为节水产品的活动, 由中国质量中心来执行。

从节水历程能看出来国家对节水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对节水产品的重视是在1987年, 当时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做的关于配件的问题, 到去年正好是20周年, 国家才开始关注节水器具, 1993年由国家建材局共同从众多企业中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来使用。在2002年国家考虑用新的管理制度, 批复了要实现节水认定的制度, 因为认定的制度是政府行为。在2002年10月17日国家批复了这个要求。10月18号经贸委下发了关于认证的要求, 经过两年的努力, 节水产品认证成果得到了更高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12月份把节水产品认证纳入了政府采购标准, 国家要真正落实节水产品的支持。2001年由全国水利部牵头, 提出了强化节水设施监管, 对产品实行认证。

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 有132家企业经过我们的认证达到了这些要求, 入选了国家的《目录》。

政府补贴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 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业设备的投资额, 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实行税收抵免。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 可以有一个抵免。还有一个增值税国家正在研究, 如何从增值税方面给予企业节水产品优惠。

政府采购强制政策, 2007年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将对这些产品, 由同等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我们今年新批的目录中会增加一些。政府采购自从2004年到现在, 国家在拓宽和加大, 这项制度也是今后我们和财政工作的重点, 如何在确认使用财政资金的机构真正使用上, 这些是从明年开始。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是非常好的现象, 中国现在有钱了, 政府愿意做节能减排的项目, 大家知道高效率的照明, 这个补贴北京可以感觉到。现在节能灯是一块多钱一支, 政府补贴50%。财政部现在逐步想把补贴的范围和机制建成。家电产生, 当时产品没有明确的需要, 同时这些产品跟政府的衔接度不够。现在大家知道空调这个行业, 我们空调行业出口的降低, 高效功能比一般贵的很多, 应该在明年空调像实行节能灯一样, 今后还会把政府补贴制度完进一步完善。

背景资料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机构总部在北京, 成立了11个中心, 其中CQC17家, 有员工845人, 雇员已经有15000多人, 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机构。业务范围包括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培训。产品目前分为四大类:安全认证、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人体工学认证。产品认证是CCC认证, 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来负责这项工作。

我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构想 篇7

一、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战略目标

现代环境教育普遍面向可持续发展,英国政府甚至用可持续发展教育替换了环境教育[1]。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做出相应的环境教育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认证制度正在被一些国家积极探索或实施,从而提供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规范,使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标准。

1. 加强环境教育的统一协调。认证制 度具有导向作用,它对人的行为和事物发展加以引导,使环境教育始终朝向既定目标, 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1认证制度为环境教育活动的合理性设置标尺。通过提供得到国家认可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对社会公众普及环境教育知识、规范环境行为、唤起环境意识,将环境教育活动置于统一要求之中。2认证制度凝聚环境教育的舆论导向。围绕认证制度提供的知识体系, 学校和社会机构的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媒体营造鲜明、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3认证制度整合人们在环境教育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围绕认证制度提供的知识体系,相关利益矛盾和冲突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各种环境教育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有利于形成促进环境教育发展的“合力”。

认证制度具有协调作用, 它以认证过程为纽带、加强与认证各方的沟通,保证政府、社会及公民之间稳定而和谐的关系。认证制度在传达环境教育信息的同时,成为公众参与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认证过程中,公众必须熟知认证制度的各个环节,如认证标准、程序等,规范自身参与环境教育的行为,体现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对环境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认证的主要阶段都需要他们理解和参与,如认证的申请、认证对象的评估、认证决策机构的服务等。认证制度促进了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保护了环境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实现环境教育法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从环境教育领域进行强制规定和引导,环境教育立法是必然的措施[2]。认证制度对环境教育认证对象进行约束、管理,形成有关标准与准则。在这种框架的限制、训练乃至强制之下,人们逐渐习惯、认可并执行这些标准,从而将外在规则、规范转化为内在认知。这种内在认知建立在认证制度系列规范的基础上,体现了环境教育的价值理念, 规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空间, 规范着人们参与社会生活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并有效促进整个环境教育法制化的进程。

目前,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在环境教育或其相关立法中均明确规定了认证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环境教育法》(1970年)的国家,环境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确保环境教育实施。1996年,北卡罗纳州依法成立的州级协会推出环境教育人员认证制度,并以州级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有效解决了该区域环境教育工作者教育背景混杂、没有兼顾科学与教育的背景、也没有大学层级环境教育教学及训练等问题。鉴于对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需求,乔治亚州、德克萨斯州、密苏里州、犹他州、肯塔基州等地陆续跟进。台湾2010年6月公布《环境教育法》,环保署于2011年6月颁布了《环境教育机构认证及管理办法》《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及管理办法》。台湾认证制度与美国有很高的共识度,其环境教育学会与美国环境教育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环境教育法》选择直接使用美国环境教育协会的授证程序,使其认证制度步入常轨。日本《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2003年)是亚洲第一个环境教育法,该法第11条至第18条规定了独特的“环境教育专业人才认定”制度,以针对环境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认证制度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

法制化意味着环境教育被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从而成为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 作为人们自觉接受的共同信念和行动指南。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相继颁布,为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该项立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认证制度的创设,有利于形成社会普遍接受的环境教育认证标准,明确环境教育质量的目标和实现规划,反映出社会需求与时代变化对环境教育质量的要求。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环境教育人员认证。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有环境教育人员认证的规定,从而加强环境教育人才培养。台湾环境教育人员认证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经验,与美国在认证问题诸多方面达成了相似理解。环境教育人员必须经受过专门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通过相关资格考试或者考核,并获得国家颁发的环境教育人员资格证书。对于认证期限,台湾、美国的环境教育人员认证都要求获证者履行再更新程序, 证书有效期限多为5年,取得再认证必须符合有关条件。不同之处包括:1对于申请者的能力。美国犹他州、北卡罗纳州及肯塔基州没有设限,申请对象可以是非正规的环境教育者。德克萨斯州的限制最严格,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来自合格机构或至少有2~6年经验的专业环境教育者。美国各州比较看重介绍信、认证活动或课程证明、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发表、杂志投稿的经验。在台湾,对申请人没有明确限制,有关倾向性是看专业性与实务能力是否关联。2关于申请人的年龄。密苏里州有年龄限制,18岁以上从事环境教育的人可以申请。犹他州、北卡罗纳州则每个人都可以参加。3申请费用方面,美国的认证制度规定申请者自费,台湾有政府补助或个人与政府按照比例分担。

环境教育人员是环境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环境知识的专业程度、环境素养高低和环境意识强弱决定了环境教育发展水平。但是,认证制度的功能不仅在于促进环境教育人员队伍专业化、保有环境教育的品质;而且旨在吸纳更多力量推动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呈现一定规模。一些国家或地区对环境教育人员认证采取了宽松态度,我国也应坚持这一立场。我国对环境教育人员学历、专长认定标准适宜广泛性认可,同时必须考量民间既有环境教育推动者的经验。

2. 环境教育机构认证。环境教育机构由 环境教育专业人员组成,因限于人力、场地或师资等因素,政府有必要委托外界办理环境教育人员培训。为确保环境教育的高品质,承办机构必先取得环境教育机构认证,才能接受委托办理相关课程。只有经过认证的机构,才能称为环境教育机构。

台湾《环境教育机构认证及管理办法》规定,申请环境教育机构认证, 其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已设置专业人员或研究单位的各级政府机构;2设有环境相关系所或具有办理相关训练设施的大学或独立学院;3曾开设或办理环境教育相关培训或研习课程,一年累积达80小时以上、依法设立的法人;4环境教育机构的全职环境教育专业人员,应取得环境教育人员认证。

台湾《环境教育法》要求各机关、学校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 以及接受政府捐助累计超过50%的财团法人,应指定经过认证的专业人才负责本单位环境教育,每年都要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安排所有职员、教师、学生参加不少于4小时的环境教育活动[3]。4小时环境教育活动的规定,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部分。对学校教育来说,4小时环境教育并不苛刻,但学校必须依法进行、不再具有选择权。

我国对环境教育机构认证应采取严谨的态度。环境教育机构担负着环境教育人员培训的重大责任,必须严格审查环境教育机构的资质、培训方案、管理计划、人力及设施等事项。

3. 环境教育场所认证。环境教育场所认证,是针对各地具有特色的环境教育设施加以认证、评鉴及管理,逐步建立及提供完整的环境教育专业服务、资讯与资源,成为优质的环境教育设施场所。台湾《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及管理办法》强调,环境教育场所认证应尊重并维护自然生态资源与特色,避免兴建不必要的人工装置或设备。环保署鼓励整合环境教育专业人力、课程方案及适当的经营管理,与具有丰富生态或人文自然特色的场所相配套来申请认证。如动物园、植物园、国家森林游乐区、博物馆、焚化厂、资源回收站,甚至一片湿地、一段河川或一个社区,只要经营管理者发挥这些场所本身的特色,设置解说人员及规划良好的课程方案,经过审查就可以认证成为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而这些设施场所取得认证后,有关人员可因门票、解说导览费或其他收入而获利,因而愿意继续投入环境教育工作[4]。

我国应该对环境教育场所采取客观认证的态度。目前, 我国已经有多元化的环境学习中心或场域,为环境教育场所认证提供了物质条件。应通过制定公开公平的审查标准及程序,充分利用奖励措施,有利于促成环境教育场所的充分利用、达标与完善。

三、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运行机制

制度即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产物, 是法律、组织和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调控。不同制度安排导致不同结果,任何人都在既定制度下行为,其偏好及行动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无不受到制度左右。环境教育认证制度,引发行为者的行动动机朝向行政目标所期待的方向,为环境教育发展动力的获取创造条件。

1. 确立环境 教育准入标 准。认证 制度客观 促成全社会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和信任,实际上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准入标准,起到公证作用。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公众相信只有环境教育质量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认证, 这样的环境教育机构才可能成为学生入学、得到捐助和纳税人支持的对象。认证制度确保环境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认证资格成为进入环境教育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为实现认证制度对环境教育质量的要求,一些成型的模式被确定下来, 如展演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模式。美国北卡罗纳州与密苏里州采用了展演模式,申请者必须展演五大项必要类别的经验与能力,分别是参加教学工作坊的经验、户外环境教育技能与经验、环境教育资源及设施的有关知识、实际的教学经验及行动伙伴计划操作经验等。美国犹他州、德克萨斯州与肯塔基州采用核心竞争力模式,申请者应获得规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能力及经验,包括环境素养、环境教育计划和执行、环境教育者专业责任、环境教育评估等, 申请者被期望在达到认证前应该精通每个主题。台湾采取核心竞争力的模式,为获得规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体系,由环保署统一指定或设立各县市的环境教学工作坊,申请人必须参加学习,但不能自行选择工作坊。

台湾与美国在环境教育准入标准上有很多共性,但各自的特色也比较明显。1美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所核定的教学工作坊课程或研习训练,遵照环境教育协会的《追求卓越环境教育指引》拟定《州级环境教育提供者指引》,在其中列入认证制度的策略后,才展开具体行动。台湾环境教育认证依照最佳实务准则来编写,核定研习时数的规定明显偏少,且对教学法研习营、行动伙伴关系、额外环境教育资源及设施、评鉴与评量、教学、促进学习的规定都偏少[5]。2美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强调提升教育者专业能力与学术社群的认同, 而台湾环境教育认证制度在乎就业机会及市场。3美国申请对象比较倾向于在职的非正规工作者,而台湾则倾向于藉认证制度获得就业机会的人。

我国环境教育发展正面临着专业人才混乱、训练学科与推动计划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缺少对环境教育师资的准入规范[6];环境教育活 动经费明 显不足 ,不仅缺少投资方面的刚性规定, 而且投资渠道单一、不确定;环境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推动,运作机制呆板机械、不够灵活。认证制度首先优化了环境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其次,认证制度完善了环境教育的投资机制。只要符合认证标准,各类人员、机构和场所都可以参与环境教育活动,促进了环境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再次,认证制度激活了环境教育运作机制,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方,由于认证制度规定了环境教育准入条件,有利于环境教育市场的形成。

2. 保障环境教育多 方参与。 多方参与 提供了有效的表达途径与参与机制。在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允许利益相关者就所涉及的相关利益或公共利益,以提供信息、表达意见、阐述利益诉求等方式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公正性、正当性和合理性。公众和相关群体在面临环境教育利益冲突时,有机会使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得到关注和重视,促进了不同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解决。多方参与作为现代新兴的民主形式,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协商。

环境教育认证即授证者与申请者之间的沟通协调过程。美国环境教育协会为整合各州认证制度,立法明确验证州级授证机构,对州级机构的授证要求已经在2006年通过了美国环境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会审查。内容包括计划综观、计划管理、计划评量、核心竞争力等部分。要通过美国环境教育协会的授证审查,各州授证申请者必须提出符合要求的清单,由环境教育协会下设接受申请的组织进行初期审查工作。

认证制度也促进了社会团体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美国环境教育由环保署主管,但环境教育协会及各州推动认证工作时, 更多考虑由民间组织来独立运作,如北卡罗纳州认证制度将州内所有环境教育相关团体串连起来; 德克萨斯州通过环境教育伙伴关系推动。台湾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由政府机关推动执行,环境教育证书颁发机构是政府机关和依法成立的民间团体。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各类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社会团体参与不仅提升了政府环境教育决策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类社会团体环境教育专业能力, 强化社会团体之间的环境教育共识,并整合资源、带动更多社会团体参与。认证制度为社会团体参与环境教育提供了激励机制,强化了社会团体参与环境教育的正当性、有效性,效率更高。

欧盟将建立可持续生物燃料认证制度 篇8

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一项政策性文件, 决定鼓励欧盟国家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可持续生物燃料的自愿认证系统, 以便在欧盟范围内建立可持续生物燃料认证制度。

公报中说, 欧盟国家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建立的自愿认证系统要得到欧盟委员会的认可,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其中包括遵守欧盟现行的法规。根据欧盟有关法规, 生物燃料应保证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 而且这些燃料不应源自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

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说:“欧盟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 实现到2 0 2 0年将交通运输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1 0%的目标。在交通运输中使用生物燃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 欧盟委员会提议建立可持续生物燃料认证制度, 促使生物燃料生产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上一篇:地质工程下一篇: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