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2024-05-19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精选十篇)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篇1

1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1.1 传统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

中国传统的园林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 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 所体现出的都是一种自然要素的综合审美。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 强调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来体现自然美, 从而让意和境达到统一。创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环境布局, 小桥流水、四面垂柳、半潭秋水等都是传统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景象。在园林中, 高度地概括出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美景, 对这些美景进行浓缩和再升华, 这种再升华的过程, 融入了作者的劳动和智慧, 是一种人为化的自然, 体现出的就是一种文化。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上水, 追求自然, 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人文山水园。苏州有大量的山水园林, 环秀山庄更是其中翘楚。环秀山庄是以山为主, 辅之以溪流的园林, 形成了山分水、水穿山的景象, 使得这仅667m2的小园林, 充满了活力。

1.2 现代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

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展现出的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我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 但最受欢迎的依然是那些充分体现出自然元素的作品。

虽然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存在诸多争议, 但园林中自然景观的题材却是得到一致认可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的建设也呈现出园林化的趋势。现代园林和传统园林在服务对象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园林只服务于少数人, 而现代园林则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园林不管如何发展, 自然要素无非就是植物、地形、石景、水景, 而这其中的变化, 只是在设计布局方面的变化。上海的延中绿地在设计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将园林中的各个自然要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地形起伏, 结构设计合理, 给人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

1.3 国外园林的自然要素

有人称美国的中央公园是纽约最伟大的建筑, 我们这里就以美国的中央公园为例, 分析一下外国园林设计中的自然要素。中央公园在建设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营造出自然舒适的气氛, 一共种植了1400多种植物。公园中建筑的数量比较少, 在公园中有湖泊、山谷、草原、林地等自然景观, 而这些景观都是设计者根据公园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设计出来的。在中央公园中, 最有情趣的莫过于The Ramble, 它位于中央公园的中心位置, 设计师将其设计成一个山谷丘陵, 在其间布置了树丛、小溪等自然景观, 形成了一种舒适自然的环境, 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中央公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是在繁华的都市中, 却有让人顿然安静下来的力量。

2 自然要素运用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 在自然要素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还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 虽然不是单纯地复制自然界的美景, 但在设计中要能够体现出自然的美感。

2.2 注重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结合

自然界的各个物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环节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破坏。在园林建设中, 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是相互依存的, 不仅仅要考虑到山水风景和周边建筑的融合, 还要考虑到动物的生存空间, 要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使人类和动植物处于一个和谐自然的环境之中。园林景观空间的优化使用必须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景观空间的设计, 就是合理地利用自然景观, 使之与人为要素相融合。

3 结语

园林景观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不管如何变化, 总是离不开自然元素的运用, 自然元素对于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不管是传统园林的设计还是现代园林的设计, 自然元素的应用所改变的都只是各个元素之间搭配的形式和比例。设计师们想要设计出更好的园林作品, 就应该在自然元素的搭配和使用方面多下苦功夫。

参考文献

[1] 高彬, 高学思.自然要素在传统与现代园地景观中的塑造浅比——以佛山梁园与千灯湖公园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 2008 (1)

[2] 胡晓梅, 黄成林, 张云彬.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1 (4)

[3] 胡晓梅, 黄成林, 张云彬.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1 (4)

园林景观中自然要素综述论文 篇2

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多样,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特征,然而其中共同的内容便是自然题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以生态造景为主要追求方向,为大众服务。与传统园林景观相比较,虽然服务对象可能不同,但是其创造要素却是相通的,同样包括植物景观、山景、石景、水景、地形景观等自然要素景观,只是在布置手法上有所不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巧妙地组织园林景观要素,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出一篇纯洁的自然天地,并赋予了时代的精神,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园林景观艺术。

合理运用园林景观中自然要素的措施

自然要素具有地域性、艺术性、时代性等特点,是人们追求自然美的体现。园林景观设计是加强自然和人类沟通的有效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自然要素品种单调、层次单一,并且盲目追求,不能清晰表达主题内容。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运用自然要素:

1合理布局自然要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合理布局自然要素。由于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下,自然要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因此,在设计时,应该以突出文化底蕴为最终目标,尽量合理布局和巧妙组织各种自然要素,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

2提倡低碳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经济迅猛发展,大量自然资源被使用,有些已经匮乏。自然要素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整体水平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者更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并对其进行绿化,提倡低碳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可以适当地修建一些和当地自然要素相匹配的自然景观,种植一些成活率较高的植被。在设计时,坚持以节约资源为设计准则,选用透水性强的建筑材料,节约用水、节省成本和费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节水灌溉。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环保,提高节约型园林技术,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

结束语

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景观要素;色彩

1 园林景观要素

园林景观要素包含山石、水体、小品、铺装、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等,他们是园林色彩主要的承载者。园林要素色彩分两大类,即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自然色彩包括天空、水面、石材、植物等天然的颜色,具有不可更改性。人工色彩丰富多样,随着造园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色彩也日益丰富,包括建筑、铺装、小品等要素上的颜色。人工色彩往往能突出景观个性。

2 色彩在景观要素中的应用

2.1 植物

植物是园林色彩景观主要的来源。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花、果、叶的色彩构成五彩缤纷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色彩多样,在园林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打造出多变的园林景观。

2.1.1 植物色彩

色彩是植物重要的外在属性,包括叶色、花色、果色、干色。

(1)叶色。大多数植物的叶色为绿色,但在深浅、明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些植物的叶色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花色。花色是植物色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花色变化多端、姹紫嫣红,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花卉的不同颜色创造出多层次的景观效果。比如将冷色系花卉置于花丛后部,可加深景观纵深感;在较为狭小的花卉空间内间植冷色系花卉,会使得空间有扩大感。

(3)果色。植物果实色彩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充分利用植物果色可打造出寓意硕果累累和丰收的景观效果。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内的枇杷园,设计者利用枇杷营造出一片金黄色调的景观。

(4)干色。干色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如紫竹、白皮松、金竹等,可利用其枝干鲜明的色彩打造多变的色彩景观。比如冬季,雪积在落叶后的树冠上,使得雪景更具魅力。

2.1.2 植物色彩景观配色原则

(1)统一与变化原则。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周边环境在明度、色相上保持联系性、相异性。在景观当中,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山石、水体等景观元素构成大的环境,植物色彩应与周围景观要素相协调,达到既有统一又有变化的景观效果。

(2)重点突出原则。在多色景观中,为突出景观中的某一重点或主题,需要有一色彩对其进行突出,表现出或热闹,或喜庆,或宁静,或田园的氛围。比如利用大片草坪表现空间的开敞,或花丛或花带点缀,表现出活泼的气氛。

(3)情感表达原则。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观赏者不同的情感共鸣,应充分利用色彩的季相变化来引导情绪的变化。比如烈士陵园内栽植常绿的松树以表达庄严肃穆;苏州拙政园内的枇杷园用金黄的果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

2.2 建筑

色彩是建筑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建筑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该地区的特色,比如中国的故宫利用琉璃来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希腊古建筑的白色大理石表现出的纯洁。

园林建筑的风格色彩:

(1)皇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常用朱红竹子、金黄的琉璃瓦、五彩斑斓的绘画来表现皇权的至上和尊贵。

(2)私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常用黑瓦、栗色柱子等素雅的颜色来表现文人骚客淡泊名利的情操。

(3)寺庙园林:以红色和黄色作为建筑主体颜色,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或以灰、白、黄为主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如镇江的金山寺。

(4)现代园林:现代园林建筑受西方园林影响较深,色彩变化丰富,往往运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主题。比如医院建筑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给人以整洁感;教堂、礼堂颜色艳丽给人以尊贵感和庄严感。

2.3 小品

指在园林中服务于观赏者的设施,包括灯光、装饰、展示等设施。小品通常体量较小,除具有服务功能外,往往还兼具活跃景色、烘托气氛的作用。每一个小品都有獨特的颜色,设计者应当掌握小品的功能、小品所处的位置、表达主题等,恰当地赋予其颜色。

2.3.1 装饰性小品

装饰性小品主要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同时也兼具分割空间和突出主题的功能。装饰性小品应用十分广泛,其色彩的选择与其表达的主题以及与周围的环境相关。比如白色雕塑常以草坪、绿树作为背景,铜色雕塑常以天空作为背景。

2.3.2 休息类小品

休息类小品主要包括园椅、坐凳、遮阳伞等,花池、树池、台阶边缘也常用作休息设施。该类小品在颜色赋予上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人感觉到平静、舒适。忌讳选用明度过高的色彩,如红色、绿色,使人心理烦躁。

2.3.3 照明、灯光类小品

照明类小品包括路灯、草坪灯、庭院灯等,除照明外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在设计中,灯的色彩、造型、位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比如喷泉旁边的灯,可利用多彩的灯光营造出现代感,路灯则应当选用较柔和的灯光。

2.3.4 服务类小品

服务类小品包括洗手池、栏杆、售票厅、垃圾桶等。服务类小品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服务的,所以色彩上应当体现其实用性,同时兼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5 展示性小品

展示性小品包括导游班、标示、说明牌等,其目的是引导游客更好地参观。展示性小品的色彩应与所处环境相符合。比如博物馆的标示常选用厚重的颜色来表现历史的沉淀感,而商业区展示类小品色彩则较艳丽。

2.4 铺装

色彩是影响铺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在铺装设计上合理利用色彩可以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铺装效果,使人心情愉悦。

铺装色彩的选择和应用应当遵循统一变化的原则,遵循均衡美,同时要符合空间的功能与氛围。在色彩选择上,铺装颜色应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且与周围环境统一,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加强空间氛围,强调空间变化。材质是铺装表现的介质,材质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要均衡,如果色彩变化过多,则可相应减少材质的变化,反之亦然。

2.5 水体

利用水体深浅、受光源的不同,可以充分表现出水体的不同色彩,形成多彩的景色。

2.5.1 规则式水体

规则式水体包括喷泉、几何式树池、叠水槽等。规则式水体通常与照明设计结合在一起,利用照明效果营造出色彩斑斓的夜景。水景的灯光颜色通常选择多种来相互映衬,单一灯光往往使景效果过于单调。

2.5.2 自然式水体

自然式水体包括湖泊、河流、瀑布、溪涧等。自然式水体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相同,设计往往利用周围环境和背景来进行衬托。自然式水体大多通过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来呈现不同的色彩景观,如水中的蓝天、高山的倒影。

3 结语

园林是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供人们游览参观的空间。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丰富的情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园林设计的视觉景观和景观特色表达离不开色彩景观的运用,本文在上述认知的基础上,对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园林色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慧媛.浅谈色彩调和的方法[J].设计艺术,2001.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裴卫建.色彩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篇4

关键词:住宅区,自然景观要素,园林景观

1 居住区景观要素分类

根据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 对居住区景观进行了分类。其中, 景观设计元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 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这两大类要素又转化为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景观、模拟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1]9类共同组成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

2 居住区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水、石、植物等, 设计师充分利用这些要素的各自特性和不同的存在形式, 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景观, 自然要素所构成的园林景观的自然氛围是现代人的理想景观环境[2]。

2.1 自然要素中的植物景观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 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 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 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都各不相同。

(1) 绿化种植景观:植物配置、宅旁 (间) 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绿地、平台绿地、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木保护等

(2) 道路景观: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挡、缆柱、指示牌

(3) 场所景观: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

(4) 硬质景观: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扶手、围栏/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雕塑小品

(5) 水景景观:静水、流水、落水、喷泉

(6) 庇护性景观:亭、廊、榭、棚架、膜结构

(7) 模拟化景观: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山水

(8) 高视点景观: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

(9) 照明景观:路灯、园灯、草坪灯、灯光喷泉等

2.1.1 注重景观轮廓的钩画和整体构图的均衡协调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构思时便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哪些部位需要以植物构成较为封闭空间, 哪些要有开阔的视野[3]。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 以遮荫、观赏为主, 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 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 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

2.1.2 注重尺度的把握

景观的尺度宜与人的尺度适当, 可以改变人对建筑空间的感受, 景观的空间尺度成为了庞大建筑物整体尺度与人体尺度的过渡, 从而缓解了压抑感。

2.1.3 注重色彩的运用

一般环境景观以绿色为主, 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 但要有不同明度、彩度的运用。除了绿色以外, 还有花、果及其它植物。植物配置中应注意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 使之能枯荣交替、四季变化、长盛不衰。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

图1中此居住区绿地以灌木划分空间, 点植以高的乔木。在灌木的应用上配以各种颜色, 使整体空间活泼灵动。很好的结合了乔、灌、草的植物元素。起到了划分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2.2 自然要素中的水元素

水可以以各种形状存在, 按其形态特征分为:点状水体, 如水池、泉眼、人工瀑布、喷泉;线状水体, 如水道、溪流、人工渠;面状水体, 如湖泊、池塘等。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 常见的水体形式有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泉等。随着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的水景。设计者们在家园的建设中, 巧妙地利用自然水面或人工水面与各种现代喷泉技术相结合, 设置出各种造型的喷泉、珠泉、瀑布等水景, 令人乐在其中, 留连忘返。

2.2.1 静水

静水是指居住区中成片状汇集的水面, 它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静水无色透明, 具有安祥朴实的特点, 能反映出周围物象的倒影, 赋予静水以特殊的景观,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在色彩上, 可以映射周围环境四季的季相变化, 在微风的吹拂下可以产生条条波纹或层层浪花。在光线下, 可以产生倒影、逆光、反射等, 都能使静水水面变得波光晶莹色彩缤纷, 给庭园或建筑带来无限光韵和动感。

静水是现代水景设计中最简单、最常用又最宜取得效果的一种形式。室外筑池蓄水, 或以水面为镜, 倒影为图, 作影射景;或赤鱼戏水, 水生植物飘香;或池内筑山、设瀑布及喷泉等各种不同意境的水体形式, 使人浮想联翩, 心旷神怡。

2.2.2 流水所谓流水, 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 可以通过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来设计流水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水渠的形状和在水渠中设置主景石来引起景致的变化。除了自然形成的河流以外, 小区中的流水常设计于较平缓的斜坡或与瀑布等水景相连。流水虽拘限于槽沟中, 仍能表现出水的动态美, 给城市空间带来特别的山林野趣, 甚至也可借此形成独特的现代景观。

2.2.3 落水落水是指各种水平距离较短、用以观赏由于较大的垂直落差引起效果的水体。凡利用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 使水从高处跌落而形成白色水带的即为落水。在小区景观设计中, 常以人工模仿自然去建造它。落水的水位有高差变化, 常成为设计的焦点, 变化丰富, 视觉趣味多。落水向下澎湃的冲击水声、水流溅起的水花, 都能给人以听觉和视觉的享受。根据落水的高度及跌落形式, 又可分为瀑布、水帘、叠水、流水墙等。

跌水是自然气息比较浓郁的景观之一, 图2中的跌水与散乱的山石, 植物相结合, 是体现了山中特有的灵动气息。在居住区里布以这种自然的山水景观, 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有一种置身于山水之间清新感觉。

2.2.4 喷泉

喷泉是一种利用压力把水从低处打至高处再跌落下来形成景观的水体形式, 是居住区动态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喷泉常运用电脑控制水、声、光、色, 使之显露出变幻莫测的景象, 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它的喷水高度、喷水样式及声光效果可为小区增添生气, 使人有凉爽之感, 且吸引人的视线, 而成为视觉焦点, 深受业主们的喜爱。

2.3 自然要素中的山石

假山与置石也是自然元素中的重要成员,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尤其是置石, 取材方便、应用灵活可以信手拈来, 以较少的花费取得良好的效果。假山石也可以与溪流、驳岸、瀑布、树木园林建筑、小品等配合使用。展现不同的效果, 体现不同的意境。

2.3.1 作为主景和地形骨架组织划分空间一般山石主景的景观多与水景结合,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 体现自然地和谐。他们可以因高就低, 随势赋形, 山石与园林中其他组成元素, 如建筑、广场、植物等组成各式各样的园景, 使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自然化, 柔化建筑物平板, 生硬的线条, 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 使人工美通过假山与山石的过渡和自然山水园的环境取得协调。因此是居住区景观中最普遍、灵活的造景手段。

2.3.2 作为飞石、踏步、汀步的应用飞石是置于地上的石块, 多在草坪、林间、岸边等较小的空间使用。最初应用于日本式庭园, 现在广泛应用于自然景观的营造中。它可以有天然的大小石块或整形的人工石块布置而成, 具有轻松、活泼、自然的风貌和较强的韵律。易于自然环境协调。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情趣的较大提升,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适地适景是居住区景观成功的关键, 以简洁的笔触, 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创作主题, 以及景观中自然元素的合理组织运用, 犹如连接不同景观的纽带, 在各类个性的视觉空间中, 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回归自然, 生活在美好自然环境之中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2]张伟建.人居环境—以人为本展现文化感受艺术[J].福建建筑, 2007, (11) :3~4.

“自然景观”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篇5

【关键詞】小学语文 自然景观 课程教学 问题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2-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建立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语文的语言技巧来表达自然景观,可以充分展现自然景观的基本形态,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使人们在赞美自然的同时,得到美的感受。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教学理念,将自然景观的文化特点与人们的心灵充分的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自然景观的充分性结合,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从而为整个教育事业多样化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基本类型

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建立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其中包含着很多自然美的景象。自然美主要会体现在景物描写的秀丽美、生趣美、朦胧美、以及雄伟美等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对于秀丽美而言,主要是指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章内容的描写可以给人们以秀丽、平静的特点,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欢快、宁静的体验;生趣美主要是指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会实现生动、有趣以及活泼向上的特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欢快、亲近的感受;朦胧美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体现出一种朦胧的感受,从而充分展现出镜花水月以及雾里看花的特点。

二、自然景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散文阅读中感知自然美

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通过散文的阅读,可以充分展现语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及生动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抓住自然美教学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美、感悟美,从而提升自己的现象力,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带着“好心情”进行内容的分析。当走进山中时去探访山中的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从而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画面,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形象化的空间思维,为整个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美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掌握散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对于散文而言,主要是以单纯的色彩、线条以及声音等形式将美进行充分性的展现,将整个自然景观更细腻的描绘出来,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还培养逐渐培养了学生们热爱自然的基本情操。

(二)古诗鉴赏中自然美的展现

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古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都充分的融入了自然景观。因此,在古诗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反复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自然美以及情感美,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的课程内容时,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进行提问,文章中为什么会用到“又”来形容江南的绿,这时学生们就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在古诗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全面的分析文中语言美的所在,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文中语言的优美,体会古代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的升华。

(三)培养学生们发展美的能力

对于自然而言,不仅是人们劳动的对象,同时也是人们审美的对象,在整个自然界中处处都会存在着美,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相关的内容,将自然美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品格和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天气的变化、四季的变化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美的所在,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四季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的季节,校园树木会具有怎样的变化,这时学生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四季景物颜色的变化,然后在引导学生们用笔描绘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空间的现象能力。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自然景观合理的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技巧,从而全面的掌握不同文章类型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们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莉.小议小学语文中自然美的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6,07:27-28.

[2]陈明媚.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自然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90.

道路设计中的景观要素 篇6

关键词:道路设计,景观,生态,发展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及建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下, 随之而来的, 人民对所居住城市的道路景观建设也越来越高。城市的道路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出行所依赖的交通方式、是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道路景观的设计一方面能够满足城市的交通功能;另一方面, 能够增添城市面貌的风采。加强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合理性, 为展现各城市的历史文化, 为提升城市的整体市容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打下基础。

1 城市道路和城市景观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建设, 建设城市的道路能够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而道路景观的设计是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城市道路和城市景观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 在城市的道路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来的城市道路造成破坏, 或是在道路建设中因为不合理的施工设计破坏了城市道路的美感, 更严重的会破坏原有的城市自然景观。

另一方面, 城市景观的合理设计能够为城市的面貌添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经过人为的装点修饰可以成为城市的新景点, 合理的道路施工设计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在城市中, 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心旷神怡的视觉享受, 还能间接地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相反的, 道路景观如果设计不合理, 那么, 对于出行的人们来说, 容易对道路的景观产生审美疲劳, 加大了人们的出行安全的威胁性, 易造成交通堵塞。从上文可知, 道路与其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2 道路景观要素构成及其分析

道路景观是依托道路的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景观带, 它是城市面貌最直接的反应映, 是美化城市环境的方式之一, 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具象体现。道路景观要素不止是道路本身, 还有道路两旁的河流、树木、建筑、交通设施等等。

2.1 道路本身

道路本身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组成, 它主要由路面颜色, 道路设施等构成。其中道路设施中又分为, 人行道的铺设、城市公交, 出租车的站牌亭等等。

人行横道铺设要确保平整、干净、防摔等性能外, 还要对铺设的地砖应选用间接明亮的暖色调砖块。例如:仿石材的地砖 (如图1所示) , 在非机动车道可以选用沥青混凝土装饰, 能更好的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 他们是城市人们离不开的代步工具。它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最能体现人文生态的重要载体之一。每个城市的交通工具都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文化底蕴。

2.2 道路节点

城市道路的主体是其本身, 另外还包括许多的节点, 主要有十字路口、过街天桥、公园、桥梁等, 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标志, 增添了城市道路的色彩。

过街天桥的建造是我了方便人们穿越马路, 设计上应当注重简洁、轻盈、透明, 最好的建造方式是利用城市中原有的地形和环境, 利用人为手段让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贴近大自然, 同附近的环境相融合。另外, 建造过街天桥时要尽量避免大的建筑方式, 防止形成视觉障碍, 影响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性。

城市公园的建设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在建造公园时, 要按照城市地理位置的走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建设, 要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公园景观。

2.3 道路的边缘

城市道路的边界主要是与道路相接的河流、山川、绿地等等, 它们是道路景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的绿化要考虑全面, 种植的树木要适应当地的环境, 还要注重植被的搭配与道路景观的和谐性。绿化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较为麻烦的城市景观, 它需要分层次的进行植被种植, 修剪, 以达到绿化植被明了清晰的目的。另外, 城市植被的选择还要注重城市季节的变化而种植, 这样才能在每一季节凸显出城市不同的人文魅力。

近年来, 大多城市在建设道路景观设施中加入了夜景亮化的成分, 这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创新形式的体现, 它主要包括道路及其周边设施。

夜景的建设需要对道路有整体性的把控, 通过光束的变化、亮度对比等方式, 显示出夜晚城市的美丽景象。另外, 在城市的繁华地段, 可适当的加入一些灯光变换的展示, 以动感的LED屏幕来展现城市的道路景观, 以及城市的精神文明面和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

2.4 空间中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的空间性主要是指道路上“点”“线”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 它通过道路的交叉口、与道路相连接的自然景观等构成一个整体“面”的空间形态, 可以完整的呈现出城市道路景观的美感 (如图2所示) 。

3 道路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3.1 道路性能原则

城市道路的存在主要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城市的道路景观建设中不能只为美丽而忽视道路原有的性能。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保证道路的功能性同时建设道路景观的设计。

3.2 全局性原则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整体性的交通网络建设, 这就要求在设计道路施工时要遵循全局性的原则进行施工。

(1) 道路建设要从城市的整体来设计, 要在体现城市形象的同时挖掘城市的个性化特征, 使每一个城市道路景观都是独一无二的。

(2) 道路景观的建设是以道路为依托的, 每一条城市道路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是一个整体, 要统一考虑城市道路附近的设施及自然环境等。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遵循全局性的原则, 这样可以更好的找到城市的历史特点或文化特点, 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 建设出既有古韵古香又有现代潮流的城市景观。

3.3 历史文化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个城市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存在。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 要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城市景观的建设中, 对历史设施要进行保护和利用, 发掘城市的现有资源, 从而展现城市的内涵以及城市所处区域的文化特点。

3.4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不违背自然、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前提下, 在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规划, 辅以城市的道路实况, 将城市的道路景观建设得更加有魅力。另外, 增加自然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造成环境失衡。

3.5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建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道路景观是保留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步骤, 在建设城市道路景观时, 要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和人文生态原则。

自然生态原则是指在建设城市道路的时候要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的河流、山川、植被等区域, 减少道路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尽量保护环境。对于施工中遭到损害的自然环境予以修复, 减少人与自然的冲突。

人文生态原则是指在满足城市人们的常态需求下, 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古迹, 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原则, 呈现城市的历史文明风貌。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要素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 它既包括了道路本身, 又包括了道路下的附属设施。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多的关注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指城市居民自身的思想意识方面, 还包括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 因此,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应该注重景观设计在道路中的应用, 这种道路景观设计是结合了多个领域的工艺而形成的, 例如:道路设计、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等等方面, 需要设计者考虑实际情况, 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原则下, 最大限度的人保留原有自认景观, 加之合理的人为建筑因素来建设城市的道路, 让城市在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道路景观中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国清.结合城市景观因素论城市道路设计[J].城市建设, 2010 (25) :188~189.

[2]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12) :36~38.

[3]曹伊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 2014 (z1) :99~101.

[4]高海燕.关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思路的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 (下) , 2014 (1) :147.

园林设计中的五大要素探讨 篇7

地形可以说是构成园林的骨架, 主要的类型有:平地, 土丘, 山峦, 凹地, 谷底等。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 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形式, 建筑的布局, 以及植物景观。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人为作用下的对自然的模仿, 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在人们集散休息以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 应处理为较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视野开阔, 在视觉的效果上大气舒展, 但由于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 景观趣味性较差, 往往需要在平地宽阔的边缘种植树林作为垂直形态上的景观来补充, 这样也起到了背景衬托的作用, 这样可以弥补平坦地形的单调性。

水体是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水也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2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潭等。动水则有河、溪流、喷泉、瀑布叠水、涌泉等。水系要“疏水之去由, 查水之来历”。水体要有大小主次之分, 根据地形的不同, 创造出大湖面、小水池、瀑布叠水等不同的水体, 并由这些水体组成完整的水系。水体的岸边在设计的时候不宜成角, 对称、圆弧、直线等波状。在较为大型的水面切忌一览无余。

在造园的过程中, 挖了湖就要堆山。土山可以做维和空间, 也可做屏障、土丘及缓坡等。因为山地的坡度缓急不同, 所以人们在游玩的时候在不同的角度, 不同方面观察山体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在堆山时我们要把握要主山不宜居中, 忌讳笔架山的呆板对称形象以及一字排开成列成行。应该做到山体的主次配合得当, 高低错落有致, 前后穿插遥相呼应。

山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水系和山体是相互组成的有机整体, 山的走势, 水的脉络互相穿插, 而不能是孤立的山, 无源的水。

2 植物

园林的植物素材基本包含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草皮, 地被植物, 水生植物及攀缘植物等种类, 其中陆地植物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园林设计中主要的环境特色应该是以绿树植物为第一位, 设计时要从四季景观效果考虑, 不同的地理位置各有特色。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尽可能做到“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中国南方, 尤其是亚热带及热带地区, 由于气候温暖多雨, 四季常绿, 则多选用色彩鲜艳的花类为主。

设计时可以成丛, 成群, 成片的栽植。一般的3株树的栽植点可以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 3株树的搭配一般可以认为是自然式栽植的基本方式。古云:“三株一丛, 第一株为主树, 第二第三株为客树”, 或称之为主, 配, 次的关系。在设计时要注意对树木的设计要求有配合, 和树种的搭配, 不应成排成行。

3 建筑

传统的园林建筑类型有楼、塔、榭、亭、台、廊、阁等等。这些建筑不仅种类繁多,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在用途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亭子为例, 可以临水而建, 也可在岛上, 山顶, 山腰, 林中, 平地, 路边建亭。举一反三, 其他的建筑也是不拘一格的, 总之, 园林建筑的布局依照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的原则, 让建筑成为园林中的景物, 又是可供人游玩观赏的好去处。

4 道路系统

在园林设计中, 道路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道路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 不但是划分不同区域界线, 而且还是连接园林各个不同区域或者景点的纽带。我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应该起到引导游客, 组织风景的作用。

道路系统可以说是园林的脉络。我们在设计园林道路的时候应该先考虑到系统性。应该从全园的总体出发, 确定主路系统, 不但是全员的框架, 也是起着承担大部分人流的作用。在设计时不能把道路设计成直线或者一条道路延伸到底, 而应该分为两路或者三条主路并进, 并且形成一个循环系统。而分岔路的设计起着循环的作用, 这样道路的循环系统就会成为多环的的道路。一般的主路宽5~8m, 二级路2.5~3.5m, 小路1~1.2m, 山道0.6~0.8m。

广场则可以认为是道路的扩大部分, 可以作为游人休息, 观赏, 集散的空间。我们在游览园林时, 不光是顺着道路游览, 还要停下来对某一景物或者建筑园林小品等进行观赏。广场由于容纳的空间较大, 则可以聚集一定的游人开展游赏。

5 园林小品

在园林设计中, 除了构成建筑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的设置。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 园林山石, 壁画, 喷泉等。小品是园林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使得园林景观更富有想象力。例如西安市青龙寺东门入口处大景石, 形如卧象, 给人以新奇之感。我们常常还把一些功能性较为明显的桌凳、踏步及灯具等赋予艺术化。比如一个供照明的灯具, 虽然可以采用成品, 但是明显感觉缺少艺术品味, 假设用最普通的竹节进行艺术化的加工, 反倒在简陋中叫游人感觉到一种融入自然的美。

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与建筑, 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人们观赏游玩的环境。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过程成为园林设计, 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造园”。园林的规模大小不一, 内容也有繁有简, 但都是包含着五大基本的要素:地形、植物、建筑、广场道路及园林小品。

关键词:园林,造园,五大元素

参考文献

[1] 杜汝俭, 李恩山.园林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 唐雪山.园林设计方法[J].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篇8

虚,实际上就是说不实际、空虚的,与实相对应。在分析景观虚体设计要素的时候,需要依据景观实体设计的基本概念来进行界定。也就是没有具体实物形式,但是在自然中还是存在的,可以被人们感知,能够通过被景观设计师进行利用和改造,从而达到某种景观效果的元素 [1]。例如,声、光、风等。

二、景观虚体设计要素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可以从两方面来对景观虚体设计要素进行分类,虚体属性要素和虚体天景要素。虚体属性要素实际上就是说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例如,气味、颜色等。虚体天景要素就是说来源自然的要素和现象。例如,光、风、电、雷等。

景观虚体设计要素是没有办法形成独立景色的,如果不借助其他的虚体或者实体要素就不能打造出实际的景观效果。因此,景观虚体设计要素需要借助一定的人体感官才能够达到想要实现独特景观的目的和效果。人体感官一共可以分为五种,包括听觉体验、视觉体验、触觉体验、感觉体验以及嗅觉体验,从而顺利完成对景观的理解。每设计一种虚体要素都需要一到两种的感官体验。光要素要能看见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风要素需要感知和听觉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万壑松风的时候,就是景观虚体设计的典型案例,成片松林在风的作用下沙沙作响,十分容易让人们想到千军万马的气势 [2]。

三、景观虚体设计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光要素设计

光要素可以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因为光的独特性质可以营造出十分奇特的景观。例如,折射、反射等。光因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以引导视线的作用,人们的视线会依据光线的情况进行前进,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黑暗的地方。例如,被称为中国具有最普遍趣味取向的山岳审美的一线天。当人们身处黑暗狭窄空间的时候,光亮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人们的视线透过狭窄空间看向外面开阔的风景。光还可以营造一定的神秘感以及具有一定限制空间功能的光可以限定和分割空间。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利用山石、地形与光之间形成的明暗变化,适当合理的划分空间。对于在设计的时候营造空间层次感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九寨沟镜湖就是通过湖水如镜的特性,形成的水上虚拟空间,以便达到扩大空间效果。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遮光、滤光、漏光、透光、反光、折光手法来进行景观的设计,以便于达到虚体设计的目的。例如,杭州西湖三潭映月就是通过反光的方式形成虚像设计的。

(二)声要素设计

依据发声对象可以把声要素分为人工声要素、自然声要素以及人活动声要素。在景观设计中使用声要素,就是说合理把声要素作为基本操作要素进行运用。依据实际情况、场地特点以及心理需求等来规划显示的声要素景观。声要素主要特性为音色、响度以及音调。声要素可以创造场所精神、营造悬念引导空间以及增加参与感和感官体验。例如,西安钟鼓楼中的暮鼓晨钟浑厚的钟声都是具有独特记忆的,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存在一定的认同感,合理地反映了区域特色文化,唤醒人们的回忆。在设计景观的时候,可以利用衬托、拟声、掩声、回声、借声、补声、寓声以及汇声等方式来进行声要素的设计。例如,宜宾的蜀南竹海,白天会清风摇曳、竹林林立、借竹听风,夜晚的时候琴蛙共鸣、声音如古琴,此起彼伏,借助蛙琴和竹海吸引了不少的听客。北京天坛公园就是利用回音壁的典型,通过声波之间不同的发射和折射的速度、不同的介质来保障声音通过墙壁进行连续折射,在任意的位置都可以听见回声,营造出天人感应的氛围 [3]。

(三)风要素设计

在设计虚体景观的时候,风要素是最特殊的,可以用来营造动态景观以及创造节能景观。风要素需利用人体感官来形成景观,不能独立成景。在设计风要素虚体景观的时候,可以利用观风、听风以及悟风的方式进行设计。例如安藤忠雄的风之教堂主要就是通过对风人们感官造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的独特风景。扬州的个园,南侧有一个冬山风音洞,主要就是利用高墙以及外围窄巷形成负压,因为具有比较小的洞口,具有十分急的流通速度,只要有风吹过,就可以发出类似笛箫的声音 [4]。

四、结语

浅析低碳设计在景观要素中的应用 篇9

1 低碳景观概念

低碳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景观材料、景观设备、景观生产、景观建造、景观维护的过程中, 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及温室效益等问题日益凸显,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低碳设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

2 低碳景观设计原则

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 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 因此, 低碳景观应遵循以下原则:

减量: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 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 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 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再生:低碳景观提倡更少的改造自然, 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

3 低碳景观设计技术

3.1 低碳材料选用

景观材料是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元素, 对景观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设计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用来表达设计理念的物质载体。景观材料分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低碳材料, 指能够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不可再生自然原材料的使用量, 制造过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使用寿命长, 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并可以回收再生产的新型材料.低碳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实现节能减排, 是可持续和面向未来的材料。低碳材料不但符合新时期对景观材料提出的低碳环保的要求, 节约了能源和物资消耗, 还一定程度提高施工水平。

3.2 低碳材料特点

低碳材料环保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低碳材料具有可再生性。低碳材料对各种再生原材料循环利用, 从而整合开发出新型产品, 不仅节约了天然资源, 而且新型产品皆具混合天然资源特有的美观和质感, 更具有耐腐蚀、耐水、防火、无污染特性。

其次, 低碳材料具有健康性。低碳材料在其制作过程中采用的原材料不仅具有再生性, 而且具有健康性, 低碳材料无毒无害, 更符合现代景观设计的要求。

再次, 低碳材料具有实用性。相对很多传统景观材料, 低碳材料更具有实用性。低碳材料的可再生, 大大缩短材料的生产时间, 节省材料的生产成本。大部分低碳材料具有原材料的整合特点, 相比单一性能的景观原材料, 更具有强度高、结构合理的特点, 更加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户外环境景观。

另外, 低碳材料具有低成本。由于低碳材料普遍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 因此, 质量稳定、成本低廉, 低碳材料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低碳材料不仅材料本身不造成环境污染, 在生产过程能耗耗能和污染也比传统材料更少。

最后, 低碳材料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低碳材料技术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低碳材料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与传统的景观材料相比, 低碳环保材料性价比优势显著。

3.3 低碳材料的发展趋势

低碳材料是未来景观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 低碳景观材料也将会取代传统材料。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历史悠久,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景观园林受西方影响很大, 材料的运用丰富而具有国际化特征, 在低碳材料的应用中, 应特别注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 在对低碳材料的使用, 要注意适度性, 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低碳材料适度使用, 改善景观环境;对低碳材料进行重复利用, 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 是低碳材料另一大趋势。

3.4 低碳技术

景观要素分为建筑、地形、植物、水体四大要素, 景观设计不外乎这四大要素的综合设计, 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共同营造美的自然环境。低碳景观同样表现在四大要素的综合设计中, 通过低碳景观设计, 减少“碳”的排放量,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美观的景观环境。

3.4.1 建筑

景观建筑要符合环保、节能、节水、无污染、舒适性原则, 建筑风格与景观环境和谐统一。低碳技术重视建筑整体布局, 满足景观构图、功能的基础上, 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为一体, 探索如何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及新技术, 对建筑环境进行生态分析,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例如, 景观建筑的内部格局采用南北通透, 利用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 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利用竹质材料代替木质材料, 竹材比木材更环保, 因为竹是速生植物, 3-4年即可成材, 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的锤炼。采用绿化覆盖建筑屋顶, 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 是一种新型的景观生态设计手段。很多户外景观为保证其观赏性, 需要通过色彩、灯光、温度的调节来达到美观的效果, 大大增加了景观的资源耗能, 采用隔热性和保温性材料, 大大节约室内的电耗, 节省电费开支, 实现景观低碳化。

3.4.2 水体

景观设计中, 水是最活跃的要素, 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表现部分。水能起到组织空间、明确游览路线, 协调景观环境的作用。在景观环境设计中, 将景观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设计。如透水砖, 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再利用, 将建筑排水与景观排水相结合, 景观水与灌溉水相结合, 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4.3 植物

在景观四要素中, 植物最能体现低碳的设计理念。植物配置考虑植物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 适地适树, 选用生态化、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营造舒适、美观的景观环境。通过乔灌草的植物生态群落设计, 常绿与落叶搭配设计, 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设计, 利用各种形态、各种花色的植物, 配置成多样、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 这种植物配置方式, 既丰富了植物的层次与观赏性, 又使植物三维覆盖绿量达到最大化, 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释放更多的氧气, 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体现植物低碳设计理念。在植物设计中, 尽量采用乡土植物, 适量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 这样不仅能够营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景观, 而且能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减少后期的苗木养护管理, 在一定意义上, 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达到低碳设计效果。如林地取代草坪, 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植物, 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 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 并使植物能自播繁衍。

3.4.4 地形

地形是景观环境构成的骨架。在地形低碳设计中,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因势而建, 尽量避免动用土方。在景观施工准备阶段, 动用地形, 往往会使原地形遭到破坏, 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低碳设计技术要尽量满足原有地形地势, 因坡而建, 因洼而蓄。

4小结

低碳景观使用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景观使用方式, 倡导在景观参与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并尽可能的减少垃圾的产生与能源的消耗。从宏观总体决策到使用个体的环境意识, 可持续的环境理念应该贯穿于景观各个构成环节。

摘要:在景观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持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高效益的理念, 通过低碳生态手段, 减少景观设计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低碳景观概念及低碳设计原则, 提出低碳设计可持续发展及在景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探讨低碳技术在景观要素设计中的应用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低碳,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向红.景观设计要素和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6.

[2]王贞, 万敏.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 2010 (6) .

[3]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4]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3.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篇10

校园景观是城市公共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城市的整体景观中反映环境质量的重要景观节点,景观化校园的建设,是保持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

同时,校园景观通过对校内师生、参与校内活动的其他社会主体的审美诱导,促成了优美环境与活动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因此,校园景观是城市文脉的有机组成,景观化校园,有利于一个学校、一片社区、一座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升华。

2 景观化校园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及应用要点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局限于颜色、大小、形状、线条、质地等。

2.1 颜色

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植物颜色配置的整体目标是和谐,包括一个显著的主色调(或称为底色、背景色)同时要有趣味性,根据场地属性变化色彩。校园中的休憩、学习空间,应以宁静安详为主,可用冷色调;体育场等活泼的空间,宜多用暖色调;入口等展示区域,可以用冷色调作背景,而点缀少量暖色调花卉,打造景观幽远中的亮点。因植物的生长变化,颜色配置还要注意植物本身叶、花与干四季的色调变化。

2.2 大小

植物大小直接关系着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景观建造的时效性与经济性。植物设计上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1)植物成熟时的大小;2)植物初植时的大小。在进行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时,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确定某个植物是否在大小上满足其景观设计要求。如果要追求植物初植时的即时效果,则应在植物初植时尽量使用自然完整形状的植株。

2.3 形状

在植物配置中,植物的形状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1)规整形态的重复,如重要通道整形桂花的线性栽植;2)极端、特殊形态的孤植,在平淡背景下的凸显,如宿舍区天井中大树的孤植。

2.4 线条

植物景观配置中,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所以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而避开难看的景致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在校园景观植物配置中,要特别注意不同空间中植物造景线条的推敲和选择。

2.5 质地

植物配置要十分重视植物与环境间的质地相配,尤其要注意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的质地变化,达到植物与周边建筑和其他硬质景观的协调与和谐。

3 基地植物配置现状评价

项目位于重庆主城西部,周边小区、道路植物配置较为丰富、饱满,与周边环境对比,现状学校入口缺少标识性景观元素,不容易引起初到者的注意和外界的关注,校内主要道路为混凝土路面且过于宽阔,两边为低矮的小叶榕,空间过于开畅,难以形成通道的领域感,缺乏围合感和场所精神。教学楼中心广场空间开阔、乏味,空间色彩灰暗,植物配置中乔木规格较小,灌木品种单调,缺乏鲜活、生动的色彩和线型。

4 植物配置改造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4.1 目标

展示学校形象和办学理念,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空间变化丰富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环境质量,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

4.2 植物配置设计原则

4.2.1 立足实际

绿化设计要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可知,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景观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无论是景观大道还是中心广场,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教学楼的小广场边缘的聚会场地、水池边的座凳设计、景观大道上的休息设施和大门入口展示区的林荫树阵的设计,都为满足同学们的日常活动需求提供了可能。

4.2.2 注重立意

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现代景观设计中也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在校园小品设计中以宣传学校作为第三产业的职业教育为特色加以展示和强化,植物配置中除了选用乡土树种香樟、小叶榕、银杏等大乔木满足基本的绿化和遮阴功能外,也适当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在教学区选用观花和闻香植物如桂花、黄桷兰等旨在为同学和老师们营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从而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氛围。

4.2.3 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宜简不宜繁,宜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设计时注意体现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4.2.4 以“景”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5 分区植物配置设计

5.1 物种选择

植物的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选择了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如香樟、黄葛树、银杏、白兰花、桂花、紫叶李、女贞等。灌木选择耐修剪和抗性较强的杜鹃、蚊母、栀子、红继木、黄金叶、大叶黄杨等,草花选择了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这样在价格上也低。在立体绿化面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九重葛等。使它们在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上相匹配。

5.2 主要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

5.2.1 入口展示区

入口区体现简洁开敞的氛围为主,在校园文化展示区主要以种植大黄葛树为主,通过大树浓荫给人以校园历史久远的心理暗示,同时又能形成亲切怡人的林下环境吸引人在此停留。

5.2.2 景观大道

校园入口和景观大道部分,除了保留现有长势良好的小叶榕外,选用树形优美、树干笔直高挑的香樟树作为景观大道的主要树种,可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景观效果并保证校园景观四时之美。为了保证植物生态效益最大化,乔木应与灌木和草本多层种植,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5.2.3 中心广场区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该区域主要以自然式植物配置为主,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的结合设计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打破规则式广场的呆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休息空间。

6 结语

在景观化校园建设中,作为主要造景手段之一的植物配置,应在植物成景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场地各个空间的使用属性进行配置,营造特色显著、功能符合的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动经济学下一篇: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