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机推广鉴定制度

2024-05-09

对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精选四篇)

对农机推广鉴定制度 篇1

一、正确诠释推广鉴定工作

目前,部分农机企业和社会舆论甚至鉴定系统内很多同志都认为:“ 做农机推广鉴定就是为了上补贴目录”“ 推广鉴定就是农机补贴的前置条件” 等等。 笔者认为, 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 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83年原农牧渔业部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 业机械鉴 定工作条 例》 ( 现《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的前身) ,逐渐发展成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 以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主”的科学评价制度。 特别是2004年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 下称“ 《 促进法》 ”) 以来 ,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国家采取财政手段支持农业机械推广,依法制定 《 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和《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 同时明确了农机推广鉴定报告作为出具证书的必要条件,农机推广证书又作为进入《 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俗称“ 补贴目录”) 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补贴政策的强大推动作用,农机化水平空前提升,同时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也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误认为“ 农机鉴定与农机补贴是一体的”, 渐渐忽视了农机鉴定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农机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技术评价,为农机的选择和推广提供依据和信息的活动。 客观来看,农机鉴定的目的是提供科学的技术评价,为客户购买农机具提供正确引导,为政府制定农机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提升产品适用性、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监督农机质量提供平台。 从时空概念上讲,是先有推广鉴定制度,后有农机补贴政策。 从服务范围来讲,推广鉴定是一项科学技术活动,它有着自身独立性,可以为多种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二、几十年艰难前行,成绩有目共睹

农机鉴定事业始于1954年讨论通过的《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草案)》 和《 农机具试验站工作规程( 草案)》 ,经过不断发展,尤其是《 促进法》 实施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推广鉴定工作已经形成以“ 一个法律、一个条例、一个文件、八个办法、两个细则、一个指南”为法律法规框架,“ 一个术语、 改五个通则、 数十个鉴定大纲”为核心技术指导的完整理论体系。 经过几代农机鉴定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1.服务社会,提供科学支撑

1984年机械工业部和农牧渔业部联合发文, 对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小柴油机、小型脱粒机开展部级推广鉴定。 上世纪80年代实行推广许可证制度,在当时的背景下,为政府合理制定政策,调配燃油、钢材、检验上户等规定的执行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为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手段、 农机装备落后的局面, 加速农机化和现代化进程, 本着强农惠农、正确引导农民购机的原则,2004年国家颁布 《 促进法》 ,制定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设立“ 补贴目录”。 作为科学评价的农机推广鉴定活动,为“ 补贴目录”产品的选择提供了科学公正的技术保障。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广鉴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农民投诉会说“ 我购买的是推广鉴定通过的产品,质量肯定没问题”, 市场监督部门会说“ 你售卖的农机有推广鉴定报告吗? ”虽然这都是对推广鉴定的片面理解,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推广鉴定制度给社会各界带来的“ 品牌效应”,反映了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促进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农机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机工业的发展, 推广鉴定制度从技术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 推广鉴定作为一种筛选性鉴定,其技术指标要比行业标准严格。 这就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先进性,以满足推广鉴定的指标要求。 一些技术落后和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向更高层次提升。 以农机的代表性产品拖拉机为例,推广鉴定的依据是“ 鉴定大纲”,产品技术标准为 “ 通用技术条件 ”。 以2012年为例,轮式拖拉机鉴定大纲为DG/T 001-2011,由于大纲借鉴和采用了先进的标准和规范,其中许多相同的检验项目, 特别是安全性、经济性等指标均较当时行业标准GB/T 15370-2004严格很多。 企业为了适应推广鉴定中的技术要求, 逐步采用新技术,使其产品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显著提高。 由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行业标准重新修订,新版通用技术条件GB/T 15370系列标准已于2012年逐步实施,行业标准的更新升级意味着整体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新一轮的鉴定大纲也在酝酿修订,这必然会推动行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两类技术指导文件的交替更新,加速了我国农机整体技术的进步,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农机生产企业的差距。

3.整合资源,凝聚人才队伍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成立“ 农机具鉴定组”到60年代全国发展成30余个农机试验鉴定站,经历“ 文革”的洗礼、八九十年代的逐步摸索, 几经起伏,到目前全国已形成以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为龙头、 近30个省级农机鉴定站为骨干、20余个地( 市) 级鉴定站为补充,拥有近2000人的鉴定队伍。 在新时期部级推广鉴定统筹分配开展之前, 各地基本上是“ 各自为战”,对鉴定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各自按照不同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探索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 有的搞市场监督检验, 有的搞区域性、 适用性鉴定,队伍人员构成变化也比较大。 直到2004年 《 促进法》 颁布,特别是2009年第一批部级鉴定能力认定以来,鉴定队伍趋于稳定,得到了平稳快速发展。 各省级鉴定站有了工作重点、 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 部级推广鉴定的深入,带动了省级推广鉴定体系的完善。 目前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层次梯度明显的省部两级鉴定格局,目前各省站以部鉴定总站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鉴定系统。 这个局面的形成有利于优化鉴定资源,凝聚专业化人才,共同面对问题、解决困难。

三、承载多重责任,任重而道远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推广鉴定制度有些片面理解,但作为一项经历数十年积累发展起来的科学评价活动,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力。 正是基于它的广泛服务性和自身独立性,即使是农机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推广鉴定这项科学活动仍然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对农业现代化、农业粮食安全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日、澳、韩等农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支持性农机补贴政策,有的国家侧重补助农机生产企业, 刺激其研发新产品,如美国;有的侧重于补贴新型高效农机的推广,如日本和韩国; 有的侧重于补贴适用性强、 操作方便且安全有效的农机,如日本、法国、瑞典等。 虽然补贴的政策和对象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建立与其国情相适应的农机鉴定制度作为补贴政策的技术保障。 任何一项政策出台前都需要有科学论证依据作为支撑,任何一项政策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手段。 随着我国“ 土地流转”政策推行,土地必将趋于集中连片,要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现代化是重要出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机化的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推广鉴定制度作为政策制定和保障实施的有效手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充足的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2.农机市场发展现状需要推广鉴定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综合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手段还有待改善,农村消费市场还有待规范。 农机作为特定用途、被特定群体所使用的特殊商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农机属性特殊,它与土地一样属于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与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消费群体特殊,由于客观原因,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安全、环保意识相对较低,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村屯基本上都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农机具,有的机具甚至根本不适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或农艺要求,农民 “ 他家买我就买 , 要不不知道买啥样的”“ 我们不知道啥样适合我们这儿,看着差不多就买了”。 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让农民自己选择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 适用性高的农机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农民经济并不富裕, 作为家中的重要财产,购置一台大型农机所消耗的资金可能会让一户农民几年都负债, 如果所购置的机具收不到预期效果,会直接导致农民返贫。 所以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农民能够买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农机具。 推广鉴定制度为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 筛选出经济、 适用、可靠、安全的农机,为农民选择机具提供技术保障。

3.发展推广鉴定是维护鉴定系统稳定的有效措施

由于行政不存在隶属关系、 业务范围不同、工作重点不同等客观因素,鉴定系统的联系相对不十分紧密。 这样的局面正随着推广鉴定制度的实施得以改变, 在近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地,推广鉴定工作让农机鉴定人凝聚到了一起,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鉴定理论体系。 如果推广鉴定这项事业出现问题,定型鉴定、可靠性试验、质量调查、质量监督等业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个农机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就不能更好地运行和发展。 一旦农机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出现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农民的利益,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政府公信力。

四、前行道路坎坷,必须积极面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没有一项政策是持续不变的,没有一项制度是不需要改进的。 农机推广鉴定也需要改变,以适应新的政策和社会发展。

1.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服务理念

作为农机鉴定人,我们必须知道农机推广鉴定制度是一项科学技术活动, 不是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和农机补贴政策的产物。 推广鉴定事业可以为多项政策、多种行业服务,为农机化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只有正确理解推广鉴定的含义并付之行动, 整个鉴定系统齐心协力, 共同面对苦难,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2.合理配置鉴定资源,优化鉴定结构

目前,鉴定系统内部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缺少明确的发展重点, 没有突出自身地域特点,不利于鉴定水平的整体提升和质量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 虽然每年鉴定产品数量颇具规模, 但是各鉴定机构每年承担的鉴定项目种类都不同,侧重点不明显,不利于形成专业优势。 随着推广鉴定制度的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推广鉴定的权威性。 2012年出台的 “ 全国农机鉴定 ‘ 十二五 ’规划 ”指出应当且必须建立区域性、专业性、代表性、团结合作的农机鉴定格局。 作为基层鉴定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团结合作意识, 摒弃眼前利益, 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推广鉴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改进工作方法,化解客观矛盾

现在企业认为需要申请鉴定项目的数量多,而鉴定人员认为要保证鉴定严谨性,就应该保证鉴定项目完整性。 要化解这个矛盾,认为应当从制度入手:一是从推广鉴定的技术文件鉴定大纲入手,加大涵盖机型的覆盖面,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试验鉴定,对其它性能相近、配置相近、 改动不大的机型进行比对鉴定; 二是从推广鉴定特点入手, 突出用户的使用特点, 重点关注安全性、适用性等领域,对一些非必要的性能检测、评价应当简化,不能出现“ 模板化体系、 形式上统一”。 只有把不应该做的剔除掉, 才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关键工作中去,有效化解矛盾。

4.建立有效制度,扩大社会效果

推广鉴定报告是推广鉴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包含鉴定结果、鉴定数据及评价过程。 这些对企业有监督指导作用、对消费者有引导作用、对主管部门有技术支撑作用,但就是这样一份承载着众多功用的报告,虽然我们及时通过网站进行了公布,却有许多人不知道在哪里能查询。 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机相关人员都能了解查询方式,同时扩展报告发布途径,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例如手机客户端、即时聊天软件( 微信公众号等) ,使用户轻易获得这些信息。 这样农民购机时就有了指导,社会监督也会更加方便。 同时公开的数据一定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5.脱离利益关系,加强鉴定效果

目前,企业要缴纳鉴定费用, 也是一笔负担, 而对于鉴定系统而言, 这部分收入纳入各级财政,许多地区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鉴定收费暂时无法直接用于燃油、人员、电力等实际消耗支出。 同时由于存在利益关联性, 推广鉴定的公信力也受到质疑。 要想推广鉴定制度在新时代持续健康发展就应当考虑利益脱钩 ,将鉴定工作必须发生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由财政经费按照预算统一拨付。只有真正做到利益无关,才能保障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

6.积极谋求变化,适应社会发展

对农机推广鉴定制度 篇2

关键词 专家证人 鉴定人制度 鉴定意见

一、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含义

在早期诉讼中,专家证人并不存在,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英国是专家证人制度的发源地。从英美法系相关文件对专家证人的概念界定来看,专家证人不仅仅限于取得某种专门资格称号的人,也不限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在某一行业和领域具有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的人,都可以认定为专家,而不管其知识和才能的来源,不管其性别、年龄等。因此,在英美法系国家,为法院的诉讼程序提供和准备证据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都可以称为专家证人。

二、我国鉴定人制度及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鉴定人制度是指鉴定人资格、鉴定人程序的启动和推进、鉴定人的选任、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规范体系。在我国的诉讼法中经常提到鉴定人,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鉴定人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鉴定意见公正性差

在我国,多数鉴定机构是设立在公安机关内部,由公安司法机关聘请其就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并且将鉴定意见作为办理案件的依据。但这种做法可能会产生公检法三机关联合办案的情况,公检法机关用自己制造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在诉讼中的主张,实际上是自侦自鉴自采,很难保证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

2、鉴定意见无权威性

由于我国鉴定机构数量不少,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案件有几个不同的鉴定意见,让法官去做选择的情况。相对于法庭而言,无论是选择哪方的鉴定意见,都会对法庭的权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这些问题主要是源于鉴定机构管理的不善,其后果严重损害了法庭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3、鉴定意见有预定证明力

虽然,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极少,导致鉴定意见实际上有预定的证明力,鉴定人在做出鉴定意见后,可以找各种理由避免出庭,避免交叉询问,法庭就只能进行书面审查,而且法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唯鉴定意见马首是瞻,从而使得鉴定意见有预定的证明力。

三、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两大法系的互相学习和融合,结合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出现的问题,我国不需要完全建立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可以借鉴参考,这样既符合我国的诉讼传统,也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具体来说,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完善鉴定人选任方式

英美法系关于专家证人的认定方式是以无固定为主,而我国遵循的是固定资格原则,即在诉讼开始前,鉴定人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已经确定。但单纯依靠固定名册制度确定鉴定人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需要鉴定的事项不能由规定的鉴定人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参考英美法系的无固定资格的专家证人,设立固定资格和无固定资格相结合的方式。即国家规定的鉴定人在其可以鉴定的范围内,可以从名册中选择鉴定人进行鉴定;如果该鉴定事项不属于名册中鉴定人能够鉴定的事项,则可以由当事人合意或者法院在该鉴定事项专业领域内选择具备相当的学识和经验的专家担任,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虽然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多数不出庭作证,仅在法庭宣读鉴定意见。法庭对于这种充满专业性术语的鉴定意见只能选择接受,使得法院的质证流于形式。而在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出庭作证是基本义务,当庭接受询问和质询,可以帮助当事人和法庭对专业性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揭示案件真相,能够帮助法院作出正确的裁判。由于目前我国的鉴定人大部分是由公检法机关委托,一般不愿意出庭接受质询,所以我国鉴定人制度的完善除了在法律当中规定鉴定人有出庭的义务之外,还应当配套完善如何具体操作的规定,比如将出庭作证作为工作考核内容、保护鉴定人的人身安全等等。

(三)完善鉴定意见的采信制度

在我国的鉴定人制度中,对于鉴定意见的采信一直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实践中,大部分鉴定意见,只要当事人没有提出异议,法官直接采用。由于法官并不懂得专家证人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家证人是否是该领域的权威人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鉴定意见的正确性。对于鉴定意见是盲目遵从的,根本谈不上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所以我国在完善鉴定人制度时,要完善鉴定意见的采信制度。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鉴定意见的采信制度完善具有参考价值。既然不能审查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那就可以通过重点审查专家证人的資格、了解其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该专家在该领域的相关职称和获得的相关成果进行审查,以此判断该意见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作为法官对专家证人的意见采信程度的依据。

四、结语

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目前两种诉讼模式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借鉴与吸收。而专家证人制度和鉴定人制度是存在于两大法系不同诉讼模式下的,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制度理念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诉讼的发展,两种制度均会有新的发展,为了我国鉴定人制度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可以对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进行借鉴,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开銮.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2]江伟,谢文哲.专家证人若干问题的探讨(上)[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胡震远.我国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J].法学,2007,(8).

[4]徐继军,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J].北京科技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对农机推广鉴定制度 篇3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程序

今年初, 根据《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 先后起草和制订了《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受理条件暂行规定》等12个规范性文件, 着重从受理条件、鉴定程序、内部管理、人员考核、试验方法、检验指标及判定规则等方面加以规范, 力争做到农机推广鉴定工作行为有规范, 运行有程序, 考核有标准, 执行有力度。

另外,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还根据山东省农机产品种类的情况, 及时起草了53个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并由山东省农机办审核批准并发布实施。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今年年初,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针对不同技术人员对产品鉴定大纲理解不一致、操作不规范、评价不统一等问题, 及时组织全员参加推广鉴定技术内部培训班, 通过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办法》的再学习、典型评审案例分析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着重统一了《生产条件审查》《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用户调查和适用性评价》《零部件检查》等几方面应该把握的关键环节和判定尺度。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了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的第三期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审查员培训班, 参加培训的14人均取得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资格,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部级鉴定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还先后派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农用拖拉机、内燃机和收获机械推广鉴定技术与质量研讨会以及部级鉴定能力认定现场考评员培训班进行学习, 全员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检验基础

为适应山东省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扩大产品鉴定覆盖面,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着力提升检验能力和水平。

2011年年初,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投资70余万元建设了设施农业装备试验室;投入80多万元, 完成了拖拉机框架、植保机械试验室基础建设和拖拉机试验场地的建设;投资近30万元对PTO试验台进行升级改造, 购置了两台液压功率输出试验台, 提高了轮式拖拉机的检验能力;投资12万元对37kW电涡流测功机进行换代升级, 以满足小型农用柴油机的检验要求;投资近12万元购置了旋耕机功率试验装置;投资20余万元更新技术先进、检测精度高、便于携带的仪器设备60余台 (件) 。这些投入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和试验鉴定质量、效率和科技水平。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服务意识

为督促农机生产企业尽早确定推广鉴定产品, 尽早递交鉴定申请, 为鉴定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打好基础, 2011年年初, 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通过新闻媒体和信函的方式, 对申请办理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

今年3月,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机企业做好推广鉴定工作, 山东农机试验鉴定站在济南市举办了“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技术培训班”, 来自154个生产企业的160名企业代表参加了这次技术培训。培训班重点对2011年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新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 并按产品分类分组对农机推广鉴定受理和具体要求进行了讲解和答疑。通过培训, 全面普及了工作人员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知识, 为做好2011年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工作, 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廉政教育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为农机鉴定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农机鉴定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对中国特色司法鉴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4

关键词:中国特色,司法鉴定,思考

一、司法鉴定机构相关问题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 司法鉴定机构实行审核登记制度, 类似于公司法人, 在全国范围内, 各机构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各机构之间应没有等级之分, 有的仅仅是设备业务水平的差别和大小差别。目前我国已经遴选出10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有学者已经提出, “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遴选可能会加速司法鉴定机构行政等级化, 同时, 在证据制度上可能会导致鉴定结论存在预定的效力等级。笔者完全赞同该观点。首先,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 不了解设置的原理, 从一般常理看, 公民一般从鉴定机构称呼上就会产生国家级肯定好于省级, 省级有好于普通的机构, 相应机构的意见一个比一个准确的错误意识。因此, 笔者认为不应设定“国家级”、“省级”等字眼, 但可以在相应领域具体的鉴定事项范围内评选相对可信度和准确率高的机构或人员, 作为本领域的领航员, 带领全国本领域内各机构发展和质量建设, 制定本鉴定的全国标准等。

随着人民法制意识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 司法鉴定对于辨明专门性事实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费用的收取虽规定由法院代为收取, 但现实中却常常由当事人先垫付, 如果败诉, 还有可能由自己负担费用。但对于某些但是人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特别是那些鉴定难, 技术要求高, 鉴定费用高的鉴定。

各司法鉴定机构的地位是平等的, 相应的各机构内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之间的效力也是平等的。由于我国鉴定技术标准在某些领域还没有完全统一, 同时科学鉴定存在各种因数的影响, 而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自我知识和所能利用的辅助仪器等按照由一定标准作出的, 故在同一事项上, 各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可能有所偏差。笔者建议在各省市, 挑选出各鉴定类别中经验丰富和可信度高的鉴定人, 在省市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司法鉴定协会指导下组成司法鉴定评委员会, 对此类争议作出最后鉴定意见。笔者认为, 在设定此机构后, 可以规定重新鉴定次数以两次为先, 首次鉴定和第一次重复鉴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无法取舍, 需要二次重新鉴定时, 应将鉴定提交司法鉴定评审委员会, 作出最后鉴定, 意见采用多数人意见为最终结果, 但标明不同意见。笔者相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重复鉴定问题。

二、鉴定人相关问题

我国鉴定人实行申请从业制度, 由于其专业性决定, 一般要求有工作经验, 才可从事该行业。可以看出, 现在起, 一个刚毕业的人要想取得司法鉴定人资格几乎不可能。笔者认为, 可将鉴定人制度参照律师资格及律师执业之间的关系, 实行一个低入门的考试取得鉴定人资格证, 在让其在鉴定机构实习一定年限, 最终获得执业证。

对于鉴定人出庭制度, 笔者认为存在着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合理性

我国《决定》规定, 由司法鉴定人做出的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做出的是鉴定意见, 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 证据种类也由原来的“鉴定结论”修订为“鉴定意见”。我国法律规定了当事人拥有质证权, 而鉴定意见属于证据, 当然需要对其进行质证。同时, 鉴定意见又属于言辞证据, 也就是说鉴定意见的鉴定人需要出席法庭并接受当事人及法官的质询以完成这种言辞证据的质证。另一方面来看, 鉴定问题本来就是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 当事人和法官可能对鉴定意见都存在看不明的情况, 自然需要鉴定人解释说明, 因此, 鉴定人出庭制度是必须存在的。

(二) 鉴定人出庭作证内容

鉴定人出庭是解答当事人、被告人、法官等对意见疑问和异议的, 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荷兰的制度, 应回答至少一下问题: (1) 解释使用的司法鉴定方法; (2) 使用方法的可信度的多少; (3) 证明使用方法得出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4) 司法鉴定人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这个司法鉴定。

(三) 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

《决定》规定,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 拒绝出庭作证的, 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 撤销登记。可见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但现实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况却落实不够, 诚然, 证人也有不能出庭作证的时候, 我们不能苛刻鉴定人。但笔者认为, 由于鉴定意见的专业性, 鉴定人确有解释的必要, 但笔者认为, 可以不拘于形式,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视频、电话、录音等形式参与出庭, 但务必解释清楚前述作证内容。此外,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 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笔者认为, 应规定为应当返还。

三、总结

我国司法鉴定立法历时20多年但一直没有成型, 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还有一定的问题, 但笔者认为在大的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 也是各学者和司法部门的一致认识, 应早日出台“司法鉴定法”, 并不断统一标准, 出台相应的规章给予支持, 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鉴定制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下一篇:实木门的安装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