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导言课讲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必修一导言课讲范文

必修一导言课教案1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

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

一、教学思路:

1、背景:认同并借用《初高中衔接课》的学情等情况的分析

2、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3、目的:认同与喜爱

二、教学策略:

1.设计三个精巧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目标。 (1)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2)生活的历史有哪些?(用实际例子为第一个标题服务) (3)谈谈历史学习方法。 2.教师的讲解

第一、学习历史的价值:

A、历史学是科学吗?是人文科学,历史学的本质在解释人类的自身活动,历史课程具有解释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意义的特殊功能。历史教育本身包含着科学文化(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等)和人文文化(追求幸福、丰富情感、富有爱心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消除人心的善恶和人生的苦乐,这些要靠人文科学来发展。 B、为什么要学历史?

a、为了学会做人!立足现实、探究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学习不仅是接受前人的传统、继承前人的光荣,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学习历史的目的在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引导学生慢慢去认识和接近历史的灵魂,汲取历史的智慧,感悟历史中人生的道与理,追问人之为人的终极目的。

b、历史教育要给国民以自信力。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国家、民族不是抽象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象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历史就是国家的记忆”。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记忆是需要训练的、养成的、故不能随意;灵魂是需要洗礼的、磨练的,故不能虚无。

c、历史要探索和解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例如在去年美国一个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调查活动中,发现马克思被评为一百年来最受欢迎的思想家,为什么?他发现了价值规律,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内部手段和外部手段,内部手段是进行福利社会,减少贫富差距,外部手段是进行彻底革命。例如如何看待现在的中日关系?我们如何警惕中日关系的恶化?

第二、生活中哪些是历史?(内容根据各班的反映和层次有选择地使用材料)

A、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收藏是世界上人们从事最多的娱乐活动之一。无论东西南北,不分国家种族,到处都有沉浸于收藏之乐的男女老少。收藏世界气象万千,收藏品种包罗万象,凡物皆可收,凡物均可藏。货币、 1 邮票等藏品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直观而又形象地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印迹,它们是历史的缩影。历史形成了收藏,收藏保存了历史。

(1)货币中的历史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社会进入商品交换时期的产物。在各国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帛、纸张和铁、铜、贵金属等都分别充当过货币。货币具有商品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还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的使用价值,即可用来交换一切商品,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代表手段。由于货币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历代经济、政治的盛衰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生动物证。对货币历史的研究、对货币材质的考证,有助于认识历史,从而使货币的收藏价值愈发凸显。有人把收藏货币作为一种甘愿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是一种充满情趣的业余爱好。在闲情逸致的氛围里,饶有兴致地审视自己收藏的各类货币,认识历史,体味社会,思考人生,真是其乐融融。

(2)邮票中的历史集邮是一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自1840年第一张邮票问世后,集邮活动便随之出现。一百多年来,集邮已发展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收藏活动,出现了世界性、地区性的集邮组织和集邮展览,仅我国目前就有1800多万集邮者,遍布社会各阶层。小小邮票,寸幅千里,包罗万象的各类知识,如同一部百科全书。“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从方寸世界中了解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能培养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与物质生活、邮票的种类较多,诸如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人”贴用邮票等。集邮的方式也颇多,如传统集邮、专题集邮,时下又流行极限集邮。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文明发达,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不知留下了多少旅游者的足迹。工作之余,利用假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考察各地风土人情,探寻历史踪迹,以古鉴今,鉴往知来,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各朝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与浓缩,是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现。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

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艺术形象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它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塑造典型来反映一定的社会本质。它不仅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人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教育功能。由于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又影响社会现实。对歌曲、雕塑、诗歌、电影等艺术的鉴赏是人们解读历史、认识社会的途径之一。

(1)歌曲中的历史 如今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中,酷爱革命历史歌曲的不乏其人。他们中,有的在革命历史歌曲的感召下,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正是唱着这些革命历史歌曲,走向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气宇轩昂的革命历史歌曲,如同中国革命的见证人。吟唱她,早已成为青年朋友们了解革命历史、展望未来前程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例如《松花江上》——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陷,3000多万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1932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东北同胞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起各种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不得安宁。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地的抗日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在此背景下诞生。 此外,孙慎的《救亡进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刘雪庵的《流亡进行曲》、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以及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起抗战、收复失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强烈愿望。

2 《团结就是力量》——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前进,解放区的不断扩大,革命音乐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都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而此时的国统区,出现了抗议美军暴行、“二二八”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大规模群众运动。随着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新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卢肃的《团结就是力量》应运而生。同一时期,舒模的《跌倒算什么》反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斗争精神,罗忠熔的《山那边哟好地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

(2)雕塑上的历史 当我们跨越新世纪门槛,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过去,因为从逝去的场景和褪色的记忆中,能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识辨历史前进的足迹,感受未来历史发展的趋向。雕塑是人们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的路标,抚摸着以金属、石、木等为材料的雕塑实体,感受充满历史情趣的雕、塑、刻造型艺术,可唤起建设伟大祖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激情,唤起对人类文明中所蕴含着的创新精神无限崇敬之情。

(3)诗歌中的历史 诗歌是一种文学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名篇享誉海内外。中国古代,不会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按内容的性质,可方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压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毛泽东的诗以其高亢的韵律、磅礴的气势、严谨的格律征服了无数中国人,其中的每一首似乎都浓缩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程,她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史。

下面介绍三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你能否从中了解它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历史背景?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该诗写于1935年9月。当月在甘肃通渭的军队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向干部和战士们朗诵了此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经过十八天行军,终于在10月21日胜利到达目的地——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率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作品,此外,反映该时期中国革命形势的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还有《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骄·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撕毁政协会议决议,挑起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胜利在望。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人民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该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由于毛泽东、中央和不少地方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 3 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可当时的毛泽东并未察觉到“左”倾错误,却以自赞的心理来抒发情感。当然,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展开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使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从上述3首毛泽东撰写的七言律诗可以看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克服党内错误路线的过程中不断从幼年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共产党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急于求成,也犯了一些错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铁的真理。

B、我们的历史:历史是一门从事史学研究的高深的社会科学,也是一碗清醇的美酒、一杯淡雅的香茗,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构成了历史,历史是人类宛若奔腾江河水不停息的连续活动。生活蕴涵着历史,人们要了解历史,就要不断从色彩斑斓的精神生活中去寻觅历史,去发现历史,还应以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行为去创造历史。同学们今年夏季走过了难忘的夏季,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你们经历了中考顺利进入高中,经受了高温酷暑的考验,我想在今后人生中打下烙印,那么这就是你人生履历的一笔,这就是你的历史。

青春如诗,诗的题目是“拼搏”,生命似火,火由理想和希望去点燃! 第

三、历史学习的方法:(讨论) A、在初中时有哪些学习方法? B、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历史的过去性与时序性,学习历史要发挥想象力。 其次要用比较法。第三要先本后末。 C、方法建议

(1)静听 (2)快想 (3)热论 要求:(1)注意几要素:四个W:what,when,where,why. (2)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最后介绍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历史一 历史二 历史三 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教学反思:

1)历史是科学吗?学生对科学这个概念很模糊,持否定态度。实质反映了学生对历史研究内容和本质的不了解。因此,在处理时,对科学的界定和划分作了解释。

2)学习历史的价值,学生主要是从了解和借鉴角度,往往泛泛而谈,不能史论结合。 3)身边的历史,居然不少同学回答“书本”,可见学生的知识面太窄。 4)课程介绍,强调高中课程的模块专题教学,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篇:开学第一堂课讲什么

作为名人轶事,沈从文第一次上课的事情常被人津津乐道,他面对学生的语塞,十分钟讲完一堂课的内容,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许多新教师身上。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在第一堂课从头讲到尾,不敢看学生,下课铃打响了,还有几张PPT没放完,听说有一位新老师就是一堂课准备了300张PPT,把学生灌傻了,也灌怒了,下课就找系主任要求换老师。

开学第一堂课很重要,学生在观察老师,在审核课程:老师是不是肚里有水,对课程的要求严不严,讲课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有条理,是否与学生互动,课程工作量大不大,难不难,这些都是学生在掂量的问题,尤其是选修课,学生真的可能会因为听完一堂课后,就弃学了。

既然第一堂要解释课程的内容覆盖面,要阐述教学的要求,要定下课堂气氛的主旋律,新教师就不能不重视,不能不精心设计。这里提醒几个关键环节,推荐几招,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要确保学生真的好好看了你写的课程教学计划,特别是学术规范和考试纪律要求

课程教学计划是你和学生就这门课程怎么教怎么学的契约,比如,教学目标就确定了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也确定了考试的难度。在开学第一天就向学生强调本门课程的作业要求和考试要求,包括你是否容忍迟交作业(有老师建议给3次豁免机会),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你与其他老师要求的不同,避免在事发后与你软磨硬泡。尤其是学校的考试纪律,多少门课程不及格就会被退学,反复提醒学生,也会让学生对每门课程认真对待。

可以采用的做法:

有的老师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堂课花十多分钟,逐条解释课程教学计划;也有的老师感觉这么读教学计划,有些生硬,便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学习教学计划,提出2-3个问题,教学计划没有谈到的问题(如老师是否介意学生上课迟到,怎样请假,是否每次课点名,老师是否接受学生用邮件提问,作业会在多长时间后返还学生,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是举手还是直接打断老师)。或者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向全班介绍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内容,或者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去找出教学计划中的某些关键内容。

第二,要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特别是他们可能具有的误解和偏见,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期望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他们有很多的渠道来接受与你的课程有关的知识,包括偏见和误读,因此事先了解他们的认识误区,在随后的课程中再逐

一纠正。如果学生没有学过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你可能需要判断是劝其退选,还是推荐一些资料让他们自学,或者让助教给他们补习?如果要补的知识不多,又有很多同学不会,也许你会因此而增加两堂复习补习课。

可以采用的做法:

比如出一些有趣的、容易有偏见、体现这门课程核心价值的多选题,让学生选择,比如心理学课程,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真假,象“女人自杀的多”。让学生看到答案的多样化,但是不一定告诉学生答案,只告诉学生这门课会澄清这些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好奇心。如果课程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在第一堂课前后请大家在网上做一个小测试,以便掌握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认识。

第三,要展示所期望的课堂教学风格

第一堂课要示范你所希望的课堂氛围,比如你如果希望学生小组合作,就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如果课程中会要求学生写文章,不妨在第一天就让学生写一些东西,这样你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期末的时候让他们对比前后作业,还可以看出成长和变化。如果你希望学生上课提问,你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由于中国学生可能不适应上课提问,尤其是当全班学生都很陌生,对老师也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冷场。

可以采用的做法:

你可以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提问,这样创造一个安全的提问环境,让学生慢慢适应你的教学风格,展示你所期望的学习态度。

上课前写在黑板上的话语,教室课桌椅的摆放,都在向学生昭示老师希望的课堂活动种类和教学风格。再如征求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建议,并在教学中根据情况采纳,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你很在意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保持不断的师生沟通。

第四:一定要有内容

第一堂课不能只讲课程要求就结束了,必须要讲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但也不能讲得太多。因为第一周是大学生的选课周,他们会听很多门课,脑袋已经塞满了,讲得多也记不住。但也不能不讲,一来是因为现在教学学时是越来越少,时间本来就不够用,二来也是需要展示老师的水平,赢得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不妨谈谈为什么要开这门课,这门课在学生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价值,比如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门学问,你为什么会喜欢研究这门学问。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专业的热情和投入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被认为是好老师的标志之一。在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谈谈自己做过的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研究项

目,点出自己胜任这门课程教学的资历。

对于一些第一堂课没来,后来又决定选你的课的学生,一定要提醒他们看你的课程计划和要求,必要的时候留出专门的答疑时间,一对一咨询辅导。如果贵校有网络教学平台,不妨把有关资料放到网上,注意对于重点字句一定要用颜色标出,以引起学生关注。

总之,开学第一堂课,老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展示教师教学胜任力和教学风格,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多地了解学生,特别是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先前知识。

第三篇:开学第一课讲的故事

01 学无止境

告诉孩子:人生中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格外受关注。

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 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薛敏修同学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先打开电脑学习一会儿,然后再洗漱、吃早点。对于“学霸奶奶”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老师寄语:

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孩子们,你们要记得,不要一开始跑得飞快,但中途就开始体力不支,最终成为一个半途而废者。一定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要稳中求进,时刻保持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02 坚持

告诉孩子:你的努力绝不会辜负你! 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收获的唯一的一枚金牌。

可就在七年前,他还只是队伍的陪练,先是领着女运动员滑,后来有能力了,跟在男运动员队伍的队尾滑。那个时候的他,就连全国冠军都不敢想。

他说:“我觉得对于运动员的身份是一种责任,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穿上带国旗的衣服。”

备战的这四年武大靖也曾面临着挑战,也经历着状态的起伏,上赛季初,为了减少犯规,李琰教练更改了他多年惯用的起跑姿势,这严重影响他当时的状态,在质疑自己中度过……

这个赛季,为了提高后程能力,武大靖一直挑战着中长距离的训练。长距离是弱项,每天挑战自己,每天把自己练得筋疲力尽。每天都是重复一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乏味,后来仔细一想,真正能把成绩提高上来,这些也无所谓了。 老师寄语: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通往梦想的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必不可少地会经历一些痛苦和怀疑,但我们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拼尽全力地去完成、去突破,咬紧牙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03 希望

告诉孩子:无论身处何处,永远不能放弃希望

自2月16日起,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打造“和诗以歌”原创模式,创新引领文化过年的“新年俗”。

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评委,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苔 袁枚 (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老师寄语: “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含苞待开放的小花。每个孩子都有盛开的不同形态。

告诉自己,对未来,我们要抱最大希望!

第四篇:怎样把课讲得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

有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说,但是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还很有必要说一说。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矛盾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方面是教师。这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强调作为主导者,教师必须主动的积极的千方百计的挖掘潜力,深入研究,找出发挥最佳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研究怎样把课上得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便是首先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之一。假如每个老师的课学生都能听懂,后进生、厌学生就会减少许多,教学质量就会提高许多。许多学校都在下力研究"转化差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要在研究如何把课讲得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对于课讲得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可以从多方面研究。站在教师的角度,必须从自身方面多加思考。因为,不管学生有多少不利因素,教师都推不掉教导的责任。作为教师,其全部本领就在于教学生会学,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办法使学生与老师在共同教学的问题上产生共鸣,就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管其理论水平、专业水平多么高,教学方法多么先进,教育思想多么现代化,都必须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的高水平必须在课堂中得到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体现,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教师的工作效果必须在学生身上经受检验。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面对具体的学生发挥最好的作用。能根据不同学生确定恰当的方法,就是好的。不看对象的一味的凭自己的爱好大讲特讲,总是不受欢迎的。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讲宝黛爱情悲剧,总不能说明这个教师教学水平高(文学水平可能是高的)。从教师角度讲,造成课讲得学生听不懂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对教育对象掌握不够。学生的身心发展、可接受水平,都是有阶段性的。教师备课容易失误的是只重备知识而忽视备学生。对学生特点分析不够,势必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教学理论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想用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得深而广来表明自己的水平,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是管理者检查引导失当。一般的教案检查,只看到写在纸上的知识量,而不易看出教师在备课中的其他工作;有的不看学生基础,对教学考试分数、升学率期望值太高,忽视逐步提高的规律。导致教师教学上的急躁冒进,揠苗助长。

二、知识不精熟。教者对所讲授内容没有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不住,讲起课来很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向学生推销抽象的教条,把书面知识变不成容易使学生接受的表述,点拨时就会捉襟见肘,课堂就很难活起来,便有可能造成学生听不懂。

三、思路不开阔。往往只习惯于用一种方法讲课,一旦学生听不懂,教者便束手无策。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不善沟通,不善推销,硬性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法,引起学生的疑惑、畏难、反感、厌恶情绪。

四、过分依赖教学参考、名人教案,缺乏消化吸收,缺乏与本校本班本届学生本人实际结合的研究整合,教学中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没有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讲授、点拨的语言,缺乏绵密的必需的过程铺垫、过渡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往往会在一些极细小的地方卡住,在这些小关隘处,没有意识到,没有给予点拨,学生就会感到不懂。

五、语言表述能力欠缺。如方言读音、语汇等造成的接受障碍,语言表达不能确切、生动、形象地传情达意,学科语言不规范,语言贫乏而造成看起来很激动,可颠来倒去无恰当词汇或说不出话来的现象等,都能造成学生听不懂。教师尤其要注意消灭习惯性插入语(词),这些插入语(词)容易导致听者的反感,造成由反感而引起的厌学。

怎样才能把课讲得让学生都能听懂呢?我在探索中体会到途径很多,但最起码的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备课,扎扎实实备课。

对于备课,仅仅理解到教科书上说的"几备"条款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这个条款细细琢磨,认真落实。比如备学生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新接手一个班学生,总要通过发表调查、开会座谈、个别了解、考试测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情况,不仅了解学生的年龄、家庭、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还了解学生过去的老师及其教学特点、过去的学校及其管理方法、过去的班级氛围及其学习特点,请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逐个分析,得出全班整体分层评价,依此作为教学定位的依据。以后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是备课必须作好的工作。实际上,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此项工作往往被挤到可有可无的位置。而教师则往往只凭经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授知识要么拔得太高,要么失之太浅太简。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如果能切实落实备学生这个环节,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听懂了,不存在"欠账"的问题,不是就能消灭"差生"产生的"温床"了吗?备学生必须与备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学生知识智力基础、心理生理基础、学习习惯基础与教材知识点、训练点、能力点等内在结构的最佳切合点,确定适当的目标定位。

再比如"备教材",必须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以深入的思考为重点,以如何教会学生为目标,对教材独立研究,读熟、读通,读到烂熟,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然后再看看参考资料,吸收精华,修正自己的理解体系,并从中总结出自己理解时的经验、教训,特别关注曾使自己理解受阻或出错的地方,把自己对教材理解的内化过程外化出来,理出理解教材的几条规律、方法。这样,教学设计就有了坚实基础,此时,教法无论怎么选择、创造,都会感到得心应手。假如习惯于一开始就看别人的教案,看教学参考书,用别人的理解、设计代替自己的探索,只能弱化自己的能力,况且,照搬别人的东西不加充分消化,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接受、不能理解。备教材,有许多教案上不一定反映的东西,比如备课一定要多读一点书,有关的,无关的,都要读一读,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就很难在教案上反映出来,也没有必要完全反映出来。教师必须重视读书这个环节。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小部分,必须非常重视,但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部工作。"功夫在案外"。教师要注意这个特点,教学管理也必须注意正确导向。又比如"备教法"。教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法,是指包含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授课思路等内容的抽象理性概念。狭义的教法是指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备教法,二者都应顾及,备一节课,首先要明确目标,明确学生主体,明确达到目标的思路。上一节课,思路很重要。它犹如一篇文章,思路不清,人就难以读懂。有的课,知识点、训练点很丰富,具体教法也用了很多,却没有一个主题,没有一根"红线",整节课一盘散沙,学生当然会感到无从把握。对于具体教法,首先,要明白有哪些常用教法;其次,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实际、教学对象,选择教法、创造教法;

第三,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多方面的预测,尽可能地多设计几个启发学生的方案,对学生思维受阻情况有多种估计,有多种应对措施。如此准备,就会"此路不通走他途",引导学生得心应手,学生怎么会听不懂呢?这里的关键是需要教育思想端正,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思路,应用教法。第四,要设计好教学梯度。在全面把握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怎么导课,怎么引入,怎么转换,怎么过渡,怎么由浅入深。这里,深和浅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梯度起点,浅,要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没趣;深,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第五,设计好过渡衔接。这里有很强的艺术性因素。其前提是对教材的熟习和教学内功修养。特别要关注的是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知识升华间的过渡,推导中的过渡,学生容易出现思维断线的地方的过渡。有河当道,架桥渡之;有坎阻塞,铺石导之;有岩拦路,搭梯引之。 近些年,人们很注重"备学法"。备学法,一要注意诱导性,二要强调程序性,三要讲究操作性,四要追求简洁性,五要符合实用性,六要关注渗透性。即指学法引导要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一步一步总结,一步一步理解,无论是由操作过程归纳出方法概念,还是由方法概念引出操作过程,都要灵活自如,让学生经常感到豁然开朗的喜悦。所以,训练中,一定要强调清晰的程序、可以具体操作。对方法的总结力求简洁,是为了学生好记,以后教学时,老师便于提醒。实用性、渗透性是指要为完成教育目标而用学法,在具体学习中体现学法,而不是为讲学法而设计学法,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里的关键还是要有正确的目的观。一切方法都是服务于目的的。

二.强化内功,增强教学机智。

1. 重视理论修养。有人认为做教学工作只要上好课,批好作业、做好辅导就行了,以为只有这些是本职工作,所以,自己教学或管理教学都没有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留下一席之地。其实,这样做于提高教学水平很不利,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是课讲得学生听不懂的间接原因。人常说,居高才能临下,见多才能识广,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行为,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重视理论学习。时代在进步,思想在更新,观念在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获取新知,提升自己的理论品位,优化自己的理论结构。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思想上确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满足学生需要的方案和效果,才会克服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的弊端。纵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孙维刚等等优秀教师的经验,都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硕果。如果说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是一支支鲜花,那么,不断的理论学习就是浇灌这鲜花的及时雨。没有理论的不断滋养,教学的鲜花就会枯萎。

2. 研究教学实录。优秀教学实录记载着执教者创造的心迹,从中不仅可以学习许多针对实际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悟出教者令人拍案的灵活的教学机智,更可以领会教者该怎么在教学中体现教育思想。如看宁鸿彬的教学实录,就会获得如何把一节课安排得如一篇美文,一点拎起,全课豁然的启示;看胡明道的教学实录,就会获得如何循循善诱、点点落实的启示;看魏书生的教学实录,就会获得如何指导学法的启示;看于漪的教学实录,就会获得以情引发、入境体悟的启示------研究教学实录,要善于总结,善于领悟,一看整体思路,二看教材取舍,三看过渡转换,四看细节技巧,五看应变机智。湖北余映潮先生的《中学语文教例评品100篇》就给人以很大的启发性。我的一位朋友把名家教学实录一篇篇研读分析,写分析笔记,教学艺术水平提高很快。

3. 积累教学方法。积累教学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具体教学方法如教学设计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点拨指导方法、激疑释疑法、相机诱导方法等等。尤其要重视思想方法的积累。比如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o雪》,有人按部就班,由课题到作者,由作者到背景,在一句一句讲;有人却在三言五语营设出令学生急欲领略的氛围后,直接引导学生吟诵,让学生体悟,让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点拨,适当引出时代背景,借以加深理解。其中有几个问题是这样提的:"读这首词,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一系列的提示词语)"从哪里感觉到的?"(有整体,有局部即某些句子或词语)"作者何以能写出这样的气势磅礴的词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几个问题串起了整个课堂内容。我们可以试试,哪个效果更好。这里就有一个思想方法因素。积累教学方法,一要多读教学专著,二要多看教学报刊,三要多深入课堂听课,四要勤于记载、总结。

4. 修炼教学智慧。脑子越用越聪明。教学中,要不断动脑子,把每节课、每句话怎么讲更好,都作为课题研究,教学智慧就会丰富起来。千万不要总是埋怨学生,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想办法教学生听懂,想办法搭桥铺路,想办法改变自己的语言,使之更接近学生,使学生易懂,想办法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想办法诱导学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要善于察颜观色,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5. 整理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经常作些总结,最好写成文字。实践证明,对一个问题,想和不想,效果不一样;想了,说出和不说出,效果不一样;说了,写和不写,效果不一样。写出来,思路就清晰多了,印象就深刻多了。 把课上得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是我们必须追求和达到的目标。做到这一点,我们一要认识明,二要有心志(事业心,恒心,爱心,志向,意志),三要有条件(时间,环境,资料。这些都可以自己创造)。当然,教学管理上,也应给老师创造条件,象陶行知提倡学生"六解放"一样,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学术氛围浓厚的教学工作环境,让教师有欲望钻研,有时间钻研,有精力钻研,在钻研中尝到乐趣,在钻研中受到学生欢迎,在钻研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钻研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教学反思

必修一教学反思:

1. 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中,有关实验仪器使用、药品存放、未学过的药品的使用暂时不讲,这些知识在后续在逐步学习,即使讲了会给学生增加负担,总体说记忆性的实验知识较简单,无需提前讲。

2. 离子反应的知识对高一学生有难度,不可讲的太深。应逐步学习。

3. 胶体知识不可讲的太深,考试大纲对这些要求很低。

必修二

4、原电池这里要给学生多复习,鼓励学生多看几遍课本,才可能对原电池知识理解好。

5、 有机知识不可讲的深,学生初次接触有机知识觉的不可理解,所以到选修5再加深学习。 选修4

6、化学反应方向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再讲的办法。也可以直接讲,但要讲的简单。 选修5

7、知识讲的时候要注重实验题,因为高考这几年很注重有机实验题。

上一篇:泊秦淮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变频电机的介绍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