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湾油田雨岔59-66井区长2油藏注水开发地质方案

2023-03-09

一、地质概况

雨岔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南部, 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平均每公里坡降7-10m, 局部构造为下寺湾鼻褶群上的泉92-泉59鼻隆带, 主要含油层位长22, 长22砂体属于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 河道砂体与局部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属中孔低渗的岩性-构造油藏。

二、储量状况

本区长222储层含油面积初步圈定11.0km2, 油层砂体厚度10-20米, 平均12.0m, 按0.77的折算系数折算出油层有效厚度为9.24m, 有效孔隙度15.6%, 地面原油密度0.8278, 含油饱和度37%, 体积系数选用1.09, 按容积法计算本区长222的石油地质储量为445.6*104t, 弹性开采可采储量31.2*104t (按7%采收率算) , 注水开发可采储量75.7*104t (按17%注水采收率计算) 。

三、地层沉积特征

区域综合地质研究表明, 晚三叠世末, 本区长2、长3期属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相沉积, 进入长1期湖泊全面萎缩, 形成沼泽平原, 主要为一套河湖沼泽相沉积, 本区长2油层组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 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砂岩发育, 是本区主力油层, 连续性好, 发育大型交错层理、斜层理、块状层理及水平层理。砂岩层面上富集大量黑云母, 部分层段内含大量碳质条带, 旋回底部见冲刷充填构造。岩电资料表明长22油层基本为正旋回沉积, 平面上呈网状分布, 属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

四、油层分布规律与油藏类型

下寺湾油田雨岔区主力油层为长222, 属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 该时期河流能量逐渐增强, 砂岩最为发育, 电性上自然电位曲线明显为箱状, 单井砂岩厚度一般在12-20米, 长222油层主要分布于河道砂主体带与构造鼻隆的最佳配置位置。

经研究与钻探实践证实, 本区的油气富集规律为:砂岩发育带 (分流河道) 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局部致密岩性遮挡造成油气聚集的分区性, 区域性地层遮挡是形成油田的主要控制因素, 构造与砂岩发育带相结合部位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本区长2油藏为岩性-构造油藏, 油藏边底水不活跃, 天然能量不足, 开发早期主要为弹性-溶解气以及弹性-弱水压驱动。应早日进行注水开发。

五、注水开发方案部署

1. 注水开发层系的确定

开发层系是开发方案首先需要确定的重要问题。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应考虑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1) 一套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当具有一定的储量, 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能够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同一层系内, 油藏圈闭类型、储层性质、油水分布、压力系统和流体性质应该接近, 大体一致。主要是各油层平面分布与渗透率不能相差太大, 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相同的适应性。

(3) 同一层系内, 油层数量和厚度要适中, 一般为2-3个主力油层, 6-9个小层, 油层太多, 层间干扰加剧, 油层太少, 影响经济效益。

(4) 划分开发层系时, 相邻两套开发层系之间要有一定厚度和比较稳定的泥岩隔层, 要考虑到当前采油工艺的技术水平, 在分层工艺能解决的范围内, 层系划分应当尽量简化, 这样既可获得同样的开发效果, 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本区长22油层细分为长221、长222、长223三个小层, 主力油层为长222, 砂体厚度12-20m, 连通性好, 各小层埋藏深度、油层物性、压力系统、流体性质相近, 因此宜采用一套井网一套层系进行开发, 开发层系确定为长222。

2. 注采井网系统

井网布置的基本原则

总结全国低渗透油田开发经验, 其开发井网布置的基本原则是: (1) 井网的选择应以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为目的。 (2) 井网密度相对要大一些, 以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3) 对天然裂缝不发育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一般采用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法注采系统, 中后期可调整为五点法或线状注水方式。 (4) 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 注采系统的选择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裂缝性油藏的水驱油特征。其布井原则是:平行裂缝方向布井, 进行线状注水, 井距可以加大, 排距应该缩小。

六、储层裂缝的初步分析

根据地面露头、岩心观察、微地震波法测井、构造应力场研究和注水开发动态监测证实,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层中存在垂直裂缝, 并且裂缝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大小各油田有所不同, 裂缝的主要发育方向为NE67°左右, 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构造的沉积物源方向基本一致。

七、注采井网的选择

目前对于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井网的选择, 全国类似油田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经验。常用的有3种注水井网:分别为矩形五点法井网、菱形反九点法和四点法 (或反七点法) 注采井网系统。

菱形反九点法在井网单元中注水方向多, 达到4个。具有较强的调整性, 注采井数比1:3, 适合于较大面积且连通性好的油层, 但其初期采油速度较低, 而且由于注水方向多, 对裂缝发育的油藏来说, 很难使注水方向有效避开裂缝的走向。

矩形五点法井网:在井网单元中注水方向有2个, 每口生产井受4口注水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供4口油井, 注采井数比为1:1, 其扫油面积系数可达0.72。

反七点法注采井网:在井网单元中注水方向有3个, 每口生产井受3口注水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供6口油井, 在整个面积内注采井数比为1:2, 其注水效率较高, 扫油面积系数可达0.74。

根据国内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经验, 结合本区地层裂缝分布特点及已经开发形成的实际井网, 采用不规则反七点法面积注采井网, 较易使井网的注水方向避开储层裂缝的延伸方向。另一方面, 油藏的油水粘度比对井网注水效率的影响也很重要, 根据经验认为粘度比在2.5-6时, 用反七点法能获得较高的采液量, 粘度比为2时五点法采液量最高。因此, 为了提高本油田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建议采用反七点法注采井网对长222进行注水开发较为合适。

摘要:下寺湾油田主要开发层位为延长组长2、长3、长6层。自油田大规模开发以来, 开发方式以控制富集区, 滚动开发为主, 2000年开始注水, 注水开发以点式注水站为依托, 逐步实施面积注水, 最终目标是实现油田的整体注水开发。

关键词:地质特征,注水方案,井网系统

上一篇:关于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下一篇:英译汉中常用的几种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