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评析高中数学

2022-07-08

第一篇:课例评析高中数学

—《北京的春节》课例评析

几点关注 精彩课堂

—《北京的春节》课例评析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选文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活是唤起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便是本课教学的宗旨。

四、课例片段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片段一)

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重新回味过年的喜庆的氛围,问同学们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爷爷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评析: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畅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交谈,让我欣喜的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充分预习之重要。)

二、激活思维,关注学生的互动 一般来讲,学生互动式的学习往往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讨论交流中的的问题也均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这种互动对每一个参与者的要求都是较高的。为了保证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活泼有效地“动”起来。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为学生做一些巧妙的铺垫和适时的引领。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深入到某些需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学生里面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片段二)

师:接着,我们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详细写的是什么日子?哪里写得好,请做批注,最后和小组的成员交流各自的见解。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生: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

生:我还从“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说话风趣幽默。

师:他回答得特别精彩。还有吗?刚才他们发现的句子当中,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说说看,或者你有新的发现。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俗语,(师:很好。)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生:到年底„„(生读句子。)老舍先生写得又有色又有味,我看了之后都直流口水。

师: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感受。

(评析:让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自主对话,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这一“让”,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生本课堂的理念,所有的理念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是生动的,有活力的,才能使学生受益,否则就是灰色的、空洞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作者语言的精妙。)

三、对比研读,关注学生的发言

课堂上安排学生发言,是教师检验学习效果,了解学习动态,加强学习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教与练的重要凭借。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深入分析其所讲是否准确、全面,同时还要引导大家来评议,并在把握其学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或纠正错误,或提示要点,或指明学路。 (片段三)

师:同学们,除夕这一天是过年当中令我们最兴奋的一天了,在这一天,北京人又有哪些风俗呢?另外和我们南方人的风俗有哪些差异?

生:(读有关段落)

生1:“除夕这一天,北京人喜欢贴上红对联,贴上各色的年画,这一天要做年菜”这和我们家也是一样的。 生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也和我们一样。

师:过年过节,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有谁知道?

生3:其实“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穿红的,贴红的,放鞭炮,就是为了赶走怪兽。

(在这里,学生还把“年的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课前我也查过很多关于“年”的资料,众说风云,不管学生讲得对错与否也不重要,作为一个插曲,还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还真是丰富。的确,北京的除夕夜真是太热闹了,小朋友还要守岁呢,除夕之夜,你们守岁了吗?谁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呢?

生4:除夕之夜,我们一般是观看《春节晚会》,也相当于守岁吧。我知道“守岁”可以让父母亲和老人长寿。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文中有句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天你们家都团圆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上到这里,学生便说开了,开始说团圆桌上有多少人,团圆桌上有多少菜,谁的哥哥又从哪里回来了,谁的叔叔过年又买回了什么„„好生热闹。)

师:相信大家意犹未尽,留到下课再说吧。北京的除夕和我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讲究团圆,我们不管吃得多好,穿得多漂亮,最高兴的还是一家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谁能通过朗读体现除夕的热闹呢?

(评析: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学生自己的春节生活和我们当地风土人情,让学生边说边感悟,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关注点引向熟悉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启了心扉,打开了学生言语表达之门,同时也悄然接近了文本,为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做了良好的铺垫 ,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

第二篇:《湖心亭看雪》课例评析

授课教师:郑丽静 评析教师:葛慧兵

《湖心亭看雪》是清代文学家张岱的作品,文章描写的是作者观看雪后西湖的美景。张岱的小品颇似唐人绝句,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湖心亭看雪》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郑老师紧扣本文的事理、情景,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湖心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领着学生理解生词,串讲课文内容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郑丽静老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文本细读”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奏张弛有道,知识系统由浅入深,由读促学。

由郑丽静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有几个特点:一是富有语文味,守住了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二是富有人情味,老师在课上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导;三是富有书卷味,儒雅、从容、大气,不时有灵光闪现。整节课对文本关注全面细致,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读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品味及内容主旨的理解等等。下面从几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是这样定义语文学科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节课从文本出发,牢牢地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正确航向,使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对学生阅读提出了三个要求:读准、读懂、读出自己的感悟。虽然只是简单的诵读,却很有深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个要求立足于文本,着眼于文本字句的解读,让学生回归到文本所营造的语辞世界。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符合教学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学科要求。

二、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缰绳

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重点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音义,不仅有内容上的讲解,也有方法的指导。最后,为了检测学生的重点字词的学习情况,老师采用课堂随机抽点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始终面向大部分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字、词、句教学环节,由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自己来解决,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理解的教师适当点拨启发,让学生感受到领悟的快乐;另外,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总结。

四、教学流程清晰严谨 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衔接严谨,每个教学环节之间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呈现逐步向上的阶梯形态。从讲解字词音义,再到文本的研读,从问题的设计,到解读点评,从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雪景再到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简明流畅、稳步推进。

五、能够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体验。

在难点突破讲解白描写作手法时,老师借助音乐、简约泼墨山水画构图,采用对比、替换、留白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写景的句子,特别是“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的量词,使学生自然而然领会到在这个浩大、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作者内心油然而生的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

本课有几个环节值得商榷:

这是一篇文言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载体,文言实词、虚词的认识与积累不能从简,更不能缺失。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认识不能仅仅依靠大屏幕上的闪动,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印记的学生的心里和记忆里,作为今后文言实词串并使用的储备资源。而依赖大屏幕的效果只是一种闪记,无法形成真正的记忆。因此,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把一些值得记忆的实词和虚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面对实体文字多看几遍,多写几次,这样的教学效果会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印象。

在课文内容的梳理上,问题的设计还不到位,从整体感知到画面描述,本文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老师如何利于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形成自己对课文的独到理解,这就需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如:作者围绕文章题目“湖心亭看雪”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的哪句话相互映衬?结合语境,试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等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一层层把内容剥开,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湖心亭看雪》课例评析

授课教师:陈晓 评析教师:葛慧兵

《湖心亭看雪》是河北省邯郸市第 27 中学陈晓老师执教的一节阅读课,这节课用时 45 分钟,呈现了一节完整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过程流畅,环节安排清晰。

陈晓老师采用了“五步对话”的教学流程构建了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这个环节授课教师针对性的预习作业布置得好,学生是带着准备和疑问进入课堂的,学生有学习的期许。所以“交流分享”这个环节进行的很顺畅,学生参与热情高。 2. 在“聚焦文本”环节,是按照先熟读后精思的方法学习本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文本的学习中问题设计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先通过复述内容,整体把握;接着赏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分析文章的叙事部分,并体会写景和叙事部分之间的联系。

3. 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了关于张岱的生平资料和《陶庵梦忆》创作的背景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学生对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易于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清晰,问题设计到位

文言文的学习包括“言”和“文”两个方面,这两者的基本顺序是“先言后文”,即先学习“文言”之“言”,再学习“文言”之“文”。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字词音义,不仅有内容上的讲解,也有方法的指导。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的好习惯。在研读文本时,问题的设计十分精巧,从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雪景再到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简明流畅。最后,教师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学生自由谈收获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每个教学环节之间是步步提升的,呈现逐步向上的阶梯形态。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大部分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字、词、句教学环节,由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自己来解决,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理解的教师适当点拨启发,让学生感受到领悟的快乐;另外,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总结。这些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

四、注重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内容

在教法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容量大,效率高。并且注重了读的指导,以读为突破口,突破了难点。读是语文传统教法,教文言文更是要以此为根本。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理解。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到位,如“独”、“强饮”、“痴”等词与“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句,很好的引导学生领悟了词句的表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从文本出发,牢牢地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内涵,使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其中老师对学生阅读提出了三个要求:读准、读懂、读出自己的感悟。虽然只是简单的诵读,却很有深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个要求立足于文本,着眼于文本字句的解读,让学生回归到文本所营造的语辞世界。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和需要探讨的地方:

1. 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例如,解释“长堤一痕”的“一”时,有学生解释为“量词,一道”,要纠正,应该是“数量词”。 2. 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老师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如果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蜻蜓点水。白描手法的定义给学生讲得过于概括、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虽然结合了课文插图,但部分学生还是理解的有些肤浅。

3. 由于本文写于作者国破家亡、陷于困顿之时。回首前尘,昔日的繁华,往日的优雅,被一一无情的毁灭,昔日的点点滴滴越是美好就会更刺痛他的内心。过去的美好,像一场梦。他在梦中想要获得慰藉,但同时又受到痛彻心扉的刺痛。所以又为本文笼上挥之不去的愁绪。这一点也应引导学生去感悟。

对话课程标准 研析教学内容

一、与“课标”对话

(一)“课标”要求

聚焦几个核心词:阅读·感悟·思考·探究·欣赏·评价·借鉴·升华

(二)关系解读 1. 尊重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 2. 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优秀文化营养 3. 尊重文学要义,完成文学熏陶与浸染

(三)目标定位 1. 文学知识的积累

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知识的积累,从而完成文学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文学样式的积累

山水文学是我国众多文学样式中的一种。山水文学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的进步。完成这个认识的积累,也是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

3. 文学情感的积累

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镶嵌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游走于奇峰异景的步履里。阅读这些文章并体悟作者情感,可以更多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与教材对话

(一)选材意图 1. 这几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阅读:主题鲜明,文章简短,易读易懂。

2 文章的难易度适合放置于八年级学段学习,便于完成知识的积累。

3. 文章揭示的核心价值和蕴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

(二)核心价值

1. 养趣——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动情——隐隐约约的故国之思,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不经意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阅历。

3. 养心——道德的、伦理的、民族的大学问和大奥秘,可以指导学生生活,涵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4. “宏志”——胸怀天下的大我情怀,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助于青少年的生命发展

(三)教材特点 1. 自然真切,回味悠长 2. 相亲相近,物我两忘 3. 胸纳四海,宠辱不惊 4. 抑郁伤怀,挣扎求索

三、与学生对话

(一)学情基础分析

1. 阅读能力薄弱,实词积累少,串并解读能力不强。

2. 虚词辨析、句子理解和句型辨析能力薄弱,读懂文本有障碍。 3. 时代距离带来的认识与理解的障碍,情感对话受阻。

(二)学习现状分析

1. 受中考影响,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固化呆板,缺乏迁移延伸的能力。

2. 受中考范围的影响,文言文阅读面窄,没有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3. 受中考题型和考点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内容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影响分析(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 1. 学生不能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无法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2. 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民族文化的精髓无法在学生心里扎根,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四、与教学对话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1. 三维目标的遵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要具有文本特征,要有个性特征,要体现教学要义 3. 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基础和现状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1. 清晰度

目标表述要清晰准确,师生理解无歧义,无障碍,不能用老师自己心里的想当然,作为学生理解的必须条件。

2. 详尽度

目标表述要具体,要周密,要详尽,不能使用“通用”语言,一个目标百文用,你用我用大家用。要有较强的文本意识和知识对应。

3. 一致性

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体现教材的核心价值。

第三篇: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课例:农业园区)

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课例研究:

高一地理必修2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成都十七中 地理组 宣艳

 内容提要:

通过教师对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一课的设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家乡的农业园区的情况搜集和问题研究,并对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问题研究、家乡农业、环保、展示、合理利用

 正文: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并分析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家乡农业发展。

3. 体验对家乡农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及发展方向规划。 能力目标: 1. 认识现代化农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的规划之中,体验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综合决策过程。 德育目标:

1. 现代社会的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意识,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3. 体现学以致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4.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 课前准备:

课堂分为三大部分:

1. 根据问题研究中的案例,了解现代化农业园区; 2. 了解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状况; 3. 为家乡农业园区发展出谋划策。 课前学生分组:

1.选择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其余同学进行改善措施的研究。

2.第

1、

2、3组负责案例中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模式图绘制及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讲解,

- 1

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明,超越了案例本身,有自己的思考;3组的同学除了看到经济效益,还提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符合现代要求。

3. 下面我们来一起关心我们自己的家乡——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发展,希望你们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活动] 展示4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沼气利用在南方地区比较容易推广,不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因为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沼气利用时间较短,利用率不高。

2. 沼气池的利用在成都及周边地区开始推广,政府对此有一定的补贴; 3. 仍有不少地区用柴、草等作为主要能源,既破坏环境,又浪费能源。 4. 沼气综合利用中农户有一定投入,这也导致较为贫困的地区或者贫困的农户不愿意使用沼气系统。

[学生活动] 展示5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立体农业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该模式在成都周边地区非常适合开展,因为有丰富的水源条件,气候条件也很适宜。 2. 承包鱼塘的农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很多农户在该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了以鱼塘为主,钓鱼、休闲、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模式

4. 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该模式较为单一,更多只依靠鱼塘的养鱼收入。

[学生活动] 展示6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鲜果采摘园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在成都周边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鲜果采摘——农家乐的模式 2. 在此基础上,锦江区发展了“五朵金花”,果、花、菜等都形成了类似的采摘模式;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观光农业。

3. 周边县份的赏花、摘果的农家乐模式也非常流行,各有特色,如龙泉驿的桃花和桃子、双流的草莓采摘、青白江的草莓采摘、温江的盆景花卉等,都在此基础上发展。 4. 该模式既为农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举多得。 [教师小结及评价] 1. 同学们的准备都很精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我们的家乡,也让我们了解了家乡农业的发展。

2. 各小组不但有农业模式的展示,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的分析,能够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对事物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在以上时间,我们都了解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或者你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信息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对家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有什么良好的建议?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讨论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的建议,有以下几条: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

2. 在更多的地区推广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农业、立体农业等模式。

- 3

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中得出了结论。所以不能小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5. 课堂充分渗透了德育教育,如环保理念、对家乡的热爱、积极了解和参与家乡建设等德育目标都在本堂课充分体现。教师的期望,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建设家乡,为家乡贡献自己力量的种子。

6. 个别小组展示时间略有超出,在以后的课堂中注意要求。学生的地理用语不够规范,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求。

- 5 -

第四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例反思

阅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材料反思

黄迪

一、理论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来自一所小学的课程创新》

阅读材料:东师附小熊梅校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来自一所小学的课程创新》其中的数学课程部分。

国内东师附小小学数学课程开发相对较完善,教师在理解和把握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校及学生自身情况,有效地、富有特色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是一种隐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说,是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东师附小将小学数学课程分为两类(如图一):一是基于调试模式,也就是课本上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典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要求联系生活、关注基础差异、凸显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文化;二是基于创新模式,也就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版块,这一板块又分为两类(如图二),以知识为线索(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和以活动为线索(小课题学习)。实践活动包括一年级的”小脚丫走天下“和二年级的“一万有多大”,综合应用包括三年级“旅游中的数学”、四年级“打电话中的学问”、五年级“长、正方体”“数学陷阱”“卫生纸有多长”,六年级“展望奥运,预测成绩”、“弯道中的数学”,小课题包括“好大一棵树”、“我爱我的母校”。

图一

东师附小小学数学课程规划

图二

综合与实践领域开发内容

图三

综合与实践领域开发内容

二年级

“1万有多大”

三年级

旅游中的数学

五年级

“长、正方体”实践活动设计

六年级

“好大一棵树”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围绕某个主题,强调探究和实践,呈现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置一些列明确的任务。对于学校而言,系统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研讨和实践益处有:一是经历、探索、再创造,形成课程教学特色;二是勤思、笃行,收获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基础扎实、底蕴厚重、思维活跃,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学生。

二、案例阅读——“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

阅读材料:小学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案例研究——以“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为例,主要流程如下图。

知识储备:小数四则运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活动流程

我的反思:我认为“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几大亮点:一是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反思、和重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二是整个活动流程清晰具体,教学设计实用详细,活动要求十分明确;三是活动资源开发就地取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四是开展过程中循序渐进,思考逐步深入和根据需要适当渗透生活知识;五是用量表的形式实现自评与他评。如果该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喜爱显性化,进一步凸显情感目标就更好了。

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课优点有,1.对学生,注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只是为获取知识;2.对教师,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时因地,开发一节“微型课程”; 3.对知识,强调学数学的价值是用数学,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打破各学科绝对割裂的极端状态,鼓励跨学科。局限在于:1.对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对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3.活动场地和物质条件有限,只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轻松活跃就需要老师有效地结合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也只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学生才能以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其中。高中生喜欢直观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品表演、课堂游戏、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空间,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再开口评价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积极的引导评价,由此建立起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开始参与评价之后,还要适当采取小组竞赛、大组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评价能力,掌握评价技巧,提高评价信心。

二、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开展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评价的有效、真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少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造成学生开口困难,敷衍心理较为严重。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说得不好还会遭来同学的鄙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明显不足。为了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对于处在中下层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多评价,在课堂上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做到引导为主、激发潜能。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难度,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开放性评价,不约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评价习惯和评价能力。

三、重视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形成三者的有效结合。高中生有了自我意识,他们的评价往往比教师更直接,更有代表性,因为学生之间的视野是相同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自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开展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反思自己,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在朗读、背诵、生字默写、考试测试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会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给予改正,这是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起不到的效果。学生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也是目前课堂评价使用较为频繁的评价形式,有效的学生互评不但可以让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有所提高,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鉴定能力和同学友谊。学生互评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对于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优点的东西学生要借鉴学习,缺点的东西要反思总结,假如是自己,你会怎么做,这样不但进行了课堂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的评价必然会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和助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课后作业评分标准下一篇:科技成果鉴定大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