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推荐阅读

2022-07-09

第一篇:名家名篇推荐阅读

名家名篇

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梅花魂-----陈慧瑛 落花生-----许地山

珍珠鸟、花的勇气-----冯骥才

地震中的父与子----美国

马克.汉林 慈母情深-----梁晓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美国

巴德.舒尔伯格 狼牙山五壮士-------沈重

怀念母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 穷人、七颗钻石-------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少年闰土-----鲁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有的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 风筝-----贾平凹

蜜蜂、蟋蟀的住宅----法国昆虫学家

法布尔 狮子和虎-------选自《伊索寓言》

观潮------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今日钱塘潮》 鸟的天堂------巴金

爬山虎的脚、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巨人的花园------英国

王尔德 白鹅、手指-------丰子恺

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养花------老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 燕子-----郑振铎

路旁的橡树------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林清玄 桂林山水------陈淼 白杨----袁鹰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威尼斯的小艇----美国

马克.吐温 匆匆-----朱自清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凡卡-----俄国

契诃夫

第二篇:中国散文名家名篇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匆匆》,《你我》《背影》,《春》,《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诗集《稻草人》,散文《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看月》,《藕与莼菜》,《没有秋虫的地方》。

巴金

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主要创作《家》,《春》,《秋》。散文《怀念萧珊》,《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静寂的园子》。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散文《猫》,《济南的冬天》,《想北平》,《草原》,《养花》,《雨后》。

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散文有《小桔灯》,《往事

(一)》,《往事

(二)》,《在寄小读者》。

矛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秋的公园》,《樱花》。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散文有《白鹭》,《路畔的蔷薇》,《芭蕉花》,《我的童年》,《银杏》,《丁东草》。

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散文诗《榕树》,《金色花》,《孩子的世界》、《开始》、《告别》,《纸船》。散文《金香木花》。

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散文诗《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散文《论求知》,《论美》。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诗歌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子夜秋歌》,《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望天门山》,《乌夜啼》,《江上吟》,《从军行》。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赠李白》《望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蜀相》

《月夜忆舍弟》《前出塞》《春望》《月夜》《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两个黄鹂)《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

王维

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川田家》《渭城曲》《终南别业》《终南山》《陇西行》《相思》《鹿柴》《竹里馆》《送别》《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青溪》《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归嵩山作》《少年行》《秋夜曲》。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相思》《采莲曲》《江南春》。

刘禹锡

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代表作《秋词》《望洞庭》《乌衣巷》《忆江南》《西塞山怀古》《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二首》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代表作《如梦令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篇: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的名家名篇

(1)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1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 (1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1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1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1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2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2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2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6)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2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2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2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0)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3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5)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6)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頫

(37)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38)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1.《桃花源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3.陋室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4.三峡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属引凄异( )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5.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6.与朱元思书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缥碧( ) ②互相轩邈 ( )

③好鸟相鸣( ) ④经纶世务者( ) 4.简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7.五柳先生传

1.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 之:①无怀氏之民欤

②葛天氏之民欤

B. 其: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 焉:①因以为号焉

②且焉之土石

D. 以:①以此自终

②以乐其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②亲旧知其如此 ( )

③箪瓢屡空,晏如也( )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4.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

的特点和优点。

8.马说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2.岳阳楼记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

一、

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11.小石潭记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不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①静态:

②动态:

( )

A.斯: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

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①日星隐耀:

②樯倾楫摧:

③一碧万顷:

④静影沉壁: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吴广以为然。

4.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5.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13.满井游记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14.陈涉世家

1. 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2.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5.出师表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 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

②文中被千古传颂的一个对偶句是: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来后个成语是:

①平明之理(

)

②论其刑赏(

)

③以遗陛下(

)

④贞良死节(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翻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

;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16.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17.公 输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 ) ②不可谓仁( )

③不可谓智 ( ) ④知而不争( )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 .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城墙)非不高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C.池(水池)非不深也

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2.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①多助之至( ) ② 失道者寡助( )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5.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20.鱼我所欲也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推荐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费正清:《观察中国》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魏源:《海国图志》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梁启超:《李鸿章传》

康有为:《公车上书》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

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费孝通:《乡土中国》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独秀:《敬告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高力克:《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

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申报馆月刊社:《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

林语堂:《吾国吾民》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田中义一:《田中奏折》

戴季陶:《日本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

毛泽东:《论持久战》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胡 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其他参考阅读书目:

一、研究论著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2005。

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8。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军事与外交》,三联书店,2011。

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1997。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联书店,2006。

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三联书店,2008。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

[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美)邹党著,王宁、周先进译:《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日]石川祯浩著 ,袁广泉译:《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杨奎松:《民国人物过眼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龚育之:《党史札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信出版社,2010。

[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著、桂裕芳、张芝联、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2。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9。

二、传记、回忆录

汪荣祖、李敖:《蒋介石评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李德生《李德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7。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伍廷芳著,李欣译:《一个东方外交官眼中的美国》,学林出版社,2006。

于光远著《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5。

何方:《何方谈史忆人——纪念张闻天及其他师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陈铁健:《瞿秋白传》,红旗出版社,2009。

上一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下一篇:梦见坐自行车后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