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药合成车间异味治理总结

2022-09-11

一、理论背景

某医药化工厂生产医药中间体, 产品为氨噻肟酸、头孢克肟中间体。其合成车间所用原料有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城市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突出, 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影响环境安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改善空气质量的政策、法规。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

挥发性有机物已经成为国家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 而化工制药企业的合成车间所用原料多为挥发性有机物, 且易燃易爆, 具有毒性及腐蚀性, 是造成恶臭、异味的重要来源。

挥发性有机物是指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 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 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当所处环境空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 在短时间内可导致人体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等。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二、治理过程

车间的异味治理, 既有技术型的对策措施, 也要有管理上的创新、改进, 治理措施如下:

1.车间异味主要来自设备的无组织排放 (如反应釜的加料口, 板框过滤, 跑、冒、滴漏等) 。以车间为单位开展物料平衡核算, 做好挥发性有机物的摸底调查, 查清每天有机物的挥发损失量。

2.根据车间不同的设备设施对车间各工段的无组织排放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气体收集:

(1) 对反应釜加料口和放空口采用集气罩吸收;

(2) 对离心机用塑钢板和垂帘进行封闭, 然后用风机引出, 整个封闭区保持微负压;

(3) 对板框压滤、产品烘干区用垂帘进行封闭通风换气;

(4) 为减少跑冒滴漏量, 阀门、法兰等选用了符合规范的高质量产品, 减少管道中的阀门、法兰等连接件数量。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计划, 定期进行检测、及时修复, 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现象;

(5) 对整个车间进行封闭并采用机械通风换气。

3.配备便携式VOC气体浓度检测仪

原先我们对异味的的感觉主要是靠人鼻子去闻, 没有定量的数据支撑, 安全环保部门也是不好考核。现在对车间进行网格化管理, 系统统计每一个可能的泄露点, 合理的确定监测点进行监测, 积累数据, 取得本底值。建立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 利用先进仪器全面监测, 对污染物含量进行合理、精确的测量, 是指导废气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4.对于收集起来的废气, 在物料平衡计算的基础之上, 结合监测数据, 根据挥发性气体的理化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

(1)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气, 宜优先采用冷凝、吸附等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再辅以吸收、生物处理等其他治理技术实现废气的达标排放。

(2)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中等的废气, 可采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没有回收价值时可采用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技术等处理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当采用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技术进行净化时, 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3) 对于含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 有回收价值时可采用吸附技术、吸收技术对有机溶剂回收;不宜回收时, 可采用吸附浓缩RTO (蓄热式热力焚化炉) 技术、生物技术、吸收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紫外光高级氧化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

(4) 恶臭气体污染源采用生物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吸附技术、吸收技术、紫外光高级氧化技术或组合技术等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恶臭气体除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达标排放的要求外, 还应进行高空排放, 避免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

(5) 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对于吸附、吸收、冷凝、生物等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机物废水, 应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6) 对废气处理工艺设置检测点位进行检测, 核算处理效果, 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处理工艺中各项参数。

5.将异味治理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

为建立长效的异味治理机制和工作方式, 在公司层面成立的安全环保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上, 增加异味治理的工作内容。具体的讲, 在取得基础数据之后, 要筛选重点排放源, 建立重点监管机位或工段名单, 安全环保部门建立有机溶剂使用申报制度, 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数量的限制使用和管理制度, 包括经生产部门、环保部门核准的溶剂采购量、污水和异味治理成本加倍计入成本考核等措施, 确实引导生产车间减少溶剂消耗, 减少污染, 同时也增加了效益。

6.通过采取以上治理措施, 挥发性有机物挥发量明显减少, 挥发的有机物得到有效收集。对收集的废气通过吸附-解析-冷凝, 回收了96%以上挥发性有机物, 剩余废气经过生物隧道处理后能够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三、心得体会

1.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在工业生产中应首先使用不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替代原料或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产品, 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 严格控制含挥发性有机物在生产和储运销过程中的排放。

2.员工是车间各工段的具体操作人员, 应发动员工想办法减少有机物的挥发量。

3.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增强员工减少有机物挥发量的意识。员工的操作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量和收集有重要影响。

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将是今后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其治理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不光是达标排放的需要, 更是与周边居民和谐相处,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上一篇:开瑞坦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浅议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