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提纲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高二复习提纲范文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分册:

1. 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2. 《吉尔伽美什》史诗

3.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 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4. 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

•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 哈夫拉金字塔——第二大

5.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 佛教的创始人,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 创始人:悉达多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背景:(1)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2)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3)新教派和新学说流行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7.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全盛的简况

• 形成:在平民与氏族贵族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 基础: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 发展: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 全盛:公元前433至公元前429年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8.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及其时代局限性

• 影响:(1)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2)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 局限性: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 9. 《荷马史诗》

• 民间艺人(荷马)吟唱的口头文学作品 •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10. 希罗多德和《历史》

• “史学之父” • 《历史》:以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史书 11. 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 公元2世纪初,达到最大规模

12.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13. “十二铜表法”

• 时间:451B.C.—450B.C. • 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 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14. 古代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 完成:《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 积极作用:(1)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3)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 • 局限: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15. 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伊斯兰教随帝国扩张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 时间:公元7世纪 • 地点:麦加

• 创始人 :穆罕默德

16.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的时间

17. 16世纪以后持续扩张,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 18. 欧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 19. 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

• 产生:6世纪下半叶 • 基本确立:11世纪前后

• 确立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 20. “采邑改革”的影响

8世纪上半叶

• (1)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农奴化的进程(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2)土地被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3)国王权力实际有限,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21. 卡诺莎觐见及其影响

• 时间:1077年初

• 影响: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22. 阿维尼瓮之囚及其影响

• 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1377年,教廷重新迁回罗马

• 结果:教权急剧衰落,教权与王权斗争的转折点

23.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第二分册:

24.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核心地区

•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25. 夏王朝作为国家的基本特征

•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26.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27. 司母戊鼎

28. 甲骨文:目前所发现的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29. 王国维《古史新证·总论》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30. 西周的建立——武王克商: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31.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 内容:授土授民分物 • 方式:(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2)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

32. 东周的建立——平王东迁:前770年放弃镐京,东迁洛邑 33.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内容:

• 经济——最深的变革。(1)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2)农田的开辟;(3)竞相占地;(4)社会风气、氛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 政治——内政改革。政治、经济 → 富国强兵

2 • 文化:(1)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34. 百家争鸣

• 背景:社会大变革,转型之时 • 影响:(1)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2)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3)影响最大的为儒(孔子、孟子、荀子)、法(韩非子)、道(老子、庄子)三家

35.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6. 商鞅变法

• 时间:356B.C. • 人物:秦孝公、商鞅 • 主要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2)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3)重农抑商,奖励农耕;(4)废分封、建县制;(5)什伍连坐制;(6)推行小家庭形式

• 作用:秦由弱变强,后来居上;实力大增,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7.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38.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皇帝—御史大夫、太尉、丞相—郡—县 39. 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原因和结果

• 时间:公元前209年

• (1)直接原因:屯戍误期;(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结果:(1)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2)六国贵族后裔纷纷拥兵称王 40. 汉承秦制的内容

• 继承:(1)继承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继承秦朝的监察制;(3)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 有所损益:(1)废除秦朝苛法;(2)察举制(选官制度);(3)编户齐民(赋税制度);(4)刺史制度(监查制度);(5)郡国并行制(地方制度)

4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

• 仅注重礼仪服制而未能真正按照儒家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儒表法里”

42. 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43. 三国鼎立:229年,曹魏、蜀汉、孙吴

44.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被推向新的高潮 45.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内容和实质

• 建立:初创于隋,继承发展于唐

• 内容:皇帝—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 实质:提高皇权,裁抑与分割相权,以加强君主帝制的中央集权 46. 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

• 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47. 开元盛世:唐王朝由盛转衰

• 出现原因:(1)唐玄宗的才干和努力;(2)贞观之风的继承;(3)前期发展所积累的良好基础;(4)开元年间治理与整顿的成效

•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755-763 48. 丝绸之路的全盛

• 大致走向:以长安为中心,(1)往东可达朝鲜半岛;(2)往西经过敦煌,越过葱岭,经中亚西亚可达地中海东岸;(3)往南可达天竺 • 臻于全盛的原因:(1)唐朝政治的清明;(2)经济的发展;(3)民族的融和

第三分册:

49. 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 时间:960年

3 • 建立者:后周大将赵匡胤 • 都城:东京 (开封)

• 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50. 文官体制

• 目的:避免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重演 • 内容:

军事上:(1)中央——收兵权(“杯酒释兵权”、建立枢密院、三衙新体制);(2)地方——内重外轻(“强干弱支”、“守内虚外”)

政治上:(1)“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文官政府(提拔文人组成统治集团、官、职、差遣相分离);(2)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削弱和分割相权、设转运使集中财政权、集中司法权、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文臣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 51.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 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 普及教育、传播知识,地方启蒙教育深入基层

• 17世纪末和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鉴

52. 靖康之变:靖康二年(1127年)

53. 南宋的建立:1127年5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1130年,定都临安(杭州) 54. 岳飞抗金

55.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互市贸易的市场 56.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57. 海上丝绸之路

• 背景:(1)传统商路受阻;(2)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3)政府鼓励 • 概况:(1)通商国约50余;(2)东南沿海贸易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3)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4)“番坊”与“番市” • 内容:(1)输入——香料、珍宝、药材;(2)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名称由来) • 内外影响:(1)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2)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58.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59. 沈括与《梦溪笔谈》

60. 元朝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称“大汗”。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改燕京为“大都”。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开创了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一王朝的先例

61. 元朝的行省制度

• 目的: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 • 内容:皇帝—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中书省(又称“都省”,总理全国政务)—“腹里”(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分管具体事务);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共11个)—*宣慰司—路、府、州、县

62. 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63.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登基为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1368年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64.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 • 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 殿阁大学士→内阁(文渊阁)——明成祖朱棣创制,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65. 明朝的灭亡与清军入关: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 66. 军机处的设立

• 康熙:设南书房,内廷决策 • 雍正:设军机处

• 乾隆: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职能(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

4 67.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 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尼布楚条约》

• 西北:平定准部分裂势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 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派出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 东南:消灭郑氏割据势力;设台湾府

68.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69.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 郎世宁设计圆明园中西洋建筑与景观

•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崇祯历书》

第四分册:

70.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及形成时间

• 15世纪末英法发展为民族国家 • 要素:(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7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 背景:(1)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更多的黄金;(2)《马可波罗行纪》叙述东方各国富有黄金珠宝;(3)奥斯曼帝国使得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说、海图绘图技术发达);(5)航海和造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传入) • 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72.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 发源地:意大利 • 代表人物:(1)但丁:《神曲》;(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米开朗琪罗:《大卫》、《最后的审判》(4)马基雅弗利:《君主论》、《佛罗伦萨史》

7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长期议会” 74.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 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 革命之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75.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路易十四时代》 •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论法的精神》 • 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

•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百科全书》(主编) 76.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及意义

• 时间:1775年-1783年 • 意义:(1)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5 77.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78. 《法国民法典》

• 取消贵族特权,破除封建制度,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对以后的革命运动特别是1848年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9.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 第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 第三,“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 第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最后,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80.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81.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及结果

• 时间:1871年3月18日

• 结果: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5月27日,共社失败 82.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 原因: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 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 意义:(1)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2)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3)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4)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83. 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

• 1864年,普鲁士与奥地利联手打败丹麦 • 1866年,普奥战争 • 1870年,普法战争

84.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 时间:1689年 • 作用:(1)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推动了社会进步。(2)由于军事实力增强,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85. 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86.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 内容:①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废藩臵县,“版籍奉还”,取消武士特权,倡导“四民平等”);②经济上: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确认土地私有权,改革地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关卡、行会制度,兴办工厂);③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征兵制)④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 影响:(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权益,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87. 第二次工业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

•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 核心内容:电力的广泛应用 88.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 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发挥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与管理,促进生产发展 • 由于它操纵市场价格,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竞争 • 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

•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五分册:

6 91. 虎门硝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 时间:1839年6月3日 • 领导人:林则徐

•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强决心 135.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1842年

9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岛(2)赔款洋银2100万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主要矛盾变化、革命任务变化、历史分期变化、社会思潮变化)

92. 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93. 太平天国的两部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94.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结果

• 主要内容:兴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培养人才 • 结果:破产——破产标志: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 95.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内容:(1)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地(台湾);(3)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5)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对华侵略由倾销商品转为资本输出

96. 百日维新的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 97. 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匈 98.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内容:(1)赔款4.5亿两;(2)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3)拆炮驻兵;(4)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5)惩办祸首、严禁反帝

•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时间:1912年1月1日 • 地点: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国旗:五色旗

•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

• 《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00.“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国家及最终形成的时间

• 三国同盟:意、德、奥 1882年 • 三国协约:英、法、俄 1907年 101.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 民族、宗教、领土关系复杂 • 战略地位重要,列强争相插手

102.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的爆发

1914年 10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919年

• 对德、对奥、对匈、对保、对土和约构成《巴黎和约》——构建凡尔赛体系 • 实质: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04.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1921-1922 • 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 实质: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遏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05.十月革命

• 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7 • 《四月提纲》的提出: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 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革命爆发,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106.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 作用:(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10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1922年12月;解体时间:1991年 108.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9.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革的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110.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 111.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 时间:1919年5月4日 • 历史意义:(1)是人民大众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2)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12.中共一大

• 时间:1921年7月23日 • 地点:上海法租界(兴业路)、嘉兴南湖游船

•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 113.第一次国共合作

• 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及内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及内容: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1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东北易帜 115.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116.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 时间:1927年8月1日

• 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少奇 • 意义:(1)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1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秋收起义;主要领导人;井冈山会师) 118.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 119.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

• 时间:1935年12月9日 • 口号:反对“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0.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 时间:1935年1月 • 内容:(1)纠正错误军事路线,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张闻天接替博古;(4)成立三人(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军事指挥小组 • 意义:(1)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幼稚走向成熟 121.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122.黑色星期四——危机爆发的时间:1929年10月24日

123.各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方式(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124.英法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及表现:

• 内容: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8 • 表现:(1)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2)签订《慕尼黑协定》,纵容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12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 时间:1939年8月

• 内容:互不侵犯;中立;10年;瓜分波兰

126.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

127.敦刻尔克大撤退:33.6万人成功退守英国,成为诺曼底登陆的主力。 128.《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1940.9.27 129.不列颠之战: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 130.莫斯科保卫战:1941.9.30-1942.4.20;“闪电战”第一次失败 131.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

• 时间:1941年12月7日

• 后果: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英与日德意互相宣战;二战进一步扩大 13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信号(序幕):美国《租借法案》、英美表态支持苏联 • 基础:美英《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

• 形成标志:1942.1.1,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33.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

•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3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瓦解的开始 • 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 1943.11~12月,苏美英德黑兰会议

•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945年4月25日,盟军与苏军易北河会师 •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第六分册:

135. 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及其和平解决的影响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 影响:(1)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方针得以实现;(3)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6.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及影响

• 时间:1937年7月7日 • 影响:(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以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

1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口号。 • 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 毛《论持久战》报告,奠定理论基础。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其初步形成。

• 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共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实现军事合作。

9 • 1937.9,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 正式建立。 138.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139. 平型关大捷的时间及指挥者:1937年9月,林彪 140. 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及指挥者:1938年3月,李宗仁

141. 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时间及指挥者:1940年8月,彭德怀

142. 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驶主权的时间:光复日——1945年10月25日 143. 重庆谈判的双方代表及主要成果

• 代表: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 • 成果:(1)《双十协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带来了短暂和平、民主的局面 144. 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45. 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 146.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47.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评价

• 形成:雅尔塔会议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1)1943.11,开罗会议,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2)1943.11~12月,德黑兰会议,苏美英,①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②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发表《德黑兰宣言》。

(3)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4)1945年,波茨坦会议,苏美英,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发表《波茨坦公告》,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 评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旧的欧洲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美苏都利用战后世界分化重组的时机,发起和组建了各种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组织机构,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安排。

148. 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149. 冷战序幕拉开——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150. 美苏争霸的重要事实:朝鲜战争、修建柏林墙、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151.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标志

152. 德国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 153.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时间:1993年

154. 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1995年1月1日 155.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5月 156. 抗美援朝战争

• 开始: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参战

• 结束:1953年7月,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 意义: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二篇: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哲学生活部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部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

2、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B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面对 21 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

3、

4、知道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理解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B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考点

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考点

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C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属性和特征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

1 平等。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 ,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考点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人类 考点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2)、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或整体意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部分原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

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C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考点

4、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

1、发展的原理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

2 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3、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考点

5、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

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考点

6、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B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7、说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C

1、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考点

8、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B

1、含义: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

3 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考点

9、阐释创新的重要哲学意义 B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B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1、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理解: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考点

2、了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 A (1)事实判断: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本质属性、发展规律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 例如:山上的花开了。(事实判断);山上的花开的真香啊(价值判断) 考点

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B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考点

4、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C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

4 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即: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答案)

考点

5、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B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点

6、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B

1、人的价值的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第三篇:高二家长会发言提纲

发言提纲

尊敬的#老师及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见面的机会。很高兴,因为孩子的原因,我们再次走到了一起。我是咱们班上#的爸爸,受班主任#老师的委托,在这里与在座的家长们共同探讨小孩的教育、学校的管理等热点话题,说实在的,对此,我真有点诚惶诚恐,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都见多识广,在教育孩子、学校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在这里班门弄斧,真有点汗颜;再者,我的孩子成绩并不优秀,我也没有专门的研究和积累,只好硬着头皮跟各位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自孩子选择理科进入高二学习以来,孩子和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努力,孩子希望有一个好的成绩,老师希望自己的教学能转化为丰硕的果实,事实上,这上半期的成效是显著的,与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他很自豪的告诉我,班上68名同学有41名在学校排名中有进步,这是一个班级总体的进步,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说明老师和孩子的艰辛付出有了回报,值得欣喜。这里,我作为家长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老师们辛苦了!而当我问到要搞好这一阶段的学习有何秘诀时,#老师用四个字回答了我:“多做多问”,

这四个字简洁,但却是真谛。而这也是我向其他优秀学生家长取经时,优秀学生家长强调最多的一条经验,而“多做”的内容就是家长或学生在书店购买各种教辅资料和试卷,毕竟单纯依靠书本的内容参加目前教育体制下的高考还是显得太苍白了一点。而如何选择教辅资料,我想,在书店海量的教辅资料面前,将选择合适资料的权力交给老师可能更适合,我相信,老师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至于“多问”,自然,学生和老师们在一起的时间越长,问的机会也越多,学校安排的星期六和星期天的适当补课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当然这其中会涉及到一些投入,但我想,高中阶段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啦,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理想大学,能拥有一个好的前程?教育的投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是一种最值得投资的方向,一年半的时间,咬咬牙也就过啦!作为家长,我将积极配合老师共同督促孩子利用好资料,利用好在休息日补课的时间。

而在与#老师谈到学校管理问题时,#老师说到了最担心的两点,一是学生的手机,二是校服的穿戴。应该说,现在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给学生带来的干扰太大了,游戏、小说、微信、购物等时尚生活方式的诱惑使意志力不很强大的学生成为了“低头一族”、“默默一代”,使得努力学习成为了空谈,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秩序。因此学校禁止手机的使用也成为了一种必然。作为成年人拿着手机也容易上

瘾,何况孩子们?至于校服,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我作为当家长的肯定积极赞同,我跟孩子说的,穿校服代表了一种年轻,一个阶段,而这个不可复制和逆转的过程或者说阶段是人之一生中非常值得留恋和记忆的,应该好好珍惜这个还有穿校服的机会。所以,我在这里表个态,坚决支持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和按照规定督促孩子穿戴好校服进出学校。也倡议所有的家长共同支持和配合学校的管理规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人由于各自的境遇不同、各自的理解不同,对待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和抱怨,但面对孩子,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用自己的微笑给孩子一个好心情,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培养并保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希望、热情和喜悦,也许,孩子们就在家长们给她的微笑中起航、腾飞。呵呵,再说一年半后,我们也是“解放军”!也是一件值得欣喜和快乐的事情!

最后让我代表家长再次对我们孩子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耕耘,不懈追求,我们的孩子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坚信:学校和我们家庭联起手来,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也谨祝在座的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谢谢!

第四篇:班主任高二下学期开学教育讲话提纲

一、简要总结上学期班级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重点表扬各方面的优秀学生。

二、强调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的重要性

1.时间紧。距2009届高考仅××周,至期末考试仅××周。

2.是为进入高三打基础的最后一个学期。

3.是使自己由更多被动地学习到更多自觉学习,更多感性生活到更多理性生活的阶段。

4.是众多科目结束高中新课,进入高中总复习阶段的一个学期。

5.是班级成绩格局又将发生改变的一个阶段。

三、树信心,鼓干劲

1.自己的命运,前途需用自己的拳头去打拼。当我们将自己的手握成强有力拳头时,一切阻挠我们前进的困难都已不在话下。

2.坚信我们的老师是最优秀的,我们的班级是最优秀的,我们并不比别人差。

3.坚信在雅礼班能考起理想大学的,在长雅一定能考起理想大学;在雅礼班不能考起的,在长雅也有可能考起。

四、努力求学,学有成效

1.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进入高三的台阶砌得更高。

2.务必提高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

3.培养自己的“坐功”,“禅功”。

4.抢时间,挤时间。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是成绩提高的保证。

5.重基础。重课堂。重作业。

6.重学法。勤巩固,勤总结,善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自主学习时,先思后行。

五、自觉守纪,理性生活

1.以自觉为主,以情义为纽带。大家都有意识为自己为同学去营造去维护一个井然有序,生动活泼,充满竞争而富有情味,良好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相信大家。

2.开学第一周要排除开学三日客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巩固好自己、班级通过上学期努力才养成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好第一堂课,听好第一次报告,做好第一次操,完成第一次作业,严守作息时间等)

力避抽烟、酗酒、谈恋爱、玩手机等不良习气。尚博爱,爱班级学校这个大家。

六、本学期班级新举措

1.重视班会,通过班会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6月份我们将召开一次直面高三的主题班会。

2.班级考勤继续实行值日班长、值周班干的考勤制度。

3.本期班级管理将更多地注重“抓优促后”工作,包括学习与思品上的。

以上是班主任本学期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设想,也望同学们出谋划策,多出点子,共同建设好我们的091班。

七、年级本期部分活动安排:

1.本期将进行4次大考:两次月考(期中考试前、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2、对每次大考设立班级目标,如果达标,开展一次班级活动。

第五篇:高二政治期末复习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人生价值观练习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 2.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个人利益是矛盾的。( ) 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 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1.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再度关注高考,对更合理的高考制度充满期待。10年前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但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与争议蕴含的哲理是( )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 201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 )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2014年1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 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出现的下列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比尔·盖茨与麦肯锡都是富翁,但二人对飞机座位的选择习惯却完全不同。麦肯锡只坐头等舱,他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而比尔·盖茨更习惯选择经济舱,他的理由是“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C.社会地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8.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画成绿色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句话说明,要实现精彩人生,就必须( ) A.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追求卓越 B.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C.在行动中适当降低人生目标 D.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0.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看法,方舟子和崔永元的“骂战”从去年9月延续至今,主要围绕吃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对身体有害,会不会改变人的基因。有些专家呼吁对此争论需要理性对话。对于转基因科技的应用需要慎重和理性,说明了( ) ①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②科技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是渗透着价值的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 ③科技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是进行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 ④科技关乎人类福祉,代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说明( ) 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证明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

②一个人是否幸福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有密切的关系 ③人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不同,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相互统一中去努力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 ) 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 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 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 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抢滩北上广,还是退居

二、三线城市,始终是困扰年轻人就业去向的难题。大城市房价高、压力大但相对公平,充满机会;小城市生活宁静平和但因循守旧,缺少文化氛围。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懂得( ) A.任何对立的双方总是以同一作为存在的基础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5.面对复杂问题和形势,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这种“底线思维”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克服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 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 答案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

17.山东自古就是道德圣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加快“美德山东”建设。正确对待以“孝、悌、忠、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传统“四德”,赋予其以新的基因、新的内涵,大力开展分别以“爱、诚、孝、贤”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打造新时代的道德高地。同时,山东省着眼不断提高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山东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美德山东”建设中,山东省是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答案 (1)必须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山东省在建设“美德山东”过程中,坚持了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2)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山东省正确对待儒家传统,开展“四德工程”建设,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

(3)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山东省着眼于提高全省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它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3)结合材料二,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梦想。

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梦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3)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要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飞船向空间站运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交接、补给系统,既有普遍性的难题,也要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4分)

②在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空间站的交接或补给系统,相对于我国的具体办法是普遍性的东西,相对于空间站的整体又是特殊性的东西。(4分)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要吸取美俄航天的经验教训,走中国式的空间站发展道路。(2分)

上一篇:购房贷款流程范文下一篇:感恩父母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