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期末简答题整理

2023-03-07

第一篇:土力学期末简答题整理

信息检索整理简答题201410293031

1. 按信息源存在的形式划分为:个人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五种类型。

2. 按信息源内容加工深度(文献级别)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文献。Eg: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等。

一次文献: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习惯上称作原始文献。Eg:期刊论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是按照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或科学领域的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纳和加工整理重组而成的有系统的有序化的、方便查找使用的浓缩简化产物,即所谓的检索工具。Eg:目录、索引、文摘、文献数据库等。

三次文献: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内容,经过筛选、分析、综合和浓缩而再度出版的文献。Eg:综述研究类、参考工具类。

3. 医学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意识: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反映人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对信息的认识、态度、价值趋向和一定需求。 信息知识: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信息能力: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和交流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

4. 信息检索的作用:

信息检索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信息检索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信息检索是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5. 信息检索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

6. 信息检索途径:

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关键词途径、著者途径、题名途径、号码途径、其他途径。

7. 信息检索策略: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目的和要求 (2)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选择 (3)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 (4)编制检索表达式、调整检索策略 (5)获取原始文献

8. 查全率:是表示检出的相关文献与全部文献库中实际存储着的相关文献的比例。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文献库中的相关文献所占的比例*100%

9. 查准率:是表示检出的文献中所需要的相关文献所占的比例。 查准率=检准的相关文献量/检出的所有文献量*100%

10. 提高查全率的措施:

(1)尽量采取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进行检索

(2)主题词检索时要进行扩展检索和使用全部副主题词检索 (3)分类检索时要进行扩展检索和全部复分检索

(4)删除某个不甚重要的概念组面,减少AND运算

(5)多用同义词进行“OR”(逻辑或)运算检索 (6)采用截词检索等

11. 提高查准率的措施:

(1)采用规范化的主题词与副主题词组配进行检索,少用或不用自由词 (2)采用限定主要概念主题词字段的加权方式检索 (3)增加概念组面,用AND运算符进行连接 (4)用NOT运算符排除无关概念

(5)限制检索字段,如文献类型、语种、作者、刊名等 (6)运用放宽位置运算符等

12.搜索引擎的类型:

(1)按搜索的内容划分:综合性搜索引擎、专业性搜索引擎

(2)按搜索的方式划分:目录式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13.搜索引擎的结构:搜索器、索引器、索引数据库、检索器、用户接口。

14.搜索引擎的工作程序可以分为4个步骤:

(1)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2)索引数据库的建立 (3)检索界面的建立

(4)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处理

15.主题词与副主题词三个公式:

(1)疾病A导致疾病B:疾病A/并发症 and 疾病B/病因学

(2)药物X导致疾病Y:药物X/副作用 and 疾病Y/化学诱导

(3)药物治疗疾病: 药物/治疗应用 and 疾病/药物疗法

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其特征的反映,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消息。

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规律的信息反映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三者从概念范畴上看,信息大于知识大于文献,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信息,文献是知识中记载下来的那部分。

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11.答: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图像数据库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答:(1)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有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和炫耀性物品(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其价格上涨更能显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2、影响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答:(1)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 【NOTE如果是论述题,请把以下全部答完】

(2)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右移;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左移。

(3)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引起需求曲线左移;相反,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右移。

(4)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增加,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右移;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减少,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左移。

(5)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偏好程度减弱,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当预期未来物价会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3、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为什么?

答:(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成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关系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前提下成立的,因此上述关系与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4、简要分析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条件下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可能变动情况。 答:(1)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减少,称为需求减少;变现在图形中便是需求曲线左移。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增加,称为供给增加;表现在图形中,便是供给曲线的右移。

(2)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必然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变化方向依赖于需求减少幅度和供给增加幅度。均衡产量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还可能不变。

5、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小;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大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品书目和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此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他们的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6、为什么大多数商品的供给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答:(1)供给的价格弹性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和其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供给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供给价格点弹性表示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大多数商品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许多因素中,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但在长期,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做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第二,除此之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在短期内,产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变动,所以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而在长期内,厂商容易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成本较大的提高,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可以比较大。

7、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弄明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食下降而造成粮食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2)经济原因分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消费收入减伤;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并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级最终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 (3)【此步作图解释】

(4)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减少弄明的收入,这一特点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农民的收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收购过剩农产品。农业丰收时,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确保农场品的价格不至于下降过多;同时,对于市场上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农产品,政府收购后可以进行库存,以便为此后的歉收年份做储存准备。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收入不至于在丰年减少,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限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

8、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使用范围

答:(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是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d>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价格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时,厂商降价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为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于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的方法,而对于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9、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同。

(2)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10、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

答: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由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可以从两种情况考虑:

(1)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得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2)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配置稀缺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单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在指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11、什么是供求原理?结合显示经济生活的实例予以说明。

答:(1)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这种影响,称为供求定理。

(2)例如,彩电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彩电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相反,彩电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12、论述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答:(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可以判断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就是正常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劣等品的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上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Exy<0,表示随着商品y的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减少,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说明商品x与商品y之间没有相关性,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商品。

13、运用供求关系原理 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由于石油为各国的主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第三章 效用论

1、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答:(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队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消费者可能把不同商品组合排在同一序列,这个序列表达了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指带给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反映了偏好的性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

 商品空间中任何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表明消费者可以比较任意的两个商品组合,确定它们是无差异,还是有差异的。  通常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商品是越多越好。 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组合的加权平均比两组中的一组好。

2、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答:(1)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2)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性质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表示特定的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 (3)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导致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消费者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的变动。

3、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1)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时增加一张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规律,边际替代递减规律主要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X、Y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MUy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X的消费增加和商品Y的消费减少,商品X的边际效用MUx递减,商品Y的边际效用MUy递减,因此边际替代率递减。

4、简述消费者偏好对其需求的影响

答:(1)消费者偏好也叫做消费者嗜好或欲望,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 完备性。任意两组商品X和Y都是可以比较的,而且X、Y比较的结果是:对X的偏好大于对Y的偏好,或者是对Y的偏好大于对X的偏好,或者是对X和Y的偏好相同。完备性表明消费者有能力比较商品组合的优劣。  反身性。任何一组商品至少和其自身一样好,即X和X的偏好相同。  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组合至少和Y组合一样好,Y组合至少和Z组合一样好,则X组合至少与Z组合同样好。

(2)消费者偏好是形成需求的内在原因,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会决定需求曲线的变动。例如,消费者变得比以前更爱喝咖啡,那么咖啡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也就是说,在某一种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都将比以前购买更多数量的咖啡,反之亦然。

5、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劣势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单个人偏好是心理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

一、第

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

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 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说明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消费者愿意用以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6、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基数效用是指人们对于某种商品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通过基数大小表示的。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效用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某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7、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比较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上。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用MU以及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 两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他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他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8、如何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P76

9、如何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答:(1)基数效用论者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2)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那么他对某物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物品的效用为准。如果某种商品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高,反之,如果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下佛诶这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

(3)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其均衡,即:MU/P=α(使货币的边际效用与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花费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增加商品的购买,致使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直至商品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在此过程中,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是等比例递减的。

(4)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10、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图分析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 答:(1)收入效应是指在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其他所有商品名义价格和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一般来说,价格变化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都会发生,单不同商品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不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用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则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而言。如果商品是正常品,收入效应会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劣等商品,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吉芬商品,则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下降。 (3)作图说明

9作图说明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用

答:(1)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的商品。由于商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实际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2)作图说明

11、作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1)吉芬商品是指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物品。 (2)作图说明

12、钻石用处极小而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1)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2)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出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及水,但是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边际效用很大。

13、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益,也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率? 答:(1)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率。

(2)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率有效的前提。

(3)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是不使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个轮子而言,必须具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为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考试简答题整理

一、保密原则的内容:

1、 需要保密的内容有:(1)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

(2)心理咨询过程中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2、保密例外情况:(1)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

(2)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 (3)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

(4)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待儿童、老人等 (5)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 (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疾病。

二、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2)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3)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 (4)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5)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三、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是怎样的?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确定提问方式 (3)倾听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5)对会谈内容归类 (6)结束会谈

四、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那些?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五、心理咨询中应该避免的提问失误有哪些?

(1)“为什么„”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六、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1)求助者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七、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八、在收集资料阶段,选择心理测验应注意什么?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正的求助者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4)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5)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九、根据案例整理求助者目前状态(症状)资料答题模板

1、精神状态(症状)即心理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2)情绪、情感表现 (3)意志行为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2)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活动状态

(1)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

(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3)家庭生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十、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资料(与求助者临床症状相关的):

(1)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 (2)家属报告 (3)摄入性会谈 (4)临床观察 (5)心理测验 (6)作品分析

(7)其他(实验记录)

十一、还应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 经济情况、生活情况、婚姻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社会支持系统情况、自我描述、工作情况。

(2) 成长经历

(3) 当前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情况 (4) 心理测验情况

(5) 既往行为模式、既往情绪状况、既往身体状况 (6) 既往史情况(身体检查和心理咨询情况) (7) 今后打算

十二: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的依据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性质的依据)

1、郭念峰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典型症状(心理冲突的性质常形或变形,有没有现实刺激来判断)

3、求医行为(主动或被动)

4、有无知自知力和是否完整

十三、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答题模板

1、 该求助者没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 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为常形,属于-----冲突(双趋、双避、双重趋避、趋避)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 该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已经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5、 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情绪,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反应强烈,有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6、 综上所述,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十四、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答题模板

1、该求助者没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为常形,属于-----冲突(双趋、双避、双重趋避、趋避)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 该求助者的负性情绪没有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 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情绪,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2个月以内,精神负担较轻,内心痛苦一般,反应不够强烈,无失去理性控制行为,社会功能没有受损。

6、 综上所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十五、求助者病因分析

1、 生物学原因 (1) 躯体疾病 (2) 生理年龄 (3) 性别因素

2、 社会学原因

(1) 负性生活事件 (2) 社会支持系统

(3) 生存环境(家庭教育) (4) 社会文化

3、 心理学原因

(1) 存在认知偏差

(2) 受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自己不会调整。

(3) 缺乏积极、合理、有效解决自己问题的行为模式和策略 (4) 人格因素

十六、神经症的诊断依据(广泛焦虑症和社交恐怖症常见)

1、 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求助者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求助者主动求医,对症状有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3、 症状表现:

(1) 认知错误 (2) 情绪 (3) 行为 (4) 躯体症状

4、 存在变形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

5、 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计2分以上

6、 精神痛苦程度:由于变形冲突造成内心持久的痛苦,精神负担重,不能自行摆脱,计2分以上

7、 社会功能: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计2分以上

8、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病程上得分6分以上,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十

七、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有哪些意义?

1、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十

八、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 尊重:咨询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

2、 热情:咨询师要有热情助人的感情色彩

3、 真诚:咨询师具有真诚的态度没有伪装

4、 共情:咨询师能对求助者的内心世界理解和体验

5、 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动的积极、正性、光明的方面予以关注。 十

九、咨询师如何表达尊重(表达尊重应注意什么?)

1、 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接纳

2、 尊重意味着平等

3、 尊重意味着礼貌

4、 尊重意味着信任

5、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 尊重意味着真诚

十、咨询师如何表达热情(表达热情应注意什么?)

1、 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基础

2、 通过倾听或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3、 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二十一咨询师如何表达真诚(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

1、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2、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3、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 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5、 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6、 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 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二十二、罗杰斯对共情的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1、 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具体含义包括(1)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二十三、咨询师如何表达共情(表达共情应注意什么?)

1、 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与求助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 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 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 表达共情应善于把握角色

6、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 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8、 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二十四、咨询师如何表达积极关注(表达积极关注应注意什么?)

1、 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2、 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

3、 避免盲目乐观

4、 反对过分消极

5、 立足实事求是

二十五、咨询师收集资料应围绕着哪些方面

1、“who”,求助者是谁

2、“what”发生了什么事

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

4、”where”在哪里发生的

5、“why”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6、“which”事情与哪些人相关

7、“how”事情是怎样演变的?

二十六、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要注意什么

1、 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应该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

2、 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应该在经过心理诊断之后进行

3、 咨询目标的特征

(1) 属于心理学范畴 (2) 积极的

(3) 具体或量化的 (4) 可行的 (5) 可以评估的 (6) 双方接受的 (7) 都层次统一的

二十七、根据案例制定咨询目标答题模板

1、 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与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2、 近期目标:(1)改善认知,(不合理的信念三类: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结合案例)使其对---------有正确的认识(2)调整不良情绪使其拥有健康愉快的情感状态(3)调整不良行为模式,使其拥有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和应对策略。 二十

八、心理咨询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1、 心理咨询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诊断阶段;(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3)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2、 诊断阶段的主要任务:(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收集求助者的信息(3)最终做出明确的心理诊断 咨询阶段的主要任务:(1)调整求助动机(2)商定咨询目标(3)商定咨询方案(4)实施方案

巩固阶段的主要任务:(1)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和主题(3)做好咨

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3)追踪调查 二十

九、如何商定咨询方案

1、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2、 咨询方案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 咨询目标

(2) 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 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5)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 咨询的相关费用 (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3、 双方商定的咨询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有可能会随着咨询进程而有所调整、改变。 三

十、咨询师如何倾听(咨询师在倾听中应注意什么)

1、 倾听需要以接纳为基础,只有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才能有很好的倾听

2、 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听

3、 倾听是一种认真的听

4、 倾听是一种关注的听

5、 倾听还要有适当的参与

6、 避免打断求助者

7、 避免急于下结论

8、 避免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9、 避免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10、 避免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三十

一、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 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 避免个人发泄

3、 避免无情攻击

4、 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 可用尝试性面质

三十

二、心理咨询师在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上应注意哪些

1、 目光注视

2、 面部表情

3、 身体语言

4、 声音特质

5、 空间距离

6、 衣着及步态

三十

三、什么是阳性强化法,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1、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

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为“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2、 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 三十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的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三十

五、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

1、 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 领悟阶段

3、 修通阶段

4、 在教育阶段

三十

六、领悟阶段的主要任务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

1、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求助者可能认为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咨询师应该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恰恰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因此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三十

七、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咨询师有哪些咨询技术?各个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目的在于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又称为“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

2、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目的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恰当的情绪体验。其具体步骤:首先,使求助者想象进入到产生过不适当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3、 家庭作业:目的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RET自助表和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两种形式。

4、 其他方法:也称其他情绪技术和行为技术。目的帮助求助者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如: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 三十

八、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1、 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不合理的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2、 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

不合理的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扰

3、合理的信念:能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合理的信念: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4、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

不合理的信念: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

5、合理的信念: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

不合理的信念: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三十

九、咨询过程中求助者6种沉默类型的处理方式

1、 怀疑型沉默:咨询师应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

2、 茫然型沉默:咨询师应进行很好的倾听,通过内容反应和表达技术,促进求助者充分表达,帮助求助者深化认识,明确自己的问题。

3、 情绪型沉默:咨询师多使用情感反应和表达技术,通过共情,缓解情绪。

4、 思考型沉默:咨询师可以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等表示自己的关注

5、 内向型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做鼓励性反应,鼓励求助者表达,并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切不可急躁、不耐烦。

6、 反抗型沉默:辨明沉默的原因,酌情处理,强烈反对咨询可以终止咨询 四

十、移情与依赖的区别

移情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 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

(2) 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

(3) 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 (4) 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寻求感情依靠

(5) 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 四十

一、咨询中,处理阻抗现象应注意哪些?

1、 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 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3、 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阻抗

4、 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四十

二、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1、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 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3、 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

4、 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 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 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四十

三、心理咨询效果通常通过哪些机制起作用

1、 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感而缓解情绪压力

2、 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 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 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 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四十

四、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 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 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 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 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四十

五、适宜的求助者具备哪些条件

1、 动机正确

2、 人格正常

3、 信任度高

4、 行动自觉

5、 匹配性好

6、 智力正常

7、 年龄适宜

8、 内容合适

四十

六、咨询关系结束的工作程序

1、 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2、 全面回顾和总结

3、 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 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10

第四篇: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

(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三)父母的文化修养;

(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1)教师预见能力。(2)教师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14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15、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16、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

17、简述德育原则。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8.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 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 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19、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21、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2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23、、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论述题:

1、论述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习活动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方法指导同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同时还离不开教学其他因素的改革。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学习方法指导,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把学习方法指导同学生整个情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学终究是学生自己学,教师教好,家长监督以及其他学习条件的 ,都只是一些外在因素,要使学生由要过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积极情绪等方式进行引导。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指导是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使学生具备顺利完成一定学习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和本领。

2、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1)选择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感知,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获得的知识属于感性知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所谓领会,是指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所谓理解,指揭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

(3)保持阶段: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住。

(4)应用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和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

3、材料分析题(结合你所学的教育知识评价案例的两种教育方式。) 材料中介绍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惩戒和奖励

处理1是一种惩戒的教育方式,惩戒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其教育意义在于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行为的不当,促使其认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促使其克服纠正和彻底根除这些思想和行为,惩戒会引起受教育者不愉快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能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缺点中吸取教训,会使受教育者用意志去努力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其意志。但是也要视具体的教育对象而定,比如材料中的小朋友,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一味的用惩戒,会扼杀小朋友的创造性,教育结果事倍功半。

处理2的方式是奖励,奖励是对受教育者给予肯定的评价,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受教育者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起他们巩固和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对于材料中的教育对象——航航,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通过赞许和表扬,以兴趣为导向,给予适当的正强化,引导小孩子不断自我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然,并教育方法的使用并不是绝对的,要视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二)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5、材料分析: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爱,必然也会产生响应的情绪体验,学生与他喜欢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能够激发积极的认识、意志,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对于他所爱的教师,总是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爱,必然产生出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6、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1)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和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7、材料问题: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

(一)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目标:

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0、运用..........教学原则.,教师如何贯彻.......... 答:本案例说明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其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如:给学生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等。

11、.材料分析(家庭教育父母的表率影响)

答: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的体现。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家庭气氛也不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3)父母的文化修养。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提高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教育、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4、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道德认识。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

第五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2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2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2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2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3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3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3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3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3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3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4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4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4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地思想。 4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44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45简述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46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47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49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0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5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3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4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联想;情感与动机状态;个性因素;

1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答: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水平,具有创造性。

1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教育目的对学生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1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目的明确,着重启发;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答: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答: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③学习兴趣与习惯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③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2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答: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2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2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答:①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②注意的品质较差③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2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 结合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3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有四种典型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

①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 ②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基本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③ 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④ 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

3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答: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3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答:①受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②受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③受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④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答: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和转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答: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3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②低年级儿童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感兴趣;中年级以后,游戏因素在儿童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反映了儿童从学前期的学习向学龄期的学习转化的特点。

3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答: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建立健康的班集体的舆论和合理的班集体规范。

3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答:促进家校合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沙龙、组织家长委员会、电话互访、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法。

4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答: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4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地思想。

答:一是自然地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二是强调教育要遵循的自然发展规律;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3、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4、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的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45、 简述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意识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师科学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46、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学习层次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接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47、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①前习俗水平。这时期又分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又分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8、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49、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了解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班主任工作计划及总结。

50、 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5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3、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4、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答:①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②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③根据评价主体可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④根据评价的方法可认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⑤根据教学评价涉及的层次与范围可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上一篇:推荐酒店优秀员工理由下一篇: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