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试题答案

2022-07-10

第一篇:农技推广试题答案

农技员试题答案t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员竞聘试题

(肉牛养殖)

姓名 乡镇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 共计20分)

1、犊牛是指出生到3月龄或到4—6月龄的小牛。

2、犊牛出生后7—10天以内称为初生期。

3、犊牛经过3—5天的初乳期限之后称哺乳期。

4、肉牛育肥过渡饲养期约15天,肥育前期约40天,肥育后期约60天。

5、秦川牛是国内著名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原产于我国陕西省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一带。南德温牛原产于英格兰的南德温郡。

6、《生猪屠宰检疫规范》规定,屠宰场应距离居民区、地表水源、交通干线以及生猪交易市场 500 米以外。

7、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动物出售时,货主提前

3

天 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

8、动物疫情处置工作坚持“早、快、严、小”和“市县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原则。

9、动物防疫法所称疫病是指动物 传染病 和 寄生虫病

10、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饲养、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管理相对人是动物疫病防控的直接责任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依照一般程序进行调查和检查时,执法人员(C

)

A、可以1人

B、只能2人

C、不得少于2人

D、没有人数要求

2、《行政复议》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一般期限为( C )天。

A、60

B、30

C、15

D、10

3、下列( D)不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病。

A 口蹄疫

B 高致病性禽流感

C 小反刍兽疫

D 狂犬病

4、不属于布鲁氏病易感动物的的是(

B)

A、牛

B、鸡 C 、猪

D、羊

5、关于布鲁氏菌病阳病性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可以尽快出售

B、限制出售,但可以在家中圈养

C、可以宰杀食用

D、必须进行扑杀、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6、牛是(

C )发情动物。

A、半年

B、按季度 C 、全年

D、二年

7、下列疫病中( A )属于三类动物疫病

A.大肠杆菌 B. 猪圆环病毒病 C.猪细小病毒病D. 猪传染性支气管炎

8、根据发情期不同时间的外部征候及性欲表现,牛的发情期可划分为(C)个时期:

A、2个

B、1个

C、4个

D、3个

9、关于青贮窖窖址选择,窖必须选在(

D )

A、背风向阳、B、地势平坦、干燥

C、离畜舍近、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D、以上3种说法都对

10、窖装青贮和袋装微贮成品草的技术质量鉴定中最优酸碱度值是:

(A ) 。A、 PH值在3.8—4.0

B、PH值在4.6—5.2

C、 PH值在5.4—64

11、引进的种畜禽隔离观察(D )天, A、15天

B、20天

C、45天

D、30天

12、养殖小区占地面积一般川塬区在(

D )亩以上,以入驻农户计算,每个养殖小区不少于5户。 A、5亩

B、8亩

户C、6亩

D、10亩

13、人患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C )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A、4

B、5

C、1-3

D、6 14.下列地点可作为疫点的是( E )。 A病畜所在的、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 B散养畜以病畜所在的自然村。

C放牧畜中病畜所在的牧场及其活动场地。

D在屠宰场发生的疫情,疫点为该屠宰场。

E以上全是。

15、违反《畜牧法》有关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没收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和违法所得,并处(C )。

A、五万以下

B、一万以下

C、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D、三千元以下

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20分)

1、疫情报告以表格形式上报。( 对)

2、产地检疫的出证条件是被检动物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在有效期内,规定检验项目是阴性。(对

)

3、肝片吸血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

4、麻黄草是中草药,其采集和销售不受约束。( 错

)

5、草原属于自然资源,受法律保护。(对)

6、黄改冻配是黄改人员的私人行为,我县没有出台奖励补助政策。( 错 )

7、秸秆饲草青贮只可以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 错 )

8、母猪分娩后,因体力和营养来消耗过大,所以分娩当日开始,就要加大精饲料的饲喂量。( 错

)

9、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兽医主管部门的事情,与乡镇政府可管可不管。( 错

)

10、烤羊肉串属于熟食,不会传染布鲁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错)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畜牧法》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粪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理有何规定

答: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2、人工捕获的野生动物可以饲养吗?

答: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应在3天内向捕获地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饲养。 3.对口蹄疫疫区应采取那些防控措施?

答:对口蹄疫疫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2)所有易感畜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3)关闭家畜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活畜进出疫区及产品运出疫区; (4)对交通工具、畜舍及用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5)对易感家畜进行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6)必要时,可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 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 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采用(或放弃)阶段。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 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公共性、指导操作性;

2、沟通媒介相对薄弱、资源难以整合;

3、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4、了解农村社会背景是沟通不可忽视的基础;

5、沟通主体间关系的多面性。

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障碍有语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心理障碍、组织障碍等。 举例:在推广烟草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烟农以前一直有个认识误区:烟叶要肥要大。不但每亩亩产有保证,而且由于每亩株数少,田间管理耗工也相对更少。不少烟农每亩种植密度大约在900株左右。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种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许多农民不理解,认为密度提高,烟叶就会长得薄小一些,亩产会受影响。在推行标准的初期,有不少烟农不能接受,甚至与农技人员发生冲突。经过技术人员耐心开导,分析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后,烟农纷纷开始接受标准化种植,烟叶质量提高了,烟农获得的经济收益也直线上升。

7. 需要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需要理论: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5各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需要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

8. 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期望激励理论:所谓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沃隆提出的,他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提高个人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可以产生激励力量。 期望激励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切合实际。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要使期望变为现实,还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11. 农民在何种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答:根据行为改变理论,分析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动力和阻力、策略与方法,实现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农民在以下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1)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对某项新技术感兴趣之时。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开展。

(3)遇见所信赖的推广者时。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可信赖的人(熟人),有名望的人(名人),年长者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

(4)需要使用该项技术时。农民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所以农民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

(5)用综合方法推广技术时。据研究,人们靠听觉所获知识能记住25%;视、听结合记住65%;视、听、做结合记住86%。因此,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提高推广效果。

(6)推广措施配套时。动员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需解决:产前: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基础材料准备;产中: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产后:储藏、运输、加工、销售问题。农民需要“包扶持,包技术,包销售”的(三包)措施配套。

15. 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分别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本职,服务三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2)业务素质要求:

A、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

B、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

C、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

D、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

E、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23.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

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

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4. 试述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主要表现在:

1、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农户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农技服务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技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投入资金短缺。投入资金的短缺使得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很难实现其服务功能。

3、高素质人才缺乏。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4、体制管理不顺。多头管理体制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和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服务强度弱化。近年来,我国乡镇农技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所冲突,农技推广活动的服务强度弱化,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的精力被许多乡镇行政事务所分散,业务时间不能保证。

6、推广方式陈旧。目前的推广方式主要是现场会、试验、示范等小组辅导,以及黑板报,小册子等原始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信息的有效掌握。

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

2、逐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推广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合作、中外合资、拍卖转制等措施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3、推广经营服务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在心的《农业法》基础上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推广经营法制化,真正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部分;

4、推广营销将会伴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要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措施,为科研院所、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26. 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答:

1、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2)试验示范的原则 ; (3)智力开发的原则;

(4)合作推广的原则;(5)服务配套的原则 ; (6)综合效益的原则。

2、农业推广的程序

(1)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2)步骤:从推广项目选定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步骤:项目选择、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

3、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其分类方式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基于推广对象的多寡即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1)大众传播法 :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优点: ①传播的信息权威性高; ②传播的信息数量大、速度快;③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信息发出者无法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双向沟通,获得反馈信息少。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要和问题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优点:①指导范围相对较大,推广效率较高;②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③共同问题易于解决。

缺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

优点:针对性强,便于双向沟通,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缺点: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

27. 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怎么选择成果示范地点,怎么确定成果示范户)

答:1)选择合适的成果示范区:

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

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自然条件;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具备一定的辐射范围。

2)选择合适的示范户: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具备示范工作所需的物资,经济状况良好;

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

自愿成为示范经营者,并真诚地与人合作;

热情主动宣传示范成果,热情将示范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农民。

第三篇:农业推广习题答案

P145

1、 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

答: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成果都有其很强的生态区域选择性及技术经济局限性,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这就要求对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研究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试验,一方面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进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 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答:成果示范是把科技成果的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敦促他们效仿的过程。针对大多数农民在接受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眼见为实”的心理特征,我们应立足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理念和技术优势,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特色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培养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各种农业创新的成果示范,吸引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生产和经营,扩大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在成果示范过程中,应注意:采用的技术必须是经过适应性试验的成熟可靠的技术,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要相一致,应具备成果示范的必须条件,示范点应便于参观,布局要考虑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应科学制定示范计划,选择示范地点确定示范户,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以使示范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在建设示范样板的同时,必须保留就技术对照,并树立示范区标志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还应做好观察记载,收集保留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使示范过程较直观、系统地重现出来,有效弥补参观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示范样板的影像效果,最后,应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试题

教学点:姓名:成绩:

一、填空(5×4=20)

1、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机对行为具有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

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

5、农产品市场调查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二、名词解释(5×8=40)

1、农业技术推广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3、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4、大众传播法

5、技术咨询

三、简答(4×10=40)

1、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是什么?

2、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功能是什么?

3、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

一、

1、农村职业教育、农业科技、农业生产

2、目的性、差异性、可塑性、可调节性

3、始发作用、强化作用、导向作用

4、职业修养、知识结构、能力要求

5、市场调查的原则、选择调查方法的原则

二、

1、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2、完成和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职业素养、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教育能力的综合表现。

3、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组成,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的一个完整集体。

4、推广人员利用声、像、文字宣传品等大众媒介,将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后的农业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的方法。

5、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以及技术解决方案。

三、

1、

(一)是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二)是联系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纽带

(三)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四)是科研成果的完善和再创新

2、

(一)技术研究与推广

(二)满足会员社会发展需要

(三)经济服务

(四)维护会员社会权益

3、(1)农业信息网

(2)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3)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

(4)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服务

(5)基于网络的农业管理信息服务

4、(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与知识的宣传

(2)大力宣传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3)积极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

(4)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协助农产品溯源管理

第五篇:农业推广复习题(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 2.推广服务系统:指推广人员、组织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4.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是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5.效价:又目标价值,指某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 6.行为操纵: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7. 沟通: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身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

8.正式沟通: 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以及特定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9农业推广沟通: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推广对象了解需要,提供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推广对象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10.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11.创新的采用: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11.创新的扩散:指某项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13.大众传播法: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14.集体指导法:又群体指导或团体指导,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15.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推广对象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其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根据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实际情况,从技术、资源、人、财物等因素考虑,在农业推广项目立项之前,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讨论起项目是否可行所形成的报告性文字材料。

17.项目申请报告: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18.科技实验报告:是把这种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方法、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写成的文字总结材料。

19.成果示范: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示范户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种植场、养殖场、加工厂等,把实验以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形式和过程。 20.方法示范: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如公猪去势、产蛋鸡鉴别、果树修剪、西瓜整枝等技术,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基本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21.多因素试验:在同一实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 22.单因素试验:在同一实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的实验。

23.农业推广培训: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24.农业推广咨询: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其生产与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25.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科技人员在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26.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出来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产品的总称。

27.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有形成果,如农业动植物新品种、新的疫苗,新材料、新型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新的农业器械和设备等。 28.农业推广信息:为各类推广对象提供生产与生活咨询服务和有关决策参考、涉及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内容,是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推广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

29.农业推广信息系统: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农业知识、农业自然资源数据、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信息为内核,利用数据库、模拟模型、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处理,辅助各级管理决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有关人员的统一体。

30.农业推广指导员:就是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是直接开展各项农业推广活动并指导农村居民参与农业推广工作的专业推广人员。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队系统两个子系统。 2.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3. 创新采用者通常可分为 创新者 、早期采用者 、 早期多数 、

晚期多数 、和 落后者 5种类型。

4.创新采用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实验阶段)和 (采用阶段)5个阶段。

5.创新决策的类型主要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和(权威决定型)3种。 6.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 大众传播法 、 集体指导法 和 个别指导法 三大类。

7.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实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 (普及推广)和(结果评价)6个步骤。

8.农业推广论文的选题需要遵循(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基本原则。 9.按试验因素的多少,农业推广试验可以分为 单因素实验、

多因素实验和 综合性实验3种主要类型。

10.试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11.农业推广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包括 培训需求调查、能力研究、 任务分析 、 工作表现分析 4种。

12.农业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 、和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 三大类。

13.咨询具有 服务性 、 经营性 、 专业性 、 客观性的特点。 14.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经济方法 、 行政方法 、 思想教育法 、 精神激励法 和 法律方法5种。

三、简答题

1.现代农业推广模式有哪几类?

答: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意识启蒙模式4.参与服务模式5.综合咨询模式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推广工作的内容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扩展到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2.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3.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4.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5.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6.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7.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8.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3.农业推广的社会直接功能有哪些? 答:1.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2.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4.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4.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目的性2.调控性3.差异性4.可塑性5.创造性 5.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共同的目标利益2.合理的奖惩制度 3.自然义务领导人物 4.亲近和友爱

6.简述需要层次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7.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技巧?

答:1.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了解农民心里

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4.信息处理应简单明了并层次清楚 5.适当重复和比较信息的关键内容与特点

6.利用肢体语言,讲究沟通艺术7.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8.强化信息反馈 8.简述沟通网络的分类?

答:1.链式沟通网络2.轮式沟通网络3.Y式沟通网络 4.扩散型沟通网络5.全通道型沟通网络 9.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 答:1.推广内容信息 2.推广方法沟通 10.创新的特性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答:1.相对优越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实验性5.可观察性 11.创新扩散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我推动阶段4.浪峰减退阶段 12.创新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2.创新决策的类型 3.沟通渠道的选择4.社会系统的性质5.变革者的努力程度 13.简述大众传播推广法的特点?

答: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的 1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

答:1.准备阶段2.问题确认阶段3.方案优选阶段4.行动阶段 5.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 15.简述农户访问的基本要领?

答:进行农户访问的推广人员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轻松的交谈气氛,必须尊重农民,态度要和蔼;在交谈中,尽可能维持双向沟通,并虚心诚恳、耐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避免触及个人隐私;做好访问记录。 16.如何理解推广语言“朴实通俗”的原则?

答:1.要求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2.要求讲专业技术问题时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 3.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17.简述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原则?

答:1.朴实通俗的原则2.深入浅出的原则3.科学规范的原则 4.事实教育的原则

18.农业推广演讲材料的选择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1.基于真实性2.突出典型性3.强调吸引性4.满足主题需要性 19.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答:1.实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2.实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实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4.实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20.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方法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答:1.根据示范对象需求,确定示范教学内容2.根据技术内容的特点,制定示范教学计划

3.根据现场示范的要求,准备教具材料4.根据学员的素质特征,合理安排方法示范环节 21.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答:1.充分体现农业创新成果的优越性,激发农民接受和采纳新技术的欲望2.提供新技术实施的实际过程,增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信心

3.培养技术普及人才,完善技术规程,为大规模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22.农业推广培训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哪些? 答:1.具有与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2.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

3.制订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4.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5.培训教学的组织的能力6.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 23.简述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

答:1.专题培训2.现场会3.经验交流会4.巡回指导5.科技下乡 6.农业科技展览7.农业科技示范园8.科技蹲点 24.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法?

答:1.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2.信函咨询3.电话咨询4.网络咨询 25.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 答:1.农业科技家教2.农业专家大院 26.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答:1.四个步骤:(1.选题、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2.观察、思维和实验验证3.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

4、调查总结和完善提高)

2.三种创新(1.新发现2.新发明3.改进与提高) 3.两点意义(1.理论上的学术价值2.生产上的实用价值) 4.一个前提(得到社会的认可)

27.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成果的质量2.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

3.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和认可 4.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 28.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解聘3.人员甄选4.定向5.员工培训 6.业绩考核7.职业发展及晋升与福利8.员工关系与工作条件 29.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1.项目推广2.综合服务3.技术承包4.技术转让5.技术入股 6.技术开发7.公司加农户8.农民合作组织加农户 30.简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答:形态:1.数据信息2.文本信息3.声音信息 4.图像信息5.多媒体信息

基本特征:1.普遍性和无限性2.客观性和主观性3.价值性和共享性 4.动态性和时效性5.可传递性和交换性6.依靠性和主导性 31.农业推广信息的种类和来源分别有哪些? 答:种类:1.农村政策信息2.农村市场信息3.农业资源信息

4.农业生产信息5.农业经济管理信息6.农业科技信息7.农业教育与培训信息8.农业人才信息9.农业推广管理信息10.农业自然灾害信息

来源:1.政府涉农机构2.农业科研机构3.与农民相关的高校和学术团体4.基层实验、示范与推广单位5.图书馆6.涉农出版社7.涉农杂志社和报社8.农业生产资料说明书9.专利文献10.互联网信息

上一篇:南非水果考察报告下一篇:女方家长婚礼致辞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