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全套课件

2022-08-05

第一篇:初三物理下全套课件

初三物理复习课件

物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背诵好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三物理复习课件,欢迎大家查看!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υ= S / t变形S= υ t;t = S/υ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换算:1m/s=3.6km/h。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合力F = F1- F2 F= F1+ F2F

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

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

1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F = G / n

F =(G动+ G物)/ n

S = nh (υF = nυG)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斜面公式F L = G h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F浮= G排=ρ液V排g

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m3;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F上- F下②F浮=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G

④F浮= G排=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第二篇:初三物理上册课件

导语:20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短暂的100年中,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三物理上册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三物理上册课件

一、选择题

1.(13北京)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2.(13温州)木工师傅做家具时,来回拉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将升高。该过程主要通过 B

A.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B.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C.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减少 D.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减少

3.(13乐山)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 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 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4.(13黄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上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手相互摩擦发热,是靠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D、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5.(13成都)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6.(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7.(13浙江)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8.(13临沂)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白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9.(12齐齐哈尔)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A

A、给冷水加热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10.(12三明)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给袋装牛奶加热

C、用”搓手”的方法取暖 D、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11.(12聊城)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12.(12盘锦)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锤子敲打铁板,锤子和铁板都变热

B、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13.(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 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14.(12漳州)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力搓手时,手会发热B、用液化气烧水做饭

C、夏天在太阳曝晒下,水泥路面发烫 D、冬天把手插在口袋里会感到暖和

15.(12眉山)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16.(12福州)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B、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17.(12本溪)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B、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板都会变热

C、石头被太阳晒热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

18.(11清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19.(11宜昌)1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20.(11成都)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见下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

B、丁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呀,所以 冰山也有内能

C、丁丁:呵呵,冰天雪地的,空气中肯定没有水蒸气了

D、豆豆:冰也能升华呀,这里的空气中肯定有水蒸气

21.(11内江)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2.(11玉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B、物体的温度高,内能一定大

C、蒸发在只液体的表而发生

D、分子的内能包含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23.(11泰州)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B、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D、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

24.(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25.(11阜新)(多选)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 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用热水泡脚,脚会感觉暖和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26.(11河池)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

C、用热水袋取暖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

27.(11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变热

B、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

C、远古时代,人们采用钻木的方式来取火

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

28.(11郴州)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

C、冬天晒太阳身体感到暖和

D、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

29.(11雅安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通过搓手,手变暖和 B、用炉火烧水

C、阳光照在柏油路上,路面变烫 D、用热水泡脚,脚感到暖和

30.(11宁德质检)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多年的冰川融化了

C、用热水袋取暖 D、冬天晒太阳会觉得暖和

31.(11深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牛,下图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32.(11锦州)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会发热

33.(11泰安)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热,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4.(11淄博)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会感到手发热,放到暖气片上会感到手暖和,对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大手的内能

B、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手的内能

C、前者就利用做功来增大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大手的内能

D、前者是利用热传递的来增大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做功来增大手的内能

35.(11南宁)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

36.(10广安)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oC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37.(10莆田)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8.(10潍坊)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39.(10河池)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A、0℃的水内能为零 B、水温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大D、30℃的水比2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40.(10百色)下列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运动越快的物体内能越大

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41.(10宜宾)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着重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A. 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 、、

B. 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 、、

C. 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

D. 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 、、、

42.(10内江)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发展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水的温度为0℃时,水的内能为0

第三篇: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学习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状态,一部分学生已经进入冲刺状态,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需要重新树立信心,有些学生当时学的不好,需要重新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更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复习的意识。

二、复习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中、下等学生的成绩;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迎接中考试做准备。

三、复习重点:

1、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基础知识;

2、重点实验、书上的插图等的内涵和外延;

3、提升学生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4、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五、具体安排:

复习过程中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八年级上、下册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些内容学生学习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已经遗忘,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丢失的知识引起回忆,并能运用;并在复习期间穿插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对九年级知识的记忆和提高,时间安排在三月和四月上旬。

第二部分:分块复习与综合复习并举,分块复习(力、热、声、光、电),以力学和电学为主,综合复习,练习几套与中考类型相近的综合题,时间安排在四月份中旬和下旬。

第三部分:中考模拟训练、专题复习同时进行,时间安排在五月、六月,进入总复习阶段,以模拟、自编综合题为主,并针对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穿插复习。

六、复习策略:

基于学生八年级知识的遗忘,九年级刚学完印象较深的情况,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主导工作,力争将复习落到实处。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确定好所要抓住的边缘生、注意落实到人,特别要注意帮助偏科的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尽量调节好课堂气氛,多提问,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积极思考;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充分发挥每一堂课的效率;课后作业布置要注意质、量,质的方面,从中考角度考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中考类型题,分层布置,这样做,对一些差点的学生能接受,好一点的学生又能巩固和提高;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学生个别有不自觉的,教师要起到一个监督和疏导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多些,对一些特别学生多些关心。在做好上面的各项工作后,还要即时反馈,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考核时,以基础为主,难题少量让学生感觉不是很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

七、具体复习规划

第一轮复习:

实施理由:(1)我们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课本知识,有些已学过内容已经生疏,需要教师帮助进行复习,所以我在第一轮复习用时上精打细算,绝不贪图进度而缩短复习时间,导致学生“过儿不熟”。(2)由于中考重点知识为电学和力学两大部分,且九年级刚学完电学,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继续复习电学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按着先九年级后八年级、先电学后力学的顺序进行复习。

具体做法:

事先向学生宣布老师复习计划,让学生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布置复习任务,学生会在课下进行提前复习,由于复习时间紧张,不可能一节一节复习,只能一单元一综合。所以课本上基本知识点多数以填空题形式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回忆的过程。实验以各种题型呈现给学生。每个专题通过系统有机的组合会使整个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以近三年中考题为指导,为学生分析考点,热点,复习时引导学生牢牢紧扣每单元重点、难点,以课堂为阵地突出重点精讲精练。

第二轮综合复习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但还缺乏一些解题技巧。所以这一轮我们进行专项练习,分阶段总结。这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北省中考实验题量加大,为了适应中考物理学科的试题特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模拟试卷的训练是不不可少的。通过模拟训练让学生从自身找原因,找缺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轮复习模拟冲刺

具体措施:

从模拟考试中发现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辅导。

保障措施

1.细备课、精上课、师生建立平台,发挥课代表作用。

2.组内教师多上网从网上收集新的信息。从份发挥多媒体资源。

3.每天都有任务,但不多。(家庭作业不超15分钟)

我们做的复习计划不管多么细致,但在实施中也会有偏差,会有变动,当出现调整时,组内老师及时沟通。

第四篇:初三物理压强复习课件

初三的复习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内容完整的过一遍,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三物理压强复习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三物理压强复习课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个效果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7页,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是指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压强公式________单位_________

3.1帕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

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如果书的页码为200,试计算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如果让书对桌面的压强增大一倍,怎么办?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在上面的知识拓展中,如果往桌面上不断地摞书,将会怎样?(其实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请同学们课下调查一下各种物体的承受压强的能力。)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页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结合课本上三幅图片分析一下哪些是增大压强的,哪些是减小压强的,各采取了哪些办法啊?

知识拓展:一块砖,如何放置压强最大?如何放置,压强最小?

五、小结

我的收获和疑惑

六、达标检测

1、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甲图中滑雪运动员穿滑雪板b.乙图中铁路的钢轨下面放着一根根枕木

c.丙图中箭的前端制作得很尖d.丁图中沙漠里的越野车装有宽大的轮子

2、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

一、表

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

第五篇:初三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16.3-1和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 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上一篇:初三中考学习决心书下一篇:创伤休克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