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政府领导班子

2022-09-14

第一篇:滕州市政府领导班子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8〕165号 【发布日期】2008-09-03 【生效日期】2008-09-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榕政综〔2008〕1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因机构变更、人事变动,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梁建勇(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 组 长:瞿理明(市政府秘书长)

林恒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

郑 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成 员:朱汉民(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字办主任)

王韶红(市发改委副主任)

冯 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黄木基(市财政局副局长)

黄春鹏(市科技局副局长)

林水华(市保密局局长)

蔡光荣(市档案局副局长)

庞 跃(市电子信息产业办副主任)

王 晋(福州广电集团总经理)

陈 巧(省电信公司福州分公司总经理)

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汉民同志担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主题分类: 法规公文法规;法规公

文公文

发布机构: 市政府发文日期: 2009年02月25日

名称: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索 引 号:

滕政发[2007]140号

滕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7]40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枣政发[2007]7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教育、环境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实现质量振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实力,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的通知》(国发〔1996〕51号)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促进质量振兴的措施和体系还不健全,还难以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区域竞争压力等。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好当前质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质量兴市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法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质量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质量第一的观念,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做强做大制造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确定的各项质量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及大企业集团,使主要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需求。

(三)基本原则。

1.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根本宗旨。

2.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质量责任,加快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全面增强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社会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4.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与应用,重点完善农产品、食品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8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扩大出口免验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全省县级前10名。

(二)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上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以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

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2个以上。

(三)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促进计量诚信建设,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带动整体服务质量向国际水平跃进。到201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培育1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企业。商贸、交通、电信、金融、旅游、物流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监管体制,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全面改善城市与农村的环境质量,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四、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枣庄质量文化。要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监局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62号)和《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2010)》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要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要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将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及辐射效应、经济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区域发展为“名优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强市建设。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科学、统

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全市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质量兴市提供标准技术保障。

(四)注重提高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水平和实验室建设水平。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诚信滕州建设。

(六)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能,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质量和品牌的乱评比活动和虚假广告。要大力规范进出口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和非法出口。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着力提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商品检出率成本。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针对质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质量兴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切实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努力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行政能力强、公共服务水平高的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为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和质量学科带头人。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有关政策。工业企业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四)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保证具备国家级资质的质检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五)建立政府奖励和扶持机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当年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50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山东省服务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以上奖项经企业申报,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市财政部门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批,奖金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质量兴市目标的实现。市政府成立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按年度组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体系,并定期向全市通报。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题词:质量意见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人武部。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1月15日印发

第三篇:嵊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提供文章来源

嵊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嵊政[2004]130号

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城市规划区外 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嵊州市城市规划区外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嵊州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农村 建房 管理 办法 通知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嵊州市城市规划区外农村村民

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外农村村民个人投资,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上新建、翻建、改建、扩建供家庭居住的私有住房的规划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也称宅基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村民是指居住在农村的村民,包括: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二)经批准由外地迁入的农业户口的农民;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招聘的技术人员在当地落户且户口已迁入当地农村的人员。

第四条 市建设局是本市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局是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并对已审批个人建房进行跟踪监管。

第五条 农村村民建房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一)依据规划原则。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城镇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不予办理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审批手续。 (二)节约用地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标准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包括附属用房、庭院用地。要从保护耕地,有利生产、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控制占用耕地建造住宅。

(三)相对集中原则。按照乡村城市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城镇集聚;鼓励统建、联建和建造公寓式住宅。 (四)先拆后建原则。农村村民建房,属于拆旧建新的,地上建筑物应当自行拆除,原宅基地应交还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注销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证,再行审批。

(五)依法审批原则。农村村民建房,必须按限额、程序、权限审批。新建、翻建及扩建住宅中有关规划建设的手续,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房用地手续,须报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审批。建房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六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向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宅基地:

(一)原有房屋面积明显低于本办法规定的限额标准,人口多,住房确有困难的;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二)因旧村改造、高山移民、自然村迁并或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等原因需要重新安排宅基地的:

(三)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必需迁建的;

(四)符合分户条件,确需另立门户而已有的宅基地低于分户标准的;

(五)经批准由外地引进且户口已合法迁入,原籍宅基地已依法处理的专业人员。

第七条 农村村民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宅基地: (一)宅基地面积已达到法定面积限额; (二)已有一处或一处以上住宅,又不愿拆除的;

(三)出租、出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再申请宅基地的;

(四)私有住房用于经商办企业的;

(五)户口虽已合法迁入,但原籍宅基地尚未退还村委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六)私有住房拆迁实行货币安置的; (七)户口已迁出的;

(八)其他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

第八条 农村村民建房宅基地面积户型限额: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的建筑占地面积(包括附属用房、庭院用地)控制在:使用农用地最高限额不超过125平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方米,使用建设用地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九条 农村村民建房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农村村民建房不得超过三层,且檐口底标高不超过10米。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一般为1-1.5米,最多不得超过2米,如建联建式排屋,间距可适当放宽。

(二)农村村民建房前后间距应满足(H :D;H=建筑物檐口底标高,D=间距):老区不少于l:0.8,新区不少于1:1.1。

在老村内原地翻建的危房户、困难户间距可相应适当缩小,但必须签订四邻意见书。

(三)建房底层地面标高(±0.000)应按村统一标高统一建设,室内地坪比室外地坪高出0.3—0.4米。

(四)确需建围墙的,须建通透式围墙,不得妨碍公共通道,不得影响四邻通风采光,不得将自留地、竹园地、承包地等家业用地圈进围墙,不得超过批准的宅基地范围。

第十条 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的必备资料: (一)个人建房申请报告;

(二)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意见,私人建房公告结果;

(三)农村村民建房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图;

(四)农村村民建房二层以上(含二层)的,必须有资质单位的设计图纸或选用《嵊州市小康型农居设计图集》中的优秀方案通用图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纸,并附有资质建筑个体工匠签订的建房协议书;

(五)《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六)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址图;

(七)地籍证明:写明老屋及附属用房的申报宗地及面积,已发土地使用权证的,建房户应提交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证;

(八)《嵊州市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的审批程序:

(一)建房户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二)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初审同意后,上墙公布建房户名单,五天内村民无异议的,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进行选址; (四)建房户在取得《村镇建设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申请;

(五)建房户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后,持用地批文、施工图(或通用图)、建筑工匠建房协议书等有关材料向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房工程规划许可证,并经审核后,领取《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经批准后的农村村民建房,不论新建或翻建,均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人员放样,并实行“四到场”(批前、放样、核准、验收)制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七)加强对村民建房竣工验收的管理。规划验收由市建设局负责;用地验收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质量验收由市建管局负责。

第十二条 法律责任

(一)违反村庄规划,异地、超面积、超高建设的,按照《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依法给予处理。

(二)村民个人建房未按规定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土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三)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四)农村村民新建、翻建住宅,均应呈报有批准权限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审批。非法审批,其批准文件无效,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有关审批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追究行政责任。

(五)违法用地,非法批地,买卖土地,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法律规定,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嵊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房管理按《嵊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嵊州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更多资料请访问

第四篇:漳州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文件

漳州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 漳纠办„2010‟10号

漳州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漳州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 关于实行财政强农惠农资金“四公开”的通知

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纠风办、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居)民委员会: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提高财政强农惠农资金安排的透明度,增强财政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繁荣稳定,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对财政强农惠农资金进行民主监督,经研究,决定对财政强农惠农资金按照“四公开”原则,即“政策公开、对象公开、标准公开、数量公开”,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资金发放和管理的“阳光作业”。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公开内容

1、政策公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是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条件、时间和申报程序等;

2、对象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项目、企业名称、和受惠群众等;

3、标准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依据、标准,以及资金配套整合、资金管理方式、资金使用情况等;

4、数量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指标分配情况、申报数量,上级下达扶持(补助、补贴)指标的数量和金额以及发放情况等。

二、公开范围

凡涉及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特别是发放到农户、低保户、农村“六大员”、村主干等个人手中的项目和资金,主要包括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和以后逐步出台下达的新政策,都属于公开范围。当前需公开的项目如下:

1、农作物良种补贴

2、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贴

3、粮食最低定单收购保护价

4、农机购置补贴

5、家电下乡财政补贴

6、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

7、农村沼气池建设补助

8、测土配方施肥补助

9、造福工程补助

10、农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

1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专项资金

1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专项资金

13、海堤除险加固工程专项资金

14、“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5、石油价格改革政策补贴

16、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专项资金

17、标准化渔港建设专项资金

18、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19、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 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

22、农村幸福园建设资金

23、村级农民技术员补贴

24、计生管理员补贴

25、乡村医生津贴

2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补贴

27、村级文化协管员津贴

28、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津贴

2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30、村组织、社区居委会运转经费补助

3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资金;

32、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农药、新肥料引进推广示范资金;

3

33、农业科技、标准化项目资金;

34、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资金;

35、整理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

36、其他竞争性领域或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的强农惠农项目资金。

三、公开方式

(一)公开时间:

1、固定公开:长期补贴的项目和资金要以固定的方式如实公开。

2、定期公开:一定时间补贴的项目和资金,按政务、村务公开要求定期及时公开。

3、随时公开:上级随时下达的临时性政策、项目和资金要在一周内及时公开。

(二)公开方式:

1、通过政务网站或触摸屏、电子屏幕、公开栏进行公开。

2、印发宣传手册、政策问答等方式进行公开。

3、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予以发布。

四、公开主体:

市、县(市、区)、乡镇政府和各涉及强农惠农政策主管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执行五级同步公开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财政部门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法规规定,重点是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对象、

4 范围、标准和资金总数、分配指标等;

2、市直涉农主管部门公开: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财政补贴资金扶持方向,具体实施项目名称,申报项目条件、范围、时间、数量、申报程序、全市业务对口单位的数量、分配指标、完成情况等;

3、县(市、区)涉农主管部门公开:补贴、补助政策具体项目、指标、时间、申报情况和工作程序、分配各乡镇到位情况等;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上级具体项目指标到位情况、申报项目单位名称、个人姓名、申报结果和发放程序、分配各村(居)的资金数额和到位情况等;

5、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公开:补贴、补助到村、群众的项目名称、农户姓名、标准、金额和到位情况等。

五、咨询与举报:

任何单位、个人如有异议、疑问,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各级纠风部门或财政局提出咨询与举报,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纠风办、财政局应公布咨询、举报电话,认真解答群众异议、疑问,受理投诉举报。举报电话:市纠风办 0596-2031700,市财政局0596-2038994。

六、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省纪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惠农资金监管工

5 作的意见‡的通知‣(闽财农„2009‟106)和上级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及有关规定,充分认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是强农惠农资金投入的唯一目的和阳光运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强化对强农惠农资金阳光运作目的意义的认识。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推进“四公开”的实施工作,在一定范围内细化本单位公开的具体任务和内容,注意上下级单位的相互衔接,公开前要做好审核把并工作,并保管好公开事项及相当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解对所公开信息的反馈意见。今年,市纠风办、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将联合印发有关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小册子,各县(市、区)和有关涉农单位也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印发各种材料,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发放,进行广泛宣传。

3、明确责任,规范运作。各级公开主体要进一步明确本单位落实“四公开”的具体责任、岗位、责任人,落实“四公开”制度。市直涉农部门在做好本单位公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县级对口单位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县(市、区)纠风办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县级涉农单位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街道要做好村(居)、组公开工作,将“四公开”纳入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并与农村“五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全部及时向群众公开。各村(居)委会要从今年7月起做好强农惠农政策村务公开工作,市、县两级财政、纠风部门将深入各乡镇、

6 村督查村务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强农惠农政策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性工作,纳入正常业务范围,不断推动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四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4、拓宽渠道,强化监督。进一步健全“四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监督职能作用,调动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强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财政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漳州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漳州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代)

二○一○年六月四日

自查自纠表中检查的补充内容

农资综合补贴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中西部农网完善及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 财政扶贫资金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对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 退耕还林补助资金 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经费

第五篇: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

关于将各项惠民政策向农村计划生育户倾斜

实行与人口计生部门会签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需求,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健全以“奖励、优先、优惠、帮扶、救助、保障”为主体,以“财政投入,部门联动”为方式的利益导向机制。通过实行与人口计生部门会签,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与部门职责相互衔接,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投入到位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规范生育行为的作用,使之成为调节生育行为

的重要举措,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会签制度

(一)会签内容及部门职责

会签内容: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所含概的“奖励、优先、优惠、帮扶、救助、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以部门职责为依据,凡涉及到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心系群众、关怀群众的各项政策均为会签内容,重点解决和办好目前群众比较关心的各项惠民政策。

部门职责:

1、财政部门要合理运作,及时、足额拨付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确保2007年人均投入达15元,力争在“十一五“末人均投入达30元的标准。协助区政府做好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正常运转。

2、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严格履行职能职责,制定和完善着眼于长远,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利益导向机制。

3、教育部门负责优先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入学、升学加分有关手续,全面落实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两免一补”政策。

4、卫生部门负责优先提供生殖保健和其他医疗保健等项服务,给予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对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及二女结扎户个人筹资时给予适当优惠。

5、民政部门负责优先为计生困难户提供各项社会救济,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在农村通过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采取政府与集体补一点,个人拿一点等途径,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推荐就业和劳务输出,优先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保险事业等。

7、科技部门负责优先提供各类技术培训,优先推广科技成果和新品种,优先安排科技立项和资金扶持。

8、农业部门负责优先提供致富信息和科学种植技术,优先安排科学技术示范项目,优先办理种子和提供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培训和农业低息贷款。

9、人事部门在学生毕业分配时,优先安排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

10、建设、妇联、旅游、文体、司法等其他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立足各自职责,积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

凡涉及以上政策规定的项目均为会签内容。

(二)会签程序

凡涉及以上政策的部门在落实有关非物质性奖励政策

时,实行主办单位与计生部门会签办理制度;凡涉及以上政策的部门在落实资金奖励政策时,应由主办单位与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共同会签,并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批落实,涉及资金额度过10万元以上的,在三部门会签完毕后,报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落实。

(三)督办落实

在会签完毕后,由主办单位负责督办落实,由人口计生部门实行监督,在涉及资金奖励的政策落实时,财政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监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明确会签工作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切实做到谁经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把关谁负责,谁会签谁负责。严格按会签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将每一项会签都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各街道、各部门要以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为职责,要尽可能的加大对各项政策落实的资金投入,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全面监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考核。将会签工作与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连挂,把会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对会签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强化自我监督,实行民主监督。

上一篇:主题党日活动记录表下一篇:主题班会课设计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