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022-11-04

第一篇:电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电梯如何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是在垂直方向上的交通工具。尽管在此之前升降装置已经使用了多年,但电梯界都认为电梯是美国的otis先生于1853年发明的。这是因为是otis先生首先给钢丝绳悬挂的升降机加装了一个安全装置,使其变成了电梯。所以,电梯自发明之日起就已打上了安全标记。今天的电梯其安全性与150年前已经无法相比了,据有关资料介绍:乘坐电梯比爬楼梯安全10倍。不仅如此,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相比,电梯也是最安全的。

像任何交通工具一样,电梯在给人们节省体力和时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对电梯进行改进,使得它的安全保障措施日趋完善。

乘坐电梯到底有什么风险呢?

乘客在进入或走出电梯时要通过层门,此时可能会造成伤害的是跌入井道或被剪切;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伤害的是由非正常的加(减)速度造成的失重、超重和冲击。这些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不高,但后果极为严重,是必须排除的最大安全风险。 电梯如何消除这些风险呢?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在不同高度上的水平空间;一个是井道——连接各个楼层的竖直空间;另一个是电梯轿厢——通过在井道内的上下移动而把乘客运送到不同楼层的封闭空间。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或者在轿厢里,而不可能进入井道里;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分在楼层里一部分在轿厢里,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空间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零速与额定速度之间的过渡阶段则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此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超重与失重,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如果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轿厢在端站未停靠而驶向井道底坑或顶板、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中断供电等,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将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运行。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为了保证乘客安全,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乘客承受其值为gn的制停减速度意味着脚底板承受了2倍的体重,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所以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制停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加(减)速度限制。

就这样,电梯给乘客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一个安全的加(减)速度,从而保证了乘坐电梯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如何保证乘客总是处在安全空间呢?

(1)井道的封闭。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和各种孔洞,都装有无孔的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井道内开启,电梯运行时都处于关闭并且锁住的状态。每个门洞都有一个具有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这个开关串联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层门的启闭。层门是隔断或连通楼层和轿厢这两个空间的装置。有多少层站就有多少层门。它表面光滑平整,周边缝隙狭小,而且有自闭能力,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关闭,此时其他所有层门都应保持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而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此时电梯会自动停止运行。

(3)轿门的启闭。轿门是打开或封闭轿厢的装置,也是操作层门启闭的装置。在一般情况下,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门机驱动,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联接并使二者同步进行开关门运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碰伤乘客,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平均关门速度下的最大动能不超过10j;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重新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特殊情况下,在靠近层站的地方,在轿厢停止运动并切断开门机电源的情况下,用一个不大于300n的力可以打开(或部分打开)轿门以及与之联接的层门。

(4)门锁的作用。门锁装在层门上,是使层门保持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用小于1 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门锁有防粉尘、耐震动、易检查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门锁只能被轿门打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由专门人员用钥匙打开。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安全触点,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轿门上有一组同样的安全触点。这些安全触点与其他重要部位的许多安全触点一起串联在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组安全触点未闭合,电梯便不能通电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要么呆在轿厢里,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如何保证乘客承受的加(减)速度总是处在安全范围呢?

(1)正常运行情况下。正常运行的电梯,国家标准推荐的起制动加(减)速度最大值不得超过1.50m/s2,其平均值不得超过0.48m/s2(额定速度为1.0~2.0m/s时)和0.65m/s(额定速度为2.0~2.5m/s时)。应当说明:这个数值不是安全的界限,而是舒适的界限。这么小的加(减)速度非但不会给乘客带来任何不适,倒使乘坐电梯成了“上上下下的享受”。

(2)安全钳制停时。当轿厢运动速度超过了额定速度的115%时,电梯的限速器就会动作。它首先用一个符合安全触点要求的装置切断电梯曳引机的电源使之停止转动,与此同时曳引机的制动器动作使曳引机逐渐停止转动并保持在静止状态;如果切断电源后轿厢速度未减,限速器紧接着会拉动轿厢安全钳(或对重安全钳,或其他形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使轿厢-对重系统停止运动。在轿厢从运动到静止的全过程中,其平均减速度小于gn。

(3)缓冲器制停时。顶层和底层是轿厢不可超越的上下两个端站。轿厢运行到达端站时如果未停止运行,端站停止开关会发出信号使电动机减速制停。此时如果电梯轿厢继续运行,就会触动极限开关切断曳引机电源,曳引机的制动器动作使电梯减速制停。如果此时仍未能使下行的轿厢停止运行,轿厢就会碰到缓冲器。在轿厢装有额定载重量且速度达到115%额定速度的情况下,缓冲器会使轿厢以小于gn的平均减速度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实现软着陆。轿厢上行超越端站时装在对重侧的缓冲器具有同样的性能。

(4)曳引机制动器制停时。只有当曳引机接通电源时制动器才处于打开状态。当曳引机失电时制动器立即动作并对与曳引轮直接联结的部件进行制动。如果制动器动作之前曳引机转速为零,制动器动作之后会使曳引机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制动器动作之前曳引机在正常转动,制动器动作之后以一定的制动力使曳引机减速直到停止转动。制动器有这样的制动能力: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在此情况下,轿厢的减速度不会超过gn。为了提高制动器的工作可靠性,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另一组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制停。

通过以上措施,无论电梯在正常运行时,还是在故障情况下安全部件动作使轿厢制停时,都确保了乘客承受的加(减)速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统计,电梯在安装、维修施工中和正常运行中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只有10%是电梯产品质量造成的,有90% 是管理不善、私自改装等造成的。所以,虽然电梯具备了保证乘客安全的功能,但还不能因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践证明:只有在完善的科学的管理环境下电梯的安全功能才能得以保持。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建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修保养。所以,要使电梯形成安全有效的交通工具,关键是抓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保养这三个环节。为了分清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继续对电梯制造实行了许可证制度,同时要求这三个环节由同一家电梯制造企业承担。不论该企业自己安装自己维修保养,还是委托它认可的其他企业或安装或维修保养,都应为电梯承担质量责任。事实证明:凡是执行了这个规定的电梯,都没有发生过人身伤亡事故;凡是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的电梯,都没有执行这个规定。当然,业主有自主选择制造、安装和维修保养企业的权利,但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由于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其起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操作部位很多,有多少楼层,就有多少呼梯按钮,轿厢内也就有多少选层按钮;操作者也不确定,谁都可以按动这些按钮;电梯的可动部件也很多:每个楼层的层门都有开关运动,如果因为不大的垃圾阻碍使得任意一个层门未能关严,电梯都会停止运行。这就是说,电梯出现故障的意外可能非常之多,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之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维修保养。

对电梯来说,轿厢的坠落、“底”、“冲顶”和“开门走车”以及乘客的跌落等都会给乘客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当电梯的各种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安全部件可以保证此类故障不会发生;在意外地发生了坠落、“底”、“冲顶”故障时,安全部件能够保证乘客安全。电梯一旦出现故障,不但要尽快排除而且要查清原因并排除再次发生的可能。为了提高电梯的工作可靠性,gb/t 10058规定电梯运行60 000次故障超过5次即为不合格。这就是说,尽管发生故障时电梯有能力保证乘客安全,但并不允许故障频频发生。

为了保证电梯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其安全功能,国家标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不但规定了安全部件由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型式试验的认证规程,而且规定了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和重大改装后必须进行的检验内容;为了保证安全部件在需要动作时不致失效,标准还规定了反复进行的定期检验。这就使得安全部件既不轻易动作,又要常备不懈。标准gb 7588是从欧洲标准en81转化而来的,我国又把它上升为强制性标准,从而使我国成了对电梯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国家。

除了上述管理措施外,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用文明的操作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比如:用呼梯按钮来召唤电梯后,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调度轿厢来到呼梯层站。如果你没有按动呼梯按钮而层门大开着,你切切不可闷着头就往里进,必须收住脚步仔细看清了:前面是轿厢还是万丈深渊;如果你按了呼梯按钮后层门仍然关闭着,请你耐心等待,不要踢门、砸门、撬门或者设法打开门锁,也不要在层门前嬉戏打闹以致撞开层门。层门用关闭的姿态告诉乘客:它的后面是井道而不是轿厢。如果乘客用喜剧方式打开了层门,接着就可能有悲剧发生;乘客进出电梯时行动不要过分迟缓,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把一个完整的身体放在两个空间里,即意味着把有智慧的生命押在了没有生命的智慧上,是输不起的赌注。万一此时轿厢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在运动的轿厢里不要蹦蹦跳跳,不要乱摁按钮。在电梯出现意外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关在轿厢里的乘客最安全的对策是处变不惊,等待救援。请记住:轿厢是安全的空间,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办法进行自救往往是危险的选择。

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只须将良好的管理和文明的操作相配合,便完全有能力给乘客提供安全的服务。

第二篇:电梯安装维护安全措施

我公司严格执行《安徽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之文件精神,在日常的电梯安装维护作业期间如实做到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在电梯安装维护作业前首先联系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商谈双方在现场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共同执行。 2.施工安装人员工作前对安装工地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包括施工条件是否符合,井道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吊装钩是否牢固,如有一项不符合会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知使用方整改,整改完成才进场作业。

3.进场后,在各层井道口放置危险警告标志,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把入口和出口用木板封闭,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并张贴警告标示。 4.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绝缘工作鞋,携带安全绳,作业高度超过2米 必须佩戴好安全带,电工,焊工必须穿戴安全绝缘鞋。

5.采用无脚手架安装时检查好对重架导向装置是否牢靠,对重块压条安装到位,缓冲器,限速器,安全开关有效,加挂钢丝绳之前通电测试有无飞车现象。

6.井道内作业时,行灯需使用36V安全电源,严禁使用220V电源,不得用线头直接插入插座。

7.起重作业时,首先检查吊装钩,吊装手动葫芦是否灵活,是否有醒目额定负载标志,各部件是否有脱焊,开裂现象,销子是否牢固,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8.起吊作业做到缓慢进行,吊装物悬挂半空中时,要加固手拉链,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9.作业时严禁喝酒,严禁在现场嬉笑打闹,重要部件作业时严禁接打电话。

10.使用电气焊时刻注意安全防火。 11.安装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12.各种电动工具在使用前检查绝缘性能是否良好,防止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严格遵循其操作规程。

13.作业完成后,仔细检查现场有无工具遗漏,电线接头是否用绝缘胶带缠绕牢固,送电前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到达安全部位,现场做好互相协调,

凤阳县平安电梯安装维保有限公司

2017-12-5

第三篇:电梯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关于电梯安全事故,人们应当正确对待。电梯作为垂直交通设备,或因为零部件磨损,或因为安装维修过程中的不恰当操作,发生设备故障在所难免。但是,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对于电梯故障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有关。与自然灾害不同,电梯安全事故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人们的错误思维方式和错误行为造成的。

与电梯有关的人员伤亡事故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发生在安装工地上的工伤事故,这类事故的受害人通常是电梯安装作业人员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其二是发生在已交付使用的电梯、自动扶梯设备上的人身伤亡事故,乘客伤亡事故主要属于第二类。每发生一次这类事故,人们往往谈虎色变,这类事故容易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让我们分别讨论这两类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安装工地上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疏于严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经常性的员工安全培训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几年前的一天,我在看工地时(非安全检查)偶尔用手扒了一下安装好的厅门,竟然把门扒开了,我立即与工程项目主管一起检查了这个建筑工地上其他楼层的厅门,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厅门可以扒开。我们立即电话通知了安装队长,告诫他必须立即整改并附工作备忘录,与此同时通知了公司上级主管。我们知道,经常有建筑工人从没有封好的井道门口或从扒开的厅门门口掉入井道身亡。我们当时想到,如果不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施工人员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很多单位保持着几年、十几年无伤亡事故的纪录。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大都缺乏严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经常性的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首先,重视施工安全的公司具备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施工资格,其现场作业员工具备劳动安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此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和防止安全事故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北京实创电梯设备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1995年该公司获得了北京市劳动局颁发的《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并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

1.开工前的安全教育和每周一次的工地安全会制度;

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安全培训,《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和现场安全施工的工具书,人手一册,不断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完善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4.完善的工地安全员制度预先通知或不预先通知,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隐患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检查结果定期公布;

6.合理可行的安全评分制度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工地危险隐患,及时发现、报告和排除工地危险隐患;

5. 完善的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为每个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打安全分,将其列入和季度奖惩范围,对安全抓得好的班组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四篇: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摘 要: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与我们公众密切相关,随着老旧电梯数量的快速增加,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老旧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剖析,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剖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181-02

高层建筑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栖居地,而电梯在高层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梯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电梯技术已经的相当成熟,安全性很高,但老旧电梯事故频发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目前我们必须面临的焦点问题。在柳州市,超过10年的电梯有约600台,超过15年的有约300台,这些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每年由此引起的关人等事件屡见不鲜,但这些电梯由于更新改造费用高昂,所以基本是有问题才维修。通过归纳这两年柳州市老旧电梯的检验情况,对老旧电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 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分析

1.1 电气线路及元件老化严重,可靠性差

老旧电梯普遍存在电气线路及元件的老化问题。老旧电梯的电气线路及元件使用时间较长,虽然不少还未到使用年限要求,但由于老旧电梯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差,机房通常无降温措施,夏天温度过高,不少还存在漏雨等情况,底坑通常存在积水、漏水等情况致使井道湿度大,灰尘多,有些?}坑还存在机油等,这些都加速了电气线路及元件的老化,降低了可靠性。电气线路及元件老化容易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造成门联锁电路系统故障。门锁的各种电气元件老化容易造成触点接触不良,致使厅、轿门已关好,但门联锁触点未接通,电梯不能启动运行。不少电梯用户反映的电梯关门不走,大多都是由于门联锁电路系统故障造成的。二是造成电气系统断路或短路。电气线路及元件绝缘老化容易引起绝缘击穿,造成电气系统失效(短路或断路),从而引起电梯故障,这种情况在老旧电梯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三是造成电梯控制电路失效。老旧电梯多采用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由于使用环境恶劣,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容易因老化或电弧烧蚀而粘连或阻断,造成控制电路的短路或断路,致使电梯出现故障。四是造成超载装置失效。老旧电梯的底坑环境都比较恶劣,容易导致超载开关老化失效或灵敏度降低,致使很多电梯事故的发生。2011年9月9日,广东东莞南城发生一起因电梯失控造成20人受伤的事故。事发电梯定载13人,实际进入电梯有21人。事故现场勘查发现,电梯超载保护失效,由于严重超载,制动器未能刹停,直至下滑到负一楼。

1.2 机械部件磨损严重,可替换性差

因为更新改造费用高昂的原因,一些老旧电梯仍在带病运行,且使用频率仍然极高,容易出现紧固件松动或松脱、机械部件发生位移、脱落或失去原有精度等情形,如果维保不到位,以上情形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或调整维护不得当,就会加速电梯机械部件的磨损。另外,润滑系统的润滑工作不到位也会造成或加速机械部件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就容易造成事故或故障。老旧电梯的部件老化磨损后,很难找到合适的部件更换,因不少老旧电梯的厂家早已停产,使不少老旧电梯只能带病运行,这也为电梯埋下了安全隐患。机械磨损造成的事故不少,比如电梯抱闸的闸皮磨损严重导致抱闸力不足而造成电梯蹲底、冲顶、溜车;曳引绳绳槽磨损导致曳引绳与绳槽间的摩擦力不足也容易造成电梯蹲底、冲顶或无法提升。

1.3 使用单位管理不善

老旧电梯的使用地点一般是一些老旧小区或一些经济不景气的企业,一些小区根本没有物业管理。对于小区的老旧电梯面临的问题很严峻,本身老旧电梯故障多,维修频繁,所花费的维修资金也多,这部分资金需要小区业主承担,另外,日常维保及每年的定期检验需要资金也要小区业主承担,如果小区业主不理解,电梯的维修资金就很难收集,致使电梯的故障无法及时排除,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而要对老旧电梯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更是一个难题,因为这涉及到费用更加大,而老旧小区基本没有维修资金,要所有的小区业主都理解上交这笔费用基本无法实现。

1.4 维保单位的日常维保不到位

按照国家法规的规定,电梯必须由有资质的维保单位定期进行维保(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维保单位对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但一些维保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并没有按规定的要求及时对电梯进行维保或保养不到位,使电梯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对一些老旧小区很难做到定期的维保,主要原因是有些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电梯,根本没有与有资质的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没有定期进行日常的维保,有问题才修理,导致了电梯的故障率高发,关人或故障停运事件屡屡发生。

2 应对措施

对于目前实际存在的老旧电梯公共维修基金缴纳严重不足,难以做到更新、改造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老旧电梯的管理,达到降低老旧电梯事故及故障率的目的。

2.1 落实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安全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所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占每年特种设备事故总量的比例居高不下。在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中明确了使用单位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主体,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而达到降低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率的目的。针对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法律亦作了规定,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物业服务单位如果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确保维保工作到位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见电梯定期维保的重要性,而近年来发生的不少电梯安全事故都表明了维保的关键作用。针对电梯的维保,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维保的资质、维保作业人员的资格、维保的过程都做了明确要求,但如何确保维保单位按规定去维保电梯,就要求我们使用单位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及政府监督部门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

2.3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对电梯安全的监管,一是要实行“警察式”的监管,而不是大包大揽;二是要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把关;三是加大违法成本,发现违法行为,如不按期进行定期检验、不按期进行维保等,坚决予以查处。

2.4 把好定期检验关

电梯的定期检验是对电梯安全性能的检验,也是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工作及使用单位的管理工作的定期性检验,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电梯检验部门来说,在定期检验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检验规程的要求开展检验工作,对老旧电梯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严查安全隐患,对不符合检规要求的,必须督促整改到位,对不合格的电梯及时上报监管部门。

2.5 强化社会监督

电梯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只要社会各方面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对电梯的安全工作的监督作用,必然能取得良好效果。要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一是要公开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方式,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二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2.6 加强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近年来,不少电梯事故是由于乘客对电梯安全知识认识不足造成的,比如电梯关人后强行开门自救引发坠落或剪切事故等,事实上,电梯关人是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起作用,只要耐心等待专业救援,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社会公众乘坐、操作特种设备都有明确规定,但很多公民并不了解,所以政府部门及电梯使用单位加强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势在必行,而我们公众本身也要主动去了解电梯安全常识。

3 结语

目前老旧电梯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及我们公众都积极参与进来,与我们政府一起共同关注其安全问题,才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法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才能从制度上、源头上有效防范、减少和遏制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怀新.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49-63.

[2]何东.浅谈对老旧电梯安全状况的分析及年检常见问题[J].科技天地,2011,(8):6-7.

[3]赖跃阳,李刚峰.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探析[J].机电技术,2011,(6):98.

第五篇:电梯安全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

目录

外用电梯安全防护措施 ................................................... 1 外用电梯安全注意事项 ................................................... 3 外用电梯预防事故控制措施 ............................................ 5

外用电梯安全防护措施

1.电梯底笼周围2.5M范围内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进出口处的上部搭设足够尺寸的防护棚(按坠落半径要求)。

2.防护棚必须具有防护物体打击的能力,可用5CM厚木板或相当5CM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

3.电梯与各层站过桥和运输通道,除应在两侧设置两道护身栏及挡脚板并用立网封闭外,进出口处尚应设置常闭型的防护门。防护门在梯笼运行时处于关闭状,当梯笼运行到哪一层站时,该层站的防护门方可开启。

4.防护门构造应安全可靠必须是常闭型,平时全部处于关闭状,不能使门全部打开形成虚设。

5.各层站的运行通道或平台,必须采用5CM厚木板搭设平整牢固,不准采用竹板及厚度不一的板材,板与板进行

固定,沿梯笼运行一侧不允许有局部板伸出的现象。

外用电梯安全注意事项

(1) 电梯应按规定单独安装接地保护和避雷装置。 (2) 电梯底笼周围 2.5 弧范围内,必须设置稳固的防护栏杆。各停靠层的过桥和运输通道应平整牢固,出入口的栏杆应安全可靠。

(3) 限速器、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必须由专人管理,并按规定进行调试检查,保持灵敏可靠。

(4) 必须经考核取证后的专职电梯司机操作。

(5) 电梯每班首次运行应分别作空载及满载试运行,将梯笼升高离地面 0 .5m 左右停车,检查制动灵敏性,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6) 梯笼乘人、载物时,应使载荷均匀分布,严禁超载使用。

(7) 电梯运行至最上层和最下层时,应按操作按钮操作,严禁以碰撞行程限位来实现停车。

(8) 在电梯切断总电源开关前,司机不能离开操纵岗位,作业后,将梯笼停到底层,各控制开关扳至零位,切断电源,锁好闸门和梯门。

(9) 风力达六级以上,应停止使用,并将梯笼降至底层。 (10) 多层施工交叉作业同时使用电梯。要明确联络信号。

(11) 电梯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在首层高度的地方架设防护棚 ( 搭设要求参见高处作业章节 ) 。

(12) 各停靠层的通道口处,应安装栏杆或安全门,其他周边各处,应用栏杆和立网等材料封闭。

(13) 应严格控制载运重量,在无平衡重时 ( 安装及拆除时 ) ,其载重量应折减 50 %。

外用电梯预防事故控制措施

(1) 参与装拆的人员必须熟悉电梯的性能结构特点,并能熟练地操作,能熟练地排除故障,受过专门培训。

(2) 装拆场地应清理干净,并用标志杆等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3) 防止装拆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应加安全网。 (4) 装拆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5) 电梯运行时,人员的头,手绝对不能露出安全栏以外。

(6) 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电梯,当吊笼升起时严禁进入底笼内。

(7) 吊笼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8) 利用吊杆进行安装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可用来安装或拆卸电梯零部件,不得用于其它起重用途。

(9)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10)装拆作业人员应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不要穿过开宽松的衣服,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动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11)操纵电梯,必须将按钮盒拿到吊笼顶部,不允许在吊笼内操作。

(12)吊笼起动前,先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3)安装运行时,按电梯额定装载重量装载,不允许超载运行。

(14)雷雨天、雪天或风速超过12m/s的恶劣天气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15)装拆过程出现技术故障时,须在解决该问题后,方能进行下一步装拆。

上一篇:单位环境保护自查报告下一篇:端午节送客户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