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2022-09-03

第一篇: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市委、市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南茶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全市茶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到2008年,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50万亩,茶业实现工农业综合总产值5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五五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现将对我市实施“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调研情况记述于下:

一、现状

1、生产现状:宜宾是全省最大的茶叶产地,据2002年统计:全市茶叶面积已达3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余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6.2%),茶叶总产量达到13000吨,茶叶总产值为2.2亿多元:苦丁茶近9万亩,苦丁茶产量22.3吨,产值638.35万元;茶叶出口创汇l万美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020吨,名优茶产值1.38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0%和60%。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以本地的国家级良种“早白尖”和“早白尖五号”为当家品种,同时先后引进了“福鼎系列”、黔湄系列”、蜀永系列”、“名山131”、“名山3ll”、“平阳特早”等10多个优良茶树品种。市上建有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1个,产茶大县以该场为依托,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点,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保证茶树良种苗木的供应。

2、加工现状。宜宾市现有各种公司、茶场(厂)等茶叶企业近800家,茶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目前全市茶叶加工量仅为加工能力的65%左右),其中有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3个,县级茶叶龙头企业5个。龙头企业采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约束,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建立生产和联系基地12万多亩,带动茶农10万户。“叙府龙芽”、“龙湖翠”、“金竹春”、“醒世绿雨”、“早白尖工夫红茶”等10多个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其中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的“叙府牌”,宜宾外贸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金江牌”、筠连醒世公司的“绿雨牌”系列产品的10个品牌,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证书。

3、贸易现状:从销售区域看,宜宾市茶叶销售是以市外销售为主、市内销售为辅,销售量分别占全市茶叶产量的85%和15%左右;从出口情况看,国内销售为主、国外销售为辅。据统计:2002年全市直接出口量为500余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8%,收入约 l万美元。从销售的产品档次看,除一些骨干企业外,大部分基层茶场(厂),主要是以初制散茶形式的中低档茶叶产品销售为主,。2003年,我市“叙府茶业公司”在市外贸部门的帮助下,已获得国家绿茶出口经营权,其他“筠连醒世茶业”、“龙湖茶业公司”、“早白尖茶业公司”企业正在积极的申办之中。

二、优势

1、自然优势: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岷江、长江横穿全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气温17.5--18.3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10%的有效积温5800摄氏度,无霜期320天以上,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大部分土壤 PH值为4.5—5.2之间,具有早春名优茶和特早春名优茶生产的优势,属我省乃至全国早茶区。茶叶主产区海拔一般在400—1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远离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基本属于绿色食品的茶叶生产区和无公害生态茶适宜的生产区域。因此,我市名优早春茶和无公害茶生产优势明显。

2、产品优势:我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广大茶叶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了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 “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为主的绿茶品牌,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茶”等为主的苦丁茶品牌和以“早白尖工夫红茶”为代表的红茶品牌。这些品牌先后在国际、国内多次获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我市独特的气候优势,每年早春茶产品上市期与省内和江、浙一带沿海省份我国主产茶区相比早15—30天左右。我市早茶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优早春绿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技术优势:宜宾市各级农业部门都建有茶叶技术专门机构,全市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50多人,茶叶企业、茶场(厂)的专业技术骨干1000多人。我市还与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及项目合作关系,因此,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4、市场优势:宜宾是四川最大的茶叶生产区,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多,由于春茶早,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市场上很有竞争优势,常年80%以上的茶都销到市外、省外、甚至国外。从国际市场看,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金叶茶业公司(原宜宾南岸茶厂)“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为代表的宜宾红茶产量曾达到6000多吨的规模,占全省红茶产量的50%左右,出口4000吨左右,占全省红茶出口的40%左右。后虽然因国际红茶市场、特别是东欧市场的变化,我市红茶出口大幅度萎缩,但恢复红茶生产、出口的基础和优势及机遇仍然存在。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在绿茶销售量和我国绿茶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市也开始进行了直接绿茶出口工作,如今年市外贸部门帮助“叙府茶业公司”正式获得了国家绿茶直接出口经营权,出口绿茶80吨,又拉开了我市绿茶直接出口工作的序幕。由此可见,我市绿茶出口优势不但存在,也很有潜力。从国内市场看,国内其它省市以我市早春茶为原料,开发名优早春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大力开发我市早春茶生产市场潜力巨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我市茶叶体制管理上存在三多三乱。一是涉及部门多。如计委、农委、财政、农业、林业、工赈、水电、扶贫等部门都在抓茶叶;各部门有各自的上下管理机构和工作目标及要求,部门之间沟通较差,因部门利益,各唱各的调,力量相互抵消,政出多门而产生指导混乱。二是涉及的项目多。这些部门都直接涉及茶叶生产的项目,很多部门因茶叶专业人员缺乏,容易产生项目技术设计不合理、项目实施的措施不配套的混乱现象。三是涉及资金渠道多。由于各部门都涉及茶叶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

2、区域布局、品种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茶叶大部分茶园都种在交通不便,土地较瘦,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坡上,没有充分发挥我市有特色的早茶优势和其他自然气候资源。二是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比例较小,只占全市茶叶生产面积的16.2%。三是名优茶产量比重不大,仅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0.9%。

3、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不够协调:一是我市约有三十万户左右农民种茶,有茶农约一百多万人,平均每户茶农种植面积不大,生产水平较低。二是我市加工企业多而小,生产规模不大,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加工企业在鲜叶原料生产方面花费人力、物力过大,无法将主要精力用去创品牌和开拓市场,且企业与茶农的关系不够协调。因此,造成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很不协调。

4、销售市场有待拓展:我市茶叶销售主要在国内的专业市场,国际市场微不足到,而且各种市场销售形式也比较单一。

5、科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科技人员很难具体承担到项目,而且项目应该配套的资金、人员、物资难以保证。

6、企业规模不大.品牌过多、过乱:我市目前茶叶企业生产规模大都较小,除叙府茶业年产茶叶达到3000吨左右规模外,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1000吨到2000左右,而很多小企业都是在几十吨的生产规模。企业小而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创造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与品牌。全市现市级以上的茶叶品牌就有

四、五十个,有的品牌从得奖以后,就没有生产、销售过产品,甚至有的产品与包装不符。品牌的过多、过乱,也影响了宜宾茶叶产品的声誉。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全市茶叶生产要坚持“以基地为基础,以元公害生态茶为标准,以企业为龙头,以知名品牌为支撑,做大做强龙头;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做绿做优基地,做特做亮品牌,增收增效创汇,富民富县强市”的指导思想,以“大力发展早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度发展苦丁茶,开发优质绿茶,积极扩大出口”为发展思路。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我市茶业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责,才能保证我市茶业产业资源和各种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发挥其最大效果。因此,建议市成立茶业产业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可选择在市农业局茶叶站,具体负责生产技术和日常管理工作。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茶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措施;在不影响各部门任务能保证完成的前提下,对全市有关的茶叶项目、资金、人员统一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保证项目、资金和人员落到实处。基地区县可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机构落实和人员落实。同时,要相应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3、调整布局与优化结构。主要抓好四个优化: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全市茶叶生产发展规划与布局,既要充分考虑发挥我市独特的早茶生产优势,又要坚持以无公害生态茶为标准,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市茶叶生产的区域布局。即:以宜宾县、翠屏区、高县为主,沿岷江、长江、金沙江两岸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当集中规模,结合老茶园改造换种,加速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巩固和扩大川南优质早茶生产基地。以长宁、珙县、兴文县为主发展红茶,恢复建立红茶生产基地。以筠连县为主发展特色苦丁茶,建立苦丁茶生产基地。以屏山县为主,幅射全市主要绿茶生产区开发优质绿茶,建立优质绿茶生产基地。(海拔在800米以上,种植时间在20年以上的低产茶园实行大规模改造,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茶园和坡度25度以上,交通不便,效益又低的茶园,除保留一些有特殊价值的茶园外,应予淘汰)。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以早熟为主的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到2008年,全市无性系茶树优良种面积要求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50%的比例(包括苦丁茶),当前应主要推广“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名山131”、“名山311” 、“平阳特早”、“早白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无性和有性优良早熟茶树优良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优化产品结构。在着力抓好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等品牌为龙头的系列名优茶产品开发的同时,加大名优早茶规模开发的力度,形成批量生产,进一步提高名优茶产量的比重;以“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为龙头,开发优质绿茶;以“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系列产品为龙头,恢复开发红茶;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丁茶”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开发为龙头,开发特色苦丁茶。四是优化市场结构。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采用龙头企业+茶叶协会+生产基地+茶农的运作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国际市场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利用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的产品为先导,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以质量和价格为优势,对不同国家、区域茶叶市场所需产品的不同,采用梯级式开发,扩大优质绿茶出口,同时逐步恢复红茶出口,开拓苦丁茶出口。在国内市场方面,以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产品为拳头,以茶文化为纽带,积极拓展沿海大中城市茶叶消费市场,同时注意开拓边茶市场,努力培育本地市场。

4、完善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主要做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全市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种苗质量。加强以我市巳建立的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为主、茶叶基地县区茶树良种繁育点为辅的良繁体系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培育出符合宜宾茶区自然生态条什的、更新换代的无性和有性茶树优良品种,在加快茶树良种茶苗繁育和推广技术的同时,抓好茶树种苗监督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茶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在基地建设上,要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条件许可的企业和基地应鼓励其创建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品牌,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品牌的企业,市委、市府:应据企业获得品牌档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奖励措施。三是加强茶叶加工、包装、贮藏技术的创新及提高,对茶叶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促进茶叶产品再次增值。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茶技队伍。对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业务人员应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便适应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和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各方面的变化。五是加强基层茶叶专合组织建设。本着“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加工、经营者自愿参加,并由茶农选出热心于茶叶事业、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代表负责,成员积极参与协会运作和管理,各级农业茶技部门技术人员和科协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协助茶农协会进行技术培训及业务指导,使茶叶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组织保障。茶叶协会组织农民科学地种好茶,按企业产品要求多生产鲜叶为农民增收,企业收取鲜叶加工产品,专心创建品牌,去开拓市场,各施其责,实现双赢。在基层茶叶专合组织建设中,应加强其成员、特别是领导者的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茶文化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5、深化茶叶营销体系改革。积极开拓茶叶销售市场。主要开拓好四方面的市场:一是培育出口的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茶叶出口工作。根据国际茶叶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宜宾茶叶生产的条件,我市茶叶出口潜力很大,很有发展前途。建议应做到三个抓好:第一,抓好国际茶叶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随时了解国际茶叶市场信息的变化。第二,抓好出口茶叶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几个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发展前途的茶叶骨干企业,按出口企业标准进行特殊的培育,以这些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并促进全市茶叶产品的出口。可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和酿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进市外或国外的项目资金和茶叶企业来宜宾独办、合办出口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抓好出口茶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按照出口茶的生产技术、加工质量的要求,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民的生产管理运作模式,建立高质量出口茶的生产基地。二是开拓茶文化市场。利用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旅游产业的同时,着重应抓好四方面的茶文化市场:生态茶园观光市场;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加工、观摩市场;茶叶产品欣赏、品评市场;茶文化交流市场。这四个方面的市场都可结合宜宾蜀南竹海、兴文石林、珙县悬棺等具有特色旅游资源,使宜宾茶叶产品时人全市各旅游景点。要开拓好我市茶文化市场,就必须按市场管理机制方式运作,全市组建茶业产业协会,将全市茶叶加工和销售、经营企业及个人(如涉及茶的生态观光茶园、旅游景点、宾馆、茶房、茶馆等)用协会形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对全市生态观光茶园、旅游景点、宾馆、茶房、茶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宜宾茶叶生产优热和茶叶产品质量及茶文化等与茶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知道宜宾为什么是适宜生产好茶的地方,宜宾茶好在那里,怎样认识、品尝、消费宜宾茶叶,并都能主动的结合茶文化向消费都宣传、推荐宜宾茶叶产品,通过来往的旅游客人,把有宜宾特色的茶叶产品和文化带来世界各地。三是积极开拓边茶市场。西藏、新疆、内蒙、东北等边茶市场与我市中、低档茶叶产品比较对路,应大力开拓。四是开拓秋茶产品市场。我市秋茶、特别是秋名茶很有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应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开发。

6、加强人才战略。为科技专业人员创造适合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科技人员的条件及特点,市委、市府可多将一些茶叶项目直接给予他们承担,明确他们在项目实施中权、责、利,充分的信任、发挥他们的专业智慧。各级科技管理理部门,可根据他们承担项目档次和完成效果的不同,给他们立项,并为他们创造条件撰写论文及申报成果,使他们的工作和成果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及组织的承认,以便今后推广。

7、做大做强龙头、做特做亮品牌。以“叙府茶业公司”的 “叙府茶业品牌系列”为龙头,以“金叶茶业”、“筠连醒世”、“龙湖茶业”、“林湖茶业”、“满园春茶业”、“早白尖茶业”、“永兴茶场”、“水中韵”等企业的品牌为支撑,采取政府引导、面向市场、自愿联合、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培育宜宾的茶叶企业“旗舰”,使宜宾不同的茶叶企业和品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做大、做强我市茶业产业,做特、做亮茶业品牌,才能促进我市茶业生产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第二篇: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园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园

本报讯(记者 成燕)记者昨日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悉,该实验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已正式开园。截至目前,该实验区已与北京天宇朗通通信有限公司、上海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无线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手机制造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65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能1.16亿台,其中2014年手机产量可达3000万至4000万部。

据了解,该产业园位于该实验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含企业总部、手机研发区、手机生产、配套产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区。以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该园区将重点围绕手机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积极引进品牌商、代工商、配套商、物流商、运营商等高端企业,建设集手机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中,该产业园起步区——港南智谷标准化厂房总占地600余亩,一期12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投用;二期38万平方米厂房计划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大河网讯(记者 王书栋)1月1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谢伏瞻在工作报告中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谢伏瞻说,统筹推动实验区规划编制、枢纽建设、产业培育、政策争取等工作,建立“两级三层”管理体制,赋予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实行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引进一批货运航空公司、开通一批国际货运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货运枢纽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取得突破,开放平台窗口作用日益显现。

郑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60%左右。

“买全球 卖全球” 期待郑州航空港今年更给力(图) 2014-01-16 03:52:00 来源: 郑州晚报(郑州)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备受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也成为今年省两会的“最热词”。 新郑国际机场停放的一架直飞台湾的客运航班 中原报业传媒集

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马健 图

“买全球 卖全球”

期待郑州航空港今年更给力

1月15日下午,新选出的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在省人民会堂多功能厅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表决决定了本次大会表决议案办法。接着,会议推选郭庚茂、邓凯、夏杰、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张启生10人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随后,在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的主持下,经表决,通过了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名单,决定了大会副秘书长人选,决定了大会议案审理的规定,决定了大会日程,表决了本次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力争交通枢纽

“无缝接驳”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郑州交运集团设在航空港的临时站点将正式开通,辖区数十万富士康员工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省人大代表、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军伟认为,郑州最大的优势是交通区位优势,要想突出和强化这一优势,就必须以郑州航空港为核心,打造集航空、公路、铁路、地铁、轻轨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实现郑州立体交通网的无缝对接。“1月16日,也就是明天,是今年春运第一天,我们郑州交运集团设在航空港的临时站点将正式开通,辖区数十万富士康员工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她昨天高兴地向记者透露这一最新信息。

打造“中原经济总部”

河南省应利用航空港的优势,积极吸引类似富士康、菜鸟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方位拉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原或中西部的“经济总部”。

政协委员林大辉、黄志坚等昨日也提出了联名提案,希望启动郑州航空港申请自贸区工作,打造中原的“经济总部”。

代表们表示,河南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依靠海运、铁路、公路转移到了航空,航空港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优势。郑州地理位置优越,相信未来30年,郑州都会是投资的热点,对于外资企业开辟中西部市场具有极大的帮助。河南省应利用航空港的优势,积极吸引类似富士康、菜鸟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方位拉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原或中西部的“经济总部”。

搭建“全球航空物流中心”

以郑州为中心,建立飞往各个国家城市的航线,并且与铁路、公路无缝接驳,使整个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一个生态链条,这涉及海关、外汇、财务等方方面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早日实现中原腾飞的梦想。

省人大代表、河南省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呼吁,在2014年,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支持,早日建成综合服务物流体系。2012年5月,郑州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即“E贸易”。徐平认为,所谓的“E贸易”,就是“买全球,卖全球”。在买卖中,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快捷还要成本低。郑州的区位优势很明显,2014年是实施核心阶段的关键时期,具体目标就是搭建完整的物流链条,以郑州为中心,建立飞往各个国家城市的航线,并且与铁路、公路无缝接驳,使整个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一个生态链条,这涉及海关、外汇、财务等方方面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早日实现中原腾飞的梦想。

“数”说航空港

心有多远,2014就有多美 看今年航空港区建设“蓝图”

争取新开通货运航线10条以上,货邮吞吐量超过35万吨,旅客吞吐量达到1400万人次;力争生产总值增长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达到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均增长65%以上。

加快推进汽车整车、肉类、药品进口口岸和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全年实施60个以上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将加大产业培育引进。全力抓好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重大项目集群式招商落地,力争全年签约项目45个以上、开工项目30个以上。

第三篇: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2021年工作总结

xxxx年,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历次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领导小组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创新提能年”主题,坚持“以科创育产业,以产业带应用,以数字促融合”,着力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推动高能级产业加快集聚、高质量要素持续汇聚、高品质环境不断优化,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统筹兼顾,经济指标稳步回升。xxxx年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有效助力功能区企业及在建工地复工复产,稳产满产。xxxx年全年促进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xx.x%;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实现税收xx.x亿元;顺利完成本年度经济指标。

(二)强化顶层设计,精准谋划发展蓝图。一是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引入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等优秀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规修编、科创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协助规自局开展A区控规修编,并已通过专家会审查;配合推进新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产业研究不断深入。认真开展重点产业“两图一表”研究编制和动态优化调整,配合全市部门,完成功能区及相关生态圈蓝皮书、白皮书等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产业互联网、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川藏铁路相关产业及园区配套载体建设发展研究,形成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基地策划方案、川藏铁路创新中心先进技术产业基地方案、智慧园区场景策划方案、园区生活配套有关报告等专题性研究材料xx余件。

(三)坚持引育并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克服疫情、市场等不利因素,通过主动转变招商方式、深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信息渠道、强化招商攻坚等举措,全力保障招商引资力度不减,全年梳理行业企业xxx余家,组织开展网络招商推介、招商项目云洽谈xx余次,参与筹办相约西湖.共享机遇.共创未来-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新城市.新公园-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x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产品上线发布暨亿达智慧科技城入驻项目签约仪式等大型推介签约活动xx余次。新引进宏胜饮料“一总部两基地”、合纵科技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安睿智达设备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运营总部等xx个项目,实际到位内资xx.xx亿元。

(四)深化促建机制,有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坚持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推动南台月项目开工建设,格力x产业园一期等xx个项目加快建设,事丰医疗等xx个项目建成投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新津安置房建设项目五期(地块四)工程、杨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骑龙山安置房周边道路工程(一期)等x个项目建设,新建自来水管道约x公里,燃气管道x公里,新建及改造长约xx公里xxKV电力线路。

(五)坚持科创赋能,持续培育创新生态。一是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x.x平方公里,坚持“科技共生、智能创享”,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打造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优化片区空间组织和功能业态,促进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亿达天府智慧科技城(二期)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天府创智湾一期x.x万平方米专业楼宇改造升级,植入民营经济博物馆、川菜文化传播中心等共享交互场景,构建适合智能科技产品研制与应用的多元载体支撑。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中材科技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民航电子、小巨人等x家企业荣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宏达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培育民航物流、新锚路桥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建立园区新经济及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库,新增民航物流新经济准独角兽企业x家;明然智能、易迅光电、广正科技等新经济种子企业x家,新引进新经济项目xx个。三是构建新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新经济未来场景建设,“民航物流新一代机场行李高速智能处理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被认定为x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与x科创通平台联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天府智能制造功能区专场活动”,推广新技术应用场景;与x高新区联动,开展“xxxx双创生态升级发展峰会”智能科技专场活动助推园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打造高品质示范园区。

(六)聚焦企业服务,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机制。依托园区“新型人才工作站”,深化企业人才服务。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优秀企业家、优秀高技能人才、“新津工匠”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构建了班子成员包片、部办负责人分组、工作人员“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开展重点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明确路径方法和时间节点,对症下药。坚持企业季度座谈会制度,深化每周园区领导协调研究、每月分管县领导重点调度的会商机制,对企业反映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全年累计收到各类企业诉求xxx件,已办结xxx件,办结率xx%。二是落实企业政策服务。常态化召开企业家沙龙活动、银企对接行动,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和精准推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区各级政策,今年累计兑现资金xxxx余万元。三是助推企业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园保贷”“壮大贷”“科创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获取融资约xx.x亿元。积极筹建新消费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对接基金资源,帮助千亿光电、合纵科技获得产业基金x.xx亿元。开展建立“新津盈创动力工作站”工作,丰富资本要素供给体系。

第四篇: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

(讨论稿)

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国家、省市政府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区域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需求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2013年产值达到571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93家。但总体看,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领军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有待培育。为进一步引导我市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拳头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春高新区联合市工信局、长春光机所经过两年深入论证、广泛调研,拟在高新北区建设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制定初步规划如下:

一、 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

1、总体情况。高新区自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以打造全市、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和核心载体为目标,以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发展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配套能力建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园区化、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格局,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截至2013年末,

- 1

43%。新产业光电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蓝光激光器产业化企业,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电视,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研发生产商,产品出口率达到95%,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的30%以上;禹衡光学是我国第一台光学仪器和第一台光电编码器研制和生产企业,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第一,市场占有率达55%。公司拥有1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所生产的光电编码器曾参与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发射;希达电子生产的高清晰LED全彩色显示器,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ED显示器高端产品。 “全彩色LED模块三合一显示屏”、“全彩色LED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系列的LED显示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大正博凯是专门从事汽车制造生产线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陪伴生产,产品主要应用机器人滚边压合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其中机器人滚边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汽车行业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调结构、促集聚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一规划、逐户报建、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以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在我市打造一个重点领域突出、高端要素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协作配套紧密、

- 3

育一批等方式,促进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重点引进优质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5个。

产业集聚阶段(2017—2019年)。把握国内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引进产业化项目不少于25个。

三、产业导向和产业链设计

1、产业导向

(1)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激光制造和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在激光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激光“全产业链”布局。以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带动上游激光材料及材料加工设备的发展,拉动下游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淬火设备、激光精密雕刻设备、激光测距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等一系列激光器件和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促进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军事、显示等方面的应用。

(2)以光传感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仪器产业。依托光电传感长度、角度测试的核心技术,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角位移编码器、光栅线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加快绝对编码光栅尺在数控机床上示范应用,推进数控型光栅测量系统国产化进程。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推进CMOS芯片及红外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带动智能仪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3)以光栅技术为核心的光谱仪器产业。加快红外光栅、中阶梯光栅、大功率激光光栅、IV型全息凹面光栅、平像场全息凹

- 5

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AGV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推进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型与加工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标志性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示范和应用。

2、核心产业链及产品。

(1)激光产业链。按照“芯—器—设备”开展研发和全产业链布局,重点放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和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核心材料制备为源头,以大功率激光产业化为重点,以先进激光加工装备等为切入点,尽快突破大功率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工艺,不断向激光医疗、激光照明和激光军事装备等产业化领域拓展。形成激光器芯片、激光材料、激光光源、激光电源、激光表面处理设备、激光标记设备、激光医疗及美容设备和激光加工设备等众多领域、紧密联系、完整齐全的激光产业链条。

(2)光通信产业链。重点组织实施无线光通信关重元器件研发生产、系列化无线光通信整机开发生产,不断开发市场,扩大无线光通信应用领域。一是发展光通信整机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不同应用需求,重点突破高速、高功率、高效率激情光通信光源、复杂信道下高灵敏度弱信号探测、高精度视轴稳定、高增益光学天线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产业化。二是光通信模块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整机产业,大力开展核心模块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高稳频窄线激光器、高速率调制器、高功率、高效率放大器、高精度稳瞄转台、高带宽带光轴校正振镜、多路

- 7

造装备、锂动力电池化成套设备、滚压分切设备、恒流源设计制造技术等为主导产品。二是开发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重点开发AGVS、RGVS、堆垛机、码拆垛机器人、物流自动输送和自动作业设备、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等产品。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应用AGV的各种输送线和检测线和汽车的总装生产线,AGV在汽车的总装生产线上的应用,具备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能力。

四、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为原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25万平方米,包括核心产业区、研发拓展区、配套服务区三个部分。

1、核心产业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产业化主导区。主要由光显示产业基地、光通信产业基地、激光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光电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及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组成。

2、研发拓展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企业孵化集聚区。主要以长春光机所建设包括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组成。

3、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结合园区产业特点,构建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会议中心、金融通讯、市政公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通过采取集中且适当分散的布局模式,进一步将城市生活、工作、休闲等多元化活动融入园区,激发园区活力,促进园区的繁荣发展。

五、管理及运营模式

- 9

组 长:白绪贵 长春市副市长

杨俊良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副 组 长:

郝晶祥 市工信局局长 车仁义 市工信局副局长 ****** 市发改局副局长 ****** 市科技局副局长 石 威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成福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宣 明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 宋志义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

成 员: 王晓东 市工信局光电处处长

柳 涛 高新区招商办(外资一局副局长) 刘 庶 高新区发改工信局局长 周 彬 高新区中元规划设计院院长 李文杰 光机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耿 辉 高新区规划局局长 巴贻南 高新区国土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设在招商局或组建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方案的研究制定及全面统筹实施。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的具体事宜。

2、强化招商引资,提高项目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引进和落位

- 11

宣传,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一是在园区内建立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全方位展示区内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及主要产品。二是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种国内外会议、展会活动,广泛推介园区企业产品。

1、关于地块选择。园区总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出于启用时间和费用的考虑,拟选择光机平台旁38万平方米中的25万平方米作为项目一期,该地块属于国有农用地,征收工作不牵扯农民问题,所以启动较快。38万平方米中的其他13万平方米属于集体农用地,征收较慢,暂作为后期考虑。除38万平方米以外的两个地块,目前都已抵押,其中25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5年6月,抵押金额为5亿元,该地块可作为园区二期考虑;另外11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8年8月,抵押金额为2亿8千万元。

2、一期25万平方米土地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转性问题。该项工作应该于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前完成,否则土地性质仍然为科研,不能达到工业出让目的。管委会已于2014年4月下发会议纪要,要求高新规划局争取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经了解,规划转性需提交市规划专家评审会通过,目前正在进行评审前的评估等工作。客观的说,此项工作进展还是相对缓慢,原因是规划部门对该地块土地转性工作存在分歧,一方面认为该地块属于长东北核心区的核心位置,在此位置上搞工业,从规划学院派角度不是很认同。另一方面,怕担责任,由于调整为工业带来的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责任,或者过几年该地块还得从工业调整回商住的风险责

- 13

的档次,包括园区内的园区路、绿化、配套生活服务等,涉及的资金也较大,不建议分摊到入区企业,但企业自身建设的风格档次要与园区整体相一致。

4、园区企业可享受扶持政策

1、按照购地面积给予2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并按建筑面积给予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具体参照长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长高开字〔2012〕28号)第6条第一款;

2、优先享受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长府发〔2013〕2号);

3、符合标准的项目享受《长春高新区关于鼓励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试行)》(长高开字〔2009〕76号)、《长春高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长高党字〔2011〕34号)等扶持政策。

5、关于评审机构。建议采用高新区目前采用的专家评审制度,评审专家以市工信局、光机所、高新区相关领导、专家和龙头企业代表为主组成。因该项目政府和高新区都投入较大,建议要严把入园关,全面考察项目的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团队等要素,务求项目质量高,建设资金有保障。

6、关于园区名称。建议采用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同时加挂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基地牌子。一个园区两个牌子。孵化器可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7、关于高新区与光机所历史问题。光机所领导已表示,对原来2009年双方签订的每平方米50元的框架协议不方便实施表示理解,也同意通过专家评审制度积极引进项目入园,同时积极支持园区的

- 15

能产业办公室)正在积极落实招商项目。四是市工信局统筹整个工作进度。

11、关于园区运营。园区建成后以高新中元设计院为主体组建园区运营机构,提供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与企业经营服务两项内容,经营部分采取市场化,先期可由政府投入一部分必须的启动资金,后期运营市场化,原则上政府财政不再补贴。

12、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园区公共设施配套费用。建议市财政和高新区财政承担。市里的政策支持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可由市政府、高新区、中元国际高新设计院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运作模式、入园标准、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为园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三是一期企业集聚积极推进的同时,趁热打铁,建议尽快启动二期项目,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保持园区发展后劲。

第五篇: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介绍

联盟介绍

2012年3月19日,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第一个由智能家居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基地联合发起的产业联盟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正式成立。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ehomecn.com是由长虹、海尔、瑞朗智能家居、鸿雁、瑞德、冠林、松下、北京市标准研究所(中关村标准创新服务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广东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等单位和机构联合号召、支持发起的。联盟的成立得到了住建部、工信部、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和相关科研院所、产业基地领导的支持。

联盟宗旨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的成立将致力于建立行业产品、技术、施工等标准,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和技术交流、相关规范培训、市场调查、产品服务展示、行业自律、监督检测和咨询服务,维护会员单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联盟组成

机构单位有长虹、海尔、瑞朗智能家居、鸿雁、瑞德、冠林、松下、北京市标准研究所(中关村标准创新服务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广东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等。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是国内从事智能家居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单位及有关社团组织自愿参加的、自律性行业组织。本着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联盟宗旨。 联盟的工作内容

成立后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将打造以产、学、研、工程多赢产业平台,为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产品销售、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建设等服务。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还将充分凝聚各成员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制定业内技术和施工标准,提高整体研发能力,加强行业内外的广泛合作,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联盟将协助会员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上一篇: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下一篇:一寸光阴一寸心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