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规划管理规定

2022-09-03

第一篇:宜春市规划管理规定

伊春市城乡规划局事迹材料

几年来,伊春市城乡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依法行政这一重点工作,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科学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不断强化依法规划、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促进了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落实,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建设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行业“十佳文明示范单位”,2007年被省文明办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国家测绘局评为“全国

四、五普法先进单位”,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建设系统

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建设系统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今年被省建设厅选为推进全省规划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文本唯一的起草的单位。并于2007年8月1日-8月4日在伊春召开了全省推进《建设行政执法责任示范文本》工作研讨会。

一、领导重视、带头学习,切实把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多年来,规划局党组对行政执法工作高度重视,把行政执法工作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从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

方案和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入手,积极参加由建设部、省建设厅、市法制办及我局组织的各种法规和业务培训班。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规定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集中学习辅导和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考勤制度和学习考试制度,并与年终评选先进科室和评模选优活动挂钩,根据综合表现兑现奖惩。几年来狠抓了《建设行政人员法律知识读本》、《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省、市领导关于依法行政的重要讲话、国家行政学院编制的《行政许可法》解读光碟的学习,要求每人都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文章和定期对职工进行考试测评,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补考。同时,还利用法律法规学习园地开展了法律法规每周一题活动,规划局职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使全局职工对涉及本职工作的法律、法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 多年来规划局党组班子非常重视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在单位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提出不能压缩学习、培训费用。对专升本、本升研及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的人员,单位不但大力支持,还为拿到毕业证书和注册规划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核销所有学习费用,并对考上注册规划师的

人员给予奖励。为了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每年都利用工作量较少的季节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法规和业务知识,局领导和有关业务科长、注册规划师亲自讲课。《行政许可法》颁布伊始,聘请市法制办宋广秋副主任为全局职工做了专题讲座。《公务员法》颁布后,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戚建锋同志为全局职工做了专题辅导讲座。在2005年冬季培训时,又结合学习贯彻《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以及行政处罚程序、案例和法律文书的撰写做了专题讲座,为了提高各县(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2005年规划局举办了一期“伊春市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建设局局长和主管规划业务工作的领导、技术人员共37人参加了培训。分七个专题进行了讲座。通过组织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全市规划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规划局职工中有5人考取了国家注册规划师,两人考取了国家注册建筑师,目前在全局职工中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建章立制、简政放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几年来,规划局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为契机,大力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重点抓

了如下四项工作: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规划局党组高度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管理格局。按照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他们结合工作实际,找准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有效开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办公公开化制度和“阳光规划”工程的实施。他们制定了办公公开化制度,公示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六项制度”公示;单位工作职责、科室工作职责、工作人员职责公示;规划审批办法公示;监督举报电话公示。以上公示内容都通过政府信息网、伊春日报等新闻媒体和单位公示栏进行公示。结合推行“六项制度”,要求负责建设项目受理的科室印制了《建设项目申请须知》、《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相关手续一览表》等宣传材料,对申请和咨询规划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一次性告知项目受理条件和规划审批程序;对于涉及两个以上业务科室办理的建设项目,他们设专人无偿代办,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报件质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政务公示制度》、《规划工作承诺制》,按照制度要求,将工作职责、规划审批条件、依据、程序等在政府政务信息网上向全社会公布,还就具体规划业务进行公开承诺,正式受理的建设项目,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核发《选址

意见书》,接到建设用地规划或建设工程规划申请后分别在3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具备放线条件的,接到放线申请后3日内完成放线工作。在4月1日至10月30日这段建设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局领导和工作人员无公休日,做到随时提供服务。如对上甘岭伟帝北药公司、汤旺河瑞华石林渡假村、伊春中心城“4S”店等十几个招商引资项目,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技术人员现场办公,在受理材料基本齐全的情况下,不分节假日随时出现场,随时召开例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其办理了规划审批手续,为建设单位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为了规范行政行为,规划局还制定了规划设计“四不做”、规划审批“四不批”、规划放线“五不放”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有效规范了规划行政执法行为。四是严格考核,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规划局把这项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在2005年黑龙江省建设系统和伊春市开展的端正政风和行风,工作优化发展环境评比中,规划局被评为“最佳单位”,被市政府评为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

目前,规划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基本做到了法规成体系,管理成网络,有力推进了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局各项工作已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

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他们有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再攀高峰、再创佳绩,以更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长春市“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教育系统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立足于我市教育实际, 进一步加强我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我市“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规划。

一、我市教育及基本建设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教育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0年9月1日,长春市义务教育段学校1815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幼儿园678所。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生65.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0.16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2万人。

1、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幼儿园678所,小学附设幼儿班384个,在园幼儿共计10.2万人。全市在园教职工0.9万人,专任教师0.57万人。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5.6%,幼教专业毕业3858人,占专任教师的67.3%,生师比17:1。至2010年小学招生人数中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99.6%。

全市幼儿园占地面积112.97万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园舍面积分别为11.1平方米和4.9平方米。

2、义务教育

至2010年9月1日,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15所,在校生65.4万人。 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716.9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学校占地2047.5万平方米,城镇学校占地669.4万平方米。全市生均用地面积41.54平方米,其中农村生均用地面积66.79平方米,城镇生均用地面积为19.26平方米。

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400.4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79.4万平方米,城镇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长春市生均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其中城镇生均建筑面积6.36平方米,农村生均建筑面积为5.85平方米。

3、特殊教育

全市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1611人 ,随班就读学生359人。现有教职工414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专任教师中71人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4%。

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均校舍面积在各类教育中处于最高为27.9平方米,生师比为最低4:1。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分别为41.17平方米和21.68平方米。

(二)对“十二五”期间的预测及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市学龄前人口将持续增加。0岁-6岁人口从2011年的59.30万增加到2014年的68.05万,达到峰值,2015年开始减少,“十二五”期末为67.55万。中小学适龄人口从2011年的75.40万增加到2015年的91.33万,2018年达到峰值,为94.74万。幼儿园园舍预计增加建筑面积18.0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预计增加建筑面积36.41万平方米。

二、教育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一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公办园的供求矛盾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外来人口的涌入和原有公办园的减少,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入托需求,特别是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

二是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托幼及中小学的比例过低。经市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或义务教育学校,用地没有落实给教育部门,较多需配套的幼儿园或义务教育学校没有与住宅小区同步建设。

三是存在部分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现象。由于各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特别是个别老城区,学校规模小,网点多,难以达到标准化的办学条件要求

四是个别学校体量过大,在校生规模超标或班额超标。个别学校存在超级大校现象,班级数超过国家、省定标准。个别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尽管我市先后出台了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有关文件,对学校的标准化提出明确意见,但是依旧存在超标超额问题。

三、规划编制原则

以贯彻落实《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国家启动的专项工程为重点,以吉林省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为载体,以科学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为前提,结合长春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结合长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兼顾当前和长远需求,突出重点,解决急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投资需求。准确把握基本建设投入规律,超前做好项目储备,在项目设计时适度留出余量和空间,以适应新的投资规模。统筹兼顾,提高效益,与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二期、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中央或地方实施的校舍建设项目做好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主要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编制、实施“十二五”教育基建规划,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建立完善校园、校舍建设数字化和网路化管理平台,创新校舍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一)特殊教育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依托 “长春市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中心”,为孤独症、脑瘫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就学条件和服务。优化特殊学校办学条件,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我市高校接受残障学生的规模。 在“十二五”末期计划完成改造榆树市聋哑学校建设任务,长春市每个县(市)的特教学校都得到改造,重点建设“长春市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中心”和绿园区自闭症儿童学校,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

主要任务:榆树市聋哑学校拟新建教学楼4000平方米,计划投入640 万元。绿园区自闭症儿童学校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计划投入1749万元,可容纳394名学生入学。

(二)学前教育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改造提升农村幼儿园、配套建设城区幼儿园、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使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普遍改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以新建、改建、扩建乡镇中心园为重点,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一2所由财政全额拨款、质量较高、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附设的乡镇中心园应逐步实行剥离,独立建园。经济条件好,生源充足的大村独立建园,生源不足的小村可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实行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设施、教育设备器材及教师等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建设任务: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43所,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计划投入84419万元;购置设备1015套,计划投入1902万元。公办幼儿园比例由36%增加到50%左右,幼儿入公办园比例由39.8%增加到70%左右。每个农村乡(镇)建成一至两所标准化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三)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以“一个乡(镇)建一所标准化学校”项目建设为基础,在60%的项目学校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布局合理、实用适用的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支持乡镇、村级学校和教学点项目建设,使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等基本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拟新建周转房112套,建筑面积65652平方米,概算投资8063万元。

(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通过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校园校舍建设,实施若干建设项目和工程,完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及附属生活设施建设,实现县域内学校间校园校舍资源大体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办学条件逐步达到国家、省定办学标准。

按照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适应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重点解决个别学校体量过大,在校生规模超标或班额超标的问题。按照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以“一个乡镇建一所标准化学校”为总体原则,新建或改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校、普通初中。“十二五”期间,通过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校园校舍建设,实施若干建设项目和工程,分阶段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教师、装备、实验室、校舍、图书等资源的标准化。

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拟实施257个项目,校舍108万平方米,投资14.3亿元。

五、投资和进度安排

全市“十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规划实施514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61.55万平方米,总投资23.84亿元。

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144个,建筑面积45.23万平方米,资金需求66755万元。 2012年计划实施项目108个,建筑面积33.93万平方米,资金需求50066万元。

2013年计划实施项目103个,建筑面积32.31万平方米,资金需求47682万元。

2014年计划实施项目87个,建筑面积27.46万平方米,资金需求40530万元。 2015年计划实施项目72个,建筑面积22.62万平方米,资金需求33378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学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履行统筹协调、规划制定、财政投入、政策支持、监督管理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县(市)区政府是辖区内教育基本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地区制定的教育基本建设规划,做好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育基本建设的顺利实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各专项建设资金,地方教育发展费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社会捐助资金。通过调整预算、加大社会捐助力度、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相应措施,足额安排配套资金,不得挤占正常学校基本建设资金。严格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设立学校基本建设工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三是完善对教育基本建设完成情况的检查督导机制。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按照规划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把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是强化建设工程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周转房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专项规划,根据时间进度,合理安排年度实施任务,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周密组织。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做好立项和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建设、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全面落实质量责任。

第三篇:长春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的动力,扩大工业经济发展总量,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的优势带动作用和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效应,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农业产品由初级加工逐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延伸,由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向国际市场拓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不断加大,支柱作用明显增强,并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升级扩张态势。

1.资源基础

雄厚农业物质基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的松辽平原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点商品粮食基地。全市耕地面积135万公顷,粮食商品量、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出口量四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5亿斤。其中玉米729万吨,肉类总产量193.3万吨。大量的农业富余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产业基础

农产品加工业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具备了一定国际竞争力。一是产值高速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位,2008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54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5.51%,增速达到40.3%。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200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6户,龙头企业带动功能增强。其中,大成集团是全球第

三、亚洲第一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皓月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牛深加工企业之一,华正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猪加工企业之一,德大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鸡深加工企业,德莱公司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鹅产品深加工企业,广泽乳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三是产业链条不断拉伸。农产品加工业有效地拉动了种养殖业的发展,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26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肉鸡、肉牛、奶牛、生猪等标准化牧业小区439个。四是出口创汇能力增强。2008年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9300万美元,占全市工业出口总额的8.1%,其中,皓月集团、德大集团等100多种产品打入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3.技术基础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名牌产品比例不断扩大。我市现有科研院所100多个,国家重点开放试验室19个。其中,与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的科研单位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农大、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单位,聚集了一批优秀研发人才,成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智力资源。同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加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行名牌发展战略。目前,肉类加工、精制米、玉米淀粉、烟草、乳制品等行业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其中,大成公司淀粉生产湿磨工艺、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谷氨酸(赖氨酸)生产工艺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行业共有20个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其中,玉米淀粉、皓月肉牛、德大肉鸡等一批名、优、新、特产品有效地拓展了市场空间。

4.区位基础

我市地处东北平原腹地,是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四省的经济地理中心,道路基础设

施完备,辐射能力较强,传统的农业产业优势,构成了广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圈,已成为全国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同时,对日、韩、俄、朝等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农产品出口优势和市场辐射优势。

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化转变,产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已处于产能积累到产能释放的关键阶段。但是,与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求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总量不大、整体科技含量不高、大企业集团偏少、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依托已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工业强市转变的历史要求。

(二)面临形势

1.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

今后几十年,我国将进入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期。一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需求阶段。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进一步提高,正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转变。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和空间巨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为70%以上,而我国仅有25%左右。三是国家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重要发展产业,今后五至十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将会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四是随着农业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扩展,世界农业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加工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食品消费多样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国家政策引导作用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相关政策将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3.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正向安全性、营养性、健康性转变

一是由于近年来连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外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进出口环节上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二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营养性、健康性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三是各类功能性食品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四是方便快捷性食品将日益走俏,有向主流食品发展的趋势。五是各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食品工业。

当前,国际市场处于调整时期,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恰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难得机遇,今日的发展速度和推进力度,决定明日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提质增速,促进我市农业优势与产业优势的融合,抢占产业发展的至高点和战略主动权,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二、目标和任务

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新型工业道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科学规划,重视创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工业产业优势转化,坚持总量扩张和优化结构、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原料生产和集中加工、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相结合,面向两个市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积极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优质化、终端化、品牌化、基地化、安全化,切实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提升县域经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目标

1.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25。5%。其中:玉米工业产值达到700亿元;牧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40亿元;粮食、蔬菜、饮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把我市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成“中国食品工业名城”。

2.努力打造龙头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基本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其中,培育产值100亿级企业:大成实业集团、皓月集团。培育产值10亿级企业:金锣、德大、德莱鹅业、中粮、正业集团、吉粮、华润、成达、达利、天景、松源、成昌隆、鸿大牧业、广泽、四海、阿满、德翔牧业、隆源、百事、金源、上禾、汉德、新高、东旭、霞光、北康、维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延伸产业链条。一是以大成玉米为突破口,建立以化工醇为源头的化工产业集群,吸引下游产业和企业来长投资,构筑长春玉米工业城。二是突破传统屠宰加工领域,大力推进畜禽产业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

1.玉米精深加工业。依托资源优势,以大成集团、中粮集团、天裕公司、大连松源公司、长春成昌隆新能源公司为主体,规划建设长春市玉米工业园区,形成玉米加工业集约式发展,年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大力开发生产以玉米为原料的下游精细化产品。重点是差别化聚脂、化工醇、赖氨酸、有机酸、淀粉糖醇、聚乳酸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同时,发展羟基丙酸和琥珀酸系列产品,逐步建成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和加工中心。

2.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以皓月公司、金锣集团、鸿达公司、吉发集团为重点,提高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加工能力,突出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实现畜产品“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废为宝”。推进梅花鹿产业园区、集中养殖区和科研园区建设,打造国家鹿产品加工基地。

3.乳制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酸奶、乳粉和功能性乳制品等。

4.饮料制品制造业。按照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方向,稳步发展啤酒和优质白酒,大力发展玉米饮料、果蔬汁饮料、天然矿泉水等产品。重点开发低热、低醇、功能、滋补、保健饮料。

5.油料加工业。以大豆、花生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植物蛋白、多肽、异黄酮等深加工产品。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保障食用植物油供应安全。

6.饲料加工业。加快发展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推动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和饲料产品升级换代。

7.烟草制品业。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焦减害新技术,重点发展低焦油、低烟碱、低一氧化碳的新产品,提升产品结构,逐步扩大

一、二类产品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其中一类产品比重要由目前不到2%提高到10%。

8.稻米、蔬菜加工。以吉粮、长粮、榆树禾丰、九台大禾、德惠上禾等稻米加工企业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扩大品牌产品,重点发展精制米、免淘米、绿色米、有机米和方便米饭;依托高榕、金源淀粉等企业,进行保鲜菜、速冻菜、腌渍菜、酱菜、脱水菜、果汁果酱和马铃薯制品的系列开发。

9.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乳制品可控奶源建设,督促粮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饮料、酿酒、发酵、焙烤等行业重点企业,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检验设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测设备。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按照GMP要求组织生

产。

10.提高带动农户和增强安置就业的能力。到2012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就业岗位75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覆盖85%农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

(三)重点工程

1.大成实业:年加工225万吨玉米,生产100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

2.皓月集团:100万张皮革及现代肉牛综合加工项目。

3.吉林德大公司:肉鸡屠宰加工项目。

4.金锣集团有限公司:300万头生猪和4500万只鸡加工项目。

5.中粮集团:淀粉、L—乳酸、聚乳酸项目。

6.吉林天景公司:30万吨鲜玉米加工项目。

7.广泽乳业:乳制品综合加工项目。

8.吉粮天裕公司:20万吨化工醇项目。

9.农安松源玉米公司: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

10.吉林达利食品公司:方便面及饮料项目。

11.长春成昌隆公司:50万吨淀粉糖项目。

12.吉林修正公司:双阳梅花鹿系列产品。

13.吉发实业集团:鹅产品综合加工及氨基酸项目。

14.大连成达公司:1.5亿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

15.长春东旭肉食品公司: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16.榆树四海实业公司:1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17.长春汉德食品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

18.吉林鸿大牧业公司:1亿只鸡屠宰加工项目。

19.长春新高食品公司:10万吨乳制品和50万吨玉米乳项目。

20.吉林阿满食品公司:4万吨熟食加工项目。

21.吉林上禾公司:30万吨绿色有机稻谷精加工项目。

22.吉林德翔牧业公司:5000万只肉鸡生产、加工项目。

23.吉林霞光乳业公司:5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

24.北康酿造食品公司:20万吨调味品加工项目。

25.德惠维维食品项目:5亿元食品饮料项目。

三、总体部署

(一)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

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制定鼓励品牌政策。分行业确定重点打造、重点培育对象,实行重点支持。对众多分散的品牌进行整合,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国内外注册,促进产品向名牌转化。将做大品牌的战略和做强龙头企业的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一批大中型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有规模、有市场前景、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企业,实行重点培育、扶持和推进,打造行业旗舰。积极推进同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联合、并购、重组和参股;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境投资布点;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的集团化、连锁化运作;积极推进优势加工企业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集聚,培育示范型加工企业和加工产业集群,构筑区域加工和行业加工优势。

(二)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1.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外招商。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面向国内外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提供软硬环境皆优的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大批中外优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进驻我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

2.扩大农产品加工品对外出口。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基地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企

业与国际相关农业标准的对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空间,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出口市场。

3.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省外国外投资。支持有实力、有品牌、有技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跨省、跨国经营,到域外布点建厂,发展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南资北扩北资南下的历史机遇,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大交流,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加工产业优质化程度

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主要加强良种畜禽培育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和牧业小区建设,推进牧业标准化生产。二是构筑从“地头—车间—餐桌”的全程化质量和安全监控体系。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龙头企业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机制

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农委、畜牧局、科技局等单位共同建立多方联动、协调促进的产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共同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科技研发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整合科技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引进国际研发力量,推进科研中试基地建设,设立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强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努力攻克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技队伍,造就一批既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三)加强中介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

1.积极发展农民合作服务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组织。鼓励农民合作服务组织,打破区域界限建会设点,推动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和合作。

2.积极发展民间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制定行业规划、规范经营行为、进行价格协调、化解利益纠纷、保护知名品牌、应对外部壁垒、促进行业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好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创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加工、大产业”的新观念,采取积极措施,以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管理体制的创新。逐步改变农产品加工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逐步建立“政府—中介组织—加工企业”的运作模式。引导和推动加工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企业家队伍,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奠定制度基础。

第四篇:宜春市工商局规范网吧管理

“春风护蕾”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宜春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网吧管理的“春风护蕾”百日行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局开展2010年创业服务年活动“123456工程”的有关事项。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网吧管理,规范网吧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建全网吧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市局决定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春风护蕾” 百日行动,全面规范管理辖区内的网吧经营户,确保这次行动取得成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运用综合治理的手段,结合企业年检,对网吧经营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认真查处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及“黑网吧”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网吧经营市场秩序,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目标任务

采取宣传教育、集中整制、规范管理等综合手段,重点解决网吧经营场所亮照经营、无证照经营、证与照名字不相吻合等问题,查处取缔“黑网吧”和以电脑培训学校、电子阅览室等名义变相经营的网吧场所。着力提高网吧经营业主守法经营的意识,着力健全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工作步骤

宜春市规范网吧管理“春风护蕾”百日行动于3月20日启动,6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集中治理、巩固提高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20日——3月31日)

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坚决响应、积极支持、努力配合当地政府“春风护蕾”百日行动的工作部署,大力营造开展百日行动的浓厚氛围。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们工商部门的工作职能,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春风护蕾”百日行动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1日——4月10日)

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对本辖区内的所有网吧经营户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工作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经济户口和台帐,规范档案管理,要做到档案管理整齐有序。检查网吧经营场所亮照经营、无证照经营、证与照名字不相吻合等问题。认真查处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及“黑网吧”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和加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三)集中治理阶段(4月11日——6月10日)

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在由当地政府“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中,对辖区内的网吧开展集中清查整治,对重点地域、重点场所进行集中执法行动,对检查中

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曝光并按有关规定王严肃处理,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该吊销证照的坚决予以吊销,属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坚决取缔。坚持一手抓集中整治、一手抓规范管理,认真研究网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网吧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巩固提高阶段(6月11日——6月31日)

各县(市、区)工商局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网吧规范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巩固规范整治成果。在百日行动中要及时地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特别是有特色亮点的做法要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稿件和总结材料必须上报市局直属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切实加强对规范网吧管理“春风护蕾”百日行动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举措,确保百日行动取得成效,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密切协作。各县(市、区)工商局要与本地政府“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分工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春风护蕾”百日行动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三)强化督查。这次百日行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严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开展“春风护蕾”百日行动工作情况纳入“扫黄打非”工作考核内容。

(四)总结表彰。各县(市、区)、工商局要认真总结“春风护蕾”百日行动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推动工作。争取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好成绩。

第五篇:宜春市鑫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宜春市鑫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鑫鼎”)成立于2012年,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是一家专业给企业寻找证书为人才推广证书的公司。主营证书产品有:电气工程师证书、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造价与监理工程师证书结构工程师和建造工程师证书等高端证书。公司目前旗下有员工30人,公司一贯坚持“服务第一,用户至上,贴心服务,信守合同”的宗旨,凭借着高质量的人才信息,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与全国近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型企业均有合作,竭诚与国内企业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宜春市鑫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猎头中心拥有50多万房地产、勘察设计、建筑类人才信息资源;猎头顾问具有房地产建筑行业资深人事经理的经历,拥有丰富的人事甄选经验,已经为全国房地产、勘察设计、建筑行业企业已成功为国内外100多家企业提供了品质卓越的猎头服务。

我们服务的客户涉及以下各个行业:

工程建设┆监理咨询┆项目管理┆道路桥梁┆园林景观┆市政工程┆钢构工程

勘查测绘┆装饰装潢┆规划设计┆造价预算┆房产开发┆机电设备┆机械建材

电力工程┆电气工程┆水利工程┆暖通空调┆安防工程┆物业管理┆政府机构

公司主要业务覆盖全国: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杭州,江苏,浙江,河南,贵州,陕西,山西,河北,湖北,湖南 ,四川,山东,宁夏,青海,甘肃等。

公 司 团 队;

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是我们最根本的经营理念!

公 司 优 势

----创新的思维、简洁、务实的咨询风格;

----优良的代表性顾客与反馈;

----与企业长期战略性合作的经营理念。

我们的合作客户,既有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也有中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工作原则。顺弘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优势,与建筑行业协会及多家业内行业组织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由猎头行业多位优秀精英组建而成,愿景打造一个更规范,更专业,更诚信于一身的服务型企业,立足江西,服务全中国,

上一篇:预备党员考察表样本下一篇:烟草专卖新申请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