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的爱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心灵深处的爱范文

记忆深处的爱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和我母亲年龄相仿的30多岁的女老师,3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名字叫秦桂兰,她亲切的笑容、说话时和蔼的语气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心存温暖,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把她当成了和母亲一样值得信赖的人。她的爱,她的鼓励,成为了我---一个农村孩子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

一年级的孩子刚学习自己削铅笔,很容易削破手,秦老师就抽出时间帮孩子削铅笔,可班里的孩子多,秦老师就不能一个一个地帮孩子削了,一部分孩子就自己削,我就是这一部分自己削铅笔的孩子中的一个。一天,我刚买了一把新小刀,我用左手的食指垫住铅笔的一头,右手拿着小刀,一下一下的削着,新小刀真锋利,就是好用!正在我得意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我左手食指的很大一块被生生地削了下来,血瞬间流了出来,秦老师见了,飞快地跑到我的身边,抓起我得手,一边用嘴给我吹着手指,一边安慰我:“别怕,别怕,老师在呢!”说着,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布条,轻轻地给我包扎着......她温柔的话语,亲切地动作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手顿时也不觉得有多么疼了。我的手好了,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印记,可也留下了我对秦老师永久的怀念。

我的家住在离小学校不远的路边,秦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我的家们,每天放学了,除了做家务,我便拿起书,在院子里看、读。一天,我正在高声地读课文生字的时候,秦老师正好下班走过我家,她从自行车上下来,走到我跟前,用手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这么爱读书,将来一定能成才!好好学,你太让老师喜欢了!”第二天,秦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几句话,让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成才。从此,我更加勤奋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16岁那年,在当时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石嘴山师范学校,在当时的农村,这件事着实让我的父母自豪了好长时间!

如今,我也当小学老师20多年了,每每回想起秦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我一生的影响,对工作的尽心,我就知道怎样做一位“好老师”,她是我一生的恩人,没有她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秦老师,好人一生平安!

第二篇:大山深处的爱

大山深处的爱 观《人民的好儿女》 有感

今年8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观看了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第一集《大山的火把——赵世术》。当我了解到:赵老师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他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赵老师是伟大的,我觉得他的妻子更伟大! 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世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其实我想,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些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美好了。相信每个看了人民儿女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真正感动的力量。

向赵世术学习,学习他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要把他的优秀品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三篇:叩问心灵深处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感动,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对00后的孩子们,物质高度发达,衣食无忧却四肢不勤,手脚不动,唯我独尊。让他们为别人着想几乎不可能,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动呢?我想只有内心深处的震憾,激起情愫的涟漪,漾起感动的波纹,达到心灵的碰撞。

在人教版语文十一册的第七组课文,讲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与可爱、聪明、善良,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在这个世界上。其中,《老人与海鸥》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深厚情谊,课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与海鸥亲切交谈。后半部分通过老人去世,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展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令人震憾的情感。如何让学生来体会、感悟这份人鸥情呢?通过三课时的教学,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以下启示。

一、与文本深度对话

对话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应该是一种协调、沟通。在前半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哪儿体现了老人与海鸥的亲密相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刻思考、与他人讨论,得出老人给海鸥喂食、取名、与海鸥交谈。特别是“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了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动人的乐谱是老人与海鸥演奏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和谐的美、信任的美。进一步引导学生,这种美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吗?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建立呢?学生深入文本后,从“褪了色的塑料袋”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当然,哪个都有名”„„体会到这种美是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料海鸥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让学生更加明白文本内容。

二、在朗读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如果你通过朗读能让别人流泪,那么你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就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句话说得有点牵强,但说明朗读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情感教学目标重点体现在朗读上,学生在朗读中,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逝世感到悲痛万分, 从“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深切悼念,从“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难舍难分。为了更加深入地体现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学生朗读完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老人的逝世感动悲痛万分、深切悼念、难舍难分的海鸥中一定有„„?” 学生齐答,有独脚、老沙、红嘴„„ 在全班的呼唤声中更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本的价值取向是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在本文中,通过老人与海鸥建立的深情厚谊告诉读者,要爱护小鸟、爱护动物、爱护身边的一切。如何正确把握这一文本价值呢?引导学生默读: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们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老人的注视里的什么呢?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有对海鸥亲切关怀:“独脚,我不在了,你今后的生活会更难”“老沙,明年冬天你还会来这里过冬吗?” “我不在了,你们群吉祥鸟、幸福鸟还会来这里过冬吗” 通过这些回答,在学生心里更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难舍难分,也唤醒了同学们关爱小生命的意识。老人走了,曾经目睹老人喂海鸥的人们在老人走后是怎样做的呢?通过最后句话“他的心里一定有飞翔的欧群”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人们与老人素不相识、无亲无故,却送走老人最后一程。他们是被老人的行为感动,人们在送走老人后,会背起老人的蓝布包、拿起老人的塑料袋在翠湖边喂海鸥,让海鸥飞翔在老人的心里,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旨在通过阅读加以简单的点拨,让学生走进文本展开与文本深度对话,在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美丽的、童话般的感人故事之余,会留心身边的世界,多给身边的小生命一些关怀,叩问心灵深处,学会关爱。

第四篇:走入心灵深处

时代越发展,人们就越疑惑(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大攻击性、小皇帝脾气……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诱导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他们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以至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品德

”形成的四个环节中,道德认识是核心,情感体验是基础,他们结合产生的动机与信念是导向,意志是保证,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各个环节不可缺省。而这之中“情”、“意”两环节十分关键,落实这两个关键,要密切注意心理因素。

一、从孩子心理特点出发,把握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个好的教育时机,需要做有心人去寻找或者创造。一般来说

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1、兴奋时机

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他们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出兴奋点。兴奋与兴趣有一致的地方,但兴奋点更为活跃,有一定的引发条件,他具有突发性,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和明显,我们加以把握,往往可以由孩子的兴奋点激起他们很强的向上的驱动力,或能使某些比较消沉的孩子一时由兴奋为转机,从此改变自己,发生很大的变化。

2、激情时机

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他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验与反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情感又是驱动孩子努力进取的必要条件,能够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当他们的各种情感表现出来时,正式他们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最积极的时候。他们的各种表情都是有感而发,抓住他们“有感”的时候,正式我们实施教育的时机。

3、求异时机

孩子的思想活动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一致的,他们喜欢求新求异,也容易产生逆反倾向。这种求异与逆反倾向,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他们思考判断的结果。从思想的活跃性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此这也是一种有利我们教育的时机。

4、殊遇时机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遇到一些特别的矛盾,经历一些特殊的遭遇。学生生活并不那么复杂,特殊的遭遇或境况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特殊的严峻境况,思想上的震动就会相当大。我们在这种时机要对学生特别关怀和理解,同时利用这种时机,教育孩子正视各种矛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5、疑惧时机

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产生惧怕心里,特别是犯了错误,会使他们疑虑重重,思想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这种思想矛盾和压力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孩子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却会感到相当的沉得,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6、荣辱时机

荣辱也是一种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感反映。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表扬、奖励,享受到荣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积极因素的情感,一般情况下也会推动他们更努力向前。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批评、处分、羞辱,感受到耻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甚至会觉得难以抬头,形成较大思想压力。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小事,而丢掉教育孩子的时机。

二、注意孩子心理分析,启动其自我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的实体,开始进行自我修养的个人,不仅为教育为客体,而且成为教育的主体。即个人不仅受社会教育,而且以自己的努力来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开辟了人的发展的新的可能。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品德教育虽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毫无疑问,它的中心依然是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品德教育。道德标准,只有当它变成孩子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孩子开始转化。困难的是,我们如何启动后进孩子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因此,交给孩子良好品德的尺度,使孩子愿意衡量,主动去衡量,这便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启动。

1、爱是基础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品德问题孩子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慢慢地,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又有了一个共同愿望,孩子就会愿意自我衡量。这是启动孩子自我教育的第一步。这里,浓厚的情感、互相的信任十分重要,不然弄得个把表扬当讽刺,把批评当刁难就不行。

那么怎样建立深厚的情感呢?

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孩子,往往对家长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家长是不

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有一位教师连续三年教的都是毕业班,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品德后进生。三年中,他的每一次生日都不请亲戚朋友却邀请班中的教育对象共度,或联欢

或野餐,使他们觉得老师的确视他们为好友,亲近感油然而生。在平时,这位教师与这些后进生很接近,还鼓励他们到家做客,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招待,甚至与他们玩上一会。当他有事甚至有些个人的事时,也特意与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纽带。当一次学生传闻这位老师要调到县城工作,竟挂出了“老师,您别走”的标语。他们说:“您若走,我们跪着求您!”过去曾经打架而名列全校最差的一位学生居然流着泪问:“老师,您不管我了?”这种特殊情感使这位老师的工作十分成功,好几位品德后进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品德教育才能启动。

2、榜样是尺

读好书,通过好书的熏陶,找到良好的品德的标准,找到自我教育中赖以衡量的那把尺子。记得有一位儿童作家曾这样道: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人位高尚的人交朋友,它能引渡你走出迷津,看到一个比天空更广阔的世界。的确,用好书可以引渡品德问题学生走出迷津,这已被不少有识之士的实践所证明。

某校有这么个中队,刚刚建立起就面临毕业,其中有四五个学生在五年级时分别是各班的闯祸“大王”“二王”,后进生中有沉醉于武打小说不可自拔的,有迷恋于言情小说津津有味的,也有的在百货商店偷过东西,在课堂中大吵大闹……这个中队的辅导员认识到要让这些学生发生质的变化,重要的是要使之具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于是他在中队建立了“笛鸣书库”,队员们把书集中起来足有五百多本,他又从图书室借了两套上级推荐的好书,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他特意把几位品德后进生组织在一个组里,自己与他们一起讨论读书体会。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他们也受到了革命先辈勤奋学习、严守纪律的影响,受到了雷锋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的教育,受到了同龄人好少年的优秀事迹的激励。朱某曾是一个沉醉于武打小学的小书摊主,在读好书活动影响下,从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读武打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加入到做好事活动。他与其他五位后进生组织了敬老服务队,为孤寡老人送米送菜、打扫居室,被评为“学雷锋”先进。队员们由于从好书中找到了良好品德的楷模,找到了自我教育的尺度,队员品德在整体上得到优化,中队在短期中变成了一个优秀集体,连续两个学期获得校“最佳中队”称号。

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果我们都能注意引导孩子读好书,那么受益面就不仅仅是问题学生,而是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榜样,而好书能给他。

实践证明,只要使孩子获得良好的品德尺度,并以爱的力量使他们愿意衡量、主动去衡量,那么他们的自我教育就得到了启动,品德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三、重视心灵沟通,运用“期待效应”,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

1、期待:抓住四大效应

效应一:消除疑惧心态,建立自尊自信。部分孩子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崇,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办不好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期待者要多跟这些孩子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要帮助其发现固有而又没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慢慢地,使之对自己产生自信,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

效应二:走出封闭世界,激发参与欲望。有的孩子一直来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期待者就要巧妙地通过种种手段创设环境,让他们投身其中,并期待他们上场试一试,一旦他们尝到了参与的甘甜,他们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个别孩子还会爆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

效应三:强化参与意识,培养主动习惯。对部分孩子来说,有事让他们去做,他们也是乐意的。但他们往往依赖于家长,要由你布置内容,由你分配任务。亦就是说,脑中缺少一根主动的弦。期待者可以并暗示孩子“我们的××也有这样的本领,是吗”,从而给孩子一种期待,使之去模仿着做,逐步变得主动起来。

效应四:提高参与质量,创造工作成果。参与是搞了算数,还是追求质量。当然是后者。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具有质量意识。期待者要通过自己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质量要求,影响受期待孩子养成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力争上游的参与精神。

2、期待:掌握五种方式

方式一:交往式期待。期待者在日常多与孩子一起活动,与之交往。当孩子觉得期待者尊重自己,便会信任期待者,这时期待者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某些能力,就可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相互了解程度加深,就必然增强彼此的信赖感,孩子会对期待者言听计从。

方式二:协商式期待。期待者在提出某项任务时要注意讲究民主的作风,让孩子参与想办法出主意,以此激发孩子的责任心、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对孩子的建议要尽可能多地加以采纳,宁可在这基础上修改发展,也不要图省事另起炉灶,要让孩子觉得这是我设计的,从而收到效果。

方式三:满足式期待。人都有各种自己的需求,孩子们也常常会提出种种要求。期待者要善于满足或帮助孩子达到合理要求,要学会说“可以”。

方式四:授权式期待。期待者的职能不在于自己埋头苦干做了多少事,而是如何让孩子担任主角。把工作的设计、布置、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有关奖惩权全部授给他们,使其有权有责,他们便会尽职责想方设法提高工作质量。

方式五:宽容式期待。期待者在孩子工作不尽人意时切莫责备,而要予以宽容,使其自己反思品味失败的滋味。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与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告诉他“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成功”。

3、期待:重视六个要素

要素一:期待前要有目的。家长在期待前,必须有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制定好期待目标,找出其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相应的期待方面。

要素二:期待要适度。期待时切莫言之过甚。无论是对优点的褒奖还是对其前景的此向均要恰如其分。正如我们常说的,要让其跳一跳摘到桃子。期待正是挂起一个桃子,期待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可望而可及,而不是海阔天空,望尘莫及的。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期待一口吃成胖子,针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期待度。

要素三:期待后要有耐心。孩子参与能力的提高本来就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万一碰到进展缓慢或毫无进步的期待对象,应前后一贯地给以期待,用星星之火引燃其希望之炬的熊熊燃烧。不要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必须懂得,如果轻易放弃期待,那将会使期待对象心灵受到严重挫伤,同时使期待丧失信度。

要素四:期待要与具体措施相结合,避免陷入空洞。正如画饼不能充饥一样,光期待是不够的。这里首要的是要给期待对象提供参与的机会;第二是给予期待对象以方法的指导;此外还要不失时机地为期待对象排忧解难。

要素五:期待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形式。期待是心灵的感应,是微妙的教育艺术,期待者必须选择一个契机,根据期待对象的个性特点应用不同形式予以期待。一般地说期待形式有:⑴通信期待;⑵言语期待;⑶神态(微笑、眼神)期待;⑷动作期待等。

要素六:期待见效要及时表扬,确定新的目标。期待见效时的总结表扬如加油站,它能保证期待对象的动力供应,使之沿着期待者目标引向不断地进步。

第五篇:心灵深处抒情散文

心静如水的时候,如柔柔的细风,在平静的心湖涌起一层小小的温柔碧浪。望着一缕温暖阳光,呼吸着从来没有的新鲜空气,远望天空那舒展飘逸的云朵,还有飞翔的鸽子,心思如梦,一颗心灵在无边无际的蔚蓝天空上展翅在广阔的天地间任自由飞翔。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可以去到另一个地方,像一条海里的鱼儿,跃出大海去观看海外的风景,悠然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美丽的如同在指尖跳动的音符,飘飘然似流云行水之间。微微舒展笑容,似有清风伴随。聆听心头之声没有了喧哗,纷乱,一颗虔诚的心穿越整个世界!风景在游走,记在心头,流动的人群,茫茫无际。而心思的宁静代替了所有风尘后的清新,随之而来的平和深远,像有一种流浪却在心头漂泊,荡来荡去的,忽然间想起他或者她的微笑,一句承诺,我们一起看流星雨。还有一封未开启的信。当满山红叶似彩霞的时刻,我

流泪的时刻不是脆弱,那是心底最深处的爱痕,这爱痕是神赐予的,包含着我生命之中最完美爱恋。我不想说是圣洁,但是我至少拥有它,是唯一能逃避的时候,它还是选择了单纯的我,赴错了红尘那场缘非缘的约定。如同沙滩上的细沙,温柔缠绵却很沉稳,是有海鸥身边翱翔,浪花亲吻,轻轻回味,顺其自然,一度之间在深邃之中。人类谁若能拥有,就达到你最完美境界,所谓完美就是在心灵深深处,你最想要的!

生活像跳动的音符。时光在小风吹起弯月上天的时候悄然滑过。整理思绪,恰是晚开的秋日小花,散发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香气,淡然,睿智,坦然却从容面对,放开自己,在不经意间的一些小事或者大事情缠绕之中却悄然改变着命运,如浪花一般前有暗礁后有风浪,而浪花一朵,是在平时的你去真正的融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你我来过,有爱有恨,有悲欢离合,还有你寻求的幸福!

小花一朵,一朵飘云,一棵小草,一支笔,一杯茶,窗前的一串风铃,与一句有来由的美丽谎言,一曲动听的音乐,还有特别的礼物。在幽幽之处悄悄地发挥着本身魅力。生命在这个世界里舒展独特的风韵,一个真实美丽而哀伤的我。在悄然别去的时候,轻轻地不带走一片云彩,今生足矣。曾经望着远处但又是心灵深处最贴近的故乡炊烟,一缕缕,一束束,倘或天涯或是凝思中,这是真正的人间风景!想着妈妈熬着的香喷喷的小米粥,缝补的衣服,还有爸爸的叮咛,惜别时刻的泪水。顷刻间想起莎翁说:同一个太阳照着他人的宫殿,也不曾避过我们的小屋。透过阳光,心中美妙。那一刻心灵深深处比阳光温暖似海洋般辽阔,同时在坚定着幸福信念与未来的光明!

上一篇:学籍在读证明范文下一篇:协警管理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