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指导

2022-09-04

第一篇:幼儿园社会活动指导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19、2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 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

序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序数通常表示“第几个”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如果从自然数“0”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一列数:0,1,2,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

(二)数序

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

(三)相邻数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 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 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

(二)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四、关于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

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

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

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

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21、2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基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

(二)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三)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引导幼儿按物点数和认识点数,感知和体验数词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

1)感官计数 A、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B、运用触觉感知数量 C、运用运动觉感知数量 D、同时用多种感官感知数量 2)按物找(说)数 3)按数找(说)物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让幼儿反复感知体验数词和多种相应数量物体的对应 2)要适当启发引导幼儿抽象概括数词和相应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比较相邻两个数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数的形式直观呈现相邻两数及其大小关系。

2)借助相邻两数的数量比较和数量转换,启发幼儿理解两数的大小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巩固两数关系的认识。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认识相邻两数数差关系的感性经验,将直观教具和数字结合,引导幼儿比较到连续比较,逐个认识2~4的相邻数。

2)借助2~4的相邻数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相邻规律,启发幼儿运用规律探索学习5~9的相邻数。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练习巩固。

2、熟悉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结合数的比较活动,让幼儿按物体数量排序并匹配数字,感受数的排列顺序。

2)提供数卡,启发幼儿利用相邻数知识学习排列数序。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数数,帮助幼儿熟悉数序。 A、顺数和顺接数 B、倒数和倒接数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作业:

1、中班的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23、2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节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能理解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2、会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位置。

4、能初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次序标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序列。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运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 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1、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形式,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领会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和部分数互换关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10以内数序数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0以内数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等知识内容。

作业:

1、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和组织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

3、如何设计和组织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25、26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了解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3、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 【教学过程】

一、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推理来学习新内容

(1)在部分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推出全部组成形式。

(2)鼓励幼儿的口头表达,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与验证。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中班: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能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笔顺正确,书写工整,姿势正确。

三、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 (3)认读阿拉伯数字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教育活动

1、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1)书空练习

(2)试写

(3)书写练习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了解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学习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如何组织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27、28课时

【教学内容】第六章 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运算

2、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3、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 集合的运算

(一) 交集

(二) 并集

(三) 差集

二、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整数加法

(二) 整数减法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 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 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 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 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 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 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 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集合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集合的运算包括哪些?

2、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包括哪些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有何特点?

29、3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1、会解答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3、认识加号、减法、等号和加减算式,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1)通过游戏和生活中实例,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2)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A、教幼儿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B、教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A、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加减运算过程和结果,理解算式的含义 B、使幼儿理解一个加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件和多件事情

4、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1)观察三幅情境图,学习自编应用题

2)观测一幅情境图,按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自编应用题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重视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掌握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加减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A、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B、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表现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 4)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注意点。

作业: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包括哪些?

31、3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七章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 量的概念:

量是客观世界中一定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二、 量的计量:

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

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 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 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 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 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学习量的特点:

三、 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 主观性

(二) 含糊性

(三) 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量与计量是概念,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及学习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作业:

1、量与计量指的是什么?

2、幼儿对量的感知有何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有何特点?

33、3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语。

2、能在一堆(不超过四个)大小伙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对4个以内的物体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在一堆(不超过6个)大小或长短有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最粗和最细的,最高和最矮的。

3、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比较粗和比较细,比较厚和比较薄,比较高和比较矮。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语描述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4、能正确地感知物体的量,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 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 3. 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 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 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二)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语

(三)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及,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 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 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 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四、活动设计与组织注意点:

1、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时间的教学

3、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问题;认识时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认识时间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2、什么是测量?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3、 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章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一、空间方位: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平面图形

(一)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二)三角形

(三)圆(半圆、椭圆)

三、空间图形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 圆柱

(三) 球

四、对称与等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1、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从粗略到精细 皮亚杰提出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几何的图形。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初步辨认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考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从配对到指认,再到命名

3、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经历从视觉到触摸觉,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4、界定图形的标准,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方位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对称与等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理解并解释

方位空间 几何形体 对称 等分

2、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3、了解认识空间教育内容与要求

4、掌握认识空间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能根据实物或图形的标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匹配或归类

2、通过比较发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图形。

3、能排除颜色和大小的干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形进行分类。

(二)中班

1、发现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各自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

2、能从周围环境的物体中发现隐含的多种平面图形。

3、有图形守恒观念,即在辨认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分类时不受颜色、大小和位置摆放的干扰。

4、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既能用若干同一种图形拼成不同的封闭图形,或用多种图形拼成一个指定的封闭图形。

5、能分析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发现图形之间的属性差异。

(三)大班

1、能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辨识空间图形的标记,并在标记与空间图形之间建立关系。

2、能通过比较归类发现正方形、长方形、球体、圆柱体各自的共同特征,能正确命名空间图形特征的物品。

3、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辨认空间图形和给空间图形分类。

二、活动设计

(一)平面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发现平面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再发现平面图形

4、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a、概括图形种类的活动

B、体验图形边角之间关系的活动 C、等分活动

5、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

(二)空间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

2、空间图形的分类与比较

3、寻找生活中与空间图形相似的物体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形体特征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分的上、下、前、后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下的动作。

2、辨别和说出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方位和以客观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二)中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按指令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外、向内等相对的动作。

2、能以客观为中心,分析两组物品相互上下、前后、里外等相关关系。

3、对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有所理解。

(三)大班

1、发现常见空间图形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发展幼儿的左右方位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等词语。

3、尝试将地图与实景建立联系,根据路径图确定行动路线及目的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空间方位的活动

2、认识空间环境的活动

3、

3、手眼协调活动与视觉分辨活动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

2、充分利用幼儿的身体和身体动作,帮助其感知空间方位和空间关系。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4、在其他活动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认识几何形体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及如何组织和设计活动设计教育活动,认识空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此类活动如何组织等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组织认识空间的教育活动内容?

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五节 对称与等分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体验物体的对称性,会匹配对称图形

2、能区分整体与部分

(二)中班

1、会剪对称图形

2、按对称与不对称给物体分类。

(三)大班

1、理解等分 的意义,会对图形或物体做二等分和四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对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用对称的部分组合成整体

2、将整体分为对称的部分

(二)等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在分享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1)不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 (2)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 (3)空间图形的二等分活动

2、在折叠、剪切、称量中积累连续量二等分的经验

3、在等分与还原中建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通过迁移“二等分”的经验掌握“四等分”方法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在操作和比较中感受对称和等分的意义

(二)重视对称与等分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对称与等分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在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等分教育活动?

3、等分教育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九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 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

1、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活动

2、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3、专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活动。

(二)专门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专门教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

2、专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概念发展提供了支架。

3、专门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专门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操作活动的设计: 目标 材料 形式 指导 评价

(二)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 2)幼儿的经验准备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 活动进行 活动结束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5、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

三、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二)小组教学活动

(三)集体和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数学教育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

1、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 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

2、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主题活动不以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重点。

(二)主题活动对幼儿数学的价值

1、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数学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可以亲身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在主题中寻找数学教育内容

(二)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三、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

(二)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为数学的内容冲淡了主题。

(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给予关注和支持。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试述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3、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9、4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

1、通常是桌面操作活动

2、区角活动的内容,常常和专门教学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

3、区角活动是幼儿自选的活动

4、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

二、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

2、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

3、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

三、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提供

1、活动空间的设置与准备

2、操作材料的提供和摆放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

1、经常性

2、真实性

3、渗透性

(二)生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

1、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获取大量数学经验的机会

2、生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3、生活让幼儿主动、自信、充满兴趣地学数学

二、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善于在幼儿的生活中铺捉数学教育的契机

(二)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

(三)兼顾个别教育与集体活动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区角活动的组织,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已经生活中渗透教育的注意问题。

作业:

1、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区角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3、生活中数学的特点及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人脑的发展与婴幼儿学习

婴幼儿阶段处于脑神经网络形成至成熟的建构期,由此形成个体发展中的关键期。 婴幼儿阶段人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良好而积极的教育环境对人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

强调:强化

观察

(二) 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

儿童的学习潜能与情感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学习的目标是让儿童更好的感受自己,接纳自己。

强调:接纳

鼓励

挖掘

(三)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体对整个学习情境中失误关系的整体认知与了解。

强调:意义学习

探索学习

激发内驱力

(四)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知识是每个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时间而不断生成的。

强调: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一 .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 皮亚杰关于知识的分类 (1) 社会知识 (2) 物理知识 (3) 数理逻辑知识 2. 皮亚杰的主张

(1) 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

(2) 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鼓励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

二.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

1. 强调知识是由个体建构的,但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 2. 强调社会交往对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

3. 强调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个人活动。

4. 强调良好的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他提出“鹰架教学”理论,即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外部支持的过程。 (老师提供外部的环境支持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社区、家庭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合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的过程;他也 1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 整合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充分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育途径与形成、结合多种领域内容,发挥多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而构成教育活动系统。

(二)生活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当立足于儿童现有生活,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环境,让儿童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

(三)趣味性

学前儿童好奇,好模仿,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活动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充分考虑其趣味性。

(四)动态性

活动目标与内容等,随时随地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调整;活动形式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活动环境表现为不断调整、修改构成与再构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门研究儿童学习和促进儿童学习的应用性学科,是关注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如何为儿童提供学习前的准备、如何引发儿童探索性学习、如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材料、如何合理而科学的介入和调整儿童的学习过程等一系列环节和技术。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点(基本特征)p10~11 1. 技术性 2. 创造性 3. 广泛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一) 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儿童发展 (二) 引发教师思考、选择性为策略 (三) 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p14~16 1. 2. 3. 4. 发展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双主体: 渗透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1)目标的开放、灵活和适时调整。(2)内容的开放、丰富和多元。(3)形

式的开放、多向和灵活。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活动目标的涵义

2 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它是最为具体的目标,也是各教育领域目标的下为概念。

幼儿园目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幼儿园保教目标(体、智、德、美)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小班、中班、大班) 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 幼儿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

1、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幼儿初步了解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

健康领域的目标:

1、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科学领域的的目标:

1、 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的事情。

2、 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 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 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 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社会领域的目标:

1、 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 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 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 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 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语言领域的目标:

1、 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 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艺术领域的目标:

1、 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目标体系确立的意义

1、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 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体现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

3、 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帮助。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悲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所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 生成性目标

指向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用满足、培养、激发等词表达。

(三)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事先无法预知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目标案例分析)详见第六章

1、 可操作性:

2、 统一性:

3、 整合性:

4、 指向性:

5、 针对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

(一) 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

(二) 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

(三) 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的主张

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 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幼儿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 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 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4、 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 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 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一) 从兴趣入手

(二) 从经验入手

(三) 从教材入手

(四) 从联系入手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 幼儿园环境的涵义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他是有幼儿园的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认识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1、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P62

(一) 全面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二) 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使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1、 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布置活动的需要。

2、 教师要指导幼儿的环境布置活动。

3、 教育可引导幼儿欣赏环境布置。

(三) 可变性原则:

1、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可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2、不知的环境内容并非固定不变,应随活动主题、节日、季节等变化

而变化。

(四) 安全性原则: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经久耐用;设施设备应固定在地上,以免翻到。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P66

(一) 行为指向:行为指向的幼儿园,即通过有目的的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如:在洗手间的墙上用图片展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在楼梯上用小脚印提示有而上下楼梯要靠右走等等。

(二) 认知指向:认知指向的幼儿园环境,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求知欲望、拓展幼儿知识等为目的的环境创设。

(三) 社会化指向:社会化指向的环境,供幼儿、家长、教师、社会公众观察和交流。这类环境布置的目的是构筑互通平台。如:家长公约、家园之窗、为家长优质服务项目、收费公示、幼儿园园讯、师生伙食展示等。

(四) 健康指向:健康指向的幼儿园,创设安全、温馨的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五) 视觉指向:指向幼儿呈现具有美感的环境。即色彩和谐、形象具体、布局合理、具有美感。

(六) 文化指向:实现幼儿园自身的园所文化。

5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1、 室外环境的创设

2、 室内环境的创设: (1)教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2)走廊和楼梯的空间环境创设

(3)餐厅、洗手间的环境创设

教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1、 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

2、 观赏性创作和操作性创设

3、 填充式创作和满幅式创作

4、 纪录是创作和展览式创作

5、 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两个部分,第五章p128什么是儿童观,正确的儿童是怎么样的?)

1、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师幼之间的交往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核心。

(一) 师幼互动的作用

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人格等诸方面的发展,以确保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这一育人目标的实现。

《纲要》中关于师幼互动的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即使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是有互动。

2、 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

3、 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二) 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

1、 儿童观

儿童观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正确的儿童观:

(1) 幼儿是独立的、自主的

幼儿具有主动探索以求得发展的特性,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超越成人的预料,教育者应当支持幼儿自主、独立、主动的学习和游戏,是他们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

( 2 )幼儿是真实的、感性的

6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真实而充满童趣的感性世界。教育者应当让幼儿通过真实的情景、真实的生活进行体验性学习,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事实与规律。 (3)幼儿是能动的、创造的

幼儿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是互动交流与积极建构的主体。教师应让幼儿在主动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性的表现中实现和体会成功。

2、 教育观

(1) 正确处理教师权威和儿童权威的关系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身份,承担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保护、引导和一定的教育责任,确立教师的权威有它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有幼儿是独立的、自主的、他们身上蕴含能动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自觉减少权威意识,“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 正确处理好教师主体和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活动目标设定、内容方法选择、过程形式思考的主体;幼儿是积极参与与活动并建构相应知识检验主体。

3、 教师的教育能力

(1) 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 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 (3) 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 (4) 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

(一)、幼儿园资源

(二)、教育对象资源

(三)、教师资源

(四)、儿童家庭资源:(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五)、社区资源:(1)社区中自然能资源的利用

(2)社区中人文资源的利用

(3)社区中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

(4)幼儿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名词解释)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运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 使幼儿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

2、 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

4、 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一) 自主性

(二) 开放性

(三) 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 探究主体从儿童经验出发

(二)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环境、条件给予支持

(三) 探究过程中注意观察、倾听,与其合作交流,为其搭建支架。

(四) 探究结果:已形成性评价为主

什么是合作式学习

儿童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育技术。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特点

1、 合作式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

2、 合作式学习是以合作性互动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活动

3、 合作式学习是以共同目标达成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4、 合作式学习师以团体成绩为奖励和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

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 促进儿童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 促进儿童自学、乐学。

3、 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是有关系。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1、 异质成员的分组

2、 给予儿童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必要的活动空间

3、 活动所需材料充足、小组成员均有材料可以使用

4、 互赖行为的鼓励与支持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8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 情境性

2、 亲历性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学习情境的设计:真实性、模拟性、社会性

(二)、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宜性、意义性、挑战性

(三)、活动评价的设计:过程性、持续性、开放性

接受式学习的含义: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 建立在意义学习基础上的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幼儿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2、 经济一行,便于开展。

接受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一)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确立与把握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内容

(二) 遵循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三) 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活动手段与形式,拓展儿童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 灵活性原则

(1) 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2) 灵活处理“抛球”与“接球”的关系 (3) 灵活处理角色身份 (4) 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二) 主导性原则

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

(三) 针对性原则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一) 激励式互动策略 含义:指教师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的持续性活动而与幼儿进行的互动行为。

1、 情境感染: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感染去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

2、 语言催化:教师应当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

3、 情感分享:教师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 追随式互动策略

9 含义: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幼儿,在观察分析幼儿的基础上与之展开有效的互动,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

1、 环境创设

2、 变换调整

3、 耐心等待

(三) 挑战式互动策略

含义:在“质疑”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平台,就能够进一步的推进幼儿的问题解决和思维发展。

1、 问题质疑

2、 启发思考

3、 推动深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策略

*

(一)观察 含义:指教师借助于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运用一定的方法捕捉发生在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各种信息的过程。 意义:

(1) 观察时了解幼儿的窗口。 (2) 观察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 如何实施观察:

开始阶段——观察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阶段——解读幼儿学习情况,确立教育活动策略 结束阶段——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后续活动的愿望等

(二)导入

1、 激趣导入

2、 游戏导入

3、 情境导入

4、 问题导入

(三)提问

1、 启发式提问

2、 发散式提问

3、 层叠是提问

(四) 回应p150:回应的含义, 策略:

1、 重复

2、 反问

3、 提炼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含义:

是一个收集教育活动相关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或评价者的立场、观点对活动过程诸要素及活动效果做出衡量、判定或赋予其价值意义的过程。

*对教师“教”的评价

1、统一性

2、整合性

3、针对性

4、操作性

5、指向性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1) (2) (3) (4) 适宜性 挑战性 整合性 开放性

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 适宜性 (2) 有效性

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

(1) (2) (3) (4) 相宜性 启发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

通过对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幼儿在各类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兴趣、态度、能力等表现,他对幼儿发展中的真情实录,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 反应有二成长的“动画片”

2、 组织教育活动的“资源库”

3、 架设家园合作的“信息桥”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

1、 幼儿的基本情况

2、 每月教育活动计划

3、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包括认知活动,动手能力,艺术活动,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

4、 家长对孩子所做的观察记录和家长阅读幼儿成长档案袋后的反馈。

5、 幼儿月发展评估。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一般记录方式

(1)、幼儿作品纪录 (2)、文字记录 (3)、声像资料记录

11 *对幼儿学习的评价

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幼儿的情感态度

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6、幼儿的学习习惯p158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结合教育内容对儿童肢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行记录和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P154

(一) 尊重性原则

(二) 科学性原则

(三) 全面性原则

(四) 情境性原则

(五) 个别化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去教活动的设计与指导(Q:请你A:设计和指导全面介绍)

区角活动的基本含义:P204 区角活动是教师提供适宜而丰富的学习活动材料,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区角活动的基本类型

1、“学习性”区角活动:已发展幼儿对客观事物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愿望,培养探索行为,提高探索能力与认知。 三个区:生活区、探索区、表达表现区

2、“游戏性”区角活动

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 三个区: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 学习型区角活动的设计

一、学习型区角活动内容的设计

1、 体现生活性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

2、 注重实践性

活动内容能够让幼儿操作和实验

3、 结合主题性

12 活动内容围绕主题活动展开,是集体性学习活动的衍生,是个别化学习活动。

二、学习型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p219

1、 丰富性:不同活动内同,投放不同的材料;同一活动内容投放多种材料。

2、 层次性: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投放材料的层次不同,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投放的材料层次不同,

3、 情感性:赋材料于灵性和亲和力,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让他们感到好玩,有趣,从而更自主地投入活动。

4、 自然性:最大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作为活动材料

学习型区角活动空间设计

1、 自然而流畅

2、 立体而生活

学习型区角活动的指导p222

一、对幼儿区角活动情况实施观察

对幼儿区角活动情况进行观察

二、对幼儿区角活动实施间接指导(p226) 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的活动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

P237~238

三、对幼儿区角活动实施评价

1、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教师依据活动中观察到的内容,事件,对象等侧重点不同,可进行小组或全班讲评。

2、 提点确立的适宜性

选择的提点是重点观察的内容,观察中发现显性问题等,但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选择。

3、 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活动的观察知道过程中可逐步构思如何导入,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启发幼儿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教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设计题

1家长资源,让家长参加, 2社区资源:把孩子带到社区 年龄阶段,

3写设计思路:把活动的优点,对孩子的作用,从学习的角度,特点来设计 4目标:目标的制定是否依照原则

5准备:家长会,机构交流,由谁来做讲解,线路车辆,

6活动的步骤:第一步做什么,有什么要求,向孩子做明确的交代,事先提醒孩子,注意事项。

P119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解释侧重点的不同,呈现材料不同

中班角色游戏:娃娃家,剧院,动物园,超市,饮食店,医院

大班角色游戏:气象台,股票市场,电视台,地铁,科学探索,修皮鞋,配钥匙(规则意识强,角色意识强)

小班角色游戏:汽车,娃娃家,和医院,并列主题多个,医院提供材料简单,有角色意识,但意识不强。

同学们:红色部分是上课王老师讲的范围,基本看红色部分就行了!!!

第三篇: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1

大班体育游戏课反思

“绳”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但大多数幼儿对绳的玩法仅限于“跳绳”。为了使幼儿能在玩绳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我设计了《多变的绳子》这节教育活动课,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绳子的多种玩法,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我们也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让幼儿敢于创新,增强自信。本活动通过自由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玩绳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绳的玩法。同时,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得到发展。

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幼儿跟着老师学小飞机入场,听欢快的音乐做《绳操》。分别作了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训练幼儿头、手、腕、胳膊、腰、胯、腿,使幼儿的全身得到了运动。孩子们的激情也特别高,效果非常好。

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独自玩绳,孩子们玩出的花样特别多,如:用绳玩出了飞轮、小蛇、揪尾巴、拼摆图案、小猫钓鱼、蜗牛、跳绳等等,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在我面前展示他们的新玩法,在这一环节中,我多次和幼儿分享他们的玩法。 小结时我告诉他们一个人玩绳好玩,但是几个或者很多人一起玩绳更好玩,这样将幼儿带入下一个环节,第二次探索玩绳,这样让孩子们又新增了玩绳的兴趣。

幼儿第二次探索:老师引导,请幼儿间合作玩绳,孩子们玩出了新花样:孩子们有的用绳套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腰上开火车,有的用绳摆出了各种形状的,有的合作摆了大圆,还有的合作拼摆了一根钢丝,一起走钢丝,还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搭楼梯等等。在这一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合作玩绳。

第三个环节以游戏为中心。在前面的环节里有的孩子发现了用绳子玩捉尾巴的游戏,我故意忽略它,我是为了在这个游戏的环节里使用它来激发幼儿的另一个兴奋点——全班幼儿一起玩绳。最后全班小朋友一起在音乐中快乐的玩着捉尾巴的游戏。看着孩子们快乐的奔跑着,我想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是很快乐的。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第四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3、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歌舞的产生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审美性

2、整体性

①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②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3、游戏性

①内容中的游戏性 ②形式中的游戏性 ③方法中的游戏性

4、综合性

①形式上的综合性 ②过程上的综合性 ③目的上的综合性

5、技能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小结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3、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1、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①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 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③ 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2、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① 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② 气息与情感表达 ③ 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二、 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1、歌曲

2、歌唱的表演形式

3、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4、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三、 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1、歌词的选择 ① 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② 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③ 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2、曲调的选择 ① 音域较狭窄 ② 节奏较简单 ③ 旋律较平稳 ④ 结构较短小工整 ⑤ 词曲关系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第2课时

一、 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1、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

教师提供的动作进行模仿或者游戏的时候,老师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②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或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2、从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用边演唱边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 ,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然后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另外的新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掉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

②教师提供某种情境,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然后紧接着再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

3、从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的歌词内容 ② 教师邀请本班或其他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进行表演。该表演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

4、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讲故事时,需要经常使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倾听和理解的积极性。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激励幼儿仔细观察,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帮助理解。

5、从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6、从游戏开始的设计

7、从填充式参与开始的设计

8、从副歌开始的设计

9、从无意义章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①这种处理可以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把这个程序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的时候。

②这种处理也可以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作为对歌曲新的表演处理,可以把这个程序安排在比较靠后的部位。

10、 从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① 突出顺序法 ② 突出重点法 ③ 突出关系法 ④ 突出结构法 ⑤ 突出情节法

a) 第五节歌唱活动和游戏的结合

1、从开始处进入的游戏

2、从中间处插入的游戏

3、在结束处插入的游戏

4、贯穿始终的游戏

三、第六节创造性歌唱教学

1、创编新歌词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0;21)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2、创编表演动作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2;23)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 ① 教师提供的“感知体验处理模样”的活动在前,引导幼儿进行“榜样经验迁移”的活动在后。 ② 教师应尽量参幼儿的各种独特处理作出积极的,建设

4、即兴歌唱说话 ① 近似旋律的歌唱 ② 同音歌唱 ③ 模音歌唱 ④ 转换词曲 ⑤ 即兴歌唱

四、总结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斩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从幼儿歌唱时的发声方式入手,阐述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并得用实际教学案例对于新歌教学的十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章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

教学目的:

学习韵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及在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挖掘集体舞的教育价值。

教学重、难点:

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身体的艺术表现力

1、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①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②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③从较慢的开始,采用幼儿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④从幼儿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⑤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2、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边唱边做动作

②教师自己哼唱或弹奏曲调跟随伴和幼儿的动作过程 ③让幼儿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④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动作如何与音乐的情绪、风格 结构相协调

⑤动作组合应该是简单多重复且有整体美感的

3、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观察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动作表现范例 ②让幼儿有机会在同伴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鼓励下,观察和用动作模仿各种真实的、运动着的事物。

③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的激发下进行动作表现

二、第二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内容

1、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①韵律动作

一般韵律动作可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②韵律动作组合

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集体舞、自娱舞等

2、韵律活动类型和表演形式 ①韵律活动类型

②韵律活动表演形式

3、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②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③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④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4、韵律活动的常规

①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②活动进行的常规

第2课时

一、第三节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1、动作

①动作的类别: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②动作的难度

幼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从在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2、音乐

①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②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3、道具(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扩大动作的表现力,但又不会妨碍幼儿做动作或移动,不会使幼儿因过度兴奋而游离于活动之处又不存在潜在的人身伤害的危险。

②能增强幼儿的美感,引发各丰富幼儿的想象、联想。 ③不宜在经济或者教师的精力上做过多的投入,尽量使用周围的物品甚至废旧的物品,让幼儿自已决定怎样利用它们来进行舞蹈表演,会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敏感性,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第四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导入

1、从观察开如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1)

2、从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2)

3、从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3)

4、从队形复习或队形新授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4)

5、从舞谱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5)

6、从动作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6)

7、从游戏开始的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7)

8、从故事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8)

9、从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9)

三、第五节创造性律动教学和集体舞教学

1、幼儿园的创造性律动(学习范例3-10)

2、幼儿园的集体舞教学(学习范例3-12)

四、小结

本章以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为重点为,阐述了幼儿韵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如何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并例举了九中韵律活动的导入方法,为幼儿园的韵律活动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第四章 幼儿园的打击乐演奏活动

教学目的:

了解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及材料的选择,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学会运用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入手,探索打击乐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打击乐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1、舒适有效的演奏 ①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 ②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

③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

④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2、有表现力的演奏

①提供有表现力的伴奏音乐 ②教给有关的演奏技能

③采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 ④创造适度兴奋的演奏氛围

3、准确流畅的演奏

①选择节奏明晰的伴奏音乐

②引导幼儿倾听声部音的相互关系,培养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良好习惯 ③向幼儿提供或引导幼儿创作合适的“变通乐谱” ④采用准确、明晰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 ⑤创造适度紧张、态度认真、注意集中的演奏氛围

二、第二节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学内容

1、打击乐曲

打击乐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伴随歌曲或器乐曲进行的打击乐演奏曲;另一类是纯粹由打击乐器或替代性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打击乐曲。

2、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①乐器 ②配器 ③指挥

3、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①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②活动进行的常规

三、第三节打击乐演奏活动材料的选择

1、乐器

乐器音乐要好;大小重量适合幼儿;演奏方法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运动能力。

2、音乐

选择音乐时须注意节奏、结构工整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等。为3~4岁幼儿选择的音乐最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歌曲或者韵律活动的音乐,节奏要简单,结构短小的一段体;为5~6岁的幼儿选择的音乐的节奏可以稍复杂一些,结构可以

一、

二、三段体,最好包括一些鲜明的、有规律的对比因素,乐句或乐段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4、配器方案 ① 配器方案的特点 ② 打击乐曲的统配步骤 ③ “变通总谱”的设计

四、 小结

第2课时

一、第四节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教学法

1、整体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整体教学法包含三种重要的具体方法:变通总谱法、击节奏型指挥法、引导参与创作法。

2、整体教学法与以前的教学方法的区别 ① 程序上的区别在于,以前所使用的教学法是先分声部,再合奏。整体教学法的程序是:“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

② 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先前的教学法是示范、摹仿、练习,目的主要是学会演奏打击乐作品;整体教学的方法是示范、摹仿、练习与有引导的创造性表现相结合,目的主要是在参与演奏打击乐作品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新作品教学导入 ① 从总谱学习开始的设计 ② 从总谱创编开始的设计 ③ 从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设计 ④ 从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设计 ⑤ 从音乐欣赏开始的设计 ⑥ 从故事开始的设计 ⑦ 从韵律活动开始的设计 ⑧ 从歌唱开始的设计

二、第五节探索性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1、从乐器入手的探索活动

① 探索同一物体的不同发声方式 ② 探索不同的物体 ③ 探索乐器的使用

2、从音乐入手的探索活动 ① 探索节奏型 ② 探索乐句和乐段中的节奏型

3、从生活意象入手的探索活动

4、自主小乐队探索活动

三、总结

本章节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及材料的选择,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突出了打击乐器演奏中整体教学法的优点,以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运用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强调幼儿教师要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入手,安排探索性的打击乐教学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幼儿教师要将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作为目标,了解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音乐欣赏教材的选择,以及掌握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等。

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1、选择最好的音乐作品

2、选择最好的音响

3、让幼儿有机会利用更多的感知觉通道进行音乐的感知

4、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伴随音乐进行的表演活动中直接进行感知体验

5、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使用不同的符号体系来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

6、引导幼儿感受倾听环境音响的快乐

二、第二节音乐欣赏教学

1、幼儿园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 ① 音乐作品 ② 辅助材料

2、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 ① 从完整作品开始的设计 ② 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设计 ③ 从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的设计

三、第三节其他相关表演艺术的欣赏教学

1、舞蹈和哑剧的欣赏(学习范例5—

6、7)

2、曲艺和武术的欣赏(学习范例5—

8、9)

3、歌舞剧、木偶剧和其他戏曲的欣赏(学习范例5—

10、

11、12)

4、影视作品的欣赏(学习范例5—13)

第六章 幼儿园领域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了解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因其性质和特点不同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将幼儿园领域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提出活动目标并进行撰写、活动的设计的原则等。

教学重、难点:

对活动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教学过程:

一、 第一节领域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

1、活动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① 音乐感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② 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③ 价值观念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④ 范例分析与修改

2、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①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结构功能 ②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学习范例6—

4、5) ③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结构分析的其他角度 ④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⑤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书面方案

二、第二节领域活动中音乐教学的实施

1、领域活动加上音乐教学方法 ①运用语言指导法 ②运用范例

③运用角色变化

2、实施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原则 ①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原则

②面向全体幼儿、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三、总结

本章节将幼儿园领域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对活动目标进行提出和撰写活动的设计原则,以及活动实施的方法。

第七章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的:

对幼儿教育园综合主题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讨论,学习相关的实际案例。

教学重、难点: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中音乐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支持预定单元教育目标的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在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中,人文主题或科学主题是比较常见的经验组织纽带。音乐教学活动除了要完成自身的、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以外,还需要为整个主题活动的种教育价值追求提供有力支持。

2、学习典型示范的小班入园初期的综合主题活动——来上幼儿园 ①单元核心经验、教育重点 ②健康社会领域案例《化蝶》

③健康、社会、美术领域案例《大指歌》

④科学、语言、社会领域案例《月亮婆婆喜欢我》、《月亮晚安》

二、激励幼儿自主拓展的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激励幼儿自主拓展的音乐教学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发展。教师掌握这一设计技术的前提是:自身对自主学习的深刻理解和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

2、学习两个范例

三、第三节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教学设计

1、各种生活活动中的音乐

2、晨间体育锻炼和运动会中的音乐

3、游戏、区角活动中的音乐

四、总结

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音乐教学设计,尽可能给幼儿更多自主投入、自由选择、自我表达的机会。一方面,老师的热情支持和鼓励能够有效地维持和提高幼儿发起和延续幼儿自发活动的积极性;老师的引导和激励,能够有效地拓展幼儿的文化眼光和独创思路;教师平和的指点和善意的建议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活动中产生的人际矛盾,帮助幼儿摆脱组织协调活动的困境。另一方面,教师巧妙地引导还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幼儿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提升欣赏品味,避免低级庸俗文化对幼儿的侵蚀。

第五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培训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涵;一日活动作息制度的制定;一日活动的备课要求;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一日活动应尊重幼儿人格与权力,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关注生命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保教并重,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有的幼儿园没有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或者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基本参照小学作息时间表,使用小学课桌椅,使用小学一年级课本,没有玩具,没有游戏材料,四壁皆空,没有游戏活动,仅有课间休息的一点自主活动。在这里既没有“保”也没有“教”,更不要谈科学保教了。孩子在这里仅仅是一种“看管”,落后的办学理念严重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涵 涵义:

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或其他托幼机构从入园到离园进行的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的总称。 生活活动(来园接待、晨检、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离园的环节)。

游戏活动: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小结:幼儿园一日活动皆为课程。

二、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安排

我们先来回忆: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明显区别在于:小学教育是以传授知识教育为主,而幼儿园保教目标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发展幼儿智力,萌发幼儿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即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作息制度,是完成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先决条件。

幼儿园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在园时间和季节特征及幼儿园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作息制度,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园。

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一日活动安排要做到动静交替,不同领域活动交替,室内外活动交替,集体、小组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具体体现在周计划的制定) 如:

是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是身体上,幼儿活动的时间要根据年龄的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样;二是幼儿的注意力的缘故。3-6岁幼儿的注意力的时间为15-25分钟。学龄前儿童让他一直静他们也静不下来啊。不只是学前教育,哪一级教育安排活动都得动静交替。只是,年龄大点的,能够静的时间长一点而已。比如无论什么学校都回安排课件就是这个道理。你应该研究的动静交替时间怎么安排才更合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2、保证每天2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有组织的体育活动、1小时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冬夏季节,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做一些调整。

(各项活动时间:每天尽量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1小时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可以分段进行,保证幼儿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每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2.5小时,每餐进餐时间30分钟。午睡时间2——2.5小时。教学活动时间小班15分钟左右、中班15~25分钟、大班25~35分钟。)

如:某幼儿园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儿童的不同年龄,制定出不同的生活作息制度,以保证作息制度的科学性。 小、中大班幼儿一日作息安排表》及周计划、教案,环环紧扣。(插入图片) 小班幼儿

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小班的一日生活必须由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如通过运动游戏发展幼儿粗动作、在活动区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幼儿精细动作。

三、规范备课要求

(一)备课的重要性

1 备课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2 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提升

3 有利于幼儿的学,好的教学设计能让幼儿学得快,学得扎实,学得轻松,愉快,能让幼儿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 一日活动的备课内容

幼儿园备课与中小学的区别: 上午半日活动:

1晨间活动:写出活动的内容、准备及指导的重点。 [例] 晨间活动:玩球。准备皮球。重点指导幼儿练习左右手交替拍球。

2生活活动:包括进餐、午睡、盥洗、入厕等。幼儿的行为习惯需要反复要求和长期坚持,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例]生活活动盥洗:知道洗完手后在水池里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

3户外自由活动:尽量让幼儿到户外自由地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幼儿活动应在老师视线范围之内,注意安全。

老师在渗透安全教育的同时,多和幼儿交谈,鼓励、支持和丰富他们的活动。

[例]户外活动:滑滑梯

目标:知道下滑时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滑下后立即站起来走开。

4教学活动

教学名称:要写清楚是哪个领域什么类型活动,教师要合理地,综合地安排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例】 语言活动——《家》(儿歌)

【例】 语言活动——《小熊阳光》(早期阅读)

【例】 音乐活动——《我们的田野》(歌曲欣赏) (1) 教学目标:

A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 B、教学活动目标合理,具体、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

C、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

D、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E、目标的制订按顺序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写,一是情感态度目标、二是能力技能目标、三是知识目标。

F、研究幼儿已有经验:本班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本班幼儿原有生活经验;本班幼儿原有学习兴趣。

G、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 教学准备 包括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具,学具,课件等

(3) 教学过程:关键部分,教学设计的核心 A写清楚每一个教学步骤

B要注意每个教学步骤的有效性,教学的每个步骤及采取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尽量减少与目标,内容无关的东西,突出教学重点

C根据幼儿兴趣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给与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性,能动性。

5、游戏活动或区角活动 游戏活动 :

(1)名称:要写清楚什么类型游戏 。

(2)目标:明确,具体,适宜(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符合)。 (3) 准备:包括游戏材料和游戏活动场地。

材料投放数量充足,避免幼儿在游戏中等待时间过长,发生意外;能利用生活中自然,废旧,半成品等环保材料开展活动;为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玩具材料 ;场地安排合理,便于幼儿安全和活动。

指导与观察重点 :

指导

根据目标,内容,本班孩子水平来确定教师指导重点,包括技能,方法,规则和指导。

观察内容:

A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B给幼儿提供的场地是否合适,材料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与社会性水平是否进步?

下午半日活动:

(1)生活活动(起床、盥洗、午点、离园准备等) (2)教学或游戏活动

备课是课程实施之根,是教师成长之本,是优化一日活动之源。

只有备好一日活动,关注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游戏和生活活动,发挥这些活动互补作用,才能使一日活动成为真正的教育载体。

五、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要领

生活活动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在习惯形成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在共同生活中交往、礼仪、规则、环保、安全等的认识与培养;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

1、生活活动:来园接待、盥洗、入厕、饮水、餐前准备、进餐及餐后散步及午睡、起床及午检、离园。(保育工作) (1)来园接待: 晨检(晨检图片)

一看:精神、皮肤和五官(外表)有无异常;及个人卫生,如:衣服是否整齐 。

二摸:是否发烧 、摸腮腺是否肿大 •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和患病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有传染病的幼儿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药品管理:(药品登记表)

• 做好幼儿服药的登记工作。即注明幼儿班级和姓名、用药原因、药品名称和剂量、服药时间、喂服人姓名,并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用药前要核对班级、姓名、药名、用药时间、剂量、药物是否沉淀变质。防止错服和漏服。 晨间活动:(晨间活动图片)

卫生:保育教师:打开各门窗,做好室内桌面玩具柜清洁 ;亲切接幼儿,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和情绪表现;和家长进行随机交流 。

礼貌教育: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指导幼儿将衣物放整齐。 谈话:与幼儿亲切交谈,有计划的进行个别教育、对不爱活动、性格孤僻的幼儿要具体关照,给予帮助。

值日生:整理玩具、图书、照料自然角、记观察日记等。让幼儿参加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即发展了动作、熟练了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相互友爱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区角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区角活动。如看图书、搭积木、下棋、折纸、画画等。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内容,自由选择玩具,自由选择伙伴,给幼儿自主权。

晨读(亲子共读活动)及谈话活动等,晨间基本动作训练。 ◆ 要求: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要相互问好,把快乐和关爱送给每位孩子,使孩子感到安全、温暖,感到老师喜欢他、等待他、欢迎他。 (2)盥洗、入厕、饮水:(盥洗图片)

教师帮助小班,指导中班提醒大班幼儿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自觉洗手,洗手时不拥挤、不玩水,不湿衣袖的习惯以及提醒幼儿入厕,培养大小便能自理。 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会使用肥皂、毛巾。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提醒幼儿每天至少喝水两次,夏天让幼儿自由饮水,以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

入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3)餐前准备、进餐及餐后散步:(就餐图片) 餐前:

组织安静活动(听故事、念儿歌、唱歌);做好桌面消毒工作。介绍饭菜,引起幼儿食欲,教育幼儿不挑食,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半小时不组织剧烈活动。 进餐:

观察指导幼儿进餐,随时给幼儿添饭菜,对一些幼儿给予特别照顾,保证进食量,进餐时间。每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2.5小时,每餐进餐时间30分钟。

培养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学会独立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不剩菜,不撒饭粒,不弄脏衣服,不下座位、不打闹说笑,以免将食物吸入气管发生事故。保证幼儿心情愉快进餐。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 • 餐后:

• 幼儿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的摆放在制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的习惯。幼儿进餐期间,工作人员不应打扫活动室,以免污染吃饭的环境参加安静的活动,不奔跑 。 组织安静的饭后活动(散步10——15分钟、看书、讲故事、做手指游戏等) 提醒幼儿饭后漱口,擦嘴。

(4)午睡、起床及午检:(插入午睡图片或睡房图片) 午睡:

睡房内空气要新鲜,夏天要开窗睡觉,但要避免风直吹幼儿头部,冬季在幼儿入睡前开窗通风。床上用品要保持清洁。

被褥:每两周晒一次,每次2-4小时,床单、枕套、被套每月清洗一次。午睡时间:2——2.5小时。

逐步教会幼儿正确穿脱衣服、鞋袜,并学会正确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将鞋摆放整齐。

午检:

入睡房前提醒并检查不能让幼儿将玩具及其他东西带进睡房;午睡期间巡回检查,不得离岗,随时为幼儿盖好被子,纠正不良睡姿 ;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如:尿床、生病等。正确睡姿:侧卧式或仰卧,不能俯卧或蒙头睡。

全日观察:对晨检时情绪不好的幼儿、近日患病的幼儿,入睡困难的幼儿,重点进行观察记录其精神、食欲、睡眠等,全天给以特别关注。

(5)离园:

严格接送制度,以防幼儿走失;根据需要向个别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意见;整理好活动室环境、关闭门窗和电器。环境应该整整齐齐,个人仪表应该干干净净,并提醒幼儿代好回家的物品;对暂时不能回家的个别幼儿,要妥善安排,适当组织活动,消除幼儿因等家长而产生的急躁不安的情绪。(插入接送制度及接送卡图片) 小结:要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要认真的备课,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组织幼儿的活动时,应减少不必要的等待现象。要满足幼儿受保护和独立的需要,避免包办代替;确保幼儿活动安全,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同时我们教师需要精心做好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减少活动中的无效环节和隐性浪费,从而不断提高一日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个人感悟:

幼儿教师,不但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还需要一颗爱心。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天使就是一个希望,一个希望就是一段快乐的成长故事。让天使快乐茁壮,让希望如花儿般绽放,让故事如叙事诗般优美 。让我们携手让孩子们的故事更美!

上一篇:幼儿园食堂自查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开学通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