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基层征兵工作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做好基层征兵工作

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品读这段话,意在**强调抓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诫领导干部要把抓落实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为领导干部如何抓好落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能不能真正沉下去抓落实,在基层中摸实情、办实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常见的现象,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领导干部扑下身去察民情、解民忧,不仅有利于掌握基层真实情况,作出科学决策,少走弯路错路;同时也融洽了与群众的关系,加强了沟通和协调,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落实,可谓一举多得,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抓好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落实就必然会落空。不可否认,少数领导干部的下基层抓落实却走了样,为“下基层”而“下基层”,没有目的,漫无目标,到了基层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调查时只听好的,不听差的,对真实情况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的只听不做,对于实际问题和各种矛盾,则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以各种借口回避,听了就算了。上述种种行为,不但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还助长了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歪风邪气,损害了自身形象,反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领导干部扑下身去抓落实,就是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力求实效。一要坚持察实情。下基层不但要“身”下,更重要的是要“心”下,真正做到深入基层、融入基层、贴近基层,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与基层群众促膝谈心,弄清楚基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群众的期待反映上去,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二要坚持出实招。领导干部到基层最重要的是实干,最有用的是实招。对了解到的情况,要作出准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基层当好参谋,当好助手。下到基层,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促和谐,多想点子、多跑路子,让群众就业路子多起来,让困难家庭富起来,让生活环境靓起来。三要坚持求实效。领导干部下基层有没有成效,最终看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虽然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所担当的责任却是无限的。一定要以实效为重、以实效为要,坚持尊重规律不求大,脚踏实地不求名,做给基层看,带着基层干,办成一些实事,做成一些好事。

基层是大舞台,一线是大熔炉,实践是大考场。领导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勤于深入基层“接地气”,善于扑下身子抓落实,让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富有实效,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形成,矛盾在一线化解,业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 新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方面情况介绍

近年来,新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和要求,坚持“统筹城乡有新突破、贯彻93号令有新举措、突出特色有新成效、自身建设有新发展”的四新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较大发展。

一、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区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全区呈现出就业渠道拓宽、规模逐步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达5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区各镇(街道)、社区和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达到比较充分就业标准。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860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77%;创业培训200人;完成对向非农产业和城

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15786人、农民工培训10242人;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149960人。率先在成都市各区县建成了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就业督查专员办对我区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多次给予了充分肯定。

1、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进一步完善,人员配备实现了专职化

全区13个街道,86个社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站,保证了与区、镇(街道)和社区,三级劳动保障信息的畅通,做到了人员、资金、场地、制度、工作和平台的“六到位”,实现了高效的运转,公开招聘的86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已正式上岗。建立和完善了市、区、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严格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标准,建成了人力资源市场,并在新繁镇、石板滩镇、泰兴镇建立了就业服务分中心,就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2、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通过完善就业工作制度,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相对接,积极开展社区就业互动服务,巩固创建成果。建立了金牛、新都、彭州就业互动工作方案,实现了社区——村就业合作、岗位开发合作、劳务合作、就业培训合作。在集中居住区开展“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将现场招聘会开进集中居住区,并设立了就业援助窗口、职业技能培训点、就业政策宣传板报,为集中居住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及时提供就业机会。全区4个集中居住区,建成3个,其中,锦水苑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建。已建成集中居住区共涉及人口7767人,适龄劳动力5663人,已实现就业5505人,就业率达97.2%以上,均已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3、“962110” 就业援助中心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

依托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各职介机构和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等工作平台,为全区“零就业”家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开展“一对一”有计划的就业帮扶工作。同时,针对广大城乡劳动者不同的就业需求,开展了“新春就业社保送温暖惠民行动”、“春风行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促进就业活动。

4、培训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增强

建立了规范化运作的培训机构网络,对全区城乡劳动者进行“拉网式”培训。针对岗位的技能需求,采取“定单式”和“定向式”培训方式,进行多层次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实现培训与上岗的无缝对接;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时间不稳定的特点,重点推广分时段、累计积分制的培训模式。同时,着力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川妹子”、“川厨”、“川电”、“川缝纫”等品牌培训,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工作。

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2007年,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启动仪式在我区举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保险工作被市劳动保障局表彰为先进。

1、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7年,全区养老保险覆盖(含机关事业)5.99万人,医疗保险覆盖8.68万人,工伤保险覆盖4.81万人,生育保险覆盖6.36万人,失业保险覆盖2.38万人,全面完成了征缴任务。养老基金和生育基金上解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43.57万人,参合率99.25%;少儿住院互助金覆盖95833人,参合率99%。“两金”参加率均位居成都市“二圈层”前列,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集体。

2、狠抓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着力实现城乡相衔接

着力抓好全区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3942人,做到应保尽保;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到位4075万元。全力做好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出台了《新都区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确定新都镇为试点镇,稳妥推进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逐步建立了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险体系。

3、以惠民行动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惠民工作

通过强化社会综合保险建筑行业农民工扩面;加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基金征收力度;完善和健全全区工伤康复中心建设;开通医疗保险“一卡通”等,以更加“惠民”的措施服务全区人民。全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080人,征收基金122万元,新

的城镇居民保险政策将原来的缴费标准减少到275元,参保群众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全年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2.298万人,其中,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8080人。

4、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认真开展社保基金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和完整。继续保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100%,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完成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待,涉及企业退休人员14000人,月平均增长退休金230万余元。

三、统筹城乡劳动关系调整工作。

近年来,全区劳动保障系统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深入贯彻市政府93号令,推行劳动合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妥善处理国企破产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热点、难点问题。2007年,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130件,涉及劳动者切身经济利益近六百万元,按照受理案件的时限要求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100%、案件调解率达52.5%。主动监察用人单位550户,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56件,结案率达100%,其中:克扣、无故拖欠工资案189件,追收拖欠工资236.071万元。劳动合同签订率由年初的24%增加到92.5%。在全市网格化达标考评验收中,网格达标率100%,完成目标任务的200%,全市排名第一,被市上评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工作优秀单位。全面推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我区卫星城工业区(A区)被授予“成都市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称号。

第二篇: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说在新形式下,通过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截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期,我国还存在着占全中国人口比例50.32%的农村人口。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我从事乡村工作近十年,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与工作经验,以现在乡——新洲乡为例,就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做一些简单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高涨;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出台,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更了解到在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基层党委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党建,抓党建促经济的实际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2、乡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多数工业税源很少,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的困难。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3、个别村党支部的工作思路不清,村级班子建设仍有待加强。部分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被动接受工作任务,没有长远发展规划,传统意识较为浓厚。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目标不明,挖掘潜力和不能满足群众致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 。虽说通过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经济得到发展,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公益事业得不到好的发展。在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可以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5、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投入困难,很多示范点建设因缺乏必要的经费,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

6、乡村干部的思想观 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就干部因素而言主要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就群众因素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 决策能力增强。

三、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基层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做到党建、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不误。我们乡村干部应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加强干群关系。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各项农村群众政策。

毛泽东同志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做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要善于将群众的发展意愿和科学发展观有机融合,切实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一要立足实际,选准一条既能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特色资源等,又符合国家

的相关政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业农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广大群众的收入;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现有集体经济。四要围绕群众的增产增收问题开展必要的服务工作。五要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

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 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以科技致富。二是切实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当前乡镇的财政困难、化解乡村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加强对乡村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 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转变管理方式。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 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适合农村的实际,使工作的针 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4、以基层民主建设为切入点,落实好群众各项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应以基层民主建设的切入点。一要扩大党内民主渠道;二要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基层民主管理的系列制度,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好群众的参与权、

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确保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三要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运用现代化的各种载体,倾听民意解民忧;五要适应新形势,定期研究分析基层民主政治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民主政治管理新路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序前进。

5、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做实农村基层工作。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是连接党组织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直接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 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三要加强作风建设,加大力度惩治不正之风,在改进作风中赢得群众信任。四是增强开拓意识。五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非常具体。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第三篇: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变革对企事业的影响加深,对医院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和谐单位,促进生产发展,增强组织凝聚力,是当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课题。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医院党建工作谈几点浅见:

一、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找准位子,遵循规律。首先,要准确把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含义,找准党组织在发展中的位子。在单位党组织不是发挥全面的核心作用,而是在政治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党的工作指导思想,从政治内容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生产任务中心;从政治本质的角度来说,就是服务群众;从政治原则的角度来说,就是维护大局。其次,要把握和遵循政治工作的规律,体现政治工作的价值。政治工作规律最重要的有三条:即政治工作要围绕生产任务来开展,要以人为本来开展,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下来开展。做到了这三条,就能开辟政治工作新境界,切实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围绕中心,明确目标。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问题,把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日常医疗工作中,为此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目标中要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运营、会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公正,开拓进取,得到职工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够在改革、发展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有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与生产运营紧密结合,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有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制度。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促进本单位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社会效益。

3、参与建设,把握脉搏。党组织积极参与生产运营管理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首先,要建立健全单位党组织,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位臵。要随着单位规模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人员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支部委员。保证党组织建设与单位行政管理体制变化同步到位。党政主要领导通过“重任分担、工作互助、交叉管理、双向参与”等办法,使党政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使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其次,要积极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这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保障。一是必须坚持党组织参与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积极参与支持行政领导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并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保证决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必须用制度来保证。如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及时通报生产状况;事关单位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交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或实行重大事项决策前的党政沟通制度,在决策前,加强党政领导的沟通,避免意见分歧,难以形成决议;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的党内通报制度,发动党员积极参与重大问题讨论等,实现单位决策权力的规范化,也使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和职能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医院党支部自始至终把“围绕任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好方向掌好舵,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实行让行政领导兼任党务工作,使他们担负起党建工作的责任,相互促进;把医院发展规划、生产计划和财务预决算方案、机构调整、福利分配、任免与奖惩、重要政策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党建建设方面等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都列入党支部参与的内容。使党组织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单位的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时,能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找出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确保改革稳步实施,确保所里稳定,使党建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党员积极投身医院生产管理和改革,在学习、生产、工作和一切社会活动中,发挥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工作目标。党员的先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章和党的基础理论,增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同时,努力学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本职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技能,在单位做带头学习的模范。

2、要在深化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必须理解改革,带头支持改革,并以党员的政治使命,引导帮助职工提高认识,积极投身改革之中,做院里改革的先锋。

3、要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做业务能手、管理能人。做到带头完成任务,无事故、无违章、力争质量第

一、效率第一,处处走在职工前列。同时,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立足岗位,在创建节约型活动中多做贡献。要带头克服困难,以身作则,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模范作用带动周围职工做好各项工作,使单位的服务信誉、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4、要在遵章守纪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带头爱岗敬业,做到文明生产、遵纪守法,遵守诊疗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岗位上讲文明,树新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树立“我与医院共命运”的敬业思想,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臶。

5、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爱岗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做人精神,带领职工群众把单位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

总之,只有本单位的每一个党员都发挥好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才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群体才能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三、构建和谐团队,为单位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同时也是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团队,必须保持单位的平稳、安定、有序。没有稳定,发展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团队就无从谈起。党建工作要紧紧抓住稳定这个重点,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氛围。

1、要协调好单位内部的利益关系。当前,影响单位内部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平问题,因此,一定要将维护公平摆在诸多工作的突出位臵,建立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特别是在分配公平方面,要在“按劳分配”、“效能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合理协调干群之间、新老职工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

2、要重视思想沟通,系牢情感纽带。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单位运转的润滑剂。一要实施院务公开,对工程招投标、物资、药品、设备采购以及效益工资考核发放等员工关心的热点实行公开制度,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让职工知情,接受职工监督。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大力弘扬主旋律,提高职工精神品位;三是建立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困难职工、送温暖工程等活动,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聚人心,促发展。四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防止矛盾激化;要切实处理好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院内,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团队活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如逢节假日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棋牌比赛、登山垂钓、拔河跳绳、外出旅游等活动。

3、要制章立制,依法治院。“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单位的“规”和“矩”,是单位良性发展、正常运转的法律保障。一方面职工要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按规定履职;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惩处违规行为,以教育员工。如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奖惩条例、诊疗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措施、院务公开等,是规范职工行为、建立良好生产秩序、创造稳定和谐环境的根本保障。

四、以团队文化铸造团结拼搏的精神,凝心聚力

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是单位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党建比较直观的体现。一个医院,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本单位特色的文化作为支撑。我认为团队文化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物质文化是由职工创造的产品和物质设施等构成的一种表层的文化。它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办公设施、文化设施、形象设计等,是职工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集中体现了一个单位在社会中的外在形象,是社会对单位作总体评价的起点。

一要确定团队文化原则,即强调对外服务的质量。质量是单位的生命,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保持对外服务的质量长期稳定的优良品质,是维系单位信誉和知名度的根本保证。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人们对质量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人们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这是管理上的疏漏导致品质问题,再后来才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作业人员责任心。在现代,职工的使命感是维系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不二法门。这个认识的得来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它是巨痛反思与经验教训的总结。因此,我们要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人人创信誉、用信誉、护荣誉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是逐步加大物质设施、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结合职工的兴趣和爱好,配合工会,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歌舞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职工运动会、体育健身活动等。寓思想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2、团队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精神文化是支撑文化体系的灵魂。一个单位,要兴旺发展,必须重视孕育、锤炼和塑造本单位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就会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激励职工不断前进的动力。

一是确定“以人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文化建设的精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集体、领导、职工和患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单位发展来不断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具体而言,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注重职工业务素质培训。建立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方法,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以“提高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为工作重点,通过“学习-提高 -推动-学习”的闭环结构,实现院内职工的互动发展。只有切实不断培育具有综合素质的多层次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二要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信赖自己的职工,为职工参与决策提供渠道,充分吸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管理过程中,要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避免由于内部的无序竞争导致的内耗。其三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单位内部应始终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实行以“经济责任制”为牵引,以“岗位淘汰制”为推动的职工竞争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不断完善工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基础管理,强化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改进工作,以追求零误诊为目标,精益求精;实行成本管理,使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规范和深化成本管理工作,降低过程消耗。同时,应打破论资排辈,“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样就有效地将职工个人的发展与单位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并心悦诚服地为单位的发展而拼搏。

二是塑造参与、协作、奉献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是一种团队文化。这种团队文化就其本身来说,乃是一种命运共同体文化。它具有参与、协作、奉献意识三个方面的特点。团队精神是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我们要在职工中大力发扬艰苦创业、努力拼搏的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立足本职、争作贡献的奉献精神;同心同德、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由此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就是“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的团队精神。

总之,党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党建要努力在“贴近”上想办法,在“服务”上下功夫,在“渗透”上花力气,切实把党建工作与医疗工作相结合,务求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在促进单位发展的同时也丰富党建的内容,使医院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如何做好基层管理工作

农村电信市场的开发、拓展主要由电信基层组织——营业部和电信代办网点实施, 因此,提高基层管理者的水平、加强电信企业基层员工的管理工作在农村市场的占有和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 当前电信基层管理者及员工思想现状

总体来看,大部分电信员工工作状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乏持续有效的工作积极性。有为数不少的营业部员工在乡镇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长时间呆在基层分局,城乡之间没有明显的激励流动机制,工作激情随着工龄增长而减退,觉得工作干好干坏一样都在分局,没有意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部分员工甚至有不满和抵触情绪,没有融入到电信企业这种大范围的紧张的竞争环境中来。

二是部分基层员工素质偏低,工作效率、质量不高,还不能适应现代电信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C网业务的收购、电信品牌套餐的种类不断增多,对基层电信员工和代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部分员工缺乏主人翁思想和团队意识。营销工作都是单兵作战,没有团队意识,有时为了抢夺用户变相给用户一些优惠政策,扰乱了电信市场。

四是部分基层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较为艰难的情况下,受员工思想影响加上自身努力不够,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只是简单地上传下达, 没有积极主动地做好基层部门的生产组织和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二、 基层管理者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 基层管理者要有“亮剑”精神。目前,农村电信固话存量保有工作成为农村营销工作的一个难点,重点要客观看待当前相对严峻的发展形势, 要全力以赴地做好自身的工作。我们在营销产品

前首先要将自己“营销”出去,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多地要靠自身的积极努力。

(二)与当地党委政府搞好关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基层电信管理者不能脱离地方政府的支持,要让政府领导知道电信企业为政府、为地方百姓、为“三农”发展在做什么,常征询党委政府领导的意见寻求更多的有效的支持。更要经常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电信企业新推出的一些惠农政策,结合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做好,电信要争做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应学习业务、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和领域的知识,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中不但应该考虑自身或本部门任务目标实现问题,同时还应思考在工作中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电信企业在社会上良好的整体形象不只是公司经理层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这个职责,同样也是基层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

基层发展事关全局。在全国上下都把目光聚焦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电信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只有建设一支好的基层管理者队伍和员工队伍,促进基层电信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了支局团队建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员工素质的培训,一是业务技能的培训,利用一切机会对营业人员和客户经理、社区经理进行技能、技巧培训,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做到言传身教;二是思想素质、思想观念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有关企业理念、经营、服务方面的文章、实例,树立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使其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牢固树立“电信是我家,美好靠大家”、“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理念,才能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要经过不断培训使汤西支局的所有员工的自身

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做到一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工作主动、热情,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有活抢着干,从不分份内份外,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从而促使支局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作为管理者,起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桥梁的作用,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对上,要忠诚尽责,完成任务;对下,要想方设法,给予激励帮助支持。敢于承受来自上面的压力,担负起责任,敢于缓和下级的紧张,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才是一个管理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第五篇:如何做好基层学校团委工作

淮北十中吴 刚

这学期学校任命我为校团委书记。在近一个学期共青团工作的摸索中,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提高了一些能力,自然也思考了许多问题。趁此良机整理如下:

一、基层学校团委的工作内容

(一)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党支部和上级团委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指示,及时汇报和反映情况,当好党的助手。

2、对青年团员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帮助青年团员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增加组织观念,遵守团的纪律,自觉发挥团员作用,努力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健全团员学习制度,做好团的发展工作。

4、针对团员特点,积极开展学雷锋、学先进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6、认真做好青年教工团员的工作,切实发挥青年教职工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7、督促、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参与学校有关事务的民主管理,切实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完成学校党支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二)团委书记的职责

1、负责团委的日常工作,主持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传达贯彻党支部和上级团委的决议、指示,研究确定学校团委工作的任务。

2、拟定团的工作计划,检查、督促、总结团的工作。

3、组织团委成员搞好团的工作,并在完成各项任务中起模。

4、深入了解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情况,坚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5、抓先进典型,组织经验交流。

6、组织指导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学习业务知识,训练工作方法。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基层学校团委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分析了团的工作和建设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讨论,作出如下决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拓展和深化。《决定》对于保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就要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

能力和水平,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

共青团历来高度重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些年来,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团的基层组织数量和团员总数、团青比例均达到了新的水平,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青年群体的发展变化;一些基层团组织内在活力不足,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团员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团干部联系青年不够,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团的领导机关对基层工作关心不够,指导不力等等。对此,全团必须高度重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为贯彻团中央精神,加强基层学校的团委工作十分的必要和重要。

三、如何做好并加强基层学校团委工作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和教学,在这条主线中,我们共青团如何开展

活动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好务,才能不充斥教育教学。我们应该先明确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理解,大体上有四个。一是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二是开始培养综合素质,三是逐步养成良好品德,四是初步形成理想信念,这四个目标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共青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四个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第一,关于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阶段,这决定了传播基础的知识技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目标,决定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科知识方面,我想主要任务不是我们团组织的,团组织可以间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一是围绕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困惑,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规划、学习互助等活动,帮助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困惑,通过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要有顽强的意志。四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新闻,武汉一名高中生担心高考落榜没脸见人,就在发出考分通知的前一天,自杀身亡,第二天家长接到通知,成绩良好,远远高出录取分数线,可惜就那么"一念之差"、"一天之差"葬送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就是没有正确看待学习,没有正确看待考试分数而酿成惨剧的典型案例。

第二,关于培养综合素质。人的成长既要靠学识,更要靠综合素质。中学生毕业后逐步开始走向社会,一个人要很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具备表

达、沟通、交流等社会化技能,这些都是未来生存发展应当具备的技能,也是中学生普遍希望团组织能够帮助提高的素质。因此,多搞一些能够展示学生各方面综合才能的活动是不是会更受欢迎,时间不用长,五分钟左右就可以,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或是早、晚自习时间,我想这都是可行的。

第三,关于逐步养成良好品德。这是目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当然也不是我们教育一家的问题,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团本身是个社会组织,实际上要担负的是社会教育的责任。只不过学校共青团载体就在学校里,就显得与学校教育重合或吻合度比较高。我们和学校政教处的工作配合是比较多的,有时谈到学校团委与政教处的关系,我想我们与德育教育有很多完全一致的工作内容,但也要找到与政教处工作有所不同和侧重的切入点。政教处以课堂教育或者说以书本方式为主要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以实践教育和社会观察为主要教育方式。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第一要创造空间,第二要融在我们很多工作和活动的设计当中。

第四,关于初步形成理想信念。很多例子都能证明,少年时期确立的理想,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古往今来,因为有远大理想并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数不胜数。中科院心理所一项调查证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理想信念取向会永远留在心里,并在成年后表现在政治行为上。对此,就初步形成理想信念这个问题,在这里提两点思考。一是引导学生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能有一点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二就是灌输培养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小时候的灌

输不能说没有用,但只靠那么一点灌输不够。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表明,青春期之前灌输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青春期之后价值分析就会比灌输更起作用。青春期之后,学生的理想观、价值观日臻成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会以自己的人生观去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像青春期之前被动的接受,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是我们团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保证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基于以上我所讲的内容,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团组织队伍建设和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三是学校共青团工作一定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来开展,并且与其它部门搞好配合。

上一篇: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下一篇:如何提升营销管理能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