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调查报告

2022-06-3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共卫生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公共卫生调查报告

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调查报告

(广东省中山市智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调查报告-13012015)

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

调 查 报 告

广东省中山市智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400-8163-000)

冒死大爆料:你还敢在公共厕所洗手吗?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去逛商场,或者外面吃饭去厕所,即使手上脏了,也不会轻易用厕所里的洗手液。并不是其他原因,正是觉得那个洗手液瓶非常的脏,即使表面非常的干净。因为你不会知道有什么按过,那里会不会有病毒,会不会传染,所以我在公共场所里,洗手液瓶我根本不会去碰。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节目曝光称,有的公共场所里的洗手液瓶表面比正常情况下多出600倍细菌!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碰过那种“非常脏”的洗手液瓶洗手,厕所潮湿的环境,细菌大量繁殖,不仅越洗越脏,甚至可能会对手上的创面产生脓感染,细菌很多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我是非常期待商家能注意到这个问题,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能够让我们放心地洗手。 就在前两天,我逛天猫时发现,里面有一间店卖自动洗手液瓶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那种洗手液瓶是全自动的,一伸手靠近就触发到感应器,洗手液就会自动出来。这种用起来就非常的放心,商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改善现在这个状况!我发一下他们的图,你们就知道是怎样的了。

最后,我还是劝大家,公共场所里的洗手液瓶不到逼不得已还是慎碰,比正常情况多出600多倍,相当于一个细菌培养器,厉害的话还能引起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篇: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调查报告

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一、前言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我国新时期“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两大方针的集中体现,在保障并不富裕的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农村预防保健三级网被国际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之一。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政府投入增幅减缓,集体经济面临解体,筹资渠道不畅的农村卫生机构纷纷将工作重点放在有偿服务和创收上,无力做好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为今后的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本课题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华东各省乃至全国各地贯彻《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制订实施细则提供依据。

二、资料来源及方法

此次调查以省(市)为单位,按经济状况分成好、中、差三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类抽取3个县,每个县抽取3个乡,即每省(市)共抽9个县,27个乡。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 软件统一处理。以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公式

X=[(X1-最低值)/(最高值-最低值)*(X2-最低值)/(最高值-最低值)]1/2 T=(X-平均值)/S 进行标准化,并划分:T>1为一类地区,-1

三、结果分析

(一)社会经济情况

华东地区位于东经113-123和北纬23.5-38.4之间,横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江西、福建、安徽六省一市,占地近80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华东地区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为政府税赋之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更是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整个华东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0326.7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03%,人口36220.11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133.79元。但是受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市场化的程度不一,经济发展也有较大差别。从省级水平来看,除上海市一支独秀外,沿海省份浙江、山东、福建、江苏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10000元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内陆省份安徽、江西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较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在50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从县级水平来看,社会、经济差异更加明显。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2001年一类地区为24030.44元,三类地区为2386.61元,两者相差10倍多。相应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拉开了较大差距,一类地区接近6000元,而三类地区不到2000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类地区的财政总收入远远超过了财政总支出,结余62921.8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9.61%;而三类地区的财政总支出则远远超过了财政总收入,赤字6725.7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1.40%;二类地区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见表1)。 表1: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情况

全县人口(人) 全县农业人口(人) 占全县人口的比例(%)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 全县财政总支出(万元) 全县财政收支结余(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元)

一类地区

751647.50 569848.88

75.81 1806241.75 24030.44 158862.38 95940.50 62921.88 5833.88

二类地区

583820.59 478684.97

81.99 511499.68 8761.25 39205.25 35422.63 3782.62 3206.76

三类地区

692298.86 623884.00

90.12 165225.00 2386.61 13084.71 19810.43 -6725.72 1718.00

平均 626717.80 514311.59

81.67 673418.33 10745.16 55009.60 43072.78 11936.82 3423.00

(二)卫生事业投入情况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2001年,华东地区的卫生事业费为93.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8%,高出全国1.66%的水平,其中防治防疫经费为13.67亿元,占卫生事业费的14.67%,妇幼保健经费为3.06亿元,占卫生事业费的3.28%。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从省级水平来说,2001年上海市人均卫生事业费为120.65元,人均防疫防治经费14.77元,远远高于华东其他省份,其次是浙江省和福建省,人均卫生事业费分别为30.63元和31.60元。但是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差别不大,并且都比较小,仅为2%-3%,其中福建省最高为2.91%,其次是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是2.52%和2.38%,预防保健经费(主要是防治防疫经费和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为10%-20%,其中浙江省最高为22.26%,其次是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为21.44%和20.78%,上海市最低为13.61%。从县级水平来说,一类地区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人均预防保健经费都高于二类、三类地区,但是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预防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见表2)。另外,县级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分别为20.62元、3.61元,都低于华东地区25.7元,4.63元的平均水平,可见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的侧重点是在城市而不是农村;即使在县级,卫生院补助费,防治防疫经费,妇幼保健经费,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仅在40%-60%之间,可见县级卫生事业费大部分流向县级医院而不是乡村卫生机构和预防保健机构;不同地区的卫生院补助费,防治防疫经费,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依次下降,可见城镇卫生事业的政府财政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医疗高于预防,城镇与农村,医疗与预防的差距越拉越大。

全县卫生事业费(万元) 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 人均卫生事业费(元) 全县卫生院补助费(万元) 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 院均补助费(万元) 全县防治防疫经费(万元) 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 人均防治防疫经费(元) 全县妇幼保健经费(万元) 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 人均妇幼保健经费(元) 全县合作医疗补助费(万元)

一类地区 2752.11 2.87 36.61 629.63 22.88 28.56 334.45 12.15 4.45 111.65 4.06 1.49 118.71

二类地区 1121.89 3.17 19.22 343.64 30.63 16.14 152.64 13.61 2.61 46.87 4.18 0.80 15.27

三类地区 453.18 2.29 6.55 178.76 39.45 6.99 82.21 18.14 1.19 19.88 4.39 0.29 0.00

平均 1292.52

3.00 20.62 377.07 29.17 16.84 172.26 13.33 2.75 53.59 4.15 0.86 34.32 表2:

不同地区卫生事业投入情况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总体上说情况良好,乡级基础接种率为97.32%,儿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89.01%、83.92%,在校学生体检率为81.74%,据乡镇卫生院证实,有91.74%的村卫生室参与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在乡镇,开展较多的是妇女孕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四苗六病计划免疫接种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开展较少的是性病艾滋病监测管理及教育、工作场所劳动卫生监督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检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从不同地区看,基础接种率作为政府规定的硬性指标,各地开展普遍较好,相差不大,而一些软性指标如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平均检查次数、在校学生平均体检次数等,各地开展程度不一,但是一类地区与二类地区相差不大,而二类地区与三类地区相去甚远。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程度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减慢。如果三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二类地区的程度,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可以明显提高,但是二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类地区的程度,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几乎处于同一平台。

全乡人口(人) 全乡基础接种率(%) 全乡儿童人数(人) 全乡儿童管理人数(人) 儿童管理率(%) 全乡孕产妇人数(人) 全乡孕产妇管理人数(人) 孕产妇管理率(%) 孕产妇平均检查(次) 全乡在校学生(人) 全乡学生体检次数(次) 学生平均检查(次)

一类地区 45491.44 98.47 3162.96 2945.05 93.11 400.44 344.79 86.10 5.83 5817.22 5015.44 86.22

二类地区 33468.35 94.59 2216.83 1930.36 87.08 262.16 245.30 93.57 4.55 5212.30 4307.18 82.63

三类地区 31527.19 94.83 2783.43 2522.10 90.61 336.19 168.75 50.19 1.91 5065.43 3592.47 70.92

平均 35212.06 97.32 2455.94 2186.05 89.01 295.79 248.22 83.92 4.31 5276.27 4312.72 81.74 表3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四)防保机构的收入与支出

1、卫生防疫站

县级卫生防疫站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补助、业务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经费、业务支出、经营支出和公用经费等。2001年华东地区县级卫生防疫站平均收入402.90万元,支出403.08万元,收支基本平衡。但在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仅为144.75万元,占35.93%,而在中支出中,人员经费为173.52万元,占43.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基本预防保健业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其有偿服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不冲抵财政拨款。”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财政补助尚不够防疫人员的经费开支,更别提业务经费补助了。不仅如此,某些地方财政部门对防疫站有偿服务收入予以提留,造成防疫站入不敷出。 浙江省某县2001年防疫站总收入301.4万元,支出359.0万元,亏损将近60万元;而2001年防疫站上缴财政专户的业务收入为368.6万元,返回防疫站仅255.1万元,财政部门截留了100多万元;福建省财政部门的提留比例为收入的20%-50%不等,而防疫站正常经费补助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83%,部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开展防疫业务所需经费要靠预算外资金解决。从不同地区看,一类地区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占人员经费的比例明显低于二类、三类地区,这可能与二类、三类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关。

防疫站人数(人) 退休人数(人) 防疫站总收入(万元) 财政补助(万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防疫站总支出(万元) 人员经费(万元) 占总支出的比例(%) 离退休人员经费(万元) 占人员经费比例(%)

一类地区 130.50 28.75 987.50 296.62 30.04 984.48 377.82 38.38 21.29 5.63

二类地区

79.97 19.38 318.58 129.44 40.63 319.24 147.05 46.06 22.30 15.16

三类地区

58.57 12.43 144.35 47.37 32.82 145.87 68.64 47.06 14.68 21.39

平均 85.16 19.92 402.90 144.75 35.93 403.08 173.52 43.05 20.95 12.07 表4:

防疫站收支情况

2、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节余。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是很高,仅为50%左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从1991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工作以来,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技术等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能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胃切除、剖腹产等,技术劳务收入增加,药品收入比例下降。但是在经济较好的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动手术更愿意上县医院,造成乡镇卫生院药品比例偏高。2001年,华东地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政府财政拨款17.36 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0.40% ,但是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财政拨款这一块来源,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将收不抵支。在三类地区,乡镇卫生院的专项补助很少,远远不能解决离退休人员的经费支出,加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离退休人员经费占人员经费的比例较高,乡镇卫生院负担过重,拖欠离退休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江西省乡镇卫生院2000年能够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工资的占67%,实际发放退休工资占应发的86%,拖欠金额达918万元。

表5: 乡镇卫生院收支情况

全县卫生院数 (个) 全县卫生院总收入(万元) 药品收入(万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经常性补助(万元) 专项性补助(万元) 财政补助(万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全县卫生院总支出(万元) 人员经费(万元) 占总支出的比例(%) 离退休人员经费(万元) 占人员经费的比例(%) 全县卫生院结余率(%)

一类地区

24.25 8611.96 4788.40 55.60 498.86 192.17 691.03 8.02 8145.40 3033.48 37.24 199.24 6.57 5.42

二类地区

21.29 2992.94 1508.87 50.41 276.80 82.27 359.07 12.00 2959.05 1290.04 43.60 160.59 12.45 1.13

三类地区

25.57 1764.71 811.12 45.96 178.11 5.14 183.25 10.38 1707.36 644.43 37.74 88.24 13.69 3.25

平均 22.39 3734.87 1944.62 52.07 298.95 89.65 388.60 10.40 3626.99 1482.45 40.87 154.49 10.42 2.89

3、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收支情况各地差异较大,一类地区节余209.21万元,财政补助126.26万元,因此一类地区即使没有财政补助也能生存和发展;二类地区节余29.70万元,财政补助52.27万元,因此二类地区如果没有财政补助将收不抵支;三类地区亏损1.88万元,因此即使财政补助占收入的比例高达26.10%,仍是入不敷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妇幼保健院财政拨款分别为126.26万元、52.27万元、29.49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2%、19.32%、26.10%。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经济效益较好,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较低,与乡镇卫生院基本持平;经济落后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经济效益较差,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较高,与县级防疫站不相上下。财政补助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妇幼保健院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幼保健院来说仅是“锦上添花”。

妇幼保健院人数 ( 人 ) 妇幼保健院总收入(万元) 财政补助(万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妇幼保健院总支出(万元) 人员经费(万元) 占总支出的比例(%)

一类地区 106.00 1285.38 126.26 9.82 1076.17 400.51 37.22

二类地区

42.44 270.58 52.27 19.32 242.88 96.60 39.77

三类地区

35.57 112.93 29.47 26.10 114.81 49.69 43.28

平均 51.84 413.74 67.52 16.32 365.75 139.52 38.15 表6:

妇幼保健院收支情况

4、乡级防保机构

不同地区的乡级防保机构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赤字”,2001年乡级防保机构平均收入为131207.36元,支出196382.94元,亏空651775.58元,其中以一类地区最为严重,在调查的25个乡镇中,收支平衡的仅有4个,收不抵支的则有21个,支出的1/3无法兑现,乡级防保机构的收入仅能支付防保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三类地区由于防保人员少、工资水平低,极易从药品收入或其他收入中得到弥补,虽然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最低,仅为10.51%,但是收支情况最好,在调查的21个乡镇中,收支相抵甚至略有节余的有10个,占47.62%。乡级防保机构的收入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药品收入和财政补助。其中药品收入占44.91%,主要是一些疫苗的有偿收费,财政补助占29.49%。从财政拨款方式来看,90.41%的乡镇都是按人员定额或按服务人口拨款,按服务量拨款仅为9.59%。此次调查中,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的乡镇仅有11个,但收支平衡的有8个,占72.73%。

乡级防保机构人数(人) 乡级防保机构总支出(元) 人员支出(元) 占总支出的比例(%) 在职支出(元)

乡级防保机构总收入(元) 药品收入(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财政补助(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 乡级防保机构亏空率(%)

一类地区

9.71 343268.32 228885.99

66.68 206169.68 223481.55 82152.97 36.75 52928.49 23.68 34.90

二类地区

6.11 177280.98 102399.63

57.76 96491.17 118740.53 57889.82 48.75 39526.86 33.29 33.02

三类地区

3.57 47468.67 30522.33 64.30 30522.33 41199.08 20631.75 50.08 4330.50 10.51 13.21

平均 6.35 196382.94 113622.05

57.86 105851.04 131207.36 58663.86 44.71 38693.61 29.49 33.19 表7:

乡级防保机构收支情况

(五)防保人员

从总体上看,乡级防保人员的待遇不如县级防疫人员,防疫人员的待遇不如医疗人员,经济差的地区在职人员待遇不如经济好的地区,因此县级妇幼保健院的待遇最好,为3.78万元/年,乡级防保机构的待遇最差,为0.85万元/年。从不同地区看,一类地区乡镇的防保人员待遇与医疗人员差别较大,而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差别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防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防保机构人员待遇的差距拉开较大三类地区基本上仅有一类地区的1/3。

乡镇卫生院 妇幼保健院 乡级防保机构 卫生防疫站

一类地区 3.42 3.78 2.42 3.50

二类地区 1.78 2.28 1.63 2.06

三类地区 0.98 1.40 0.85 1.17

平均 2.02 2.69 1.78 2.34 表8:

乡级防保机构人员待遇情况

(万元)

四、讨论

1、政府必须重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1)SARS危机正是说明:公共卫生服务不可能由居民的个人行为来实现;不重视公共卫生服务的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对预防社会人群疾病流行,保护社会脆弱人群,提高社会人口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合作医疗解体以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个人支出成为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加上卫生意识薄弱,患病风险较高,收入增长趋缓,经济负担沉重,严重限制了农村卫生服务的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少、产出大、受益人群多、社会效益好,特别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率。在我国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特别要充分利用调整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效率。因此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应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病率,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见无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讲,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都是政府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

2、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可否认,华东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居民医疗消费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扩大了,但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仍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1)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政府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调查显示,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不高,县级卫生防疫站为35.93%、妇幼保健院为16.32%,但是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结余。显而易见,财政补偿不足部分由业务收入予以弥补。这其实是“责任”的转嫁,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拨款将公共卫生服务责任转嫁给预防保健机构,预防保健机构通过增加服务收费将公共卫生服务责任转嫁于居民。造成的结果:一是部分居民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受到影响;二是预防保健机构重医轻防,“逐利”现象比较严重。(2)乡级预防保健机构的财务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调查显示,2001年,乡级防保机构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9.49%,33.19%的支出无法落实。一方面,政府部门减少对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以期乡镇卫生院以医补防,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挪用政府对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这是乡级防保机构依附于乡镇卫生院的结果。调查显示,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的财务状况明显好于不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3)农村预防保健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华东地区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家庭作坊和乡镇企业较多,在原始资本积累早期,普遍存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但是在调查中,各地对农村工作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普遍开展较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多年的重点防治,一些传染病或地方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为此专门成立的防治机构还保留着,造成卫生资源浪费。(4)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在“佛光普照”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情况好的,财政补助少一点,经济运行情况差的,财政补助多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类地区,妇幼保健院经济运行情况较好,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低,乡级防保机构经济运行情况较差,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在三类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3、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卫生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卫生发展不可能得到超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财政供应。华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造成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农村公共卫生也是如此。(1)财政投入方面。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县级财政收入相差12.14倍,县级卫生事业费相差6.07倍,县级防治防疫经费相差4.07倍,县级妇幼保健经费相差5.62倍。(2)可及性方面。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县级人口相差1.09倍,乡级人口相差1.44倍,但是县级防疫站职工人数相差2.23倍,妇幼保健院职工人数相差2.98倍,乡级防保机构职工人数相差2.72倍。(3)实际开展方面。以乡级孕产妇平均检查次数为例,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相差3.05倍。公平是公共卫生的基本特性,即全体居民无论经济能力如何,都可以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以上数据说明农村居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但是卫生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可见卫生发展除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外,还受其他因素,特别是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的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及相关改革任重而道远。公共卫生体制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括疾控与监督的分离,但是,大多数地区,特别时贫困地区,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来看,三类地区农村卫生机构的离退休人员支出占人员经费的比例远远高于一类地区,这说明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未涉及或深入农村,农村卫生机构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尚未进入社保,经济负担较重,拖欠退休人员经费现象时有发生;(2)从建立合作医疗上看,虽然富裕地区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的比例比较低,但是与贫困地区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几乎为0相比还是高出不少,这说明合作医疗解体以后,恢复重建工作在贫困地区几未开展,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3)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来看,一类地区县级防疫机构的规模远远大于三类地区,这说明贫困地区县级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尚未分开。

五、建议

(一)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责。政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应当在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监督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1、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针对农村主要健康问题和主要卫生问题,确定当前需要重点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确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即必须体现“效率”,以避免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情况下,防保机构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政府部门可以借口财政困难任意削减必需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是以完成妇女孕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四苗六病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急性传染病地疫情管理和监测等项目为前提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应作适当调整。

2、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在政府卫生支出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卫生支出结构: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减少医疗机构的政府投入,重点办好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防治SARS公共财政政策的运用说明,政府不仅有能力增加对卫生的投入,而且有能力调整卫生资源的配置。县级财政的收支情况表明,华东地区至少有50%的县市完全有能力加大对卫生及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2)建立公共卫生财政专户,下设县级防保机构财政专户和乡村防保机构财政专户,财政补助直接拨入防保机构财政专户,防止中间环节的克扣或损耗。(3)建议按服务量方式进行补助:根据单项服务的消耗时间、技术要求、劳动强度等制定项目人力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物价指数适当调整,防保人员收入由项目人力成本和服务例数确定。如果按人员定额进行补助,乡级防保人员的收入需要参考当地乡镇卫生院职工的收入情况,两者收入水平不能相差太大:一类地区2.5-3万元/人、二类地区1.5-2万元/人、三类地区0.8-1.2万元/人。

3、监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无论各地的经济运行、人力配备、技术力量等情况如何,卫生防保机构工作量一般都有一个低限,即一些政府考核的硬性指标如基础接种率等农村防保机构都能有效的落实,而一些软性指标如妇幼保健等各地参差不齐,有力可图的多做,无力可图的少做。因此,虽然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政府的督导和考核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还是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重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当前大多数的农村防疫机构在经济上依附于乡镇卫生院,在地位上从属于乡镇卫生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长此以往,农村预防保健机构前景堪忧。因此,以SARS为契机,重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1、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现有乡镇卫生院进行功能改造和人员知识改造,使其逐步成为能够向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农村卫生综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强化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功能,注重把农村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这适合于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乡镇卫生院效益较差的地区。

2、实行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从乡镇卫生院中划出乡级防保机构,直接由县级预防保健机构领导,有利于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有利于规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适当削减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增加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另一方面,县级财政适当增加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乡级防保机构。这适合于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乡镇卫生院效益较好的地区。

(三)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1、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有偿服务的比例。如果比例过高,则财政补助不易到位,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如果比例过低,则农民经济负担加重,公平性受到影响。因此既要体现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可以把比例初步确定为2/1左右。这样财政补助基本上可以保证防疫机构的人员经费及设备更新。在具体操作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在下拨财政补助时,明确防疫机构的有偿服务的定额。如果有偿服务超过规定的定额,则需上交财政。这样做的目的是限制有偿服务的无限扩大,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2、加大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公共卫生系统资源的相对匮乏阻碍了农民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县级财政的严重“赤字”影响了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进一步投入。在富裕地区,由于县级财政收支情况较好,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尚有较大余地。况且,相同的公共卫生资源投到贫困地区要比投到富裕地区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省级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不同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对公平。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适当减少对富裕地区的投入或将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在下拨财政补助时,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予以资金配套,配套比例可以依据县级财政的收支情况适当调整。

(四)加快农村卫生改革步伐。

1、转变观念。实践证明,卫生改革利国利民,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21世纪头10年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国各条战线包括卫生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卫生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民的卫生保健需求,卫生改革势在必行,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对待卫生改革,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改革。

2、资金配套。卫生改革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改革,需要资金的支持。当前,贫困地区卫生改革滞后主要是资金短缺,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政府资金的引导,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需要政府增加拨款,离退休人员集体进入社保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省级政府可以配套一定的资金,引导当地卫生改革的成功进行。

3、层层监督。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卫生改革的监督,一级一级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地检查工作,从面上多方面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解决工作困难,促进卫生改革的进行。

(叶向明

执笔)

第三篇:公共卫生自查报告

拒城河卫生院“虚假健康档案时间”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我院在接到潍坊市卫生局《关于转发鲁卫办发(2011)2号文件的通知》(潍卫基妇【2011】2号)后,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布置学习,相关科室、卫生所、相关责任人人手一份文件,要求反复学习,认真领会精神,与自身工作情况相对照,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与差距,进行分析讨论,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实施拟定计划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

2、部分居民健康档案、慢病随访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对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的满意率和知晓率有待提高。

4、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在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5、走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60岁以上居民健康查体活动次数偏少。

6、实际建档率低于要求值,仅达到25%。

7、部分居民健康档案资料不真实完善。

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事关医改实施成效。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落实各级工作责任制。要按照《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卫妇社发【2009】98号)、《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113号)、《关于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98号)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发【2010】311号)等文件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让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组织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成立医改及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包括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妇女项目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真实性等。对各地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领导不力、监管不到位发生的违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3、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我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统一领导,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目标,要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机构内部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到人,确保项目任务的落实。要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落实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使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免费服务政策,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密水街道拒城河卫生院

2011-02-25

第四篇:公共卫生自查报告

第二人民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根据卫生局《关于开展20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于2011年8月9-14日对本院自2010年5月以来对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自2010年5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领导重视,成立了以院长陈进元同志任组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经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防保健站具体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调配专业技术人员七人,并进行了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明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加强对居委会卫生所管理与指导,密切联系,保证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及时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由陈进元院长亲自组织,通过听取各个负责项目人员汇报,查看档案的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规范使用资金,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我院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核算,

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照有关制度对参加建立健康档案的人员进行餐食补助及专车接送。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用的资金均在此范围内。

2、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2011年6月初,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140份,电子档案8000份 。

健康教育:根据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11年共开展健康教育8次,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25000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8次、受益人员约5600人次,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21次。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预防接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门诊接种室从新整改装修,装有空调、热水器备有连椅,实行了一苗一台。今年截至七月份共接种各种各类疫苗568420人次,5月又实行了网络上报预防接种,加大了我院预防接种的速度。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2005年以来出生的儿童信息录入共计8860人。

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网路直报各类传染病共计48人次,结核病疑似病例转诊69人次,入选项目病例19例,并进行了督导服药及随访。艾滋病阳性育龄妇女的随访及母婴阻断的筛查,我站配合乡医都及时的进行了督导与随访。

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在各村妇幼保健员的共同努力下,每月村级上报制度,加强了我院妇幼保健管理率。围产保健、孕产妇管理共计267人。

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

建立管理档案。经自查核实,高血压规范管理796 人;糖尿病规范管理 352人;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2人,老年人规范管理 2200人。

居委会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我站加强了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村医的管理,严格要求执业人员持证上岗,严谨诊疗范围,使我辖区内达标的村卫生室共计16所。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根据柏城、柏亭办事处老王坡管委实际情况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居委村医责任心不强,所以进行程度不一工作有差距。再加上部分村委没有配备电脑,电子档案录入较慢。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防保站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落实更新,对工作突出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政策。

4、规范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2011年下半年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第二人民医院

2011年8月15日

第五篇:公共卫生自查报告

××××醫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均等化,根据省卫生局《关于开展2011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于2011年6月9-13日对本院自2010年5月开展服务项目至今,对本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及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自2010年5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就将此项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今年6月按照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

(二)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有马新龙院长亲自组织,通过听取各个负责项目人员汇报,查看档案,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规范使用资金,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我院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照有关制度对参加建立健康档案的人员进行餐食补助及专车接送。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用的资金均在此范围内。

2、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2011年6月初,全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042份,电子档案2704份 。

健康教育:根据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11年共开展健康教育8次,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咨询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预防接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今年5月开始实行网络上报预防接种以来,加大了我院预防接种的速度。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在各村妇幼保健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月村级上报制度,加强了我院妇幼保健管理率。

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经自查核实,高血压规范管理142人;糖尿病规范管理14人;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30人,死亡1人;老年人规范管理175人。。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由于我乡实际情况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不足,没有固定的人员负责,现公共卫生负责人为兼职,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牧场、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乡疾控、保健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落实更新,对工作突出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政策。

4、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2011年下半年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的完成。

××卫生院

2011年6月14日

上一篇:广告公司会议合同下一篇:跟岗学习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