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做题马虎粗心

2022-07-07

第一篇:克服做题马虎粗心

如何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分析

现象:很多成绩中等偏上或者优秀的学生都会存在粗心马虎的问题,导致失分,学生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每一次都下狠心说要改正。可是每一次都没有办法纠正,马虎成了学生痛心疾首的问题。我们今天从学生大脑中寻找知识结构存在哪一种缺陷,马虎问题一般是学生大脑中的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或者程序性知识(解题的步骤和流程)和策略性知识(解题技巧,思维方式)中存在缺陷和薄弱。

马虎类型:

I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对所给的已知条件或问题要求等陈述性内容视而不见,或理解错误,可导致马虎现象。

一、题目:一条入射光线射向物体表面,经反射后他的传播方向与原来的传播方向夹角是40º,则反射角=______。

分析:学生一般对于反射规律掌握得很熟悉,并且能运用这一定律来解决问题学生能掌握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造成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吹效能感知识缺陷。本质上是用以往的认知策略来解答题目,这种形成的思维经验定势影响下,导致提取策略知识出现错误。

解决:这一类学生对课本知识公式、定义和概念,解题步骤和方法掌握得很好,做了大量的练习,掌握解题技巧。所以他们在解与该类型题相似的问题时会受到定势的影响,对于这类学生应增加一条认知策略:对于那些在考试中遇到曾做过的类型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跟以往做过的类型题所给的条件有何不同(所求的量的问法与曾经做过类型题所给的条件有何不同),然后再小心计算。

II 解题过程中只重视整体而忽略局部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题:质量、体积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哪一个空心体积最大()

A 铁球 B铜球 C铝球 D一样大

分析: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平时做练习时养成一种习惯,对于简单的题目,看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的题,只记下解题思路就放在一边,而没有完成整个解题过程,导致考试中一遇到这类简单的题就会出现错误。分析原因:在解题时候,只重视自己是否能够对问题情境做出整体的解题思路的知识提取反应,而不再重视解题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局部的程序性知识操作细节,最容易导致考试失分。

解决:无论解决哪一道题目,如果有解题思路就一定要把这个解题思路扎实地进行到底。在此过程中,会受到一次完整的运行解题程序只是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从而获得解一道题必备的全部程序性知识系统,而不只是获得解一道题的主要程序性知识部分而缺少某些关键的细节或不容易想到的局部细节。这样就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到练习环节上有效防止了所谓的马虎现象产生的根源。

III 在解题计算过程中,由于同时进行两部以上的同级运算二造成解题结果出现错误。

例题:

人的大脑的短时记忆有限,如果大脑中同时输入两组程序性知识,大脑加工会受到限制,从而容易导致错误。

解决:在解答复杂或者运算步骤多的类型题目时,每一步只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就能避免错误。

第二篇:和“粗心马虎”说再见

开门见山,我想通过一位学生的例子来讲述一下如何和“粗心马虎”说再见。

思远是我今年1月份接到的一位学生,她活泼开朗、聪明好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处于60分左右;孩子父母都特别重视教育,对孩子期望值也很高;对于思远出现的问题父母都非常着急,但却束手无策;在朋友的介绍和引导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学大。

第一次上课,我和思远聊天,发现小女孩其实挺聪明、也挺乖的,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也比较扎实,本身也很渴望学好数学;但自己也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

在思远做题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她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发现小女孩解题速度还是蛮快的。 5分钟内完成了我布置的10道数学题。然后未经检查便第一时间将试卷交给我,自信的眼神期待着我对她的鼓励和赞扬,在批改过试卷后,我自己也吃了一惊:竟然只有30%的正确率。

我耐心的问她:“觉得这些题目难吗?”,“不难,一点也不难。”她干脆的回答,却低头看到试卷上都是红色的叉号。

她马上拿起卷子说:老师,我知道我哪里错了。一番修改,又将7个红色的叉号降低到2个。

我说:这些题目既然你会做那为什么不正确呢?只见她毫不在意的说,这个是没看清楚;这个是计算错了,这个是……我才明白她数学成绩一直没有提高的原因。

我板起脸来严肃地对她说,你觉得粗心马虎是正常的吗?如果你将来是银行行长,多一个0和少一个0一样吗?听到我的问话,她吃了一惊,似乎第一次意识到粗心会犯这么大的错误。

针对这一点,我耐心地给她讲解了许多关于粗心马虎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一方面让她了解到自身粗心马虎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她自己下定决心克服这个不好的习惯;同时我和她一起讨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以后做作业思想集中,学会认真审题,作业做完好自己先检查,然后再让爸爸妈妈或老师检查;

二、 对于课堂上做错的题目整理错题本,留下“错误档案”,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三、 出现错误时,自己先分析出错误原因在哪里,不要太依赖老师;

通过这一番谈话,思远积极的态度和诚恳的话语让我对她充满了自信;但压力也是有的,毕竟粗心、马虎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坚持。

另外,在教学课程中,我努力让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充满课堂,上课过程中我偶尔穿插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醒她解题细心认真。比如:今天家中妈妈烧饭时太着急,错把白糖当成盐放菜里了,结果我们一家只能吃“甜菜”了;她听过之后哈哈大笑,但马上态度认真严肃地和我说:老师,马虎真的不能要,以后我要和她说“再见”!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思远在解题方面明显认真了很多,每天“错题集档案”也在逐渐减少,思远的成绩也由过去的60多分提高到85分,对数学思远也充满了更多的自信和骄傲,每次总是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今天学校数学成绩我又前进了5个名次!”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思远对近段成绩的“跳跃”有些飘飘然,有一次上课,我检查她的“错题集档案”,发现当天的错题部分未入档,且数学符号一个个像是在睡懒觉,这已经是近期的第三次了,我有点生气,直接把错题集扔到她面前。她低着头默不作声,也知道自己错了,当时气氛有点尴尬;我又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跟她耐心讲解持之以恒的道理,并表示如果觉得老师有做得不对、不够的地方可以直接和老师沟通,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后来的学习中,思远良好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成绩的飞跃上,而且在生活中点滴的改变也让父母翘起了大拇指,觉得女儿像变了个人。我相信认真的态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学习、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期望思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和“粗心、马虎”永远说再见!

最后,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彻底的和“粗心马虎”说再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做细心认真的人。

马虎的故事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

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第三篇:如何帮助孩子减少粗心马虎

如何帮助孩子减少粗心马虎2011-05-17 13:02:00|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低年级的孩子,学东西学得快,但并不追究原因,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干事情常丢三落四的。适当的批评是需要的。但应多采用一些鼓励、激励的教育方法,引导她多想一想,一旦哪一次作业做得标准了,或者比上次进步了一些,马上激励她向上发展,让她树立自信心。作为家长眼睛不要只盯在毛病上而是要向前看,看到孩子的发展,由此而采取与其性格年龄相适应的引导、启发、鼓励等教育方法,促使孩子在不断向上中克服这些毛病。

(一)孩子产生马虎的原因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马虎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态度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

2、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情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另外,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3、熟练程度上的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研究表明,对习题特别生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练到不加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会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得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

4、习惯问题

马虎已成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

5、考试焦虑问题

有些孩子因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有问题,一考试就错,这就是焦虑造成的。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对态度不认真的孩子,应主要解决态度问题,使其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改变不认真的态度;对性格急躁的要训练性格,改变急躁的性格;对那些知识不熟练的孩子,应多加练习,使其熟练的掌握知识;对考试焦虑的孩子应减轻其心理负担,不要让他把分数看得太重,心理负担轻了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对习惯不好的孩子,应校正其不良习惯,培养严肃认真的好习惯。

(二)防止和克服孩子马虎的方法

1、提高有些孩子对马虎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马虎没有关系,虽然错了,可不是我不会。有的家长对孩子马虎也不重视,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就行,马虎没有关系。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提高孩子的认识,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传说在宋朝,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的很。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虎头,就听一个人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面画了个马身子。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老虎?”这位画家说:“管他呢,马马虎虎吧。”“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哪位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可画家却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家的墙上了。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的回答:“是老虎。”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却随口说:“是马。”儿子们没见过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到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间就把它射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他的二儿子在野外碰上了老虎,可却以为是匹马,迎过去要骑它,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痛心极了,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地把那幅虎头马身子的画给烧了。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的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仿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这个如故事虽是传说,但有一定教育意义,家长在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时,不妨把这个故事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讲给孩子听听,它比对孩子训斥更有教育意义。

家长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或自编一个故事教育孩子。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形象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教育。

(2)将科学及生产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如果设计火箭、宇宙飞船的宇航专家马虎,那么一个数据写错就会造成上亿元的损失。如果工厂生产投料比例搞错,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大问题。如果农业上施农药,浓度搞错就会使人吃了中毒。如果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等等。

( 3)讲述在学习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结合孩子切身会讲,本来全都会,可就是得不了满分,因而当不上三好学生,考不上重点学校。可以举例,如有的孩子在高考中因马虎落榜,中考中因马虎考不上重点学校等等事例教育孩子。

2、教孩子学会自检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作业错了,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养成孩子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家长还给我检查呢。第二天老师发现孩子的题

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曰:“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孩子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题,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去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里,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但要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

(1)正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又无错误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标准等等。

(2)反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

(3)重做法。

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孩子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能应用自如。如果平时孩子不是自己检查,到考场上出现了错误也检查不出来,那时家长还能包办代替吗?教孩子学会自检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切不可忽视。

3、给孩子搞一个《错题集》

孩子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有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孩子改错题时,并不是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为了引起孩子对错题的重视,我们可以帮孩子搞一个《错题集》(包括语文、数学等学科),具体做法如下:

(1)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的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

(2)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

(3)找出错误原因并写下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是理解错误还是马虎。马虎错得也不要只写“马虎”两字,要写清怎么马虎的,写得越具体越好。

(4)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5)《错题集》是把孩子的作题集中起来了,到一定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统计,因马虎而错的题占所有错题中的比例是多少,这时再教育才有利于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错题集》可以使孩子及时改正错题,并找出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错题集》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便于分析孩子的问题,找到漏洞,及时弥补。《错题集》实际上还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平时经常翻

翻,提醒孩子不要重犯《错题集》上的错误,《错题集》是个警钟,到期末要让孩子重点复习错题集上的题,补上这个薄弱的环节,使《错题集》成为一本自制的《参考书》。

孩子最烦的就是改错,尤其是改错要经过《错题集》上要求的四个步骤,因而宁愿做三道新题,也不愿改一道错题,这很好,我们就要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告诉他们要怕麻烦就要仔细,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错题,一遍就对。

4、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孩子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可能是因为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3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5. 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把孩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孩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6. 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许多孩子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很可能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

7.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第四篇:怎么对待孩子学习粗心马虎

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观点二: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观点三: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儿子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

观点五: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观点六: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孩子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案例

一提起孩子马虎的毛病,很多父母感到头疼:有的孩子考试时只做前两页的试题,后一页的忘记做了;有的孩子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有的孩子应用题往往只回答前一提问,忘记回答后一提问;有的孩子读课文时不专心,将很熟悉的字读错;有的孩子上学时忘带课本、钢笔等;还有的孩子放学匆匆忙忙,结果没带作业本回家……

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引起孩子“马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意力分散 这是产生学习马虎的直接原因。有的儿童一边写作业,一边心里想着动画片,一心二用造成了学习马虎。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这种现象属于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差,教师、家长应该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着手。

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的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有的儿童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也有的儿童一边与宠物玩一边写作业,这些是导致儿童出错、马虎的原因。

冲动型的性格特点 冲动型儿童表现为考虑问题时急躁、回答问题欠思考。有的儿童不认真读完题,就急于动笔做答,也有的儿童不等老师问完就抢先回答,这些儿童容易形成马虎的毛病。 对策与建议

孩子学习马虎应该怎么办呢?建议如下:

第一,掌握克服学习马虎的有效方法。(1)错题集法 许多高考状元在介绍其成功经验时,都指出要归功于错题集子。具体做法就是将平时做错的题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定期总结,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如何纠正,实践证明这是避免以后马虎颇为有效的一个方法。(2)换位检查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经常出现马虎问题的那部分作业,两个人分别将作业写在不同的作业纸上,请孩子检查父母写的作业,也可以让孩子考父母。父母可以故意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就会避免马虎。(3)自检法 有些父母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爸爸妈妈能够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建议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时要有策略,要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和能力,这样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第二,通过行为训练克服马虎。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帮助孩子战胜马虎。如做出手指游戏。孩子、妈妈和爸爸将各自的双手手指相互交叉,妈妈先发口令说右手某个手指,爸爸和孩子马上伸出右手的那个手指,其他手指不动。这个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好习惯是要慢慢养成的,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鼓励来强化孩子认真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关于粗心马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最近很多同学反映,在考试过程中,容易马虎,每次都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

具体症状如下:题目看错,难题会做,简单送分题做错,思路正确但计算出错、抄错导致丢分或算不下去

根据玖久高考中心大量的抽查,发现粗心马虎丢分的原因大致归为两条,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马上就用知识点去写,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

题目看错的原因:

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

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

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

而真正的“看错”题目,指的是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导致看错,这个除非考生心不在焉,不把考试放在心上,或者因为生病,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的。但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粗心”看错是因为精神恍惚,其实本质上也是由于过于兴奋或者过于紧张,题目一看,见

过,兴奋,然后回忆,不自觉忽略了细节。或者因为没见过,紧张,开始回忆知识点,也忽略了细节。

【解决方法】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完再写,不要看的过程就马上产生解题的念头。有时候你猜中了开头,却忽略了结尾。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根据问题、题设开读懂题意。题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千万不能想当然。

2、个人习惯过于分散。喜欢心算,心里想着怎么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计算错误多的原因:

1、喜欢心算造成的;

2、草稿乱打,东一块西一块;

3、太随心所欲,所以容易抄错。

解释:这个多半与考生性格有关。一般容易犯这类毛病的考生都有“随手乱丢东西”的毛病。在考试时,喜欢心算。宁愿在脑海里推演步骤,强行记住结果,也不愿意写出来。如果实在要打草稿,多半信手拈来,草稿纸一片混乱,随便找个空白处就开始计算,形成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型草稿,结果一不小心抄错。更有甚者,由于打草稿过于随意,考试一紧张,找不到之前计算的部分,或者过于随意,笔迹夸张,自己不认识或抄错。这就是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法】这个属于习惯问题,平时做任何题,凡是涉及计算的,一定要打草稿,并且要规范。平时日常生活可以养成“东西摆放

整齐”、“哪里拿来就放回哪里去”、“第一时间处理要事,不要拖到最后才匆忙应付完成”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培养考试时的细心、精确,从而避免出错。

上一篇:开工奠基仪式致辞下一篇:康复医院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