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带头人意义

2022-08-05

第一篇:创业致富带头人意义

创业致富带头人总结

xx市xx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016年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组织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的通知》(国开办司发[2015]98号)精神,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创新活力,不断加快扶贫对象增收脱贫步伐,根据我校的中标任务,通过认真细致的了解和走访调查,我校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举办了为期10天40人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是对在贫困村从事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扶贫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有他们吸纳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专项扶贫工作,是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培训工作专项负责领导小组,由学校社会项目部统一计划、布署。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积极的协调和处理了培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二、主动衔接,与各级主管领导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确定培训对象

我校在培训前做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工作,主动与区扶贫办、中卫市扶贫办衔接,了解到培训对象条件是思想素质好,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基础,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先。并进一步与乡镇、村委会联系,确定了培训的乡镇及学员基本信息。经过我校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和努力宣传,结合政策要求,我们最终确认可参加培训人员40人,且组织大家填写了学员登记表、参训后保证带动3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承诺书,并上报了各级管理部门。

三、认真完成了学员培训工作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老板或种植、养殖大户,学员整体素质较高,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经验,还有一部分是正在打算创业的,通过培训他们普遍认为创业培训模块对他们所经营的企业有明显的实践指导作用,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在经营上拓展思路,利用所学的SWOT分析法去分析自己的企业,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发展、此次培训在教学上严格实施“SIYB”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参与性互动,使学员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经验,为学员搭建长期发展的交流平台,本期培训讲些怎样创办你的企业、SWOT分析法、制定销售计划、制定利润计划、预测销售收入及各类社会保险等参与性培训方法,并组织培训学员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然后学员亲临实地感受优质创业者的成功创业,教与学互动比较明显,深受学员好评。培训结束后,组织了学员实地观摩,增加了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以及企业发展经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也为即将打算创业的学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培训目标,多方式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能为当地群众教授一技之长,我们心里很是温暖,整个培训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培训工作顺利进展,经过10天的专业学习,学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大步提升。

五、主要成效

1.通过这次培训,培养了一批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最终帮助扶贫对象增收脱贫。

2.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学习热情高涨。培养了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依靠政策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3.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存在问题

2016年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对培训对象要求较高、培训学员文化程度层次相差较大,培训名额教少等,我校将总结培训中的优点和经验,在来年的培训工作中改正不足,切实做好每次培训任务。

XX市XX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二○一六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最美乡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曾经,这里是偏僻的山旁村,是当地的贫困村;现在,这里是“江苏最美乡村”,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村里到处可见各种乡村特色的建筑,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荒芜。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她就是朱虹,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东港镇团委副书记、山联村富民合作社总经理。朱虹是一位“85后”女大学生村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信仰就是生命力

第一次见到朱虹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梳着马尾辫,带着黑框眼镜,身材高挑,在江苏代表团驻地,记者当时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虽生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孩子般豪爽性格的女村官。山联村是一个拥有40个自然村,6000多人口的大行政村,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离不开朱虹,过度的劳累最终导致身体的“抗议”,更让人担心的是朱虹此时还是有孕在身。

朱虹是江苏省无锡市山联村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无锡一家汽车4S店工作。回想起当初选择村官的缘由,朱虹说,她既不是省招也不是市招的大学生村官,而是村里自招的大学生村官,回村工作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7年6月的一天,山联村召开了一次普通的党员大会。由于朱虹毕业后党组织关系回转到了山联村,所以朱虹被要求连同其他4名新党员一起在全体党员面前作简单发言。如果没有这次“简单的发言”,也许朱虹现在已经成为那家4S店的中层干部。但人生的轨迹往往就是这样被不经意的拨动着。

在那次党员会上,22岁的朱虹没有准备发言稿,她从容上台,侃侃而谈,从自己的入党动机,到表示愿为家乡做贡献,一口气讲了8分钟。即兴脱稿演讲的能力和落落大方的风度深深打动了当时山联村书记吴岳平,他准备把朱虹这个人才挖到自己村里培养。朱虹的这次演讲改变了她和山联村的命运。吴岳平已在心中拿定了主意:好好培养这棵苗子!

7年来,朱虹从一个22岁的青涩丫头,到如今带领几千人创业致富的当家人,并先后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无锡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杰出青年”、“无锡市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忙碌,但很快乐

在一次与村书记的谈话中,村书记问她,这一个星期来有什么感受,做了哪些事情?除了打扫卫生、烧水就是复印材料的朱虹有些语塞。书记又问她,“你知道村里有多少人口?你知道咱村面积多大?你知道村里有多少自然村?”三个简单的问题把朱虹问得哑口无言,她一个都不知道。朱虹有些羞愧。

“农村工作不像企业里面会有领导告诉你做什么,很多工作都必须要你自己来想自己去摸索。我坐在村书记的位置上,如果村里路坏掉了,上级党委书记会来跟我说你去把那条路修一下?会吗?不会。像你们年轻人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你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要怎样融入农村的工作。”书记的一番话让好胜心很强的朱虹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我不能让村民觉着我到农村是来镀金的,不能让他们觉着我是花瓶,不懂农村工作。”

2008年朱虹担任村主任助理兼村团支部书记。恰逢山联村被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朱虹依托顾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的“山前嘉园”被列为锡山区新农村村庄综合整治点。每天朱虹和村干部一起早出晚归,修建牌楼、清理山道、购置垃圾箱、建公共活动场所、排设污水管网……“虽然忙碌但很快乐”。随着对农村工作的熟悉,朱虹渐渐发现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需要懂得的东西太多,也明白了“处理问题必须知村情、解民意、体民情”。经过整治后,山联村曾经工厂林立、污水横流、开山毁林的荒芜现象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田园风光和山清水秀的美景。

创业带动村级经济收入

随着村庄环境的彻底整治,“无锡市最美村庄”、“江苏最美村庄”等美誉便被用来形容山联村,慕名而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但周围相配套的旅游设施却很是欠缺,当地村民又缺乏商业意识。由此,朱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把优越的环境与便民富民结合起来,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

年轻人有魄力,敢想敢做,朱虹连夜做出了农家乐可行性方案交给了吴岳平。在得到书记的认可后,朱虹便信心满满地到村民家中劝说他们一起开办农家乐,还准备帮他们做宣传和一些硬件设施。可满腔的热情得到的却是村民的纷纷质疑:“村里又不是4A、5A级的景区,也没有什么文化传承,开的饭店谁来吃?本来我们夫妻在企业里上班一年还能有三四万的收入,把钱投入这里面,要是亏了你赔我吗?”朱虹跑了很多家,得到的答复基本一样。倔强的朱虹不甘心,她决定自己干。

可是在饭店选址的时候朱虹却犯了难,因为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她,村民们觉着她实在“瞎折腾”。为了租到房子,朱虹一周往村民程均立家跑了14趟,凭着执着和诚意打动了他,程均立终于将自家闲置的房子租给了朱虹。

2009年4月,连同朱虹在内的五个年轻人搭伙开了一家农家乐。朱虹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青年文明一号,厅内悬挂“共青食堂”的匾额。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自己的农家乐,大家心情激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这群年轻人干劲虽大,但毕竟没有经验,饭店开张的第一个月便亏了。朱虹心里着急,便找到村里的企业帮忙。“后来情况慢慢地好转,到第二个月就转亏为盈,接着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我开了4个半月,就赚了3万多。”朱虹用亲自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也让村民们看到了甜头,纷纷找到朱虹一起做起了农家乐。当时朱虹开办农家乐时固定资产只有7万块钱,还是几个年轻人东拼西凑的。而现在村里已办起了20个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固定资产达到了1000多万。山联农家乐已经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平均每个农家乐年利润可达15万元左右,带动了152名村民就业创业。

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山联村注重挖掘和开发乡村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初步建成了“葡萄大道、丝瓜大道”、“龟山东顾、知青小屋、人民公社大食堂、顾山风景区”、“百草园、牡丹园、红豆杉园、水产园、百鸟园”,借助农家乐的火爆,促进观光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客房达到星级酒店的卫生和服务标准,朱虹说,“担任大学生村官7年来,山联村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按照我牵头制定的《山联村城乡一体建设标准化方案》,一条贯通全村水系的河道即将打通,很快游客就可以乘着乌篷船,体验山联村的慢生活。”

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朱虹觉着很精彩,也很自豪。虽然很辛苦,开始时也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但是朱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百姓的信任,用她的话说就是“很值”。

朱虹用7年的时间将山联村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发展为一个村级营业收入805万元,人均年收入22639元的富裕村。朱虹在心中暗暗承诺:“为了这些善良而淳厚的父老乡亲,为了给我机遇、给我希望的乡村,即便是洒尽全部的青春、热血也无怨无悔。”

第三篇: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材料

情系家园

心系父老

——记**县**生态养猪经理***

***,男,汉族,现年29岁,****乡**村村民。朴实憨厚的农民外表下,骨子里却蕴藏着一个当代青年人永争一流、强烈进取的优秀品质。他本人创建的柞水县明月生态养猪场目前发展形式良好。

他在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紧张无法再继续供他上学,他不像其他辍学的青年一样,一天游手好闲,而是独自一人去西安打工,在西安他一干就是6年,在这6年中积攒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7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08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生猪养殖很适合自己的山区农村,因为这里有山场、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料来源,同时方便处理废物,又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养猪产业。他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去了别人的养猪场免费为人家打工,以获得养猪的一些知识。

2008年8月他的养猪场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底他的养猪场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目前已经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占地15亩,有标准化猪舍4栋,配种室、消毒室、接种室、饲料加工房、库房、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2010年他继续投资300万元完成了猪场二期6栋标准化猪舍建设和完善一期建设。投资420万元新建800立方米沼气一座。目前设有四大中心:分别是财务中心、育种和生产中心、对外服务中心、销售中心。2010年共出栏生猪3500头,销售猪仔2000头,生猪存栏4000头,年销售340万元。同时聘请县畜牧局的专家常年为该公司顾问。现在只要你经过***乡***产业示范园就会看到一排排蓝色彩钢瓦的大棚,显得十分的壮观,那就是***投资500万元新建的柞水县**生态养猪场。

**生态养猪场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供种—服务—回收—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从事良种猪和商品猪加盟农户合同养殖。**生态养猪场作为母公司,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小范围散养,最后公司回收散养猪进行销售。期间公司为养殖户提供品系纯正的优质猪仔,免费防疫,无偿技术跟踪,并签订回收合同。针对合同农户实行“四统

一、一兑现”:即统一提供优良猪仔;统一提供饲料配方和全价混合饲料;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回收。一兑现:回收商品猪当时付款兑现。这样就让养殖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生态养猪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猪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他的思想是前位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召开,他的新思路就已经谋划并付诸实施,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辟养猪业新途径,建设有时代性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利用生物链开发立体养殖和生态养殖,通过“养猪—沼气—种草”的生态经营模式,用荒地种苜蓿,用苜蓿养猪,猪粪便进入沼气池转换成沼气可以节约能源,沼液作为种植苜蓿的有机肥料,使其增质增效,还净化了村容。

***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2011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加强生猪场规模,建成存栏达到万头的生猪养殖厂,逐渐形成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厂;要加强先进养殖技术培训,实现科技含量的最大化。

我们期待着***的目标都能够尽快实现,期待着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更好的榜样!

第四篇: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张少勇是**镇白马湖村的一名青年村民,现任白马湖村副书记、村两委委员,2011年至今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张少勇是一名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新农民,在别人都不太认发展果树种植业的时候,他早早便开始了规模化的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目前,他拥有农田约30余亩,其中果树面积20余亩,近10亩水稻,年产红枣5万多斤,年产苹果10万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张少勇多次获得县、镇各种表彰奖励。2000-200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镇优秀村委会主任等。

张少勇不断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白马湖村是传统的枣树、苹果树种植村,村民们都是守着老经验老传统在种树。但是张少勇却觉得要想将果树种植发展的更好,必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在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过程中,他收到了不少阻力。新品种的销路和受益不确定,新技术的使用和成效是未知的,但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确实很高的,如果引进不善,则果树会成长受到影响,甚至减产死亡。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他充分利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借着全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各种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契机,他自掏腰包,到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率先带头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为全村农民带了个好头。果树种植投入很高,通常都要3-4年的时间才会有收益,而且每到果子成熟时候,劳动强度都很高,用人成本也很大,他总是不怕苦、 1 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努力尝试新技术,呵护新品种,探索提高果树产量和收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技术很有成效,新品种的果子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经过他的认真总结,也有了更好的果树种植经验,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

张少勇不断总结和传授种植经验,努力为村民提供服务。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他已经是白马湖村的种植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本村的几家种植户的树木全由他免费指导和修剪,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并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及时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做到及时准确,坚决防止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在这方面,镇党委给予了他大力支持,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到他的家中和果园无偿提供技术咨询,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准确,保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他的果树种植业做好了,他也不忘记本村其他村民,他主动积极的指导其他村民的果树种植,免费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还替他们免费嫁接新品种,带动其他村民一同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课程,张少勇也经常指导指导村民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己和村民们的红枣、苹果的销路问题。他积极联系客户,发布信息,寻求镇领导帮助,提高了果树的经济收益,收到了村民的一直夸赞。在镇领导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贷款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好政策,进一步扩的了种植面积,成为当地青年创业致富第一人。现在,他拥有枣树16亩,亩产3500斤,苹果树5亩,亩产2万多斤,水稻7亩,亩产1000余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

2 张少勇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 到村任职后,任劳任怨,主动奉献,为民服务,现在他是白马湖村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

张少勇一直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学习,他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团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自2011年开始,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第五篇: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上一篇:初中公开课评课记录下一篇:初一政治备课组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