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讲话精神党课讲稿

2023-05-29

第一篇:重要讲话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在此讲解题为“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红船再出发”的党课,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红船精神”的内涵。

先讲一讲红船的由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就是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建国后,南湖引起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注。1959年国庆节,这条仿制的纪念船正式对外展出。当地群众则亲切地称之为“红船”。久而久之,“红船”就成了这条纪念船的代名词。之后,“红船”就一直停泊在南湖烟雨楼前湖心岛东南岸边的水面上,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生动历史场景。

下面再讲一下“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一大会址、南湖红船。这一行动、体现了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我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坚守。习总书记再提“红船精神”,也是进一步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把主观世界改造好了,把内在精神世界的秩序建构起来了,才有利于改造外部世界。

归纳起来,“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有三点: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磅礴精神力量。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我们党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拉开赶超世界的改革大幕,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8年前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才能在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前行的坚毅精神支柱。脚步不歇,前行不止,98年来,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以五年来历史性的变革与成就,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方位,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道德信念。一大旧址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正需以奉献精神召唤亿万人民接续奋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红船精神”的内涵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反映的是我们党内在的文化标签,反映的是我们党内最核心的一种价值要求。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于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这篇文章中,用两句话对“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概括:“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中国革命精神,既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改革发展,在这个时代浪潮中所产生的种种精神就是中国的革命精神。但这种革命精神的源头就在共产党的创建所蕴含的这种红色基因,今天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我们今天共产党开展先进性建设,我们需要用我们精神的源动力,它的源动力是什么?就是早期共产党人给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所提供的这种精神风范,这种风范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这两句话具有内在的相同性,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从历史的内在逻辑来阐述的,而党的先进性之源更多的是站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角度。

下面讲第二部分,“红船精神”对我党的重要意义。

(一)“红船精神”是思想武器。

这个思想武器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在于要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我们党不断的发展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以及我们党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各个历史阶段,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给我们的一个现实启示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没了理论就没有方向,没了理论我们就没有一个思想的武器,没有理论我们的前行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指引。所以“红船精神”给我们的很大的现实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引。

(二)“红船精神”是精神支柱。

“红船精神”给我们的现实价值意义还在于它的精神支撑。这个精神支撑更主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样来坚定理想,怎么来坚定信念。我们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时期不断前行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所以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我们的精神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三)“红船精神”是道德力量。

对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对我们的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说的道德力量。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我们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是共产党道德的感召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感染了群众,感召了群众。我们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谆谆教诲,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

最后讲一下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首先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机关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其次要赓(gēng)续精神汲取动力。当好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现阶段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在新征程上,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员干部充满信心与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再次要砥砺前行,善作善成。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服务群众无止境。基层党组织要得人心,得民心。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标杆,也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要遵循的准则。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着力营造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会,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上新台阶。要不断完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身边事。

最后要忠诚核心,紧跟领袖。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保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gǔn)九章但挚一领”。确立和维护全党核心,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好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排头兵。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红船精神”都永不过时,红色基因都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它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历经苦难,百折不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在考验与检阅中一路升华,在机遇和挑战中奋勇前行。“红船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随着今天中国步入世界舞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红船必将驶向更广阔的世界,铸就更加辉煌的伟业。

谢谢大家!“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有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纵观党史,“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品格、优良作风的优秀开端,是共产党人需要传承和弘扬的“红色基因”。由“红船精神”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红船精神”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传承“红船精神”,重温共产党人烽火岁月里的革命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成为能够激发共产党人内在价值自省的精神源泉。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时代课题。为了救亡图存,早期的先进分子想了各种办法,但无论是君主立宪所主导的社会变革,还是民主革命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都没能成功。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处在彷徨中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他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十月革命;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学术团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北洋军阀仇视新生的苏俄工农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把布尔什维克攻击为“过激党”。因此,面对北洋军阀的封锁,《新青年》《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4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前后,虽然在中国有不少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1920年春,陈望道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任,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夜以继日地开展艰苦的翻译工作,他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吃墨汁”的感人佳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外加一碟红糖。过了一阵,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真甜。”经过艰苦的努力,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国先进分子播散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们积极创建党团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在自己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又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组织,深入工农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坚定的信仰传递到社会基层,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因遭到租界巡捕袭扰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红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

在艰辛的探索中坚定理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不屈不挠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恽代英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拼命搜寻,学习那些具有进步色彩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学说,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中国儒家典籍等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最早读的是私塾,“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儒家典籍。这种学习的内容,他说,“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同时,他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从中发现了问题,这些小说“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为他们所有和控制”。进入新学校后,毛泽东开始接触到《盛世危言》和西方的《原富》等书籍,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十月革命之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度泛滥。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后来在自述中说,尽管“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但“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这时“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理想、追求不仅使我们党内凝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离开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就缺乏内在的凝聚力,离开了理想信念就没有办法去改造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党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基础。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品质,这个品质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百折不挠。早期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以及创建之后我们的这段社会历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理想、奋斗、追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诸多救国救民的方案,做过诸多努力,但都失败了。这时,中国迫切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期待着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出现,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人民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烈愿望:“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明确规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坚定地走向社会最底层,发动和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并把团结和依靠工农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20世纪20年代,面对风雨如晦的黑暗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1949年,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源。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贯穿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发挥首创精神,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开启全面从严治党

新的伟大征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幵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从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前人,不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征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正是靠着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它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是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不断实现自身跨越。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韧的战略定力,发挥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2.持续奋斗精神,以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胜利之本。回顾建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奋斗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状态。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内化为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成功密码”。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的政治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正本清源,拨正船头,确保全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经过不懈奋斗和努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重整行装再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奋斗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品质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气魄,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紧紧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对腐败,努力夺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3.弘扬奉献精神,以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政治方向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就了一个大国大党的风范担当。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并失政权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作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风政风显著好转,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进管党治党工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成风化俗,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篇:斗争精神党课讲稿范文

斗争精神党课讲稿范文

修好“斗争”这门“成长必修课”做好新时代斗争“领头羊”,下面来看斗争精神党课讲稿范文。

斗争精神党课讲稿1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愈发深刻认识到“斗争”二字的意义和分量。作为共产党人,要想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就必须传承发扬斗争精神。

第一,敢于斗争,滋养风雨无阻叧収的斗争底气,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斗争不是“空口号”,而是来之必斗、斗之必赢的自信和实力体现,换言之,就要底气足、腰杆硬。

站稳立场,做政治合格的使命家。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政党,斗争精神早已融入党的血脉,俨然已成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党的事业最困难时期,缔造“红船精神”的13名党员代表的不同结局,发人深省。我们唯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加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检验,才能在严峻形势、斗争任务和重大考验面前,保持党办人的斗争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加强学习,做改革发展的专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都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长治久安最终要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党办系统为党委服务最直接、联系各方最广泛、保障党委工作最关键、在党政军群各机构运转中最核心,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更敏锐的斗争意识和更高强的斗争本领,与之相应的是知识陈旧、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已成为制约斗争的突出瓶颈。如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潜在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有哪些,发展趋势会怎样?如何应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提高学网用网、依法治网的本领?如何标本兼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唯有加强学习,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维护国家安全,等等,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砥砺磨练,才能“放使干霄战风雨”。

刀刃向内,做自我革新的梦想家。要敢于刀口向内,严于解剖自己,校正自己的义利观、得失观、事业观,把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终极梦想和毕生追求,同自己身上残留的歪风邪气、老旧观念、思想顽疾做坚决斗争,来一次政治“大体检”、问题“大检修”、思想“大扫除”。多交光明磊落、作风正派的良友,多交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益友,多交正直善良、乐观向上的善友,多交立场坚定、敢于直言的诤友,取长补短,强化“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见微知著的斗争意识。

第二,勇于斗争,涵养斗霜傲雪的斗争锐气,做到风雨多经志弥坚。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工作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

淬炼党性,做意志坚定的勤务兵。有志事易,无志事难;

知难不畏,绝壁可攀。古往今来王朝兴衰的案例无不警示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风险,而是缺乏意志,得了软骨病,不愿斗争,宁当“老好人”;患上恐惧症,不敢斗争,怕钻“矛盾窝”;

更为甚者,得了无能症,不会斗争,导致分不清是非、嗅不出敌情、看不到风险。我们唯有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做好科室工作和全办工作,做好当前工作和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统一起来,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苦干实干才能久久为功。

勇于担当,做战天斗地的排头兵。干部走在先,群众干劲添。当前正处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关键时期,处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没有斗争精神不行。党办姓党,作为党办的一份子,必须挺在最前面,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从办文办会办事的点滴做起,坚决同一切阻碍我州发展的落后意识、消极观念和错误行为作斗争,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

坚守底线,做风雨兼程的优等兵。发展要斗争,保障发展更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我们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等工作机制,制定重大风险防控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实现危机预警、应急指挥、现场处置、恢复重建、事后评估无缝对接,确保“‘三个凡是’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第三,善于斗争,培养辩证唯物的斗争灵气,做到“明者因时而变”。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斗争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把握规律,做贴近群众的实干者。对斗争规律把握得越精准,在斗争过程中就越能明确目标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换言之,我们在斗争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展示个人风采面貌,必须紧紧围绕斗争的发展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要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我们斗争的主攻方向,多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矛盾集中的“第一线”、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为党委提供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力所能及地呼吁、协调、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安全问题,真正做到以文辅政、以文立室、以文安身。

注重策略产点责,做有胆有识的战略者。斗争既是实力较量,又有策略运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各种思潮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愈发需要我们讲求“斗争艺术”,善循“斗争之道”,善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和“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科学研判、精准分析,把握斗争的时、度、效,杜绝横冲直闯的“蛮斗”、好勇斗狠的“滥斗”、漫无目的“瞎斗”,不断提高斗争艺术。

勤思善悟,做创新基因的传承者。北宋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斗争精神,矢志不移、推行新政、名垂青史。鉴古知今,党办系统历来是出点子、创成果、谋高参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党办人善做实事、勇做难事、更敢做新事。作为一名党办人,要把党办的自我革新融入到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好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善于求新求变的突出优势,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以创新推动工作、提升效益、取得成效。

第四,勤于斗争,摒弃一曝十寒的斗争戾气,做到斗罢艰险再出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松一寸,行动就会散一尺,斗争意识和斗争干劲自然而然消退。因此,必须正确看待斗争,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祛除骄躁之风。年轻干部长在红旗下,沐浴春风里,没有经受过硝烟战火,没有体验过风餐露宿,身处核心机关,自恃有朝气、学历高,骄纵浮躁在所难免,但斗争工作说到底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少些计较、多些豁达,少些浮躁、多些干劲,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

力戒务虚之举。斗争工作最怕做虚功。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斗争情怀,按照“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重点防范和纠正什么”的原则,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问题,坚决抵制一味推崇“温良恭俭让”、热衷于虚情假意的“握手言和”等不敢、不愿、不习惯红脸亮剑的错误行为,义无反顾地唱“黑脸”、当“包公”。

正视斗争之要。斗争工作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事业长跑,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以大家的安稳维系每一个小家的幸福。我们不能以个人生活为借口糊弄工作,也不能以工作忙碌为借口丢弃生活的快乐,做到既可以挑灯夜战忙工作,也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在干好本职工作、经营好党办这个大家庭的同时,也要经营好个人的小家庭,涵养好家教、好家风,收获生活的小确幸。

总之,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前行道路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无论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还是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需要我们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组织、无愧于这个时代!

斗争精神党课讲稿2

同志们:

今天党课的题目是: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 并作出了 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的, 学习斗争精神相关内容,将有 利于我们更好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说它是重要的 值得 学习的;

第二,就目前基层形势来看,不少党员干部对斗争精神的理解是不完整 甚至有 偏差的,例如不久前某副科级干部得知我党课主题是斗争精神,疑惑地问“是要讲打仗的那些故事吗?” 这让我意识到,斗争精神的知识普及在 基层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它在 基层的传播是相对滞后的,是亟需被传播分享到基层土地上 的;

第三,就斗争精神的实践程度来看,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稍显不足,有 些甚至存在 弱化 退化的现象,这是极其凶险的,讲这么一堂党课,也是对这一部分人敲敲钟,起到个醒脑 提醒的功效。

下面,结合这段时间的 学习 调研和思量,我将斗争精神分为三问,以此来谈熟悉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问:斗争精神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打算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 矛盾运动 中前进的,有 矛盾就会有 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 效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 消极懈怠 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充分熟悉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 复杂性 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 强调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韧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年秋季学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 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广大干部特殊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 政治历练 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坚韧奋斗。”

通过 学习以上 关于斗争精神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白,斗争精神绝不仅仅存在 于过去的战争时代,在 和平年代我们依然要有 斗争精神。新时代倡导的斗争精神,是指敢于直面矛盾 敢于较真碰硬 敢于担当尽责 敢于赢得胜利的精神状态,是指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坚定执着。

换句通俗的话说,新时代的斗争精神,要求我们面对艰难敢于挑战 敢于担当,面对不良行为敢于批评 敢于拒绝,面对自身存在 的人性弱点敢于直视 自省自纠。例如,当天灾降临,你应该与苦难作斗争,而非自怨自艾;当他人妄议党和政府,你应该与其作斗争,而非纵容默许;当自身滋生懒惰贪腐,你应该与自己作斗争,而非任其发展;当面临重大挑战,你应该奋力与难题斗争,而非畏缩推诿 落荒而逃……总之,就是同一切不好的 难以挑战的 阻碍国家与个人发展的进行斗争。

第二问:为什么要有 斗争精神

为什么要有 斗争精神,说的就是斗争精神的必要性。惟独 当你意识到这件事是非做不可的,你才会毫无疑虑 毫无借口可寻地去执行它 贯彻它。这必要性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一) 从个人发展而言,斗争精神促成长

我们经常讲自律,指的是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管控自己。懒惰 自私 贪念,这些不好的习性稍有 不慎就闪此刻 常人的思维与行为里,而自律的人本质上 是在 跟自己的这些不良习性作斗争,并且意志力坚韧 最终取得胜利。一个对自己没有 要求的人,是很简单迷失 走向消极与沉沦的,这类人的最大特点是妥协,在 很多个本可以斗争的时刻选择了 妥协,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斗争的能力,成了 生活的手下败将。居里夫人在 简陋的实验室,经过三年多的重复工作 无数次实验,最终成功地分离出了 镭,是她多年的斗争精神帮助她在 一次次失败面前不言放弃,进而成就了 不平庸的人生。反观此刻 的一些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精神严重不足,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是很难获得个人成长的。

(二) 从目前情况而言,斗争形势较严重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各种风险挑战也是层出不穷,考验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这些风险挑战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呈现出交织性 复杂性 综合性等特点,解决难度大,解决思路不多,需要我们有 更强烈的斗争精神。例如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活动,这些都危害着国家的安全,没有 强烈的斗争精神就等同于助纣为虐。例如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小到企业的转型升级,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突破重重艰难 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也是对斗争精神的一次考验。一些村财力担心问题突出 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速度不明显 生态环保走过场 事故风险突出 干群关系不够密切等,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强不强的无声反问。

(三)从长远部署而言,伟大梦想有 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 矛盾运动 中前进的,有 矛盾就会有 斗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总书记还告诫我们,“在 前进道路上 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回忆历史就会发明,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有 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奋斗不止的斗争史。如今,“不忘 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可以预见,在 国内外风险挑战之下,践行使命的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有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有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定,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斗志……不久前,全国医护人员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 共抗疫情,使疫情得到有 效操纵并日渐式微;当下,千千万万人在 脱贫攻坚一线,与贫穷贫困英勇抗战,捷报频传。

中华人民始终相信,唯有 蓬勃的斗争精神,才干响应伟大梦想的召唤。惟独 进行伟大斗争,才干实现伟大梦想。

第三问:如何发扬斗争精神

如何发扬斗争精神,本质上 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不同的个体身上 ,斗争精神内部具体缺陷程度 水平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可以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建议联系个人实际 从以下几方面来获得改善:

(一) 廉洁自律,夯实斗争底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发扬斗争精神,首先要自身经得起斗争。党员干部要有 “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时常反思自身的不足,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才干有 敢于亮剑的底气。从不少腐败案例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例如应勤进)在 权力欲望 中没有 及时地进行自我斗争,进而触犯了 法律,这样的人背离了 入党初衷,因为没有 紧绷廉洁自律的这根弦,丧失了 斗争武器,站在 了 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在 座的各位应该引以为戒,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反躬自省,干干净净做人,经常性地开展自我批评,才干有 与恶势力 与艰难斗争的底气。

(二) 坚定信念,把牢斗争定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 了 斗争底气,更要有 斗争意识与斗争意志。

斗争意识并不是人人都有 ,有 的干部分不清敌情 搞不清是非,对艰难挑战习惯了 绕道而行,显得非常软弱 不爱思量。对于一些略带艰难的机遇,也经常是不战而败,放任机遇从指间溜走。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斗争的“嗅觉灵敏度”,在 日常 中自觉增强斗争意识,唯有 此才干在 发明斗争对象时进行抗争。

有 了 斗争意识,还要坚定斗争意志。当面临艰难重重 面临好人主义,斗争意志是否会动摇?这兴许在 很多人身上 都发生过。习近平总书记对好人主义的批评一针见血:“好人主义盛行,有 问题不指出,有 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 政治软弱 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 干部 中出问题多的地方。”回想民主生活会上 ,有 些干部碍于情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皆是无关痛痒,没有 深入剖析,总是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争当老好人,实际是斗争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是斗争精神不强的表现。这不利于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党风建设。各位同志在 今后的工作生活 中,要坚定斗争意志,把牢斗争定力,做得不对的地方坚定指出,碰到了 艰难也要加大斗争力度,切不可偃旗息鼓 前功尽弃。

(三) 靶向明确,瞄准斗争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特殊强调,凡是危害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 ,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定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五个凡是”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 精准靶向,明确了 斗争方向。

总体上 来说,一切危害于国家 危害于人民的,我们必须与其斗争。假如身边有 人试图抹黑党和政府,那我们就与他斗争;假如身边有 黑恶势力欺辱人民,我们就与他斗争。我们斗争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四) 知行并进,提升斗争本领

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可或缺。要想提升斗争本领,则少不了 思维与实践的催化。

从认知层面上 来说,通过阅读 观察 总结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 学习到一些有 用的斗争本领,但除此之外,解放思想也是尤其重要的。这些年来,我们在 解放思想上 有 了 很大的进步,但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新的风险挑战,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仍然显得不够。面对新的问题,解决思路不多,创新的能力仍然不足,有 些村在 处理新问题时,仍然习惯用老经验 老办法,没有 使问题得到有 效的解决。事实告诉我们,惟独 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墨守成规的老路径,才干在 一次又一次的风险挑战 中取得胜利,才干提升斗争本领 开辟出发展新路子。

从实践层面上 来说,任何本领都要放在 实践 中才干得到验证 得到进步,否则就是空 中楼阁。“纸上 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惟独 多当几回“热锅上 的蚂蚁”,才干在 重复实践 中弥补不足 练就更高超的斗争本领。

总书记提出的“广大干部特殊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 政治历练 实践锻炼”的指示要求,意在 让干部在 重大斗争 中去经受锻炼,在 座各位都是基层同志,工作任务重 工作压力大,但也要珍惜机遇 视实践锻炼为宝贵机会,主动投身到工作一线 中去,在 攻坚克难 中增长斗争本领,在 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 中实现人生价值。

同志们,多彩的时代需要斗争精神,伟大梦想召唤着斗争精神。我们要更加密切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四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斗争精神 践行使命,展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芒,将这光芒汇入民族复兴的广阔星河!

第三篇:2020“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结合我近期我对“红船精神”学习研究,通过党课形式,与同志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首次概括提炼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南湖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这段时间来,通过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它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历久弥新,也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红船精神”是融入中国共产党身心的精神血脉,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坐标,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专责政治机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合不合格的第一标准。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夯实信仰之基、筑牢精神之魂,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争做“红船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是根本,要在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中铸牢信仰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有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红船精神”蕴含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之根、党的先进性之源,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开端,是开启党的初心使命的起点,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昭示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民族复兴梦想的力量。“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江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继承了“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发展了“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共同筑成了我们党不忘历史、映照现实、折射未来的永恒精神和思想丰碑,成为我们党特有的精神坐标、思想坐标和灵魂坐标。“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党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我们党从红船诞生,从红船出征,从红船走向辉煌,正是因为有了“红船精神”这座精神丰碑,党的事业才有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精神财富、精神支撑,这就启示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而斗志更强、千锤百炼而愈加刚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是有理想、有信仰、有信念。我们要把传承“红船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从建党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激发前进的动力、把准前进的方向,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是核心,要在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中铸牢忠诚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是动力之源,体现了我们党立志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坚强决心和崇高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锐气和魄力;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前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实践、不懈奋斗、脚踏实地的革命信念;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是政德之基,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根本宗旨、道德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为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敢于牺牲、勇于吃苦、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我理解,“红船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归结到一点,最核心的就是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这就启示我们: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传承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基因,不断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永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品格。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两个维护”的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能不能始终不渝地守住初心、勇担使命、忠诚履职、不懈拼搏,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巩固发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带头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建设队伍的首要政治本色、培养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真正成为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躬身践行是关键,要在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中铸牢党性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既面临着新的要求,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古人常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每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强调,“‘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传承“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我们要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增强许党许国的担当精神,保持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定力、耐力、活力,做到工作初心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工作成效不降,一件一件事情盯住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协助党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地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为“建设美丽新xx、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传承“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使命意识。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推进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委和省纪委监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守政治机关职责定位,把监督责任摆进去,把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职责摆进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传承“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开拓意识。“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就难以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工作中的风险挑战。我们要有敢于突破前人的勇气和智慧,自觉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把学习弘扬“红船精神”与“xx”的xx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创造性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新时代需要赋予红船精神新的内涵,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不忘共产党人之初心、以老百姓之心为心,要把红船精神中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全过程,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新征程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广大干部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第四篇:党课讲稿学习十八大精神

党课学习—十八大队党章的修改

同志们: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今天,我们上一次党课,党课的主题是:与时俱进凸显党性国情,解读十八大党章修改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党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今天,我们着重对党章中的一些修改变动进行解读和学习。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它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深化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创立和确定的党的基本理论、从提出之时就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

1、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

2、一定要摆脱苏联模式,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 23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突出的民生困难; 收入差距、财产差距过大,分配不公;腐败丛生,难以遏制;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社会冲突频发。

5、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A、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章中作这样的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有利于全党同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B、 经济领域: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党章修正案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党更加全面地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政治领域: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文化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E、社会领域:落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更好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6、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了新内容

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67

第五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党课讲稿

对于党课的选题,宣讲者要做到“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组织者更不能“赶鸭子上架”。对于基层组织而言,如果某个主题必须宣讲,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宣讲人,宁愿采取传统的模式——读书读报看录像,也不要勉为其难地逼着自己的人走上讲台。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习十九大精神党课讲稿,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十九大精神党课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国外的热切关注。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英国《金融时报》就以《习近平中国进入新时代》为题,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 19 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已‘进入新时代’。” 英国《卫报》刊发的报道指出“在篇幅很长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展现出来的自信和中国的雄心令人瞩目。经过过去 5 年的发展,各项喜人数据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日本《每日新闻》注意到,报告中用“极不平凡”一词,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反腐败斗争、军事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每日新闻》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包括标题在内共出现这了 37 次,这个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新的历史定位的关键词。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中国的济、外交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站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世界舞台中心的位置。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习近平时代,中国则迅速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在前进,显而易见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将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全球进程的影响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特别提出了“全党要来一次大学习”的学习贯彻要求。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指出,要牢牢把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引导全党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栌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在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影响,讲清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清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今天,我们就结合我们就结合实际,从以下方面来重点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了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坐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切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做出的,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如在十八大刚刚闭幕时,就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规划了中国在 21 世纪中叶之前的国家发展轮廓。定义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随后又提止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十八大以来的种种都表明,中国正在以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缔造者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 32000 多字,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报告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总结成就和经验;第二板块(报告第二至第四部分),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和新时代新思想;第三板块(报告第五至第十三部分),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

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文献和重大成果,也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开创了新时代和新思想——一个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思想。

因此,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主题和核心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产生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新思想的坚实基础

(一)为新时代奠定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而这十大成就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奠定了七大基础。

经济物质基础

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在 5%-7%,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长到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2000 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2%。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化率。在过去五年,已有 8000 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建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政治与法治基础

五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思想文化基础

五年来,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社会民生基础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4%以下。其中,这 6000 多万人的稳定脱贫意味着他们不会再度返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 1300 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关于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我再强调一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所有贫困人口都要脱贫摘帽。2014 年,全国有国家级贫困县 592个,贫困人口 7017 万。也就是包括我乡 4 个深度贫困村,2 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全乡 761 户2604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到 2016 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 4000 多万。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他还曾强调,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习近平同志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里说的“老乡”,指的就是农村的农民。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办法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生态文明基础

五年来,我国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国防和军队基础

五年来,我国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 年,我们又在古田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军费管理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此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第一,突出军事化。将七大军区改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体现了去行政化。第二,突出打仗。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对军兵种进行改革,以应对现代战争的新形势。现在,我国有六大军种“陆海空火战联”,“陆”是陆军、“海”是海军、“空”是空军、“火”是火箭军、“战”是战略资源部队、“联”是联勤保障部队。第三,陆军集团军

由 18 个调整为 13 个,并启用新番号,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未来,我们还将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一突出问题是什么就是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来,我们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 440 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43 人,中央纪委委员 9 人。我们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 8900 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3 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 28 万人。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五年来,追回外逃人员3453 名。我们还发布红色通缉令,到目前为止,“百名红通人员”已经有 48 人落网。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为新思想奠定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也为新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一段话概括的非常好,大家注意一下这里面有 “四个一系列”和 “两个许多”,涉及到了思想理论问题,比如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为新思想的孕育诞生做了充分准备,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形成五大发展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五大发展”来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形成的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都体现了时代特质和新内容。

形成治国理政新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 2014 年出版了一本专著,书名叫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但有中文版还出版了 21 个语种、24 个版本在全球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形成“四个全面”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 2014 年 12 月 13、14 日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气势。

形成“两个布局”的方针举措

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布局”构成所有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论述非常清楚地表明新时代来了!

新时代的五大涵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五个是”,就是新时代的五个方面涵义,可归纳为,伟大胜利的时代、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不单要为我们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也要不断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的必然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随随便便地就来了,而是我们在长期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奋斗,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才迎来了新时代。我们要想理解新时代的必然性,就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发阶段。我们知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为没有经验,当时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是学苏联的。后来毛泽东同志发现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不行,就在 1956 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独立自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也是倡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1978 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 1982 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当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说,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从 1989 年开始,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从 2002 年开始,胡锦涛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继续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

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和新阶段,从 2012 年习近平同志当选为总书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说,这么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 40 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酝酿开始到逐步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具有必然性。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提法。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6 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党的八大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次变化,1969 年党的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就使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次变化,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四次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有两大新意一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愈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对某一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现在对多方面的要求。二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非常科学的,也是实事求是的。这一提法既遵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

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历史意义”。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站起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挺直了腰杆做主人。这就叫“站起来”。第二次飞跃是“富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还比较穷。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第三次飞跃是“强起来”,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强,体现在什么方面比如,在经济总量上,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再比如,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

超过 2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 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不仅经济实力要强起来,在军事、文化等方面也要成为世界强国。

其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社会主义已有 500 多年历史。

1516 年,《乌托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那么,《乌托邦》中描述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财产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劳动、大家都过着美好的生活。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那么如何实现问题就来了。形象地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去求两种人一是有权人,比如国家的统治者,劝说他们放弃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二是有钱人,说服他们把钱捐给社会。但实际上,要想说服有权人和有钱人把权力和财产交出来,建设社会主义,基本不可能。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根本没有办法实现。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是第一次飞跃,也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主张的所谓“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相当于埋葬了社会主义。列宁对此进行过尖锐地批评,提出了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于 1917 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进入了现实社会主义时代。

前苏联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其社会主义发展有很大弊端,就是“苏联模式”体制僵化,生产发展很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此后,社会主义出现了很大危机,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并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得到了新生。那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进行和发生了五个社会形态或者是说五个社会制度。首先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也自由,但生产力极为低下,食不果腹、衣不御寒。从原始社会向前发展进入到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还是不足的,这样就产生了阶级,即奴隶主阶级统治与奴隶阶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的。从奴隶社会后来又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有一定自由的,社会生产也发展了,但是形成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制统治。之后,人类社会又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比起封建社会来说,生产力更是发展,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一些权利,但从根本上说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制度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我们要建立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在 1917 年的苏联就已经建立来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呢因为,1917 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当然很有意义,但从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社会现实后,在生产力方面、体制方面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主义没有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始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开始超越资本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确实是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们分析的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二)新思想的内涵实质

新思想的形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段话清楚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形成了。

新思想的定位

如何看待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段话是对新思想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党的又一个新的指导思想。

新思想的“八个明确”

对于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新思想的结构就是由这八个方面组成的。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思想的“十四条坚持”

新思想总共有“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

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思想的“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也就是伟大梦想。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用伟大梦想将其他三个伟大串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

——伟大斗争。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讲到斗争,不是所有的斗争都是伟大的,之所以称其为伟大斗争,就是因为我们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些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只有推进这个伟大事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伟大梦想。这个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目标问题。在十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在发表讲话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一是更接近了这个目标,再一个是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四个伟大”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说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这个伟大工程,其他三个伟大都会落空,根本不可能实现。

新思想的主旨核心是“四个自信”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号召全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也是新思想的主旨核心。

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走下去,并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这个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碰到很多问题,有的人要我们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的人鼓吹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我们要做到道路自信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

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有自信。习近平同志很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对于这个制度,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曾经做了一个分析,“恐怕再有 30 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制度建设是按照邓小平同志 1992 年提出来的时间表进行的,也就是在 2020 年前后我们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要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化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一种自信。中华民族有 5000 年多文明发展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优秀文化中,我们讲的是“大同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不讲文化传统,离开了深厚积淀,就没有土壤,那只能沦为肤浅。

三、新时代新思想的前进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而这一新征程主要分两个时期推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还有三年时间,我们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项要求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且持续健康发展。到 2020 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 430 万亿元,到 2020 年要翻一番达到80 万亿元,而我们现在已达到 80 万亿元。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有一个具体指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201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到 2020 年要倍增超过两万元。而 2016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 23821 元。

第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从 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共有 30 年,分为两个阶段推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阶段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中心内容都是实现现代化,第一阶段是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在成熟程度上所有区别。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 70 年。1960 年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国家。1964 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理论界称为“第五化”。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一方面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另一方面体现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汇,就是五个规定,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富强是指经济强盛;民主是指政治进步;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谐是指国家、社会、人民团结一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指生态建设,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宜居。这五个规定,总体上对应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演进发展。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放开初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只有两个。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增加了一个规定——“富强”。2007 年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到党的十七大又增加了一个规定——“和谐”。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之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四个方面的规定。那么,党的十九大在这四个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美丽”,强调生态方面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由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就变为五个。

以上就是我围绕新时代新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宣讲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内容。也是我在学习中深刻体会的,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大家!

学习十九大精神党课讲稿

(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要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 2020 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一是总结过去,指导规划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 5 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选举产生新的领导集体。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

上一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下一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