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工作任务

2022-08-18

第一篇:立德树人的工作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 振奋人心的是,此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比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德育为先,立德树,从我做起.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我的人生信条是: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我们执行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我们老师说的、做的是什么样子,那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甚至会改变孩子们习惯的形成。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道德,树立自己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帮助所有学生成器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要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我愿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意见,捕捉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并给学生表现自我才能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便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习惯的养成者,还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尝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在达到

不需要教”。我愿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威严的架子,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帮扶和指引;当学生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所需的知识。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意识,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老师要有智慧,要懂得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于是,我天天观察,我给他自由、给他空间、给他理解、给他爱心、给他宽容,就是希望能发现他潜在的优点。当然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定会充满艰辛,但我们只能坚持。急于求成是不行的,一劳永逸是做不到的,只能用宽容的心等待着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我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素质教育“不放弃一个学生”的理念,也证明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的说法。

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首先,教师就要有一颗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在提倡反腐倡廉的当今社会,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动容,为名利诱惑,为地位倾倒。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能把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完成好。

其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每一名学生,和他们建立真挚的情感。还要做到诲人不倦,不用有色眼镜去辨别学生的好与坏,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人,绝不能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教师只有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三,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如今社会科学不断大踏步的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频率也非常之快。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只有接受最新的理念知识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秉承正确的政策方针,落实积极向上的教育理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清醒教师。我们应该顾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大局行事,应该做到高瞻远瞩,着眼于未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教育。只有统一认识,上下齐心,沿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努力,教育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真正满意。

2014年3月25日

第二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各位老师:下午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立德树人的提出,有什么背景、内涵和意义呢?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有什么新提法、新要求、新举措呢?我们又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呢?下面我就把我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立德树人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提出

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树立,德:德业。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树人,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意思是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不容易。今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就引用了这段话。

中华民族素有立德树人的传统,特别强调道德精神的弘扬、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

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准则。“德”成为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毛泽东提出了“又红又专”的人才标准,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新人”的人才观,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胡锦涛在08年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上升为党的教育方针,写进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一教育方针论述进行了重点强调。

(二)、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七大正式写入报告,包括四方面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有利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公民意识,增加民族认同感。

2、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

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得却出现了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事情到此还没结束,不久前,武汉一男子受此启发,在车展上高举标语牌跪求“宾利丈母娘”并附上内容长达10条的《承诺书》。其中表示,未来家庭事务全包、老婆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甚至连老婆有外遇都会原谅她三次。这封《承诺书》可谓是底线全无,也充分反映了当下一些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共同坚守理想信念,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伟大中梦的必然需要。

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我们的实际工作,与中央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表现一:学校德育工作不尽人意。

——在德育认识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不少学校对德育仍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为德育是个软指标,学习成绩是个硬指标。学生要拿成绩交差,教师要凭成绩评职,家长要看成绩赏罚。相对于智体美劳,德育处于弱势,因为德育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量化指标,缺乏评价机制,抓不抓都一样。 二是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许多老师只注重教,却忽视了实践体验,学生缺少实践和必要的指导,教育效果不好。

三是重校内轻校外。许多教师只管校内,不管校外,致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难以形成。 ——在德育方法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倾象

一是灌多导少。许多老师习惯灌输,不善引导,缺乏趣味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二是管多放少。有的老师习惯于管学生,而不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说教,效果较差。

三是堵多疏少。有的老师直到学生出了问题才进行处理,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加以疏导和预防。

——在德育实施上存在着三个"不一致" 一是言传与身教不致。有些老师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是班主任与课任不一致。许多课任老师没有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把班级管理等工作全部推给班主任。

三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不一致。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效果差距较大,经常看到自私、软弱、厌学、盲目攀比等不良倾向。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许多领导和老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活动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事实上恰恰相反,德育工作是减少安全故事的最有效办法。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思想才能端正,心理才能健康,才能少出问题,不出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40多人。 统计数据表明80%的悲剧是可以通过教育、防范和加强管理而避免的,但却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了悲剧。

表现二:家庭教育存在较大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步,不合拍,产生了许多问题。

一是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品德国、人格、心理、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有的是因为忙而无暇顾及,有的是没有责任感放任不管,使家庭教育缺失。

三是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有个别家长由于文化素质、个人休养等问题,常常把自己的坏毛病传染给孩子,负面影响较大。

表现三:社会影响巨大。

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多发频发,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相互激荡,造成社会成员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出现困惑甚至混乱。小悦悦事件,摔倒老太讹人事件等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充分说明党中央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和担忧。

我们来看两个资料:

扶还是不扶?让还是不让,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难题。所以,立德树人,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要求和新举措

1、新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纲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立德树人,上升到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

《决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论述有707个字,关于立德树人部分就占108个字,可见中央对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袁贵仁在《辅导读本》撰文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今后,教育领域中

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总书记深情地说: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第二个变化就是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个新提法,新变化,传递了中央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号。

11月26日,习近平参观考察了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当总书记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总书记在座谈会开始和最后总结时都表示,他到曲阜是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表明中央重视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三个变化就是突出责任教育。《决定》要求要增强学

生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一个新提法,新要求。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责任。

实际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责任教育。美国把“国家责任”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英国人反对溺爱,注重独立意识的培养。(看故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责任感,并且列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前,可见中央对责任教育的重视。作为学生,必须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作为学校,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教育。

2、新动向

为落实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部准备出台一些举措值得关注。

一是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主要是统筹设计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五个学科,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多学科支撑。

二是广泛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国梦教育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展开说了。

三是深入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教育部准备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其中有三条内容值得注意。第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第二是普及书法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是联合中央文明办开展“全国

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把道德大讲堂、志愿服务队、遵德守礼提作为主要内容。

四是全面开展学校“绿色评价”和满意度测评。主要是以评价手段促进立德树人。

三、关于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1、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袁贵仁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爱因斯坦说过,“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在学生把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怎样的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事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2、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强调“每个”、“都”,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是对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

3、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和分解,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真正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注重预防,使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5、加强师德建设,促进立德树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涵养和言传身教,对“立德树人”尤为重要。在这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认真审视师德涵养,反思和回顾教育的变化,追问教育的本质,守住责任,点亮心灯,唤起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德树人,要言传身教,要润物无声。

6、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俱乐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引领社会新风尚,传播正能力量。

坚持立德树人,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基地建设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

谢谢!

第三篇: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校园1+1工程年度总结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本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可是现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教师、家长仍然深陷于实用主义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扰于应试教育的藩蓠中而难以超脱,使教育这一原本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轻松愉悦的生命成长过程,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奴役过程,这一教育本质的变异使神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低贱为“谋生”、“ 竞争”的手段,这种“结茧自缚”成了难以解脱的顽疾,这正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十七大就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却至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人民对此并不满意,其根本症结在于教育本质的异化! 中华民族素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优良传统,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早在2500多年前就对

教育的本质做出了精辟的阐释,那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境界和博大胸怀,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大师,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五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可是,近一百多年来,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却发生了教育本质的异化,偏离了教育的本位,割断了对古圣先贤智慧的传承,萎缩了民族文化之根,导致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和生存危机。

自开展党员1+1工程以来,我不断向前辈们学习,带领年轻教师,共同在实践中摸索探究、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钻研《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地理科组外出学习的机会虽然明显减少,但是经校内教师集体备课和有效教学的研究,仍然让我受益匪浅。

为落实党员1+1工程的具体要求,本学期各个科组都做了研讨课的公开展示,我借着这个机会,在课程不冲突的前提下,尽量多听课,多学习。遗憾的是有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因为上课时间冲突没有能够听到。在吸收所听课教师的优点,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节地理研讨课。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对学生知识架构不了解,总存在教师的希望与学生表现的偏差过大

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在开展党员1+1工程的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无数志士仁人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这正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深厚基础和希望所在,我们今后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需要我们党员教师带头克服困难,为教育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磊 2014/12/11

第四篇: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 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立德,才能成为有用之人。

三、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推进“立德树人”进程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领导,责任之重大。必须要制定出教育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建立一套复合校情的人性管理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

加强特殊群体的培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当他们因学习困难而落后,因生活贫困而自卑、因家庭不幸而落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边,用我们无私的爱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勇敢面对,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并且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信念是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青春就将枯萎、衰败,生命就会黯淡无光。所以,身为教师更加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立德树人,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它关乎着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育人工作是功德无量的事业,立德树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第五篇:学习《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的体会

近日联区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一文,使我感受颇深。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日趋提高,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的祖辈、父辈的生活、读书状况他们知道得很少,有的完全不知道,久而久之,他们认为眼下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或攀比他人后觉得还不够好。加之学生在校接受的绝大部分也是知识的学习、记忆、检测等,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跟不上,这就形成了德育教育的严重不足和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务必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渗透于各科的教材之中,只需要教师用心的引用和挖掘、拓展。

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灵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感召力。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通过学习立德树人一文后,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会更加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也会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

上一篇:朗读者电势栏目评论下一篇: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