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成长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家校共育促成长范文

“家校共育 共促成长”

——四年级师德活动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一切都欣欣向荣。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为了年级的发展,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四年级教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欢聚一堂,开展了“家校共育 共促成长”为主题的师德专项活动。

本次师德活动与家校共育理念相结合,分“师德学习、家校共育”两部分。

一、师德学习

数学组长侯宝玲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唐山市丰南区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时时刻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

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认认真真对待,细细致致做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德育组长李惠老师,宣读师德承诺书。四年级全体教师郑重的在师德承诺书上签字。今天的签字不是形式,而是庄严的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中时刻装着责任,时刻牢记遵章守纪是最基本的师德,发展自我是最好的师德,立足本职是最大的师德,时刻以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才能无愧于心!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家委会的家长们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我们诚恳地请家长们监督我们的工作。

二、家校共育

四9班侯美伦的家长对四年级全体教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家委会真诚的为四年级教师团队送上锦旗,同时我校德高望重的郭校长也为各班评选出来的教子有方、支持班级、年级工作的优秀家长代表颁发了证书,来表示我们的一份谢意。杜巧莉主任在主持时说,期待四年级家校之间形成美好的盟友关系,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勠力同心地将孩子托举到更高处。我们期待看到——孩子在校时,微信上有我;孩子毕业后,家宴上有我;孩子成家时,婚礼上有我;孩子成名时,回忆里有我。老师们爱生如子,家长们敬重师恩,家校之间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感恩,家校和融之花必将绚丽绽放。

迎着春风,郭校长的讲话就像一针强心剂,将激励我们四年级全体老师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天的活动,在座的家长朋友们通过微信的形式实时发布到班级群,群中的每一位家长都感受到了我们的活动氛围。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留言卡,家长们纷纷留言,学校将永远珍藏。

第二篇:家教指导案例——家园共育促成长

家教指导案例

——家园共育促幼儿成长

水仙班

吴玉贤

背景:

进入中班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班中大部分孩子在进餐、如厕、学习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在倾听能力和表现表达方面。但是,小伟却似乎依然在原地踏步,老师都很为他着急。小伟是班中比较活泼好动的弟弟。运动的时候,总能看到小伟在操场上快乐奔跑、嬉戏的身姿。活泼的他也有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但是,也发现好动的小伟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卫生习惯也不太好。

实录:

学本领的时候小伟经常小眼睛不看老师,总是低头玩裤带、咬衣袖。当老师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小伟往往不知道老师和小朋友们刚刚在说些什么,需要老师和小朋友们将刚才的内容在重复,他才能尝试回答问题。有时,经过了别人的提醒了,小伟也还是像置身于云里雾里感觉不太明白。

当坐在桌子边上的时候,小伟经常会背对老师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老师也不明白窗外有什么吸引小伟的东西。经常要呼唤他数次,小伟才能回过神来,回头看向老师。

吃饭时,虽然老师经常在小伟的身边提醒、鼓励,但是他还是会把饭粒、残渣掉得满桌子、满地都是。小伟收拾整理的意识也不强,有时会忘了把自己的小碗送回家。

做操时,小伟经常会蹲下来,捡地上细小的塑胶场地的颗粒,放在手中把玩。老师过去提醒他,请他和大家一起做操,他会听从老师的建议。但是一会儿后,他又会忍不住蹲下来继续玩。

小伟垃圾不乱扔的意识也很薄弱。当他手里有垃圾,老师请他去扔进垃圾桶时,他会直接扔在地上。

一次,自由活动时,小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着他的玩具。突然,我发现,他把一团白白的东西往窗口扔了出去。

于是,我就走过去询问:“小伟,你把什么东西扔到窗外去了?” 他抬起头说:“是垃圾。”

“你为什么把垃圾扔到窗外去?”我很不解。 他低下头不说话。 我继续问:“你觉得把垃圾扔到窗外去,对吗?”他瑶瑶头。 “垃圾应该扔到哪里去的?” “垃圾桶。”他小声的说。

“对呀。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不能随手乱扔。你能做到吗?”他点点头。 “刚才你把垃圾扔出窗外,会把外面的绿化污染,这样我们的幼儿园还会漂亮吗?我们每天要来幼儿园学本领,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家园。现在,你把刚才扔出去的垃圾去捡回来扔进垃圾桶,好吗?”

接着,我就陪着他一起走到了他将垃圾扔出来的地方。但是,哪里都是矮矮的灌木丛,没办法走进去把垃圾找出来。于是,我就对小伟说:“下次,千万别再扔了,你看,这里都是绿化,而且,这些绿化丛这么茂密,我们根本没办法进去清理垃圾。”小伟继续点点头。

离园时,我和小伟的妈妈做了交流,委婉地向她讲述了小伟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妈妈也和我说了一些小伟在家的表现,妈妈表示小伟在家吃饭也是饭粒掉满地的,在家也经常会把垃圾扔出窗外。小伟的哥哥大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学习很吃力,妈妈最近一直在帮助小伟的哥哥培养注意了,对小伟有些松懈了。但是,妈妈表示会全力配合老师,帮助弟弟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分析:

总所周知,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而小伟还有一个老师那就是比他年长的哥哥。可能小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跟他的哥哥也有一定的关系。和哥哥朝夕相处,可能哥哥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伟。小伟的哥哥刚上小学一年级,由于成绩不理想,妈妈最近就一直忙着关心、辅导哥哥,对小伟可能有些忽略了。这就更给小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带来了一些阻碍。因为,虽然在幼儿园里老师总是很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鼓励幼儿做一个文明人,成为一名爱动脑筋的人;但是当幼儿回到家里,所接触的又是与幼儿园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的反面的教育和影响时,那么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就这样正负相抵消了。因此,家园合作、保持一致进行教育很重要。

指导措施:

1、家长在家的要求要与老师在幼儿园里的要求保持一致,便于共育老师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正确地、积极有效地教育。

2、建议妈妈可以在家同时辅导哥哥和弟弟。当在辅导哥哥写作业时,可以让弟弟在旁边画画,学写自己的名字等等。这样就能同时培养两个孩子的专心、耐心的意志品质。

3、在园多关心、多指导小伟,努力培养弟弟良好的进餐习惯,提高弟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专心的意志品质。如,吃饭时,多在弟弟旁边提醒、引导;学本领时,多关注弟弟、多请他回答问题。

反思:

1、家园共育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和小伟的妈妈的交流,让她认识到小伟已经是个中班的幼儿,对他来说,吃饭不掉饭粒、学本领能专注10分钟左右、不乱扔垃圾都是他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并且鼓励妈妈,只要家长和老师配合,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那么有利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家园共育其次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和小伟妈妈的谈话中,听得出妈妈觉得上了小学的大儿子学习情况不好很担心、很着急;但是对于在上中班的小儿子小伟却觉得他还小,等长大些就好了,不是很担心。因此,和小伟的妈妈聊了很久,希望她能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倾听能力。这样有助于入小学后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

3、家园共育旨在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发现小伟的妈妈对我说的表示接受时,于是,我就向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为了让小伟妈妈既能够辅导好大儿子,也能兼顾到小儿子,想了一些办法。小伟的妈妈表示,会配合老师,和老师一起共同协作,提高小伟的倾听能力,培养小伟专心的意志品质。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合力之下,小伟一定是很快取得进步的。

2011年11月

第三篇:反思促成长

——读《反思要善于“照镜子”》 有感

教学之后的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后,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那么的重要。

本文在强调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后,紧结着介绍了什么是反思?对于反思的概念,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的作者认为“反思是一种内省,即通过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连同理想中的“我”的对话,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当然我们不难看出,这并非对反思一词的界定,而是一种理解,但这丝毫不影响对我们的启示。

作者重点从反思的方法来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反思:那就是要善于“照镜

子”,善于从学生、同事、书籍中寻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真正地关注学生所学,警惕虚假繁荣的课堂。我们在关注学生是不是掌握时,应该关注的是: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教学实际,有时在提出一些问题后,马上就有十来个学生举手发言,而且他们的发言是那样得准确,我迅速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非常轻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也认为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但当测试后发现,事情并非如此顺利,仍有部分同学并未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警惕虚假繁荣的课堂,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多多与同事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应“照照同事这面‘镜子’”。确实每当听取同事的课时,我们总是能观察入微,充分调动我们的批判能力,提取一些自己的建议。那么我们也可以据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检查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有什么出现类似问题,同事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的;当我们在批判同事的教学时,我们能否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去“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破”而且还要“立”,还要切实去思考如果是自己来教学这一课或这一环节,自己会如何设计呢?怎么才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呢?同事确实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镜子”啊!

3.广泛阅读书籍,汲取精神食粮。上面的所思所想缘于什么?缘于自己的阅读,如果不是这次阅读,我想我不会写出上面的话,不管说的对否,但它是自己经过思考后的书写,是打上自身烙印的书写。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与书籍为伴,因为书籍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可以给予我们方法,给予我们指导。 三面镜子值得我们去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第四篇:校本教研促成长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耀州区永安路北街小学

我校自2012年10月合校以来,本着“以科研促教改、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学校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将我校一年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情况作如下汇报:

1、专业引领,充实校本教研。

在整个校本教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痛苦的莫过“井底之蛙”的无奈,因此,如何让教师从“他人的有效经验”中获得专业支持和成长的养份是我们校本教研前提。我们将区教研室的党全明主任请进学校,为全体教师做“校本研修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与更新教师的思想,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与实质。党主任的报告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教师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被激发,在区教研室10月份进行的申报“微型课题”活动中,我校就有20个微型课题上报。

学校以此为契机,促成了骨干教师杨运玲老师“作文示范教学观摩课”的顺利举行,11月23日“名师大篷车”活动,我校两位省级教学能手张秋娟、宋艳丽老师也将执教全区观摩课。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和教研员对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党主任、左主任、马老师,候老师,他们是我们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除了定期到校听课议课之外,每次赛教活动结束后的精彩点评,专业指导都使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每次的课堂教学大赛,从选题、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左主任、马老师,候老师都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其实都蕴含着教研员的心血。

今年,我校两名教师被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这对于我们整个教科研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我们会继续加强专业引领的力度,扎实搞好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2、 开展“互帮互学”结对子活动,引导教师间的业务交流。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仅靠集体性的培训、学习、总结交流等途径是不够的。必须要帮助老师们解决怎样备课、怎样上课等带有个性化的问题,提升每个教师的课程把握能力。所以,帮助教师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的研讨途径尤为重要。“青蓝工程”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名师培养计划”。

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将原来的“师带徒”活动延伸为“结对帮扶”,主要有针对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教师自由组合的“互助二人组”和“与骨干教师同行”,这种自主结成的学习对子易于相互间的交流。对校内集体教研活动的遗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同伴互助中,教师们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个人与同伴融为一体,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学会包融。如“互助二人组”的青年教师张秋娟和老教师杨运玲,张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心应手,而杨老师课堂教学能力强,她们两个结成互助组后,互相取长补短,不论是平时的常规教学还是各级各类的观摩教学活动,两个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中脱颖而出,她们的进步带动了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

另一方面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参加市区竞赛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不管是哪位教师赛课,总能看到我们集体探索的身影。参赛教师认真准备,深入思考,骨干教师组成的攻关小组,发挥群体力量,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例如2013年6月,李欣老师执教了六年级数学课《常见的量》。这节课是代表耀州区参加陕西省数学课堂观摩教学的展示课,在校内李欣老师试教时,各位教师反复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衔接还不够理想”;有的说:“粉笔字还要再练”;还有的说:“课件制作还不够精美”。小到语气的转换,大到教学的设计,都是我们老师在共同协商着。老师们把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而李欣教师也不厌其烦的一变再变,为了使课堂更加完美、精巧,她上了一遍又一遍,教案写了一张又一张。在各位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李欣老师的这节课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同时还被评为陕西省课改新秀。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成绩,也是我们六年级教研组所取得的成绩。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参赛教师,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增强了教师之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使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蒸蒸日上。

3、创设和谐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近几年以来,有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到我校任教,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我校的未来。为此,我校专门就青年教师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策略:

一、发挥教研组的团体力量,带动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通过组内常规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方式,为年轻教师提供众多的锻炼机会;

二、优先提供学习机会,在专家的引领下,促成青年教师的尽快成熟。我校在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教研活动的安排上,将机会更多地倾向于青年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尽快地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三、实施“名师引领工程”——青蓝工程,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

四、宽容与激励。对于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缺点,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同时,采用激励的手段,挖掘该教师个性中的良性资源,量体裁衣,创设和谐的氛围,促进其自主发现,自主提高。

4、搭建发展平台,激励教师成才。

重视继续教育,创造机会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选派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教育随笔等,开设个人博克,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骨干引领的作用,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设定努力的方向:努力作一个“学者型”、“专家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仅仅1年时间,先后派出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级培训2人次,省级培训45人次,市级培训15人次,区级培训45人次;还在学校进行了三个轮次的校本培训,培训期间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出切合实际的心得体会;学习回来的做讲座,听课回来的做汇报课,做到一人外出,全体受益。

5、为教科研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扫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凡是涉及到校本教研工作反面的经费支出,例如打印资料、印制研修成果、录制课堂实录、出外学习等等,学校都大力支持。这些举措极大的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提升自我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校本教研已初现成果,一年来我校在各级赛教和论文评比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全校3人次分别承担省、市、区级示范课,8人次在省、市、区组织的赛教活动中获奖,1人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45人次的教学论文在省、市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通过校本教研,我们也有了如下思考:老师与学生的变化有怎样的把握度?原来的课堂模式要彻底的摒弃吗?伙伴式的集体备课能否全校推广?另外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定势,教师普遍缺少反思批判能力和整合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探究的,它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校本教研工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的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下去,今后我们继续对校本教研工作做长远规划和安排,分阶段实施与完成;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尝到教研中的快乐与幸福;在激励机制上对教研工作加大奖惩。

当我们真正走进校本教研,就会发现,路其实就在我们脚下,让我们共同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去开创更加广阔、更加辉煌的新天地!

第五篇:家校紧密合作 促成教育合力

——“课外访万家”心得感悟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11月26日的十二个小时180公里的家访行程,让我由衷地感悟到上述话语的真情实意。我们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校经常听到的是学生如何调皮,教学如何难做,家教如何缺失,但一经深入学生家庭,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我们的学生孝老爱亲、承担责任、遵规守纪、礼貌待人,而且每个家庭都对子女寄予了厚望,家庭教育传统而严格。

一、多走进学生家庭,家校才能紧密合作。

这次,本人共走访了11名学生家庭,他(她)们分布在潘湾乡南冲和栗树垴两个村,其中高考班学生6人,10级学生5人,女生8人。通过走访,系贫困家庭的有6个,留守子女4人。

走访中,一是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二是实地考察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三是宣传职教发展形势和国家助学政策;四是主动征求家长对我们办学的建议或意见。所有学生家长都能满意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多些关爱,严格要求”是走访学生家长们的共同心声。

走访中我在思考,过去我们和家长的联系总是以学生在校表现方面出了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或是电话沟通,家长常常是很不乐意的,因为感觉是处于被批评的心理,缺少的是平等交流和真诚沟通,而这种深入学生家庭,恰好能克服家长们的那种心理困惑,家校之间就能围绕孩子的成长、进步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家校合作才能更加紧密。

二、多关爱学生,才有助教育成功。

在这次走访中,切身体会到山区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沿江平原乡镇的差距还很大,绝大多数学生父母或一人或两人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求学子女的学费,特别是学生每个月300元左右的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种生活费的标准可能要比其他同学低,他(她)们在不得不节约的同时,我也看出了他(她)们心里的无奈。

还有学生父母外奔波,让这些孩子缺失了父爱或母爱,虽然他(她)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辛劳,都能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帮助家庭操持家务或农活,但对于独生子女们来说,缺失的是关爱,缺少的是关爱中的感悟,继而影响到心智的健全与成熟。为此,对于这些求学的孩子,我们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就必须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帮助他(她)们树立自信,教会他(她)们学会关爱,同时也是弥补他们缺失的父爱或母爱。

三、多严格要求,才不负家长期望。

走访前我就开始了心理暗示,也许我们的学生会反馈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不良现象;我们的学生会抱怨当初进入中职学校的选择;我们的学生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合拍等等,准备接受家长们的提醒和批评,但走访的过程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的学生家长都很满意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都很感激国家的助学政策,都期望自己的子女学到一技之长。在征求办学建议和意见时,他们的建议就是支持,拥护学校对孩子严格要求。

面对这样的建议,就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没有理由放松教育和管理,更没有理由让学生顺其自然,放松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校正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严格管理才能赢得家长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也应该理直气壮地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不负家长的期望。总之,这次家访让我对同学们有了一次重新认识,对学生家庭有了一定深入了解。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一些新的定位。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宜都市职教中心刘道平)

“课外访万家”活动感言

家校沟通的桥梁——家访

——“课外访万家”活动感言

今秋十月,我校按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学校统一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到孩子们的家中去走走、去看看、去了解、去关心、去帮助、去宣传。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走进了4位特殊学生的家中。通过走进学生的家庭,亲眼目睹特困学生的家境,留守学生的孤独等等。我深受感动和愧疚,也彻底改变了我对走进学生家中家访效果的看法,其感言有三点:

一、家长大力支持和热情欢迎的态度让我感动。

听说老师要来家访,孩子高兴、家长也喜欢。接到电话后就早早在家等候,有的家长甚至请假不去煤矿上夜班来接待我们。我一直认为,很多家长并不欢迎老师的家访,很多学生也害怕老师到自己家来见父母。开始我也有些顾虑,怕学生家长不欢迎或者家长忙不配合。这次家访中,家长热情的态度和与老师滔滔不尽的交流,可以看出家长是多么盼望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和现状呀。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其子女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也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走进学生家中家访的看法。

二、学生在家的举动和访后行动让我激动。

这次家访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而且也促进了师生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增强了家长和学生的信心,激励她们不但进步。平日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家的一系列举动也让我佩服,神感愧疚。更让我欣慰的是家访后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变了,上课听讲了,作业能交了;自觉性也增强了,学生告状的也少了。课间孩子和老师的交流也多了。有几个学生象变了个人似的。这不得不说是家访的效果。

三、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家长的愿望让我付出行动。

尽管每一个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和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是不尽相同的,但家长对子女的愿望又是基本相同的。即使我们看到有些家庭教育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有的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或者“苛待子女”,甚至有的家长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较差。虽然如此,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对家长的信心和努力寻求合作的可能。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家庭对学校的“托付心理”。它既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种信任,更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付出自己的行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更灿烂,更快乐。

总之这次家访活动加强了我们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让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更信任。同时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增加了自身的阅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增强了一名党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的意识。

一次难忘的家访

课外访万家·家访感悟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第一轮的访万家活动中我走访了五名学生的家长,走进学生的家里,带给我的有感动、有压力、有担忧,也有责任…… 特别是有一次家访给我的感触颇深。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以后,我和老公骑着摩托车到学校周边的几个学生家里去走访。当我们走访到王××的家里的时候,已是快夜幕降临了。我们到王××家敲门询问,他的爷爷奶奶正在家门前的公路对面打农药。听说我们来家访,他的爷爷奶奶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我们领进家里请上二楼,极其周到热情招呼我们坐,让王××赶紧给我们倒茶。接过王××给我们倒来的茶,我四下环顾了一下,发现他们家宽敞明亮,收拾得整洁漂亮,房间装修得也很好,高档家电一应俱全,可以看出他们家里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坐定之后他的爷爷奶奶向我们谈起了王××家里的情况。王××家里有着一大家子人,爷爷奶奶、他们一家、还有大爹大妈一家共同住在同一幢三层的大楼里,王××家住在二楼。王××的父母都在宜昌打工,两人月收入两千多元,还不够养家糊口,王××在家靠爷爷奶奶照顾。王××的爷爷奶奶年纪已近七旬,但是为了照顾孙子,补贴家用,种了很多菜,而且还喂了三四十头猪,王××的学习生活开销全靠爷爷奶奶支付。虽然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但是两老真的很辛苦,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从来没有空闲的时间。后来王××的爷爷奶奶又给我讲起了王××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了王××能够长好身体,认真学习,爷爷奶奶尽力把生活开得好一些,但王××是一个很挑食的孩子,觉得饭菜不合口味便不吃,爱吃零食。花钱大手大脚,除了一日三餐以外,每天还要用10元钱的零花钱,生活无自理能力,从不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学习也没有自觉性,全靠爷爷奶奶提醒、督促,否则就不做作业。另外家中买了电脑,休息日时整天沉溺于电脑游戏,爷爷奶奶说叫他少玩一会儿,他根本就不听,对此爷爷奶奶也无可奈何,他们也只能照顾王××的生活,其他的事情也无能为力,所以两位老人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在学校帮着管严一些,越严越好。除此以外,爷爷奶奶觉得在其他方面王××这个孩子还是比较乖的,比如说不调皮捣蛋,不在外面到处乱跑等等……当我问到王××的父母是否经常回家来看王××时,他的爷爷奶奶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很少回来,只是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一下王××的情况,也只是问问而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对于王××这个孩子,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瘦瘦的个子,戴着一幅眼镜,文诌诌的,应该是个内向、听话、爱学习的小伙子,却不曾想到原来他是一个脾气特倔、任性而且特爱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在家访之前我就听他的班主任讲过去年曾经有一次因为家里没交网费,玩不成电脑游戏,他就在家里大发脾气,被他爸爸打了一顿后,自己买了一瓶白酒喝得昏死过去,后来被他的爷爷送到急救中心才抢救过来,多险啊!一个看上去这么乖巧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因为孩子的身边缺少父母的照顾、监管,同时也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的缘故。家访回来后,我的心里始终弥漫着一种很不安的感觉。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他来讲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其品质及学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一定要做。如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认真细致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孩子的人品、个性、能力与爱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孩子的想法、情感与行为,同时做孩子的朋友和老师。平常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才能够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同时父母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上一篇:教务处教案检查范文下一篇:教学区管理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