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材料分析专题

2023-01-16

第一篇:历史中考材料分析专题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

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三中国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背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意义: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以上材料体现了那些原则? 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原则。

(3)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1949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历史最高年产量相比,出现了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状况:下降。

原因:长期遭受外国侵略;长期遭受战争破坏;国民党政府的掠夺。

(2)据材料,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概括其主要原因。

变化:上升。

原因: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增产节约”三大活动;苏联的援助

(3)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与农产品相比,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特点: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基础落后;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苏联经验的借鉴和苏联的援助。

3.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分别是什么?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特点?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努力: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大代表大会制度。

(3)在民族关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

民主关系:确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4)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

外交:组织抗美援朝,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5)上述措施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是否意味着统一后的台湾并不是一个地方政府?为什么?

回答:不是;因为两党会谈是解决和平统一问题,中国统一后,台湾则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作为地方政府,它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始终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什么原则?

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

(4)“一国两制”这一构想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

实际效果: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已经得到成功应用,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依据此设想,澳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此构想的影响和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也出现了缓和,交流不断加强。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报纸报道“早稻产量36900斤”。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

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侵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技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党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你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农。

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均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毛泽东形象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也不能造。”

材料二轻重工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

动)。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讯设备、程控交换剂、移动电话机和微型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到1.2倍。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制定了什么对策?

对策: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明确规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根据材料

一、二,分析心中过程流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材料三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

化的必要性。

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下降。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根据材料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出现了什么失误?有何影响?

失误: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工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掀起“大跃进”运动。

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原因: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强经济贸易的技术交流;农业经济的振兴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重视科技和发展教育。

第二篇: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中考 材料分析题一

六一学校材料分析题一

26,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图一西亚空白图:图二:

材料二:京杭大运河概图(上图二)及资料

材料三:宋元时期,“陶瓷之路”贸易更加繁盛。在意大利就曾出土过宋代陶瓷碎片。到元代,中国的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取代铜器丝绸等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一些地区的人们还用中国的陶瓷作祭器或订婚礼物。

材料四:新航路的开辟及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图三图四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图一中的A处是世界著名的运河,写出它的名字? C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生产上有什么特色?3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运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材料二中的G处有我国哪一先民遗址?该地在当代被称为鱼米之乡,试分析该地的自然环境?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陶瓷之路又叫什么路?宋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试列举这时期有利于交通事业发展的科技成就?并简要谈谈其对材料四图三事件的影响?3分

问题四:在新航路的开辟中,曾经到达了当时被认为是东方的是那两个航海家?2分。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体世界形成进程的影响是什么?1分

问题五:看材料四的图四,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农业有何特色?说说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 2分,谈谈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为整体世界形成的影响?1分

问题六: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各国大力发交通事业的看法?2分

27题,阅读下列有关法律的材料,回答题后问题:16分

材料一: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惩罚;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如果奴隶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数量的钱就可以了。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剁掉双手。

材料二;在我国唐朝的法律条文中,有关于“八议”的规定:规定了贵族官僚享有法定的特权,其具体的内容是:议亲,即皇亲;议故,即皇帝的故旧;凡属“八议”特权范围内的官僚和贵族犯了罪,可以酌情减免罪责。

材料三:A。①、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②、第1款: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4年…… ③、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个修正案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实行。

材料五:新社北京2011年3月10日电 (记者 周兆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他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这一部法律在世界法律史上有什么地位?它诞生

哪一古代文明?3分

问题二:说出唐朝的起止时间,另说出唐朝的法律文件可能是用什么技术印刷的?从材

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唐朝法律和材料一中的法律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美利坚合众国何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材料三出自该国的哪一法

律文件?该法律文件的最大作用是什么?3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宪法修正案体现了谁的意志?也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哪一职权?对比

唐朝的法律,说说我国现行的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问题五: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2分

问题六: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2分

28,17分,材料一:(A)时代,汉朝的国力已十分强盛,于是开始了武力反击匈奴的战争,在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的率领下,汉朝军队大获全胜,汉朝北部的边患基本解除,国家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

材料二:图1.攻占巴士底狱图2. 签署《独立宣言》

材料三:1914年一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情况:(见右下表) 德国统治者声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谋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随着法西斯集团侵略的不断加剧,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组成了正义集团与法西斯邪恶势力进行作战。法西斯分子和战争刽子手最终都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和应有的处罚。

材料五:这场战役的指挥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A如果填一位我国古代的皇帝,他应是哪一位?从材料可以看出,该皇帝发动武力反击匈奴的战争为后来的什么事件打下了基础?列举该皇帝在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并概述其深远影响?4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中的事件分别发生于何时?这两件事对上述两个国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文字和图表说明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的什么情况?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最深?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的?3分

问题四:材料四介绍的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它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中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问题五:根据材料五的资料,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三大战役后的渡江战役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分

问题六: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两次战争,说出对你有什么启示?1分

第三篇:历史中考专题认识

专题一:国家统一

基本认识:

1.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所向.

2. 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3. 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我

们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求同存异,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早日促成统一.

4. 国家强大有利于国家统一,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 “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

专题二:民族关系

基本认识:

1.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和

和社会发展.

2. 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

3. 西藏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新疆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边疆稳定和国

家统一.

4. 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

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 今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

则,以促进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专题三:对外关系

基本认识:

1开放交流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今天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

3 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今天,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 我们今天能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专题四: 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1侵略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学生应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抗争的认识:

近代的中国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制下,通过不息的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顽强,打败国内外敌人,实现民族自立的过程。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信念,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我们要以史为鉴,和平发展。

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基本认识:

1、近代化先驱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2、依据国情向先进学习,而且要依靠群众的支持

3、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基本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政党,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伟大政党。

2历史的发展证明,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给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其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专题七:民主、法制建设

基本认识: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文明演进的历程;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基本保障或基本标准。

3.法律文件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专题八:中外重大改革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这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 2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3改革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4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这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力量对比,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等。

基本认识:

(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应坚持和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2)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我国应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

(3)改革会遇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4)改革措施的制定应该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5)改革要善于学习先进.

(6)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7)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8)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专题十:关注民生、创建和谐社会

基本认识: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重视。

三农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

2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 3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题十一:联合、合作

基本认识:

1.联合、合作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人类依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如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恐怖主义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国家间加强合作有利于经济发展。今天,我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发展。 专题十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基本认识:

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应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时代进步。

2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怎样?

思想和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还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发展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是人类重要的财富,其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本认识:

1. 二战对人类而言都是浩劫,都是深重的灾难。因此,今天我们应该远离战争、珍爱和

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促进和平与发展。

2. 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最终能够打败法西斯

国家、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天各国人民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专题十五:创新

1.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如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着辉煌成就,并且伴随着中外交流与往来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明清时期尤其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跟上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劳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科技文明成果的认识如何?

各国的科技成就是该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这些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和借鉴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各国发展。

3.对近现代科技成果的认识如何?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的源泉在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要依靠教育。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人才;解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

基本认识:

1 四大发明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 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创新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飞跃,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4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科技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主创新助推中华民族崛起。 5我国要重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发展。 6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实践、勤于观察、不断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专题十六大国崛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些?

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

民族独立战争和内战:美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

基本认识 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不断改革创新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和深化改革。

2学习借鉴先进的文明成果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我们要坚持开放。

3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我们应该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

4统一对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5加强教育,发展科技,重视人才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走“科教兴国”道路。 6殖民掠夺也是促成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给被侵略被掠夺的国家、地区带来深

第四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7

专题七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国情,也实行过不同的对外政策,我们在此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民族关系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5、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⑴驻藏大臣的设置

①清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初册封五世**和五世**。

②1727年,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管西藏事务。 ③驻藏大臣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继承人时,也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①18世纪中期,清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6、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实行:建立了五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补充: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外交关系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经过激烈战斗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清代闭关锁国的影响: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外交也是屈辱的外交,具体内容在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专题中详叙,在此不再赘述。

7、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8、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9、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测试平台 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时期。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2.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3.“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在唐朝历史上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了 ( )

A.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 B.汉族被少数民族所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 )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②灭东突厥,设都督府 ③“金瓶掣签” 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④⑤

6.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7.某班排演历史课本剧《澶渊之盟》,允许出现的角色有 ( ) ①阿骨打 ②寇准 ③岳飞 ④宋真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今天的俄罗斯语种,仍用契丹的音译“其大夷”来表示中国,这充分说明了 ( ) A.契丹曾经统一过全国

B.契丹对世界影响大,对中国的历史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C.契丹与汉族常年战争 D.契丹的文明程度高

9.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一座英雄的墓前有两尊铸铁的跪像(右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曾经触景生情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 )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王严抗金 C.秦桧谋杀岳飞 D.葛尔丹叛乱

10.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 )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

11.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 (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2.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当时代表中央同**、**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

A.伊犁将军 B.黑龙江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4.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区域的行政管理坚持的重要原则是 ( ) A.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16.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7.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

18.在活动探究课中,同学们畅谈从玄奘、鉴真事迹中所获得的启示不包括( )

A.不畏艰险 B.勇于开拓 C.和平使者 D.追求名利

19.现在,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把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原因( )

A.那些华人是在唐朝时迁居到国外的 B.唐朝时才开始与这些国家交往C.唐朝时才开始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20.如果你想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可以选择的书籍是( )

A.《西游记》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记》 21.右图航海家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南端 C.好望角 D.澳洲海岸

22.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中的“我之云帆高张”是指(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文天祥抗元斗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24.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率领的两次雅克萨之战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反侵略性质 B.抗清性质 C.反殖民斗争 D.内部战争 25.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年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6.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客观上起的积极作用是 ( ) A.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学习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D.使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

27.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8.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29.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也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30.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读图简答题

31.阅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曾几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2)你认为图一船队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4)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6)通过读图和回答上述问题,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明清对外政策的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亚非会议 图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请回答:

(1)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2)APEC的全称及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3)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4)联系所给信息,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分析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有一座鉴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⑵“鉴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的原因是什么?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朱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⑴唐太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⑵尺带朱丹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这种亲戚关系确立所依据的相关史实是什么? ⑶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C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C 18.D 19.D 20.C 21.A 22.B 23.D 24. A 25.D 26.C 27.C 28.A 29.A 30.D 31.(1)中心人物是郑和,他率领的船队曾7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①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

(3)评价: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③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明朝带来了不良影响。

(4)闭关政策。

(5)对清政府来说,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加分辨的关闭国门,却导致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

(6)明初国力强势,积极地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朝初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启示:我们今天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实行对外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让中华崛起,屹立与世界强国之林。

32.(1)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亚太经合组织,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政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均可。(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3.(1) 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及通婚等。 34.⑴鉴真东渡。

⑵他在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人民纪念他。(意思相近即可)

35.⑴唐太宗这句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⑶正因为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才有了“合同为一家”的局面,所以两则材料是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五篇:2014 陕西中考 历史考点专题

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第二册)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化

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 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5、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6、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7、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9、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0、以唐与吐蕃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主题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

1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知道南宋与金的并立。

13、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题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4、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5、列举清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6、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三册)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7、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

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2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主要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5、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6、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7、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8、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9、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0、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

牲的精神。

3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33、简述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情况;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册)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4、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5、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7、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主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

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主题四: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39、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题五:科技、教育与文化

40、知道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五册)

4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第

五、六册) 主题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42、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43、简述哥伦布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44、知道1640年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主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45、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46、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

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7、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48、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

主题四: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

史意义。

主题五:第二次工业革命

50、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主题六: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51、简述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六册)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简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

意义。

53、简述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

就和主要问题。

54、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55、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56、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题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57、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主题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58、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

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59、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主题五: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60、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上一篇:炼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下一篇:论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