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矿兴盛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中矿兴盛范文

中矿联合贵金属企业文化

天津中矿联合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21日,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贵金属经营管理公司之一,注册资本10000万元,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137号会员,也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众多会员单位中唯一一家以黄金矿山生产、黄金基金管理为背景的综合性贵金属投资公司。

品牌理念

放心投资 安全交易

企业文化

开放、包容、创新、共进。

开放,弘扬进取;包容,用心倾听;创新,改变未来;共进,开启成功。

品牌视觉风格

高端专业、大气厚重充满信赖感、充满自信和活力!

品牌使命

为客户提供优质、简单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使客户财富不断增长,提升客户生活品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品牌宗旨

为您的信任奉献回报!

行业背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贵金属实物产品和投资性贵金属的需求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在近几年通胀难以避免的大背景下,投资贵金属逐步成为民众保值的一项措施。此外,国内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也为贵金属投资行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投资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内已经迎来贵金属投资新一轮的热潮。

业务发展

历经多年牛市熊市的洗礼,中矿联合基金公司及中矿联合贵金属公司规范运作、稳健经营,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保持了贵金属行业的领先地位。

业务领域

作为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的重要会员,中矿联合贵金属成立三年来,贵金属投资及服务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多次获得国内新型金融公司卓越大奖。业务领域涵盖贵金属经营、投资咨询服务、黄金制品批发及零售、黄金基金管理、黄金券商服务及各类贵金属投资服务。

第二篇:兴盛超市策划书

乐必购超市客户互动策划书

芙蓉兴盛超市简介

芙蓉兴盛超市的服务对象主要以社区居民,工薪阶层为主,以“兴盛为人人,人人都兴盛”为经营宗旨,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将厂商、店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完美结合,达到多方共赢,走上低投入、高产出、能复制、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旗下有800多家便利店,从业人员5000余人,在长沙、广州、武汉均有配送中心,仓储面积达二万余平方米。

芙蓉兴盛超市店铺遍及南县、益阳、岳阳、长沙、株洲、湘潭、永州、广州、武汉等地。 雄厚的公司实力,良好的品牌效应,切实的员工培训,一流的采购配送,科学的管理指导,强大的促销支持,专业的投资策划,创建了“芙蓉兴盛”的优质品牌,为社会和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将进行全国目标城市的拓展。

为了获得更多客人,以及使他们的购买增多,我们将进行一些超市客户互动策划。

互动方案

一、电子邮件互动

电子邮件营销EDM,即Email Direct Marketing的缩写,是在用户事先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传递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Email营销有三个基本因素:用户许可、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信息对用户有价值。三个因素缺少一个,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Email营销。电子邮件营销是利用电子邮件与受众客户进行商业交流的一种直销方式。同时也广泛的应用于网络营销领域。

如今看到的兴盛超市还没有邮箱形式的互动,可在超市门口放置邮箱,手机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回复。

二、促销活动设计(商品促销)

1、目标公众:新老顾客

2、宣传口号:我们一起过年

3、活动时间:2012年12月30日-2月30日

4、活动目的: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货物销售量,增加销售额。

5、活动内容:

1、有买有送:凡是一次性购物满五十元,可赠送脸盆一个。

2、

买一送一:对部分商品进行促销(例如买洗发水送护发素等),这样生产厂家既

可以增加厂家知名度,超市也可以在促销中吸引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对超市的认

可度和关注。

3、有奖竞猜:凡购买参加活动的商品者,可有机会参加有奖竞猜

活动。活动主办方在活动前准备好问题,内容涉及娱乐、时政等多方面。参加竞

猜的人员,在题库中任意挑选一道题目,无论答对与否都会收到一份精美礼物。

三、推行会员制

由于兴盛超市还没有推出,可以采取购物一次性满一百元办理会员,买单的

时候出示就行,并没有采取预存消费金额的营销模式,所以可以借鉴预存消费金

额的制度,通过消费者预存消费额赠送一定金额的方法吸引顾客,让顾客感受到

“加”的温暖与实惠,从而提升超市的顾客回头率,提高超市收入。

会员卡申办条件:

(1)新会员一次性消费100元,可获取兴盛超市会员卡一张,每人限办一张。

老会员可凭会员卡更换新的会员卡。

(2)持会员卡消费购物,可享受店内某些商品购物折扣优惠,并获得相应积点,

优惠幅度详见店内各品牌明示(特价、特卖商品除外)。

(3) 积点返礼、不定期满额赠礼。

(4)享受预存消费金额赠送一定消费金额或者精美礼品的优惠。

持卡须知:

1.本卡可充值消费;

2.凭此卡在兴盛超市消费可享受会员价优惠;

3.结转前请出示此卡,享受专属会员价;

4.持卡可享受超市为会员准备的一切会员礼遇;

5.此卡可以在兴盛的连锁店内使用;

6.此卡不挂失、不兑现、请妥善保管;

7.本超市保留此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解释权!

营销S2010-4-12赵雨晴

第三篇:纪录片《兴盛》观感

《THRIVE 兴盛》——谁在控制世界?

“全部真相几乎都在这里”---《兴盛》

“全部真相几乎都在这里。”这不是夸张,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兴盛》中涉及的信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似乎更像是天方夜谭。而我想说的是——我们有没有反问过自己,从小到大学过的知识又有哪样不是别人灌输的,有一样是自己领悟的,自己实践的吗?我们内心的哪一个念头又真正属于自己,而不是受外界所左右呢,哪怕那个念头只有一瞬间!

纵观人类整体的发展,每一次主流知识彻底的变革都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而那每一次变革的前后,所变的和被变的互相遥望彼此都会觉得荒诞可笑。

那到底“神马才不是坑爹”自然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焦点。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所有知识是可以平等共享的,如果 我们还仅仅只是在教科书中沉溺,必然会堵塞自己本就无限的思路和创意,甚至是——不识坑爹真面目,只缘身在坑爹中。。。

时值2011年年末,地球的所谓主宰——人类,在经历了必然的种种灾难和因果之后,在彼此伤害,于捷径中作茧自缚之后的今天,将共同面临着又一次巨大的变革,而这次,大的超乎想像。。。

能把如此巨大的变革之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明晰并全面呈现的,正是我现在推荐的这部纪录片——《兴盛》。《兴盛》简要说是一部通过追踪西方经济发展而揭开世界运作方式,并涵盖影响我们生命的各种力量面纱的,非常规型纪录电影。它把科学领域的突破与觉察、行动编织在一起,提供给我们真正的解决方法,使我们能够用史无前例地、无畏地战略来改造我们的生活与未来。

其中让人感触较深的就是下面这句话,以及说此话的人!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斯切尔德

本章导读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所谓“大隐,隐于朝”,罗斯切尔德家族今天仍在经营着银行业务,但是如果我们随机在北京或上海的街头问100个中国人,其中可能有99个知道美国花旗银行,而不见得有1个知道罗斯切尔德银行。

究竟谁是罗斯切尔德?如果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切尔德”(Rothschild)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 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奇怪却并不意外的是,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影响力是如此的巨大,而其知名度却是如此之低,其隐身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罗斯切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计是30万亿美元!

罗斯切尔德家族到底是怎样赚到如此惊人的财富的?这就是本章要告诉你的故事。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 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以及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 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详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10476.htm

第四篇:明清时家风文化兴盛

《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家风文化•第三章第三节》(本书编写组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092-105页)丁士虎录

第三节明清时期家风文化的鼎盛

明清两朝共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家风文化,却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直至鼎盛,并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此时期的家风文化既继承了前代家教内容、家教形式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中国家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明清时期家风文化的繁盛与特定的历史时代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明清的统治者们大力提倡理学,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就将崇尚儒学定为一项国策,并多次下诏推行儒学,让尊孔读经的知识分子入仕。统治者还将科举取士作为钳制世人的思想、加强文化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明清开科取士,文章的格式采用八股文,以四书五经的文章命题以程朱的解释为主要依据,从而将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的范围内。明清的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提倡理学,不仅是因为理学极力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而且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和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因而深受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的赏识。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第专制统治,相应地要求作为‘国’之缩影的‘家’的统治者一封建家长也要加强对子弟家人的管束和教化。

受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明清时期整个文化教明育领域都强化了伦理道德教育,受其浸染,家庭教育内容中也充斥着伦理道德的说教。但是,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的内容、形式并不单一,受整期个时代的影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实学思潮影响和启蒙思想对家教中文化有所渗透;统治者对家教极其重视,清代是我国古代唯一从最高统家治者到官僚、士大夫纷纷倡导家庭教育的朝代;明代中期以后,商业繁荣,都市增扩,市民势力增长,通俗文化产生,商人家风家教兴起;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此时期涌现出史可法、夏完淳、朱之瑜等人的爱国家教事迹;明清时期不但注重对继承家族的男子的教育,而且注重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并出现了大量的女训、母训作品。

(一)帝王家风

垂范后世

中国古代的国家,就是帝王的国家,这种以国为家、家国不分的“家国一体”观认为,君主的德行和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在身体力行、勤勉从政的同时,还在《康诰》《诫伯禽》中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隋唐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将帝王家训系统化、理论化,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12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再三告诫李治要遵行,告诉其“修身治国,备在其中”。随着封建制度的渐趋成熟,为了让本朝江山永固,不少有远见的帝王十分注重家训的教化、家规的建设和家风的传承。明清时期帝王教育子女的重要方法是撰写家训,其家训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较前代更加丰富、完备。其中清圣祖康熙帝的《庭训格言》周详地表达了他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人生经验和对国家、社会、自然的人生感悟,把帝王家训推向了巅峰。此外,明太祖朱元璋的《祖训录》、明成祖朱棣的《圣学心法序》、雍正的《圣谕广训》亦对帝王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纵观明清帝王家风,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修身养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修身为本,修身为治国之基础,治国为修身之最终目的。更何况,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使得修身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康熙训诫诸皇子:“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由此重点指出,有志为善、积德累功、向圣人境界逼进的目标,是修身养德的基础。而修身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读书,因此康熙告诫子女:“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对于读书的内容,康熙尤其注重读经史,《庭训格言》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此外,康熙教导子孙修身要做到慎独及主敬:慎独即独处时周围无人也能谨慎自重,不违礼法,“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康熙要求皇子们在平素谨言慎行,不恣意放纵;主敬即无论是思维抑或是做事,都要以“敬”存心,这样方可为正人,方可成就自身的美德,“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强调的就是君子内外都做到不忘敬,那么邪僻、懒惰、傲慢的习气就不会沾染了。明太祖朱元璋也非常注重皇室子孙的品德教育,他一即位,就选派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官员负责太子及诸王的品德教育。“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功臣子弟将有职任之寄,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苟道之不以正,为众欲所攻,其害不可胜言。卿等宜辅以实学,毋徒效文士记诵词章而已。”这是朱元璋对担任王室子弟及功臣子弟的老师说的一段话,意即强调教育子弟应重在导之心正,而不仅仅是背诵诗词章句,由此可见明太祖对品德教育的重视。

第二是崇尚节俭。从汉代帝王提倡的简葬思想,到唐代李世民训诫太子李治,告诉其清明的君主必须保持节俭的美德,君主节俭,百姓才会效仿,崇尚节俭一直是古代帝王家风的重要内容。宋太祖赵匡胤生活俭朴,反对奢靡,对亲族要求甚严,特别是在当皇帝已久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初衷,不肆铺张,崇尚廉洁节俭。古代帝王认为,节俭不仅仅是强调生活资料的节用,而且是修身养德、教化民风、治国理政的手段之一。明成祖朱棣教育子孙,人君虽然富有天下,但不能无度聚敛百姓财富,奢侈浪费,而应守之节俭,力戒奢靡。清康熙帝则将节俭之德与官德联系在一起:“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廉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以给之?”康熙指出了俭约可以养成廉洁的官德,而奢侈会变得贪婪。帝王告诫子孙崇尚节俭,对形成清正的官场风气、淳朴的社会风气能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是勤政爱民、敬贤爱才。明太祖朱元璋不但从“仁、明、勤、断”总结自己的治国理政方法,将之告诫太子,以身立教,为了培养皇子的政德,朱元璋还专门作了一篇《诫诸子书》,让子孙牢记勤政爱民之责,书中记载: 昔有道之君,皆身勤政事,心存生民,所以能保守天下。至其子孙,废业厥德,色荒于内,禽荒于外,政教不修,礼乐于崩弛,则天弃于上,民离于下,遂失其天下国家。为吾子孙者,当取法于古之圣帝哲王,兢兢业业,日慎一日,鉴彼荒淫,勿蹈其辙,则可以常享富贵矣。

明太祖朱元璋用古代贤明君主勤政保天下、昏君荒废政务失去国家相互对比,告诫子孙想要一直享受富贵,就必须学习先贤圣君,勤政爱民,才能受民之拥戴。同样,明成祖朱棣亦用大禹、文王勤政不息、福泽后代的例子告诫子孙“祸乱生于怠豫,而治康本于自强”的道理。

“为大下者臂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才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面后治。”(《明实录•太祖实录•卷四十一》)一个人能否成就帝王之业,关键在于他如何招揽人才和如何使用人才。帝王家教,都从不同层面强调了育才择贤、敬贤爱才的重要性。朱棣告诉子孙:“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化民习俗,以学道为至…故养上得才,以建学立师为急务也。”由此可以看出,与明太祖一样,朱棣对人才的培育也是很重视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此时期的帝王家风内容仍主要以儒学为中心,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封建帝制的优秀继承者。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相较之前的帝王家风,此时期帝王教育子孙的内容显得更为宽泛全面,实用性强。比如清康熙帝的《庭训格言》,书中不仅周详地将严谨治学、修身养性、培养品德、读书明史等传统儒家教育理念传授给子孙后代,还出现了许多知识技艺教育,例如天文历法、农桑、医药及日常应用知识。在家教方法上,除了言传身教、率身垂范、教化与惩治相结合这些帝王家教中常用的教育方法,明清的帝王们更注重慈爱与严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严肃的帝王家风家教有了温情与活泼的一面。

此外,明清帝王还把治家与治国相结合,注重帝王家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基于“为治之要,教化为先”的治国理念,洪武三十十年九月,朱元璋亲自制定、颁布了包括“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在内的《圣谕六言》,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家训教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许多仕宦之家在订立家规时要求子孙恪守《圣谕六言》。高攀龙在《高氏家训》中告诫子孙:“人失学不读书者,但守太祖高皇帝圣谕六言……时时记在心上转一过,口中念一过,胜于诵经。”姚舜牧叮嘱家人:“凡人要学好,不必他求。”只要遵守太祖的圣谕即可。清代的明君也十分重视帝王家风的社会教化。顺治皇帝重申朱元璋的“六谕”,在全国颁行《六谕卧碑文》,后又设立“乡约”制度加以推行。康熙皇帝在《六谕卧碑文》的基础上拟订《圣谕十六条》,教育八旗子弟,并颁行全国。雍正即位之初,对康熙《圣谕十六条》逐条进行训释解说,名曰《圣谕广训》,颁行全国。明清统治者将帝王家风、家教向下延伸的这些举措,推动了仕宦及平民家教家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二)强化贞烈

女训增加

著名的佛门大德印光法师曾说过:“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大半。”“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蓝鼎元《女学》六卷,四库全书本)由此可见,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古代《列女传》中,不仅记载了很多贤母教子的事迹,也收录了一些先秦时期“母师”身教妇德的故事。然而,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家庭教育多注重训导儿子,针对女子教育的内容较少,女教作为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先秦《周易》《礼记》等虽对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明确的规定,但并未得到广泛实施。汉代班昭十分重视对女子的教育,认为要像教男子一样教女子,这样才能不偏于教男而废于教女,对女子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治家上,也应有诗书之教。班昭作《女诫》传世,书中教导女子敬顺丈夫、曲从公婆、和睦叔妹,对女子提出了一系列妇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虽然其出发点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宣扬夫为妻纲,对古代女子有诸多束缚,但其中关于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妇女要注意修身养德、谨言慎行、仪容整洁等,对女子的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明清时期,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理学家们提倡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随着礼教的强化,统治阶级对女子道德修养极为重视,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女子撰写的家训以及以女子为训诫对象的家训,如明代仁孝文皇后的《内训》、王刘氏的《女范捷录》、温陆氏的《温氏母训》,清代陆圻的《新妇谱》、陈确和查琪的《新妇谱补》、袁衷的《庭帏杂录》等等,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第下几个方面:

1.注重女德

中国古代的女训文化非常重视对女性的礼仪培养,将培养符合封建礼仪要求作为女子教育的重要目标。很多家庭的女子,尤其是官宦和商贾等富裕人家的女子,从小就要接受各种封建礼教的训导,不仅要懂得男尊女卑、男女有别这些平常礼数,更要懂得自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中哪里做得不完美,以培养出具有完美女德的女子。明朝仁孝文皇后在其家《内训》的序言中写道“莫严于养其德性,以修其身”(纪晓岚、陆锡熊:《仁孝文皇后·内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方能成为圣贤,由此可见,古人对女性在女德方面特别重视。

(1)孝悌和顺

孝悌是中国古代女子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也是历朝历代所倡导的女训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从小就教育女子要成为一个孝女、贤妻、节妇和慈母。对于如何施行孝道,仁孝文皇后在《内训》中曾谈到,“敬”是孝之本,而“养”则是孝之末。她写道:“孝敬者,事亲之本也。养非难也,敬为难。以饮食供奉为孝,斯末矣。”

和顺是治家之道,也是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融洽的关键,对此,仁孝文皇后在《内训》中曾谈到:“内和而外和,一家和而一国和,一国和而天下和矣,可不重哉!”左宗棠在其家书中也曾明确指出:“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严急烦细者,肃杀之气,非长养气也。和而有节,顺而不失其贞,其庶乎?”正是由于这样,历代的女训文化才特别重视家庭与邻里的和谐,提倡以“和顺”治家的齐家之道。由于我国古代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因此,相对于男权在社会中的强势地位,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很低微,“男尊女卑”一直是社会绝对主流意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类似于女子应当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夫贵妻荣”等一系列封建伦理观点。

(2)贤淑贞烈

“贤”和“贞”是历朝历代女训文化中统治者极为重视的女德,为此,仁孝文皇后在《内训》中曾专门写到,要效法诗书所载的那些“德懿行备,师表后世”的“贤妃贞女”,以此加强女德教育。

“淑”是封建伦理中极为重视的一个道德标准。仁孝文皇后在《女训·德性章第一》中曾将“淑”概括为:“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即女性的“淑”应当具备贞固、沉静、幽淑、闲雅、端楷、庄肃、诚实、纯一等特点。因此,古代提倡成年女子应当足不出户、笑不露齿、姿态端庄等符合“淑女”标准的礼仪规范。

贞洁是封建社会极为重视的女性伦理道德要求之一,不贞洁被视为女子最大的恶行。北宋理学家程颐曾强调指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颢、程颐《:二程全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页),由此可见,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在贞洁方面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到了明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女子的贞洁观念进一步加强。比如创作《女范捷录》的王刘氏,就是一位年仅三十就死了丈夫、守节六十年、屡被朝廷旌表的节妇。她在《女范捷录·贞烈篇》中就写到“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再婚,女无再适”。妻子应当永远为丈夫守节,终身不改,即便成为寡妇,也不可再次婚娶。

2.齐家守业

勤励节俭

为顺应封建社会礼教规范的要求,中国古代女性多以家庭为主要活动场所,因此,社会对女子在齐家守业方面要求很高,主要表现在女子的勤励与节俭两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女训文化中不仅教育女性要四肢勤快,善于女红耕织,更要懂得节俭持家,辅佐丈夫成就一番事业。

明代仁孝文皇后在《女训·勤励章》中写道:“勤励不息,身之德也“,以此来教育女子要勤奋。而《女范捷录》中曾记载:“勤者女之职,俭者富之基”“若夫贵而能勤,则身劳而教以成;富而能俭,则守约而家日兴”。意思是说女子在齐家守业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作为家庭主妇,如能做到勤劳节俭,就能以身立教,从而使家人不懒惰,家世日益昌盛兴隆。这里将“勤励”和“节俭”视为女子在齐家守业方面最明重要的两个规范,一方面要求女子要勤劳耕作;另一方面要求女子在日时常家庭中开支有度,善于管理财和物,养成生活节俭的良好习性。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女教文化的主要伦理思想,是以封建女德为核心,教导女性要尊礼崇德。“尊礼”是指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要求,在妆容、言行举止等方面要时刻注意,万不可违背封建礼教规范的要求。而“崇德”是指女子应当遵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不仅要甘愿接受,还要身体力行,将其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在生活实践中将这些封建礼教变为自身具有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质。同时,也应当向他人推介要努力成为“贤妻良母”“孝女节妇”的观念。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历朝历代的女训文化对女子的勤励节俭也很重视,毕竟,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一个家庭经营得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齐家守业是每一个朝代的女性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鼓励经商

多元择业

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在传统的家教内容中,儒家家庭伦理道德是核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是在明嘉靖、万历时期,清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经长期积累、发展,有了长足进步。生产力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且商业往来、流通日趋频繁,许多市镇兴起,刺激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风尚亦急剧变化;传统“农本商末”思想发生了转变,“民家常业,不出农商”,(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载《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93页)成了当时人们包括仕宦的共识,商业渐受人们重视,商人数量大大增加,且地位得到提高,以经商为生的家庭日益增多。这种变化反映在家教上,便是从过去单一教子耕读变为读书、从商并行,同时教导子女遵行经商道德,力戒嫖、赌、烟、酒等恶习,追求官、儒、商三位一体的家风思想盛行。

在鼓励经商的同时,为使家业能够传承下去,防止破家败业,明清时期的商人特别是一些商业大族如晋商、徽商等,特别重视家教,并下不少著述、训言、诫语、楹联等,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明末憺漪子编写的《士商要览》中的《士商规略》《士商十要》,清人王秉元编写的《生意世事初阶》,吴中孚编写的《商贾便览》等。其内容除了传授专门的商业知识、弘扬商业规范之外,还富含商业伦理道德。比如在《士商十要》中,守法被列在首位。此外,还有一些有文化的普通商人,为使子孙能守继家业、养家糊口,也注意积累经验,口授其子弟,甚至写成文字以教导子孙。如清代署名“涉世老人”著《营生集》,总结经商的经验教训,要求儿孙“须当珍藏在身,时取便览,更以流传后代,世世保守,免少年不通世故,致浮荡自误,流为匪类”。

商贾家庭中的商业观念、商业技术、商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为传统家庭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家风文化,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此外,与宋代倡导仕途经济不同,除了鼓励经商,明清时期的家教文化在教诫子弟择业方面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明清家长对子弟选择职业首选是耕读,希望以耕助读,以读佐耕,耕读兼顾,但对职业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不再局限于耕读两业只要不是贱业,他们都可以接受。“不再单纯地要求子弟习举业,走仕途,而是实事求是,要求天性或资质不适合读书求仕的子弟早择一正当职业,自食其力;凡能够自立的职业都可以选择,农桑、商贾乃至于书画医卜均可。”(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齐鲁学刊》20003年第期,第118页)例如,庞尚鹏在家训中教导子女:“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皆存乎其人耳。予家训首著士行,余多食货农商语,皆就人家日用之常,而开示涂辙,使各有所持循。(”庞尚鹏:《庞氏家训》,载《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1985年版,第195页)姚舜牧也指出:“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外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姚舜牧:《药言》,载《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第198页)

(四)培养情操

重视气节

明朝中叶以后,政治腐败,宦官、奸臣当道,一些刚正不阿的正义官吏,敢于同邪恶势力作不屈斗争,不惜慷慨赴义,如杨继盛、高攀龙等。与其高风亮节相对应,他们的家教家风中也特别注重对子弟家人进行高尚节操的教育和熏陶,将节操与女子的“贞节”相提并论,强调做人就要讲究操守。满清王朝的建立,引起一些崇尚气节的思想家义愤,他们一生念念不忘复国,反清失败后则隐居不仕,著书立说,启发民众思想。傅山、朱之瑜、顾炎武、王夫之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思想家的家教中,都贯穿着对子弟家人的民族气节和不忘故国的教育。可以说,崇尚民族气节是明清之际家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

(五)实学与家风

明清家风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学思潮对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实学是指“经世致用之学”“实体达用之学”,是一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实学思想肇端于北宋,兴盛于明末清初。这是在封建社会的卵翼下产生的与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空虚学风”的一种反向思潮。“崇实致用”是明清实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它力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把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大到自然、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等领域,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实事求是”为圭臬,主张“实体”“实行”“实功”“实事”“实心”“实念”“实言”“实才”“实政”“实风”等等。这实际上是把中国古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融汇于实学之中,是对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繁衍及具体体现,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

实学思潮在明清时期伴随封建社会危机的总爆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而推向高潮,实学思想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士人和平民百姓。这在当时的一些家教著述当中也可体现出来,如在高攀龙、陆世仪、陆陇其、朱柏庐、万斯同、张履样、徐光启等人的有关家教著述中,就明确体现了实学思潮的影响。就整体而言,明清家教多倡导实言实功,少空洞说教劝诫,可以说处处闪烁着实学色彩。宋诩教子孙“读圣贤书,便须讲解明白,亲切躬行实践”。冯班在《钝吟杂录·家戒》中言:“凡学问皆须实见实行,不可虚空揣摩。…儒书尚实行,不离日用。”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明清家风文化更贴合实际、强调实践,在社会中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明清家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产物,其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人家教内容和方式的记载和积累,更是对整个传统伦理亲情、道德文化、生活习惯的真实反映。它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将知识授受和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并遵循养正于蒙、因材施教、严慈相济、循序渐进等教育方法,使子孙后代在生活体验中逐渐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明清家风文化中虽然也有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因素,但其优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现代仍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第五篇:兴盛与危机读后感

初读《兴盛与危机》,虽然整体印象模糊,但是感觉到一股新气息,然后细读了三遍,当文章脉络慢慢清晰时,不免有些不安:结论有些说服力,但是论证过程却稍显牵强。是我没有领会作者的逻辑?于是进一步查找关于资本主义的,又重新温习了文化比较的经典《菊与刀》,最后确信:《兴盛与危机》确实是一个概念上的游戏,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作者从一个经典问题开始探讨: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在两千年之间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之后一一批驳了几种流行的观点,在“破”之后,重新发问:是不是问题本身就不正确?通过分析何为封建社会,作者重新界定了问题: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能保持自己的结构达两千年之久?借用控制论的观点,将社会看做系统,结构不变即系统稳定,于是问题转化成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系统为什么能保持结构稳定?

既然用结构的方法来讨论社会系统,首先当明确社会的结构是什么;作者将社会的结构定义为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即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的耦合,三者分别表现为中央集权,地主经济,儒家学说,然后指出封建社会具有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的基因。一体化既是国家兴盛的力量,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异化出导致国家衰亡的力量,即作者说的无组织力量。国家的兴盛和危机,衰亡,就是一体化力量和无组织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国家初建,一体化力量使得国家慢慢强盛,与此同时,无组织力量也潜在滋生,统治者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进行改革,则推动国家继续发展强盛,失败则使给无组织力量继续发展的空间,直到国民**,国家濒临灭亡,系统启动自我修复,革命者推翻旧统治者,建立新王朝。

显然,自我修复是社会结构演化的转折点,因为欧洲也是经历发展,**,推翻旧结构,但是却建立了新系统,即资本主义,而我们为什么建立的还是原来的系统?作者提出了两点:一,我们借助家国同构保留了一体化的基因,二,儒生阶层为该基因提供了复生的环境。简言之,新王朝初创,统治阶层的指导思想还是源自上一朝,所建立的系统自然也是原来的结构。打个比方来说,作者的问题是,为什么人自猿猴转化成直立人之后就一直保持现在的样子,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人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耦合使得人一方面成长,另一方面也异化出衰老的力量,但是由于人的基因完整保存了自己的信息,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重生,即使自己已经死亡,后代也是人本身的结构而不会变成其他物种。

作者将这样的社会叫做超稳定系统,但是因为魏晋是个反例,所以作者进一步探讨魏晋的情况,指出魏晋其实是亚稳定系统,它的出现使得超稳定系统更加稳定,即起到了反向刺激的作用。然后作者大胆的借用数学来说明超稳定系统,作为一个数学专业毕业生,我对于作者粗糙草率的做法很是失望。并不是社会科学不能引入数学,而是社会科学本身的发展到了必须要用数学才能进一步发展时我们再用,而且用的时候,一定得保证所用的数学是合乎社会原理的。就本文来说,作者的数学模型是关于王朝寿命,简单的将王朝寿命分解为三个子系统的线性和,倘若如此,作者的意思就是三个系统的耦合就是加和,但是不论从原理还是文章看,都不是这样的情况。一旦核心的模型都是错的,后面再有什么数学的内容,不过都是空中楼阁,自欺欺人罢了。

而作者的野心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作者要进一步将自己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整个人类社会演化史,并且据此得出演化的四种方向,静止型,灭绝型,超稳定型,进化型。姑且不论四种型是否有意义,只问两个问题:一,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否足够精确完整?二,如果连结构的子系统耦合的概念都没有清晰定义,谈何系统结构方法?

总体而言,文章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社会演化进程,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惜作者没有清晰定义何为结构,各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因此文章整体不严密,有些结论也不是建立在推理上,而是直接引用马克思或其他人的话,或由某个特例便得出一般性断语,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具有说服力;其次,作者论证过程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文化比较,我本身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读过《菊与刀》之后,我认为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下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具体行为去比较更有意义。

上一篇:肺炎病例范文下一篇:中子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