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以宁夏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

2023-02-14

宁夏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 而且其学科建制相对来说不是很成熟,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宁夏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学生的出口问题日趋突出, 而以往的研究并没有解决好职业教育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出口问题, 一味地追求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及学生的需求;课本是承载知识的主要载体, 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和出口问题。因此, 研究学习主体的分层和课程优化的关系, 目的是要找到学生的期望、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而对宁夏四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高职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这三者是不谋而合的。

笔者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396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96份, 收回有效问卷374份, 问卷有效率为9 4.4 4%。

1 宁夏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1.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实际上强调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 尽最大可能挖掘具有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择业倾向学生的潜质。笔者从事职业教育近十载, 在教学过程中时感困惑和茫然, 讲得深了或进度快了程度差的学生跟不上, 而讲得慢了、讲得浅了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又有吃不饱的感觉。因此也深感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宁夏的高职教学中应该进行两种分层教学。以生源类别为依据进行的教学分层称为Ⅰ型分层;以性别为依据的教学分层称为Ⅱ型分层。

1.1.1Ⅰ型分层宁夏的高职生源包括普高生、中职生和职高生, 而且这种学习主体的多元化模式将长期存在。宁夏高职教育生源多元化的现实决定了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你认为专业课重复现象严重吗”这一问题回答中, 有39%的中职生和37%的职高生认为专业课重复显现严重, 二者属于一个层次, 而普高生为一个层次, 所占比例为1 6%。前二者的比例近似于普高生的2.5倍。究其原因中职生在中职阶段已经学过大部分的计算机课程, 职高生在职高阶段也学过不少的计算机课程。只有普高生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少。因此要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计划, 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法和内容以体现这种差异性。

1.1.2Ⅱ型分层男女生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择业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在宁夏的高职教育中进行Ⅱ型分层的必要性。表2~表4反映出的调查信息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说明:表2~表4所涉及的问题均为多选) 。第一, 男生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男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普遍高于女生。程序开发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是编写程序的前提, 而中职生和职高生中的女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成绩一般都不理想, 她们比较差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使她们对这一类课程兴趣不大。第二, 同样在网络和网页设计方面男生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其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到择业方向都是女生的2~3倍。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兴趣, 男生对网络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对网络游戏的热爱,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领域知识的热情, 他们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其次, 这一领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一般情况下男生比女生更擅长动手操作;最后, 进行网络维护也需要较好的体能, 而男生比女生更有优势。第三, 女生在办公自动化这一类课程方面比男生有优势, 文秘工作需要从事者细心周到, 因此女性往往比男性更能胜任这项工作。第四, 对于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这类课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较高的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效果, 他们都愿意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师或动画师的工作。

1.2 课程设置重复脱节现象严重

我区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不仅存在授课方式方面的问题, 而且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专业课重复、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1.2.1 专业课重复开设的几个原因

笔者认为专业课重复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 各个学校在建立中、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时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前后联系或考虑不够, 因为高职生中一部分生源是中职生, 他们在中职阶段学习过的一些课程在高职阶段又重复开设, 这种情况在3+2五年制高职中表现尤为突出。某校将同一门课以不同的名称在同一个班开过三次, 第一次名曰《计算机基础》, 第二次换名曰《办公自动化》, 第三次更是美名其曰《高新模块》。其次, 学制的不合理性也是导致专业课重复开设的又一原因。比如3+2的学制, 五年内有四年甚至四年半的时间在学校上课, 而有些计算机课程太难不适宜开设, 而能开的课又很有限, 于是就把有些课换名之循环开设。

1.2.2 专业课脱节问题不容忽视

专业课脱节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另一问题, 有些应该先行开设的课程却滞后于它所要服务的课程, 甚至不开。比如《计算机原理》这门课应该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或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而实际的开设时间却提前了;同时在开设这门课之前还应该开设《数字电路》这门课, 因为学习《数字电路》这门课是学好《计算机原理》这门课必要的准备, 而实际上却没有开。又比如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这类课应该在开设之前加开美术课,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点美术知识, 那么他是学不好这类课的。

1.3 现行学制过长

现行的宁夏高职院校学制设置是:中职3年、高职3年、3+2直通车5年。这样的学制设置无法满足快节凑市场变化的需求, 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以IT行业为例, 好多软件的更新速度是3个月或半年。基于目前的生源现状我们现行的教学宗旨仅仅是是最大可能提高学生的技能, 而无法实现教学对象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目的, 那么现行的学制有些过长。

2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宁夏高职院校是中专学校合并后的产物, 其办学思路依然是中专学校办学宗旨的继续, 这十分不利于我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而学制、课程设置等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分层教学和课程优化的施实必须同步进行

2.1.1 分层教学的困难及施实方案

Ⅰ型分层教学, 即中职生和职高生同班授课, 普高生另班授课。其困难在于倘若中职生和职高生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小于10%甚至是小于5%时再进行Ⅰ型分层教学不现实;Ⅱ型分层教学施实起来阻力可能会更大, 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进行如此分层教学必遭他人误解, 但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好地挖掘不同性别学生的潜能, 更好地为学生就业着想。因此, 可行性较大的方案是在3年中, 可以采取宽专业基础课和细专业方向课的原则。把分层教学放在专业方向课阶段。在专业基础课学好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有可能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要攻克的目标。这种分阶段的培养方法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就已开始盛行了。

2.1.2 课程优化的施实方案

分层教学必将贯穿在课程优化的施实过程中, 课程优化必须通过分层教学来施实,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上文中提到的四类课, 笔者认为办公自动化不应该成为一个方向去攻克, 而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其它三类分为三个方向, 方向一为语言类课, 方向二为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课, 方向三为网页制作、网络维护与管理课。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后, 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层次, 选择不同的方向。应该在第四、五学期全年开设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课, 同时加强网页制作课的教学和培训。如果方向二的教学、管理和培训工作做到位了, 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如果方向二的问题解决好了, 则课程优化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在调查中还发现, 男同学对于方向三表现出仅次于方向二的兴趣, 因此在二次选课时, 教师应鼓励男同学参与这一方向的攻克。如果不分层、不优化则什么课都开, 什么都学, 看起来学得不少, 其实什么都学不精, 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反馈回来的最大问题。

2.2 课程优化必须以市场和学生兴趣为导向

近两年中央在我国的三个经济区即天津滨海新区、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设立了9个动画生产试点城市, 国家对进行动画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每生产1秒钟国家补贴1500元。同时我们的学生对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课程也非常感兴趣, 占77% (见表6) , 打算毕业后做动画师的人数占6 3% (见表8) 。所以应该把这类课程作为我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之课程。因此要多开设学生有能力接受、有兴趣去学, 市场的需求量又大的课程。

2.3 学制改革刻不容缓

改革的重点和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 宁夏高职院校的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下观念:第一要树立变化的观念, 对教师而言其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 必须探究适合于高职生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培训模式。第二要树立创新的观念, 改变原有学制中不合理的因素, 建立灵活多变的学制制度以适应市场快节奏的变化。从表5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学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压缩文化课的课时上, 并且压缩的空间很大。下面请看一个案例。

A公司是一家经营3 D产业的计算机公司, 依托浙江大学的设备, 与浙江大学和中央美院联合办学, 面向全国招生, 学制1年, 学费2万, 教学效果好学生就业渠道宽。A公司老总还道出了一个重要信息, 既表5你认为学校文化课的授课方式如何便是他们一开始自认为已经比较完美的培训体系, 一旦该体系不符合实际需要, 他们也会对其中的大部分方案重新修改、审查、修定, 并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更新, 不断地完善, 始终保持与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 永不止步, 永不满足。

A公司成功的经验对我的启示:在职业院校快节凑培养市场紧缺专业人材的有效途径是缩短学制。我们已往的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学时被文化课所占, 而学生对文化课并不感兴趣, 多数人不想学习文化课。另一方面, 适时调整培养方案, 有助于人才培养计划体系日趋科学。

2.4 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力促进分层和优化成果的巩固和推广

以往的考核体系只注重考试成绩, 但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出来的却是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者。笔者认为应该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应对市场检验的能力, 逐步告别纸上谈兵的时代。

2.4.1 新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体系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笔者认为新体系中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即各学期的成绩占50%, 毕业设计占30%, 毕业实习占20%。同时学期成绩的考核办法也应改革, 笔者认为作业成绩占1 0%, 期中考试占1 0%, 期终考试成绩占40%, 平时上机实践成绩占2 0%, 期末大作业 (上机实践) 占2 0%。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而卷面考试成绩最终只占总成绩的25%。当然这种比例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和各位同仁商榷。

2.4.2 建立以考促学, 以学带考的考证机制

现在社会上的各类考证名目繁多, 其实这类考证已经把越来越多的人带进了一个误区, 各种辅导班多得数不胜数, 学校似乎也把考证作为教学的主餐, 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校偏离了让学生参加考证的初衷。在此次调查过程中, 许多学生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不要为考证而考证, 我们什么都没学到”。因此笔者希望学校尽快从这个误区走出来, 我们的初衷是让学生学得更好, 提高实战能力,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2.4.3 建立多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教学

施实分层教学和课程优化体系以后, 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因此不同的方向就需要不同的教师进行指导。应该改变以往只有一门课作为毕业设计课、只有一位毕业指导教师的不合理做法, 毕业设计多导师制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样做才有利于分层教学和课程优化理念的稳固推行, 才有利于让学生学有所长, 学有所用。

2.4.4 建立完善的社会实习指导机制

社会实习不等于把所有责任抛向了用人单位, 学校应该有专人 (专业课教师) 负责, 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把好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关, 使较多的学生成为学校放心、社会欢迎、家长欣慰、自己满意的合格技术人才。

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分层教学和课程优化的成果, 有助于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其他专业高职班的教学中去, 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区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层次。有利于改善我区高职教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宁夏四所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高职生对现行课程体系认可程度的问卷调查, 发现高职院校中现行的授课体制、课程设置等严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分层教学、课程优化, 建立新的学制与考核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的实战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教育,分层教学,课程优化,考核体系,学制改革

参考文献

[1] 曾令奇.美, 法, 德, 日高等教育职业化概况及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2] 闫立安, 刘来贤, 樊庆林.实施分层教学,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1.

[3] 张波, 丁明亮, 曾蓉.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5, 12.

[4] 罗彦祥.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计算课程设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12.

上一篇: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应注意的事项下一篇:论音乐美学对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