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2-09-12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 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枪手”替考、简历注水、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与水电费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 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 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 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 考试作弊, 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枪手”, 可谓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无所不用其极。

(2) 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的恶意欠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 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 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 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 恋爱动机不诚。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呈现非责任化, 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 更多的是抱一种“玩“的态度, 多角恋爱, 游戏人生, 缺乏基本法律意识、道德修养。

(4) 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目趋滋长, 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 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 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 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5) 网络道德虚拟。在虚拟网络中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 不能正确使用网络, 互相谩骂、攻击, 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 网络道德缺失。

2 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 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 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2.1 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

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 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 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 严重地影响着在校的青年大学生诚信意识。

2.2 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

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 学校道德教化氛围弱化, 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 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和作为, 再之, 部分高校诚信道德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理论轻实践, 道德教育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 道德实践贫乏,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 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 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 学生不好理解, 更难于在心理上接受, 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 造成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诚信问题搞“双重标准”, 造成学生知、行分离。

2.3 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

现在的中国高等教育是以“谋生”为主导, 而不像西方以“兴趣和探究”为主导, 大学教育还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色彩——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存在, 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 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 教育的恶性竞争, 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 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 八面玲珑, 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 心态浮躁迷茫, 沉溺于网吧、迷醉于爱情、热衷于闲聊、徜徉于山水, 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 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 不好好复习, 却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3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我们更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 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 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 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培养大学生成为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人。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市场经济诚信道德建

设的内涵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首要的任务是全面理解诚信涵义, 强化诚信的法治效应, 实现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和谐统一, 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的义务更足一项法律义务, 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权益的前提。诚信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 是市场成熟的标志。

3.2 促成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

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 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 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 用行为来强化认识, 通过知与行的统一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 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 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3.3 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

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 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 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 做到严于律己, 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 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3.4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健全信用保障体系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 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 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 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 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使讲信用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 使不讲信用的人受到约束和惩罚,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定期、全面考查学生住校期间的信用状况, 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堪忧, 考试作弊、简历注水等现象屡见不鲜,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赖肖曼.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2) .

[2] 安春华, 张万玉.论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6) .

[3] 周孝,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新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 (09) .

[4] 毛阳芳, 朱桂林.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党史文苑 (学术版) , 2005 (06) .

上一篇:大城市新区义务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南京仙林副城青龙片区控规为例下一篇: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应用的滴灌技术的优势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