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2022-09-12

1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 大学生信仰错位的挑战。首先是来自社会对信仰教育的质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使一些人把信仰共产主义与空谈大道理相提并论。其次是信仰本身的挑战。即在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信仰, 信仰教育能否对新时代的要求作出回应。再次, 信仰教育队伍的挑战。教育者是成功教育的关键, 信仰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 取决于教育者的素养。

(2) 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首先, 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难以监控性, 增加了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的难度。其次, 现代信息技术加剧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重构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再次, 网络构成的交互式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之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单向“灌输式”的碰撞更为突出。最后, 信息网络的“黄色文化”和网络犯罪现象成为新的隐患。此外,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一些大学生疏远, 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导致其他身心健康问题的产生, 这也对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相互渗透, 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突破, 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尊重, 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技术挑战促使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拓宽教育内容, 研究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增强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 关注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以及人类尊严、道德完善和全面发展问题, 推动正义、公平、公正这一人类永恒理想的实现过程。

(4) 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这就使以经济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甚至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主导因素。由此, 越是经济全球化, 越是要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

1.2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自身的特质性 (1) 自卑心理比较强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 基本上都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 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往往是以一个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 他们在同龄人中自感抬不起头来, 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有一种“失落感”。

(2) 矛盾心理比较强烈

高职生的心理发展, 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 各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往往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与此同时, 他们又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 从眼光朝外着重认识外部世界, 转而朝向内部认识自己。因而, 他们经常强烈地意识到内心所发生的种种矛盾。

1.3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当前, 一些学校的领导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认识有待提高, 而专业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缺乏职业意识与专业意识建设, 思想不稳、用心不专, 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去奋斗, 对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很难作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现有的道德教育, 从授课到考核, 无不侧重于“知”, 而很少讲“行”, 或者很少讲如何去行, 忽视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2) 学生政治思想和观念存在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 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感性、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学生对“特色理论”等缺乏理解, 对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 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

二是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 从总体上看高职生对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与以往相比趋于平淡态势。学生不再是盲目的唯政治至上者, 尽管有自己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追求, 但这种热情和追求越来越理性, 越来越务实。

三是对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比较突出。这一对宗教信仰尤其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 和当前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学习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有一定的联系,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四是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上还存在幼稚与不成熟的一面。从总体上看, 当前大学生政治心态比较稳定, 但这种稳定性与多变性交织在一起, 又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走势。突出表现为对党的理论与决策问题以及对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不关注或关注不够, 甚至存在一些既饽政治原则, 又饽一般情理的不正确想法。

五是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 各种思潮一齐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利人还是利己?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 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人生目的追求上, 一部分学生重物质利益, 轻政治信仰, 尤为突出的是, 有些同学把奢侈、享受作为人生追求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

六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存在。当代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 但就高职生群体看, 其道德行为与目标要求有较大的距离。他们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 但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矛盾时, 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却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希望建立和谐的社会道德秩序, 但自身又不愿意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 缺少同情心、正义感。

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

职业院校高职大学生大多生长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 属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成熟, 心理需要复杂多样, 内心交织着自信与自卑、求真、求善的高层次需要, 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使得他们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 容易情绪失控, 而且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和认识方式的不足, 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 过于主观片面, 得出与事实相去甚远的结论, 导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

2.2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于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折期,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 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 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 他们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 从小就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推入应试教育的轨道, 存在着重智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片面性, 学习好就是好学生, 忽视人格、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教育, 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变化

不管环境如何, 高校的教育仍是对大学生思想最具影响的一环。确立教育目标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高校虽然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是明确的, 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精英教育”已经转向了“大众教育”, 即使不考虑环境影响, 要求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具有高度的国家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只能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软性任务”。

2.4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

调查显示, 相对于专职政工人员, 专业课教师做思想工作效果更大。他们由于其学识更受学生崇敬, 他们说话学生更容易接受。但现状是, 专业课教师却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的薄弱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用刚毕业的本科生担任班主任, 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进行思想引导的机会越来越少。

2.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内容的影响

首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地位低。有些高职院校未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其次, 机构不健全、编制人员不到位。最后, 经费投入有限, 教师手头参考资料及教学录象资料严重匮乏。

2.6 社会教育乏力

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现代高职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和报刊媒体中色情、暴力等场面充斥, 导致一些学生盲目模仿而产生负面影响;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 许多学生只有到成人歌舞厅、游戏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 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四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 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

2.7 家庭教育失控

一方面, 职业院校高职大学生大部分住校, 远离父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另一方面, 家长重智轻德, 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

3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与创新

3.1 迎接挑战, 构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程的新理念

3.1.1 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是构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程的重要前提

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首位观念。在培养人才的教育中, 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和中坚。作为塑造人、培养人的高职院校, 应该遵循育人规律, 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首位。其次是角色观念。不能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 搞好育人工作, 是每一位高教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 每位教职员工都应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特点, 认真地扮演好自己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 以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 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理想与现实并重的观念。

3.1.2 推进理论创新是构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程的新内容

我们必须抓好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不断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创新, 当前特别要做好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切实做到“四个结合”:坚持“三进”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克服教材目的性不鲜明、针对性不强和随意性严重的问题;坚持“三进”与推进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制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 发挥网络教学快捷、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作用, 把党的“十六大”文件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观点、新理论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不断推动学科的理论创新, 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3.1.3 强化思想道德队伍建设, 构建学校思想道德工程的新网络

(1)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

思想道德队伍的高水平至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素质, 二是高学历, 三是专家化。作为思想道德教师或专职干部, 如果自身素质和学识不能高于学生, 那么他作为教育主体的权威就不能确立, 更谈不上传道和解惑。同时思想道德是一项特殊的事业, 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它的工作对象是复杂的人, 它的工作目标是为了塑造人的灵魂。如果不懂得基本原理和方法, 工作起来必然不得要领, 事倍功半, 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想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取得成绩, 就必须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努力成为思想道德专家。

(2) 建立一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 特别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资格认定体系, 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3) 抓好以党员为核心的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

要从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入手, 抓好学生积极分子经常性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业余党校、组织学习新党章, 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参加党内活动等方式,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端正入党动机;针对积极分子的特点,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管理干部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 发现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工作中的聪明才智。

3.2 与时俱进, 强化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

(1) 思想观念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高职院校来说, “以人为本”,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即要尊重人的个性, 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人所应有的各种权利。教育者应立足于人格平等,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合理的需要, 不求全责备,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寓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于日常活动之中

在教学内容上, 要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和超前性相统一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使思想道德教育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切忌脱离现实的教条主义。大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较强, 但由于年龄、阅历所限,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问题, 产生困惑, 亟待教育工作者能够给予及时有力的回答。

在教学方法上, 要力求形式多样, 富于感染力。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 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要大胆引入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 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 途径创新, 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应以培养优良校风、弘扬校园精神为基础, 使优良的校园精神得到提倡, 并使置身于这种环境氛围中的学生受到教育, 产生精神上的升华;校园文化活动还应紧扣学生的专业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视野, 提高专业能力, 配合学生社团活动、社区活动、学术科研活动, 为广大学生提供陶冶情操、挖掘潜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从而成为增进学生交流、丰富知识、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

(4) 制度创新, 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完善管理制度, 营造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重视学生情感, 注重个性增减。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 学生是在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中, 在教育的指引和帮助下养成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要提倡高尚的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 整治周边环境, 优化社会风气,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努力净化学生的思想文化环境, 真正营造引导大学生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朋友、信心留给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摘要:新世纪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要抓住重点, 注重创新, 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既要在立意上把握时代的脉搏, 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又要在内涵上具备前瞻性、超前性;既要吸收国外人类文明的精华, 又要继承传统道德的精神, 同时还要赋于它们新的内容。

关键词:思想道德模式,思想道德挑战与机遇,思想道德工作创新

上一篇:国际私法视野下自然人国籍消极冲突及解决方法下一篇: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