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

2022-09-10

在糖尿病中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而泌尿系统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有关特征,有利于及早进行诊治。本文收集了患有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以便于临床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被诊断为合并泌尿系感染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25例男患者,3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其中有症状组有36例患者,其中15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1.8岁;无症状组有24例患者,其中9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6.2岁。

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根据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没有泌尿道感染症状,每毫升清洁中段晨尿培养尿细菌菌落超过105的情况连续多于2次,都是相同种类细菌。对泌尿系系统结构异常及畸形、使用尿路器械和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患者进行排除。

1.2 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标准,采用M-H平板和K-B纸片法对清洁中段进行尿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质控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泌尿系感染的60例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为:由31株大肠埃希菌,占51.7%;8株表皮葡萄球菌,占13.3%。

2.2 有无症状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对比

有无症状组性别分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有症状组中,超过60岁老年患者有15例,占41.2%;在无症状组中有16例,占66.7%,无症状组中超过60岁患者多于有症状组(P<0.01)。

在有症状组中,病原菌G+菌有14例,占23.3%;G-菌有43例,占71.7%;真菌有3例,占5%。在无症状组中,病原菌中G+菌有12例,占20%;G一菌有44例,占73.3%;真菌有4例,占6.7%。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临床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特点

因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加速分解,减少合成,降低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合成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血中白细胞吞噬、游走、趋化、调理和杀菌能力。并降低局部炎症细胞反应能力,泌尿道细胞因子在尿路系统发生感染时产生分泌障碍,尿中白细胞和IL-6水平比无此疾病者低。此外,高血糖、高尿糖环境对于细菌生长繁殖十分有利,因而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较高、发病突然、反复而需进行综合治疗。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泌尿系统感染后没有自觉症状,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尿中存在红、白细胞,尿培养中具有病原菌。本研究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有24例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占患者总数的40%。

因没有症状,发现不够及时,使炎症发生迁延、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延误。部分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与治疗不彻底、不规范、细菌呈现耐药性具有一定关系。临床治疗中不只是要抗感染,还要对血糖进行控制,使尿蛋白降低、尿潴留得到改善,对有关并发症进行治疗等,只有全面综合治疗,才能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2 有无症状与病原菌种类无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后没有自觉症状与病原菌种类也没有关系。主要在老年患者及合并神经病变患者群体中没有症状的患者比较多见,因神经受损而引发感觉不敏感。此类患者群体易忽视,感染发现不及时,导致炎症一直存在而逐渐发展对肾脏造成慢性损害。

3.3 防治措施

一是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二是对各种并发症积极治疗。养成良好习惯,多饮水排尿,具有神经性膀胱患者在排尿时对下腹部按压,加快排净尿液。具有严重尿潴留患者应采取导尿措施,尽快排出菌尿,以控制感染。

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中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 收集患有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都是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对比有症状与无症状两组患者分布病原菌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超过60岁的患者无症状组比有症状组多。结论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突然,较多的老年患者没有感染症状,及早确诊以便于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桂敏,徐承棉,高建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89.

[2] 吕大力,董寒香,张诚,等.糖尿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

[3] 韦建琪,杜敏,张新菊,等.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6):15.

[4] 魏殿军,宋诗铎.医院内、外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

上一篇:浅析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下一篇:福利院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