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探析

2022-09-12

语言迁移问题的提出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该假设的提出者Robert Lado(1957)曾通过对比分析列举大量数据说明学习者试图把其母语的一些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1]。所谓“语言迁移”,《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将其定义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的称“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扰”(interference),而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移转则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2]。尽管到了70年代,研究发现并非所有产生的错误都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预测,母语的干扰作用也受质疑,但学习者有意或无意利用母语资源来影响其目的语的学习是不可否认的[3]。

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语言迁移涉及到语音、词汇、语义和句法等诸多层面[4]。结合到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又有哪些特征,是否存在母语翻译的过程呢?本文将首先讨论“语言迁移”的定义,接着结合实例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的语言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二语学习和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2 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

同汉语写作一样,英语写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审题构思、谴词造句、篇章布局等。为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将以曾给大学二年级学生布置的作文“My Favorite TV Program"为例,结合其中的典型语句和语篇,首先从词汇层面来探讨,再接着进行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分析(为忠实原文,笔者未对作文中的错误做任何改动)。

词汇层面。在具体词汇运用方面存在从汉语到英语进行词到词对等翻译的问题,如:

(1)英语作文原句:Nowadays many young people like to look happy program.

汉语表达意图: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看娱乐节目。

分析:本例中,汉语的“高兴快乐”和英语的“happy”对应,不知“entertainment这词时,“娱乐节目”就被表达为“happy program”。

(2)英语作文原句:I am very busy in common so few time to pastime only watching TV on weekend.

汉语表达意图:我通常很忙所以很少没有时间消遣仅在周末看电视。

分析:“通常很忙”被表达为“very busy in common”,因“common”可被解释为“普通的,一般的”,和汉语表达“通常”有所相关,“in common”就被解读为“在一般或通常情况下”。

很明显,学生在写作中“仍在运用他们的母语作为认知活动的参考点”[5],尤其是在词性和惯用表达上较为突出,是在目的语和母语词汇之间进行语义上的对等假设。

句法层面。在句法层面,发现学生在作文在句子结构上受汉语句子表达思维习惯的牵制,如句子中的词序(word order)和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分析如下:

词序

1)英语作文原句:I very like to watch……

汉语表达顺序:我非常喜欢看……

2)英文作文原句:In my family,I often is the first one to turn on TV when super is finished.

汉语表达意图:在我家,(晚饭吃完后)我经常是第一个打开电视。

显然,这是将汉语句子表达中的词汇顺序迁移到英语中。“非常喜欢看……”用“I very like to watch……”来表达,而“我是经常第一个打开电视……”和“I often is the first one to turn on TV……”相对应。当然,表达上有个别语法错误,这里不作讨论。

从属结构

1)Because we have already seen effect of TV violence on children,so many parents……

2)While watching comedy is a good way to relaxation.

在上面的例1)中,汉语表达中“因为……所以”被迁移到英语中则是“because……so”这样的结构,原因是汉语中“因为”和“所以”可以同时出现在句子中。在例2)中把“While……”从句结构独立成句,缺少主语。

3)语篇层面。在英语写作中,语篇上强调的是统一性和连贯性。统一性主要是表达主题和具体内容上的统一,而连贯性则是在段落中前后句子在形式上的衔接,通常会通过表示前后关系的“因果、转折、强调和举例”等来实现。然而,英语写作中要达到统一性,就需要对各段落具体写作内容进行监控,也就是要围绕主题进行写作。相比之下,汉语写作中的更强调的是“表意”,形式上则相对灵活。在对英语写作要求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把他们汉语写作中的经验和模式迁移到英语写作中,结果容易导致段落结构上的松散和逻辑上的不严密。

3 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容易把汉语中的词汇逐一对应到英语中进行翻译,按照汉语句子结构和篇章行文习惯进行写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

熟悉英语词汇含义的多样性。在传统的词汇学习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词汇的音形义,或者只记住某单词其中的一个义项,却忽略其具体语境下的其它含义,在英语写作中就不可避免地把英语词汇的对等汉语语义迁移到英语表达中。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词义的多样性。

熟悉词汇的搭配。通过英汉词汇对应记忆的方式来记英语单词非常不可取,因为这会造成英语同义词的混用。因此,还需借助词汇的搭配,注意习惯表达方式,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汇和把握词汇的用法。

对比分析英汉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其差别很大。更深层次的是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可以从语言的表达逻辑和表达方式上体现出来,在句法和语篇的表达上尤为明显。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表述方式的不同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二语言教育专家Merrill Swain教授认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非常重要,输出不仅能迫使学习者遇到交流障碍时换另一种方式表达,以准确、连贯和恰当地传递信息运用语言,而且能迫使学习者从语言习得较低层次的语义加工上升到句法加工[3]。因此,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加强课内外的语言输出实践来体验不同语境下语言的运用。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所出现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总是力求寻找对等关系的表达。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迁移情况,有待进行有规模和系统的研究,并建立相关语料库,以探索其中的规律。

摘要:通过实例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一,在词汇层面,倾向于从汉语到英语词到词进行对等翻译。第二,在句子层面,按汉语句子词汇顺序进行英语句子写作,并将从属结构独立成句。第三,在语篇层面,把汉语表达内容迁移到英文中,篇章主题发展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熟悉词汇含义的多样性和搭配、对比分析英汉句法和篇章结构和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等。

关键词:英语写作,语言负迁移,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37.

[2] RICHARDS J C,PLATT J,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6.

[3]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谈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下一篇:警用激光模拟射击训练系统现状分析